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二十七章 危城落日
目录:夺鼎1617| 作者:猛将如云| 类别:历史军事
京师通往东南方向的官道上,车马拥塞,人头攒动,骡马的嘶鸣,与呼爷唤娘寻妻觅子之声不绝于耳。
从朝阳门开始,一直沿着运河到通州,近百里的烧灰道路被逃出京城的人流车流挑子轿子塞得拥挤不堪。也难怪,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不血刃便连续破了岔道城、八达岭、居庸关,通往京师的最后一道险关隘口便改姓了顺。
数十万大顺兵马居高临下,在八达岭上如山洪暴发一般沿着山路猛扑下来,这种气势又岂能是南口、昌平、沙河等处驻军所能够抵挡得住的?何况,这些地方的驻军早就是虚有其表了。
三大营土木之变后主力损耗殆尽,此后一年不如一年,虽定兵额十万,又有春秋二班官军一十六万,然内有多少,实在难说。
而且班军沦为工匠,终岁不得入操,被京城权贵呼来喝去,充当杂差苦役。营兵又多为勋贵子弟,骄惰成性,平时到教场应付操练者少,还未到天黑就散伙,这战斗力自然不用提了。
当然,不说战斗力,论起外表,三大营诸人个个高大威武,形象不用说每次皇帝阅兵,见旌旗林立,盔明甲亮,官兵齐呼万岁,每每心中大悦。
但是,其中弊端重重,瞒得过皇帝,却瞒不过同样是居住在京城的百姓和官吏眷属。他们很清楚,历次奴贼入关在京畿地面上劫掠,几时见过京营的大爷们斩将立功?不都是从各地抽调的勤王兵马来干苦活累活?可是,如今连边军都是不战而降了,京营的这些大爷们又如何是对手?
一个主意在京师居民脑海当中随即形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听闻南路的大顺军也只是引兵马出太行,取真定、保定这一条路北上,意图与自居庸关南下的李自成所统领的主力南北夹击北京城。这些人当即便做出了抉择:
“出朝阳门沿着通惠河奔通州,到了通州,或是换漕船沿着运河南下,或是干脆奔天津乘海船出海奔山东!”
逃难的人们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钱有势之人骑马乘车坐轿,便是到了朝阳门内水关码头,也是有人迎接护送,上了停泊在通惠河里的运粮船,准备优哉游哉的乘船到通州。漕帮的帮众们也是抓紧时间利用这难得的商机狠狠的赚上一笔银子。
“一个人,五十块银元。不分主子奴才,不分男女老幼。箱笼行李,一件便是五块银元!咱们这是真不二价,童叟无欺。您还不要嫌贵,有的是人要做。何况,咱们这船可是漕帮的船只,您若是到了通州还打算南下运河,咱们不再另行收费。一道下山东回江南便是!若是打算到天津换海船,那您就更加的得坐咱们的船了,咱们漕帮虽然是一群苦哈哈,可是蒙国公爷父子两代人看得起,咱们都是给他老人家们出力办事的。漕船和海船,那是江海一家!不坐咱们的船,您就算是到了天津,只怕也是要另外找门路才能上海船。咱们就不同了,直接北运河到泥沽,到了码头,只要有空的海船,您就可以登船!”
有道是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这些久历江湖的人一张利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人们忽悠的不分东南西北。
很快,漕船上便满是箱笼行李和衣冠楚楚的达官显贵了。
而拿不起这笔船资的人们,便只能是满是羡慕嫉妒恨的继续沿着通惠河两岸的道路,向郑村坝、杨闸、通州方向行走,准备到了通州再行想办法或是寻觅漕船南下,或是东进天津乘坐海船。
那些实在是没什么太多闲钱的,倒是一开场便打定了主意,迈开自己的两条腿,沿着运河南下,通州、沧州、德州、临清这一条路只管走就是了。
望着人潮攒动的通惠河两岸,得到了圣旨,将部队从南苑调到朝阳门、东便门、正阳门等处把守京师东南方向的谈奇瑞、罗明祖两位左都督兼伯爵,也是兴趣阑珊。虽然他们的眷属和家私,此刻早已在黄浦江边的石库门房子里看着浦江落日听着舟楫桨声,但是,看得这一幕,未免确实有些让人颇为伤怀,有着穷途末路之感。
“老罗,你看看这个阵势!”站在朝阳门的城楼上,望着从那刻着一枚谷穗的城门洞内不断涌出的逃难之人,谈奇瑞完全没有了往日神采飞扬的精气神,而是颇为萎靡不振。
“看着样子,京师是非丢不可了!”两个胆大妄为的家伙,便在城楼上当着一群心腹将领的面肆意言论起来。
“你说李闯王打得什么主意?”
