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戊卷 第五十五章 任命
目录:清末英雄| 作者:贰零肆柒| 类别:历史军事
杨锐出紫禁城的时候,他只觉得朱宽肃的事情就这么算完了。—顶—点—小说 .{2}{3}{{x}].c四十年之后他已经七十五岁了,真要是出了个皇帝那也无所谓。想到此,背后那一片巍峨绵连的宫殿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压力,皇帝和国家、皇权和复兴会的之间是的关系算是由此确定了。
杨锐是一阵事情办妥的轻松,但当这一条‘皇帝是大中华国之象征,然大中华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皇帝关于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由内阁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第二日公之于众的时候,却引起了两种人的不快。
一种是康有为、劳乃宣等老旧人物了,为了维护儒家的传承,皇帝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可现在宪法第一条却说国家主权不属于皇帝而属于万民,只让他们不快,不过,碍于前朝旧臣的身份,他们也就只有在报纸上发发牢骚而已;另外一种人就是孙汶之类的共和党了,宪法上如此一段话只让他们半喜半恼,主权在民他们是喜欢看到的,但主权在民之上却有一个皇帝象征,又让他们无法理解这是何道理。因为在京势力极小,这类人也同样只在报纸上发发牢骚,并不能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而北京公使团,其他国家没有太多的反应,唯有日本和法国一贬一赞,日本人控制的京报大放厥词,说复兴会只为一会之私,操控皇帝陛下,简直是大逆不道;而法国人的中法新报。则赞扬复兴会在历史和未来、传统和现代中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合点,这将是帝制国家转向民主国家的最好模板,即皇帝是精神的。民主是现实的。
京报是汉字报,而中法新报是法语报,看不懂法文的黄兴在这一日见到杨锐的时候,第一的问题就问既然民主了,为何还要保留皇帝?
在杨锐心目中,黄兴显然是个蠢蛋,一心一意跟着孙汶那么多年。又一心一意的在两广发动那么多次举义,期间从不总结少有思考,这些都是蠢蛋的具体表现。所以他根本没有解释,只把问题推到了临时国会:这都是议员们干的好事,他也不想如此云云。
杨锐说的确实是真话,可黄兴怎么都觉得他说的是假话。会面在此差一点就中断。幸好杨度在一边打圆场。谈话又转圆了过来。不过之后所说的就没什么意思了,宋教仁已经开始改组同盟会,拉拢黄兴在杨锐看来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
黄兴走后,觉得万事大定的杨锐,开始做的事情就是搭建新政府,这其中,有总理府下属的十一个部的官长要任命,军队那边海军的事情要解决。再由就是廷尉府那边,刑部、大理寺、督察院的三个部门的官长也要任命。最后还有特科转变成的国安局、国税局官长要任命,全国二十五个省及地区官长也要任命。
如此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四十多个一级部门的官长要考察遴选,这四十多人是国家的骨干,政府的栋梁,每一个人都是要反复考核细究的。杨锐主导全局,真正负责政府部门人员遴选的是陈广寿。总理府下十二个部,其他的十一个部杨锐都交出去,唯有吏部他是保留自己管理的,用的人不是军校生、不是管理培训生、不是农会成员,全是半工半读生。
这些人最早的一批就是当年味精工厂那些向他磕头求收留的童工,在以后的八年里,天字号越办越大,童工越招越多,这里面的佼佼者,全都被悉心培养,他们的去处不光是军队,更多的人去了人力资源部。这些人在忠诚上没有问题,可人情世故却还经历的少,虽然专业,要想真正的要独当一面,还要些时日。
