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武装的劳动者 第一更
目录:天朝之梦| 作者:大罗罗| 类别:历史军事
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另外,今天还是五更的说
胡林翼和乔致庸也注意到了运木料的车队,两人同时挺下脚步,扭头望去。乔致庸指着已经停下来,排着队等着卸木材的车队,还有四下热火朝天的工地,笑道:“营地三天内就能建成,给工人们居住的帐篷也全部运到了。轨道下个月就能运过来,都是辽阳钢材出产的钢轨,和京津铁路用的是一样的,全是百炼钢,过去都是用在刀刃上的,现在居然拿来铺路,咱们这位皇帝还真是豪阔啊!
不过那些从东北征募来的工人总是叫人不放心,人人洋枪在手!不像是做工倒像是当兵,真不知道要如何管他们了……”
说到工地上那些东北集体农庄募来的工人,乔致庸脸上的笑容却已经荡然无存了。胡林翼笑着摇了摇头:“仲登,这些人本来就不是普通的民人,都是亦军亦民,要不然如何能用军令征发?不过你不用担心出什么状况,他们虽然有枪在手,但是他们的家人都在朝廷控制之下呐。”
乔致庸只苦笑:“总是叫人不放心,润芝兄啊,你在黑龙江的时候,天天管着这样的民人,就一点不担惊受怕?”
“若说一点不担心那是假话,可是没有这百万洋枪在手的民人,奕欣能被咱们逼到现在这种地步?那些在东北土生土长的八旗子弟可是有野性的!没有这些持枪之民,他们肯退到黑龙江北面?日后咱们还要靠他们一路殖民到西伯利亚去呢!”
当然,有些话他是不方便说的——东北的大明朝廷命官的官威可比内地要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下面的老百姓毕竟个个手里都有枪!谁敢骑在他们身上作威作福?不说水能覆舟吧。这枪子儿可是真会要人命的!
其实这话胡林翼不说。乔致庸也知道。下面的工头没少叫苦!不说克扣工资了。连伙食差一点,态度凶一点这帮工人都要吹胡子瞪眼!和北直山东山西募来的苦力相比,这些洋枪在手的家伙个个都是爷啊!
胡林翼又道:“仲登,对下面做活的工人也不可一味威压,不行就给些赏号,小恩小惠也给一些,哪怕最后少赚一点也要按期完工,知道了吗?”
乔致庸苦笑着叹口气。真没什么话好说。工人有了枪,这老板可就不好做了……
“放饭了,高粱面饼卷外加个煮鸡蛋。”
杨老白这个时候已经卸完木料,开始排队领饭了。他们这些背着洋枪的工人的伙食也比普通工人要好,多一个煮鸡蛋。
“有辣子吗?”
轮到杨老白领饭的时候,他用四川口音问一个胖乎乎的厨子。
“有,有的。正宗的四川豆瓣酱。”厨子是很客气的,看了看老白卸肩背着的洋枪,赶紧给他掏了一点辣酱抹在高粱卷饼上,又给他一个大个的鸡蛋。
“谢了。”杨老白客气地道谢。他并不觉得自己背上枪就高人一等了——虽然这就是事实!他有枪。还能选举“庄主”,到哪里也不捱人欺负。不过这样高人一等的地位是有代价的。他是“准军事人员”,一旦工地遭到敌人的袭扰,他必须持枪作战!在黑龙江岸边,他就不止一次端着步枪朝江对岸过来袭扰的旗人射击。
拿着沾了辣椒酱的卷饼和鸡蛋,杨老白也没回自己的帐篷,而是找了块空地盘腿坐着就狼吞虎咽起来了。几个可能北直来的工人主动凑了上来,和他聊了起来。
“老哥,您是哪儿的?”
“四川的……现在在黑龙江边上的庄子里面。”
说起庄子,杨老白由衷地有了一种优越感。当年迁移的一路幸苦,现在算是有了足够的回报。
“庄子上的日子好么?”
