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愿 第二百二十三节、江南裹脚风
目录:擎国| 作者:梦里挣扎| 类别:历史军事
中国的百姓是最勤劳的,只要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同时他们也是最实际的,哪怕一分钱的得失也都能算得很清楚。当有人发现给皇帝当佃户的收益很不错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打听怎样才能获得一个皇庄佃户的身份,那些没老婆的佃户也成了媒婆眼中的香饽饽。
可能是供需矛盾的原因,皇庄外的男人看见皇庄的佃户们,除了羡慕嫉妒之外,自然也带着点仇恨,尤其是因为新作物的推广,让皇庄的佃户不再为粮食发愁,就更让人眼红。
说起新的作物,其实农民一点也不觉得新鲜,明末时土豆、玉米之类的作物就已经传入中国,万历年间还有人为土豆作诗,可见其普及率却并不高,且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吃到。
再加上后来的不断交替的天灾人祸,就更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基础了,于是张韬这位在上辈子真正种过地的人,肯定要推广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只是老百姓不太买账,而且也需要积累一些种植经验,最后只能在皇庄中播种。
一开始也有人质疑皇帝是在瞎指挥,只是害怕皇家的亲军上门和自己聊天,才没有人敢唱反调,甚至江南那些大地主们还巴不得皇帝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好让他们有机可乘宣传自己的那套东西。只是这两年一直等着看笑话的人都笑不出来了。
来到天津之后,真正接触了这个时代的农业、农民,姜田才算是知道了张韬为什么恨透了这些大地主,正所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姜田不是想发展工商业吗?那就要先解决农业的生产力,想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先熟悉农村的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
听上去很绕嘴,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土地产的粮食不够多,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你有什么经世济民的学问都没用!所以姜田只能一边按自己的构想建设新城区,一边想办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提倡自然演变的姜田,手段逐渐强硬起来的原因,而皇庄的佃户们并不是只种地就行的,农闲时必须要参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不同于以前的官派劳役,干活是给工钱的,只是比外边做工少点罢了。
缺人一直是姜田最头痛的问题。而高速公路的修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一系列预备上马的工厂只能卡在筹备阶段,就连已经建立起来的也只停留在小作坊的水平。
好在他朝思暮想的第一批劳动力有了眉目,一批草原上的战俘和日本来的劳工陆续抵达,同时一批日本姑娘组成的新娘团,也在日本商人的运作下转卖……是介绍了过来,一下子就平衡了本地男多女少的燃眉之急。
其实这批日本女人原计划要充塞边境屯垦区的,但是因为草原上的部落战死了一批青壮,后来又整个部落内迁归附,导致现在这些地方男少女多,本来很突出的性别结构矛盾突然就缓解了,所以姜田心安理得的截留了这部分人。
不过身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姜大人当然不会直接和日本女人们说她们都要嫁人,这种事情当然是男女双方都同意才好,再说看她们矮小的身材,平均身高基本维持在一米三左右,放在后世当然会有一些“狼人”眼冒绿光,可放在这个时代就绝对不是理想的妻子。
