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2章 治国之本
目录:秦时明月之墨狩天下| 作者:御风九天| 类别:历史军事
夏末清凉的夜晚渐渐到了尽头,黎明的红日再一次出现在地平线上,七个人,七匹马儿,就这么不疾不徐的走在熙熙攘攘的官道上。+頂點小說,
偶尔有商队车马经过,也同样是行色匆匆,如今这世间,却也只是靠着始皇的威压镇着,乱象已经渐渐生出,从关内道关外【此关为函谷关】,从江北道江南,亦或是河套内外,都有一股力量真正酝酿,不知那一天便会爆发。
之所以衍生出着一切的不安定因素,亦或者说成是蠢蠢欲动的各方反对势力,不是因为秦朝的朝廷‘糜烂’,也不是因为秦朝的制度落后,反而是因为他太先进。
以天朝历史上的西汉王朝为例子。
‘整个西汉的整套民政系统是完完全全从秦代的民政系统照抄得来的!
跟后世的宋明的系统完全就是两回事!
在编户齐民的政策之下,汉室甚至可以骄傲的对着后来的唐宋明大喊一声:哥这里不存在隐户!
你要问为什么?
概因为西汉政府的田税和徭役政策相当的犀利,几乎能与后世大天朝的户籍政策一拼了。
商人有市籍,农民有户籍,军人有军籍,奴仆有奴籍,甚至连宫廷里都有宫籍!
继承自秦代的强大的民政系统,使得整个汉室政权实现了对几乎所有在册人口的管控。
至于你说隐户怎么办?
假如你知道西汉政府是怎么收税的,你估计就不会这么问了。
汉室政府收税,是当场在田地里看着老百姓收获,然后过称,然后按照产量征税的……
而徭役的摊派,则是另有一套办法。
这些,在此时是常识,每一个当官的都懂。而且还有着一本前丞相北平侯张苍所著的作为施政之书,在九章算术中明确的记载了,该怎么征税,怎么分配徭役。
最起码,此时的关中还是如此执行的。
至于山高皇帝远的犄角疙瘩,存在的真空可能,自然是两说了。
但刘彻前世在河间国也发现了同样的制度存在的痕迹,只是不如关中严格而已。
后世两千年封建王朝,再也没有像秦汉这样科学严密的民政系统了,这是因为。地主豪强从东汉开始崛起,开始掌握了权柄,皇帝老子也要跟这些家伙妥协,自然,再也不可能像秦汉这样编制出一张无孔不入的大网。
也正因为这样,汉室政府才能承受得了三十税一的田税制度。
因为它有庞大的征税人口,基本不存在隐户。
甚至在三十税一的情况下还创造了文景之治,不止百姓生活相对轻松,负担相对小。就连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从不曾短缺过。
文景之治结束时,给汉武留下的是一个所有国家仓库堆满粮食,钱库里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边关的马场蓄养超过了三十万匹战马。天下人口五六千万,在册户籍五六百万户的全球第一的大帝国!’
可惜了,因为太先进了,所以。反而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反倒是老刘家接受后,各种刘氏特色一上,让其变得落后和愚昧之后反而使得整个国家渐渐兴盛和强大了起来。
只能说。秦代的统治者,每一个都是作死能手!
西汉灭亡后,可还有那个朝代敢用三十税一征税?
十五税一都是爱民如子了!
想着这些,燕弘也在心里感慨了一声。
秦人创造和完善的那些制度,无比接近近现代国家的体制。
可惜了,因为太先进了,所以,反而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这些事,燕弘想了很久,至少也有七八年的时间,将前世的知识,这一世的情报,等等所有的一切汇总起来,才的出这样一个大概的结论。
但正因为这样的结论,把燕弘自己也吓了一跳,也使他真正意识到,一些超越时代架构太远的东西,还是不要拿出来的好。
凡是讲究循序渐渐。
其次便要说一说徭役,这个制度,说的通俗一点,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是快办,好办,抓紧办,可正因为如此,却也透支了整个国家的未来。不仅仅是秦一朝,隋也是粗类旁通一眼可见。
然而,作为穿越者,燕弘很清楚在古代中国。大兴土木的代价是什么?
