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目录: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作者:调理陈豆| 类别:历史军事
今年的香港秋季国际灯饰展比前几年都要兴旺,人流也增加了许多。欧美的经济应该也复苏得差不多了。调理陈豆站了四天台,腰酸腿疼。头脑硬硬的,今晚请容我休息一下,顺便跟各位朋友聊几句,也回答一些网友的问题:
第一:写作的风格。
有朋友说我的写作风格有点象评书,这一点是事实。应该是受到我第一个师傅影响的原故。
我的第一个师傅是邻居老林伯。老林伯一开始没有教我功夫,而是给我讲故事:从三国、隋唐、金枪传(杨家将)、说岳全传到戚继光。前后算起来有六、七年时间,一直到一九八三年我搬家,上中学后就很少联系了。
老林伯给我讲故事时并不是用我们当地的五邑土话,而是用白话。亦即广州话。当时在五邑地区,很少人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白话,能说的都些是有背景有来历的人士。
五邑地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所谓侨乡,说白了就是原来太穷了,穷得活不下去,只好离乡别井,远渡重洋去外面谋生。如今五邑地区籍的侨胞比在国内的人口还多,甚至乎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某些城市的唐人街,台山(五邑中的一个邑)话成为了当地的主要语言,比白话和普通话还流行。旧金山(三藩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老林伯讲故事没有任何文稿,张口就来。一杯开水,几根手卷烟(通常都是我帮他卷的,俗称“大头丁”),就可以说上一个晚上。这几乎是我们那栋小楼房几个孩子晚上的必备节目。
当时在广东省讲故事名气最大的两个讲古佬---林兆明和张悦楷,这两个人在广东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刘兰芳大师在东北的受欢迎程度。但我个人认为,老林伯讲故事比他们俩都要好听。
老林伯讲故事的风格有两点:一是旁征博引,故事中有间插入很多小典故,以做佐证,明明是讲杨家将,说着说着就转到唐朝去了,诸如此类;二是对排兵布阵,打斗的细节讲得非常仔细,手舞足蹈一般。印象最深的一次,说着说着,一掌把傍边的一条长凳打烂。让阿喜姨(老林伯的太太)好一阵埋怨。广东的长凳可都是用非常粗实的木料做的,经久耐用。
老林伯教我功夫纯属意外。我当时住的那个小楼处于郊区,下楼走几步就看见菜田。我们是城市户口,每个月可以到居委会凭户口本领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而旁边村子里的农民则没有这种待遇。有时农民的孩子会过来偷粮票或肉票什么的,而我们自认不会示弱,经常去挖他们的番薯(地瓜),摘青瓜,胆大的甚至有时会去偷农民的鸡。所以两帮孩子经常打架。我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也就是七九年到八二年这三年,几乎每周都要打上一两回,次数多了,派出所的民警也都懒得理会。
老林伯有五个女儿,但没有儿子,非常疼我。有一次见我被揍得太很了---眼青鼻肿,嘴角出血。就让我晚上十点后去找他。当时的人们没有什么娱乐节目,都很早睡觉。十点钟是个很晚的时间了。
老林伯领我到后巷,前后大概教了我三个月,一共教了我一个练力的法门和三招打法。
这个练力的法门很简单:全身立正站直放松,双手往两侧张开与肩持平,手掌握拳状,意念连续握拳四十九下,拳头越握越紧,中途不放松,最后一下才慢慢放松,张开手。
这个动作在身体两侧,身前和头顶各做三次。
这个练力的法门当初我不为意,后来念大学的时候查到相关的资料,发现这种练法和井玉兰老师传授的少林易筋经外经中的部分内容非常吻合,大吃一惊。
老林伯教我的三招打法是“一把神沙使脸上”、“贴身靠”和“扳塌里外把门”
前两招是攻,后一招是守。
“扳塌里外把门”的要点在这个门字上,守中带攻,非常实用。我一直以为这一招是老林伯自创的动作,因为在我以前所看过的资料中,都没有这种打法,但今年年初我在香港的一个书店里找到一本关于少林自然门在香港传承的书。书中带有dvd,当我看到第三段对打的片段时,眼泪“唰唰”直往外流,因为我又看到了“扳塌里外把门”的动作演练。这一招在本书第三卷中我会上传给大家欣赏。
三个月后,我在附近已经是“独孤无敌”了,有一次在偷地瓜中还打伤了一个大人,最后被人找上门来,还赔了人家了五十元。那时候我爸的工资是五十五元,我妈的工资是二十八元。结果被我老爸狠揍了一顿,连鸡毛掸子都打坏了。
我还记得老林伯给我讲的一个打架的要诀:“打架的要点是一胆二力三功夫。先要胆量有,二要力气大,三才是招式打法的运用。一般的打架不要用武器,你的对手拿着武器,不敢真往你身上打,反而吃亏。打架一定要贴住对方,让他发不了力,你想怎么打都行…”
再后来,我上中学,老爸单位分了房子,便搬家了。离开陪伴我长大的伙伴,和心中的乐土(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以后就很少与老林伯见面。
八八年考上大学,拿了家里人给的奖金买了条烟送给老林伯,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在此祝老林伯在天国安好。
