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
目录: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类别:历史军事
在仲秋的晨雾中,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喊起,青岛港码头上大群精赤着上身的男人正在卖力地夯实着地面。他们都是来自江北盐城一带的移民,一共五百多人,目前正在交通建设一局的技术员的指挥下平整地面。
政务院在得到海军对青岛(蒙得维的亚)湾内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报告后,立刻决定在此地修建一个大型港口,用来安置新来的移民。今年总共从大明来了1.1万移民,其中成年男性6ooo人,育龄妇女2ooo人,男女儿童2ooo人(全为孤儿,普遍在1o岁以下,相当一部分为顺军遗孤)。
两千名男女儿童自然是被送进了兵团堡,不过这个兵团却非罗恰县那个兵团堡,而是在后世蒙得维的亚东北方卡拉斯科河北岸靠近出海口处。这里土地肥沃,取水方便,环境也相当不错,因此执委会决定在这里新建一个兵团堡,并从今年开始正式招收学兵。
在这个被私下里称做兵团二堡的特殊机构内,教官除了部分是从罗恰县兵团堡抽调过来的穿越众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兵团堡35、36两届的毕业生。今年期招收这两千名学员,他们将先在河畔修建起自己的校舍、操场、宿舍以及围墙,然后一边学习一边种地,直到十年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剩下的八千人中,大约三千名无家庭的单身男性流民被分配到了今年新建的成山堡、铁岭堡、河津堡等五个定居点,稍后执委会会安排三千名奥斯曼女奴分配到这些地方——嗯,繁衍人口。然后剩下的五千人将被以一千人为一组分配到原西班牙在乌拉圭河以东的各殖民地,如艾丝美拉达哨所(弗赖本托斯)、加西亚将军镇(杜拉斯诺)、蒙得维的亚哨所以及双方共管的科洛尼亚城。
这些据点目前各有5oo-15oo名不等的西班牙农民在定居,东岸人占领这里后允许这些人照常生活,但也禁止他们离开或从事反对东岸的活动。而对于这些定居点,东岸政府看来是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不会归还给西班牙人的了,甚至政务院还给这些地方分别取了很多带征服意味的名字,如弗赖本托斯被改名为永安。杜拉斯诺被改名为永靖,科洛尼亚因为以前是作为商埠存在被改名为商城,当然还有颇有恶趣味命名嫌疑的蒙得维的亚——青岛。
这四个据点每个据点分到了一千名明人,在这里从事农业工作。主要是在原西班牙人开垦的荒地附近继续扩大开垦面积,同时开挖水渠、修建水库。当地的西班牙居民,原拥有过3o亩土地的一律强行赎买,以免违反国家制定的农民人均拥有耕地不得过3o亩的禁令。
这种强行赎买的行为当然会引起西班牙人的强烈不满。不过在政府的强力压制之下他们也翻腾不出什么浪花。青岛港这里就是如此,西班牙人原本在米格莱特河畔开垦了很多荒地,然后种植着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东岸人占领这里后,立刻将米格莱特河两岸的土地没收,只允许西班牙人保留在潘塔诺索河两岸的麦田。至于被没收的土地,则分配给了新来的盐城移民。这些明人欣喜若狂地得到了土地,当然同时也承受了西班牙农民的怒火。
东岸政府制定的耕地强行回购价只有两元一亩(东岸亩),这让那些西班牙人很不满,当然更不满的还在后面呢。因为东岸政府竟然还没付给他们银元,而是一种写满了不认识文字的叫做“银行承兑汇票”的东西,这让他们有些傻眼。
向他们放汇票的西北垦殖银行职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种一年期银行承兑汇票由西北垦殖银行青岛分行签,一年到期后全额兑付。持票人届时可以在西北垦殖银行的柜台上领到现金,但没有利息。此汇票在到期前可以无限制转让给任意个人或企业,受让者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理由拒收,否则将受到派出所的拘役、罚款等处罚。另,此汇票不得要求提前贴现。”
