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唐新秩序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目录: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类别:历史军事

    可丹看着榆关封闭的关门,骂了声:“该死”

    兀里奇怪的问:“可丹叔,怎么了?”

    可丹咬牙道:“关门封上了”

    兀里没明白,又问:“这几天他们不是一直在修筑关门么?咱们都知道的有什么问题吗?”

    可丹解释:“问题是太快了前几天还只是搭建支架,可一夜工夫,关门就封上了,说明前几天他们只是在装样子,想让我以为他们不怕”

    兀里道:“可丹叔是说他们心虚?”

    可丹恨恨道:“不错看来榆关里面没多少人早知道,那天我就应该带人冲一下他们的阵列……该死……”

    兀里却没那么多遗憾,听说榆关兵少,不由有些兴奋:“那咱们就攻城”

    可丹点了点头,冲身后示意一番,一队骑兵下马,分成两队各十人,一队来到要塞所在的小山下,另一队则来到关城下的拒马前这两队人都手持弓箭,进入位置后将箭囊从身后摘了下来,把箭囊里的羽箭一支一支取出,插在脚下的土地上

    李诚中趴在关墙上的垛口处向下仔细观瞧,打量着攻城的契丹人经过认真点数,攻打榆关的契丹人一共有七百三十余人,按照装备和配马的情况来看,其中有三百四十多人是正兵,剩下的则是辅兵

    “这是要做什么?”李诚中问一旁的张兴重

    张兴重吸了口气,道:“看样子……似乎要攻城了这是契丹箭手在准备”

    “这就要攻城了?没有云车……没有冲门车……没有箭楼……啥都没有嘛……”李诚中有些无语,看着契丹人队列后那些辅兵脚下躺着的五架木梯:“难道就靠那些木梯?”

    张兴重点点头:“似乎……还真是这样……”

    李诚中有些不敢相信,等他看到契丹军阵中闪出几条通道,那些辅兵扛着木梯来到拒马外时,才真的确定对方这是真要攻城,不由松了口气:“看来之前的担忧还真有些多余”

    自从昨天傍晚的时候,关外重立起一座契丹军营,榆关内便加紧做起了守城准备因为时间紧张,条件有限,榆关内原有的守城器械都被契丹人焚之一空,所以李诚中没有办法制作火油罐、拍杆之类的东西,只能命人在城楼上架起火灶,烧上几大锅开水,准备遇到紧急情况时以开水倒下去另外就是在关墙上堆积了一些石块,也可以起到砸人的效果从昨夜到今天早上,他脑海中一直闪烁着卢龙军攻打魏州时的场景,那些巨大的攻城器械若是用来攻打榆关,以榆关现有的条件,李诚中还真是一筹莫展

    只是,既然只有这么几架木梯,李诚中就放下心了可是接下来的进展,就让李诚中大吃一惊契丹人是游牧民族不假,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也是真的,但如果说就此放心,则完全有些想当然事实上,契丹人的攻城秘诀很简单,就是靠精准的神箭手进行远程压制,确保人手能够投送到城头上就是这么一条简单的方法,却让榆关城内的平州军吃了不小的亏

    关下设置拒马的地方被李诚中标记为了七、八、九三个区域,当契丹人开始搬动拒马的时候,要塞上孟徐兴和焦成乔就按照之前的演练,分成两组开始覆盖射击

    孟徐兴指挥第一组,他大声命令手下的十名弓箭手搭箭上弦,然后大喝一声:“八”十名弓箭手同时露头,向八号区域射了出去十支羽箭覆盖在了八号区域,其中七支射在空地上,还有三支射中了正在搬动拒马的契丹辅兵,其中两支因为角度和力道的关系,没有伤到人,只有一支射在了一个辅兵的胳膊上那名辅兵大叫了一声,捂着胳膊退了下去

