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目录:中华苍穹| 作者:鹏之飞翔| 类别:历史军事
() 站在主席台上的容闳清了清嗓了:“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在西学东渐的今天,是文化的冲突也是文化的融合。西方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也开始了洋务运动。从chūn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同时也少了些进取之意。我在美国多年,深刻感觉到西方文化的锐意进取之意,但西方文化却缺少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谁是谁非,不得而知……”
“我们都须要有一个可以开怀畅谈之所。评其优略,取长补短……”
“在皇上的授意下,在太后老佛爷的鼎力支持下。今天,大清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了。我们在讨论的同时,也要将所学所得用于国家的建设。”
“下面有请大清太后老佛爷为大家训话。”
慈禧在一片掌声中向台上走去。这次慈禧都没让李莲英陪在身边,就一个人独自走上台去。不愧是皇室中人,穿着满族特有的服饰,步履虽慢但依然稳重。右手拿着的手巾随着步履的节奏轻轻的排动。
头戴宽长的发冠,由于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一袭紫sè金钩边旗装,宽襟大袖的长袍,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sè的花边。裙上18道衣边镶着朵朵祥云,繁花散落于祥云旁边。穿着马蹄底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在这种隆重场合,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在三千学子及各国驻华使节面前,用她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清皇室特有的礼仪。就这么一会,就连光绪看着也觉得慈禧这样做定会让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再通过他们的嘴让世上更多人了解中国。相比之下,光绪在礼节上就差的不是一点远了。
“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王长益,哀家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哀家想到了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哀家以为,王长益之死,就是死于心中之贼!而这个贼,不仅在他心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
坐在下面的学子们隐隐的发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慈禧淡淡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哀家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yù。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哀家不是责怪你们,哀家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说到这一点,哀家想把17年前李鸿章写给恭王信里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17年前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哀家感慨啊。1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士大夫,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如故。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今rì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哀家今rì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哀家为什么支持皇上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慈禧这篇讲演稿本是光绪自己写的让唐绍仪给润了笔。作为后世běi jīng大学毕业生这点还是记得住的。光绪想了想还是在一周前交给慈禧。没想到,慈禧竟然背下来了,还一点改动都没有。
在一片掌声中,慈禧结束了她的发言。等轮到光绪的时候,光绪站在台上好一会没有说话。正在众人诧异时光绪才缓缓开口:“朕来之前也准备了一篇稿子。可这会发现朕想说的太后已经都说过了。”光绪从怀里拿出一篇稿子晃了晃:“看来是没有用了。”下面传来了低声的笑声。
“朕也不想再去重复太后已经说过的话。但请众位学子们记住,是太后拿出了自己的内努银子,所以今天你们才能坐在这里。以国家强盛为己任,请记住太后的教诲。”
“朕还听到了一些话。说如今大清远不如西方强盛,应全面依照西方模式来改革大清的制度。的确,我们没有坚船利炮,我们的科技不如他们。在这些个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去学习。至于要不要全面照抄西方的社会模式,朕以为还有待商榷。能来到此处就学,可见诸位学子皆是我大清顶尖的学子,读史观今。就是不知道都读过世界史没有。世界有史五千年,世界各地文明众多,唯一只有我泱泱华夏文明从未中断,我华夏文明比今rì世界文明国家的历史加起来都长。何故?这个问题你们都应好好思量。”
“勤劳而俭朴,勇敢而具智慧,坚韧不屈,百折不挠。这华夏民族5000年文明的jīng华,依然须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有着广袤的国土,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在土地中沉睡中正等着人们将它唤醒,可是在咱们大清却没有人会,所以我们只能请来洋人来做。可又有人说这是儿卖爷田不心痛。要朕说要,说这些话的人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咱大清有人能做还用得着请洋人来做吗?老祖宗早就教过人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你们会吗?所以洋人来了,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我们要虚心学习。”
“有人说京师大学堂是离经叛道,不合孔孟之道,科举才是正经。从隋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采用的就是分科取士。但必竟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时代在变化但科举确没有变化。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制度也应该有些变化,今天的京师大学堂也是分科,也同样在这些个分科中取优秀之人入仕。只是分科更细、更为具体。朕就不明白这些个科目怎么就成了离经叛道了呢?难道说熟读孔孟之学就可以不用种地吃饭?就不用生病吃药了?这不就正是大学堂的农业科和医药科之所在吗?相同的道理,其它各科也是有必要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当三百六十行齐头并进,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千言万话其实只有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我们都须要有一个可以开怀畅谈之所。评其优略,取长补短……”
