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天朝之梦 正文 第1013章 微服私访:在常熟 求月票

正文 第1013章 微服私访:在常熟 求月票

目录:天朝之梦| 作者:大罗罗| 类别:历史军事

    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

    古老而繁华的常熟县城外,田垄密布,却并不都是稻田,各色菜田、鱼塘、绵花田和桑树林依次铺开,将平整的大地点缀得异彩缤纷。偶见数十户人家聚为一村,青砖灰瓦,炊烟缭绕,跟繁华的县城风景动静相衬,好一派画意诗情的景象。

    就在其中一个小村子里,不少农人刚刚从田里回来,没有散去,而是聚集一处,正听一个头戴儒巾,身材肥胖的老者正坐在一张石凳上诵读着报纸上的文章。读得也不是《大公报》、《清流报》这样的大报,就是常熟当地几个名门大族共办的《常熟县报》。

    “自光复1o年起,常熟县户籍之年满6足岁,不满1o足岁之男童,皆须前往所属乡镇之小学登记,并且接受智力测试,凡心智正常者,都有进入小学,接受四年教育之义务。凡拒不履行义务者,官府将处以罚银5o元之惩罚!”

    “依据《大明钦定义务教育法》之规定,常熟县衙教育司公告之县立各小学收费办法如下,凡常熟县户籍之男童入学,每年须缴纳学费2块银元,分两次缴清,一次6月底前收取,一次春节之后收取。如家庭却有困难者,可向所在乡镇之小学提出减免申请,学校当酌情减收。”

    当这个老头子念到学校收费标准的时候,四周的黑黑瘦瘦的农人顿时纷纷嚷嚷叫了起来,神色多有怨恨和不满。

    “2块银元啊!也太贵了,比族学私塾贵了一倍都多。一石上好的白米就这样没有了……这什么义务教育的。和咱们寻常小农有什么关系?咱们又不想做官。就是不认字也没有什么嘛!”

    “是啊,我家有3个小子都在6岁到1o岁,这就是三石白米没有了。还要交租子,纳田赋,这不是要我卖儿卖女么?”

    “要减免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吧?衙门里的话哪有那么好说?没有人请托,谁给咱们寻常小民减免啊?”

    “翁大老爷,您老的儿子是朝廷大员,不如去和皇上说说。不要搞什么义务教育了……”

    那个姓翁的老者微微摇头,叹了口气:“当今圣上本意是好的,让天下贫苦子弟都能读些书,知道些道理,将来也好有个上升的机会。只是行事还是过于操切了些,和过往一样,很少为小民所想。这朝中大臣也是的,怎么就不知道向皇帝进谏言呢?再这样下去,这大明江山怕是又要不稳了!”

    另一个声音响起,满是无奈:“邃庵先生。您老又在这里议论朝政了,之前请您去苏州公局当议员您又嫌麻烦。却又和自家的佃户成天瞎说八道。”

    这位被人称为邃庵先生的翁姓老者顺着声音回头一看,就见一个红袍子官员带着几个穿西服或是长袍的人站在不远处的一处屋檐下面。他老眼昏花的看不清来人的脸面,不过这红袍子的声音老者是挺熟悉的,此人名叫瞿秉渊,出身常熟名门铁琴铜剑楼瞿家,光复3年江南乡试中了秀才后就在常熟本地为官,去年又中了举人,现在官拜常熟县令。他还有个老爹叫瞿墉,和潘世恩一起投靠朱皇帝,是当下的黑龙江省巡抚。

    而这位“邃庵先生”不是旁人,正是朱皇帝跟前的红人翁同龢的父亲,名叫翁心存。在满清的时候他已经官拜户部侍郎,还有个儿子叫翁同书的在道光二十年中了进士,官拜詹事府少詹事。太平军逼近北京之时,翁心存、翁同书两父子就从北京人间蒸,去天津当了两年寓公,之后也没有出仕大明,而是回了常熟老家闭门读书,很有一些不2臣的意思。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儿子翁同龢在大明朝中内外钻营,步步高升。

