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南北之争
目录:走私大明| 作者:北冥老鱼| 类别:历史军事
望海园中与焦芳的一顿畅谈,使得焦芳彻底的对周重归心,开始竭尽全力的辅佐周重完成大明未来的布局,一时间焦芳的那些门人弟子全都开始从大明汇聚到双屿港,毕竟自从焦芳倒台后,他们这些人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不少人受到牵连被罢官,只能回老家种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这让他们如何不兴奋?
看到越来越多的焦芳一系的人进入到总督府供职,这让张彩也是十分心急,毕竟官场上本来就讲究拉帮结派,无论他个人的能力再怎么强,可若是没有别人帮衬的话,那也根本成不了什么事,所以他也开始召集自己以前的一些故旧,并且开始与焦芳一系的人开始竞争。
严格来说,张彩也算是焦芳的学生后进,当初张彩之所以能够与刘谨相识,还多亏了焦芳的提携与介绍,不过张彩这个人的野心很大,以前焦芳做首辅时,他就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所以张彩也早就自立门户,以前门人弟子并不比焦芳少。
但是很可惜的是张彩以前的故旧大多都与刘谨有关,现在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能够赶到双屿港的人实在不多,所以暂时无法与焦芳一系的人竞争,这也让张彩憋着一口气,开始拼命的在周重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能够靠着自己压倒焦芳一头,这样自己一方人少的缺点也就能够得到弥补。
对于张彩的举动和心思,周重都看在眼里,甚至平心而论,张彩的确做的要比焦芳出色,毕竟焦芳的年纪实在太大了,许多事情都是力不从心,不过周重却丝毫没有提拔张彩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像张彩这种人,只可以用其才。但却绝对不能让他得势,否则他这个总督搞不好会被张彩架空,所以他对张彩的表现虽然给予了不少奖励,但每次焦芳也都会得到同样的奖励。这使得张彩一心想要压倒焦芳的打算屡次落空。
焦芳与张彩的到来使得周重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大半,同时总督府的运转也终于走上了正轨,他终于不用在政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有时间多陪一下家人,顺便更考虑一下自己在三个方向上对大明的布局。
不过焦芳和张彩的到来也并不完全是好事,比如他们将自己的门人故吏也安排到总督府中,这就使得总督府里的官吏被焦芳和张彩把持了近半,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焦芳和张彩都是北方人,他们对南方的官吏十分排斥。结果这也造成了总督府中南北官吏之间的对立,甚至已经发生了数次的小冲突。
说起南北之争,这并不仅仅只在后世出现,其实在明朝时,南北之间的纷争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先出现在官场上,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收复了前宋失去的北方故地,这里的汉人几百年间受到无数的战争摧残,特别是文明的传承,更是元气大伤,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北方读书人的才学要比南方读书人差一些。甚至有一次会试之时,录取上榜的竟然全都是南方的举子。
对于这种情况,明初的皇帝也是大为苦恼,毕竟无论南人还是北人,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若是朝堂上都是南方人做官。那对北方人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后来干脆就设了南北两榜,每次会试南北分开录取,录取的比例也经常变化,但一般来说总能保证南北双方都能有人出仕为官。后世高考的各个高校按比例在各省招生,也是向大明的这种科举制度学习。
也正是有了这个南北分开考试,结果就使得官场上也就分为南北两派,南方官员与北方官员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出现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南方人,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北方人的情况。而且总的来说,南方读书人在学问上的确高出一畴,因此官场上总体来说还是南方人占优。
比如当初的焦芳,就是饱受这种南北歧视之苦,本来以他年轻时的政绩,早就可以进入京城为官,可就是因为几位上官都是南方人,结果对他大加压制,使得他是气愤难平,这也使得焦芳在得势后,对南方的官吏大加打压,这也给他树立了不少敌人,后来南方的读书人对焦芳大加污蔑,使得焦芳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焦芳之所以与刘谨勾结在一起,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谨也是北方人,两人在官场上同样要面对庞大的南方官吏群体,比如李东阳和谢迁等人,都是南方官员的代表,所以他们两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后来在焦芳倒台之前,还特意提高了自己家乡的士子录取比例,结果这也成为了后来南方官员攻击他的一个借口。
可以说官场上的南北之争由来以久,大到朝堂上的高官,小到州府之下的官吏,都存在这种南北官吏之争,周重的总督府自然也不例外,以前他手下的官吏大都是从宁波及附近调集而来,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北方来的官吏几乎寥寥无几,因此自然也形不成争斗。
不过随着焦芳与张彩的到来,使得北方官吏声势大振,一点点的开始控制总督府的大部分权力,这自然使得南方官吏大为不满,比如像身为布政使的杨统,他就是南方官员的代表,不过他的官职虽然比焦芳和张彩要高,但是在能力和声望上却远远无法与焦芳和张彩相比,结果总督府内的南方官吏很快就被北方官吏压在下风,一时间动弹不得。
对于总督府内的这种南北之争,周重也十分纠结,他上一世是北方人,但后来却在南方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至于这一世,他从小生活在南方,但却是正德的亲弟弟,所以也算是北方人,这让他根本不知道要帮谁,另外他对于这种地域之争,一向都是十分的反对,毕竟大家都是大明的官员,根本没必要为这种小事争执。
可惜周重虽然觉得南北之争是小事,但是焦芳和杨统他们却不这么看,特别是焦芳,因为以前受过南方官员的不公正待遇,这使得他对南方官员十分敌视,甚至若不是周重地位太高的话,恐怕他会连周重一起敌视,所以这种南北官员之争的矛盾很难化解。