但是这些日本女人有个好处,那就是她们也不受儒家礼法的影响,抛头露面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制衣厂、清洁工、未来医院的护士以及工地上她们所有能干的工作。至于在工作之余要是能找到一个愿意结伴的丈夫,姜田也很乐见其成的。
可惜姜田并不知道自己这个矜持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这些女人不说在日本也是社会最底层,别说是吃饱饭了,她们很多还是家中欠下债务之后用来抵账的,所以自打从日本上船开始,无论是贩卖她们的商人还是她们自己,都知道等待自己的恐怕只会是风俗店里的工作。
这在日本也算是有传统的,平民嫁人还有点贞@操观念,可身为贱民却只能随波逐流。漂洋过海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已经被船上的水手或是客商玷污过,反正她们都属于商人的货物,商人们要怎么利用自己赚钱,都没有说不的权利。
就这么一群人浑浑噩噩的下了船,又换乘拥挤不堪的马车前往天津卫,可当马车驶上刚刚铺好路面的驰道之后,原本对自己命运已经毫不关心的这些女人们,却开始惊讶的睁开眼仔细的打量着脚下的道路,偶尔路过正在修筑的工地,闻到工棚里传出的饭香,她们似乎开始相信在日本听到的传言。
因为考虑到这条高速公路要边修边使用,所以就算开春后要重新浇筑混凝土,姜田也是集中力量先浇筑港口至天津城区的三十余公里,这样一来海港的物资集散速度将大幅加快,也正是这条路,现在逐渐被港口的商人视为一条通天的财路,因为它比弯弯曲曲还需要逆流而上的海河要好走的多。
姜田一开始考虑过民间使用的收费问题,现实是这个方案根本不可行,且不说你要放多少人巡视检查,现有的路基也无法垫高地面太多,与其是说是高速公路,还不如后世的省道等级高,唯一能收费的地方就是跨越大河的桥梁了,而恰好这一路宽阔的河流不算少。
等车队终于行驶到了天津城下,一个穿着汉服的日本女人和带队的商人说了几句,便开始清点这次交接的人员。这是当初姜田从日本带回的四个女人之一,她看着这些曾经的同胞,可是一点同情和伤感都没有,反倒是隐隐有一丝见了穷亲戚的傲慢。
“今后你们就是我家大人的仆人了,每日做工便有工资可拿,攒够钱也可以替自己赎身,要是外面有了男人可以来赎身,工钱和赎身的价格回头会告诉你们……”
按照姜田的规定,这些人虽然是利用自己的私房钱买来的,但他可不打算养活这么多人,所以便让这四个日本女人组建了一个劳务派遣公司,虽然她们之中还有着德川家放进来的间谍,可姜田也不怕对方刺探出有用的情报。他更希望自己的这个办法能启发其他商人。
他也的确启发了别人,这些商贾都是精明之人,一算账便知道现在到处都缺劳动力,男人的工钱可是随时在变动,这些本地没有根基的女人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可架不住便宜啊!、
“回头他们就知道了,在天津买奴可不是你想怎么使唤都成的。”姜田摇着扇子随手指点着这群刚下车的日本人。
看着眼前这些瘦弱矮小,而且明显营养不良走路都打晃的女人,微服站在一旁的太子张了张嘴没说话,反倒是刘宝铠看不过去了问到:“先生,这些人能有什么用?”
谁都知道他言下之意是这些女人干不了重活,当丫环使又不通语言,就算送进风俗产业里恐怕也卖不上价钱。可姜田只是微微一笑:“别小看一个人的潜力,若是将她们当普通的女婢使唤,当然是不行的,可日本人的特点是习惯了弱肉强食,对上位者能无条件的服从。并且群体意识比较强,放进工厂里可是优秀的工人。”
别人不知道,他姜田还能不清楚日本人的性格?说好听的叫尊重强者,说难听的叫畏威而不怀德,自打亲身去过这个时代的日本之后,他很肯定自己能彻底的将日本人的根基挖断,只是这个计划还需要时间,而这些日本女人就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很有自信的姜田还是一副公子哥的模样指指点点:“说起来你们猜一个不足25岁的日本女人,被他们自己的商人贩卖过来报价几何?”
不远处的日本人自然也看得见他,只瞧这几个人的衣衫虽然不懂汉家的规矩,但面料是否考究还是认得出来的,所以也有不少人心思活络的想踮起脚尖显得自己挺拔一点,万一被公子哥看中了呢。
太子当然不知道民间买婢女是什么价格,吴远却思索了一下回答他:“想她们跨海而来,一个人应不下二三十两吧?”
“什么?”刘宝铠有点吃惊:“前明的时候买个婢女才多少钱?好的不过百十两,一般的几十两也够了,就算是最出名的扬州瘦马,价高者不过千五百两。若是这种没长大的小丫头,几两银子都是多给的!”
