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平凡的明穿日子 正文 第七百六十章 戒严

正文 第七百六十章 戒严

目录:平凡的明穿日子| 作者:宁小钗| 类别:历史军事

    船儿在通惠河上无拘无束的滑行,昨晚下了一场小雨,空气很湿润,秀兰嫂子带着她的帮众,通过了八里桥。小说Www。us。com

    八里桥曾两度遭到朝廷大军的破坏,也两度被重新修复,每一次修复都会变得更加的坚固耐用,更加的好看。

    近几年河北还算风调雨顺,很多人家新盖了砖瓦房,人们都很悠闲富足,不像历史上刚刚熬过了战争,紧接着又大规模的被征调参加修建北平紫禁城,没等缓口气十万大军战死漠北,大怒的朱棣又亲帅四十万大军北伐,看似轰轰烈烈,整个天下的百姓都要跟着受罪。一次不算完,总共是轰轰烈烈了五次,最后一次朱棣也把命送在了征途上。

    后世人看到这时期的历史无不热血沸腾,深深崇敬永乐大帝,可老百姓的苦难有谁会在意?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最微不足道的蝼蚁罢了。

    战争固然是一个民族国家走向崛起强盛的必经之路,可也是一个国家走向衰亡的起因。

    徐灏要做的,就是把必要的战争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没有必要宁可休养生息。

    如今的明朝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充满了朝气,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非常有福气。

    就连那位本被该冤死的寡妇,也被徐灏带来的人手从水下救走,为了避免任何麻烦,她将和李铁匠一起被安排在别的省份,从此改名换姓的过日子。

    河上弥漫着水雾,沿河村庄的鸡鸭不停的叫唤,吱呀呀的桨声很是轻快。

    运河将通州城割为南北两城,通惠河的支流环绕城郭,支流的水由城墙的水眼流入城内的各条沟渠,小船沿着城下的主流向北关进发。

    通州的地位相当于北平首辅,代管着东八县,而北平的地位太过特殊了。不管由谁来镇守都不太妥当。像漕运总督衙门就干脆设置在通州,所以城市的格局相当于省会,高大坚固,气象森严。

    眼看着就要抵达北门外,忽然城门轰隆大开,只见一队人马排着队列跑了出来,沿着河岸延伸开去。

    “站住!”一声大喝,军人们举起了长枪。

    秀兰嫂子身子一震,小船也跟着颤了颤,赶忙定住了桨。柳二小声说道:“听声音,好像是我大哥。”

    “前方的人停住,你们是什么人?”雾气中又传来了声音。

    “我们是刘家村的船帮。”秀兰嫂子亮起了清澈的嗓子,借着水音传送,“要到东关码头卖菜。”

    “是我嫂娘,都别动。”那人大叫一声,跑了过来,“快靠岸,我有话说。”

    秀兰嫂子将船停泊在岸边。柳大也跑下了河坡。他身穿新式的士兵军装,虎背熊腰手长脚长,长着一张黝黑的长方脸,肩背一口鱼皮腰刀。手持一支上了刺刀的火枪。

    柳大不忘恩情,从来都称呼秀兰嫂子为嫂娘,也把她当成了亲娘看待。

    秀兰嫂子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又演习了?”

    柳大说道:“我也不清楚,上头忽然下令四城戒严。就地抓捕行为不端的泼皮无赖,尤其是漕运那些吃黑饭的。嫂娘,军令是宁可错抓不可放过。你们赶紧回去吧。”

    秀兰嫂子心中一动,说道:“真是怪事,那我们回去好了。”

    这时,岸上有士兵紧急喊道:“柳子,快入列,上司来了。”

    柳大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了三两宝钞,放在秀兰嫂子的手里,说道:“赶快回去吧,过几天就没事了。”

    小船掉了头,沿着原路往回返,没想到这一带的岸上都被官兵给封锁了,开始严查过往船只。

    有个歪戴着军帽的小旗坐在桥头歇腿,吆喝道:“停住,干什么的?”

    秀兰嫂子回道:“我们是柳家村的渔民,北门外戒了严,不能打渔啦,要回村去。”

    “哦。”小旗打量了下船上老的老小的小,说道:“船娘子,你帮我们送一趟铁锅粮食,笼屉和风箱,中午我们得埋锅造饭。”

    分明是在抓壮丁白干活,到头来分文不会给,所以秀兰嫂子没好气的嚷道:“我还要回家给孩子喂奶呢。”

    小旗站起来呲牙一乐,嬉皮笑脸的道:“船娘子你分明是在撒谎,老子阅人无数,瞧瞧你那杨柳腰肢,压根就没生过孩子。”

    秀兰嫂子恼了,骂道:“要你管,如今军营三令五申不得扰民,我不乐意应差,行不行?”