“怎么不好,种着皇上的50亩好田还不用缴租子,还三年不用纳田赋。”
“不缴租,不纳赋……那杂派也不收么?”
北直那里正在筹备第一次科举考试,目前还是沿用清朝的规矩,是有杂派的。
杨老白拍了拍背上的洋枪,笑了起来:“杂派?那得问问它同意不同意了!”
“那岂不是天上的日子!”
“是呀,没有绅粮,没有田赋,没有杂派……”
几个北直来的工人果然动了心,去东北集体农庄又没有什么门槛,是人人都可以报名的。
这时一个上了年纪大工人忽然问道:“听说集体农庄庄户要和八旗兵还有俄罗斯人打仗,这是真的么?”
杨老白道:“俄罗斯兵没见过,八旗兵倒是遇到过,是从黑龙江北岸过来的,那里被俄罗斯人占了,那些八旗兵都是黄俄狗子。”
“厉害吗?”
杨老白摆摆手:“不厉害,我住的庄子里面有1000条洋枪!而且比八旗兵手里的洋枪好,是有膛线的,打得又远又准!每次都能打死一堆鞑子,割了他们的脑袋还可以换钱使。”
他说得眉飞色舞,好像真打死过八旗大爷似的。其实他的枪法很差,还不如她的丑闺女打得准。不过庄子里面枪法好的人很多,因为这“庄户”除了种地之外还兼做猎户,只要在东北呆上两三年,人人都能练出一手好枪法。只是东北山林里面的野生动物们遭了殃,当然送上门来的鞑子也一样倒了血霉,在黑龙江沿岸的边境冲突基本上都是鞑子吃亏。
几个北直的工人却听得直吐舌头,心道:“怪不得工头们对他们些‘庄户’那么客气,感情人家是割过鞑子脑袋的!看来东北的官老爷真是不敢随便欺负老百姓的。”
……
这时在喀尔喀蒙古南部的荒原上,正行进着一支庞大的军民混合的队伍。穿着灰色军服的步兵、骑兵、辎重兵,还有用骡马拖曳着的大炮走在前面,后面则跟着穿着老百姓衣服,同样背着洋枪的民夫,赶着驮子大车,还有几个蒙古部落,一路向北。
这是绥远巡抚兼总兵苗沛霖指挥的军队,不过并不都是所谓的“苗军”,也包括明军的野战军。和穆拉维约夫预料的不同,苗军并没有和近卫骑兵一起行动。只是配属了几千人的蒙古骑兵,都是从鄂尔多斯七县征召来的,现在换上了灰色的军装和好钢打造的马刀在大军四下担任警戒。
队伍在一处“海子”旁边停了下来。所谓的海子其实就是湖泊,按照蒙古人的说法有些海子是会“跑”的。不过眼前这一处却是不会移动的海子。
部队开始安营扎寨,一缕缕的炊烟也升了起来,晚饭的饭点很快就要到了。苗军的各项制度和正规明军差不多,一天三餐,有24两米,每个月还有3块钱的菜金。不过苗军的规矩不严,克扣时有发生,但是在战时,还是可以保证士兵吃饱的。蒙古这里不却牛羊肉,苗沛霖出兵之前还特意购买了不少,让一些蒙古牧民赶着一块儿行军,每天宰一些给官兵加菜。这等小恩小惠,知兵的苗沛霖当然会做。
在大家伙开饭的时候,苗沛霖则背着手在部队当中转圈。苗军现在的编制和其他镇军一样,镇之下是旅、团、营等编制。这一次随苗沛霖北上的有绥远镇军的8个旅、2个鄂尔多斯骑兵旅和陆军第15军。一共有近80000万官兵,还有不下30000人的武装民夫——他们都是从绥远军户和集体农庄中征发来的壮丁,另外还有近20000蒙古牧民。总共有将近十万之众!如果穆拉维约夫真的把自己的哥萨克和奕欣的八旗兵一并派过来,准保是没有好下场的。(未完待续。。)
胡林翼和乔致庸也注意到了运木料的车队,两人同时挺下脚步,扭头望去。乔致庸指着已经停下来,排着队等着卸木材的车队,还有四下热火朝天的工地,笑道:“营地三天内就能建成,给工人们居住的帐篷也全部运到了。轨道下个月就能运过来,都是辽阳钢材出产的钢轨,和京津铁路用的是一样的,全是百炼钢,过去都是用在刀刃上的,现在居然拿来铺路,咱们这位皇帝还真是豪阔啊!