作为统兵将领,罗谈二人自然对于军情要比城下的百姓了解的多,他们身后的墙上挂着的公文袋里,便有数份军情文书。将李自成南北两路的进军情形说得一清二楚。
北路李自成亲自统领的主力军队自不待言,已经将数百门大炮拖过了八达岭,沿着军都山南麓一路急行军直奔昌平、沙河一线。而在清河一带,已经出现了大顺军的前锋游骑,驻守在这一带的三大营兵马人心惶惶,每日里逃兵不断。
相比较京师三大营的旧军,脱胎于京营的新军,罗谈二人掌握的确实不错。接近三万人的队伍,基本建制圆满,士气还算不错,到现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之下,也只是跑了数百人而已。
“不管别人怎么想,咱们把手里的弟兄拢住了就是!”罗明祖很是坚定,他部下当中,千总以上的军官家眷已经全部送往天津,随时可以上船南下。千总以下的低级军官和兵士,则是每个人发了两个月的粮饷作为安家费,以笼络军心。
谈奇瑞做得也是不差,他大喇喇的坐在一口箱子上,用铁网靴的靴尖将脚前的一口虚盖着的箱子盖踢开,露出了里面红彤彤的一片。
“这是咱老子舍出去了这张老脸,在京里的隆盛行那边借贷来的二十万银子。今天我和老罗喊你们这群狗东西来,就是告诉你们,到了节骨眼上,咱们两个事不会吝惜银子的。你们也得对得起这些银子!”
城楼里,东一处西一处的堆积着二十几口银箱,里面尽数都是用红色桑皮纸包裹好的一卷一卷的银元。
“伯爷,您放心!别的营头怎么干,咱们管不着也不相干。但是咱们这些人,都是跟着您从山东一路杀过来的。那些狗皮倒灶的吃空饷喝兵血的事情,咱们是不屑的干!每次皇上关饷,咱们都是如数点名发放,从来不克扣兄弟们的军饷。”
“您就只管下令,是不是要咱们护送皇上南下巡幸江南?”
乱哄哄的,军官们的说话声将城楼变成了菜市场。
“我们可都听说,南军派来迎接皇上南下的使者已经到了天津,就等着皇上出京城呢!”
这话倒也是不错,奉了李守汉的命令北上应变的特使李沛霆,早已抵达了天津。但是,却也是只到了天津,再往前就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只是命人写了书信奏疏,送往京城,请崇祯皇帝出京奔天津,“臣以备好大小海船数十,一俟圣驾莅临便可扬帆南下留都。”
这些消息,都通过了王承恩、王德化的渠道送到了崇祯面前。可惜的是,内阁却依旧不肯让崇祯出京。倒是极力主张太子和几位皇子可以出京到天津去。同时,更是以皇帝崇祯的名义发布了一道诏书,明告天下宗室,可以放弃封藩之地到南京去。
而崇祯皇帝本人却只能在敌军即将兵临城下之际,继续与这些内阁大臣们大打嘴皮官司。为了防备万一,他将手中最后一点精锐,花费了他数百万军饷钱粮打造出的京营新军调到了北京城通往东南方向的朝阳门一线,随时准备出城而走。
但是,似乎皇帝、内阁、与已经被简化为南军的李守汉之间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之中。
皇帝崇祯接受了李守汉的建议,准备南下留都再图中兴大明。而内阁却以京师不能无人为由,要求皇帝择人留守,指定好安排是谁来干这个有死无生,要么就要替无数人背黑锅的差事。可是,皇帝崇祯却是又不肯按照内阁的意思办,不打算让太子们先到南京去,同时,安排几个留守京师的人选却被内阁以品行、才干、魄力甚至是身体不好为由统统的否决了。见皇帝迟迟不出京师,作为接应皇上南下的李沛霆,便又是一道道的题本书信的请求皇帝火速出京。于是,又是一轮无休无止的扯皮开始。
“陛下不妨暂且放弃京城,令百官随驾出行。臣奉令北上接应陛下,定然求得万全之计。”在最近的一份奏疏当中,李沛霆更是声泪俱下的要求皇帝崇祯不妨和朝廷百官一道走。但是,当崇祯如同抓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将这份奏疏传示诸位大臣的时候,却不料被人反唇相讥。
“他李守汉若是当真忠心为国,为何到了此时却依旧无一兵一卒前来救援京师?却只是派一白衣说客抵达天津不停的在那里摇唇鼓舌,蛊惑陛下南巡,此意何在?!须知!自成祖以来陛下的历代祖宗陵墓在京师,宗庙宫室在京师。一旦离开京城,陛下何以成为陛下?!陛下难道当真愿意做为他人摆弄于手掌心里的汉献帝、唐僖宗吗?”