周重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手下内斗,而且还是一方占据着绝对优势,毕竟焦芳和张彩在这一点上处于同一战线,结果总督府内的南方官吏是节节败退,已经有几个官吏开始顶不住向周重上交了辞呈了,虽然现在被周重暂且安抚下来,但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重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平衡总督府内的南北官吏势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引进一个或几个能够与焦芳和张彩相抗衡的南方官员,不过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能够与焦芳和张彩相抗衡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朝堂上位高权重之辈,根本不可能屈节来他这个总督府里任职。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比如有一些历史上才能卓著,但现在却还声名不显的人,这些人都是周重眼中的潜力股,就算是他们还没有特别大的声望,但这些人既然能够在青史上留名,自然都不是易与之辈,至少与焦芳和张彩争锋应该不成问题。
出身南方,而且又在历史上才能卓著,最难得的还要是现在声名不显,这样的人才周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阳明,这位创立了心学,在儒家学说中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立的人物,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最为耀眼人物,纵观中原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就只出了这么一个王阳明,而且还是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甚至整个大明都因为王阳光而变得光彩夺目,对于这样的人,周重自然一直铭记在心。
说起来当初周重刚刚出任四海总督时,就想通过正德把王阳光调到自己手下任职,毕竟王阳光可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事家,他从小就熟读兵书,而且一直在兵部任职,若是能有王阳明这样的人物相助,他打败葡萄牙人也更有把握一些。
不过后来周重经过认真考虑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去惊动王阳明,因为当时王阳明因为得罪刘谨,结果被贬到龙场任职,也就是在那里,他领悟了自己道,也就是后来的心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周重生怕担心自己的到来打扰到王阳明悟道,所以这才忍耐下来,毕竟王阳明与唐伯虎不同,他可以改变唐伯虎的人生轨迹,使得世上少了一个绝世的画家,但却多了一个经世为民的官员,这在周重看来还是官员更加实用。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却足以改变世人的思想,特别是大明那些读书人的思想,虽然周重没有资格评判这种改变是好是坏,但却知道这代表着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甚至可以影响到未来历史的走向。
看到越来越多的焦芳一系的人进入到总督府供职,这让张彩也是十分心急,毕竟官场上本来就讲究拉帮结派,无论他个人的能力再怎么强,可若是没有别人帮衬的话,那也根本成不了什么事,所以他也开始召集自己以前的一些故旧,并且开始与焦芳一系的人开始竞争。
严格来说,张彩也算是焦芳的学生后进,当初张彩之所以能够与刘谨相识,还多亏了焦芳的提携与介绍,不过张彩这个人的野心很大,以前焦芳做首辅时,他就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所以张彩也早就自立门户,以前门人弟子并不比焦芳少。
但是很可惜的是张彩以前的故旧大多都与刘谨有关,现在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能够赶到双屿港的人实在不多,所以暂时无法与焦芳一系的人竞争,这也让张彩憋着一口气,开始拼命的在周重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能够靠着自己压倒焦芳一头,这样自己一方人少的缺点也就能够得到弥补。
对于张彩的举动和心思,周重都看在眼里,甚至平心而论,张彩的确做的要比焦芳出色,毕竟焦芳的年纪实在太大了,许多事情都是力不从心,不过周重却丝毫没有提拔张彩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像张彩这种人,只可以用其才。但却绝对不能让他得势,否则他这个总督搞不好会被张彩架空,所以他对张彩的表现虽然给予了不少奖励,但每次焦芳也都会得到同样的奖励。这使得张彩一心想要压倒焦芳的打算屡次落空。
焦芳与张彩的到来使得周重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大半,同时总督府的运转也终于走上了正轨,他终于不用在政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有时间多陪一下家人,顺便更考虑一下自己在三个方向上对大明的布局。
不过焦芳和张彩的到来也并不完全是好事,比如他们将自己的门人故吏也安排到总督府中,这就使得总督府里的官吏被焦芳和张彩把持了近半,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焦芳和张彩都是北方人,他们对南方的官吏十分排斥。结果这也造成了总督府中南北官吏之间的对立,甚至已经发生了数次的小冲突。
说起南北之争,这并不仅仅只在后世出现,其实在明朝时,南北之间的纷争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先出现在官场上,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收复了前宋失去的北方故地,这里的汉人几百年间受到无数的战争摧残,特别是文明的传承,更是元气大伤,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北方读书人的才学要比南方读书人差一些。甚至有一次会试之时,录取上榜的竟然全都是南方的举子。
对于这种情况,明初的皇帝也是大为苦恼,毕竟无论南人还是北人,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若是朝堂上都是南方人做官。那对北方人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后来干脆就设了南北两榜,每次会试南北分开录取,录取的比例也经常变化,但一般来说总能保证南北双方都能有人出仕为官。后世高考的各个高校按比例在各省招生,也是向大明的这种科举制度学习。