当然,我也理解到如今网文的写法是以小白文和h文为主,老派风格肯定会仆街。也有网友专门提醒我,我会尽量淡化这种评书的口吻和写法。但在我心中,始终有个老头,一边抽着大头丁,一边手舞足蹈地讲故事,挥之不去……
第二:关于这本书的看点
我认为这本书的看点有三:1是武打场景的描写;2是古战场双方作战时的详细描写。3是故事情节。
1.武打的描写:各位已经看过我一部分在书中的描写方式。为了准备这些武打场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枪谱、刀谱、拳谱等收集了不少。各位看到的招式的名称和打法,全部都是有所出,有依据的,而不是我自己瞎编的。随着情节的深入,特别是到了第四卷岳飞大破金兀术时,四大锤八大猛,将会打的天昏地暗。那才是真爽。
2.对于古代战场双方作战的描写,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书都写错了,或是写的很肤浅。我会让朋友们在这本书中看到一种全新的风格。金国的军力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才采用先进的技术,无论是拐子马,或是金浮屠,都是器械装备的一种。无论是辽国还是金国,在军事器械的投入上,在军队的装备上,都大大低于金国,所以他们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而岳家军之所以能打败金国,同样是因为岳家军也配置了大量的军事器械,而且配置的水平比金国还高。所以岳家军以区区一个地方军队,与整个金国抗衡,而且战而胜之。这个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在香港找到的有研究古代军事器械的发烧友的观点。这些古代器械对抗,将是本书的另一个看点。
3.故事情节:在此先卖个关子,各位会看到一个全新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岳飞。
顺便说一句,通过****链接看书的朋友,可否帮忙在起点开个账户,收藏了本书再看。我看了一下,昨天****的点击有两百多。反正都是免费的,开了账户以后,看得高兴可以赞扬两句,看得不爽可以吐个槽,拍下砖,让调理陈豆知道问题所在。
真心希望与各位朋友多沟通。
今天顺带上传一个视频,里面的招式就是明天小梁王和岳飞决斗最后使用的杀招,大家不妨猜一猜招式的名字。大概意思猜中就行,猜中有奖。
另外需要一个金国公主的名字,这个公主武艺高强,年轻美貌,将和杨再兴有一段缘分,也烦请各位提个意见。
v./show/pwol-nuka-_jpkdqhu8idq...html?from=my--------------------------------------------------------
谢谢zhuxyhh01大大、vela2003大大、悦榜tul大大、清泉2013大大、天利新大大的支持和打赏,视频上传不了,明天问管理员补上
---------------------------------------------------------
第一:写作的风格。
有朋友说我的写作风格有点象评书,这一点是事实。应该是受到我第一个师傅影响的原故。
我的第一个师傅是邻居老林伯。老林伯一开始没有教我功夫,而是给我讲故事:从三国、隋唐、金枪传(杨家将)、说岳全传到戚继光。前后算起来有六、七年时间,一直到一九八三年我搬家,上中学后就很少联系了。
老林伯给我讲故事时并不是用我们当地的五邑土话,而是用白话。亦即广州话。当时在五邑地区,很少人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白话,能说的都些是有背景有来历的人士。
五邑地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所谓侨乡,说白了就是原来太穷了,穷得活不下去,只好离乡别井,远渡重洋去外面谋生。如今五邑地区籍的侨胞比在国内的人口还多,甚至乎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某些城市的唐人街,台山(五邑中的一个邑)话成为了当地的主要语言,比白话和普通话还流行。旧金山(三藩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老林伯讲故事没有任何文稿,张口就来。一杯开水,几根手卷烟(通常都是我帮他卷的,俗称“大头丁”),就可以说上一个晚上。这几乎是我们那栋小楼房几个孩子晚上的必备节目。
当时在广东省讲故事名气最大的两个讲古佬---林兆明和张悦楷,这两个人在广东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刘兰芳大师在东北的受欢迎程度。但我个人认为,老林伯讲故事比他们俩都要好听。
老林伯讲故事的风格有两点:一是旁征博引,故事中有间插入很多小典故,以做佐证,明明是讲杨家将,说着说着就转到唐朝去了,诸如此类;二是对排兵布阵,打斗的细节讲得非常仔细,手舞足蹈一般。印象最深的一次,说着说着,一掌把傍边的一条长凳打烂。让阿喜姨(老林伯的太太)好一阵埋怨。广东的长凳可都是用非常粗实的木料做的,经久耐用。
老林伯教我功夫纯属意外。我当时住的那个小楼处于郊区,下楼走几步就看见菜田。我们是城市户口,每个月可以到居委会凭户口本领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而旁边村子里的农民则没有这种待遇。有时农民的孩子会过来偷粮票或肉票什么的,而我们自认不会示弱,经常去挖他们的番薯(地瓜),摘青瓜,胆大的甚至有时会去偷农民的鸡。所以两帮孩子经常打架。我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也就是七九年到八二年这三年,几乎每周都要打上一两回,次数多了,派出所的民警也都懒得理会。