    正因为有翁同龢这个靠山,翁心存翁老爷子自不把瞿秉渊这个晚辈放在眼里,哼声道:“镜之啊,当今之世不是讲言论自由的吗?老夫又没有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有什么打紧的?再说了,老夫所言也俱是实情。当今天子的武功虽已过成吉思汗,堪称一代天骄,但是文治还是稍差一些,对于小民生计,更是漠不关心,比起清鞑的康乾二君是有所不如的。”

    瞿秉渊登时没有话说,回头看了眼一个穿着儒生袍的高大男子,苦苦一笑,刚想说什么,那男子一摆手,就径直走到了翁心存身边,一施礼,开口就是南京官话:“老先生,在下姓罗,是《清流报》的记者,能问几个问题吗?”

    翁心存滞了一下,点点头道:“啊,罗先生有什么话就问吧。”

    这位罗先生笑了笑,却朝翁心存身旁的佃户们点点头,问道:“诸位都是翁老先生的佃户?”

    “是的,我等都是给翁大老爷耕田的。”其中一个上点年纪的老农恭敬地答道。

    常熟这个地方历来文风鼎盛,谁都高看读书人几分,这位“罗先生”一身儒士打扮,自然也容易受人尊敬。

    “老丈家中自己可有田?又租种几亩?租子多少?交了租子后所得可够温饱?”

    这位罗先生笑吟吟的又是一连串问题。

    “老汉家里有一亩半的薄田,还租了翁老爷的五亩水浇地,每亩交租子一银元外加8oo个小铜板,在常熟已经是轻的了,所以交了租子后足够一家温饱了。”

    一旁又有农人帮腔道:“翁大老爷心善,收的租子都比别家要低一些,差不多占到四成的收成。”

    “四成的租子不少啊?”那罗先生显然是不知道农事的,懵懵懂懂地问道。

    一旁马上就有农夫指出。

    “那得看什么地,翁老爷的地都是水浇地,一年两熟,多的话五百斤谷子都能收上来,交完翁老爷的绅粮一亩都能余下三百斤谷子,差不多就是两石白米啊!”

    “那还是种稻子,如果再种些蔬菜养些鸡鸭,收获可就更好了,这可都是托了翁老爷的福。”

    “可惜现在土布卖不出去,市面都叫机织布的占了,否则这光复朝的日子还真不算难过。”

    “是啊,男耕女织,这是老祖宗几千年的规矩,怎么到光复朝就行不通了呢?”

    “现在又强逼着咱们这种寻常小农送娃娃去上学……还一学四年,每年要两块钱学费,这可就是四石百米啊,要是家里有三四个娃,日子还过不过了?”

    好嘛,七嘴八舌又开始抱怨了。他们这些人都是最底层的小农,在满清也好,在新明也罢,总是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当然不可能是眼下欣欣向荣的大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受益者了。而且资本主义经济的展,必然会冲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先自然是土布市场被机织布占领,让苏湖地区的小农少了一笔额外收入;其次则是一部分没有功名的地主从士绅地主向资本主义农场主转变,造成大批佃户失去份地沦为无产阶级或远走他乡。而得以继续托庇于翁心存这种官僚大地主的佃户,从某种角度来说,还真是幸福的。

    翁心存也嗤笑着说道:“这大明天子就是喜欢多事,天下纷乱方止,本是应该于民修养,可却偏偏纷扰不息,还好当今天子武功鼎盛,堪比始皇帝,否则这天下又该扰乱不休了。”

    这位翁老头子的嘴皮子耍得痛快,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背后十几步远的地方,他的宝贝儿子翁同龢的腿肚子可是抖得厉害,哭丧着脸都快急死了,恨不得冲上去用块抹布把他老爹的嘴给堵了。因为现在正和翁心存说话的罗先生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朱大皇帝。(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朝之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朝之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