宋懿本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可听了色狼这番感慨之后他决定还是装傻的好。却只见姜田用鼻子哼了一声:“你刘家的商贾走南闯北,可这丫环的价格却还是前明的,你现在去江南问问,看一个十一二岁的丫头没三十两谁卖给你!”
“这……”太子终于忍不住张嘴了:“我怎么听说父皇曾下旨禁止再养扬州瘦马?”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是后世才有的问题,否则洪武四大案中就不会有空印案了,所以拥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张韬,要废除人口买卖便先从名气最大的扬州瘦马开始,可实际上怎么可能禁绝。
这些把小女孩买来加以培养的人贩子,已经在她们身上花了大钱,官府那边又是以义女的名义报备的,现在又人要娶自己的“女儿”收点彩礼也是应当的吧?至于收多少钱,还不是双方自愿的事吗?怎么能说我卖女儿呢?
所以一开始这项禁令便形同虚设,也没人会当真。那么两世为人的张韬会不知道实情吗?其实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他现在没有余力管这些事情,只能先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的态度。
“这几年随着南洋的稻米和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普及,粮食的价格一直不高,再加上大量的白银在市面上流通,白银的购买力只有明初的六成左右。
于是江南很多大地主若只靠着种地挣钱,早就是入不敷出了,可现在偏偏又要官绅纳粮、摊丁入亩,地税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们先是抵制新的粮食作物。不过因为皇庄不受其控制,这个办法失败了,后来又想恢复海禁,这就更是被陛下一力否决,最后他们想到的止损办法就是不种粮食了……”
张环点点头:“这个问题先生以前说过,可这和婢女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里边关系大了,不种地或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佃农失业,而且因为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了,有大批的退伍士兵回乡,这些人手里有钱却没有土地,就更加重了失业的问题。
虽然朝廷数次鼓励他们去边境屯垦,台湾的郑家也招募了不少东南沿海的流民,可失业的问题还是很突出,开放海禁的第一桶金也是被头脑更灵活的商人赚走了。这才是江南传统势力一直想反攻倒算的真实原因,也是姜田并不着急搞土改的底气,反正那些大地主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然后的情况就是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更多人涌进了没遭受多少兵灾的城市,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张韬命令各地修复原有的官道,在施工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筑路工人,总算是消除了部分失业问题。因为张韬不喜欢封建朝廷的徭役制度,干活是需要给工钱的,所以加大了资金在市面上的流通,物价也就因此产生了良性通胀。
“可是……”张环越听越糊涂:“按先生所说,这人工应该是不值钱了啊!为何还要去海外招工?”
关键是中国何其广大,北伐之后北方人口锐减,光是填满北方这点人也不够分的,现在又要开发台湾、海南以及北方的草原,人口就更是不够了。又因为粮价不高,现有粮食产量能承载更多的人口,这饱暖思那啥来着?新娘的需求量就大增了,于是年轻女孩不仅不需要卖身做婢女,彩礼的价格上也是水涨船高。
“早在前明末年,江南的丝织重地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纺织作坊,据说百张织机以上的大作也有不少,于是便催生出了织工集散的市场……”姜田不再看着这群没长开日本人,转身走进了路边的一处工棚。
棚子里本有几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这都是从海军研究院里借调来的研究院,充当起了筑路的监工和检验员,他们一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兼恩师走了进来,虽然姜田反对过去的师徒制度,但他们却不敢造次连忙起身行礼。
姜田摆了摆手:“不用多礼,我们就是坐下歇一歇脚。”
