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节、费钱的军种
目录:擎国| 作者:梦里挣扎| 类别:历史军事
张环简单朴实的要求噎得郑鸿铭直翻白眼,心想这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小孩子,看上去是童言无忌可谁听了都像是在怪罪我们照顾不周啊!但是转头又看看姜田,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似乎并没有训斥他的意思,所以估摸着这个小孩子的来头也不小,所以之能忍着心中的不快尴尬的笑着:“这位小公子说的哪里话,敝处虽然简陋却也能遮风挡雨。⊙頂點小說,”
姜田知道郑鸿铭肯定是误会了其中的意思,所以站出来解释一下:“老郑别跟他一般见识,我这学生已经烦了我一路了,就是想来看看军舰是怎样造成的,要不是他科学基础还算扎实,我都不想带他出来。”
吴远与刘宝铠俩人齐刷刷的翻了个白眼,那动作整齐划一的程度一看就是同门师兄弟。这俩知情人心想,也就是您老人家敢说这话,搭着太子是个科学痴更不会计较你失仪之处。再说要不是太子跟着一起来,我们也不用搞那么多的麻烦事了。
别人并不知道他们俩的心里话,不过那些研究员们显然不这么看,要知道这些人也算是造船领域的专家了,虽然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可是论起理论知识也算是世界一流水准,因为就算是现在的欧洲,造船技术也多停留在经验积累以及口传心授的作坊水平,否则古斯塔夫倾全国之力造的那艘出海就沉的“人工礁石”也就不会成为历史上的笑柄了。所以当这些人听了姜田的速成理论班之后,别看造船的经验没长多少,可看待整个造船业的眼光就已经提升了一个层次。现在居然会冒出一个毛头小子,被姜田评为基础扎实的爱徒,放在这些理工男的心里当然不会服气。
可是不服气也不能现在就发作,按照规矩这顿接风宴是少不了的,所以有什么事情都要吃完饭再说。到了这个地方,姜田就不用再顾忌官场上的一些规矩,堂而皇之的将心月与孟大丫也算在了宴席之中,不过还是要考虑男女大防的因素而单独开设了一个房间。别看这些研究员对名不见经传的张环不感冒,可是心月的大名绝对是早有耳闻,这年头才女本来就受到关注,而一个擅长科学的才女就绝对只有一个,要说理工男最喜闻乐见的莫过于有个懂科学的红颜知己,也就是说姜田这样的状态最让他们羡慕。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眼下郑鸿铭最关心的不是心月的身份,而是他的研究遇到了关键性的问题,以至于在饭桌上都有些等不及要向姜田请教:“不知大人这次来能盘桓几日?”
正在啃螃蟹的姜田意犹未尽的擦擦手然后把嘴抹干净:“我接到了你的信,知道你遇到了一点问题,所以这次主要是来督造军舰,至少两个月内哪里也不会去。”
“那就好……”郑鸿铭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点:“其实每次都要麻烦大人,卑职心中……”
看他有些支支吾吾的,姜田知道他那点小自尊有些放不下身段,可是全天下的人都在盯着他们,好看看这些拿着很高俸禄的人究竟有什么能耐。再说很多有意下海经商的人也在盯着研究院的新型帆船,若真的能有快过所有战舰的商船,那再海上遇到海盗的风险就能降到最低。
所以姜田也不管对方的表情,继续抄起一个螃蟹腿用钳子剪开:“你也不用跟我客气,毕竟这种船型是我提出来的,只是我还有其他公务,这才将主要的工作都交给了你们,现在只是我该尽自己的职责罢了。”
同样在吃螃蟹的张环就比姜田文雅不少,这位太子并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主,也不必要人伺候着才能吃这种海鲜。可那一板一眼的品尝的动作就像是江南那些缙绅吃大闸蟹一个样。他嘴里吃着螃蟹肉,耳朵却支着听他们对话,至于因为船型比较新颖而研制困难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这也是他此次主动跟来的最重要的理由,他倒要想看看一直将科学信手拈来解决各种难题的姜田这次又怎么创造奇迹。
