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 第一百零五章 士商集团

第一百零五章 士商集团

目录: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 作者:双人力| 类别:历史军事

    ()    公元1898年7月26rì,塞里斯共和国,江苏南通港。

    收到上方的通知,得知元首陈泽宇即将来通视察的消息,整个江苏的zhèng fǔ阁僚顿时全部都赶了过来。

    当rì下午15时45分,在一群大小官员于码头上等了足足一个小时之后,陈泽宇一行的轮船终于如期抵达了码头。

    “元首一路舟车劳顿,还是先到宾馆休息一下吧。”

    或许是看到下了船后的陈泽宇有些疲惫,前来接待的江苏省省长徐世昌轻声说道。

    说实在的,徐世昌对眼前的这位年轻领导人是发自内心的敬畏。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早已让国内的各地官僚忘记了眼前这位元首的真实年龄,正所谓居移气养移体,面对如今的陈泽宇,国内的地方官员能像徐世昌一样面不改sè的就算不错了。

    陈泽宇看着眼前的中年人,微笑的说道,“也好,别太铺张了,就去招待所吧。”

    为了适应国内zhèng fǔ公务员出差办事的需要,塞里斯zhèng fǔ在全国各地都兴建了相应的zhèng fǔ宾馆招待所,在以jīng简实用为核心的倡议下,自然这些招待所的条件上要远不如各地的民间高级宾馆来的舒服。

    “这……好吧!”

    徐世昌也算是了解这位元首的做派,无可奈何的同时也只能是吩咐下面照办。

    就陈泽宇个人来讲,对徐世昌这位原本历史中的民国总统自然不会陌生。

    徐世昌(1855——),字卜五,号菊人,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市。家里面从曾祖父一辈起就世代都是前清的官员,徐世昌自己也不差,在前清光绪六年先后考中举人,进士,最后做了清国的翰林学士,不仅如此,徐世昌不久后又到法国考取了巴黎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可以说这个人在学问上的造诣是极为了得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徐世昌一直是以一名老练务实的政治家而著称,在辅佐袁世凯治理国家的同时也并不盲从,为人深谋远虑,处事进退有度,在历史上被称赞为“文治总统”。

    这样的人才陈泽宇自然不会放过,早在塞里斯入主běi jīng城的那一rì起,陈泽宇就托人就将这位徐世昌从家中请了出来。其实又何止是这么一个徐世昌,包括早期的严复、魏源、詹天佑到后来的盛宣怀、唐绍仪、赵秉钧、段祺瑞、江朝宗、王士珍、靳云鹏、张绍增、刘永福、唐景崧、袁世凯、孙文等等,这些历史上的弄cháo者到如今又有哪一个不是尽入他陈泽宇的彀中。

    对于陈泽宇来说,“搜集”历史名人或许已经成为了一件能让他乐此不疲的趣事。

    想起过去的这些事情,坐在车上的陈泽宇情不自禁的微笑了起来……

    在zhèng fǔ招待所下榻休息过一夜后,陈泽宇于第二rì起便开始了他的南通视察行程。

    让陈泽宇惊讶的是,南通的产业界领袖张謇在得知他来到本地的消息后,竟然亲自赶到了这家zhèng fǔ宾馆来见他。

    要知道当初陈泽宇的大军刚刚攻陷běi jīng的时候,这位刚刚在前清恩科中获得状元及第的张季直可是对他恨之入骨,并且一直都认为是他领导下的塞里斯南洋遗民犯上作乱。倒没有想到几年过去后,这位昔rì的清朝状元公已是转换了态度。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任谁在陈泽宇治下度过几年,亲眼目睹过塞里斯与前清的巨大变化后都不能无动于衷。这位出生南通的状元公也同样不例外,从初期的敌视,到后来的迷茫,摇摆,观察,思索乃至最终的支持,昔rì的状元公早已尝试着走上了产业兴国的道路并且在国内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张謇走上产业经商的道路,这在当时就曾经引起塞里斯国内大批老文化士人阶层的轰动。

    在如今的塞里斯工商界,投身于现代产业的新兴企业家群体,主要由三类人组成。一是陈泽宇、伍佐南、宋耀如这样的南洋系贵族商人,二是盛宣怀、荣宗敬、郑观应这样的草根起家面大量广的本土系民间商人,三就是张謇这样的前清系士绅商人。在清国覆灭之前,张謇可是名副其实的清流人物,当朝状元郎下海办厂,张謇的这一行为不由得狠狠的颠覆了昔rì文人士族阶层的想法,其在当时国内的震撼效应难以形容。在张謇下海之初的时候,当时早已坐镇běi jīng的共和国元首陈泽宇就曾经致言称赞,“张謇实乃共和国之涩泽荣一矣!”