无论是太子还是宋懿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姜田不在乎斯文扫地的样子,甚至一直以来跟着他到处跑,早就习惯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所以也不嫌弃这个棚子肮脏简陋,各自找了条板凳坐下。
“刚才说到哪了?哦……”姜田喝了口棚子里公用的大碗茶继续说到:“这些靠着织造过活的工人,就是最早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来无地可种,二来凭着做工的手艺有可能挣的更多,我听说一个能织造出特殊花纹的大匠一个月能有十几两银子的工钱……”
但是这些织工并不是后世认为的纺织女工,其实还是以男人为主,毕竟江南地界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可完全靠手工业过活的匠人们却因为自己的消费能力上涨,而变相的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可悲的是这繁荣的市场并没有被明朝利用起来,反而是让大量的银子流进了豪绅的银窖。
“所以我最新打听到的消息称,江南很多刚刚吃饱饭的人家,为了让女儿能卖出个好价钱,竟然又偷偷的开始裹脚了!否则脚大的女孩就寻不到好人家……”
说起这事姜田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其实明末裹脚的风气并不是太流行,因为赤贫的农户家女人也是重要的劳动力,尤其是江南水田,三寸金莲在淤泥里怎么干活?(参考后世西南山区农村女性的坚韧勤劳)可是这中华朝刚立国没几年,老百姓也刚刚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便迫不及待的要拾起这个封建糟粕,在姜田看来,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吴远此时已经有些理解了:“先生的意思是让这些日本女人做工赚钱,寻常百姓家要是发现女儿也能靠劳作养家糊口,且挣得钱还不少,自然会改弦更张支持新法?”
“对!”姜田点点头,然后扭头问旁听的技术员:“现在工地上一个力工一天的工钱是多少?”
那个技术员虽然不知道吴远和太子是谁,但他知道刘宝铠和宋懿这两个人的身份,于是便猜得出这都是什么人了。他赶忙起身向姜田再次行礼回答:“回大人的话,寻常的力工已经从去年农闲时的五十文一天,涨到了现在的百文一天,就这还要管两顿饭才有人上工。若是去年便跟着一起干的老人,懂得搅拌水泥或是工序熟稔的,更是要两百文一天!”
这几个纨绔对这个价格还不是很敏感,懂技术才两百文,还不够某色狼去青楼喝口茶的。可是姜田却眉头一皱:“又涨价了……现在告诉你们那些日本人是什么价格,男的十两银子一个,女的十六岁以上者八两银子一个,管吃管住,工钱一天五十文。”
可能是供需矛盾的原因,皇庄外的男人看见皇庄的佃户们,除了羡慕嫉妒之外,自然也带着点仇恨,尤其是因为新作物的推广,让皇庄的佃户不再为粮食发愁,就更让人眼红。
说起新的作物,其实农民一点也不觉得新鲜,明末时土豆、玉米之类的作物就已经传入中国,万历年间还有人为土豆作诗,可见其普及率却并不高,且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吃到。
再加上后来的不断交替的天灾人祸,就更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基础了,于是张韬这位在上辈子真正种过地的人,肯定要推广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只是老百姓不太买账,而且也需要积累一些种植经验,最后只能在皇庄中播种。
一开始也有人质疑皇帝是在瞎指挥,只是害怕皇家的亲军上门和自己聊天,才没有人敢唱反调,甚至江南那些大地主们还巴不得皇帝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好让他们有机可乘宣传自己的那套东西。只是这两年一直等着看笑话的人都笑不出来了。
来到天津之后,真正接触了这个时代的农业、农民,姜田才算是知道了张韬为什么恨透了这些大地主,正所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姜田不是想发展工商业吗?那就要先解决农业的生产力,想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先熟悉农村的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