    “奶奶的。”小旗也怒了,吹胡子瞪眼的,“这是军令懂不懂?胆敢违抗军令,看我扒光了你绑在树上任人观看。”

    一对奔驰的骑兵也来到了桥头,带队的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英俊挺拔神色严肃,坐下一匹蒙古战马,勒住缰绳喝道:“怎么回事?”

    小旗等军丁手忙脚乱的立正行礼,叫道:“报告百户大人,桥下那个划船的小娘们,拒不帮着拉运军粮,还趾高气扬的看不起人。”

    这位年轻英俊的百户皱了皱眉,有些恼怒的看了眼秀兰嫂子。

    秀兰嫂子见状高声叫道:“大人,你部下这个混蛋调戏民女。”

    百户狠狠瞪了手下一眼,命令道:“把她们先送回家,船征用留给你们使用。”

    “不行!”秀兰嫂子不是省油的灯,“你凭什么征用民船?又没有打仗。”

    “休得罗唣。”百户根本不和她墨迹,神色很是抑郁,不耐烦的道:“船钱加倍,送一趟军粮就放你们回去。”

    “你!”秀兰嫂子七窍生烟,也狠狠的瞪了那百户一眼,奈何秀才遇到兵,没法子只能载着笑嘻嘻的小旗去运送粮食,一路还得忍受他的风言风语。

    其实她认识那骑着马的家伙,不就是闹掰的丈夫他兄弟嘛,装着不认识人的模样,哼!

    半路上,小旗和王大伯聊天,说上司的兄弟也被抓了。所以心情不太高兴,秀兰嫂子想起泼皮前丈夫,不屑的撇了撇嘴,心说活该。

    柳家村,朱瞻基坐在屋子里发呆,反复回忆着寡妇落水的那一幕,久久难以释怀。解缙陪他对坐,借机讲了一些道理。

    徐灏却在通州书院里溜达,耳听启蒙学堂里的先生摇头晃脑的念道:“少小离家老大回。”

    四五个孩子跟着念道:“少小离家老大回。”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成成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听着童音念出来的千家诗,有些大一些的学生正在房顶上采蘑菇,就好像上山采蘑菇一样,采了好多。能长出蘑菇的房顶实在少见,别说徐灏感觉很新鲜,就连其他人也很羡慕。

    有嘴馋的学生说道:“这蘑菇鲜鲜的。可不比那干蘑菇,若是杀一只小鸡炖上,可好吃了。”

    上面的学生笑道:“蘑菇炒豆腐才好吃,最鲜了。”

    下面的学生不服气的道:“你懂什么。雨后的蘑菇嫩过了鸡仔。”

    又有学生说道:“老话说蘑菇下面,吃汤而忘了面。”

    “吃了这蘑菇,不忘了姓才怪呢。”

    “清蒸蘑菇加姜丝,能吃八碗小米子干饭。”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闹得徐灏都馋了,提醒道:“你们找个老辈来看看,蘑菇不是瞎吃的。小心有毒。”

    怕这些孩子不在乎,他特意找了个成年人过来辨认,果然都不能吃。

    返回到柳家,后院四周的墙根都种着倭瓜和黄瓜等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了墙头,开起了花,有一支越过了墙头伸到了外面,向着运河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连厨房的窗户上,也爬满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

    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

    因为阳光照射,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度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变长了。

    往往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黑虎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徐灏俯下身抚摸着它颈部上的短毛,目光有意无意的瞥了眼对岸树林中的黑影,因为黑虎在朝着那个方向呲着牙,眼冒凶光。

    沐云说通州全城戒严是因为这一带藏匿着一伙劫匪,专门劫掠三百里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大船,为首之人据说绰号鱼王,是当年朝廷水师溃败而落草的官兵。

    能在北平这一带混了这么些年平安无事,自然是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也确实没少接济附近河流上的贫苦渔民,所以一直有人暗中通风报信,甚至地方上都很佩服这些江湖好汉,以结识他们为荣。

    徐灏想收编了他们,可是这伙人非常痛恨燕王,连带着憎恨如今的官府,屡次拒绝招安提议。

    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不可能这么放任下去,徐灏不禁把主意打到了朱瞻基身上,还有比堂堂太子更大的鱼饵嘛?

    当然这事绝对不能说出去,他也是临时起意而已,毕竟人都到了通州总不能袖手不管。

    对岸那个鬼鬼祟祟的人影为啥偷窥柳家呢?朱瞻基的身份还没泄露出去。

    徐灏低头又观察了下黑虎的反应,恍然道:“秀兰嫂子一家人不正是穷苦人么?还是个单身的漂亮女人。”(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平凡的明穿日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