“先生,财政部现在确定是含章先生,他为主,计祖昌为副,再有就是国家银行行长,将有张行建负责,谢韬甫为副,不过马上就要币改了,谢韬甫的父亲毕竟是沪上钱业会馆的总董,币改期间还是让他在国外的好。”陈广寿一开头就介绍户部的任命,这是所有部中最为重要的,国家能这么快就安定,关键是因为复兴会有钱。
“这计祖昌也算是熬出头了,”杨锐拿着一大叠简历,看着的正是计祖昌,“当年他应聘味精厂会计的时候,不会想到会有今日吧。”
杨锐忽然感叹计祖昌,陈广寿并不答话,一会杨锐又道,“财政部就这么任命吧,都是复兴会的老人,这个班子本身就在运作的,现在只是放大而已。不过币改是财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事情做起来外资银行一定会全力阻止,甚至会让公使抗议,毕竟,一旦废两改元,他们不但不能输入鹰洋,也不能输入生银,损失大啊;钱业公会也会反抗,各种银元、银两的兑换权都在他们手上,一旦废两改元,他们不能收手续费不说,操纵各种银钱的兑换汇率也不能,我们是断人财路,这仇也大……沪上那边斧头帮的斧头要磨一磨了。”
币改最终的战场就在沪上租界,杨锐说斧头要磨一磨只让陈广寿会心一笑。他见杨锐看完几人的简历,而后道,“礼部那边定的是太炎先生,王小霖则为副,这个搭配是早前定好的;工部就是华封先生,这也是定好的;民政部则是张荫阁(张承樾),他主要将负责全国的巡警,沂州的李光仪将为副;商部,则是杜秋帆(亚泉)先生和张四先生;外交现在是重安先生在负责,另外原有的外交人员当中,考察下来有两人最为优秀,一为陆征祥,现在是俄国公使,再就是施肇基,他之前是外务部左丞,本是将担任美国公使的。”
陈广寿说道陆征祥和施肇基的时候,杨锐正好翻到他们的简历。一个是沪上人,广方言学堂毕业,跟着外交名臣但在庚子被杀的许景澄。一步步走上来的;另一个是苏州人,沪上圣约翰毕业,康奈尔大学的博士,难怪会外派到美国做公使,不过这都不是杨锐想要的人。
“张仪到现在还没有物色好?”杨锐把厚厚的简历放一边,摸出根烟点着。
“在国内的各国领事以及使馆人员,都调查了一边。并没有我们需要的人,”陈广寿知道杨锐要找什么人,可是这人在中国却是没有。“不过,军情局那边倒是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英国人,叫做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另外一个是德军上校。叫做卡尔.豪斯霍弗尔,他曾经在日本呆过不少日子。两人都是地理学家,认为地理情势会决定国家情势,豪斯霍弗尔的文章较为少见,但麦金德却在0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历史的地理枢纽,”陈广寿说道这里从文件里面拿出那篇论文,道。“和马汉的海权论不同,麦金德在论文里提出陆权和心脏地带理论。他认为在欧亚大陆中心是世界的心脏,谁控制了这里就能控制全世界。”
陈广寿的介绍让准备看论文的杨锐有些失神,他记得后世好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那就是谁控制了世界岛,那谁就控制了世界。不会是这种学说从这时起就开始流行吧?在他的印象中,地理决定论未必正确,但多数人讨论德国为何在两次大战的失利,都会说道德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悲剧了,而讨论到美国之所以称霸世界,那不可遗漏的都会提到美国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甚至提到秦始皇统一天下,那也会论及秦国的地理位置。
文化、资源、地理都是国家发展的长远决定性因素,可资源可以外购,文化可以改良,但是地理位置除了开疆扩土不能改变的。后世的中国锁在岛链之中,就是因为台湾不再手中,这一世,可不能在这么悲催了。
没去想那德国人,杨锐直接问道,“麦金德此人如何?如果我们邀请他来中国,他会来吗?”