听上去很绕嘴,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土地产的粮食不够多,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你有什么经世济民的学问都没用!所以姜田只能一边按自己的构想建设新城区,一边想办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提倡自然演变的姜田,手段逐渐强硬起来的原因,而皇庄的佃户们并不是只种地就行的,农闲时必须要参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不同于以前的官派劳役,干活是给工钱的,只是比外边做工少点罢了。
缺人一直是姜田最头痛的问题。而高速公路的修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一系列预备上马的工厂只能卡在筹备阶段,就连已经建立起来的也只停留在小作坊的水平。
好在他朝思暮想的第一批劳动力有了眉目,一批草原上的战俘和日本来的劳工陆续抵达,同时一批日本姑娘组成的新娘团,也在日本商人的运作下转卖……是介绍了过来,一下子就平衡了本地男多女少的燃眉之急。
其实这批日本女人原计划要充塞边境屯垦区的,但是因为草原上的部落战死了一批青壮,后来又整个部落内迁归附,导致现在这些地方男少女多,本来很突出的性别结构矛盾突然就缓解了,所以姜田心安理得的截留了这部分人。
不过身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姜大人当然不会直接和日本女人们说她们都要嫁人,这种事情当然是男女双方都同意才好,再说看她们矮小的身材,平均身高基本维持在一米三左右,放在后世当然会有一些“狼人”眼冒绿光,可放在这个时代就绝对不是理想的妻子。
但是这些日本女人有个好处,那就是她们也不受儒家礼法的影响,抛头露面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制衣厂、清洁工、未来医院的护士以及工地上她们所有能干的工作。至于在工作之余要是能找到一个愿意结伴的丈夫,姜田也很乐见其成的。
可惜姜田并不知道自己这个矜持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这些女人不说在日本也是社会最底层,别说是吃饱饭了,她们很多还是家中欠下债务之后用来抵账的,所以自打从日本上船开始,无论是贩卖她们的商人还是她们自己,都知道等待自己的恐怕只会是风俗店里的工作。
这在日本也算是有传统的,平民嫁人还有点贞@操观念,可身为贱民却只能随波逐流。漂洋过海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已经被船上的水手或是客商玷污过,反正她们都属于商人的货物,商人们要怎么利用自己赚钱,都没有说不的权利。
就这么一群人浑浑噩噩的下了船,又换乘拥挤不堪的马车前往天津卫,可当马车驶上刚刚铺好路面的驰道之后,原本对自己命运已经毫不关心的这些女人们,却开始惊讶的睁开眼仔细的打量着脚下的道路,偶尔路过正在修筑的工地,闻到工棚里传出的饭香,她们似乎开始相信在日本听到的传言。
因为考虑到这条高速公路要边修边使用,所以就算开春后要重新浇筑混凝土,姜田也是集中力量先浇筑港口至天津城区的三十余公里,这样一来海港的物资集散速度将大幅加快,也正是这条路,现在逐渐被港口的商人视为一条通天的财路,因为它比弯弯曲曲还需要逆流而上的海河要好走的多。
姜田一开始考虑过民间使用的收费问题,现实是这个方案根本不可行,且不说你要放多少人巡视检查,现有的路基也无法垫高地面太多,与其是说是高速公路,还不如后世的省道等级高,唯一能收费的地方就是跨越大河的桥梁了,而恰好这一路宽阔的河流不算少。
等车队终于行驶到了天津城下,一个穿着汉服的日本女人和带队的商人说了几句,便开始清点这次交接的人员。这是当初姜田从日本带回的四个女人之一,她看着这些曾经的同胞,可是一点同情和伤感都没有,反倒是隐隐有一丝见了穷亲戚的傲慢。
“今后你们就是我家大人的仆人了,每日做工便有工资可拿,攒够钱也可以替自己赎身,要是外面有了男人可以来赎身,工钱和赎身的价格回头会告诉你们……”
按照姜田的规定,这些人虽然是利用自己的私房钱买来的,但他可不打算养活这么多人,所以便让这四个日本女人组建了一个劳务派遣公司,虽然她们之中还有着德川家放进来的间谍,可姜田也不怕对方刺探出有用的情报。他更希望自己的这个办法能启发其他商人。
他也的确启发了别人,这些商贾都是精明之人,一算账便知道现在到处都缺劳动力,男人的工钱可是随时在变动,这些本地没有根基的女人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可架不住便宜啊!、
“回头他们就知道了,在天津买奴可不是你想怎么使唤都成的。”姜田摇着扇子随手指点着这群刚下车的日本人。
看着眼前这些瘦弱矮小,而且明显营养不良走路都打晃的女人,微服站在一旁的太子张了张嘴没说话,反倒是刘宝铠看不过去了问到:“先生,这些人能有什么用?”