也正是有了这个南北分开考试,结果就使得官场上也就分为南北两派,南方官员与北方官员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出现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南方人,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北方人的情况。而且总的来说,南方读书人在学问上的确高出一畴,因此官场上总体来说还是南方人占优。
比如当初的焦芳,就是饱受这种南北歧视之苦,本来以他年轻时的政绩,早就可以进入京城为官,可就是因为几位上官都是南方人,结果对他大加压制,使得他是气愤难平,这也使得焦芳在得势后,对南方的官吏大加打压,这也给他树立了不少敌人,后来南方的读书人对焦芳大加污蔑,使得焦芳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焦芳之所以与刘谨勾结在一起,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谨也是北方人,两人在官场上同样要面对庞大的南方官吏群体,比如李东阳和谢迁等人,都是南方官员的代表,所以他们两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后来在焦芳倒台之前,还特意提高了自己家乡的士子录取比例,结果这也成为了后来南方官员攻击他的一个借口。
可以说官场上的南北之争由来以久,大到朝堂上的高官,小到州府之下的官吏,都存在这种南北官吏之争,周重的总督府自然也不例外,以前他手下的官吏大都是从宁波及附近调集而来,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北方来的官吏几乎寥寥无几,因此自然也形不成争斗。
不过随着焦芳与张彩的到来,使得北方官吏声势大振,一点点的开始控制总督府的大部分权力,这自然使得南方官吏大为不满,比如像身为布政使的杨统,他就是南方官员的代表,不过他的官职虽然比焦芳和张彩要高,但是在能力和声望上却远远无法与焦芳和张彩相比,结果总督府内的南方官吏很快就被北方官吏压在下风,一时间动弹不得。
对于总督府内的这种南北之争,周重也十分纠结,他上一世是北方人,但后来却在南方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至于这一世,他从小生活在南方,但却是正德的亲弟弟,所以也算是北方人,这让他根本不知道要帮谁,另外他对于这种地域之争,一向都是十分的反对,毕竟大家都是大明的官员,根本没必要为这种小事争执。
可惜周重虽然觉得南北之争是小事,但是焦芳和杨统他们却不这么看,特别是焦芳,因为以前受过南方官员的不公正待遇,这使得他对南方官员十分敌视,甚至若不是周重地位太高的话,恐怕他会连周重一起敌视,所以这种南北官员之争的矛盾很难化解。
周重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手下内斗,而且还是一方占据着绝对优势,毕竟焦芳和张彩在这一点上处于同一战线,结果总督府内的南方官吏是节节败退,已经有几个官吏开始顶不住向周重上交了辞呈了,虽然现在被周重暂且安抚下来,但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重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平衡总督府内的南北官吏势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引进一个或几个能够与焦芳和张彩相抗衡的南方官员,不过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能够与焦芳和张彩相抗衡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朝堂上位高权重之辈,根本不可能屈节来他这个总督府里任职。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比如有一些历史上才能卓著,但现在却还声名不显的人,这些人都是周重眼中的潜力股,就算是他们还没有特别大的声望,但这些人既然能够在青史上留名,自然都不是易与之辈,至少与焦芳和张彩争锋应该不成问题。
出身南方,而且又在历史上才能卓著,最难得的还要是现在声名不显,这样的人才周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阳明,这位创立了心学,在儒家学说中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立的人物,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最为耀眼人物,纵观中原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就只出了这么一个王阳明,而且还是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甚至整个大明都因为王阳光而变得光彩夺目,对于这样的人,周重自然一直铭记在心。
说起来当初周重刚刚出任四海总督时,就想通过正德把王阳光调到自己手下任职,毕竟王阳光可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事家,他从小就熟读兵书,而且一直在兵部任职,若是能有王阳明这样的人物相助,他打败葡萄牙人也更有把握一些。
不过后来周重经过认真考虑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去惊动王阳明,因为当时王阳明因为得罪刘谨,结果被贬到龙场任职,也就是在那里,他领悟了自己道,也就是后来的心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周重生怕担心自己的到来打扰到王阳明悟道,所以这才忍耐下来,毕竟王阳明与唐伯虎不同,他可以改变唐伯虎的人生轨迹,使得世上少了一个绝世的画家,但却多了一个经世为民的官员,这在周重看来还是官员更加实用。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却足以改变世人的思想,特别是大明那些读书人的思想,虽然周重没有资格评判这种改变是好是坏,但却知道这代表着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甚至可以影响到未来历史的走向。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走私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走私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