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尾声(二)
目录:扶风歌| 作者:蟹的心| 类别:历史军事
景福殿的中殿与后殿距离约二百七十步,以三条南北向平行的复道相连。其中,居中的复道规模较大,装饰也很华丽,但通常都封闭着,仅在典礼仪式时启用;常用的是左右两侧复道。这两条复道如彩虹般带着弧线,既体现出建筑物的柔美一面,又恰好延伸出岔路通向后殿两旁的一些廊室。
东海王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都在后殿,但诸多相关的簿册、版籍不可能都放在殿里,因此临时将那些廊室都利用了起来。平时这些廊室封闭着,一旦有事,则将之辟作基层文吏的办公场所。这时候,正有一队小吏捧着许多卷轴和简书从右侧的复道匆匆经过。当他们看到竟陵县主时,立即退到复道两边,俯首跪倒。而县主则放缓了脚步,微笑着向他们一一问候,嘘寒问暖。见到其中较年长的,还亲自将之扶起,嗔怪地命令下次万勿再如此多礼。
虽然东海王已权倾天下,但幕府中的吏员依旧有许多是来自东海国的旧人。他们对县主既有仰慕,又有尊重,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厚情谊,彼此的紧密联系,绝非刘舆这样的后来者所能企及。刘舆本来想要说些什么,眼看这样的场景,便即住口。
待到这批吏员退下,两人默默地又走过一段,眼看着折过下一个拐角将至后殿。竟陵县主突然问道:“先生此来,想是有要事禀告父王?”
“正是。”刘舆当然知道任何机密军情在竟陵县主面前都无隐瞒的必要,于是索性将公文取出,递给县主:“苟道将与石勒、王弥会战不利,现已退兵定陶。王弥另遣副手刘灵急攻甄城,威胁苟道将侧翼。这便是甄城守将王赞的求援文书。”
竟陵县主露出惊讶的神色。她接过公文,却不打开:“难道石勒竟如此厉害,连苟道将都非其对手么?”
若是在公开场合,朝廷官员自然必须将贼寇们都贬低为乌合之众。但此刻既是私下谈话,刘舆便直率地道:“那石勒乃是河北群盗中的佼佼者,部众中多有昔日成都王麾下大将公师籓的旧部,堪称兵强将勇。兼且战马极多,往来如风……此人又得王弥相助,深悉中原各地驻军虚实……咳咳,不瞒县主,其势实在非同小可。”
刘舆所说的王弥,乃东莱巨族子弟,汝南太守王颀之孙,因为勇力绝伦而有“飞豹”之称。王弥虽然家世二千石,却自幼好乱乐祸。妖贼刘柏根起兵后,他弃家投奔,因他颇具权略,凡有所掠举无遗策,随即成为刘柏根的得力副手,率军掳掠中原州郡。
青、徐、兖、豫四州,乃东海王断然不容有失的根据地所在。去年仲秋,东海王亲率大军出镇许昌,一来为了避免与皇帝的矛盾激化,二来便是为了剿灭这股贼寇。谁知半年里接连派出多支兵力,无一例外地遭到惨败,二千石以上大员战死数人;直到年末,才由兖州大将苟纯将其部击溃。刘柏根授首,王弥仅以身免,逃亡深山。然而到了永嘉元年秋,石勒在河北突袭击溃苟纯,强渡大河,直抵中原腹地。这一来,王弥立即死灰复燃,招引群寇与石勒结盟。
这两名强贼巨寇多年纵横于河南、河北,一旦携手,其势如狂风烈火。两人合兵一处,旬月之间,就连续进犯泰山、鲁国、谯、梁、陈、汝南、颍川、襄城诸郡,所到之处,杀伤军民不可胜计,被其挟裹的部众几达数万之多。东海王虽领数十万大军在手,却殊少与之野战的胆略,故而只能坐看着分布各地的兵力被一一歼灭,渐渐有些应付维艰起来。
“不过……”刘舆终究觉得累了,他弓下腰,依靠着栏杆喘息了几声:“苟道将带领的是兖州子弟兵,素来坚韧耐战,又依托定陶坚城,想来纵有小挫也无大碍。王赞守把甄城,兵、粮都很充裕,也非流寇所能轻易攻陷。您不必过于忧虑。”
竟陵县主一时没有注意到刘舆止步不前,径直向前,走过了好几步又折返回来。她望着刘舆,叹了口气:“我并不忧虑,只是在想一个问题。”
“县主请说。”
“石勒肆虐如此,举朝将帅难有与之匹敌者。可曾经两度击败石勒之人,却被先生刻意压制。请恕竟陵蒙昧,实不知先生出于何种考虑?”