其实这次他一定会失望的,这不是研制望远镜或是活字印刷,造船的难度绝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初级工业,哪怕研究院中各种物资准备充足,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将这些材料堆砌在船台上就能得到一艘好船的,所以就算是姜田拥有比别人多的见识,也无法帮助工匠们解决工艺上的难题,最多也就是提出一些超前的船型供大家参考。由于时间紧迫吃完饭姜田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让郑鸿铭领着大家进了干船坞。
“大人,这就是您设计的那艘轻型护卫舰,根据我们对模型的试验结果,将长宽比设定为1:6,水线处长约八十米,共有两根桅杆,为了保险起见装硬式纵帆,全舰共计八个炮位,左右交叉布置八座首尾各一座,预计航速可到十八公里(十节左右),因为极其瘦长,为了横向稳定而采用大人您设计的舭龙骨,可算是轻巧灵便进退自如火力强大的一款战船,可是……”
姜田看着基本上停工的船身,尖削的飞剪船首船舷有些外飘,这是为了防止船首上浪,偏方形的尾部设置了两层的艉楼,采用艉楼设计也是为了给两个主桅杆留下足够的回旋空间,舭龙骨虽然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时空,但是原理并不复杂,所以装上船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而且外飘的干舷本身就有一定的减摇效果,船中部布置的八门火炮以交错的方式布置,这是因为甲班宽度不够,无法并排放置可是其火力已经超过了现在水军装备的乌艚船与苍山船,速度上更是对方拍马不及。可以说只要这型护卫舰正式交付使用,那么现在水军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中小型战船都可以退役了。
“你的信上说,我为了加强纵向强度,而在主甲板下安排的一根纵向主梁造成了重心偏高,而且大比例模型在水中试航时发现其转弯半径低于预期,转弯过急有翻覆的危险?并且你们担心船体过窄,船体强度会受到火炮的震动影响!”
郑鸿铭连带着一票研究员都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在他们看来这艘船装载的火器虽然犀利,但是对于一艘经常单独出海缉私捕盗、护卫航线、在大规模海战中充当先锋与追兵的万金油船型,窄船身不利于海上靠帮肉搏,而且中弹后脆弱的船身也不见得比更小号的苍山船皮实。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他们的顾虑的确是有道理的,对于这艘水线处宽度只有一米三的船来说,的确是很单薄很脆弱,装载量也小于老式船型,它唯一的优点便只有速度这一项了。
站在一旁的刘宝铠与吴远他们此时除了对着这艘船发呆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只有张环摸摸这看看那,一脸的兴奋:“先生,我记得您曾说过,海战今后将逐渐以炮击为主,您设计这艘船的时候,是否考虑它主要以炮战为主,所以才如此瘦长?”
姜田点点头,心想这小子总算没白费我一路的口水,一眼就看出了我的设计初衷:“纵向强度的问题不能减弱,再说这也只是用来试验的船型,转弯半径大也是相对的问题,至于火炮震动可能造成结构不稳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此船装不了大型火炮,甚至主要装备速射小口径枪炮,哪怕遇上想靠帮肉搏的敌人都可以从容不迫的用火力进行压制,它唯一的缺点其实你们都没看出来。那就是因为船比较小,在恶劣天气中很容易受损,而且因为船舱狭小也影响了它的自持力。”
这下大家都不明白了,既然你这么清楚它的优缺点,为什么一开始不提出来?反倒要等大体完工的时候才说?难道真的是因为它试验的性质很高,所以就故意让大家练手的?
