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目录: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类别:历史军事
ps:感谢羿风兄的月票,第二更送上。
冯道其实已经找到了道士,但他内心深处是不愿李诚中“沉迷”于炼丹的,他以为李诚中想要求长生:“都督,道士就在柳城,但某还是要劝一劝都督,道家方术不可用!”
李诚中笑道:“可道,我早就反复说过,我不是要求什么长生。道士会配制一种药,那种药能燃烧,爆炸……爆炸听不懂?就是‘嘭’的一声,什么都碎了……好吧,刚才你也注意到了,采掘铁石的时候效率很低的,如果用了这种药,一点燃,就能让整块铁石都碎裂开来,采掘的度会提高很多倍!”
冯道疑惑道:“那种火药某知道,不就是爆竹里的东西么?噼噼啪啪的,也就是听个热闹而已。”
李诚中摇头:“需要改进,改进之后便不一样了。可道,等这次巡视完后,你将道士送来,我要和他们好好谈谈。”
冯道无奈,点头道:“好吧,都督回去后,某便唤道士来见。但是,都督切莫沉迷……”
“可道,你越来越啰嗦了,我知道了……”
东山的视察让李诚中雀跃不已,他看到了营州的未来,看到了工业化的未来——当然,此时就提什么大工业化确实有些前了,但这一番场景仍然令他久久不能忘怀。心情很好的李诚中从东山离开,向燕郡行进。
从柳城向东、直达燕郡的道路已经在这个春天初显端倪。这是营州长史府和平州刺史府达成的协议——由营州出钱,平州出人,共同修筑的官道。官道可供两驾马车并行,如果是军队的话,可单向并排行进十人。整条路面都以石辗滚过,压得十分夯实,行走在上面,感觉非常平整。官道修筑之前,柳城到燕郡步行需要两天,修成之后。三天便可往返一次,若是快马,当天就能到达。
走到后半段的时候,道路上看见了仍然在做第二次平整的施工队伍,数百人正在十多名工头的指挥下。往部分低洼的路面重新铺垫碎石。
李诚中命人将工头招来问话。那工头何曾见过李诚中这样的高官,嗫嗫嚅嚅不知该如何作答,在李诚中的一再安慰之下,才勉强静下神来。老老实实道:“回都督的话,某手下管的是三百多人,正在平复路面,每日进度约为百步,预计再有两个月。便可彻底将至燕郡的路面平整完毕……”
“怎么才有三百多人?”李诚中有些诧异。
“都督,可不止,这条路修筑之时,俺们平州一共来了两千多人,老朽干的是尾活,其他人都在起筑燕郡至怀远军城的官道,那边人多,是刘主簿带领着干的,已经干了一月。”
冯道在一旁道:“自榆关起始。到如今的燕郡,这三百里路可着实不易,咱们府库中为此已经耗费了五万贯,都督的意思还要修筑燕郡至怀远,燕郡至锦县的路。预计还需支出十万贯,对府库的压力很大。”
李诚中想了想,道:“不止,下一步还需要修筑怀远至扶余。怀远至辽城,辽城至建安。辽城至西京等等官道。”
冯道一惊:“如此,恐怕耗靡太过了。”
李诚中道:“不计一切代价,必须筑好!官道的意义,可道老弟也是知道的,过去为何东北各族此起彼伏的反叛?与交通不便有很大关系!对于咱们营州来说,道路延伸之处,才是真正能够治理之所,对于行商的意义姑且不论,有了官道,咱们的大军才能以最快的度到达我们需要到达的地方。尤其是燕郡至怀远、怀远至扶余的通道,应当作为第一紧急的事务来处理。以目前的进度而言,仍然不够,我需要继续投入人力,同时开工怀远至扶余的官道。”
随着营州在扶余设置的观察判事房传来的各种消息,契丹内部的权力倾轧已经越来越严重,身为营州都督,李诚中有责任、有义务干涉契丹的内部事务,这种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他需要这么一条道路,可以让越来越依靠后勤的营州军迅到达指定战场。
可是长史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单单是目前的筑路主力,就是依靠平州来完成的,想要达成李诚中制定的目标确实很困难,对此,李诚中的解决之道就是外包。
“将筑路任务外包出去?可是……谁愿意干呢?都督所说外包又是什么意思?”冯道疑惑的问。
“所谓外包,有两种模式,咱们可以召集营州、平州、蓟州、幽州的商人,在柳城开一次大会,将各个路段分包出去,由商人们组织人力修筑官道。嗯,甚至可以召集渤海的商人,那边的豪门大户有钱得很……外包的两种模式为,其一,由长史府给钱,比如怀远军城至扶余城的路段,长史府定出一笔筑路费,可以是五万贯,甚至可以是十万贯,由行商来承接,完成之后,咱们查看,符合标准,便付清款项。其二,长史府不给钱,给的是使用年限,行商筑路完成之后,可以收取过往商客的费用,每过一人或一车,收取一定费用,连续收十五年,十五年之后官道收归长史府。”
“收费?”冯道明显对这种方法不甚理解:“这也能收费?”
