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空中的电波
目录:山窝里的全球首都| 作者:康一沐| 类别:历史军事
李自成的队伍和满清这两边都风风火火的动了起来,不管是给自己增加战斗力也好还是削弱明军的战斗力也好,这样的抢购确实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好办法,即便是无法能够将这些枪支弹药给运回去,那就地销毁也总好过落在明军的手里来收割自己人的性命。
和自己的对手相比,大明朝的效率那可就慢多了,半个月后,在朝堂上的诸人虽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继续向花皮购买更多的枪支,可问题是钱呢?上次交易可还有一半的银两和物资还没有支付呢……
而现在大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从哪里挤出银两来购买更多的花皮快枪和弹药!
从国库里挤出钱来购买是不可能了,现在大明朝的国库里空荡荡的连耗子都不想在那驻窝,那么就只有像上次一样从各省挤调钱粮物资来进行交易,可在松锦大战之后,各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省份甚至都已经快抽空了库银和库粮,万一发生个什么天灾**……
大明朝的穷困原因有很多,不过最重要的两条一个是封建王朝对文人士大夫经济的失控,大量土地都被这些无需纳粮赋银的既得利益阶级给控制,这使得每年能够受上来的钱粮是越来越少;而还有一个就是对商业经济的抑制,特别是对海外贸易的抑制又让大量的收入流入了官宦、商贾的手中;无奈之下只有通过增加赋税的方式来填补缺口,而这样做又逼迫底层的百姓起来造反……这样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落到了现在的这个烂摊子。
而且大明朝的政治斗争也延续到各个层面,江南数省比较富庶这是大家公认的,可在政治斗争中,凭什么我这一派控制的地盘就像个冤大头式的一个劲掏银子出物资,而你们派系所控制的省份却一毛不拔……就这样大家相互在朝堂上是推诿扯皮扣屎盆子,无外乎就是党争之下的延伸。他们无视目前明朝所面临的困境,一心只为了一己之私的利益……
最终,等北京紫禁城朝堂里的那些阁老们吵出一个妥协的方案之时,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妥协的结果是目前明朝控制的省份中各挤出若干银两和花皮点名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将上次交易未交货的那两千支夏式步枪和剩余弹药购买回来。同时再追加三十万发子弹和两千支快枪增强武备……至于钟书清和其它广西官员所提到的那种可投掷爆炸物的武器还有很牛叉的火炮……大明朝虽然也很想采购这种武器,但一来实在没钱,二来……人家也不卖!!
对北方所发生的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们是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的,现在山村更关注的,是今年开始的军事行动和新土地的纳入工作。庆远府这片土地上各种大小遗留土官比较多,而且盘踞时间也比较长,除了单纯的武力征服外还需要辅以民生安抚以及辟谣和以雷霆手段高压那些遗毒份子,在这点上山村派出去的驻军还有警察卫队和行政工作人员都已经很有经验倒不用太担心。
而军事行动则由于是三面开花,特别是东面的战线又拉的稍长,更是完全第一次由前线指挥官独立指挥操作的作战(以前距离短,信息传递还不用太久,甚至邓时锋都可以坐镇部队指挥),再加上受运输限制重火力偏少的缘故。山村的高层每次收到从前线传回来的信鸽简报时都能引起不小的关注。
目前山村军队所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比较原始,依旧是采用信鸽传送简短汇报、人力传送的这种方式。信鸽传送速度快但传送内容较为简短粗略、而且也容易遭到鹰隼这些猛禽的拦截和攻击。而人力传送虽然较为稳妥,可传送速度就大打折扣了,而且一旦要跨越敌占区这样的区域也容易被拦截泄露机密。
对于信息传递这样在战争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是很明白的,不过在穿越的所有物资装备中,就是车载收音机、音响甚至高档轿车中冰箱都有,可就是没有无线电手台这样的东西。当然这些东西传输距离也有限。即便是有也只能在以前小规模作战使用,现在一旦到了远离基地的外部作战……还是老老实实的研发电子管无线电台比较靠谱……
在柳城县工业园区里,随着园区的建设。这里的规模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已经有很多工厂开始投产,像赵老四管理的船厂更是早在过年前便制造了两条实验性的战船下水,而配套的锯木厂也在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切割着一条条木料和板材提供给所需要的工厂。
若干工厂的开工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工厂干活,考虑到柳城县纳入治下还没有多久,这里的群众基础还有教育基础都不如山村,再加上军队发展和工业扩建的时间不等人,在这里工作的工人绝大多数还是从山村里直接抽调过来的熟练工人,本地局面目前还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而且收入较低的工作。
不过今天的主角不是这里越来越多的工厂,也不是在各个生产岗位上的工人,而是在工业区核心的动力设备区附近,一栋外面架设着长长金属杆线的房间里,从动力车间所发出的电力通过目前还刚刚少量生产的电线传输到了这里。
充沛的电力通过长长的电线传输到房间里,供这个房间放置在中央的一个宛若柜子般大小的设备使用。这个设备有着一个铁皮外壳,不过这个外壳上有大量像百叶窗似的散热口,而铁柜子内部也有着数台风扇正不断呜呜作响,将大量的冷空气向内输送给里面的若干玻璃胆管似的东西降温。
“开始吧!”