姜田看着这帮人微微一笑:“我要将很多中小船型统一成这种飞剪船,本身就是为了减少后勤的压力,使维护保养的费用得以降低,并且也要承担试验模块化舱室的功效,但是在钢铁龙骨造出来之前,只能将一部分排水量耗费在加强结构强度上边。但是未来它的使命大多集中在打击走私、护航等方面,若是遇上单独的海盗船,无论是火力压制夺取敌船还是远距离炮战都不落于下风。若是遇上强悍的敌人也可以凭借速度逃脱。所以我并不担心它的结构,将来造出更大的船就能弥补这些缺点,关键是你信中告诉我,此船的桅杆至今没有到货,而且增加强度的铁肋骨也比预想的更容易氧化。”
姜田说的才是这艘船真正的问题,任何一种新技术问世之后总会有人去印证一下它的价值。后世的战舰长宽比极少低于1:7,而现在中国的船只极少超过1:3,坐起来当然是稳当了不少,可在面对西方战舰的时候就经常因为自身笨拙、炮位稀少而难有太大的战果,若不是纵火船的存在,台湾的郑家的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挡荷兰人。
“拼接桅杆的问题咱们解决不了,那么将来就会受制于木材而无法造船,而肋骨上的角铁氧化问题现在可以通过表面镀锌来解决。”说着姜田朝心月招了招手,一直躲在一旁的她这才从随身携带的竹筒之中取出一张图纸:“你们来看,至于舷侧炮战的防护问题,我在来的路上进行了一番斟酌,为什么船就一定要将全通龙骨装在船底呢?船底完全可以用更加细小的网状结构来支撑,而将水线附近的多条龙筋进行加粗加大,这样即便遭到对方炮击,除非是重炮的穿甲弹,否则两侧更厚实的壁板既能加强船舷的抗弹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重心。”
一帮人围着图纸看了半天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在减重的同时还能加强结构,关键是原本最耗费好木料的龙骨被改成了笼状,使得造船的成本进一步下降,但是这样改能否保证底部坚固却谁都没有这个把握。
张环也挤在人群中看着那张图纸,他是不知道姜田什么时候画的图纸,但是他却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窍门:“先生这是将集中在一点的力量分散于全船啊!可您不是说过,全通龙骨乃是我国的重要发明,此技欧洲尚不能掌握,现在却又要创新?”
短短的一句话,本来还有些看不上这个小孩子的研究员们都刮目相看,而且他的疑问就是在一艘本来就很标新立异的船上使用更加新颖的内部设计,是否能保证试验的安全性?众所周知因为在明代以前中国的航海发展一直没有停顿,所以到了明代早期中国已经掌握了许多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比如船舵、纵帆、隔水分舱以及全通龙骨。这些技术使得中国很早就能用木头造出宝船那种巨舰,缺点就是对航速的追求一直不高,加上海禁造成的技术流失,才使人感觉在明末的时候,欧洲造船水平已经赶超了中国。其实真论起先进程度还真不如咱的福船,姜田正是想改变传统船型过于缓慢的缺点,又担心木材限制造船业的发展,才提前抄袭了笼状龙骨结构。像拼接桅杆一样,能规避木头的限制,但是对于工艺的要求却更高了。
“总之,这艘船不用改动了,等舾装完毕就马上进行海试,拼接桅杆到不了就先改用库存的桅杆,海试的数据主要用于下一艘试验舰的建造。”姜田看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图纸上,赶紧拍板定下了基调:“至于这种新式的设计,你们抽调一些不影响试验进度的研究员进行预研。”
等郑鸿铭安排完工作之后,一直没说话的色狼看周围没有外人之后,咂咂嘴小声说道:“这么贵的一艘船万一不好使就这么浪费了?”
不止是色狼,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想法,说白了就是这船舶试验是不是被姜田搞得有点浪费了。
姜田看看周围这些人,然后遗憾的摇摇头:“还亏你们都是我教出来的,也不想想在没有可信的数学公式进行测算之前,我们如何能得到确切的科研数据?只能靠穷举法来达成,所以你们知道为什么陛下给这么多的拨款了吧。”
张环听了先是一愣:“这么说……陛下也懂造船?”
