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宗族之议
目录:太平血| 作者:不开心的橘子| 类别:历史军事
在左宗棠的书房内,萧云贵品着武夷山大红袍,左宗棠在下首作陪,微微一笑问道:“西王觉得这茶如何?”
萧云贵点点头道:“这武夷山大红袍乃十大名茶之一,原乃贡茶,喝之明目益思,提神醒脑,端的是好茶。”
左宗棠捋着胡须道:“不错,但西王可知此茶如何采摘?”
萧云贵心头纳闷,自己是来问左宗棠明日如何应对那些乡官的,他却和自己扯什么茶叶,当下摇了摇头。
左宗棠道:“此茶采摘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又称为马骝搣。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价贵而珍稀。”
萧云贵奇道:“这与明日会见乡官代表有何关系?”
左宗棠说道:“西王新政偏重工商之业,此举势必打破民间一些旧有习俗。就像这大红袍,自明洪武年间成为贡茶以来,历经数百年,难道西王以为就无人想过扩大产量么?”
萧云贵微微一愣,摸着下巴道:“自然是有人想过改变成法,将大红袍广为推种,让产量提高。但如此一来又显不出此茶珍贵之处了。”
左宗棠微微颔首道:“不错,而让此茶产量一直限于一定数量的正是大红袍产地的士绅百姓们。”说到这里左宗棠站起身指着墙上挂着的苏褔省地图道:“士绅宗族,百姓宗族自古以来,都是以血脉连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像我左家亦有宗族之法。在宗族之内。个人都要维护自己这个宗族的利益,而宗族反过来又护持个人利益。大红袍数量稀少所以价贵而珍,当地宗族也是有意的不外传此产品,以保证此茶为少数宗族特有。”
萧云贵奇道:“这武夷山远在福建,福建还在清妖治下,和我苏褔省新政有何关联?”
左宗棠淡淡一笑说道:“若今后我们取下福建呢?以西王新政来说,保护工商便意味着各种百货皆可为商品,大红袍价高,势必引来商贾觊觎,当地宗族又不外传。势必会引来争端。这只是左某举的一个例子,宗族为保自己利益,势必反对新政。乡间族田、族产由来已久,均田便会触动宗族利益,便如同数百年间大红袍产量不变一般。宗族势力还是希望能像从前一样,施行旧法不变。”
萧云贵皱眉道:“可是左相。时代是在进步的。就拿大红袍来说,此茶珍贵,洋人们为了大量获取,不惜远涉重洋而来,前面开厦门、福州两处口岸,多有英人洋行高金聘请国人买办深入武夷山购买此茶。厚利驱使之下。我想那些宗族势力也会想着变法,让大红袍多产一些的吧。”
左宗棠微微一笑说道:“西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咱们的均田制虽然有不少优惠政令,但唯独少了安抚宗族势力的政令。新政法令要得以推广,须得以利换利,让士绅百姓们都看到,新政之后能有更大的利益,若是无利,谁会跟从?”
萧云贵大皱眉头道:“可新政均田,本就是惠施百姓,只是咱们是把少数人的利益转为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一个均字使然。新政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啊。”
左宗棠点头道:“不错,咱们新政的确不能照顾得所有周全,但此刻的宗族势力尚为乡间一股极大势力,与一般的土豪劣绅不同,当区别以待之。”
萧云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左宗棠接着说道:“虽然宗族之族田也霸有大量田地,不予外姓人耕种,但西王可再发新令以为补充,族田不可荒芜,必须有人耕种,凡超过三月无人耕种之族田,乡官有义务召民耕种。同时晓谕乡间宗族,但凡将族田租种外姓人者,所纳粮赋可减三成。”
“至于族长承嗣权,咱们可以缓缓变之,继续推行乡官推选制度,若宗族族长作奸犯科,欺压百姓,或处事不公,便可罢了他的乡官职权。教化权则更好办,眼下新学虽然开始推广,但暂时未能下到乡间,教化之事暂时可依照旧例,但若要参加我天国科举,则必须入读新学。”左宗棠缓缓说道。
听到这里萧云贵一拍大腿道:“不错,左相说得对,我们可以在乡间设立乡官所,除了负责解决乡间宗族事务外,派出一些乡官助手下到乡间,负责指导乡官处理宗族经济纠纷、治安事务、民间纠纷,总之把宗族的一些权力慢慢的收归乡官所,过个十几年后,宗族权力总会慢慢淡化。同时乡官所也就变成县令以下控制乡间的桥梁,也就不会出现满清那种令不及乡的局面。”
