第二十八章
目录:无双鬼才| 作者:燕雀哀鸿鹄| 类别:历史军事
() 不出徐济所料,短短半月内汉军连战连捷却未有寸进,只在中牟一带来来去去的纠缠,徐济相信朱儁也定然发觉到了不对,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他已经无法阻止麾下的自大了,朱儁稳扎稳打的战术没有得到执行,但凡黄巾军前来搦战便必定有将校领兵出营,这已经违背了朱儁最初的示敌以弱的战术了,而这帮**显然不会买朱儁的帐,毫不在意军令。
徐济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经过这半月的招募,徐济麾下已经有了三百规模的军队,说是说叫军队其实只是接受初步训练的游侠儿和民夫罢了,不过正如陈到说的,百战余生方为jīng兵,不见血的兵都不能叫做军人,徐济显然也是这么想的,这三百人都配置了轻皮甲和木矛,而这些装备显然不可能是徐济能够搞得到手的,这些事荀彧从荀氏的私兵仓库里拨出来的,而这些就是荀彧能够调动的极限了,当然,徐济也不认为需要更多,因为这支部队虽然只有三百人却足以扮演骑兵的角sè,过于庞大的数量只会引起别人的jǐng觉。
就在时间迈入四月的时候,朱儁迎来了必将到来的一场败仗,朱儁希望挟连胜之势一举攻破收缩在荥阳的波才主力部队,却在进军途中遭遇伏击,汉军溃败,朱儁无奈之下只有收缩败军退守中牟,然而就在当天,波才衔尾而至,不足一个时辰便破城,朱儁无奈一边向皇甫嵩求援一边收缩败军退守长社。
徐济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切入战场的时机,长社的朱儁决然是退无可退了,长社再丢就使得颍川直面黄巾的压力,而这显然违背了灵帝的诏令,所以朱儁不得不向皇甫嵩求援,即便皇甫嵩一部的确功绩斐然但是却于局势无益,这也是波才选择放弃皇甫嵩而针对朱儁布局的重要原因。而皇甫嵩其实也不想放弃自己这一部的大好局势,然而首先有诏令在前,其实朱儁和皇甫嵩两部护卫照应,此时朱儁退守长社皇甫嵩的侧翼就变得毫无屏障,中牟本戏陈留只需三个时辰,皇甫嵩不敢冒险,只得率部前往长社支援。
徐济几乎和皇甫嵩同时作出决定并出发,徐济需要的的是一个微妙的平衡,能够使他这三百人发挥出远超实际的作用和价值,而徐济也确定皇甫嵩必然毫无条件的会前往支援。
徐济出发当rì就已经赶到长社附近,但是他却没有下令进城,他相信波才这一番谋划绝非只是为了击败朱儁这么简单,波才谋求的必然还会更多。
第二rì清晨徐济的斥候就探到皇甫嵩率部抵达长社,并且已经率部进驻。对于这一点徐济却深感忧虑。
陈到对此却表示不解:“主上,为何我们不进城投效而要在此处驻扎?”
徐济蹲在地上,用树枝画出了地图,指着一点说道:“叔至,你看,长社城小墙低,中牟至此不过数个时辰,若是波才真的只想击败朱儁只需一只骑军奔袭足矣,何故竟按兵不动?我们在等,波才也在等,他在等的便是皇甫将军的驰援,也许他原本打算是围点打援的,但是皇甫将军来的速度出乎他的预料,他应该也正在路上了。”
陈到看着地上的地图,沉吟道:“那主上为何却对皇甫将军进驻一事如此忧虑?”
徐济叹了口气望向远方的长社城道:“若是皇甫将军城外扎营波才攻城便会受阻,也可与城内的朱儁将军互为犄角,攻其一点则另一点便可驰援,而今正是chūn耕,长社存粮势必不多,波才若是围城不攻,试问城内该如何?”
陈到大惊失sè:“这,那岂不是……?”