    第一轮羽箭能够射倒一个,李诚中对这样的效果还算满意,但令他揪心的是,要塞上的第一组箭手也随之出现了损失就在他们露头射箭的这个空挡,要塞下那一队契丹箭手也随之出了弓弦上的羽箭这些羽箭不仅劲道十足,而且极为精准,有两支将要塞上平州军箭手的辔头给射散了,吓得那两名箭手大叫起来,以为自己中箭了一般,木然的呆在原地,脸色煞白,被一旁的同伴使劲拽倒在地,才避免了成为契丹人下一轮箭支的活靶子还有三箭顺着两名弓箭手的耳朵边擦了过去,离命中只有几寸之遥另外两箭射在一名平州军弓箭手的胸口,将那人当场射倒,生死不知

    这种准头实在惊人,李诚中嘴唇有些干,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实际上十名契丹弓箭手只有六人箭,另外四人因为角度的关系,没有找到好的机会,便没有开弓他们往旁边挪动了几步,然后继续气定神闲的站好,仰望着要塞,时刻准备下一轮的射击

    李诚中赶忙将王大郎叫过来,吩咐他到要塞处,传令孟徐兴和焦成乔改变计划,不再按照之前排演的方法进行区域覆盖,而是专门和那些契丹弓箭手对射,就算在对射中不能取胜,也要不惜代价干扰契丹弓箭手的准头

    对于自家这些兵,李诚中是没抱什么太高的期望的,他认为以契丹弓箭手所展现的能力,要在射箭上成功压制对手是一种奢望,所以干脆命令关城上的守军稍稍退后一步,避过契丹人远程打击换句话说,他决定将契丹人放到关城上来打,按照之前的部署和排练,由枪兵抵挡对方登城的士兵,由刀盾兵来弥补防守的漏洞

    等王大郎把李诚中的命令传达到要塞上的时候,孟徐兴和焦成乔已经指挥手下向七、八、九三个区域射了三轮,这三轮的战绩是射倒了两个契丹辅兵,自身则伤了三个于是,孟徐兴和焦成乔按照李诚中的命令改变了攻击目标,和契丹射手对射了起来因为要避让要塞上射下来的箭矢,契丹射手的准头也打了折扣,不再像之前那么精准

    关城下的另一对契丹射手至今未一箭,他们紧盯着关城,寻找着目标契丹人的远程压制战术奏效,辅兵们很快就将关城下的拒马清理一空,扛着木梯搭上了关墙一队契丹正兵迅开到木梯下,每架木梯登上一人

    李诚中在关城上投入了张兴重所带领的第一队枪兵,两人一组,端着木枪紧盯垛口他自己则退到了城门楼的位置,那里被焚烧的残迹已经清理一空,留出一片小小的空地,他和周砍刀则带着三十名刀盾手等候在那里关城下的校场内,姜苗带领另一队枪兵和预备队正在休息

    契丹人在关墙上搭了五架木梯,五名契丹正兵口含利刃,双手攀爬,很快来到木梯顶端这个位置和关墙持平,正在两个垛口的矮墙处契丹兵在木梯顶端顿了一顿,将口中所含马刀换到手上,然后脚下力,直接跃了进去

    刘金厚是一名关外汉人难民,他生长在白狼水畔,一个月前契丹人来到这里,他只能带着年迈的父亲和温柔的妻子,离开了那片自家耕种了几十年的田地,逃难到了平州,并且应募入了平州军他之所以选择当兵,除了平州军能够分得三份口粮,让父亲和妻子吃饱外,还有心中那份对契丹人的憎恨和对自家那片田地的不舍虽说平州刺史府颁了五十亩碣石山下的荒地,但父辈和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白狼水仍旧时常在梦中出现,让他常常午夜梦回

    那天李都头说得很对,逃离了榆关,还能逃往哪儿?与其继续逃下去,不如在这里拼一回命,也许真如李都头所说,能够打回关外去,重夺回自己的家园呢?因此,这两天的训练里,刘金厚很是努力,他的这份努力也被伙长钟四郎看在眼里,让他担任了指令长

    刘金厚盯着两个垛口间的矮墙,屏住呼吸,他看见一个黑影闪了出来,度是那么快、那么迅猛,他紧张得差点喊了出来,但这两天的反复训练让他将喊声咽了回去,直到这个身影全部探了出来,往里一跳……