这话,可谓是毒汁四溅,句句诛心。
“臣附议!梁国公远在南方一时远水难解近火倒也是有些推脱之词。陛下旨意令李华宇兴师北上,他近在咫尺,可是,到了今日山东兵马尚未出德州!其人其心,已经是昭然若揭!”
“正是!这对父子便是神奸巨恶。顺贼刘芳亮所部出太行,肆虐畿南各地,大名、真定、保定先后被其骚扰,李华宇便驻军在彰德府、怀庆府一带,坐视顺贼肆虐而不管不顾!以山东军马之战力,他若是趁顺贼渠魁刘芳亮出太行各口时迎头痛击,何至于有畿南各府的失陷贼手!何至于有京师被围之窘境!”
早就悄悄的将家眷、细软能够搬运走的都弄走了,不能搬走的也紧锣密鼓的在府中挖地窖准备藏起来的各位大臣们,在朝堂上却是孜孜不倦的一副与李家父子这对祸国殃民的奸佞不共戴天的气势。几乎让人不敢相信他们的家眷此时都已经在松江府、杭州府等处优哉游哉的。
崇祯见这群人仍旧是这般嘴脸,只觉愤懑之气充盈体内,似乎五脏六腑都要烧成焦炭,他差点要猛咳出血,最后又强自忍住。自从李自成东渡黄河征伐山西以来,连日来崇祯皇帝便是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脸色灰暗,而且头昏目眩,身体难以支撑。但是眼看着亡国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去对国运撒手不管,否则,那就当真是无法在九泉之下面见列祖列宗了。
“朕不能倒下,朕还要撑下去!宁远伯,不,梁国公是朕的股肱之臣。他便是有些私心,也比这些禄蠹强上百倍!”一面强自支撑着自己,一面在心中默默的念诵着。
崇祯对眼前这些大臣们的内心想法也是能够猜度出几分的。他们不把他这个明廷皇帝绑起来献到李自成马前便已经是天高地厚的恩义了!之所以几次三番拦阻崇祯不令他南下,若是说他们内心没有打算在新主面前献媚表功的想法,那才是见了鬼了!
“哼!尔等想学李景隆,朕却不是建文帝!”
那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论起来,也是太子朱标的表弟,建文帝的表叔,他本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建文帝继位后不久,周王朱橚被告发谋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也算是协助朱允炆削藩的得力助手。不久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这种恩遇、权力、信任,在明朝开国以来也是不曾有过的。
可是,李景隆又是如何回报自己这个表侄子对自己的这番恩遇呢?
郑村坝、白沟河先后丧师数十万,建文帝顶着朝野一片杀李景隆以谢天下的呼声将他保了下来。他却在燕军逼近南京时,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致使南京失守。成祖继位后,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啥意思?他也是和常公一样的历史功绩吗?还是常公学的他?)当时,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靖难诸功臣为此愤愤不平。永乐二年(1404年),遭到周王、成国公、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人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
“退朝!”
知道今天也是一个争吵不休无疾而终的局面,崇祯便也懒得再同这些乌鸦们费口舌精力,摆手示意让这些人滚蛋。
王承恩作为皇帝的大伴,司礼监秉笔太监,此时又添了提督京营的职责,见皇爷很是不愉,便摆手示意让大臣们和内阁的先生们快些下去。若是放在前几年,他大可以命锦衣旗校将这些大臣拉下去施以廷杖,或者干脆送进镇抚司诏狱,但是,现在却不是时候。
“唉!朝纲不振啊!”
命人以暖轿将崇祯送回乾清宫内休息,王承恩却是打算在宫内巡视一番,这也是他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内操的职责所在。
行不数步,眼前他的干儿子吴良辅快步迎了上来,低低的声音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此言可有假?”