“不错,这叫过路费,想要快一些到达,就必须走官道,既然要走官道,就要付费,否则,对不起,请不要从这条官道上行走!”
冯道还在默默思索这条极富创意的方法,李诚中已经下令了:“现在就让长史府向各州布通告,下月初九,在柳城召开行商大会,营州有一个极好的赚钱机会,让他们都来参详!”
当一名文吏将冯道草拟的通告带回柳城之时,众人已经来到了燕郡,县令完失明带领城中大小官吏出城迎接。完失明是原契丹品部大长老,但这位大长老却没有胡人那种野蛮粗率的作风,相反,他受汉人文化影响很深,一举一动都在刻意模仿那股子让李诚中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酸儒味。
燕郡是营州生产规划中的皮毛基地,但李诚中来燕郡的目的并非视察甲胄和衣料的生产,他的目的是为了看看这里出现的书院。
卢龙军去年的惨败除了丧失大量地盘之外。还导致了一种反常的人丁流动,许多卢龙控制下的南方大族纷纷出关,奔营州而来,在柳城和燕郡等地避居,与前年的人丁流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大族家学渊博。文化程度较高。深得完失明的看重。为了彰显自己的风雅,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喜好,完失明充分和这些大族交往,并且积极鼓励他们在燕郡设立书院。于是燕郡建成了三家比较有规模的书院:白坡书院、雅山书院和燕郡书院。
李诚中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身在渤海,他当即对完失明的行为予以了极大赞扬,并提出了书院的办学之道。李诚中提出的办学之道包含两点:兼收并蓄、高低搭配。
所谓兼收并蓄,即授课内容包含百家之长,不仅含儒学。而且包括术道,将术道列为与儒学并重的课程。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将儒学推崇到至高境地的地步,同时儒学中也没有排斥他物的学术霸论,所以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弹。术道包含许多内容,比如法、比如数、比如农、比如工,甚至还有简单的行商知识。
所谓高低搭配,即将三所书院分成两个等次,白坡书院和雅山书院为初级书院,燕郡书院为高级书院。初级书院学习期为三年,毕业之后要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升入高级书院继续就读三年,高级书院考试合格后准予毕业,毕业生与营州暂时推行的公务员考试通行。合格者吸纳入官府为官吏。
参加初级书院学习者,官府提供食宿,每三月一考,合格者可以继续就读。当然。想要进入初级书院就读者也需要一道面试,合格者才能进入。而参加高级书院者。除食宿减免外,可以领取每月两百文的补贴,同样三月一考,合格者可以继续就读。为此,燕郡官府每年需要投入五千贯予以维持,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于李诚中而言,这样的开支是必须的。他还打算在柳城、锦县、辽城和建安同时推行这样的书院制度,一应费用从府库中列支。
两家初级书院各自招收了两、三百人,高级书院也有数十人就读。李诚中在三家书院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意见。其实这样的书院制度类似于大唐早就实行的官学制——国子监,但不同的是,李诚中将这种包食宿、包出路、包分配的官学设置到了县上,也就是从基础开始,将教育平民化。
在长史府的官学规划中,凡各县高级书院毕业的学子,可以担任从九品至正八品四个级别的官吏,从七品以上官吏,则必须出自即将设立的营州最高学府——营州书院,学制是一年。
按照新的营州学制,学子必须经历初级书院和高级书院各三年的学习,经过考试合格后就可以授予公务员待遇,没有机会进入书院就读者,也可以参加各县举办的公务员考试来获得这一待遇,从而出任从九品至正八品的官职。想要进一步升迁者,必须报名参加营州书院的招生考试,合格者才可进入营州书院,在营州书院中学习一年。有了营州书院就读的履历,便可获得下一步的提升。
李诚中的计划是于天复元年底,在柳城、燕郡、锦县、辽城、建安等五县各建立两所初级书院、一所高级书院,柳城还将建立一所营州书院,以三个等次的学院制相搭配,形成一定规模的普及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和附加的公务员考试,组建营州的新科举体系。
“我和冯长史已经议过了,准备在长史府下设立文教科,你准备准备吧,调回柳城,任文教科从事,官阶正七品。”李诚中向完失明道。
♂♂
冯道其实已经找到了道士,但他内心深处是不愿李诚中“沉迷”于炼丹的,他以为李诚中想要求长生:“都督,道士就在柳城,但某还是要劝一劝都督,道家方术不可用!”