词语一出,刘舆顿时心中揪紧:正如适才所见的,东海国旧人遍布于幕府上下,无一不是竟陵县主故交旧友,无一不是她的耳目。而自己在东海王驾前的机密奏对,终究也难逃侦测啊……
刘舆用手指轻轻敲打着石质栏杆,发出有节奏的轻微声响。沉吟半晌之后,他才徐徐道:“此人武略有余,然而不知是否忠诚可靠。仅以他拥兵于一隅,虎视幽州的表现来看,至少非是纯臣。”
“纯臣?”竟陵县主抿嘴微笑:“东海王殿下用以驱使天下英雄的,本来就无非功名利禄罢了,何须要什么纯臣?先生以此来要求边疆武人,难道不觉得太过苛求了么?何况……竟陵思来想去,却不知大晋江山之内还有谁可称纯臣?莫非……是庆孙先生你么?”
世人皆知,这位深得东海王信赖的谋士虽然貌似风度弘雅,其实也曾为了功名权位不择手段。不仅历仕于齐王司马囧、范阳王司马虓,更曾矫诏迫死成都王司马颖及其二子,引得天下士人哗然。以至于东海王招募刘舆时,左右都说:“舆犹腻也,近则污人”。所谓“纯臣”云云,用来指称刘舆,未免像是一种反讽。
刘舆脸色微变,旋即也笑了起来:“县主真是风趣。”
他边笑边摇头:“可是您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哦?”
“县主,元康以来,皇帝暗弱,垂拱而治如周天子。因此,天下宗室诸王纷扰,争夺的乃是挟天子以讨不臣的霸主权柄;而我辈奔走呼号于诸王、大夫之间,求的是施展治国主张的机会。此情此景,仿佛春秋。”
竟陵县主颔首道:“哈哈,庆孙先生原来将自己与诸子百家相比。”
刘舆躬身道:“不敢,只是情势相似,姑且言之罢了。刘某不才,敢请继续为您解说当今的大晋局势。”
县主将一缕被风吹动的鬓发拢回而后,不经意地道:“但请说来。”
“如今的大晋局势,已经不同于昔日。十数载征战之后,惠皇帝驾崩,诸王凋零。天下权柄俱在东海王之手,而能与东海王抗衡的,唯有手握君臣大义的当今陛下。这般局面不似春秋,而如楚汉。”刘舆一字一顿道:“岂不闻郦生曾言:两雄不俱立?县主,你所说的那人却依违于两雄之间,是大忌也!”
******
郑重辟谣,所谓《尾声》,是扶风歌第三卷的尾声,不是全书尾声。谢谢。
东海王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都在后殿,但诸多相关的簿册、版籍不可能都放在殿里,因此临时将那些廊室都利用了起来。平时这些廊室封闭着,一旦有事,则将之辟作基层文吏的办公场所。这时候,正有一队小吏捧着许多卷轴和简书从右侧的复道匆匆经过。当他们看到竟陵县主时,立即退到复道两边,俯首跪倒。而县主则放缓了脚步,微笑着向他们一一问候,嘘寒问暖。见到其中较年长的,还亲自将之扶起,嗔怪地命令下次万勿再如此多礼。
虽然东海王已权倾天下,但幕府中的吏员依旧有许多是来自东海国的旧人。他们对县主既有仰慕,又有尊重,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厚情谊,彼此的紧密联系,绝非刘舆这样的后来者所能企及。刘舆本来想要说些什么,眼看这样的场景,便即住口。
待到这批吏员退下,两人默默地又走过一段,眼看着折过下一个拐角将至后殿。竟陵县主突然问道:“先生此来,想是有要事禀告父王?”
“正是。”刘舆当然知道任何机密军情在竟陵县主面前都无隐瞒的必要,于是索性将公文取出,递给县主:“苟道将与石勒、王弥会战不利,现已退兵定陶。王弥另遣副手刘灵急攻甄城,威胁苟道将侧翼。这便是甄城守将王赞的求援文书。”
竟陵县主露出惊讶的神色。她接过公文,却不打开:“难道石勒竟如此厉害,连苟道将都非其对手么?”