    “杀”刘金厚爆喝一声,手中的木枪当胸刺了过去因为是第一次实战,他刺出去的枪头并不太准,相反,有些向上偏离,刺向了那个契丹人的右肩处

    契丹人并没有像之前训练中猜测的那样举盾,而是只有一柄马刀可是契丹人的反应很快,瞬间就提刀向上格挡,将刘金厚的木枪磕了出去他正准备挥刀向下,将眼前空门大开的刘金厚当胸砍死的时候,却忽然感觉大腿上一阵剧痛,顿时站立不稳,向前扑倒了下去

    刘金厚的同伴站在垛口的一侧,契丹人的视线被正面的刘金厚吸引,因此没有注意到他刺过来的木枪刘金厚和同伴见契丹人倒在脚边,忙乱中挥起手上的木枪当作木棍来使用,劈头盖脸砸了下去几棍子砸在契丹人的脑后,那契丹人顿时晕了过去刘金厚见契丹人没动静了,才醒悟过来,连忙调转枪头,给契丹人来了个透心凉杀死了这名契丹人的刘金厚和同伴对视一眼,两人喘着粗气,握枪的手心都湿透了

    兀里看着自己部落里的五名勇士快攀上木梯,然后提刀跃进了城头,心头一阵兴奋可是接下来,他只是隐约听到了一些喊声,城头上就没了动静,于是拉了拉可丹的袖脚,问:“可丹叔,怎么进去五个人都……”

    可丹皱了皱眉,瞪大了眼睛注视着城头,可关城上一片安静,似乎压根儿没有一点反应,难道五个人瞬间就全部战死了?不可能啊,那可是五名品部的精锐勇士,怎么说也不至于掀不起一丝浪来见关城下张弓随时等待射击的箭手们也在面面相觑,似乎也不知道城头上到底生了什么,可丹干脆咬咬牙,手一挥,关城下等候着的契丹正兵们立刻继续攀上了木梯这一次最先攀爬的人刚到木梯顶端,第二个人就跟着上了梯子一架木梯同时上两个人,这已经是梯子最大的承受能力了,再多上一人,木梯就会支撑不住

    第三十二章榆关风云十一

    当第二个契丹人露出身影来的时候,刘金厚心里也稳定了许多,他等对方全部身子暴露出来,高呼着跳进来的空挡,大喝一声:“杀”手中木枪直刺对方胸口与此同时,刘金厚的同伴按照指令刺向了契丹人的大腿根部

    刘金厚的令时机掌握得很好,契丹人在空中完全没有办法借力改变方向契丹人的马刀斩向刘金厚刺来的木枪时,终于看到了刘金厚同伴从侧面刺过来的枪尖,惊恐的大叫一声,使劲缩了缩腿刘金厚这次木枪握的很紧,契丹人的注意力被侧面刺来的木枪所分散,手上格挡的力度就小了不少,没能将刘金厚的木枪格挡开虽然最终让过了侧面刺向大腿的一枪,胸口却还是被正面刘金厚的木枪扎了进去,狰狞着摔了下来,压在刘金厚的身上,将刘金厚扑倒在地

    紧跟着,第二个契丹人的身影出现了,没有了刘金厚的令,同伴有些不知所措,愣愣的站在原地,似乎忘了自己手中紧握着的木枪

    钟四郎这一伙儿一共分了五组,因为契丹人的木梯只有五架,因此他的正面只有两个防守点,他在这两个防守点上各自放了两组人,第一组挡在正面,第二组在侧后的位置上待命还有一组则跟在他身后作为预备

    此刻情况紧急,放在刘金厚那个防守点上的待命组位置有些远,来不及赶过来,于是钟四郎大喝一声:“杀”他身后的预备组和他一起挥动木枪,三杆木枪刺了过去,其中两杆刺向契丹人的胸口,一杆刺向大腿根部

    契丹人落在地上,被脚下倒在地上的同伴和刘金厚拌了一脚,身子一个踉跄,刚好躲过三杆刺来的木枪,他一手拽住三杆木枪,将枪身夹在腋下,右手挥刀就向钟四郎劈了过去钟四郎心里着急,若是被这个契丹人突破防守,接下来就会有源源不绝的契丹人通过自己把守的城墙冲上城来,自己可就要成为榆关平州军的罪人了他咬着牙关,心里狠,干脆矮下身子,闭上眼睛当头就撞了过去