“不懂!”姜田很肯定的说:“但是他知道研制武器的花费惊人,并且还不一定花了钱就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可不花钱就更是什么都得不到。”
大家一听,突然觉得皇帝和他这师弟简直就不是中国人,这俩人的思维和所有人都不一样,而且对某些完全看不见结果的东西却如此关心,其实祖宗留下的来的老船也不是不能一战,为什么就如此着急的要更新换代,甚至还花样百出的搞各种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就算他们将欧洲人看成是中国未来的大敌,可就按照他们自己的计算,最快也要一百年才能具有威胁中国的能力。
抱着这个疑问大家谁都没开口询问,因为就算问了姜田也会高深莫测的一笑,说上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就算敷衍过去了。但是既然皇帝陛下都支持,那么本来处于半停工的护卫舰就开始加速赶工,就像姜田说的,这艘船本身就是试验的用途更多一些,将来也不一定会交付军方使用,所以不必纠结于它的使用年限,首要的任务就是试验飞剪船型能否胜任中小型战船的工作。其次就是要总结出新船的建造工艺,好用在军用船厂的后续工作上。
正是因为姜田坐镇,本来无头苍蝇般的研制工作开始正常运转,除了每天监督造船进度之外,还要在夜晚的时间给那些研究员开小灶讲解更多的物理知识,不过这个工作有个兴致更高的人来替姜田完成了,每当那些眼高于顶的研究员,看着比讲台的桌子高不了太多的张环一板一眼的讲解物理三大定律,讲解各种阻力对船只的影响,这帮人就有种神经错乱的感觉,不过他们也明白姜田如此看重这小子的原因了,论起物理学的扎实程度,自己这帮人还真的不够资格。
就算不用亲自讲课,姜田也没在晚上闲着,而是和心月吴远他们昼夜奋战的修改新船设计图,并且每天都跑到船坞同那些工匠进行深度交流,好知道在实际生产中那种设计才符合现实的技术条件。为了充分的利用研究院的资源,原先那艘船还在进行最后的舾装,而新设计的船只已经在另一个船台上开建,这次工匠们第一次见识到全通龙骨被削减到原先三分之一,龙筋与肋骨却过分强壮的革命性设计,姜田对这一结构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鸟笼构型!
姜田知道郑鸿铭肯定是误会了其中的意思,所以站出来解释一下:“老郑别跟他一般见识,我这学生已经烦了我一路了,就是想来看看军舰是怎样造成的,要不是他科学基础还算扎实,我都不想带他出来。”
吴远与刘宝铠俩人齐刷刷的翻了个白眼,那动作整齐划一的程度一看就是同门师兄弟。这俩知情人心想,也就是您老人家敢说这话,搭着太子是个科学痴更不会计较你失仪之处。再说要不是太子跟着一起来,我们也不用搞那么多的麻烦事了。
别人并不知道他们俩的心里话,不过那些研究员们显然不这么看,要知道这些人也算是造船领域的专家了,虽然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可是论起理论知识也算是世界一流水准,因为就算是现在的欧洲,造船技术也多停留在经验积累以及口传心授的作坊水平,否则古斯塔夫倾全国之力造的那艘出海就沉的“人工礁石”也就不会成为历史上的笑柄了。所以当这些人听了姜田的速成理论班之后,别看造船的经验没长多少,可看待整个造船业的眼光就已经提升了一个层次。现在居然会冒出一个毛头小子,被姜田评为基础扎实的爱徒,放在这些理工男的心里当然不会服气。
可是不服气也不能现在就发作,按照规矩这顿接风宴是少不了的,所以有什么事情都要吃完饭再说。到了这个地方,姜田就不用再顾忌官场上的一些规矩,堂而皇之的将心月与孟大丫也算在了宴席之中,不过还是要考虑男女大防的因素而单独开设了一个房间。别看这些研究员对名不见经传的张环不感冒,可是心月的大名绝对是早有耳闻,这年头才女本来就受到关注,而一个擅长科学的才女就绝对只有一个,要说理工男最喜闻乐见的莫过于有个懂科学的红颜知己,也就是说姜田这样的状态最让他们羡慕。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眼下郑鸿铭最关心的不是心月的身份,而是他的研究遇到了关键性的问题,以至于在饭桌上都有些等不及要向姜田请教:“不知大人这次来能盘桓几日?”
