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惊闻(文字)
目录: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作者:猫疲| 类别:历史军事
在这个时代发展成熟的水力机械,似乎已经到了某种极限,越来越大的转轮和越来越粗的传动机构,对于河流和水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更别说配套的占地空间。
遍布在大小江河之上的各色水轮,已经成为南朝统治的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作为民用生产倒是无所谓,但是作为强度更高的军工生产,就有些发展潜力不足和缺乏后劲了。那些工坊主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代价,将河流拦截起来,用堤坝制造更多的水位差,然后又引发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上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环境适应性更好的蒸汽机,哪怕是费效比更低的原始版本,就显得尤为重要的。
好吧,虽然距离三酸两碱的打工也体系,还遥遥无期,但是至少证明了这个可以发展的方向,然后依靠投入和时间来慢慢堆积了。
我将沈岳这个前大匠及其配套人员,交给谜样生物去负责的理由很简单,她有原料也有人手,以及相应产业积累,作为以开银矿起家的白银一族,现今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种矿山生产、冶炼的机械,以及时代积累下来的匠师。
我只要负责时常关注进度,提供以下方向,好节省出精力和时间来,做其他方面,比如武装和建设,政治和经济上的谋求等等。
用比较二次元的话说,有些东西在我手上属于政治和武力上到额加成,到了她手上,就会变成研发和生产上的加成。这是我们自然而然行成的分工。
交代好事宜之后,我驱车出行,再次来到河边的训练场,已经被拓展了许多,囊括了包裹原本的仓场、果园以及一座小山头在内的方圆之地。为了把周边的地头,拿下来没少费一番功夫,这还是因为这地方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出,就算是打柴和狩猎,也有点得不偿失。
树荫环抱之中的果园林木,已经有些许挂果了,都是些桃、奈、李子之类的青实,而逐渐特地被砍伐和平整出来一大块空地,就成了某种特殊的训练场
如同爆豆一般的噼啪声,终日不绝于耳。一阵又一阵的灰烟,被掠过林梢的海风吹走之后,又一次次的重新笼罩在场地中。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也得到了某种意义上准许状,可以在私家的场地内,继续操练这些隶属于后军置制的“辎重护卫队”,防止他们因为“多见繁华,而武艺荒废”。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至少得到一百多号人富有占地经验的铳手,以及其他经过残酷战斗淘汰下来的老手,因此短暂的修整之后,让他们一拖三或是一拖四的模式,对新补进来的人,进行传帮带。
其中重点就是铳队的加强和扩编,身为穿越者,这么可能不向往枪炮轰鸣的浪漫呢。更何况长兵、铠甲和弩一向是历代政权,重点管控的对象,能够借助体制的擦边球,持有的数量总是有限度,反而是这些威力参差不齐的铳,还属于一个不怎么受重视的空白领域。
梅山攻防战后,通过收刮战利品,再加上与那些前来救援的官军私下交涉,用一笔打点和收破烂的价格,得到了七百多只制式不一的完好火铳,以及一大批其他“回炉”的二手武器,当然,其中比较规整的,做工比较精良的一百多只火铳,被重新装备乘所谓教导第一队,
其他就作为扩编之后的铳队训练日常之用,在后装枪还没能得到批量生产的,这些稍加改造后的前装枪,无疑是物美价廉的过度选择。
和其他步队一样,铳队也是采取小组竞争考核的做法,表现优异者,补入铳队的正编,不够合格的,就只能作为背负弹药和持刃近身掩护的辅兵。
不吝火药、弹丸和铳管的损耗,以提高上手的熟练度和队列配合,当然能够入选铳队,多少都受过一些近身格斗训练的,只是缺少实战经验而已。
用总教习韩良臣的话说,只要他们能够站在阵前面对敌人,还能握的住手中的兵刃,咽的下唾沫,就可以算是这个个时代普遍标准的合格兵员了。
毕竟长久的乱世拉锯反复下来,虽然不缺乏威名赫赫的善战劲旅,但是更多时候就是各种大量炮灰和一波流的碧蓝。精锐永远只是被上围着掌握的少数