陈广寿对这些东西都是不懂,但见杨锐失神后就想邀请此人,便道,“先生,这个军情局还没有评定,他们现在只是把麦金德的简要资料发了过来,再有就是这篇论文,他对中国的印象到底如何,还未可知。我们现在能确定的,就是他的论文在英国并不被大家认可,还有他已经五十五岁,早前在牛津大学基督学院上学,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
“那就让军情局马上跟进,把这个麦金德政治倾向,对中国的印象之类调查清楚,但是不要惹人注意。”杨锐确定要把这个麦金德弄到中国来,地缘政治还是要紧的,中国将来到底要和谁结盟,要和谁翻脸,都要参考地缘政治。
陈广寿把事情记下,而后开始介绍其他部的人选,“农业部那边,陶焕卿是有意向的,但是如果他要任农业部长,那国税局那边就要另选他人了。”
陈广寿感觉杨锐对秋瑾、陶成章、徐锡麟似乎有些特别,秋瑾一个女流,对革命没有太多贡献,但却要求安排到部委,陶成章已经记过,却依然安排在要紧的位置上,这有些让他不解,不过这不解也只在心里,杨锐吩咐下来的很多人,很多事情都有这样的特点。
“他要去农业部,那就让他去吧。”杨锐想到陶成章就想到他住过煤仓,“他以前不是说,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人吃饱饭吗,那就让他去农业部好了。再说这人能吃苦,风餐露宿的受得了,换做其他人那就未必了。”
“先生,如果陶焕卿为正,那么副手当选陈振先了,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农艺学博士,专业当是不差,而且年龄也近四十,为人稳重,前几年在奉天农事场做监督,也有实践经验。”陈广寿见杨锐同意陶成章所请,只好把一个博士推了上来,这样也好有个互补。
“贪污吗?”杨锐看着这个人的简历,第一个问题就是问这个。“实践如何?”
“满清的官多少都有一些,但是不重。不过说不清是因为没机会拿,还是因为不想拿。”陈广寿道,“实践倒只有在奉天农事场的监督的阅历。我们和农事场的人谈过了,他们说此人不属于坐轿子在一边看的那种,在满清的官员里面,算是务实的了。”
“那就先定下来吧,这些人都不是复兴会的,也没打过交道。找他们进来的时候就要跟他们讲清楚,任免是有试用期的。试用期里面不合格,那就是无条件开革,不让到时候大家情面上都过不去。”杨锐补充道。
“先生。我明白。”陈广寿点头,他接着介绍下面的,“医部那边有些麻烦,现在国内有中医也有西医。先生之前提的那个前年在东北消灭鼠疫的伍连德。是西医,如果他是医部部长,那说不定中西医之争又要出来了,而且这个伍连德还是给华侨,说话又是英文,若他提出废除中医,那引起的争议将会更大。”
“嗯,这倒是一个事情。”杨锐道。他知道中医已经落后时代了。只是它依然有可取的东西。“既然让伍连德做了医部部长,那就再找一个人负责中医。资源划分上西医多,中医少,还有那些游方郎中要好好的整治整治,不要医死人不偿命。”
“明白了,先生。”陈广寿记下,“运输部,有两个人选,一是陈宜禧先生,再是盛宣怀。综合考虑下来,将以陈先生为正,盛宣怀为副。”
“不行!”杨锐打断道,“陈老先生只会修铁路,运部管的是全国物流,铁路、航运、公路、空中运输、邮政、电报都是运部的管辖范围,盛宣怀虽然是个商人,贪也贪,但做生意的头脑是不错的。还是取他为正,不过部门的规章制度,分权监督要完善,不要几年下来,运部变成了盛家帮。”
“可先生,上回铁厂之事还有各省的铁路抵押借款,已经把盛宣怀的名声弄得很不好,这样任命,只会……”能力上盛宣怀算是满清官僚中最好的,这点陈广寿知道,可是这人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什么是名声?盛宣怀抵押铁路借款并无不对,给那些王八蛋士绅修一百年,那几条干线铁路也修不好。现在他名声臭,那是因为盛宣怀断了士绅们的财路,而各地的报纸又全是士绅控制,自然名名声不好。”杨锐看盛宣怀还是很顺眼的,觉得他做的事情要比其他人靠谱些。“铁厂那件事,他虽然是有私心,可谁没有死心,铁厂控制在满清手里,还不如控制在盛宣怀手里。你不要管其他了,如果没有更好的人选,就定盛宣怀。”
杨锐坚持不顾名声启用盛宣怀,陈广寿只有先记下,这时候杨锐再道,“他这边要上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全国的邮政权给我收回来。历来的条约都没有说要把中国的邮政权让出去。盛宣怀和洋人的关系好,这件事情非他莫属。”
见杨锐用盛宣怀的原因居然是这个,陈广寿心中暗笑,只把这页翻过,再说道。“学部主要是中国教育会的那些人了,按照之商定的,孑民先生为部长,蒋竹庄(维乔)先生为副。国土部的部长还未定,但是各司的人选都已经确定,邝荣光负责矿务,武同举负责水利,美国人裴义理负责林业。”
“邝荣光是新宁人?”杨锐翻看着简历,“还是留美幼童?”