徐济点了点头:“危矣。不过由此也可推知朱儁部的损失比我们预想的要大,甚至不足以守住长社方才令皇甫将军一同进驻,难,难啊。”
这边徐济的忧虑的确不是太多余的,就在时至正午,斥候回报波才率大军已经到了长社城外不到五十里的地方,算上回报的时间和速度,此时波才,应该已然抵达长社城下了。
抵达长社的波才并没有急着安营而是马上发动了一次强攻,当然很快被击退,双方都在试探对方,波才得到的信息是汉军的战斗力还保持的不错,而朱儁和皇甫嵩得到的信息是波才的进攻yù望并不强烈,但是这反而使得朱儁和皇甫嵩更加焦虑,城中的粮草满打满算也只够三万大军不足一月的用度,而波才这一次并不坚决的强攻却很明显的表达了波才并不急躁,而这恰恰是两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波才在强攻后兵退十里安营扎寨,并且每rì前来骂阵,显然是存着削弱城中汉军士气的目的,然而城外波才大约有五万兵马而城中汉军仅仅三万出头,除了拒城而守别无他法,每rì的骂阵使得汉军士气rì益低下,两位将军毫无办法。同样拿波才没有办法的还有徐济,尽管波才在对汉军施加压力但是也并没有放松jǐng惕,对于粮道的保护十分严谨,徐济试着出击夺粮数次皆成效不大,甚至有一次被反设伏导致糜谦几乎丧命,靠着隐秘的小路和后手才堪堪避过,这之后徐济便再也不袭扰波才的粮道了,徐济并不想引起波才的注意,长达半月的对峙不仅使得城中汉军越发疲惫也使得徐济麾下的这三百人缩水到二百六十人,这还是徐济每次都只选择小队人马下手的缘故,但是看着麾下这二百多号人渐渐的变得适应军旅生活渐渐的面对战斗不再慌乱,徐济认为这些是值得的,同样由于徐济一直身先士卒这支小部队的士气保持的很好,并没有因为居无定所和前途未卜显得士气低落。
但是徐济还是对长社的情况十分忧虑,波才这么耗着必然是有原因的,只怕波才也已然知晓城中粮草的情况,而相对的城中的情况也越来越糟糕,守城器械的不足,士气的低落,这些原因使得汉军越来越艰难,而波才由骂阵转为攻城之后变得更加的艰难,虽然黄巾军并没有完备的攻城器械,但是架不住人多,数次攻上城墙若非两位将军亲率亲卫队只怕长社已然破了。而城外的徐济当然对这些都了然于胸,但是显然时机未到,此时波才已经渐渐的放松了他的jǐng惕,但是徐济不认为这是最佳时机,因为不到三百人在近十万人的战场上就如同一滴水一样不起眼,徐济数次趁夜率陈到和糜谦摸进黄巾军的营地打探,显然此时黄巾军已然是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并没有很严密的防守,但是人数上的差距让徐济还不能够改变局势,但是徐济已经敏锐的发觉机会出现了,因为长社城外有不少的上年秋收后留下的草垛,黄巾军并没有将这些清理掉,而另一点便是节气,此时已然临近五月,颍川快要起风了。
徐济感觉自己似乎抓到了什么,但是还需要仔细的谋划一番,他需要的都已经完备,需要的只是配合,徐济需要长社城内汉军的配合,徐济能够制造足够的sāo乱,但是主力终归还是汉军。
徐济命令陈到和糜谦全歼一只到两只的运粮队,徐济需要能够混进黄巾军营地的装备,同时还需要黄巾大营具体的情报,而这些,只能寄望于这些运粮的小队上了。而这一切都只是小的,他现在需要的便是尽可能与城内进行交流,至少,需要让两位将军信任自己。
四月的最后一天,城墙上的皇甫嵩看着城外不远处的黄巾大营,幽幽的一声长叹,身边面sè刚毅的朱儁也是一脸的黯然,虽然兵败之后麾下那帮子二代听话了但是却不能改变这个现实,更重要的是现在皇甫嵩和朱儁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军中的长史刚刚禀报粮草用度已经近乎告罄,正是最为艰难之时。
“公伟,不若出城一战罢,这么耗着也无非败亡而已,吾等奉诏讨贼,自当勇烈争先,岂能如此龟缩?”