汇票等商业票据虽然在此时欧洲的商业贸易中使用非常频繁,可以说几乎全部的大宗贸易全部是以商业票据的互相支付来进行的,但对这些平日里根本见不到几个钱的西班牙农夫来说,他们只认真金白银。什么汇票、本票、支票之类的玩意他们一概不认。因此,虽然西北垦殖银行的职员的解释他们不是很明白,但依然不妨碍他们意识到自己一年内是别想拿到现钱了。这令他们很是沮丧,同时也很不满,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东岸人是占领军,胜利者有权力夺走一切。他们如今没有白白没收他们的土地就已经很令人意外了,而为了这些土地支付一些什么汇票就更令他们感到意外之喜。
也许我可以拿这些汇票去购买一些东西?西班牙人看着手头一叠五元、十元面值(方便流通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心里开始琢磨着也许可以去市场上买头牛?又或者买一些农具?嗯,似乎还可以买一些防水的沥青来把自己漏水的屋顶修补一下。总之还是先把手头这些不可靠的“纸”给花掉再说,手头顶多留个几张用来缴税,刚才那位银行职员不是说了嘛。这种“纸”也可以用来抵税的。
话说自从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开支却越来越大以后,国内白银经过之前一年的快外流,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点钱荒的苗头。考虑到国内的白银存量是用来进口战略物资、以维持工农业展以及战争物资的充足的,因此在经由执委会批准后,政务院开始授意西北垦殖银行、联合工业信贷银行这两家金融机构立刻行各种商业票据:即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等等。
并且,他们还下文要求各大国营企业之间的结算全部采用各种商业票据结算、互相抵消,以减少对贵金属货币的需求。至于国内一些私人小作坊、小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商业结算,也被要求使用两家银行开具的商业票据,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政务院允许他们可以使用汇票、支票等抵充税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企业被迫到邻近银行开设经常账户,将日常交易都通过银行系统来结算。
目前国内沿海五县的各大小企业中都已经开始逐步使用这些商业票据了,比如梅林县的徐记榨油厂当初就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高调宣布接受西北垦殖银行签的一千五百元半年期承兑汇票——这是6军部为前线采购的豆油货款。该厂厂长徐文选表示,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低,不会因为硬币成色不一而承担风险,同时也不会因为像硬币在流通中日益磨损而贬值,在日常交易中更是方便携带,是一种极为理想的商业票据,以后该厂会加大使用商业票据的力度,以配合国家政策。徐文选说完这番话后,第二天,民政部追加订购了三百桶豆油。
而为了防止别人伪造票据,行商业票据的银行都会在内部留个存底。即银行在填写汇票时会在下方垫上复写纸,这样写的时候便是一式两份,上面一份签出去流通,下面一份则留在银行做存底和对照,以防止别人伪造票据。
所谓的复写纸,其技术在如今的东岸已经较为成熟了。最初大家使用的是在墨水中浸泡的白纸,待其风干后垫在书写纸下面用,效果马马虎虎。在前年的时候,教育部与焦化厂联合推出了使用煤焦油中提炼出的染料做为涂料的复写纸,经试验效果过原来的那种简单的浸墨复写纸,因此很快在全国各系统内得到了推广。
如今银行行的承兑商业汇票、银行支票、本票等商业票据就全部使用复写纸留底,一旦持票人持有的汇票信息、笔迹什么的与银行存底不一样时,就很有可能被拒付,这个时候银行与内务部就会介入调查汇票的真伪。一旦现有人伪造票据,那么这个人就将前往长山铁矿服苦役进行劳动改造,以儆效尤。
青岛港的西班牙人少的也开垦了一百多亩土地,多的则两百多亩(全部换算成东岸亩),七百多人加起来过了十万亩。虽然很多土地上满是荒草,但西班牙人依然振振有词地说那确实就是他们的耕地,并拿出了当初西班牙王国的殖民机构开具的土地所有权证明文件。
对于西班牙政府开出的土地出售文件,东岸人在讨论后决定捏着鼻子认下来,因此这么算下来此番东岸政府一共需要支付给这些西班牙定居者将近二十万元的强制赎地费——当然现在全部用一年期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了。