因为徭役制度的存在,实际上每一次统治阶级大规模的征发民众,实际上都是对其未来的透支。
譬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营造皇陵,修筑长城,透支了整个秦国的未来,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又如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远征高句丽,透支掉了整个隋朝的未来,导致了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大兴土木和战争都一定会导致民众负担不断加重。
当民众再也负担不起时。那就一定会发生农民起义,于是改朝换代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但是。在中国历史某个时期不管统治者怎么对外大规模用兵,怎么大兴土木。底层的百姓都老老实实的照章纳税,遵纪守法,服从命令,任劳任怨。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的两百年余年的战国时代。
整个战国时期,自商鞅变法之后,秦人就用着一种今后两千年都不再出现的超常耐力和决心,不断的对外战争,对内大兴水利。
秦赵长平之战时期,整个秦国甚至是全国总动员,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只要能动的全部参与到了战争中去。
为什么秦人能忍耐得了?
为什么统一之后,他们反而忍耐不了比长平之战更宽松的统治?
答案很简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战国时期,没有统一之前,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使得每一个秦人都自动的成了秦国那台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打仗立功,绝对有奖赏。
只要立下功劳,活着回去,奴隶也能变成自由民,自耕农则可能变成地主。
而统一之后,整个国家从统治阶级到民众都丧失掉了目标,更严重的是,因为再也不能靠打仗获取利益,整个国家因此不知所措。
当初造就了秦人强盛一时,天下无敌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最终成为了毁灭它的元凶。
秦人的教训,固然深刻,但却也给刘彻和后来者提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谁给老百姓好处,老百姓就跟谁走。
而徭役,特别是汉室的徭役,以刘彻这么一个穿越者,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毫无疑问,在汉室绝大多数的徭役,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质的。
譬如,那两年兵役和半年戍边,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过就是全民兵役制,若是在后世天朝,想当兵还得送礼说情呢?
又如修桥铺路以及修缮城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民生工程以及国防工程,基本上在后世天朝老百姓都很喜欢这样的工程。甚至某些穷地方巴不得有这样的工程。
然而,在此时绝大部分的农民却都很不情愿服役,但凡家境稍微好点的,都会出钱请人代服徭役。
特别是戍边。正常农民一听自己要去戍边,那是哭着喊着但凡能不去,就肯定不去!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假如边关没有人防备,匈奴人就会长驱直入。最终危害到他们本来的和平生活吗?
答案很简单,百姓看不到利益,反而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么一来,傻子才听你瞎掰什么民族主义,国家、华夷大防!
这就是秦朝摇摇欲坠的根源所在(未完待续。。)
偶尔有商队车马经过,也同样是行色匆匆,如今这世间,却也只是靠着始皇的威压镇着,乱象已经渐渐生出,从关内道关外【此关为函谷关】,从江北道江南,亦或是河套内外,都有一股力量真正酝酿,不知那一天便会爆发。
之所以衍生出着一切的不安定因素,亦或者说成是蠢蠢欲动的各方反对势力,不是因为秦朝的朝廷‘糜烂’,也不是因为秦朝的制度落后,反而是因为他太先进。
以天朝历史上的西汉王朝为例子。
‘整个西汉的整套民政系统是完完全全从秦代的民政系统照抄得来的!
跟后世的宋明的系统完全就是两回事!
在编户齐民的政策之下,汉室甚至可以骄傲的对着后来的唐宋明大喊一声:哥这里不存在隐户!
你要问为什么?
概因为西汉政府的田税和徭役政策相当的犀利,几乎能与后世大天朝的户籍政策一拼了。
商人有市籍,农民有户籍,军人有军籍,奴仆有奴籍,甚至连宫廷里都有宫籍!
继承自秦代的强大的民政系统,使得整个汉室政权实现了对几乎所有在册人口的管控。
至于你说隐户怎么办?
假如你知道西汉政府是怎么收税的,你估计就不会这么问了。
汉室政府收税,是当场在田地里看着老百姓收获,然后过称,然后按照产量征税的……
而徭役的摊派,则是另有一套办法。
这些,在此时是常识,每一个当官的都懂。而且还有着一本前丞相北平侯张苍所著的作为施政之书,在九章算术中明确的记载了,该怎么征税,怎么分配徭役。
最起码,此时的关中还是如此执行的。
至于山高皇帝远的犄角疙瘩,存在的真空可能,自然是两说了。
但刘彻前世在河间国也发现了同样的制度存在的痕迹,只是不如关中严格而已。
后世两千年封建王朝,再也没有像秦汉这样科学严密的民政系统了,这是因为。地主豪强从东汉开始崛起,开始掌握了权柄,皇帝老子也要跟这些家伙妥协,自然,再也不可能像秦汉这样编制出一张无孔不入的大网。
也正因为这样,汉室政府才能承受得了三十税一的田税制度。
因为它有庞大的征税人口,基本不存在隐户。
甚至在三十税一的情况下还创造了文景之治,不止百姓生活相对轻松,负担相对小。就连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从不曾短缺过。
文景之治结束时,给汉武留下的是一个所有国家仓库堆满粮食,钱库里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边关的马场蓄养超过了三十万匹战马。天下人口五六千万,在册户籍五六百万户的全球第一的大帝国!’
