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坏消息?好消息!
目录:建文大帝| 作者:荒原独狼| 类别:历史军事
() 京师的天气,开始一天天热了起来,而朱标的陵寝更是如火如荼的在施工着。
朱元璋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他,常常咳嗽、头疼。太医反复检查也每个结果。朱元璋自己知道,现在自己的心病才导致身体上的反应。
按照礼制的要求,如遇储君意外薨亡,新人储君的册封大典,应该是在旧的储君下葬之后进行。但是朱元璋几乎像是迫不及待的将一部分的国家事务转交到了这个仅仅十五岁、未及束发之年的少年——朱允炆。
朱允炆也整天在各种零碎的事务中忙的焦头烂额。本来他以为后世历史书上所书的朱元璋一rì仅仅只睡两三个时辰表示不可置信。今天他才知道到底有多少事务要朱元璋一人定夺。
从各地报上来的庶民的直达天听的举报、各地父母官回报朝廷的上表再到现在正在大漠征战的蓝玉大将军的粮草。总之,无论事情的xìng质是巨是细,对于他们朱允炆只能想办法,利用后世的知识去处理。
现在和洪武初年的时候完全都不同了,虽然还有直达天听的制度。但是朱允炆知道,这些事情都只能让朝廷里去调查,朱元璋就没有这个时间去一个个接见。
而这段时间事务处理的重点就是在西北的战局上,虽然朱允炆知道这次的结果是一切顺利,但是为了防止可能的变故还是选择认认真真的处理下去。
朱允炆也在感叹,这次出征是历史上蓝玉的最后一次出征。在第二年,他就会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虽然朱允炆不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中,蓝玉到底有没有谋反,但是他还是为这位能兵会战的将军的死亡而表示不舍。
毕竟自己要去面对未来燕王裹挟各种好运的靖难啊……朱允炆每每想到靖难的事情就有些头疼,因为实在是选不出足够强力的将领来领导自己未来的南军。
李景隆那个草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他做主将了……虽然现在朱允炆还不知道自己这次附体融合会对未来照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一点可以说是朱允炆确定的。
……
京师的天气开始有些燥热,隐隐约约已经传来知了的叫声。
西垂的太阳挂在天边,炙烤这这座浩大的皇城。朱元璋从谨身殿出来就一直向着文华殿的方向走去。而文华殿的灵堂早就撤去,现在的文华殿就是朱允炆读书、为朱元璋代批国事的地方。
没有太监敢妄加猜测朱元璋的心里,只有一个个跟在朱元璋后面向文华殿走去。
朱元璋其实很讨厌一些礼仪xìng的皇家气派,尤其是辇车、驻跸之流。漫步在这偌大的皇城中,成为了这个老年丧爱子的老人最大的爱好。
而此时,在文华殿,朱允炆正在为一纸邸报头疼——远在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因为太子朱标逝世而暴薨。如果是别的国公,还就真什么,朝廷按制处理就罢。而这沐英,正是朱元璋最爱的义子,论辈分算自己的干叔叔。而且从长远来看,朱允炆是想借助沐英之子——沐chūn在未来的靖难中领兵南军。
在融合记忆之后,完全可以熟练使用毛笔的朱允炆多次轻轻地提笔之后又放下。他实在实在纠结到底给这个邸报什么批复比较好。
按照原本的历史,应该是追封了沐英为黔宁王,回京师安葬。而朱允炆想暂时不追封给沐英这个王,他想在自己登基的时候再行册封。
“允炆。”略有些洪亮的声音从殿门那里传来,紧接着就是一群在文华殿上伺候的宫人、锦衣卫行礼的声音。
朱允炆也急忙放下手中的笔,从座位上站起来,离开桌子去迎接来人:“允炆参见皇爷爷,皇爷爷万……”
朱元璋微微一抬手阻止了朱允炆接下来的动作,开口道:“都起来,推下去吧,朕和皇长孙有些事情要谈。”
“是!”