老林伯有五个女儿,但没有儿子,非常疼我。有一次见我被揍得太很了---眼青鼻肿,嘴角出血。就让我晚上十点后去找他。当时的人们没有什么娱乐节目,都很早睡觉。十点钟是个很晚的时间了。
老林伯领我到后巷,前后大概教了我三个月,一共教了我一个练力的法门和三招打法。
这个练力的法门很简单:全身立正站直放松,双手往两侧张开与肩持平,手掌握拳状,意念连续握拳四十九下,拳头越握越紧,中途不放松,最后一下才慢慢放松,张开手。
这个动作在身体两侧,身前和头顶各做三次。
这个练力的法门当初我不为意,后来念大学的时候查到相关的资料,发现这种练法和井玉兰老师传授的少林易筋经外经中的部分内容非常吻合,大吃一惊。
老林伯教我的三招打法是“一把神沙使脸上”、“贴身靠”和“扳塌里外把门”
前两招是攻,后一招是守。
“扳塌里外把门”的要点在这个门字上,守中带攻,非常实用。我一直以为这一招是老林伯自创的动作,因为在我以前所看过的资料中,都没有这种打法,但今年年初我在香港的一个书店里找到一本关于少林自然门在香港传承的书。书中带有dvd,当我看到第三段对打的片段时,眼泪“唰唰”直往外流,因为我又看到了“扳塌里外把门”的动作演练。这一招在本书第三卷中我会上传给大家欣赏。
三个月后,我在附近已经是“独孤无敌”了,有一次在偷地瓜中还打伤了一个大人,最后被人找上门来,还赔了人家了五十元。那时候我爸的工资是五十五元,我妈的工资是二十八元。结果被我老爸狠揍了一顿,连鸡毛掸子都打坏了。
我还记得老林伯给我讲的一个打架的要诀:“打架的要点是一胆二力三功夫。先要胆量有,二要力气大,三才是招式打法的运用。一般的打架不要用武器,你的对手拿着武器,不敢真往你身上打,反而吃亏。打架一定要贴住对方,让他发不了力,你想怎么打都行…”
再后来,我上中学,老爸单位分了房子,便搬家了。离开陪伴我长大的伙伴,和心中的乐土(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以后就很少与老林伯见面。
八八年考上大学,拿了家里人给的奖金买了条烟送给老林伯,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在此祝老林伯在天国安好。
当然,我也理解到如今网文的写法是以小白文和h文为主,老派风格肯定会仆街。也有网友专门提醒我,我会尽量淡化这种评书的口吻和写法。但在我心中,始终有个老头,一边抽着大头丁,一边手舞足蹈地讲故事,挥之不去……
第二:关于这本书的看点
我认为这本书的看点有三:1是武打场景的描写;2是古战场双方作战时的详细描写。3是故事情节。
1.武打的描写:各位已经看过我一部分在书中的描写方式。为了准备这些武打场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枪谱、刀谱、拳谱等收集了不少。各位看到的招式的名称和打法,全部都是有所出,有依据的,而不是我自己瞎编的。随着情节的深入,特别是到了第四卷岳飞大破金兀术时,四大锤八大猛,将会打的天昏地暗。那才是真爽。
2.对于古代战场双方作战的描写,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书都写错了,或是写的很肤浅。我会让朋友们在这本书中看到一种全新的风格。金国的军力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才采用先进的技术,无论是拐子马,或是金浮屠,都是器械装备的一种。无论是辽国还是金国,在军事器械的投入上,在军队的装备上,都大大低于金国,所以他们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而岳家军之所以能打败金国,同样是因为岳家军也配置了大量的军事器械,而且配置的水平比金国还高。所以岳家军以区区一个地方军队,与整个金国抗衡,而且战而胜之。这个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在香港找到的有研究古代军事器械的发烧友的观点。这些古代器械对抗,将是本书的另一个看点。
3.故事情节:在此先卖个关子,各位会看到一个全新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岳飞。
顺便说一句,通过****链接看书的朋友,可否帮忙在起点开个账户,收藏了本书再看。我看了一下,昨天****的点击有两百多。反正都是免费的,开了账户以后,看得高兴可以赞扬两句,看得不爽可以吐个槽,拍下砖,让调理陈豆知道问题所在。
真心希望与各位朋友多沟通。
今天顺带上传一个视频,里面的招式就是明天小梁王和岳飞决斗最后使用的杀招,大家不妨猜一猜招式的名字。大概意思猜中就行,猜中有奖。
另外需要一个金国公主的名字,这个公主武艺高强,年轻美貌,将和杨再兴有一段缘分,也烦请各位提个意见。
v./show/pwol-nuka-_jpkdqhu8idq...html?from=my--------------------------------------------------------
谢谢zhuxyhh01大大、vela2003大大、悦榜tul大大、清泉2013大大、天利新大大的支持和打赏,视频上传不了,明天问管理员补上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