跟着萧云贵搓着手道:“还有新政触动一些宗族势力的利益上,也可以通过分化利益来瓦解宗族利益,从而继续推行新政。”
左宗棠微笑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虽然明日要见的那些乡官代表不同的宗族,所求也不同,但只要咱们只要有了大体方针,也就知道该如何断处了。”
萧云贵大笑了起来,跟着左宗棠取出各地乡官往来的一些公文,将乡间推行新政所遇到的难处事务做了分门别类,两人一一做了细致的商讨,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一商讨就是一夜……
陈田品着茶水在西王府的偏厅内等了一个多时辰了,他是杭州佐望镇大河乡的乡官,他这个乡官乃是旅帅级别的,该管着五百户乡间百姓。在他治下多半都是陈姓,也就是陈氏宗族。去岁太平军攻打苏杭之时,清军在乡间过兵,对大河乡掳掠逼捐,陈田的父亲,也就是陈氏宗族的老族长被清军强逼那捐了一大笔银子,老人家年事已高,又经不住威吓,大病一场后便去世了。
陈田随后承了父亲的族长之位,他深恨清军逼死父亲,是以太平军攻陷苏杭之后,趁着太平军大军清乡之时投了太平,被乡间百姓举为旅帅乡官。陈田感念太平军为他报了大仇,便安心做了乡官,并积极配合太平军扫荡其他乡镇的乡勇,那些乡勇都是清妖的爪牙,甚至经常占着清妖的势力侵占陈氏的族田和山场。陈田曾今带着陈家青壮和他们干过几次,但别人有清妖撑腰,陈家总是吃亏。太平军来了,陈田自然是引着太平军把那些官府爪牙给收拾掉了,而他也成了第一批太平军的乡官。
太平军在清乡之后,给陈氏宗族留下了一批兵器,甚至还有十余支火绳枪,陈田靠着太平军留下来的几名军将,建立起了大河乡的乡兵队伍,平时种地、操训,有战事时便和太平军主力配合打清狗。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到了去岁年底,乡间残余的清妖势力被铲除得差不多了,陈田也参加过几次搜捕,搜捕那些逃到乡间的清军残兵败将,也得了几次奖赏。
太平军到来之后并不像清妖先前传说的那样,什么一丝一毫都要纳捐圣库,什么男女分营,什么要信洋教。几个乡兵头目都是太平军老人,他们当中只有两个是信教的,其他几个是拜菩萨的,也没有强迫百姓改信。至于圣库倒是有,但在陈田看来就是族产,他这一旅百姓们的公产而已,除了要缴纳的公粮田赋之外,其余的都是族产,没什么区别。至于男女分营更是没影的事,太平军头目告诉陈田,除非是加入太平军的男兵和女兵才会有男女分营之事,陈田很理解,打仗的兵马当然是要男女分营的,何时听闻过男女在一营之内的?军纪也不好整肃啊。
就在陈田以为太平军来了之后,便没了官府欺压,可以有好日子过了的时候,太平军忽然搞起了什么新政。对陈氏宗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均田制,陈氏的族田有数千亩之多,因为是族产的缘故,也没什么田契,只是在族谱上注明了,哪家分了多少亩田而已。清廷在的时候,只是登记过大河乡田数,让陈氏宗族按着田数纳粮,其间苛捐杂税之多,让陈田头痛不已。
太平军颁布新政之后,也核过田数,但族田因为没有田契,被纳入了要均田的对象,就意味着陈田得把族田均分给自己管治下的五百余户百姓们。原先分到田地的那些陈氏宗亲也还好说,无非就是重新分地,但让陈田不甘心的是,他要得把族田分给百余户的外姓人。这下陈氏宗族都不干了,凭什么要把祖宗留给大家的田地分给外姓佃户?
除此之外,大河乡出产大量的蚕丝,陈氏宗族还有不少户是靠织布为生的,这次新政听闻太平军官府要搞什么纺织厂。本来大河乡的布匹受到上海来的洋布冲击,就已经举步维艰,卖不动价了,要是官府办的纺织厂再起来,那大河乡不少靠织布为生的人户只怕要破产了。
而其他什么放足令、娶小妾要交重税也是让陈田头痛不已的事,为了这些政令,上面是县老爷逼压,下面却是百姓们反对,令陈田每日焦头烂额的处理这些纠纷。这次他被周边几个乡官推举为代表,到苏州来面见西王陈情,希望能改变一些政令。
临来时陈田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而来,历来都是见官先打三十板子,何况是见一位王爷?陈田战战兢兢的到了苏州,却没想到和他一样目的而来的乡官不在少数,也就放下心来,西王总不可能把大家伙都杀了吧。(未完待续。。)
萧云贵点点头道:“这武夷山大红袍乃十大名茶之一,原乃贡茶,喝之明目益思,提神醒脑,端的是好茶。”
左宗棠捋着胡须道:“不错,但西王可知此茶如何采摘?”