“是的。他已经五十多了,美国拉法叶学院地矿专业,不过因为清廷中途召回留学生,所以没有毕业,但他是国内第一批地矿工程师,几十年的经验还是独具优势的。另外还一个叫吴仰曾的,也是留洋幼童,哥伦比亚大学矿冶学院就读,后面也是未毕业就回国了。两人中,似乎邝荣光经验更为丰富,成绩也较多。”陈广寿道。
“矿产极为重要,一旦消息泄露,现在的情况下,洋人若是占了去,我们可是夺不回来的。”杨锐强调道,“矿业司我在乎的不是学历经验,而是操守。你和渊士那边再调查调查吧,如果此人可信,选择他也没有问题。再是国土部的部长,我记得以前说过,可以让裴义理来做,怎么你现在给我来一个人员未定?”
“先生,这裴义理调查过了,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但他是洋人,而且还是传教士,考虑到这两重身份,我就担心到时候任命他引起的争论会比盛宣怀还大。”陈广寿道。
“洋人怎么了,传教士又怎么了?”杨锐不在乎的道,“我要的就是他美国长老会的身份,开国这十几年,我们是要和美国亲近的,而长老会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教会,找他来做一个冷衙门的部长,那是再好不过了。至于洋教,现在不是清理的时候,这事情以后再说吧。其他要是没有顾虑的话,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明白!”陈广寿记下,然后开始介绍廷尉府,他道:“按照之前的调查,司法这边比较合适也就是只有两个人,一是沈家本,再是伍廷芳,清廷最后几年的司法改革都是他们在主导,特别是沈家本,重新修订了刑律、民律等,声望极高。不过现在的问题就是司法本有两派,一派就是礼教派,再就是沈家本这边的法制派。这两派人之前早有争斗,现在要是任命了沈家本,那引起的争端也不小。”
陈广寿边说边看,他知道杨锐定是会选择沈家本的,在他开口前赶紧道:“先生,这段时间学生和不少人交谈过,也看了不少人的报告。欧美法系是以法治国,中华法系其实也是以法治国,只不过因为注重伦常,法律条文上增加了十恶八议,这和我之前想的有些不一样。”
杨锐也是首次听说儒家也是依法治国的,笑道,“你不是被劳乃宣那些法理派给绕晕了吧?”
“不是被劳乃宣,是被辜汤生(鸿铭),他的一些见解学生听来还是有些道理的。”陈广寿也是笑道,“如果选择法理派的话,那沈家本最为合适,伍廷芳旧习过多。”
“嗯,沈家本我同意。”杨锐点头,“但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呢,人选怎么定?我之前涉设计这个国家的时候,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法官没想到,现在这情况,就怕合格的法官不够了。”
杨锐说道他设计这个国家的时候,只让陈广寿一阵敬仰,多年以前就谋划到了今天,不得不让人感叹。“先生,清廷前几年办了几次司法考试,我统计过了,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有一千三百多人,有五百人是新学毕业的,如果我们加紧培训一批法官,人才的缺口不会那么大。”
“不行!”杨锐道,“法官不是紧急培训就能赔出来的,还是先让各县的县委找人代审吧,即便是有错案冤案也就是几年的事情。法官要是没有培养好,坏的可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现在的人手分配到州府以上够吗?”
“府以上?”陈广寿默想到,“怕是不够,不可能一个府一个法官,现在只能满足道以上。”
“好,那就道以上吧。道以下乱就乱几年。”杨锐道。“那人选呢?沈家本为廷尉,刑部,大理寺、督察院,这三个部门谁当头?”