    契丹人的马刀砍在钟四郎背上,但因为钟四郎已经近身,马刀的力量便没砍出来,只是拍得钟四郎一阵恶心,他本人却被钟四郎顶到了城墙边上,紧跟着摔下了关墙

    钟四郎顾不上后背处被马刀拍中所带来的疼痛,连忙向本伙的弟兄交代,一组击杀一人后立刻后撤,换旁边的预备组顶上,两组人连续轮换,确保能够持续不断的保证守城战力

    这个变动的效果很好,接下来的战斗中,钟四郎负责防守的这两个攻击点便没有再出现危险

    只是其他伙的情况就没那么好了,周砍刀已经带着刀盾兵连续补救了两次漏洞不得不说,契丹人的近战力确实不是平州军这些兵蛋子所能比拟的一旦契丹人登城成功,所带来的杀伤就会高得多在这两次危机中,虽然周砍刀带人将漏洞补上,并把攻上来的契丹人杀死,但平州军也出现了伤亡,两个直接战死,还有三个则中了刀伤

    钟四郎偷了个空隙,跑过去把自己的变通方式向张兴重说了,张兴重眼前一亮,连忙吩咐各伙按照钟四郎的方法改变防守战术,才终于将契丹人的攻势遏制住

    兀里有些呆,他看着自己手下的部族勇士很顺利的一批批登上城墙,然后跳进城头之上,城头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厮杀声,再然后……再然后就没有了动静他张着大嘴望了望身旁的可丹叔,可丹却紧锁眉头,专注的盯着关城之上半天没有言语

    此刻已经连续投送了九批部族勇士上城,一共四十五人,可这四十五人上去之后却似乎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关城上也没听到混乱和喧哗这些勇士上去之后便没有再露出踪迹,就好像那座关城是一个巨大的狼口,自家这些勇士们都成了喂入狼口里的肥肉哦,还是有七人露面了,只不过他们是被关城上守军推下来的…….

    可丹经历过很多战事,他也见识过不少的牺牲,在作出攻打榆关的决定时,他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可是这样的牺牲和所取得的战果相比,实在是有点惨痛了要知道,登城的这些人,可都是部族里的正兵啊,就这么一顿饭的工夫,足足牺牲了这次整个南下部族武力的十分之一

    他不敢再攻下去了,再这么打下去,支持小郎君兀里的力量就会败亡在榆关城下,就算最后拿下了榆关,也只会是得不偿失失去了这些部族武士,他不敢想象将来的路要怎么走他是品部的第一勇士,他是家母最铁的亲卫,他要为小郎君的未来负责,为整个品部的未来负责

    可丹连忙传令停止攻城,那些正在城下准备登梯的正兵松了口气,他们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指挥辅兵抗起木梯,回到了契丹本阵之中与要塞上平州守军对射的弓箭手也缓缓退了下来,聚拢在可丹身边看到这些弓箭手没什么损伤,可丹稍微安了安心,这些人可是他亲手调教出来的部落神射手,也是小郎君将来登上品部大人宝座的最重要依仗,可不能有丁点损失

    兀里想了想,道:“可丹叔,你们上次攻破榆关的时候,不是放了一把火烧毁了关门么?咱们这次再放一把火,只要把关门烧毁,就能冲进去了”

    可丹摇头道:“上次我仔细看了关城的,关门内有泄水孔道,咱们在下面防火,上面可以泼水下来灭火只要关墙上有人,咱们就烧不了这座关门”

    兀里有些失望:“那…….咱们就这么撤了?表兄那边怎么答复?他还说只要咱们拿下榆关,他就支持我当部族大人……”

    可丹安慰道:“榆关是不能硬攻了,咱们写信给阿钵大人,告诉他榆关的实情,想必他会谅解的咱们先回白狼水老营,这几月里也抢了不少丁口财货,先回去抢来的东西分了,我再训练一些勇士,到时候咱们再回来也不迟,反正榆关又跑不了”