谁都知道他言下之意是这些女人干不了重活,当丫环使又不通语言,就算送进风俗产业里恐怕也卖不上价钱。可姜田只是微微一笑:“别小看一个人的潜力,若是将她们当普通的女婢使唤,当然是不行的,可日本人的特点是习惯了弱肉强食,对上位者能无条件的服从。并且群体意识比较强,放进工厂里可是优秀的工人。”
别人不知道,他姜田还能不清楚日本人的性格?说好听的叫尊重强者,说难听的叫畏威而不怀德,自打亲身去过这个时代的日本之后,他很肯定自己能彻底的将日本人的根基挖断,只是这个计划还需要时间,而这些日本女人就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很有自信的姜田还是一副公子哥的模样指指点点:“说起来你们猜一个不足25岁的日本女人,被他们自己的商人贩卖过来报价几何?”
不远处的日本人自然也看得见他,只瞧这几个人的衣衫虽然不懂汉家的规矩,但面料是否考究还是认得出来的,所以也有不少人心思活络的想踮起脚尖显得自己挺拔一点,万一被公子哥看中了呢。
太子当然不知道民间买婢女是什么价格,吴远却思索了一下回答他:“想她们跨海而来,一个人应不下二三十两吧?”
“什么?”刘宝铠有点吃惊:“前明的时候买个婢女才多少钱?好的不过百十两,一般的几十两也够了,就算是最出名的扬州瘦马,价高者不过千五百两。若是这种没长大的小丫头,几两银子都是多给的!”
宋懿本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可听了色狼这番感慨之后他决定还是装傻的好。却只见姜田用鼻子哼了一声:“你刘家的商贾走南闯北,可这丫环的价格却还是前明的,你现在去江南问问,看一个十一二岁的丫头没三十两谁卖给你!”
“这……”太子终于忍不住张嘴了:“我怎么听说父皇曾下旨禁止再养扬州瘦马?”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是后世才有的问题,否则洪武四大案中就不会有空印案了,所以拥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张韬,要废除人口买卖便先从名气最大的扬州瘦马开始,可实际上怎么可能禁绝。
这些把小女孩买来加以培养的人贩子,已经在她们身上花了大钱,官府那边又是以义女的名义报备的,现在又人要娶自己的“女儿”收点彩礼也是应当的吧?至于收多少钱,还不是双方自愿的事吗?怎么能说我卖女儿呢?
所以一开始这项禁令便形同虚设,也没人会当真。那么两世为人的张韬会不知道实情吗?其实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他现在没有余力管这些事情,只能先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的态度。
“这几年随着南洋的稻米和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普及,粮食的价格一直不高,再加上大量的白银在市面上流通,白银的购买力只有明初的六成左右。
于是江南很多大地主若只靠着种地挣钱,早就是入不敷出了,可现在偏偏又要官绅纳粮、摊丁入亩,地税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们先是抵制新的粮食作物。不过因为皇庄不受其控制,这个办法失败了,后来又想恢复海禁,这就更是被陛下一力否决,最后他们想到的止损办法就是不种粮食了……”
张环点点头:“这个问题先生以前说过,可这和婢女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里边关系大了,不种地或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佃农失业,而且因为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了,有大批的退伍士兵回乡,这些人手里有钱却没有土地,就更加重了失业的问题。
虽然朝廷数次鼓励他们去边境屯垦,台湾的郑家也招募了不少东南沿海的流民,可失业的问题还是很突出,开放海禁的第一桶金也是被头脑更灵活的商人赚走了。这才是江南传统势力一直想反攻倒算的真实原因,也是姜田并不着急搞土改的底气,反正那些大地主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然后的情况就是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更多人涌进了没遭受多少兵灾的城市,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张韬命令各地修复原有的官道,在施工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筑路工人,总算是消除了部分失业问题。因为张韬不喜欢封建朝廷的徭役制度,干活是需要给工钱的,所以加大了资金在市面上的流通,物价也就因此产生了良性通胀。
“可是……”张环越听越糊涂:“按先生所说,这人工应该是不值钱了啊!为何还要去海外招工?”