可惜了,因为太先进了,所以。反而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反倒是老刘家接受后,各种刘氏特色一上,让其变得落后和愚昧之后反而使得整个国家渐渐兴盛和强大了起来。
只能说。秦代的统治者,每一个都是作死能手!
西汉灭亡后,可还有那个朝代敢用三十税一征税?
十五税一都是爱民如子了!
想着这些,燕弘也在心里感慨了一声。
秦人创造和完善的那些制度,无比接近近现代国家的体制。
可惜了,因为太先进了,所以,反而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这些事,燕弘想了很久,至少也有七八年的时间,将前世的知识,这一世的情报,等等所有的一切汇总起来,才的出这样一个大概的结论。
但正因为这样的结论,把燕弘自己也吓了一跳,也使他真正意识到,一些超越时代架构太远的东西,还是不要拿出来的好。
凡是讲究循序渐渐。
其次便要说一说徭役,这个制度,说的通俗一点,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是快办,好办,抓紧办,可正因为如此,却也透支了整个国家的未来。不仅仅是秦一朝,隋也是粗类旁通一眼可见。
然而,作为穿越者,燕弘很清楚在古代中国。大兴土木的代价是什么?
因为徭役制度的存在,实际上每一次统治阶级大规模的征发民众,实际上都是对其未来的透支。
譬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营造皇陵,修筑长城,透支了整个秦国的未来,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又如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远征高句丽,透支掉了整个隋朝的未来,导致了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大兴土木和战争都一定会导致民众负担不断加重。
当民众再也负担不起时。那就一定会发生农民起义,于是改朝换代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但是。在中国历史某个时期不管统治者怎么对外大规模用兵,怎么大兴土木。底层的百姓都老老实实的照章纳税,遵纪守法,服从命令,任劳任怨。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的两百年余年的战国时代。
整个战国时期,自商鞅变法之后,秦人就用着一种今后两千年都不再出现的超常耐力和决心,不断的对外战争,对内大兴水利。
秦赵长平之战时期,整个秦国甚至是全国总动员,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只要能动的全部参与到了战争中去。
为什么秦人能忍耐得了?
为什么统一之后,他们反而忍耐不了比长平之战更宽松的统治?
答案很简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战国时期,没有统一之前,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使得每一个秦人都自动的成了秦国那台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打仗立功,绝对有奖赏。
只要立下功劳,活着回去,奴隶也能变成自由民,自耕农则可能变成地主。
而统一之后,整个国家从统治阶级到民众都丧失掉了目标,更严重的是,因为再也不能靠打仗获取利益,整个国家因此不知所措。
当初造就了秦人强盛一时,天下无敌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最终成为了毁灭它的元凶。
秦人的教训,固然深刻,但却也给刘彻和后来者提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谁给老百姓好处,老百姓就跟谁走。
而徭役,特别是汉室的徭役,以刘彻这么一个穿越者,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毫无疑问,在汉室绝大多数的徭役,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质的。
譬如,那两年兵役和半年戍边,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过就是全民兵役制,若是在后世天朝,想当兵还得送礼说情呢?
又如修桥铺路以及修缮城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民生工程以及国防工程,基本上在后世天朝老百姓都很喜欢这样的工程。甚至某些穷地方巴不得有这样的工程。
然而,在此时绝大部分的农民却都很不情愿服役,但凡家境稍微好点的,都会出钱请人代服徭役。
特别是戍边。正常农民一听自己要去戍边,那是哭着喊着但凡能不去,就肯定不去!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假如边关没有人防备,匈奴人就会长驱直入。最终危害到他们本来的和平生活吗?
答案很简单,百姓看不到利益,反而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么一来,傻子才听你瞎掰什么民族主义,国家、华夷大防!
这就是秦朝摇摇欲坠的根源所在(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秦时明月之墨狩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秦时明月之墨狩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