本着对这些汇票的极端不信任,这些西班牙农民们第一时间就跑到集市以及东岸政府开设的国营商店内,购买了一大堆蔗糖、红酒、烟丝等奢侈品,以及昂贵的阿司匹林药品。而正是他们的这番举动,无意中促成了银行承兑汇票在国内商业零售系统的第一次流通。
政务院在得到海军对青岛(蒙得维的亚)湾内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报告后,立刻决定在此地修建一个大型港口,用来安置新来的移民。今年总共从大明来了1.1万移民,其中成年男性6ooo人,育龄妇女2ooo人,男女儿童2ooo人(全为孤儿,普遍在1o岁以下,相当一部分为顺军遗孤)。
两千名男女儿童自然是被送进了兵团堡,不过这个兵团却非罗恰县那个兵团堡,而是在后世蒙得维的亚东北方卡拉斯科河北岸靠近出海口处。这里土地肥沃,取水方便,环境也相当不错,因此执委会决定在这里新建一个兵团堡,并从今年开始正式招收学兵。
在这个被私下里称做兵团二堡的特殊机构内,教官除了部分是从罗恰县兵团堡抽调过来的穿越众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兵团堡35、36两届的毕业生。今年期招收这两千名学员,他们将先在河畔修建起自己的校舍、操场、宿舍以及围墙,然后一边学习一边种地,直到十年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剩下的八千人中,大约三千名无家庭的单身男性流民被分配到了今年新建的成山堡、铁岭堡、河津堡等五个定居点,稍后执委会会安排三千名奥斯曼女奴分配到这些地方——嗯,繁衍人口。然后剩下的五千人将被以一千人为一组分配到原西班牙在乌拉圭河以东的各殖民地,如艾丝美拉达哨所(弗赖本托斯)、加西亚将军镇(杜拉斯诺)、蒙得维的亚哨所以及双方共管的科洛尼亚城。
这些据点目前各有5oo-15oo名不等的西班牙农民在定居,东岸人占领这里后允许这些人照常生活,但也禁止他们离开或从事反对东岸的活动。而对于这些定居点,东岸政府看来是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不会归还给西班牙人的了,甚至政务院还给这些地方分别取了很多带征服意味的名字,如弗赖本托斯被改名为永安。杜拉斯诺被改名为永靖,科洛尼亚因为以前是作为商埠存在被改名为商城,当然还有颇有恶趣味命名嫌疑的蒙得维的亚——青岛。
这四个据点每个据点分到了一千名明人,在这里从事农业工作。主要是在原西班牙人开垦的荒地附近继续扩大开垦面积,同时开挖水渠、修建水库。当地的西班牙居民,原拥有过3o亩土地的一律强行赎买,以免违反国家制定的农民人均拥有耕地不得过3o亩的禁令。
这种强行赎买的行为当然会引起西班牙人的强烈不满。不过在政府的强力压制之下他们也翻腾不出什么浪花。青岛港这里就是如此,西班牙人原本在米格莱特河畔开垦了很多荒地,然后种植着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东岸人占领这里后,立刻将米格莱特河两岸的土地没收,只允许西班牙人保留在潘塔诺索河两岸的麦田。至于被没收的土地,则分配给了新来的盐城移民。这些明人欣喜若狂地得到了土地,当然同时也承受了西班牙农民的怒火。
东岸政府制定的耕地强行回购价只有两元一亩(东岸亩),这让那些西班牙人很不满,当然更不满的还在后面呢。因为东岸政府竟然还没付给他们银元,而是一种写满了不认识文字的叫做“银行承兑汇票”的东西,这让他们有些傻眼。
向他们放汇票的西北垦殖银行职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种一年期银行承兑汇票由西北垦殖银行青岛分行签,一年到期后全额兑付。持票人届时可以在西北垦殖银行的柜台上领到现金,但没有利息。此汇票在到期前可以无限制转让给任意个人或企业,受让者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理由拒收,否则将受到派出所的拘役、罚款等处罚。另,此汇票不得要求提前贴现。”
汇票等商业票据虽然在此时欧洲的商业贸易中使用非常频繁,可以说几乎全部的大宗贸易全部是以商业票据的互相支付来进行的,但对这些平日里根本见不到几个钱的西班牙农夫来说,他们只认真金白银。什么汇票、本票、支票之类的玩意他们一概不认。因此,虽然西北垦殖银行的职员的解释他们不是很明白,但依然不妨碍他们意识到自己一年内是别想拿到现钱了。这令他们很是沮丧,同时也很不满,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东岸人是占领军,胜利者有权力夺走一切。他们如今没有白白没收他们的土地就已经很令人意外了,而为了这些土地支付一些什么汇票就更令他们感到意外之喜。