“千真万确,今晚便在王公公府中见他。”
吴良辅所说的王公公,便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
这些年,王德化与王承恩以及宫里的大小太监们,通过与南方的贸易,得到了无数的好处。便是王承恩自己,也是同别人合伙在京城中开了几家大商号专门售卖南方的粳米粮油布匹,私下里也卖些甲胄刀枪火药之类的玩意,更在畿辅有多处庄田,派本家侄子在梁国公治下开垦了数百里的荒地。
而王德化更是赚得盆满钵满的。他的宅子便在厚载门附近的鼓楼两边,房屋成片,十分壮观。而且院中不仅有亭台楼阁,还有很大的花园。假山池沼、翠竹苍松。奴仆成群,一呼百应。王德化年轻时在宫中同一位姓贾的宫女相好,宫中习惯称为“菜户”,又称“对食”。有一年皇后千秋节,把一批年长的宫女放出宫来。贾宫人出宫后既未回父母家中,也不嫁人,住到王德化公馆中主持家务,俨然是王公馆中的女主人身份,也很受王德化的侄子们和奴仆们的尊敬,呼为太太。
“唉!”想到此处种种,王承恩不由得长叹一声,“你便去回复王公公,说咱家一定按时赴约。”
此时,崇祯已经在暖轿当中睡着了。
崇祯一人睡就被噩梦缠绕,后来他梦见自己是跪在奉先殿太祖高皇帝的神主前伤心痛哭。太祖爷“显圣”了。宫中藏有太祖高皇帝的两种画像:一种是脸孔胖胖的,神态和平而有福泽;另一种是一个丑像,脸孔较长,下巴突出,是个猪像,同一般人很不一样。崇祯自幼听说那一轴类似猪脸的画像是按照洪武本人画的。现在向他“显圣”的就是这位长着一副猪脸的、神态威严的老年皇帝。他十分害怕,浑身打颤,伏地叩头,哭着说:
“孙儿不肖,无福无德,不足以承继江山。流贼眼看就要破城,宗社不保,国亡族灭。孙儿无面目见太祖皇爷在天之灵,已决定身殉社稷,以谢祖宗,以谢天下。”
洪武爷高坐在皇帝宝座上,长叹一声,呼唤着他的名字说道:“由检,你以身殉国有什么用?你应该逃出去,逃出去恢复你的祖宗江山。你还年轻,不应该白白地死在宫中!”
崇祯哭着问道:“请太祖皇爷明示,不肖孙儿如何能逃出北京?”
洪武爷沉吟说:“你总得想办法逃出北京,逃不走再自尽殉国。”
“如何逃得出去?”
崇祯俯地片刻,高皇帝没有回答。他大胆地抬起头来,但见高高的宝座上烟雾氤氲,“显圣”的容貌渐渐模糊,最后只剩下灰色的、不住浮动的一团烟雾,从烟雾中传出来一声叹息。
崇祯忍不住放声痛哭。
“皇爷!皇爷!……”
一阵急促的呼唤,令崇祯在半梦半醒之间醒来,但还没有全醒,不清楚是自己哭醒,还是被人唤醒。他茫然睁开眼睛,看见王承恩站在暖轿边,不觉脱口而出:“朕梦见了太祖高皇帝!……”
王承恩却顾不得这些了,又叫道:“皇爷,大事不好,你赶快醒醒!”
崇祯猛然睁大眼睛,惊慌地问:“什么事?什么大事?……快奏!”
“刚才得到禀报,您派襄城伯李国桢率领三大营兵数千人在沙河布防,准备阻击李闯大军前进。两个时辰前,三大营兵望见贼兵前队旗帜,不战自溃,多数逃散,也有的举着白旗投降。襄城伯李国桢,一看军心瓦解,不可收拾,赶快带着一群亲兵和奴仆奔回京师了。”
对于襄城伯李国桢的战败,崇祯早就有心理准备。在辽东同奴贼真刀真枪都很做过几场的居庸关总兵唐通,都在李自成大兵到来之前便出城三十里递上降表。襄城伯李国桢比较起来,算是强多了的!
“算了!大伴,襄城伯也是尽了心了。你便代朕去抚慰一番吧!”