看看手腕上的手表指针走到上午九点五十七分时,邓时锋向坐在桌面,带着一个硕大耳机的女性操作员点头示意到。
就犹如已经约好似的一样,操作员打开设备后没多久,十点整,在她面前的那盏小灯开始闪烁起来,而在她的隔音耳机里。也开始传出带着长短规律的嘀嗒声。
数分钟后,当操作灯不再闪烁耳机里不再有嘀嗒声传递出来时,操作员熟练的回复一个接收完毕的短讯号,这个时代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可应用的无线电电波传递完毕。
“致电:物理科无线电应用研究组成员,在教育中心本部发送此条信息,向在柳城县工业园区的总指挥与试验组成员问好!”
这条电文不长不短,加上标点符号正好是五十个字符,虽然已经演练过多次,甚至在山村里时,这位操作员就已经操作多次有线电报试验和几百米短距离无线电通讯。但她将经过解码后的文字拼组起来向自己的老师以及房间里的其它人念送时,她的声音依旧忍不住的在发颤,四十七个字的短句她中间因为激动都停顿了三次。
其实不仅是她,还有连同过来安装调试设备的几位研究组成员也是激动万分,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后,无线电这种划时代意义的物理研究终于从实验室里十米、百米这样短距离小打小闹的试验,变成了到目前现在两台无线电发报机相隔距离达到了四十公里以上的实际应用,这期间大家经历过多少摸索和进行了多少次的试验和辛酸,在这一刻全部成为了他们成功的注脚。
“复电:信息已接收。信号传输质量清晰良好,我代表山村所有成员,向物理科无线电应用研究组成员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并期待你们再接再厉。为早日实现无线电小型化、批量化生产应用而再创新高!”
邓时锋的复电内容让现场是一片掌声,还有就是在四十多公里外的教育中心里,接到复电的研究组又是一片欢呼雀跃……无线电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初步的成果。
邓时锋对无线电的研究起步其实还算早的了,不过当时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凤毛麟角,又因为生产安全的缘故主攻冶炼和化学以及机械加工方面去了。对物理学有兴趣的学生几乎没有,邓时锋一个人又做不来那么多的研究,因此无线电的研究一直是属于纸面上的东西。
随着山村生产能力和整体研究水平的发展,还有接受初、中级教育人才的逐渐扩大,接受高级教育的学生也是越来越多,无线电的研究也从纸面上开始出现到了专门的研究工作组中。
从第一个粗如手臂的电子管在实验室里的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正好三年,在这期间,数千个用于各种实验的电子管经过反复的试制和应用研究后,给研究组提供了海量的实际应用数据,从单个发热量到消耗功率再到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海量的第一手数据确定了最适合目前生产技术下的不同功率电子管产品。
这种反复观察性的研究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研究成本,但却是这类产品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说句不好听的,光是一个电子管玻璃外壳厚度要做多厚都经过反复的测试研究,厚了增加重量和减少散热能力,太薄了又易碎无法投入实际应用,邓时锋是穿越者没错,可即便穿越过来的是个电子管研究专家——他也得老老实实根据现实条件下的生产能力和实际应用要求来生产产品!!