“在皇上的授意下,在太后老佛爷的鼎力支持下。今天,大清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了。我们在讨论的同时,也要将所学所得用于国家的建设。”
“下面有请大清太后老佛爷为大家训话。”
慈禧在一片掌声中向台上走去。这次慈禧都没让李莲英陪在身边,就一个人独自走上台去。不愧是皇室中人,穿着满族特有的服饰,步履虽慢但依然稳重。右手拿着的手巾随着步履的节奏轻轻的排动。
头戴宽长的发冠,由于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一袭紫sè金钩边旗装,宽襟大袖的长袍,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sè的花边。裙上18道衣边镶着朵朵祥云,繁花散落于祥云旁边。穿着马蹄底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在这种隆重场合,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在三千学子及各国驻华使节面前,用她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清皇室特有的礼仪。就这么一会,就连光绪看着也觉得慈禧这样做定会让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再通过他们的嘴让世上更多人了解中国。相比之下,光绪在礼节上就差的不是一点远了。
“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王长益,哀家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哀家想到了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哀家以为,王长益之死,就是死于心中之贼!而这个贼,不仅在他心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
坐在下面的学子们隐隐的发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慈禧淡淡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哀家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yù。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哀家不是责怪你们,哀家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说到这一点,哀家想把17年前李鸿章写给恭王信里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17年前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哀家感慨啊。1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士大夫,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如故。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今rì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哀家今rì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哀家为什么支持皇上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慈禧这篇讲演稿本是光绪自己写的让唐绍仪给润了笔。作为后世běi jīng大学毕业生这点还是记得住的。光绪想了想还是在一周前交给慈禧。没想到,慈禧竟然背下来了,还一点改动都没有。
在一片掌声中,慈禧结束了她的发言。等轮到光绪的时候,光绪站在台上好一会没有说话。正在众人诧异时光绪才缓缓开口:“朕来之前也准备了一篇稿子。可这会发现朕想说的太后已经都说过了。”光绪从怀里拿出一篇稿子晃了晃:“看来是没有用了。”下面传来了低声的笑声。
“朕也不想再去重复太后已经说过的话。但请众位学子们记住,是太后拿出了自己的内努银子,所以今天你们才能坐在这里。以国家强盛为己任,请记住太后的教诲。”
“朕还听到了一些话。说如今大清远不如西方强盛,应全面依照西方模式来改革大清的制度。的确,我们没有坚船利炮,我们的科技不如他们。在这些个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去学习。至于要不要全面照抄西方的社会模式,朕以为还有待商榷。能来到此处就学,可见诸位学子皆是我大清顶尖的学子,读史观今。就是不知道都读过世界史没有。世界有史五千年,世界各地文明众多,唯一只有我泱泱华夏文明从未中断,我华夏文明比今rì世界文明国家的历史加起来都长。何故?这个问题你们都应好好思量。”
“勤劳而俭朴,勇敢而具智慧,坚韧不屈,百折不挠。这华夏民族5000年文明的jīng华,依然须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有着广袤的国土,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在土地中沉睡中正等着人们将它唤醒,可是在咱们大清却没有人会,所以我们只能请来洋人来做。可又有人说这是儿卖爷田不心痛。要朕说要,说这些话的人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咱大清有人能做还用得着请洋人来做吗?老祖宗早就教过人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你们会吗?所以洋人来了,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我们要虚心学习。”
“有人说京师大学堂是离经叛道,不合孔孟之道,科举才是正经。从隋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采用的就是分科取士。但必竟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时代在变化但科举确没有变化。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制度也应该有些变化,今天的京师大学堂也是分科,也同样在这些个分科中取优秀之人入仕。只是分科更细、更为具体。朕就不明白这些个科目怎么就成了离经叛道了呢?难道说熟读孔孟之学就可以不用种地吃饭?就不用生病吃药了?这不就正是大学堂的农业科和医药科之所在吗?相同的道理,其它各科也是有必要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当三百六十行齐头并进,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千言万话其实只有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中华苍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中华苍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