“是!皇爷。另外,今晚那个人在王公公府上,与奴婢等密议如何护送皇爷出京南巡之事。”
听得了这个消息,顿时让崇祯眼前一亮!(~^~)
从朝阳门开始,一直沿着运河到通州,近百里的烧灰道路被逃出京城的人流车流挑子轿子塞得拥挤不堪。也难怪,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不血刃便连续破了岔道城、八达岭、居庸关,通往京师的最后一道险关隘口便改姓了顺。
数十万大顺兵马居高临下,在八达岭上如山洪暴发一般沿着山路猛扑下来,这种气势又岂能是南口、昌平、沙河等处驻军所能够抵挡得住的?何况,这些地方的驻军早就是虚有其表了。
三大营土木之变后主力损耗殆尽,此后一年不如一年,虽定兵额十万,又有春秋二班官军一十六万,然内有多少,实在难说。
而且班军沦为工匠,终岁不得入操,被京城权贵呼来喝去,充当杂差苦役。营兵又多为勋贵子弟,骄惰成性,平时到教场应付操练者少,还未到天黑就散伙,这战斗力自然不用提了。
当然,不说战斗力,论起外表,三大营诸人个个高大威武,形象不用说每次皇帝阅兵,见旌旗林立,盔明甲亮,官兵齐呼万岁,每每心中大悦。
但是,其中弊端重重,瞒得过皇帝,却瞒不过同样是居住在京城的百姓和官吏眷属。他们很清楚,历次奴贼入关在京畿地面上劫掠,几时见过京营的大爷们斩将立功?不都是从各地抽调的勤王兵马来干苦活累活?可是,如今连边军都是不战而降了,京营的这些大爷们又如何是对手?
一个主意在京师居民脑海当中随即形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听闻南路的大顺军也只是引兵马出太行,取真定、保定这一条路北上,意图与自居庸关南下的李自成所统领的主力南北夹击北京城。这些人当即便做出了抉择:
“出朝阳门沿着通惠河奔通州,到了通州,或是换漕船沿着运河南下,或是干脆奔天津乘海船出海奔山东!”
逃难的人们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钱有势之人骑马乘车坐轿,便是到了朝阳门内水关码头,也是有人迎接护送,上了停泊在通惠河里的运粮船,准备优哉游哉的乘船到通州。漕帮的帮众们也是抓紧时间利用这难得的商机狠狠的赚上一笔银子。
“一个人,五十块银元。不分主子奴才,不分男女老幼。箱笼行李,一件便是五块银元!咱们这是真不二价,童叟无欺。您还不要嫌贵,有的是人要做。何况,咱们这船可是漕帮的船只,您若是到了通州还打算南下运河,咱们不再另行收费。一道下山东回江南便是!若是打算到天津换海船,那您就更加的得坐咱们的船了,咱们漕帮虽然是一群苦哈哈,可是蒙国公爷父子两代人看得起,咱们都是给他老人家们出力办事的。漕船和海船,那是江海一家!不坐咱们的船,您就算是到了天津,只怕也是要另外找门路才能上海船。咱们就不同了,直接北运河到泥沽,到了码头,只要有空的海船,您就可以登船!”
有道是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这些久历江湖的人一张利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人们忽悠的不分东南西北。
很快,漕船上便满是箱笼行李和衣冠楚楚的达官显贵了。
而拿不起这笔船资的人们,便只能是满是羡慕嫉妒恨的继续沿着通惠河两岸的道路,向郑村坝、杨闸、通州方向行走,准备到了通州再行想办法或是寻觅漕船南下,或是东进天津乘坐海船。
那些实在是没什么太多闲钱的,倒是一开场便打定了主意,迈开自己的两条腿,沿着运河南下,通州、沧州、德州、临清这一条路只管走就是了。
望着人潮攒动的通惠河两岸,得到了圣旨,将部队从南苑调到朝阳门、东便门、正阳门等处把守京师东南方向的谈奇瑞、罗明祖两位左都督兼伯爵,也是兴趣阑珊。虽然他们的眷属和家私,此刻早已在黄浦江边的石库门房子里看着浦江落日听着舟楫桨声,但是,看得这一幕,未免确实有些让人颇为伤怀,有着穷途末路之感。
“老罗,你看看这个阵势!”站在朝阳门的城楼上,望着从那刻着一枚谷穗的城门洞内不断涌出的逃难之人,谈奇瑞完全没有了往日神采飞扬的精气神,而是颇为萎靡不振。
“看着样子,京师是非丢不可了!”两个胆大妄为的家伙,便在城楼上当着一群心腹将领的面肆意言论起来。
“你说李闯王打得什么主意?”