不过,还是给我理由收条有限的资源和装备,整出一个有些四不像的大杂烩来。
唯一的制式装备,是统一服色的灰绿底紧身布衣,主要是方便标识和指挥,能够通过服色来确认前后左右同袍的存在,对于列阵和接战中士兵,也有某种心里上的安全感和士气上的加成。袖口和裤腿都是用绑带收紧调节的,可以防止蚊虫和其他异物。
因为是地处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南方,因此只有绑腿和布鞋,不过底部是加厚镶铁过的,便于长途跋涉和奔跑攀越。因为有了座小山头,就可以进行类似的耐力训
因为人手增加了,没有足够的甲子,就用钉皮套子替代,或是多带一面盾,必要的时候可以立在身前,充当某种临时的挡板和工事,
作为近战防身的武器,由于可以批量化生产的枪刺尚未搞出来,所以每人都要带了一把短兵,主要是在战利品中收集而来的,原本给海兵队跳板战使用的细刃轻剑和薄弯刀。
他们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近代排队枪毙的全火器部队,而是冷兵器为主流的古典军队。因此需要一定的辅兵来兼任的近身和肉搏的掩护。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混编了一定数量的弓弩手,作为抛射的掩护。
前后编了七个不满员的百人队,再加上另外射生队,白兵队和矛手构成的一千多号人马,每个月就算原地驻留,各种日常操练和维持费用,也要花掉一笔不菲的钱财。
所幸他们可以和宇文家的义从一起,轮流排到联合船团上去,充当随行护卫和历练经验。这笔钱也自然有婆罗洲会馆,名正言顺的分摊掉一大块。
而作为教导第一队的本身,则被安排进行某种骑乘训
看着大多数人还有些笨拙的上下马和骑乘行进的身影,已经很有些后世龙骑兵的风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以骑从护卫为模版的机动应急力量。
为此我甚至利用地形起伏,整出一条曲折数里长的简易环山道,用来锻炼步军和马队的长跑耐力,或是短距冲刺的爆发力。然后时不时的安排另一部,随机进行伏击和偷袭,来锻炼他们的对抗性和应变能力。
当然了,比起战术和技巧相对全面的骑从护卫,据只能算是简化版的骑乘步兵了,不过其中骨于有部分是原骑从护卫的老兵在充当,因此真要拼命起来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当然了,我这只乃是严重缩水的猴版龙骑兵,大多数人基本上除了能够骑马行军之后,到指定战地下马列队集结之外,其他就和步行的铳队,没有太大区别,毕竟就算是铳队,每十人也有二到三匹驮载物品的大牲口。
但是比起,装备也是因陋就简,能凑合就凑合的铳队,每人多少有一身甲子,部分人带了短矛,一部分人带了手牌,其他人都是一柄横刀,充其量是只能算是轻骑。
因为南朝获得的马匹来源有限,再加上北地的良马,到了南方普遍的水土不服和品种退化,因此这一百多号人的代步牲口,几乎是花了老大功夫,才置办下来。
其中既有传统来源的,耐负重和地形的黔中马、南平马(滇马)和蜀马,也有本地最常见的品种,所谓岭南马,主要是多重南马杂交而成的品种,持久耐力负重爆发等各种指标都不算出色,只是格外适应南方的水土而已。实在负载不了太多的护甲和装具。
广府虽然还有一些来自北地的良骏和域外血统的大食马、安息马,但主要是四散在豪门赏玩赌赛的价值不菲之物。
相比之下,其他的大牲口的来源,就算是相当充足和广泛了,特别是牛驴之属,一直是那些工坊里,畜力传动的重要来源,遍地都是……
足以用那些淘汰下来的人手,编一个后勤的输送大队,
至于炮队和掷弹兵的编制,就暂时没法可想了,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弹药材料来源,另一方面这是广府乃至大梁重点管制的对象。
我虽然通过拆解,仿制了一小批,但也就关键时候,才能拿出来用一用,没法名正言顺的编列在里面。
私下持有弓弩之类禁器还好说,这是藩外各家普遍的常态和小动作,我还多少有点辎重护卫的正编名义做掩护,但是私自编练这些攻坚拔城的重器,等于告诉我的部下和有心人,我这是有不臣之心,准备谋逆的前兆了。
接见了其中挑选出拉的十几名表现优异者,在欣喜若狂或是受宠若惊的表情中,一个个叫出名字和出身,给于口头勉励和一些奖赏,比如给于私人定制武器装饰的承诺之后,
我用带来私人定制的长短枪,亲自在射击场上,乒乒乓乓的痛快放枪表演了一回,一口气装填射击了几十发,这才在一片敬仰和崇拜的目光中,心满意足的离开。
回到家里,却听说陈夫人留了口信找我,不得不由换下满是烟味的衣衫,驱车重新往老城而去。
在老城嘉业君修缮过的赐宅里,我再度见到这位便宜阿姐,似乎是因为呆在大内的缘故,她看起来多了点优雅从容的味道。