现在的无线电报机还很稚嫩,体积不仅庞大耗电量和发热量都无法真正投入到军队中使用,可就像自己老师所说的那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电子管研究与制作上的进步,用不了几年,军队就能使用上背负式无线电报机的时代。(未完待续。。)
和自己的对手相比,大明朝的效率那可就慢多了,半个月后,在朝堂上的诸人虽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继续向花皮购买更多的枪支,可问题是钱呢?上次交易可还有一半的银两和物资还没有支付呢……
而现在大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从哪里挤出银两来购买更多的花皮快枪和弹药!
从国库里挤出钱来购买是不可能了,现在大明朝的国库里空荡荡的连耗子都不想在那驻窝,那么就只有像上次一样从各省挤调钱粮物资来进行交易,可在松锦大战之后,各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省份甚至都已经快抽空了库银和库粮,万一发生个什么天灾**……
大明朝的穷困原因有很多,不过最重要的两条一个是封建王朝对文人士大夫经济的失控,大量土地都被这些无需纳粮赋银的既得利益阶级给控制,这使得每年能够受上来的钱粮是越来越少;而还有一个就是对商业经济的抑制,特别是对海外贸易的抑制又让大量的收入流入了官宦、商贾的手中;无奈之下只有通过增加赋税的方式来填补缺口,而这样做又逼迫底层的百姓起来造反……这样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落到了现在的这个烂摊子。
而且大明朝的政治斗争也延续到各个层面,江南数省比较富庶这是大家公认的,可在政治斗争中,凭什么我这一派控制的地盘就像个冤大头式的一个劲掏银子出物资,而你们派系所控制的省份却一毛不拔……就这样大家相互在朝堂上是推诿扯皮扣屎盆子,无外乎就是党争之下的延伸。他们无视目前明朝所面临的困境,一心只为了一己之私的利益……
最终,等北京紫禁城朝堂里的那些阁老们吵出一个妥协的方案之时,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妥协的结果是目前明朝控制的省份中各挤出若干银两和花皮点名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将上次交易未交货的那两千支夏式步枪和剩余弹药购买回来。同时再追加三十万发子弹和两千支快枪增强武备……至于钟书清和其它广西官员所提到的那种可投掷爆炸物的武器还有很牛叉的火炮……大明朝虽然也很想采购这种武器,但一来实在没钱,二来……人家也不卖!!
对北方所发生的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们是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的,现在山村更关注的,是今年开始的军事行动和新土地的纳入工作。庆远府这片土地上各种大小遗留土官比较多,而且盘踞时间也比较长,除了单纯的武力征服外还需要辅以民生安抚以及辟谣和以雷霆手段高压那些遗毒份子,在这点上山村派出去的驻军还有警察卫队和行政工作人员都已经很有经验倒不用太担心。
而军事行动则由于是三面开花,特别是东面的战线又拉的稍长,更是完全第一次由前线指挥官独立指挥操作的作战(以前距离短,信息传递还不用太久,甚至邓时锋都可以坐镇部队指挥),再加上受运输限制重火力偏少的缘故。山村的高层每次收到从前线传回来的信鸽简报时都能引起不小的关注。
目前山村军队所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比较原始,依旧是采用信鸽传送简短汇报、人力传送的这种方式。信鸽传送速度快但传送内容较为简短粗略、而且也容易遭到鹰隼这些猛禽的拦截和攻击。而人力传送虽然较为稳妥,可传送速度就大打折扣了,而且一旦要跨越敌占区这样的区域也容易被拦截泄露机密。
对于信息传递这样在战争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是很明白的,不过在穿越的所有物资装备中,就是车载收音机、音响甚至高档轿车中冰箱都有,可就是没有无线电手台这样的东西。当然这些东西传输距离也有限。即便是有也只能在以前小规模作战使用,现在一旦到了远离基地的外部作战……还是老老实实的研发电子管无线电台比较靠谱……
在柳城县工业园区里,随着园区的建设。这里的规模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已经有很多工厂开始投产,像赵老四管理的船厂更是早在过年前便制造了两条实验性的战船下水,而配套的锯木厂也在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切割着一条条木料和板材提供给所需要的工厂。
若干工厂的开工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工厂干活,考虑到柳城县纳入治下还没有多久,这里的群众基础还有教育基础都不如山村,再加上军队发展和工业扩建的时间不等人,在这里工作的工人绝大多数还是从山村里直接抽调过来的熟练工人,本地局面目前还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而且收入较低的工作。
不过今天的主角不是这里越来越多的工厂,也不是在各个生产岗位上的工人,而是在工业区核心的动力设备区附近,一栋外面架设着长长金属杆线的房间里,从动力车间所发出的电力通过目前还刚刚少量生产的电线传输到了这里。
充沛的电力通过长长的电线传输到房间里,供这个房间放置在中央的一个宛若柜子般大小的设备使用。这个设备有着一个铁皮外壳,不过这个外壳上有大量像百叶窗似的散热口,而铁柜子内部也有着数台风扇正不断呜呜作响,将大量的冷空气向内输送给里面的若干玻璃胆管似的东西降温。
“开始吧!”