    兀里素来对这位可丹叔十分依赖,听完也只好作罢,当下传令向北撤离,退回白狼水老营

    当契丹人转身离开的时候,关城上爆出一阵极为热烈的欢呼声这些从关外逃难而来的百姓,吃够了被胡人欺压的苦楚,此刻竟然在正面交锋中挡住了对手的进攻,无数委屈和怨恨终于泄了出来,大伙儿喜极而泣,情不自禁

    此战杀敌四十五名,有七人是被推下关城摔死的,契丹人撤兵的时候抬走了,因此斩三十八具虽说依托城墙之便,平州军损失也不轻,战死十三人,重伤五人,轻伤七人,要塞上与敌对射的弓箭队是伤亡最重的,整个平州军一半的损失都生在那里

    李诚中一面让民夫营中懂些救治之术的人医治伤患,一面命王大郎出城严密监视契丹人的动向,严防契丹人杀个回马枪等到第二天王大郎回来的时候,榆关内上下人等才终于彻底松了口气,因为契丹人已经退到了榆关以北五十里外,并且还在继续向北

    榆关面临的威胁暂时解除,李诚中便召开了一次伙长以上军官参加的总结会,除了让大伙儿讨论契丹人的优点和短板之外,还要提出防守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将来改进的方向大伙儿刚开始还有些不太适应,都十分拘束着不敢开口

    姜苗有些迟疑道:“李郎,你是主官,你说咋办咱就咋办,这还需要讨论啥?”

    李诚中耐心解释道:“我虽然是目前榆关四队士兵的主官,但仗不可能是我一个人来打,真正打起来,指挥士兵的还是你们这些人你们在作战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得,都提出来,咱们议一议,大伙儿在下一次战斗中不是就明白了么?”

    见大伙儿都面面相觑还是不做声,李诚中干脆点名:“周大,你说说,你带着刀盾队在城头上冲了两次,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没有?”

    周砍刀一愣,咧着嘴支吾半晌,道:“某就觉得肚子里缺油水,要是能吃饱些,或者有块肉啥的就好了”此言一出,众人皆乐,纷纷打趣起周砍刀来周砍刀怒道:“哪里是胡言乱语了?某要是吃饱些,那帮契丹人狗贼,早就被某一盾一个,顶下城头了,哪里容得他们撒野”

    李诚中接口道:“周大说的很好呀,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粮秣后勤供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记下了,到时候想想办法大伙儿莫笑,自古打仗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后勤,士兵们不吃饱饭,这仗还怎么打?王大郎……还笑?……你接着说”

    王大郎本来还在偷乐,听到这话顿时苦着脸,挠了挠头,想了好长时间,才道:“某想,咱是不是应该专门抽调几个能骑马的人来当斥候?单靠某一个人去打探消息,着实有些累的慌……都头,某不是要偷懒,某只是想……”

    李诚中点头道:“不错,本来按照编制,平州军中的斥候任务应该由中营担当,但是目前咱们甲都、乙都单独驻守榆关,没有专门的斥候确实不方便这样,军议之后你就去挑人,给你五个名额,至于马……我去找冯道,让他把民夫营车队里的马借几匹给你们,那些马差是差了点,但总好过没有……”

    周砍刀和王大郎的意见都被李诚中夸奖和采纳了,其他军官见状便纷纷开口,军议上顿时好一阵热闹

    第三十三章榆关风云十二

    除了总结作战中的经验外,李诚中对这次作战中各级军官士兵的表现非常满意,可以说他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李诚中意料之外,完全不像一支刚刚成军不到半个月的军,因此,在军议中他迫不及待的对战功进行了表扬

    这次守城战中,任务最为艰难的是弓箭队,弓箭队的作战对象是契丹弓箭手,按照众人的一致意见,这些契丹弓箭手都具备了神射手的素质,就算在整个契丹部族中,估计也是拔尖的,数量应该也不多而平州军弓箭队都是兵蛋子,虽然其中大部分曾经在关外接触过弓箭,但毕竟无法与契丹弓箭手中的精锐相媲美在这次作战中,弓箭队的战绩不值一提,他们只射倒了两名契丹辅兵,自身却伤亡惨重,死了六人、重伤两人、轻伤三人,足足占了榆关内平州军损伤的一半