萧云贵心头纳闷,自己是来问左宗棠明日如何应对那些乡官的,他却和自己扯什么茶叶,当下摇了摇头。
左宗棠道:“此茶采摘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又称为马骝搣。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价贵而珍稀。”
萧云贵奇道:“这与明日会见乡官代表有何关系?”
左宗棠说道:“西王新政偏重工商之业,此举势必打破民间一些旧有习俗。就像这大红袍,自明洪武年间成为贡茶以来,历经数百年,难道西王以为就无人想过扩大产量么?”
萧云贵微微一愣,摸着下巴道:“自然是有人想过改变成法,将大红袍广为推种,让产量提高。但如此一来又显不出此茶珍贵之处了。”
左宗棠微微颔首道:“不错,而让此茶产量一直限于一定数量的正是大红袍产地的士绅百姓们。”说到这里左宗棠站起身指着墙上挂着的苏褔省地图道:“士绅宗族,百姓宗族自古以来,都是以血脉连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像我左家亦有宗族之法。在宗族之内。个人都要维护自己这个宗族的利益,而宗族反过来又护持个人利益。大红袍数量稀少所以价贵而珍,当地宗族也是有意的不外传此产品,以保证此茶为少数宗族特有。”
萧云贵奇道:“这武夷山远在福建,福建还在清妖治下,和我苏褔省新政有何关联?”
左宗棠淡淡一笑说道:“若今后我们取下福建呢?以西王新政来说,保护工商便意味着各种百货皆可为商品,大红袍价高,势必引来商贾觊觎,当地宗族又不外传。势必会引来争端。这只是左某举的一个例子,宗族为保自己利益,势必反对新政。乡间族田、族产由来已久,均田便会触动宗族利益,便如同数百年间大红袍产量不变一般。宗族势力还是希望能像从前一样,施行旧法不变。”
萧云贵皱眉道:“可是左相。时代是在进步的。就拿大红袍来说,此茶珍贵,洋人们为了大量获取,不惜远涉重洋而来,前面开厦门、福州两处口岸,多有英人洋行高金聘请国人买办深入武夷山购买此茶。厚利驱使之下。我想那些宗族势力也会想着变法,让大红袍多产一些的吧。”
左宗棠微微一笑说道:“西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咱们的均田制虽然有不少优惠政令,但唯独少了安抚宗族势力的政令。新政法令要得以推广,须得以利换利,让士绅百姓们都看到,新政之后能有更大的利益,若是无利,谁会跟从?”
萧云贵大皱眉头道:“可新政均田,本就是惠施百姓,只是咱们是把少数人的利益转为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一个均字使然。新政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啊。”
左宗棠点头道:“不错,咱们新政的确不能照顾得所有周全,但此刻的宗族势力尚为乡间一股极大势力,与一般的土豪劣绅不同,当区别以待之。”
萧云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左宗棠接着说道:“虽然宗族之族田也霸有大量田地,不予外姓人耕种,但西王可再发新令以为补充,族田不可荒芜,必须有人耕种,凡超过三月无人耕种之族田,乡官有义务召民耕种。同时晓谕乡间宗族,但凡将族田租种外姓人者,所纳粮赋可减三成。”
“至于族长承嗣权,咱们可以缓缓变之,继续推行乡官推选制度,若宗族族长作奸犯科,欺压百姓,或处事不公,便可罢了他的乡官职权。教化权则更好办,眼下新学虽然开始推广,但暂时未能下到乡间,教化之事暂时可依照旧例,但若要参加我天国科举,则必须入读新学。”左宗棠缓缓说道。
听到这里萧云贵一拍大腿道:“不错,左相说得对,我们可以在乡间设立乡官所,除了负责解决乡间宗族事务外,派出一些乡官助手下到乡间,负责指导乡官处理宗族经济纠纷、治安事务、民间纠纷,总之把宗族的一些权力慢慢的收归乡官所,过个十几年后,宗族权力总会慢慢淡化。同时乡官所也就变成县令以下控制乡间的桥梁,也就不会出现满清那种令不及乡的局面。”
跟着萧云贵搓着手道:“还有新政触动一些宗族势力的利益上,也可以通过分化利益来瓦解宗族利益,从而继续推行新政。”
左宗棠微笑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虽然明日要见的那些乡官代表不同的宗族,所求也不同,但只要咱们只要有了大体方针,也就知道该如何断处了。”