关键是中国何其广大,北伐之后北方人口锐减,光是填满北方这点人也不够分的,现在又要开发台湾、海南以及北方的草原,人口就更是不够了。又因为粮价不高,现有粮食产量能承载更多的人口,这饱暖思那啥来着?新娘的需求量就大增了,于是年轻女孩不仅不需要卖身做婢女,彩礼的价格上也是水涨船高。
“早在前明末年,江南的丝织重地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纺织作坊,据说百张织机以上的大作也有不少,于是便催生出了织工集散的市场……”姜田不再看着这群没长开日本人,转身走进了路边的一处工棚。
棚子里本有几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这都是从海军研究院里借调来的研究院,充当起了筑路的监工和检验员,他们一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兼恩师走了进来,虽然姜田反对过去的师徒制度,但他们却不敢造次连忙起身行礼。
姜田摆了摆手:“不用多礼,我们就是坐下歇一歇脚。”
无论是太子还是宋懿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姜田不在乎斯文扫地的样子,甚至一直以来跟着他到处跑,早就习惯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所以也不嫌弃这个棚子肮脏简陋,各自找了条板凳坐下。
“刚才说到哪了?哦……”姜田喝了口棚子里公用的大碗茶继续说到:“这些靠着织造过活的工人,就是最早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来无地可种,二来凭着做工的手艺有可能挣的更多,我听说一个能织造出特殊花纹的大匠一个月能有十几两银子的工钱……”
但是这些织工并不是后世认为的纺织女工,其实还是以男人为主,毕竟江南地界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可完全靠手工业过活的匠人们却因为自己的消费能力上涨,而变相的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可悲的是这繁荣的市场并没有被明朝利用起来,反而是让大量的银子流进了豪绅的银窖。
“所以我最新打听到的消息称,江南很多刚刚吃饱饭的人家,为了让女儿能卖出个好价钱,竟然又偷偷的开始裹脚了!否则脚大的女孩就寻不到好人家……”
说起这事姜田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其实明末裹脚的风气并不是太流行,因为赤贫的农户家女人也是重要的劳动力,尤其是江南水田,三寸金莲在淤泥里怎么干活?(参考后世西南山区农村女性的坚韧勤劳)可是这中华朝刚立国没几年,老百姓也刚刚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便迫不及待的要拾起这个封建糟粕,在姜田看来,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吴远此时已经有些理解了:“先生的意思是让这些日本女人做工赚钱,寻常百姓家要是发现女儿也能靠劳作养家糊口,且挣得钱还不少,自然会改弦更张支持新法?”
“对!”姜田点点头,然后扭头问旁听的技术员:“现在工地上一个力工一天的工钱是多少?”
那个技术员虽然不知道吴远和太子是谁,但他知道刘宝铠和宋懿这两个人的身份,于是便猜得出这都是什么人了。他赶忙起身向姜田再次行礼回答:“回大人的话,寻常的力工已经从去年农闲时的五十文一天,涨到了现在的百文一天,就这还要管两顿饭才有人上工。若是去年便跟着一起干的老人,懂得搅拌水泥或是工序熟稔的,更是要两百文一天!”
这几个纨绔对这个价格还不是很敏感,懂技术才两百文,还不够某色狼去青楼喝口茶的。可是姜田却眉头一皱:“又涨价了……现在告诉你们那些日本人是什么价格,男的十两银子一个,女的十六岁以上者八两银子一个,管吃管住,工钱一天五十文。”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擎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擎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