只是她开口一句话,就让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听说你在海边,练了一只私军……”
遍布在大小江河之上的各色水轮,已经成为南朝统治的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作为民用生产倒是无所谓,但是作为强度更高的军工生产,就有些发展潜力不足和缺乏后劲了。那些工坊主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代价,将河流拦截起来,用堤坝制造更多的水位差,然后又引发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上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环境适应性更好的蒸汽机,哪怕是费效比更低的原始版本,就显得尤为重要的。
好吧,虽然距离三酸两碱的打工也体系,还遥遥无期,但是至少证明了这个可以发展的方向,然后依靠投入和时间来慢慢堆积了。
我将沈岳这个前大匠及其配套人员,交给谜样生物去负责的理由很简单,她有原料也有人手,以及相应产业积累,作为以开银矿起家的白银一族,现今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种矿山生产、冶炼的机械,以及时代积累下来的匠师。
我只要负责时常关注进度,提供以下方向,好节省出精力和时间来,做其他方面,比如武装和建设,政治和经济上的谋求等等。
用比较二次元的话说,有些东西在我手上属于政治和武力上到额加成,到了她手上,就会变成研发和生产上的加成。这是我们自然而然行成的分工。
交代好事宜之后,我驱车出行,再次来到河边的训练场,已经被拓展了许多,囊括了包裹原本的仓场、果园以及一座小山头在内的方圆之地。为了把周边的地头,拿下来没少费一番功夫,这还是因为这地方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出,就算是打柴和狩猎,也有点得不偿失。
树荫环抱之中的果园林木,已经有些许挂果了,都是些桃、奈、李子之类的青实,而逐渐特地被砍伐和平整出来一大块空地,就成了某种特殊的训练场
如同爆豆一般的噼啪声,终日不绝于耳。一阵又一阵的灰烟,被掠过林梢的海风吹走之后,又一次次的重新笼罩在场地中。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也得到了某种意义上准许状,可以在私家的场地内,继续操练这些隶属于后军置制的“辎重护卫队”,防止他们因为“多见繁华,而武艺荒废”。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至少得到一百多号人富有占地经验的铳手,以及其他经过残酷战斗淘汰下来的老手,因此短暂的修整之后,让他们一拖三或是一拖四的模式,对新补进来的人,进行传帮带。
其中重点就是铳队的加强和扩编,身为穿越者,这么可能不向往枪炮轰鸣的浪漫呢。更何况长兵、铠甲和弩一向是历代政权,重点管控的对象,能够借助体制的擦边球,持有的数量总是有限度,反而是这些威力参差不齐的铳,还属于一个不怎么受重视的空白领域。
梅山攻防战后,通过收刮战利品,再加上与那些前来救援的官军私下交涉,用一笔打点和收破烂的价格,得到了七百多只制式不一的完好火铳,以及一大批其他“回炉”的二手武器,当然,其中比较规整的,做工比较精良的一百多只火铳,被重新装备乘所谓教导第一队,
其他就作为扩编之后的铳队训练日常之用,在后装枪还没能得到批量生产的,这些稍加改造后的前装枪,无疑是物美价廉的过度选择。
和其他步队一样,铳队也是采取小组竞争考核的做法,表现优异者,补入铳队的正编,不够合格的,就只能作为背负弹药和持刃近身掩护的辅兵。
不吝火药、弹丸和铳管的损耗,以提高上手的熟练度和队列配合,当然能够入选铳队,多少都受过一些近身格斗训练的,只是缺少实战经验而已。
用总教习韩良臣的话说,只要他们能够站在阵前面对敌人,还能握的住手中的兵刃,咽的下唾沫,就可以算是这个个时代普遍标准的合格兵员了。
毕竟长久的乱世拉锯反复下来,虽然不缺乏威名赫赫的善战劲旅,但是更多时候就是各种大量炮灰和一波流的碧蓝。精锐永远只是被上围着掌握的少数
不过,还是给我理由收条有限的资源和装备,整出一个有些四不像的大杂烩来。
唯一的制式装备,是统一服色的灰绿底紧身布衣,主要是方便标识和指挥,能够通过服色来确认前后左右同袍的存在,对于列阵和接战中士兵,也有某种心里上的安全感和士气上的加成。袖口和裤腿都是用绑带收紧调节的,可以防止蚊虫和其他异物。