也许我可以拿这些汇票去购买一些东西?西班牙人看着手头一叠五元、十元面值(方便流通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心里开始琢磨着也许可以去市场上买头牛?又或者买一些农具?嗯,似乎还可以买一些防水的沥青来把自己漏水的屋顶修补一下。总之还是先把手头这些不可靠的“纸”给花掉再说,手头顶多留个几张用来缴税,刚才那位银行职员不是说了嘛。这种“纸”也可以用来抵税的。
话说自从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开支却越来越大以后,国内白银经过之前一年的快外流,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点钱荒的苗头。考虑到国内的白银存量是用来进口战略物资、以维持工农业展以及战争物资的充足的,因此在经由执委会批准后,政务院开始授意西北垦殖银行、联合工业信贷银行这两家金融机构立刻行各种商业票据:即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等等。
并且,他们还下文要求各大国营企业之间的结算全部采用各种商业票据结算、互相抵消,以减少对贵金属货币的需求。至于国内一些私人小作坊、小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商业结算,也被要求使用两家银行开具的商业票据,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政务院允许他们可以使用汇票、支票等抵充税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企业被迫到邻近银行开设经常账户,将日常交易都通过银行系统来结算。
目前国内沿海五县的各大小企业中都已经开始逐步使用这些商业票据了,比如梅林县的徐记榨油厂当初就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高调宣布接受西北垦殖银行签的一千五百元半年期承兑汇票——这是6军部为前线采购的豆油货款。该厂厂长徐文选表示,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低,不会因为硬币成色不一而承担风险,同时也不会因为像硬币在流通中日益磨损而贬值,在日常交易中更是方便携带,是一种极为理想的商业票据,以后该厂会加大使用商业票据的力度,以配合国家政策。徐文选说完这番话后,第二天,民政部追加订购了三百桶豆油。
而为了防止别人伪造票据,行商业票据的银行都会在内部留个存底。即银行在填写汇票时会在下方垫上复写纸,这样写的时候便是一式两份,上面一份签出去流通,下面一份则留在银行做存底和对照,以防止别人伪造票据。
所谓的复写纸,其技术在如今的东岸已经较为成熟了。最初大家使用的是在墨水中浸泡的白纸,待其风干后垫在书写纸下面用,效果马马虎虎。在前年的时候,教育部与焦化厂联合推出了使用煤焦油中提炼出的染料做为涂料的复写纸,经试验效果过原来的那种简单的浸墨复写纸,因此很快在全国各系统内得到了推广。
如今银行行的承兑商业汇票、银行支票、本票等商业票据就全部使用复写纸留底,一旦持票人持有的汇票信息、笔迹什么的与银行存底不一样时,就很有可能被拒付,这个时候银行与内务部就会介入调查汇票的真伪。一旦现有人伪造票据,那么这个人就将前往长山铁矿服苦役进行劳动改造,以儆效尤。
青岛港的西班牙人少的也开垦了一百多亩土地,多的则两百多亩(全部换算成东岸亩),七百多人加起来过了十万亩。虽然很多土地上满是荒草,但西班牙人依然振振有词地说那确实就是他们的耕地,并拿出了当初西班牙王国的殖民机构开具的土地所有权证明文件。
对于西班牙政府开出的土地出售文件,东岸人在讨论后决定捏着鼻子认下来,因此这么算下来此番东岸政府一共需要支付给这些西班牙定居者将近二十万元的强制赎地费——当然现在全部用一年期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了。
本着对这些汇票的极端不信任,这些西班牙农民们第一时间就跑到集市以及东岸政府开设的国营商店内,购买了一大堆蔗糖、红酒、烟丝等奢侈品,以及昂贵的阿司匹林药品。而正是他们的这番举动,无意中促成了银行承兑汇票在国内商业零售系统的第一次流通。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