最后两个锦衣卫离开的时候带上了殿门,朱元璋默默的在殿中踱着步,不一会就来到了之前朱允坐的书桌前。
“允炆,你刚才是不是在看这个邸报?”朱元璋轻轻地拿起了放在桌上的那纸邸报。
“是的,皇爷爷,我确实已经看过了这张邸报。”朱允炆点点头,表露出了一种略带痛心的表情,“我小时候听父亲说,沐英叔叔在大明江山的建立和巩固中有着汗马功劳。”
朱元璋赞许的点了点头,对朱允炆的那声沐英叔叔甚是满意。
朱允炆当然看见了朱元璋的动作,见朱元璋没有对自己的说法表示什么怀疑,自然就放心大胆地说了下去:“而我觉得现在沐英叔叔离世,首先是为叔叔寻找一块好的安寝之地,二是给予沐英叔叔一个谥号。”
朱元璋微笑的听着,毕竟沐英是他最喜欢的义子,也为大明的江山做出了汗马功劳。但是听到最后,朱允炆只说了两点,脸sè不禁有些难看。
“允炆,你皇爷爷想追封沐英为黔宁王,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
“皇爷爷英明,我觉得这个追封也是必要的。”朱允炆知道朱元璋肯定会问这个问题,他也基本准备好了答案:“但是,我觉得这个册封,不适合皇爷爷您来做……”
因为现在他的身份,只是一个暂居太子.宫、暂时处理部分政事的皇长孙,即使成为皇太孙,也不能僭越。
朱元璋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朱允炆一眼,看的朱允炆有些脸红。但是这时,朱元璋的心里却在佩服黄子澄和齐泰的眼光。
这封邸报是密报,现在看过这封邸报的只有两人—朱元璋、朱允炆。也就意味着,刚才朱允炆的言论,只是由他一人所发。
倘若皇长孙如此有谋略,何必在冒着别的孩子不服的风险去立燕王为储君呢?朱元璋的心里感叹了一句,确定了立朱允炆为储的念头。
朱元璋的声音击破了朱允炆的紧张:“允炆,这样吧。你找你的师傅黄子澄,去以皇太孙的名义下一道手谕,追封黔国公沐英为黔宁王,草拟好了送到谨身殿来。”
“皇太孙?”一种不可思议感在朱允炆的心里油然而生。
“没错,朕要昭告天下,册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大明之储君,为大明之皇太孙!”
;
朱元璋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他,常常咳嗽、头疼。太医反复检查也每个结果。朱元璋自己知道,现在自己的心病才导致身体上的反应。
按照礼制的要求,如遇储君意外薨亡,新人储君的册封大典,应该是在旧的储君下葬之后进行。但是朱元璋几乎像是迫不及待的将一部分的国家事务转交到了这个仅仅十五岁、未及束发之年的少年——朱允炆。
朱允炆也整天在各种零碎的事务中忙的焦头烂额。本来他以为后世历史书上所书的朱元璋一rì仅仅只睡两三个时辰表示不可置信。今天他才知道到底有多少事务要朱元璋一人定夺。
从各地报上来的庶民的直达天听的举报、各地父母官回报朝廷的上表再到现在正在大漠征战的蓝玉大将军的粮草。总之,无论事情的xìng质是巨是细,对于他们朱允炆只能想办法,利用后世的知识去处理。
现在和洪武初年的时候完全都不同了,虽然还有直达天听的制度。但是朱允炆知道,这些事情都只能让朝廷里去调查,朱元璋就没有这个时间去一个个接见。
而这段时间事务处理的重点就是在西北的战局上,虽然朱允炆知道这次的结果是一切顺利,但是为了防止可能的变故还是选择认认真真的处理下去。
朱允炆也在感叹,这次出征是历史上蓝玉的最后一次出征。在第二年,他就会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虽然朱允炆不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中,蓝玉到底有没有谋反,但是他还是为这位能兵会战的将军的死亡而表示不舍。
毕竟自己要去面对未来燕王裹挟各种好运的靖难啊……朱允炆每每想到靖难的事情就有些头疼,因为实在是选不出足够强力的将领来领导自己未来的南军。
李景隆那个草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他做主将了……虽然现在朱允炆还不知道自己这次附体融合会对未来照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一点可以说是朱允炆确定的。