不过那些从东北征募来的工人总是叫人不放心,人人洋枪在手!不像是做工倒像是当兵,真不知道要如何管他们了……”
说到工地上那些东北集体农庄募来的工人,乔致庸脸上的笑容却已经荡然无存了。胡林翼笑着摇了摇头:“仲登,这些人本来就不是普通的民人,都是亦军亦民,要不然如何能用军令征发?不过你不用担心出什么状况,他们虽然有枪在手,但是他们的家人都在朝廷控制之下呐。”
乔致庸只苦笑:“总是叫人不放心,润芝兄啊,你在黑龙江的时候,天天管着这样的民人,就一点不担惊受怕?”
“若说一点不担心那是假话,可是没有这百万洋枪在手的民人,奕欣能被咱们逼到现在这种地步?那些在东北土生土长的八旗子弟可是有野性的!没有这些持枪之民,他们肯退到黑龙江北面?日后咱们还要靠他们一路殖民到西伯利亚去呢!”
当然,有些话他是不方便说的——东北的大明朝廷命官的官威可比内地要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下面的老百姓毕竟个个手里都有枪!谁敢骑在他们身上作威作福?不说水能覆舟吧。这枪子儿可是真会要人命的!
其实这话胡林翼不说。乔致庸也知道。下面的工头没少叫苦!不说克扣工资了。连伙食差一点,态度凶一点这帮工人都要吹胡子瞪眼!和北直山东山西募来的苦力相比,这些洋枪在手的家伙个个都是爷啊!
胡林翼又道:“仲登,对下面做活的工人也不可一味威压,不行就给些赏号,小恩小惠也给一些,哪怕最后少赚一点也要按期完工,知道了吗?”
乔致庸苦笑着叹口气。真没什么话好说。工人有了枪,这老板可就不好做了……
“放饭了,高粱面饼卷外加个煮鸡蛋。”
杨老白这个时候已经卸完木料,开始排队领饭了。他们这些背着洋枪的工人的伙食也比普通工人要好,多一个煮鸡蛋。
“有辣子吗?”
轮到杨老白领饭的时候,他用四川口音问一个胖乎乎的厨子。
“有,有的。正宗的四川豆瓣酱。”厨子是很客气的,看了看老白卸肩背着的洋枪,赶紧给他掏了一点辣酱抹在高粱卷饼上,又给他一个大个的鸡蛋。
“谢了。”杨老白客气地道谢。他并不觉得自己背上枪就高人一等了——虽然这就是事实!他有枪。还能选举“庄主”,到哪里也不捱人欺负。不过这样高人一等的地位是有代价的。他是“准军事人员”,一旦工地遭到敌人的袭扰,他必须持枪作战!在黑龙江岸边,他就不止一次端着步枪朝江对岸过来袭扰的旗人射击。
拿着沾了辣椒酱的卷饼和鸡蛋,杨老白也没回自己的帐篷,而是找了块空地盘腿坐着就狼吞虎咽起来了。几个可能北直来的工人主动凑了上来,和他聊了起来。
“老哥,您是哪儿的?”
“四川的……现在在黑龙江边上的庄子里面。”
说起庄子,杨老白由衷地有了一种优越感。当年迁移的一路幸苦,现在算是有了足够的回报。
“庄子上的日子好么?”