“刑部选择的人是许世英,他虽然没有受过司法教育,但是其在业界评价却很高,不但是能吏,还是司法专才。督察院这边的人选还没有确定,要过两天才能遴选出来,但按照上次的意思,这个部门将是我们控制。现在我就担心大理寺的**官不是我们的人,真要是这些人不听我们的,到时候……”陈广寿担心道,宪法上明文规定司法独立,法律的解释权也在大理寺,真要是那些法官吃里扒外,那也是件麻烦事。
“按照宪法,大理寺最高**官是由内阁提名,最后被朱宽肃任命。”杨锐笑着说大理寺的事情,“不站在我们这边的法官,我们不提名好了,另外不是有每十年一考察的制度吗,不听我们的**官,十年之后就让他下台。”(未完待续。。)
杨锐是一阵事情办妥的轻松,但当这一条‘皇帝是大中华国之象征,然大中华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皇帝关于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由内阁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第二日公之于众的时候,却引起了两种人的不快。
一种是康有为、劳乃宣等老旧人物了,为了维护儒家的传承,皇帝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可现在宪法第一条却说国家主权不属于皇帝而属于万民,只让他们不快,不过,碍于前朝旧臣的身份,他们也就只有在报纸上发发牢骚而已;另外一种人就是孙汶之类的共和党了,宪法上如此一段话只让他们半喜半恼,主权在民他们是喜欢看到的,但主权在民之上却有一个皇帝象征,又让他们无法理解这是何道理。因为在京势力极小,这类人也同样只在报纸上发发牢骚,并不能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而北京公使团,其他国家没有太多的反应,唯有日本和法国一贬一赞,日本人控制的京报大放厥词,说复兴会只为一会之私,操控皇帝陛下,简直是大逆不道;而法国人的中法新报。则赞扬复兴会在历史和未来、传统和现代中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合点,这将是帝制国家转向民主国家的最好模板,即皇帝是精神的。民主是现实的。
京报是汉字报,而中法新报是法语报,看不懂法文的黄兴在这一日见到杨锐的时候,第一的问题就问既然民主了,为何还要保留皇帝?
在杨锐心目中,黄兴显然是个蠢蛋,一心一意跟着孙汶那么多年。又一心一意的在两广发动那么多次举义,期间从不总结少有思考,这些都是蠢蛋的具体表现。所以他根本没有解释,只把问题推到了临时国会:这都是议员们干的好事,他也不想如此云云。
杨锐说的确实是真话,可黄兴怎么都觉得他说的是假话。会面在此差一点就中断。幸好杨度在一边打圆场。谈话又转圆了过来。不过之后所说的就没什么意思了,宋教仁已经开始改组同盟会,拉拢黄兴在杨锐看来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
黄兴走后,觉得万事大定的杨锐,开始做的事情就是搭建新政府,这其中,有总理府下属的十一个部的官长要任命,军队那边海军的事情要解决。再由就是廷尉府那边,刑部、大理寺、督察院的三个部门的官长也要任命。最后还有特科转变成的国安局、国税局官长要任命,全国二十五个省及地区官长也要任命。
如此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四十多个一级部门的官长要考察遴选,这四十多人是国家的骨干,政府的栋梁,每一个人都是要反复考核细究的。杨锐主导全局,真正负责政府部门人员遴选的是陈广寿。总理府下十二个部,其他的十一个部杨锐都交出去,唯有吏部他是保留自己管理的,用的人不是军校生、不是管理培训生、不是农会成员,全是半工半读生。
这些人最早的一批就是当年味精工厂那些向他磕头求收留的童工,在以后的八年里,天字号越办越大,童工越招越多,这里面的佼佼者,全都被悉心培养,他们的去处不光是军队,更多的人去了人力资源部。这些人在忠诚上没有问题,可人情世故却还经历的少,虽然专业,要想真正的要独当一面,还要些时日。
“先生,财政部现在确定是含章先生,他为主,计祖昌为副,再有就是国家银行行长,将有张行建负责,谢韬甫为副,不过马上就要币改了,谢韬甫的父亲毕竟是沪上钱业会馆的总董,币改期间还是让他在国外的好。”陈广寿一开头就介绍户部的任命,这是所有部中最为重要的,国家能这么快就安定,关键是因为复兴会有钱。
“这计祖昌也算是熬出头了,”杨锐拿着一大叠简历,看着的正是计祖昌,“当年他应聘味精厂会计的时候,不会想到会有今日吧。”
杨锐忽然感叹计祖昌,陈广寿并不答话,一会杨锐又道,“财政部就这么任命吧,都是复兴会的老人,这个班子本身就在运作的,现在只是放大而已。不过币改是财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事情做起来外资银行一定会全力阻止,甚至会让公使抗议,毕竟,一旦废两改元,他们不但不能输入鹰洋,也不能输入生银,损失大啊;钱业公会也会反抗,各种银元、银两的兑换权都在他们手上,一旦废两改元,他们不能收手续费不说,操纵各种银钱的兑换汇率也不能,我们是断人财路,这仇也大……沪上那边斧头帮的斧头要磨一磨了。”