……
京师的天气开始有些燥热,隐隐约约已经传来知了的叫声。
西垂的太阳挂在天边,炙烤这这座浩大的皇城。朱元璋从谨身殿出来就一直向着文华殿的方向走去。而文华殿的灵堂早就撤去,现在的文华殿就是朱允炆读书、为朱元璋代批国事的地方。
没有太监敢妄加猜测朱元璋的心里,只有一个个跟在朱元璋后面向文华殿走去。
朱元璋其实很讨厌一些礼仪xìng的皇家气派,尤其是辇车、驻跸之流。漫步在这偌大的皇城中,成为了这个老年丧爱子的老人最大的爱好。
而此时,在文华殿,朱允炆正在为一纸邸报头疼——远在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因为太子朱标逝世而暴薨。如果是别的国公,还就真什么,朝廷按制处理就罢。而这沐英,正是朱元璋最爱的义子,论辈分算自己的干叔叔。而且从长远来看,朱允炆是想借助沐英之子——沐chūn在未来的靖难中领兵南军。
在融合记忆之后,完全可以熟练使用毛笔的朱允炆多次轻轻地提笔之后又放下。他实在实在纠结到底给这个邸报什么批复比较好。
按照原本的历史,应该是追封了沐英为黔宁王,回京师安葬。而朱允炆想暂时不追封给沐英这个王,他想在自己登基的时候再行册封。
“允炆。”略有些洪亮的声音从殿门那里传来,紧接着就是一群在文华殿上伺候的宫人、锦衣卫行礼的声音。
朱允炆也急忙放下手中的笔,从座位上站起来,离开桌子去迎接来人:“允炆参见皇爷爷,皇爷爷万……”
朱元璋微微一抬手阻止了朱允炆接下来的动作,开口道:“都起来,推下去吧,朕和皇长孙有些事情要谈。”
“是!”
最后两个锦衣卫离开的时候带上了殿门,朱元璋默默的在殿中踱着步,不一会就来到了之前朱允坐的书桌前。
“允炆,你刚才是不是在看这个邸报?”朱元璋轻轻地拿起了放在桌上的那纸邸报。
“是的,皇爷爷,我确实已经看过了这张邸报。”朱允炆点点头,表露出了一种略带痛心的表情,“我小时候听父亲说,沐英叔叔在大明江山的建立和巩固中有着汗马功劳。”
朱元璋赞许的点了点头,对朱允炆的那声沐英叔叔甚是满意。
朱允炆当然看见了朱元璋的动作,见朱元璋没有对自己的说法表示什么怀疑,自然就放心大胆地说了下去:“而我觉得现在沐英叔叔离世,首先是为叔叔寻找一块好的安寝之地,二是给予沐英叔叔一个谥号。”
朱元璋微笑的听着,毕竟沐英是他最喜欢的义子,也为大明的江山做出了汗马功劳。但是听到最后,朱允炆只说了两点,脸sè不禁有些难看。
“允炆,你皇爷爷想追封沐英为黔宁王,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
“皇爷爷英明,我觉得这个追封也是必要的。”朱允炆知道朱元璋肯定会问这个问题,他也基本准备好了答案:“但是,我觉得这个册封,不适合皇爷爷您来做……”
因为现在他的身份,只是一个暂居太子.宫、暂时处理部分政事的皇长孙,即使成为皇太孙,也不能僭越。
朱元璋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朱允炆一眼,看的朱允炆有些脸红。但是这时,朱元璋的心里却在佩服黄子澄和齐泰的眼光。
这封邸报是密报,现在看过这封邸报的只有两人—朱元璋、朱允炆。也就意味着,刚才朱允炆的言论,只是由他一人所发。
倘若皇长孙如此有谋略,何必在冒着别的孩子不服的风险去立燕王为储君呢?朱元璋的心里感叹了一句,确定了立朱允炆为储的念头。
朱元璋的声音击破了朱允炆的紧张:“允炆,这样吧。你找你的师傅黄子澄,去以皇太孙的名义下一道手谕,追封黔国公沐英为黔宁王,草拟好了送到谨身殿来。”
“皇太孙?”一种不可思议感在朱允炆的心里油然而生。
“没错,朕要昭告天下,册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大明之储君,为大明之皇太孙!”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建文大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建文大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