作为统兵将领,罗谈二人自然对于军情要比城下的百姓了解的多,他们身后的墙上挂着的公文袋里,便有数份军情文书。将李自成南北两路的进军情形说得一清二楚。
北路李自成亲自统领的主力军队自不待言,已经将数百门大炮拖过了八达岭,沿着军都山南麓一路急行军直奔昌平、沙河一线。而在清河一带,已经出现了大顺军的前锋游骑,驻守在这一带的三大营兵马人心惶惶,每日里逃兵不断。
相比较京师三大营的旧军,脱胎于京营的新军,罗谈二人掌握的确实不错。接近三万人的队伍,基本建制圆满,士气还算不错,到现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之下,也只是跑了数百人而已。
“不管别人怎么想,咱们把手里的弟兄拢住了就是!”罗明祖很是坚定,他部下当中,千总以上的军官家眷已经全部送往天津,随时可以上船南下。千总以下的低级军官和兵士,则是每个人发了两个月的粮饷作为安家费,以笼络军心。
谈奇瑞做得也是不差,他大喇喇的坐在一口箱子上,用铁网靴的靴尖将脚前的一口虚盖着的箱子盖踢开,露出了里面红彤彤的一片。
“这是咱老子舍出去了这张老脸,在京里的隆盛行那边借贷来的二十万银子。今天我和老罗喊你们这群狗东西来,就是告诉你们,到了节骨眼上,咱们两个事不会吝惜银子的。你们也得对得起这些银子!”
城楼里,东一处西一处的堆积着二十几口银箱,里面尽数都是用红色桑皮纸包裹好的一卷一卷的银元。
“伯爷,您放心!别的营头怎么干,咱们管不着也不相干。但是咱们这些人,都是跟着您从山东一路杀过来的。那些狗皮倒灶的吃空饷喝兵血的事情,咱们是不屑的干!每次皇上关饷,咱们都是如数点名发放,从来不克扣兄弟们的军饷。”
“您就只管下令,是不是要咱们护送皇上南下巡幸江南?”
乱哄哄的,军官们的说话声将城楼变成了菜市场。
“我们可都听说,南军派来迎接皇上南下的使者已经到了天津,就等着皇上出京城呢!”
这话倒也是不错,奉了李守汉的命令北上应变的特使李沛霆,早已抵达了天津。但是,却也是只到了天津,再往前就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只是命人写了书信奏疏,送往京城,请崇祯皇帝出京奔天津,“臣以备好大小海船数十,一俟圣驾莅临便可扬帆南下留都。”
这些消息,都通过了王承恩、王德化的渠道送到了崇祯面前。可惜的是,内阁却依旧不肯让崇祯出京。倒是极力主张太子和几位皇子可以出京到天津去。同时,更是以皇帝崇祯的名义发布了一道诏书,明告天下宗室,可以放弃封藩之地到南京去。
而崇祯皇帝本人却只能在敌军即将兵临城下之际,继续与这些内阁大臣们大打嘴皮官司。为了防备万一,他将手中最后一点精锐,花费了他数百万军饷钱粮打造出的京营新军调到了北京城通往东南方向的朝阳门一线,随时准备出城而走。
但是,似乎皇帝、内阁、与已经被简化为南军的李守汉之间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之中。
皇帝崇祯接受了李守汉的建议,准备南下留都再图中兴大明。而内阁却以京师不能无人为由,要求皇帝择人留守,指定好安排是谁来干这个有死无生,要么就要替无数人背黑锅的差事。可是,皇帝崇祯却是又不肯按照内阁的意思办,不打算让太子们先到南京去,同时,安排几个留守京师的人选却被内阁以品行、才干、魄力甚至是身体不好为由统统的否决了。见皇帝迟迟不出京师,作为接应皇上南下的李沛霆,便又是一道道的题本书信的请求皇帝火速出京。于是,又是一轮无休无止的扯皮开始。
“陛下不妨暂且放弃京城,令百官随驾出行。臣奉令北上接应陛下,定然求得万全之计。”在最近的一份奏疏当中,李沛霆更是声泪俱下的要求皇帝崇祯不妨和朝廷百官一道走。但是,当崇祯如同抓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将这份奏疏传示诸位大臣的时候,却不料被人反唇相讥。
“他李守汉若是当真忠心为国,为何到了此时却依旧无一兵一卒前来救援京师?却只是派一白衣说客抵达天津不停的在那里摇唇鼓舌,蛊惑陛下南巡,此意何在?!须知!自成祖以来陛下的历代祖宗陵墓在京师,宗庙宫室在京师。一旦离开京城,陛下何以成为陛下?!陛下难道当真愿意做为他人摆弄于手掌心里的汉献帝、唐僖宗吗?”