币改最终的战场就在沪上租界,杨锐说斧头要磨一磨只让陈广寿会心一笑。他见杨锐看完几人的简历,而后道,“礼部那边定的是太炎先生,王小霖则为副,这个搭配是早前定好的;工部就是华封先生,这也是定好的;民政部则是张荫阁(张承樾),他主要将负责全国的巡警,沂州的李光仪将为副;商部,则是杜秋帆(亚泉)先生和张四先生;外交现在是重安先生在负责,另外原有的外交人员当中,考察下来有两人最为优秀,一为陆征祥,现在是俄国公使,再就是施肇基,他之前是外务部左丞,本是将担任美国公使的。”
陈广寿说道陆征祥和施肇基的时候,杨锐正好翻到他们的简历。一个是沪上人,广方言学堂毕业,跟着外交名臣但在庚子被杀的许景澄。一步步走上来的;另一个是苏州人,沪上圣约翰毕业,康奈尔大学的博士,难怪会外派到美国做公使,不过这都不是杨锐想要的人。
“张仪到现在还没有物色好?”杨锐把厚厚的简历放一边,摸出根烟点着。
“在国内的各国领事以及使馆人员,都调查了一边。并没有我们需要的人,”陈广寿知道杨锐要找什么人,可是这人在中国却是没有。“不过,军情局那边倒是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英国人,叫做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另外一个是德军上校。叫做卡尔.豪斯霍弗尔,他曾经在日本呆过不少日子。两人都是地理学家,认为地理情势会决定国家情势,豪斯霍弗尔的文章较为少见,但麦金德却在0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历史的地理枢纽,”陈广寿说道这里从文件里面拿出那篇论文,道。“和马汉的海权论不同,麦金德在论文里提出陆权和心脏地带理论。他认为在欧亚大陆中心是世界的心脏,谁控制了这里就能控制全世界。”
陈广寿的介绍让准备看论文的杨锐有些失神,他记得后世好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那就是谁控制了世界岛,那谁就控制了世界。不会是这种学说从这时起就开始流行吧?在他的印象中,地理决定论未必正确,但多数人讨论德国为何在两次大战的失利,都会说道德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悲剧了,而讨论到美国之所以称霸世界,那不可遗漏的都会提到美国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甚至提到秦始皇统一天下,那也会论及秦国的地理位置。
文化、资源、地理都是国家发展的长远决定性因素,可资源可以外购,文化可以改良,但是地理位置除了开疆扩土不能改变的。后世的中国锁在岛链之中,就是因为台湾不再手中,这一世,可不能在这么悲催了。
没去想那德国人,杨锐直接问道,“麦金德此人如何?如果我们邀请他来中国,他会来吗?”
陈广寿对这些东西都是不懂,但见杨锐失神后就想邀请此人,便道,“先生,这个军情局还没有评定,他们现在只是把麦金德的简要资料发了过来,再有就是这篇论文,他对中国的印象到底如何,还未可知。我们现在能确定的,就是他的论文在英国并不被大家认可,还有他已经五十五岁,早前在牛津大学基督学院上学,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
“那就让军情局马上跟进,把这个麦金德政治倾向,对中国的印象之类调查清楚,但是不要惹人注意。”杨锐确定要把这个麦金德弄到中国来,地缘政治还是要紧的,中国将来到底要和谁结盟,要和谁翻脸,都要参考地缘政治。
陈广寿把事情记下,而后开始介绍其他部的人选,“农业部那边,陶焕卿是有意向的,但是如果他要任农业部长,那国税局那边就要另选他人了。”
陈广寿感觉杨锐对秋瑾、陶成章、徐锡麟似乎有些特别,秋瑾一个女流,对革命没有太多贡献,但却要求安排到部委,陶成章已经记过,却依然安排在要紧的位置上,这有些让他不解,不过这不解也只在心里,杨锐吩咐下来的很多人,很多事情都有这样的特点。
“他要去农业部,那就让他去吧。”杨锐想到陶成章就想到他住过煤仓,“他以前不是说,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人吃饱饭吗,那就让他去农业部好了。再说这人能吃苦,风餐露宿的受得了,换做其他人那就未必了。”
“先生,如果陶焕卿为正,那么副手当选陈振先了,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农艺学博士,专业当是不差,而且年龄也近四十,为人稳重,前几年在奉天农事场做监督,也有实践经验。”陈广寿见杨锐同意陶成章所请,只好把一个博士推了上来,这样也好有个互补。
“贪污吗?”杨锐看着这个人的简历,第一个问题就是问这个。“实践如何?”