李诚中笑道:“可道,我早就反复说过,我不是要求什么长生。道士会配制一种药,那种药能燃烧,爆炸……爆炸听不懂?就是‘嘭’的一声,什么都碎了……好吧,刚才你也注意到了,采掘铁石的时候效率很低的,如果用了这种药,一点燃,就能让整块铁石都碎裂开来,采掘的度会提高很多倍!”
冯道疑惑道:“那种火药某知道,不就是爆竹里的东西么?噼噼啪啪的,也就是听个热闹而已。”
李诚中摇头:“需要改进,改进之后便不一样了。可道,等这次巡视完后,你将道士送来,我要和他们好好谈谈。”
冯道无奈,点头道:“好吧,都督回去后,某便唤道士来见。但是,都督切莫沉迷……”
“可道,你越来越啰嗦了,我知道了……”
东山的视察让李诚中雀跃不已,他看到了营州的未来,看到了工业化的未来——当然,此时就提什么大工业化确实有些前了,但这一番场景仍然令他久久不能忘怀。心情很好的李诚中从东山离开,向燕郡行进。
从柳城向东、直达燕郡的道路已经在这个春天初显端倪。这是营州长史府和平州刺史府达成的协议——由营州出钱,平州出人,共同修筑的官道。官道可供两驾马车并行,如果是军队的话,可单向并排行进十人。整条路面都以石辗滚过,压得十分夯实,行走在上面,感觉非常平整。官道修筑之前,柳城到燕郡步行需要两天,修成之后。三天便可往返一次,若是快马,当天就能到达。
走到后半段的时候,道路上看见了仍然在做第二次平整的施工队伍,数百人正在十多名工头的指挥下。往部分低洼的路面重新铺垫碎石。
李诚中命人将工头招来问话。那工头何曾见过李诚中这样的高官,嗫嗫嚅嚅不知该如何作答,在李诚中的一再安慰之下,才勉强静下神来。老老实实道:“回都督的话,某手下管的是三百多人,正在平复路面,每日进度约为百步,预计再有两个月。便可彻底将至燕郡的路面平整完毕……”
“怎么才有三百多人?”李诚中有些诧异。
“都督,可不止,这条路修筑之时,俺们平州一共来了两千多人,老朽干的是尾活,其他人都在起筑燕郡至怀远军城的官道,那边人多,是刘主簿带领着干的,已经干了一月。”
冯道在一旁道:“自榆关起始。到如今的燕郡,这三百里路可着实不易,咱们府库中为此已经耗费了五万贯,都督的意思还要修筑燕郡至怀远,燕郡至锦县的路。预计还需支出十万贯,对府库的压力很大。”
李诚中想了想,道:“不止,下一步还需要修筑怀远至扶余。怀远至辽城,辽城至建安。辽城至西京等等官道。”
冯道一惊:“如此,恐怕耗靡太过了。”
李诚中道:“不计一切代价,必须筑好!官道的意义,可道老弟也是知道的,过去为何东北各族此起彼伏的反叛?与交通不便有很大关系!对于咱们营州来说,道路延伸之处,才是真正能够治理之所,对于行商的意义姑且不论,有了官道,咱们的大军才能以最快的度到达我们需要到达的地方。尤其是燕郡至怀远、怀远至扶余的通道,应当作为第一紧急的事务来处理。以目前的进度而言,仍然不够,我需要继续投入人力,同时开工怀远至扶余的官道。”
随着营州在扶余设置的观察判事房传来的各种消息,契丹内部的权力倾轧已经越来越严重,身为营州都督,李诚中有责任、有义务干涉契丹的内部事务,这种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他需要这么一条道路,可以让越来越依靠后勤的营州军迅到达指定战场。
可是长史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单单是目前的筑路主力,就是依靠平州来完成的,想要达成李诚中制定的目标确实很困难,对此,李诚中的解决之道就是外包。
“将筑路任务外包出去?可是……谁愿意干呢?都督所说外包又是什么意思?”冯道疑惑的问。
“所谓外包,有两种模式,咱们可以召集营州、平州、蓟州、幽州的商人,在柳城开一次大会,将各个路段分包出去,由商人们组织人力修筑官道。嗯,甚至可以召集渤海的商人,那边的豪门大户有钱得很……外包的两种模式为,其一,由长史府给钱,比如怀远军城至扶余城的路段,长史府定出一笔筑路费,可以是五万贯,甚至可以是十万贯,由行商来承接,完成之后,咱们查看,符合标准,便付清款项。其二,长史府不给钱,给的是使用年限,行商筑路完成之后,可以收取过往商客的费用,每过一人或一车,收取一定费用,连续收十五年,十五年之后官道收归长史府。”
“收费?”冯道明显对这种方法不甚理解:“这也能收费?”