这话,可谓是毒汁四溅,句句诛心。
“臣附议!梁国公远在南方一时远水难解近火倒也是有些推脱之词。陛下旨意令李华宇兴师北上,他近在咫尺,可是,到了今日山东兵马尚未出德州!其人其心,已经是昭然若揭!”
“正是!这对父子便是神奸巨恶。顺贼刘芳亮所部出太行,肆虐畿南各地,大名、真定、保定先后被其骚扰,李华宇便驻军在彰德府、怀庆府一带,坐视顺贼肆虐而不管不顾!以山东军马之战力,他若是趁顺贼渠魁刘芳亮出太行各口时迎头痛击,何至于有畿南各府的失陷贼手!何至于有京师被围之窘境!”
早就悄悄的将家眷、细软能够搬运走的都弄走了,不能搬走的也紧锣密鼓的在府中挖地窖准备藏起来的各位大臣们,在朝堂上却是孜孜不倦的一副与李家父子这对祸国殃民的奸佞不共戴天的气势。几乎让人不敢相信他们的家眷此时都已经在松江府、杭州府等处优哉游哉的。
崇祯见这群人仍旧是这般嘴脸,只觉愤懑之气充盈体内,似乎五脏六腑都要烧成焦炭,他差点要猛咳出血,最后又强自忍住。自从李自成东渡黄河征伐山西以来,连日来崇祯皇帝便是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脸色灰暗,而且头昏目眩,身体难以支撑。但是眼看着亡国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去对国运撒手不管,否则,那就当真是无法在九泉之下面见列祖列宗了。
“朕不能倒下,朕还要撑下去!宁远伯,不,梁国公是朕的股肱之臣。他便是有些私心,也比这些禄蠹强上百倍!”一面强自支撑着自己,一面在心中默默的念诵着。
崇祯对眼前这些大臣们的内心想法也是能够猜度出几分的。他们不把他这个明廷皇帝绑起来献到李自成马前便已经是天高地厚的恩义了!之所以几次三番拦阻崇祯不令他南下,若是说他们内心没有打算在新主面前献媚表功的想法,那才是见了鬼了!
“哼!尔等想学李景隆,朕却不是建文帝!”
那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论起来,也是太子朱标的表弟,建文帝的表叔,他本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建文帝继位后不久,周王朱橚被告发谋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也算是协助朱允炆削藩的得力助手。不久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这种恩遇、权力、信任,在明朝开国以来也是不曾有过的。
可是,李景隆又是如何回报自己这个表侄子对自己的这番恩遇呢?
郑村坝、白沟河先后丧师数十万,建文帝顶着朝野一片杀李景隆以谢天下的呼声将他保了下来。他却在燕军逼近南京时,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致使南京失守。成祖继位后,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啥意思?他也是和常公一样的历史功绩吗?还是常公学的他?)当时,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靖难诸功臣为此愤愤不平。永乐二年(1404年),遭到周王、成国公、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人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
“退朝!”
知道今天也是一个争吵不休无疾而终的局面,崇祯便也懒得再同这些乌鸦们费口舌精力,摆手示意让这些人滚蛋。
王承恩作为皇帝的大伴,司礼监秉笔太监,此时又添了提督京营的职责,见皇爷很是不愉,便摆手示意让大臣们和内阁的先生们快些下去。若是放在前几年,他大可以命锦衣旗校将这些大臣拉下去施以廷杖,或者干脆送进镇抚司诏狱,但是,现在却不是时候。
“唉!朝纲不振啊!”
命人以暖轿将崇祯送回乾清宫内休息,王承恩却是打算在宫内巡视一番,这也是他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内操的职责所在。
行不数步,眼前他的干儿子吴良辅快步迎了上来,低低的声音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此言可有假?”