    张謇经商在当时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行为等于是在大陆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叫昔rì的士绅清流们一下子认识到,其实经商也是很有地位的,很有地位的人可以去经商。

    在他的感染下,江浙地区的另外一位状元公陆润庠也宣布下海创办纱厂,还有一位早前咸丰朝的老状元,早已退隐在家养怡弄孙的孙家鼐也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孙多森、孙多鑫在上海创办起了塞里斯国内最大的一家机器面粉厂,阜丰面粉公司。这些前清士绅的接连下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人们在深深震动之余也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士商。

    在官与商这两大社会阶层之间,士商以其“兼官商之任”的双重身份,模糊了官商界限。他们往往上通官府,下达工商,即所谓“通工商之邮”,构成官与商之间的缓冲与媒介,担负起既贯彻官府意图,又为工商界代言的双重使命。这一士商阶层的陡然出现,因其思想、资本与政治资源的多重组合,很快将成为当时影响塞里斯民间思想变革的一大助力,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在rì后成为了推动共和国大陆产业发展的重要角sè。

    至此之后,塞里斯北方原本沉重落后的风气很是为之一变,本国百姓特别是之前刚刚归附没多久的北方民众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大大长进,早先铁路、工厂、烟囱等影响风水之说也逐渐的成为笑谈。各地渐渐都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许多士绅仿照欧美西方盖起了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电车穿梭其间,夜幕降临时电灯也变得更多了。

    民间整rì之乎者也,囤积兼并土地的少了,倒是追求产业兴国的有识之士群体越发的兴盛了起来。

    事实上早在1884年中法战争过后,张謇本人就产生了“振兴实业”的想法。他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府上出任幕僚的时候就曾经替其起草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这类清廷奏折,明确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思想。但是直到塞里斯主导国政的时期,张謇这个寓公才算是真正将此前的想法付诸实施。

    比不得陈氏资本的财大气粗,直接进军重工产业,张謇一开始就很有自知之明的将眼光放到了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工产业。

    在联络了家乡当地的6个布庄老板、木材商和典当行商人作为合伙人后,张謇终于办起了一个两万锭的纱厂。他给自己的这座纱厂起名为大生,其意源自《易经》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可见其心中抱负之远大。当时,英美等国的商人已经获准在上海开办纱厂、丝厂,张謇此举颇有与之争利的意思,而且江苏一带是丝绸之乡,纺布织纱古有传统。就是这么一个在当时塞里斯国内还不起眼的小型纺织厂却倾注了张謇这位状元公的全部心血,成天吃住全在厂区,招纳工人,选购机器一一亲力亲为。

    即便如此,大生纱厂此后的经营历程却并不顺利,因为张謇的工厂规模太小,产品成本上降不下去,使得其在与国外的纺织品竞争中长期落于下风,直到后来陈泽宇派人介入国内的轻纺业,这家资产单薄的大生纱厂才算是得以浴血重生。

    1896年3月,张謇的大生纱厂第一次获得了陈氏名下塞里斯发展银行的贷款支持,总额1000万华元的贷款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般,使得大生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不久之后张謇又向社会公开募股,按照其拟定的《通海大生纱丝厂集股章程》在塞里斯国内正式集股2000万华元,分2万股,即每股1000华元。因为获得了雪崩的技术扶持,这时候张謇的大生公司已经成为一家利润可观的国内轻纺龙头企业,按照其每月的销售报表,大生的年化盈利达到了22%,也因此自张謇的募股发起之rì,大生公司的股票就成为了民间的抢手货,包括江浙、上海乃至北方和南洋的各地商人都纷纷加入了抢购的行列,最终除了被雪崩金融单独收入囊中的1万股之外,剩余的大生股票很快就被国内的工商界全部吸纳待尽。

    有了充足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张謇的大生公司由此进入了剧烈的产业扩张时期,此后张謇本人的一系列商业运作手段更是jīng彩到足以进入国内各家商学院的教材中去。

    在几家大型纱厂相继建成投产后,张謇为了降低棉花的收购成本,特异先到苏北盐城等地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开始自己组织农民大规模的屯垦种植起棉花来。接着,他又陆续开办了广生油厂、大生面粉厂、资生冶铁厂、大生蚕桑染织公司、大生水利公司、大生内河轮船公司、大生轮船公司等一系列周边产业。顾名思义,以上的这些企业都与原本的大生纱厂有着密不可分的产业关联xìng——张謇办油厂是要充分利用轧花下来的棉子,办肥皂厂是利用榨油厂废弃的下脚油脂,办大生纸厂则是想把大生纱厂的下脚飞花利用起来,并为整个大生公司提供包装纸和印刷用纸,办面粉厂则是因为大生公司有富余的机械动力,而且每天浆纱织布需要大量面粉,办轮船公司是为了大生的运输需要,办房地产公司是外来人口渐多需要住房,办铁厂则是为了制造织布机、轧花车等设备。

    lt;/agt;lt;agt;lt;/agt;;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