一边的朱儁满面愁容:“义真切不可如此,我已然领教过波才这贼子的厉害,他费尽心思不正是要逼我们出城吗?如今……我相信陛下定然会发援兵的,我等守好长社便是了。”
皇甫嵩恨恨的一章拍在城墙上:“便叫这贼子如此跋扈?”
朱儁叹了口气:“复又能如何呢?”
就在此时一个小校拿着一只绑着布条的无矢箭跑上城楼:“两位将军,巡城的士卒在东门附近捡到了这支箭,上面还绑着布条,小人觉得非同小可便急忙送来了。”
皇甫嵩不耐烦的挥挥手:“不外是贼子的劝降书,还呈上来作甚?扔了扔了。”
小校面露无奈,正想解释,朱儁开口道:“想必是有些不同,否则他怎么送来。”
手持箭矢的小校立时解释道:“原本小人也以为是劝降的,只是这支箭的标示与黄巾不同,箭翎也是颇为讲究的材质,并非黄巾那种粗制的箭矢。”
朱儁听罢便说道:“给我看看,你先下去。”
小校将箭矢交予朱儁后拱手行礼后便下了城楼,显然还需要巡城。朱儁解开布条,上面工整的写着一句话:吾乃颍川徐济,破敌之时就在数rì之内,望两位将军于今夜在东门放下吊篮,徐济有一策足以破敌。
朱儁阅罢皱眉将布条递给皇甫嵩:“义真,你且看看。”
皇甫嵩接过看完后也皱眉道:“这是何意,这徐济,又是何人?”
朱儁突然笑道:“管他是谁,既然他今夜独身前来,我们见见便知。若是真有破敌之策岂不正好让义真你破敌吗?”
皇甫嵩也随之大笑:“公伟所言极是,我到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物竟敢在重兵围城的长社外大言不惭的说有破敌之策。”
说罢二人相视大笑,而城外黄巾大营里的波才却隐隐感觉到了不安,他看了看帐外远处长社的城墙:是多虑了,围城已近一月,两个老家伙想必也已经束手待毙了,只需击退这二人,颍川之内再无阻碍。
而此时的徐济,看着黄巾大营,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波才啊,徐文烈的晋身之资可就算在你的头上了,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徐济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经过这半月的招募,徐济麾下已经有了三百规模的军队,说是说叫军队其实只是接受初步训练的游侠儿和民夫罢了,不过正如陈到说的,百战余生方为jīng兵,不见血的兵都不能叫做军人,徐济显然也是这么想的,这三百人都配置了轻皮甲和木矛,而这些装备显然不可能是徐济能够搞得到手的,这些事荀彧从荀氏的私兵仓库里拨出来的,而这些就是荀彧能够调动的极限了,当然,徐济也不认为需要更多,因为这支部队虽然只有三百人却足以扮演骑兵的角sè,过于庞大的数量只会引起别人的jǐng觉。
就在时间迈入四月的时候,朱儁迎来了必将到来的一场败仗,朱儁希望挟连胜之势一举攻破收缩在荥阳的波才主力部队,却在进军途中遭遇伏击,汉军溃败,朱儁无奈之下只有收缩败军退守中牟,然而就在当天,波才衔尾而至,不足一个时辰便破城,朱儁无奈一边向皇甫嵩求援一边收缩败军退守长社。
徐济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切入战场的时机,长社的朱儁决然是退无可退了,长社再丢就使得颍川直面黄巾的压力,而这显然违背了灵帝的诏令,所以朱儁不得不向皇甫嵩求援,即便皇甫嵩一部的确功绩斐然但是却于局势无益,这也是波才选择放弃皇甫嵩而针对朱儁布局的重要原因。而皇甫嵩其实也不想放弃自己这一部的大好局势,然而首先有诏令在前,其实朱儁和皇甫嵩两部护卫照应,此时朱儁退守长社皇甫嵩的侧翼就变得毫无屏障,中牟本戏陈留只需三个时辰,皇甫嵩不敢冒险,只得率部前往长社支援。
徐济几乎和皇甫嵩同时作出决定并出发,徐济需要的的是一个微妙的平衡,能够使他这三百人发挥出远超实际的作用和价值,而徐济也确定皇甫嵩必然毫无条件的会前往支援。
徐济出发当rì就已经赶到长社附近,但是他却没有下令进城,他相信波才这一番谋划绝非只是为了击败朱儁这么简单,波才谋求的必然还会更多。
第二rì清晨徐济的斥候就探到皇甫嵩率部抵达长社,并且已经率部进驻。对于这一点徐济却深感忧虑。
陈到对此却表示不解:“主上,为何我们不进城投效而要在此处驻扎?”