“千真万确,今晚便在王公公府中见他。”
吴良辅所说的王公公,便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
这些年,王德化与王承恩以及宫里的大小太监们,通过与南方的贸易,得到了无数的好处。便是王承恩自己,也是同别人合伙在京城中开了几家大商号专门售卖南方的粳米粮油布匹,私下里也卖些甲胄刀枪火药之类的玩意,更在畿辅有多处庄田,派本家侄子在梁国公治下开垦了数百里的荒地。
而王德化更是赚得盆满钵满的。他的宅子便在厚载门附近的鼓楼两边,房屋成片,十分壮观。而且院中不仅有亭台楼阁,还有很大的花园。假山池沼、翠竹苍松。奴仆成群,一呼百应。王德化年轻时在宫中同一位姓贾的宫女相好,宫中习惯称为“菜户”,又称“对食”。有一年皇后千秋节,把一批年长的宫女放出宫来。贾宫人出宫后既未回父母家中,也不嫁人,住到王德化公馆中主持家务,俨然是王公馆中的女主人身份,也很受王德化的侄子们和奴仆们的尊敬,呼为太太。
“唉!”想到此处种种,王承恩不由得长叹一声,“你便去回复王公公,说咱家一定按时赴约。”
此时,崇祯已经在暖轿当中睡着了。
崇祯一人睡就被噩梦缠绕,后来他梦见自己是跪在奉先殿太祖高皇帝的神主前伤心痛哭。太祖爷“显圣”了。宫中藏有太祖高皇帝的两种画像:一种是脸孔胖胖的,神态和平而有福泽;另一种是一个丑像,脸孔较长,下巴突出,是个猪像,同一般人很不一样。崇祯自幼听说那一轴类似猪脸的画像是按照洪武本人画的。现在向他“显圣”的就是这位长着一副猪脸的、神态威严的老年皇帝。他十分害怕,浑身打颤,伏地叩头,哭着说:
“孙儿不肖,无福无德,不足以承继江山。流贼眼看就要破城,宗社不保,国亡族灭。孙儿无面目见太祖皇爷在天之灵,已决定身殉社稷,以谢祖宗,以谢天下。”
洪武爷高坐在皇帝宝座上,长叹一声,呼唤着他的名字说道:“由检,你以身殉国有什么用?你应该逃出去,逃出去恢复你的祖宗江山。你还年轻,不应该白白地死在宫中!”
崇祯哭着问道:“请太祖皇爷明示,不肖孙儿如何能逃出北京?”
洪武爷沉吟说:“你总得想办法逃出北京,逃不走再自尽殉国。”
“如何逃得出去?”
崇祯俯地片刻,高皇帝没有回答。他大胆地抬起头来,但见高高的宝座上烟雾氤氲,“显圣”的容貌渐渐模糊,最后只剩下灰色的、不住浮动的一团烟雾,从烟雾中传出来一声叹息。
崇祯忍不住放声痛哭。
“皇爷!皇爷!……”
一阵急促的呼唤,令崇祯在半梦半醒之间醒来,但还没有全醒,不清楚是自己哭醒,还是被人唤醒。他茫然睁开眼睛,看见王承恩站在暖轿边,不觉脱口而出:“朕梦见了太祖高皇帝!……”
王承恩却顾不得这些了,又叫道:“皇爷,大事不好,你赶快醒醒!”
崇祯猛然睁大眼睛,惊慌地问:“什么事?什么大事?……快奏!”
“刚才得到禀报,您派襄城伯李国桢率领三大营兵数千人在沙河布防,准备阻击李闯大军前进。两个时辰前,三大营兵望见贼兵前队旗帜,不战自溃,多数逃散,也有的举着白旗投降。襄城伯李国桢,一看军心瓦解,不可收拾,赶快带着一群亲兵和奴仆奔回京师了。”
对于襄城伯李国桢的战败,崇祯早就有心理准备。在辽东同奴贼真刀真枪都很做过几场的居庸关总兵唐通,都在李自成大兵到来之前便出城三十里递上降表。襄城伯李国桢比较起来,算是强多了的!
“算了!大伴,襄城伯也是尽了心了。你便代朕去抚慰一番吧!”
“是!皇爷。另外,今晚那个人在王公公府上,与奴婢等密议如何护送皇爷出京南巡之事。”
听得了这个消息,顿时让崇祯眼前一亮!(~^~)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夺鼎161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夺鼎161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