看看手腕上的手表指针走到上午九点五十七分时,邓时锋向坐在桌面,带着一个硕大耳机的女性操作员点头示意到。
就犹如已经约好似的一样,操作员打开设备后没多久,十点整,在她面前的那盏小灯开始闪烁起来,而在她的隔音耳机里。也开始传出带着长短规律的嘀嗒声。
数分钟后,当操作灯不再闪烁耳机里不再有嘀嗒声传递出来时,操作员熟练的回复一个接收完毕的短讯号,这个时代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可应用的无线电电波传递完毕。
“致电:物理科无线电应用研究组成员,在教育中心本部发送此条信息,向在柳城县工业园区的总指挥与试验组成员问好!”
这条电文不长不短,加上标点符号正好是五十个字符,虽然已经演练过多次,甚至在山村里时,这位操作员就已经操作多次有线电报试验和几百米短距离无线电通讯。但她将经过解码后的文字拼组起来向自己的老师以及房间里的其它人念送时,她的声音依旧忍不住的在发颤,四十七个字的短句她中间因为激动都停顿了三次。
其实不仅是她,还有连同过来安装调试设备的几位研究组成员也是激动万分,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后,无线电这种划时代意义的物理研究终于从实验室里十米、百米这样短距离小打小闹的试验,变成了到目前现在两台无线电发报机相隔距离达到了四十公里以上的实际应用,这期间大家经历过多少摸索和进行了多少次的试验和辛酸,在这一刻全部成为了他们成功的注脚。
“复电:信息已接收。信号传输质量清晰良好,我代表山村所有成员,向物理科无线电应用研究组成员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并期待你们再接再厉。为早日实现无线电小型化、批量化生产应用而再创新高!”
邓时锋的复电内容让现场是一片掌声,还有就是在四十多公里外的教育中心里,接到复电的研究组又是一片欢呼雀跃……无线电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初步的成果。
邓时锋对无线电的研究起步其实还算早的了,不过当时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凤毛麟角,又因为生产安全的缘故主攻冶炼和化学以及机械加工方面去了。对物理学有兴趣的学生几乎没有,邓时锋一个人又做不来那么多的研究,因此无线电的研究一直是属于纸面上的东西。
随着山村生产能力和整体研究水平的发展,还有接受初、中级教育人才的逐渐扩大,接受高级教育的学生也是越来越多,无线电的研究也从纸面上开始出现到了专门的研究工作组中。
从第一个粗如手臂的电子管在实验室里的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正好三年,在这期间,数千个用于各种实验的电子管经过反复的试制和应用研究后,给研究组提供了海量的实际应用数据,从单个发热量到消耗功率再到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海量的第一手数据确定了最适合目前生产技术下的不同功率电子管产品。
这种反复观察性的研究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研究成本,但却是这类产品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说句不好听的,光是一个电子管玻璃外壳厚度要做多厚都经过反复的测试研究,厚了增加重量和减少散热能力,太薄了又易碎无法投入实际应用,邓时锋是穿越者没错,可即便穿越过来的是个电子管研究专家——他也得老老实实根据现实条件下的生产能力和实际应用要求来生产产品!!
现在的无线电报机还很稚嫩,体积不仅庞大耗电量和发热量都无法真正投入到军队中使用,可就像自己老师所说的那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电子管研究与制作上的进步,用不了几年,军队就能使用上背负式无线电报机的时代。(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山窝里的全球首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山窝里的全球首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