若是在公开场合,朝廷官员自然必须将贼寇们都贬低为乌合之众。但此刻既是私下谈话,刘舆便直率地道:“那石勒乃是河北群盗中的佼佼者,部众中多有昔日成都王麾下大将公师籓的旧部,堪称兵强将勇。兼且战马极多,往来如风……此人又得王弥相助,深悉中原各地驻军虚实……咳咳,不瞒县主,其势实在非同小可。”
刘舆所说的王弥,乃东莱巨族子弟,汝南太守王颀之孙,因为勇力绝伦而有“飞豹”之称。王弥虽然家世二千石,却自幼好乱乐祸。妖贼刘柏根起兵后,他弃家投奔,因他颇具权略,凡有所掠举无遗策,随即成为刘柏根的得力副手,率军掳掠中原州郡。
青、徐、兖、豫四州,乃东海王断然不容有失的根据地所在。去年仲秋,东海王亲率大军出镇许昌,一来为了避免与皇帝的矛盾激化,二来便是为了剿灭这股贼寇。谁知半年里接连派出多支兵力,无一例外地遭到惨败,二千石以上大员战死数人;直到年末,才由兖州大将苟纯将其部击溃。刘柏根授首,王弥仅以身免,逃亡深山。然而到了永嘉元年秋,石勒在河北突袭击溃苟纯,强渡大河,直抵中原腹地。这一来,王弥立即死灰复燃,招引群寇与石勒结盟。
这两名强贼巨寇多年纵横于河南、河北,一旦携手,其势如狂风烈火。两人合兵一处,旬月之间,就连续进犯泰山、鲁国、谯、梁、陈、汝南、颍川、襄城诸郡,所到之处,杀伤军民不可胜计,被其挟裹的部众几达数万之多。东海王虽领数十万大军在手,却殊少与之野战的胆略,故而只能坐看着分布各地的兵力被一一歼灭,渐渐有些应付维艰起来。
“不过……”刘舆终究觉得累了,他弓下腰,依靠着栏杆喘息了几声:“苟道将带领的是兖州子弟兵,素来坚韧耐战,又依托定陶坚城,想来纵有小挫也无大碍。王赞守把甄城,兵、粮都很充裕,也非流寇所能轻易攻陷。您不必过于忧虑。”
竟陵县主一时没有注意到刘舆止步不前,径直向前,走过了好几步又折返回来。她望着刘舆,叹了口气:“我并不忧虑,只是在想一个问题。”
“县主请说。”
“石勒肆虐如此,举朝将帅难有与之匹敌者。可曾经两度击败石勒之人,却被先生刻意压制。请恕竟陵蒙昧,实不知先生出于何种考虑?”
词语一出,刘舆顿时心中揪紧:正如适才所见的,东海国旧人遍布于幕府上下,无一不是竟陵县主故交旧友,无一不是她的耳目。而自己在东海王驾前的机密奏对,终究也难逃侦测啊……
刘舆用手指轻轻敲打着石质栏杆,发出有节奏的轻微声响。沉吟半晌之后,他才徐徐道:“此人武略有余,然而不知是否忠诚可靠。仅以他拥兵于一隅,虎视幽州的表现来看,至少非是纯臣。”
“纯臣?”竟陵县主抿嘴微笑:“东海王殿下用以驱使天下英雄的,本来就无非功名利禄罢了,何须要什么纯臣?先生以此来要求边疆武人,难道不觉得太过苛求了么?何况……竟陵思来想去,却不知大晋江山之内还有谁可称纯臣?莫非……是庆孙先生你么?”
世人皆知,这位深得东海王信赖的谋士虽然貌似风度弘雅,其实也曾为了功名权位不择手段。不仅历仕于齐王司马囧、范阳王司马虓,更曾矫诏迫死成都王司马颖及其二子,引得天下士人哗然。以至于东海王招募刘舆时,左右都说:“舆犹腻也,近则污人”。所谓“纯臣”云云,用来指称刘舆,未免像是一种反讽。
刘舆脸色微变,旋即也笑了起来:“县主真是风趣。”
他边笑边摇头:“可是您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哦?”
“县主,元康以来,皇帝暗弱,垂拱而治如周天子。因此,天下宗室诸王纷扰,争夺的乃是挟天子以讨不臣的霸主权柄;而我辈奔走呼号于诸王、大夫之间,求的是施展治国主张的机会。此情此景,仿佛春秋。”
竟陵县主颔首道:“哈哈,庆孙先生原来将自己与诸子百家相比。”
刘舆躬身道:“不敢,只是情势相似,姑且言之罢了。刘某不才,敢请继续为您解说当今的大晋局势。”
县主将一缕被风吹动的鬓发拢回而后,不经意地道:“但请说来。”
“如今的大晋局势,已经不同于昔日。十数载征战之后,惠皇帝驾崩,诸王凋零。天下权柄俱在东海王之手,而能与东海王抗衡的,唯有手握君臣大义的当今陛下。这般局面不似春秋,而如楚汉。”刘舆一字一顿道:“岂不闻郦生曾言:两雄不俱立?县主,你所说的那人却依违于两雄之间,是大忌也!”
******
郑重辟谣,所谓《尾声》,是扶风歌第三卷的尾声,不是全书尾声。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扶风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扶风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