“不错,这叫过路费,想要快一些到达,就必须走官道,既然要走官道,就要付费,否则,对不起,请不要从这条官道上行走!”
冯道还在默默思索这条极富创意的方法,李诚中已经下令了:“现在就让长史府向各州布通告,下月初九,在柳城召开行商大会,营州有一个极好的赚钱机会,让他们都来参详!”
当一名文吏将冯道草拟的通告带回柳城之时,众人已经来到了燕郡,县令完失明带领城中大小官吏出城迎接。完失明是原契丹品部大长老,但这位大长老却没有胡人那种野蛮粗率的作风,相反,他受汉人文化影响很深,一举一动都在刻意模仿那股子让李诚中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酸儒味。
燕郡是营州生产规划中的皮毛基地,但李诚中来燕郡的目的并非视察甲胄和衣料的生产,他的目的是为了看看这里出现的书院。
卢龙军去年的惨败除了丧失大量地盘之外。还导致了一种反常的人丁流动,许多卢龙控制下的南方大族纷纷出关,奔营州而来,在柳城和燕郡等地避居,与前年的人丁流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大族家学渊博。文化程度较高。深得完失明的看重。为了彰显自己的风雅,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喜好,完失明充分和这些大族交往,并且积极鼓励他们在燕郡设立书院。于是燕郡建成了三家比较有规模的书院:白坡书院、雅山书院和燕郡书院。
李诚中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身在渤海,他当即对完失明的行为予以了极大赞扬,并提出了书院的办学之道。李诚中提出的办学之道包含两点:兼收并蓄、高低搭配。
所谓兼收并蓄,即授课内容包含百家之长,不仅含儒学。而且包括术道,将术道列为与儒学并重的课程。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将儒学推崇到至高境地的地步,同时儒学中也没有排斥他物的学术霸论,所以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弹。术道包含许多内容,比如法、比如数、比如农、比如工,甚至还有简单的行商知识。
所谓高低搭配,即将三所书院分成两个等次,白坡书院和雅山书院为初级书院,燕郡书院为高级书院。初级书院学习期为三年,毕业之后要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升入高级书院继续就读三年,高级书院考试合格后准予毕业,毕业生与营州暂时推行的公务员考试通行。合格者吸纳入官府为官吏。
参加初级书院学习者,官府提供食宿,每三月一考,合格者可以继续就读。当然。想要进入初级书院就读者也需要一道面试,合格者才能进入。而参加高级书院者。除食宿减免外,可以领取每月两百文的补贴,同样三月一考,合格者可以继续就读。为此,燕郡官府每年需要投入五千贯予以维持,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于李诚中而言,这样的开支是必须的。他还打算在柳城、锦县、辽城和建安同时推行这样的书院制度,一应费用从府库中列支。
两家初级书院各自招收了两、三百人,高级书院也有数十人就读。李诚中在三家书院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意见。其实这样的书院制度类似于大唐早就实行的官学制——国子监,但不同的是,李诚中将这种包食宿、包出路、包分配的官学设置到了县上,也就是从基础开始,将教育平民化。
在长史府的官学规划中,凡各县高级书院毕业的学子,可以担任从九品至正八品四个级别的官吏,从七品以上官吏,则必须出自即将设立的营州最高学府——营州书院,学制是一年。
按照新的营州学制,学子必须经历初级书院和高级书院各三年的学习,经过考试合格后就可以授予公务员待遇,没有机会进入书院就读者,也可以参加各县举办的公务员考试来获得这一待遇,从而出任从九品至正八品的官职。想要进一步升迁者,必须报名参加营州书院的招生考试,合格者才可进入营州书院,在营州书院中学习一年。有了营州书院就读的履历,便可获得下一步的提升。
李诚中的计划是于天复元年底,在柳城、燕郡、锦县、辽城、建安等五县各建立两所初级书院、一所高级书院,柳城还将建立一所营州书院,以三个等次的学院制相搭配,形成一定规模的普及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和附加的公务员考试,组建营州的新科举体系。
“我和冯长史已经议过了,准备在长史府下设立文教科,你准备准备吧,调回柳城,任文教科从事,官阶正七品。”李诚中向完失明道。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新秩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新秩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