“满清的官多少都有一些,但是不重。不过说不清是因为没机会拿,还是因为不想拿。”陈广寿道,“实践倒只有在奉天农事场的监督的阅历。我们和农事场的人谈过了,他们说此人不属于坐轿子在一边看的那种,在满清的官员里面,算是务实的了。”
“那就先定下来吧,这些人都不是复兴会的,也没打过交道。找他们进来的时候就要跟他们讲清楚,任免是有试用期的。试用期里面不合格,那就是无条件开革,不让到时候大家情面上都过不去。”杨锐补充道。
“先生。我明白。”陈广寿点头,他接着介绍下面的,“医部那边有些麻烦,现在国内有中医也有西医。先生之前提的那个前年在东北消灭鼠疫的伍连德。是西医,如果他是医部部长,那说不定中西医之争又要出来了,而且这个伍连德还是给华侨,说话又是英文,若他提出废除中医,那引起的争议将会更大。”
“嗯,这倒是一个事情。”杨锐道。他知道中医已经落后时代了。只是它依然有可取的东西。“既然让伍连德做了医部部长,那就再找一个人负责中医。资源划分上西医多,中医少,还有那些游方郎中要好好的整治整治,不要医死人不偿命。”
“明白了,先生。”陈广寿记下,“运输部,有两个人选,一是陈宜禧先生,再是盛宣怀。综合考虑下来,将以陈先生为正,盛宣怀为副。”
“不行!”杨锐打断道,“陈老先生只会修铁路,运部管的是全国物流,铁路、航运、公路、空中运输、邮政、电报都是运部的管辖范围,盛宣怀虽然是个商人,贪也贪,但做生意的头脑是不错的。还是取他为正,不过部门的规章制度,分权监督要完善,不要几年下来,运部变成了盛家帮。”
“可先生,上回铁厂之事还有各省的铁路抵押借款,已经把盛宣怀的名声弄得很不好,这样任命,只会……”能力上盛宣怀算是满清官僚中最好的,这点陈广寿知道,可是这人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什么是名声?盛宣怀抵押铁路借款并无不对,给那些王八蛋士绅修一百年,那几条干线铁路也修不好。现在他名声臭,那是因为盛宣怀断了士绅们的财路,而各地的报纸又全是士绅控制,自然名名声不好。”杨锐看盛宣怀还是很顺眼的,觉得他做的事情要比其他人靠谱些。“铁厂那件事,他虽然是有私心,可谁没有死心,铁厂控制在满清手里,还不如控制在盛宣怀手里。你不要管其他了,如果没有更好的人选,就定盛宣怀。”
杨锐坚持不顾名声启用盛宣怀,陈广寿只有先记下,这时候杨锐再道,“他这边要上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全国的邮政权给我收回来。历来的条约都没有说要把中国的邮政权让出去。盛宣怀和洋人的关系好,这件事情非他莫属。”
见杨锐用盛宣怀的原因居然是这个,陈广寿心中暗笑,只把这页翻过,再说道。“学部主要是中国教育会的那些人了,按照之商定的,孑民先生为部长,蒋竹庄(维乔)先生为副。国土部的部长还未定,但是各司的人选都已经确定,邝荣光负责矿务,武同举负责水利,美国人裴义理负责林业。”
“邝荣光是新宁人?”杨锐翻看着简历,“还是留美幼童?”