萧云贵大笑了起来,跟着左宗棠取出各地乡官往来的一些公文,将乡间推行新政所遇到的难处事务做了分门别类,两人一一做了细致的商讨,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一商讨就是一夜……
陈田品着茶水在西王府的偏厅内等了一个多时辰了,他是杭州佐望镇大河乡的乡官,他这个乡官乃是旅帅级别的,该管着五百户乡间百姓。在他治下多半都是陈姓,也就是陈氏宗族。去岁太平军攻打苏杭之时,清军在乡间过兵,对大河乡掳掠逼捐,陈田的父亲,也就是陈氏宗族的老族长被清军强逼那捐了一大笔银子,老人家年事已高,又经不住威吓,大病一场后便去世了。
陈田随后承了父亲的族长之位,他深恨清军逼死父亲,是以太平军攻陷苏杭之后,趁着太平军大军清乡之时投了太平,被乡间百姓举为旅帅乡官。陈田感念太平军为他报了大仇,便安心做了乡官,并积极配合太平军扫荡其他乡镇的乡勇,那些乡勇都是清妖的爪牙,甚至经常占着清妖的势力侵占陈氏的族田和山场。陈田曾今带着陈家青壮和他们干过几次,但别人有清妖撑腰,陈家总是吃亏。太平军来了,陈田自然是引着太平军把那些官府爪牙给收拾掉了,而他也成了第一批太平军的乡官。
太平军在清乡之后,给陈氏宗族留下了一批兵器,甚至还有十余支火绳枪,陈田靠着太平军留下来的几名军将,建立起了大河乡的乡兵队伍,平时种地、操训,有战事时便和太平军主力配合打清狗。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到了去岁年底,乡间残余的清妖势力被铲除得差不多了,陈田也参加过几次搜捕,搜捕那些逃到乡间的清军残兵败将,也得了几次奖赏。
太平军到来之后并不像清妖先前传说的那样,什么一丝一毫都要纳捐圣库,什么男女分营,什么要信洋教。几个乡兵头目都是太平军老人,他们当中只有两个是信教的,其他几个是拜菩萨的,也没有强迫百姓改信。至于圣库倒是有,但在陈田看来就是族产,他这一旅百姓们的公产而已,除了要缴纳的公粮田赋之外,其余的都是族产,没什么区别。至于男女分营更是没影的事,太平军头目告诉陈田,除非是加入太平军的男兵和女兵才会有男女分营之事,陈田很理解,打仗的兵马当然是要男女分营的,何时听闻过男女在一营之内的?军纪也不好整肃啊。
就在陈田以为太平军来了之后,便没了官府欺压,可以有好日子过了的时候,太平军忽然搞起了什么新政。对陈氏宗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均田制,陈氏的族田有数千亩之多,因为是族产的缘故,也没什么田契,只是在族谱上注明了,哪家分了多少亩田而已。清廷在的时候,只是登记过大河乡田数,让陈氏宗族按着田数纳粮,其间苛捐杂税之多,让陈田头痛不已。
太平军颁布新政之后,也核过田数,但族田因为没有田契,被纳入了要均田的对象,就意味着陈田得把族田均分给自己管治下的五百余户百姓们。原先分到田地的那些陈氏宗亲也还好说,无非就是重新分地,但让陈田不甘心的是,他要得把族田分给百余户的外姓人。这下陈氏宗族都不干了,凭什么要把祖宗留给大家的田地分给外姓佃户?
除此之外,大河乡出产大量的蚕丝,陈氏宗族还有不少户是靠织布为生的,这次新政听闻太平军官府要搞什么纺织厂。本来大河乡的布匹受到上海来的洋布冲击,就已经举步维艰,卖不动价了,要是官府办的纺织厂再起来,那大河乡不少靠织布为生的人户只怕要破产了。
而其他什么放足令、娶小妾要交重税也是让陈田头痛不已的事,为了这些政令,上面是县老爷逼压,下面却是百姓们反对,令陈田每日焦头烂额的处理这些纠纷。这次他被周边几个乡官推举为代表,到苏州来面见西王陈情,希望能改变一些政令。
临来时陈田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而来,历来都是见官先打三十板子,何况是见一位王爷?陈田战战兢兢的到了苏州,却没想到和他一样目的而来的乡官不在少数,也就放下心来,西王总不可能把大家伙都杀了吧。(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太平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太平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