徐济蹲在地上,用树枝画出了地图,指着一点说道:“叔至,你看,长社城小墙低,中牟至此不过数个时辰,若是波才真的只想击败朱儁只需一只骑军奔袭足矣,何故竟按兵不动?我们在等,波才也在等,他在等的便是皇甫将军的驰援,也许他原本打算是围点打援的,但是皇甫将军来的速度出乎他的预料,他应该也正在路上了。”
陈到看着地上的地图,沉吟道:“那主上为何却对皇甫将军进驻一事如此忧虑?”
徐济叹了口气望向远方的长社城道:“若是皇甫将军城外扎营波才攻城便会受阻,也可与城内的朱儁将军互为犄角,攻其一点则另一点便可驰援,而今正是chūn耕,长社存粮势必不多,波才若是围城不攻,试问城内该如何?”
陈到大惊失sè:“这,那岂不是……?”
徐济点了点头:“危矣。不过由此也可推知朱儁部的损失比我们预想的要大,甚至不足以守住长社方才令皇甫将军一同进驻,难,难啊。”
这边徐济的忧虑的确不是太多余的,就在时至正午,斥候回报波才率大军已经到了长社城外不到五十里的地方,算上回报的时间和速度,此时波才,应该已然抵达长社城下了。
抵达长社的波才并没有急着安营而是马上发动了一次强攻,当然很快被击退,双方都在试探对方,波才得到的信息是汉军的战斗力还保持的不错,而朱儁和皇甫嵩得到的信息是波才的进攻yù望并不强烈,但是这反而使得朱儁和皇甫嵩更加焦虑,城中的粮草满打满算也只够三万大军不足一月的用度,而波才这一次并不坚决的强攻却很明显的表达了波才并不急躁,而这恰恰是两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波才在强攻后兵退十里安营扎寨,并且每rì前来骂阵,显然是存着削弱城中汉军士气的目的,然而城外波才大约有五万兵马而城中汉军仅仅三万出头,除了拒城而守别无他法,每rì的骂阵使得汉军士气rì益低下,两位将军毫无办法。同样拿波才没有办法的还有徐济,尽管波才在对汉军施加压力但是也并没有放松jǐng惕,对于粮道的保护十分严谨,徐济试着出击夺粮数次皆成效不大,甚至有一次被反设伏导致糜谦几乎丧命,靠着隐秘的小路和后手才堪堪避过,这之后徐济便再也不袭扰波才的粮道了,徐济并不想引起波才的注意,长达半月的对峙不仅使得城中汉军越发疲惫也使得徐济麾下的这三百人缩水到二百六十人,这还是徐济每次都只选择小队人马下手的缘故,但是看着麾下这二百多号人渐渐的变得适应军旅生活渐渐的面对战斗不再慌乱,徐济认为这些是值得的,同样由于徐济一直身先士卒这支小部队的士气保持的很好,并没有因为居无定所和前途未卜显得士气低落。
但是徐济还是对长社的情况十分忧虑,波才这么耗着必然是有原因的,只怕波才也已然知晓城中粮草的情况,而相对的城中的情况也越来越糟糕,守城器械的不足,士气的低落,这些原因使得汉军越来越艰难,而波才由骂阵转为攻城之后变得更加的艰难,虽然黄巾军并没有完备的攻城器械,但是架不住人多,数次攻上城墙若非两位将军亲率亲卫队只怕长社已然破了。而城外的徐济当然对这些都了然于胸,但是显然时机未到,此时波才已经渐渐的放松了他的jǐng惕,但是徐济不认为这是最佳时机,因为不到三百人在近十万人的战场上就如同一滴水一样不起眼,徐济数次趁夜率陈到和糜谦摸进黄巾军的营地打探,显然此时黄巾军已然是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并没有很严密的防守,但是人数上的差距让徐济还不能够改变局势,但是徐济已经敏锐的发觉机会出现了,因为长社城外有不少的上年秋收后留下的草垛,黄巾军并没有将这些清理掉,而另一点便是节气,此时已然临近五月,颍川快要起风了。