正在啃螃蟹的姜田意犹未尽的擦擦手然后把嘴抹干净:“我接到了你的信,知道你遇到了一点问题,所以这次主要是来督造军舰,至少两个月内哪里也不会去。”
“那就好……”郑鸿铭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点:“其实每次都要麻烦大人,卑职心中……”
看他有些支支吾吾的,姜田知道他那点小自尊有些放不下身段,可是全天下的人都在盯着他们,好看看这些拿着很高俸禄的人究竟有什么能耐。再说很多有意下海经商的人也在盯着研究院的新型帆船,若真的能有快过所有战舰的商船,那再海上遇到海盗的风险就能降到最低。
所以姜田也不管对方的表情,继续抄起一个螃蟹腿用钳子剪开:“你也不用跟我客气,毕竟这种船型是我提出来的,只是我还有其他公务,这才将主要的工作都交给了你们,现在只是我该尽自己的职责罢了。”
同样在吃螃蟹的张环就比姜田文雅不少,这位太子并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主,也不必要人伺候着才能吃这种海鲜。可那一板一眼的品尝的动作就像是江南那些缙绅吃大闸蟹一个样。他嘴里吃着螃蟹肉,耳朵却支着听他们对话,至于因为船型比较新颖而研制困难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这也是他此次主动跟来的最重要的理由,他倒要想看看一直将科学信手拈来解决各种难题的姜田这次又怎么创造奇迹。
其实这次他一定会失望的,这不是研制望远镜或是活字印刷,造船的难度绝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初级工业,哪怕研究院中各种物资准备充足,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将这些材料堆砌在船台上就能得到一艘好船的,所以就算是姜田拥有比别人多的见识,也无法帮助工匠们解决工艺上的难题,最多也就是提出一些超前的船型供大家参考。由于时间紧迫吃完饭姜田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让郑鸿铭领着大家进了干船坞。
“大人,这就是您设计的那艘轻型护卫舰,根据我们对模型的试验结果,将长宽比设定为1:6,水线处长约八十米,共有两根桅杆,为了保险起见装硬式纵帆,全舰共计八个炮位,左右交叉布置八座首尾各一座,预计航速可到十八公里(十节左右),因为极其瘦长,为了横向稳定而采用大人您设计的舭龙骨,可算是轻巧灵便进退自如火力强大的一款战船,可是……”
姜田看着基本上停工的船身,尖削的飞剪船首船舷有些外飘,这是为了防止船首上浪,偏方形的尾部设置了两层的艉楼,采用艉楼设计也是为了给两个主桅杆留下足够的回旋空间,舭龙骨虽然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时空,但是原理并不复杂,所以装上船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而且外飘的干舷本身就有一定的减摇效果,船中部布置的八门火炮以交错的方式布置,这是因为甲班宽度不够,无法并排放置可是其火力已经超过了现在水军装备的乌艚船与苍山船,速度上更是对方拍马不及。可以说只要这型护卫舰正式交付使用,那么现在水军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中小型战船都可以退役了。
“你的信上说,我为了加强纵向强度,而在主甲板下安排的一根纵向主梁造成了重心偏高,而且大比例模型在水中试航时发现其转弯半径低于预期,转弯过急有翻覆的危险?并且你们担心船体过窄,船体强度会受到火炮的震动影响!”