因为是地处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南方,因此只有绑腿和布鞋,不过底部是加厚镶铁过的,便于长途跋涉和奔跑攀越。因为有了座小山头,就可以进行类似的耐力训
因为人手增加了,没有足够的甲子,就用钉皮套子替代,或是多带一面盾,必要的时候可以立在身前,充当某种临时的挡板和工事,
作为近战防身的武器,由于可以批量化生产的枪刺尚未搞出来,所以每人都要带了一把短兵,主要是在战利品中收集而来的,原本给海兵队跳板战使用的细刃轻剑和薄弯刀。
他们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近代排队枪毙的全火器部队,而是冷兵器为主流的古典军队。因此需要一定的辅兵来兼任的近身和肉搏的掩护。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混编了一定数量的弓弩手,作为抛射的掩护。
前后编了七个不满员的百人队,再加上另外射生队,白兵队和矛手构成的一千多号人马,每个月就算原地驻留,各种日常操练和维持费用,也要花掉一笔不菲的钱财。
所幸他们可以和宇文家的义从一起,轮流排到联合船团上去,充当随行护卫和历练经验。这笔钱也自然有婆罗洲会馆,名正言顺的分摊掉一大块。
而作为教导第一队的本身,则被安排进行某种骑乘训
看着大多数人还有些笨拙的上下马和骑乘行进的身影,已经很有些后世龙骑兵的风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以骑从护卫为模版的机动应急力量。
为此我甚至利用地形起伏,整出一条曲折数里长的简易环山道,用来锻炼步军和马队的长跑耐力,或是短距冲刺的爆发力。然后时不时的安排另一部,随机进行伏击和偷袭,来锻炼他们的对抗性和应变能力。
当然了,比起战术和技巧相对全面的骑从护卫,据只能算是简化版的骑乘步兵了,不过其中骨于有部分是原骑从护卫的老兵在充当,因此真要拼命起来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当然了,我这只乃是严重缩水的猴版龙骑兵,大多数人基本上除了能够骑马行军之后,到指定战地下马列队集结之外,其他就和步行的铳队,没有太大区别,毕竟就算是铳队,每十人也有二到三匹驮载物品的大牲口。
但是比起,装备也是因陋就简,能凑合就凑合的铳队,每人多少有一身甲子,部分人带了短矛,一部分人带了手牌,其他人都是一柄横刀,充其量是只能算是轻骑。
因为南朝获得的马匹来源有限,再加上北地的良马,到了南方普遍的水土不服和品种退化,因此这一百多号人的代步牲口,几乎是花了老大功夫,才置办下来。
其中既有传统来源的,耐负重和地形的黔中马、南平马(滇马)和蜀马,也有本地最常见的品种,所谓岭南马,主要是多重南马杂交而成的品种,持久耐力负重爆发等各种指标都不算出色,只是格外适应南方的水土而已。实在负载不了太多的护甲和装具。
广府虽然还有一些来自北地的良骏和域外血统的大食马、安息马,但主要是四散在豪门赏玩赌赛的价值不菲之物。
相比之下,其他的大牲口的来源,就算是相当充足和广泛了,特别是牛驴之属,一直是那些工坊里,畜力传动的重要来源,遍地都是……
足以用那些淘汰下来的人手,编一个后勤的输送大队,
至于炮队和掷弹兵的编制,就暂时没法可想了,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弹药材料来源,另一方面这是广府乃至大梁重点管制的对象。
我虽然通过拆解,仿制了一小批,但也就关键时候,才能拿出来用一用,没法名正言顺的编列在里面。
私下持有弓弩之类禁器还好说,这是藩外各家普遍的常态和小动作,我还多少有点辎重护卫的正编名义做掩护,但是私自编练这些攻坚拔城的重器,等于告诉我的部下和有心人,我这是有不臣之心,准备谋逆的前兆了。
接见了其中挑选出拉的十几名表现优异者,在欣喜若狂或是受宠若惊的表情中,一个个叫出名字和出身,给于口头勉励和一些奖赏,比如给于私人定制武器装饰的承诺之后,
我用带来私人定制的长短枪,亲自在射击场上,乒乒乓乓的痛快放枪表演了一回,一口气装填射击了几十发,这才在一片敬仰和崇拜的目光中,心满意足的离开。
回到家里,却听说陈夫人留了口信找我,不得不由换下满是烟味的衣衫,驱车重新往老城而去。
在老城嘉业君修缮过的赐宅里,我再度见到这位便宜阿姐,似乎是因为呆在大内的缘故,她看起来多了点优雅从容的味道。
只是她开口一句话,就让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听说你在海边,练了一只私军……”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