    可李诚中却在军议的时候对孟徐兴和焦成乔带领的弓箭队赞不绝口这些弓箭手们在技不如人的情况下,明知露头就很可能意味着死亡,却仍然义无反顾、甚至有些悲壮的与要塞下的契丹弓箭手对射,这种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意志让李诚中大为赞赏,他们虽然战绩惨淡,却被李诚中列位军功第一

    其次是钟四郎的伙,他们的防守点从来没有被突破过,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临战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变之策,不仅自身完成了防守任务,还帮助全军稳住了局势,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李诚中对这种临机应变的能力非常赞赏,在军议中,他充满溢美之词的鼓励和表扬了这种能力,并且希望所有队、伙的各级军官都要向其学习,力争拥有这种能力

    另外就是周砍刀带领的刀盾队,他们在关城上出现危机的时刻,敢打敢拼,成功弥补了防守上的缺漏李诚中对此也给予了高调表扬,他用盗窃自后世的著名台词热情洋溢的勉励所有军官:“一支不敢白刃交兵、且没有白刃交兵能力的部队,永远只是二流部队只有敢于直面敌人,亮出手中兵刃的部队,才算是作风顽强,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部队”这番话乐得周砍刀咧着嘴好半天没有合拢上

    李诚中对自己这种不按级论功的作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他解释说,在战斗中,每一个战绩其实都离不开团队整体的支持,每一个作战单位所担负的任务是不同的,有些人正面接敌,有些人侧面支应,还有些人从旁配合,没有谁能够以一己之力担负战事中的所有职责,评军功的时候,应当按照所起到的作用和完成任务的进度,以及任务中表现出的品质来整体考量并且他还说,今后的军功评定,不会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在军议时统一评定另外,他要求各伙提出本伙在这次作战中表现英勇的士兵,在军议中一并考量记功

    李诚中的思考很不成熟,其中有许多细节并不清楚和透彻,但他却提出了一种全的战功评定体系,这套体系随着将来的不断完善,逐渐展现了其内在的巨大威力,成为李诚中所部最重要的三项军事制度之一,奠定了一支现代型军队的基础

    刘金厚站在刚由民夫营搭建起来的土台之上,激动的望着眼前的李诚中作为这次守城战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刘金厚以击毙三名契丹人的功勋,位列被嘉奖士兵的第一

    李诚中当着台下近两百名士兵和一百名民夫的面,当场宣读了由冯道起草的请功札子,在这份札子中,刘金厚被点名表彰并提拔为伍长,这不仅是榆关内甲都、乙都各伙中的第一个伍长,而且是整个平州军中的第一个伍长,同时李诚中在札子中提议,提拔刘金厚检校什长,秩别陪戎副尉、从九品下

    如果说任命一个无品级的伍长,李诚中作为检校都头的这份决定还说得过去,那么提拔刘金厚为检校什长、陪戎副尉则就大大越了他的职权范围当时冯道和姜苗、张兴重等队官都提醒李诚中慎重考虑,但李诚中认为,他只是建议而已,最终的任命权还在兵马使周知裕和刺史张在吉手上

    此刻,他动情的对着台下数百双眼睛大声道:“有人问我,如果兵马使衙和刺史府不同意这份提议,到时候怎么收场?在这里,我要当着你们大伙儿的面说,如果连刘金厚这样优秀的好兵都没有资格得到这份告身,那么还有谁有资格我相信周兵马使和张刺史的眼光,我对他们抵御胡人入侵的决心抱有坚定的信心,我也同样请你们,对我李诚中抱有信心将来有一天,不仅是刘金厚兄弟,你们当中多的人,也将同样因为卓越的功绩而获得官阶告身,平州军不仅会牢牢守住榆关、守住平州,我们将重返营州,夺回属于我们的家园”