郑鸿铭连带着一票研究员都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在他们看来这艘船装载的火器虽然犀利,但是对于一艘经常单独出海缉私捕盗、护卫航线、在大规模海战中充当先锋与追兵的万金油船型,窄船身不利于海上靠帮肉搏,而且中弹后脆弱的船身也不见得比更小号的苍山船皮实。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他们的顾虑的确是有道理的,对于这艘水线处宽度只有一米三的船来说,的确是很单薄很脆弱,装载量也小于老式船型,它唯一的优点便只有速度这一项了。
站在一旁的刘宝铠与吴远他们此时除了对着这艘船发呆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只有张环摸摸这看看那,一脸的兴奋:“先生,我记得您曾说过,海战今后将逐渐以炮击为主,您设计这艘船的时候,是否考虑它主要以炮战为主,所以才如此瘦长?”
姜田点点头,心想这小子总算没白费我一路的口水,一眼就看出了我的设计初衷:“纵向强度的问题不能减弱,再说这也只是用来试验的船型,转弯半径大也是相对的问题,至于火炮震动可能造成结构不稳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此船装不了大型火炮,甚至主要装备速射小口径枪炮,哪怕遇上想靠帮肉搏的敌人都可以从容不迫的用火力进行压制,它唯一的缺点其实你们都没看出来。那就是因为船比较小,在恶劣天气中很容易受损,而且因为船舱狭小也影响了它的自持力。”
这下大家都不明白了,既然你这么清楚它的优缺点,为什么一开始不提出来?反倒要等大体完工的时候才说?难道真的是因为它试验的性质很高,所以就故意让大家练手的?
姜田看着这帮人微微一笑:“我要将很多中小船型统一成这种飞剪船,本身就是为了减少后勤的压力,使维护保养的费用得以降低,并且也要承担试验模块化舱室的功效,但是在钢铁龙骨造出来之前,只能将一部分排水量耗费在加强结构强度上边。但是未来它的使命大多集中在打击走私、护航等方面,若是遇上单独的海盗船,无论是火力压制夺取敌船还是远距离炮战都不落于下风。若是遇上强悍的敌人也可以凭借速度逃脱。所以我并不担心它的结构,将来造出更大的船就能弥补这些缺点,关键是你信中告诉我,此船的桅杆至今没有到货,而且增加强度的铁肋骨也比预想的更容易氧化。”
姜田说的才是这艘船真正的问题,任何一种新技术问世之后总会有人去印证一下它的价值。后世的战舰长宽比极少低于1:7,而现在中国的船只极少超过1:3,坐起来当然是稳当了不少,可在面对西方战舰的时候就经常因为自身笨拙、炮位稀少而难有太大的战果,若不是纵火船的存在,台湾的郑家的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挡荷兰人。
“拼接桅杆的问题咱们解决不了,那么将来就会受制于木材而无法造船,而肋骨上的角铁氧化问题现在可以通过表面镀锌来解决。”说着姜田朝心月招了招手,一直躲在一旁的她这才从随身携带的竹筒之中取出一张图纸:“你们来看,至于舷侧炮战的防护问题,我在来的路上进行了一番斟酌,为什么船就一定要将全通龙骨装在船底呢?船底完全可以用更加细小的网状结构来支撑,而将水线附近的多条龙筋进行加粗加大,这样即便遭到对方炮击,除非是重炮的穿甲弹,否则两侧更厚实的壁板既能加强船舷的抗弹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重心。”
一帮人围着图纸看了半天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在减重的同时还能加强结构,关键是原本最耗费好木料的龙骨被改成了笼状,使得造船的成本进一步下降,但是这样改能否保证底部坚固却谁都没有这个把握。
张环也挤在人群中看着那张图纸,他是不知道姜田什么时候画的图纸,但是他却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窍门:“先生这是将集中在一点的力量分散于全船啊!可您不是说过,全通龙骨乃是我国的重要发明,此技欧洲尚不能掌握,现在却又要创新?”