“怎么不好,种着皇上的50亩好田还不用缴租子,还三年不用纳田赋。”
“不缴租,不纳赋……那杂派也不收么?”
北直那里正在筹备第一次科举考试,目前还是沿用清朝的规矩,是有杂派的。
杨老白拍了拍背上的洋枪,笑了起来:“杂派?那得问问它同意不同意了!”
“那岂不是天上的日子!”
“是呀,没有绅粮,没有田赋,没有杂派……”
几个北直来的工人果然动了心,去东北集体农庄又没有什么门槛,是人人都可以报名的。
这时一个上了年纪大工人忽然问道:“听说集体农庄庄户要和八旗兵还有俄罗斯人打仗,这是真的么?”
杨老白道:“俄罗斯兵没见过,八旗兵倒是遇到过,是从黑龙江北岸过来的,那里被俄罗斯人占了,那些八旗兵都是黄俄狗子。”
“厉害吗?”
杨老白摆摆手:“不厉害,我住的庄子里面有1000条洋枪!而且比八旗兵手里的洋枪好,是有膛线的,打得又远又准!每次都能打死一堆鞑子,割了他们的脑袋还可以换钱使。”
他说得眉飞色舞,好像真打死过八旗大爷似的。其实他的枪法很差,还不如她的丑闺女打得准。不过庄子里面枪法好的人很多,因为这“庄户”除了种地之外还兼做猎户,只要在东北呆上两三年,人人都能练出一手好枪法。只是东北山林里面的野生动物们遭了殃,当然送上门来的鞑子也一样倒了血霉,在黑龙江沿岸的边境冲突基本上都是鞑子吃亏。
几个北直的工人却听得直吐舌头,心道:“怪不得工头们对他们些‘庄户’那么客气,感情人家是割过鞑子脑袋的!看来东北的官老爷真是不敢随便欺负老百姓的。”
……
这时在喀尔喀蒙古南部的荒原上,正行进着一支庞大的军民混合的队伍。穿着灰色军服的步兵、骑兵、辎重兵,还有用骡马拖曳着的大炮走在前面,后面则跟着穿着老百姓衣服,同样背着洋枪的民夫,赶着驮子大车,还有几个蒙古部落,一路向北。
这是绥远巡抚兼总兵苗沛霖指挥的军队,不过并不都是所谓的“苗军”,也包括明军的野战军。和穆拉维约夫预料的不同,苗军并没有和近卫骑兵一起行动。只是配属了几千人的蒙古骑兵,都是从鄂尔多斯七县征召来的,现在换上了灰色的军装和好钢打造的马刀在大军四下担任警戒。
队伍在一处“海子”旁边停了下来。所谓的海子其实就是湖泊,按照蒙古人的说法有些海子是会“跑”的。不过眼前这一处却是不会移动的海子。
部队开始安营扎寨,一缕缕的炊烟也升了起来,晚饭的饭点很快就要到了。苗军的各项制度和正规明军差不多,一天三餐,有24两米,每个月还有3块钱的菜金。不过苗军的规矩不严,克扣时有发生,但是在战时,还是可以保证士兵吃饱的。蒙古这里不却牛羊肉,苗沛霖出兵之前还特意购买了不少,让一些蒙古牧民赶着一块儿行军,每天宰一些给官兵加菜。这等小恩小惠,知兵的苗沛霖当然会做。
在大家伙开饭的时候,苗沛霖则背着手在部队当中转圈。苗军现在的编制和其他镇军一样,镇之下是旅、团、营等编制。这一次随苗沛霖北上的有绥远镇军的8个旅、2个鄂尔多斯骑兵旅和陆军第15军。一共有近80000万官兵,还有不下30000人的武装民夫——他们都是从绥远军户和集体农庄中征发来的壮丁,另外还有近20000蒙古牧民。总共有将近十万之众!如果穆拉维约夫真的把自己的哥萨克和奕欣的八旗兵一并派过来,准保是没有好下场的。(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朝之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朝之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