    在台下数百人齐声出的呐喊中,刘金厚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这次榆关内的表彰大会上,李诚中一共宣读了十九份嘉奖除了刘金厚外,其余十八份嘉奖分别表彰了十二名作战勇敢的士兵,他们要么是在战斗中杀死了一到两名契丹人,要么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最终守城作出了贡献这十八人都被授予伍长之职,李诚中要求全体将士向包括刘金厚在内的十九名士兵学习,在李诚中的话语里,这些士兵得到了一个崭的称谓——“楷模”

    另外,李诚中宣布,将为获得功勋的战斗集体向兵马使府和刺史府请功“战斗集体”又是一个十分鲜的名词,但这个词很好懂,大伙单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获得军功的战斗集体包括:两个驻守要塞的孟徐兴、焦成乔伙,防守关城的甲都钟四郎伙,以及周砍刀麾下近战中表现突出的周小郎刀盾伙

    榆关一役的札子经由冯道润色、李诚中署名,很快就送到了平州城西的平州军驻地大营,随同送来的还有一车契丹人的级,级共有三十八具,都被简单的做了防腐处理,保存完后,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契丹人的面貌

    兵马使周知裕坐在中军堂上,他仔细的看着手中由榆关来的札子,欣慰不已看完之后,他立刻吩咐身旁侍立的亲卫赵在礼赶紧备马,随后二人驰出军营,径自入城,来到了平州刺史府

    刺史张在吉早已得到了冯道写来的书信,按制,军报札子应当递送兵马使衙,但并不妨碍他从冯道的信中了解一应经过得知周知裕前来,他连忙亲自出门迎了进来

    接过周知裕递来的军报札子,张在吉又仔细看了一遍,与之前接到的书信做了印证,心中立刻明白,两篇文章都是冯道所作,看来此事再无玄虚了

    榆关战事的初步胜利,不仅遏制了契丹人向平州内地侵掠的势头,卡住了关内关外的通道,对于整个平州局面的稳定来说,都有重大意义,因此,虽然斩不多,但干系颇大对于这些时日里一直忧心忡忡的张在吉来说,这一仗终于可以让他睡个安稳觉了,他可以腾出多的精力来保证秋收的正常开展,加大对碣石山下荒地的开垦,做好数万难民的安置而对于周知裕来说,则是他初到平州的第一个胜仗,对于保住他在大帅刘仁恭心中的地位,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两个平州军政最高级别的大员相视一笑,忽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还是周知裕先打破了这种忽然由紧张转为松弛而导致的沉默,笑道:“幸不辱命啊,终于让平州黎庶暂时能够安宁一些了”

    张在吉也笑了笑,长长出了口气:“这几个月来,真不知道怎么过的……今夜可以睡个踏实了好问兄,多亏了你手下有这样能战之人,拉了批从军不到半月的难民过去,居然就真个守住了榆关,还……哈哈,斩三十八级……说来好笑,平州已经有两年没有打过这样的胜仗了,尤其是今年,传来的全是不利的消息”

    周知裕心里高兴,笑道:“毕竟是经历过南征战事的老军精锐,当初某只带了八十多人来的时候,你还笑话某,现在看看,如何?”

    张在吉略微有些尴尬,道:“当时情势紧急,某心里担忧啊,还请好问兄不要怪罪了”

    周知裕一摆手,示意不用多说,沉吟片刻问道:“李诚中札子中所请事宜,元利老弟怎么看?”

    张在吉拍了下桌案,果断道:“没二话,允了此番胜仗,解某心头之忧,稳平州之境,安黎庶之心,还有什么不可就连札子提到的那个刘金厚,也可直接任命伙长,给告身,还谈什么‘检校’二字?咱们在后面坐守太平,将士们在前方担当危难,这点事情若还不答允,这官也别当了还有李诚中……某观好问兄营中至今尚无都头以上军官支撑,若是好问兄有意栽培此人,咱们便联名上书节度府,给他求一个都头的职位、仁勇的告身,免得他头上顶着个‘检校’的名分,实在是别扭”

    周知裕大声道:“好元利老弟果然痛快,没有那帮穷酸文人的腐气”

    张在吉失笑道:“你还不了解某?当年一起长大的,只是走了文武两条路子而已,如今却来揶揄某说起来,某倒是后悔当年没有去从军,此刻遇到兵马乱象,方始领悟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新秩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新秩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