“是的。他已经五十多了,美国拉法叶学院地矿专业,不过因为清廷中途召回留学生,所以没有毕业,但他是国内第一批地矿工程师,几十年的经验还是独具优势的。另外还一个叫吴仰曾的,也是留洋幼童,哥伦比亚大学矿冶学院就读,后面也是未毕业就回国了。两人中,似乎邝荣光经验更为丰富,成绩也较多。”陈广寿道。
“矿产极为重要,一旦消息泄露,现在的情况下,洋人若是占了去,我们可是夺不回来的。”杨锐强调道,“矿业司我在乎的不是学历经验,而是操守。你和渊士那边再调查调查吧,如果此人可信,选择他也没有问题。再是国土部的部长,我记得以前说过,可以让裴义理来做,怎么你现在给我来一个人员未定?”
“先生,这裴义理调查过了,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但他是洋人,而且还是传教士,考虑到这两重身份,我就担心到时候任命他引起的争论会比盛宣怀还大。”陈广寿道。
“洋人怎么了,传教士又怎么了?”杨锐不在乎的道,“我要的就是他美国长老会的身份,开国这十几年,我们是要和美国亲近的,而长老会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教会,找他来做一个冷衙门的部长,那是再好不过了。至于洋教,现在不是清理的时候,这事情以后再说吧。其他要是没有顾虑的话,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明白!”陈广寿记下,然后开始介绍廷尉府,他道:“按照之前的调查,司法这边比较合适也就是只有两个人,一是沈家本,再是伍廷芳,清廷最后几年的司法改革都是他们在主导,特别是沈家本,重新修订了刑律、民律等,声望极高。不过现在的问题就是司法本有两派,一派就是礼教派,再就是沈家本这边的法制派。这两派人之前早有争斗,现在要是任命了沈家本,那引起的争端也不小。”
陈广寿边说边看,他知道杨锐定是会选择沈家本的,在他开口前赶紧道:“先生,这段时间学生和不少人交谈过,也看了不少人的报告。欧美法系是以法治国,中华法系其实也是以法治国,只不过因为注重伦常,法律条文上增加了十恶八议,这和我之前想的有些不一样。”
杨锐也是首次听说儒家也是依法治国的,笑道,“你不是被劳乃宣那些法理派给绕晕了吧?”
“不是被劳乃宣,是被辜汤生(鸿铭),他的一些见解学生听来还是有些道理的。”陈广寿也是笑道,“如果选择法理派的话,那沈家本最为合适,伍廷芳旧习过多。”
“嗯,沈家本我同意。”杨锐点头,“但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呢,人选怎么定?我之前涉设计这个国家的时候,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法官没想到,现在这情况,就怕合格的法官不够了。”
杨锐说道他设计这个国家的时候,只让陈广寿一阵敬仰,多年以前就谋划到了今天,不得不让人感叹。“先生,清廷前几年办了几次司法考试,我统计过了,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有一千三百多人,有五百人是新学毕业的,如果我们加紧培训一批法官,人才的缺口不会那么大。”
“不行!”杨锐道,“法官不是紧急培训就能赔出来的,还是先让各县的县委找人代审吧,即便是有错案冤案也就是几年的事情。法官要是没有培养好,坏的可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现在的人手分配到州府以上够吗?”
“府以上?”陈广寿默想到,“怕是不够,不可能一个府一个法官,现在只能满足道以上。”
“好,那就道以上吧。道以下乱就乱几年。”杨锐道。“那人选呢?沈家本为廷尉,刑部,大理寺、督察院,这三个部门谁当头?”
“刑部选择的人是许世英,他虽然没有受过司法教育,但是其在业界评价却很高,不但是能吏,还是司法专才。督察院这边的人选还没有确定,要过两天才能遴选出来,但按照上次的意思,这个部门将是我们控制。现在我就担心大理寺的**官不是我们的人,真要是这些人不听我们的,到时候……”陈广寿担心道,宪法上明文规定司法独立,法律的解释权也在大理寺,真要是那些法官吃里扒外,那也是件麻烦事。
“按照宪法,大理寺最高**官是由内阁提名,最后被朱宽肃任命。”杨锐笑着说大理寺的事情,“不站在我们这边的法官,我们不提名好了,另外不是有每十年一考察的制度吗,不听我们的**官,十年之后就让他下台。”(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末英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末英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