短短的一句话,本来还有些看不上这个小孩子的研究员们都刮目相看,而且他的疑问就是在一艘本来就很标新立异的船上使用更加新颖的内部设计,是否能保证试验的安全性?众所周知因为在明代以前中国的航海发展一直没有停顿,所以到了明代早期中国已经掌握了许多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比如船舵、纵帆、隔水分舱以及全通龙骨。这些技术使得中国很早就能用木头造出宝船那种巨舰,缺点就是对航速的追求一直不高,加上海禁造成的技术流失,才使人感觉在明末的时候,欧洲造船水平已经赶超了中国。其实真论起先进程度还真不如咱的福船,姜田正是想改变传统船型过于缓慢的缺点,又担心木材限制造船业的发展,才提前抄袭了笼状龙骨结构。像拼接桅杆一样,能规避木头的限制,但是对于工艺的要求却更高了。
“总之,这艘船不用改动了,等舾装完毕就马上进行海试,拼接桅杆到不了就先改用库存的桅杆,海试的数据主要用于下一艘试验舰的建造。”姜田看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图纸上,赶紧拍板定下了基调:“至于这种新式的设计,你们抽调一些不影响试验进度的研究员进行预研。”
等郑鸿铭安排完工作之后,一直没说话的色狼看周围没有外人之后,咂咂嘴小声说道:“这么贵的一艘船万一不好使就这么浪费了?”
不止是色狼,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想法,说白了就是这船舶试验是不是被姜田搞得有点浪费了。
姜田看看周围这些人,然后遗憾的摇摇头:“还亏你们都是我教出来的,也不想想在没有可信的数学公式进行测算之前,我们如何能得到确切的科研数据?只能靠穷举法来达成,所以你们知道为什么陛下给这么多的拨款了吧。”
张环听了先是一愣:“这么说……陛下也懂造船?”
“不懂!”姜田很肯定的说:“但是他知道研制武器的花费惊人,并且还不一定花了钱就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可不花钱就更是什么都得不到。”
大家一听,突然觉得皇帝和他这师弟简直就不是中国人,这俩人的思维和所有人都不一样,而且对某些完全看不见结果的东西却如此关心,其实祖宗留下的来的老船也不是不能一战,为什么就如此着急的要更新换代,甚至还花样百出的搞各种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就算他们将欧洲人看成是中国未来的大敌,可就按照他们自己的计算,最快也要一百年才能具有威胁中国的能力。
抱着这个疑问大家谁都没开口询问,因为就算问了姜田也会高深莫测的一笑,说上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就算敷衍过去了。但是既然皇帝陛下都支持,那么本来处于半停工的护卫舰就开始加速赶工,就像姜田说的,这艘船本身就是试验的用途更多一些,将来也不一定会交付军方使用,所以不必纠结于它的使用年限,首要的任务就是试验飞剪船型能否胜任中小型战船的工作。其次就是要总结出新船的建造工艺,好用在军用船厂的后续工作上。
正是因为姜田坐镇,本来无头苍蝇般的研制工作开始正常运转,除了每天监督造船进度之外,还要在夜晚的时间给那些研究员开小灶讲解更多的物理知识,不过这个工作有个兴致更高的人来替姜田完成了,每当那些眼高于顶的研究员,看着比讲台的桌子高不了太多的张环一板一眼的讲解物理三大定律,讲解各种阻力对船只的影响,这帮人就有种神经错乱的感觉,不过他们也明白姜田如此看重这小子的原因了,论起物理学的扎实程度,自己这帮人还真的不够资格。
就算不用亲自讲课,姜田也没在晚上闲着,而是和心月吴远他们昼夜奋战的修改新船设计图,并且每天都跑到船坞同那些工匠进行深度交流,好知道在实际生产中那种设计才符合现实的技术条件。为了充分的利用研究院的资源,原先那艘船还在进行最后的舾装,而新设计的船只已经在另一个船台上开建,这次工匠们第一次见识到全通龙骨被削减到原先三分之一,龙筋与肋骨却过分强壮的革命性设计,姜田对这一结构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鸟笼构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擎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擎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