徐济感觉自己似乎抓到了什么,但是还需要仔细的谋划一番,他需要的都已经完备,需要的只是配合,徐济需要长社城内汉军的配合,徐济能够制造足够的sāo乱,但是主力终归还是汉军。
徐济命令陈到和糜谦全歼一只到两只的运粮队,徐济需要能够混进黄巾军营地的装备,同时还需要黄巾大营具体的情报,而这些,只能寄望于这些运粮的小队上了。而这一切都只是小的,他现在需要的便是尽可能与城内进行交流,至少,需要让两位将军信任自己。
四月的最后一天,城墙上的皇甫嵩看着城外不远处的黄巾大营,幽幽的一声长叹,身边面sè刚毅的朱儁也是一脸的黯然,虽然兵败之后麾下那帮子二代听话了但是却不能改变这个现实,更重要的是现在皇甫嵩和朱儁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军中的长史刚刚禀报粮草用度已经近乎告罄,正是最为艰难之时。
“公伟,不若出城一战罢,这么耗着也无非败亡而已,吾等奉诏讨贼,自当勇烈争先,岂能如此龟缩?”
一边的朱儁满面愁容:“义真切不可如此,我已然领教过波才这贼子的厉害,他费尽心思不正是要逼我们出城吗?如今……我相信陛下定然会发援兵的,我等守好长社便是了。”
皇甫嵩恨恨的一章拍在城墙上:“便叫这贼子如此跋扈?”
朱儁叹了口气:“复又能如何呢?”
就在此时一个小校拿着一只绑着布条的无矢箭跑上城楼:“两位将军,巡城的士卒在东门附近捡到了这支箭,上面还绑着布条,小人觉得非同小可便急忙送来了。”
皇甫嵩不耐烦的挥挥手:“不外是贼子的劝降书,还呈上来作甚?扔了扔了。”
小校面露无奈,正想解释,朱儁开口道:“想必是有些不同,否则他怎么送来。”
手持箭矢的小校立时解释道:“原本小人也以为是劝降的,只是这支箭的标示与黄巾不同,箭翎也是颇为讲究的材质,并非黄巾那种粗制的箭矢。”
朱儁听罢便说道:“给我看看,你先下去。”
小校将箭矢交予朱儁后拱手行礼后便下了城楼,显然还需要巡城。朱儁解开布条,上面工整的写着一句话:吾乃颍川徐济,破敌之时就在数rì之内,望两位将军于今夜在东门放下吊篮,徐济有一策足以破敌。
朱儁阅罢皱眉将布条递给皇甫嵩:“义真,你且看看。”
皇甫嵩接过看完后也皱眉道:“这是何意,这徐济,又是何人?”
朱儁突然笑道:“管他是谁,既然他今夜独身前来,我们见见便知。若是真有破敌之策岂不正好让义真你破敌吗?”
皇甫嵩也随之大笑:“公伟所言极是,我到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物竟敢在重兵围城的长社外大言不惭的说有破敌之策。”
说罢二人相视大笑,而城外黄巾大营里的波才却隐隐感觉到了不安,他看了看帐外远处长社的城墙:是多虑了,围城已近一月,两个老家伙想必也已经束手待毙了,只需击退这二人,颍川之内再无阻碍。
而此时的徐济,看着黄巾大营,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波才啊,徐文烈的晋身之资可就算在你的头上了,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无双鬼才》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无双鬼才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