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西凉告急
目录:大锦衣| 作者:夜半微风之老鬼| 类别:历史军事
沈紫杉还想再问什么,段清风止住了他的话,对着陆绎点点头道:“可成大事者必斩断七情六欲,你比师父我强,比我看得透看得明不被世俗羁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会超越你的父亲,成为一代枭雄。在这个世上,枭雄永远是可以打败英雄的,因为他没有更多无用的感情,因为他们更狠更毒,因为他们无所顾虑。”
陆绎点了点头,没有客套没有说不敢。
戚景通在长达三个月的胶着战中终于现出了颓势,踏着陆家军和朝廷兵马的尸体向后撤去。而与此同时,夏大德的西凉军队已经打开了大同关,但世事难料,正当要进军京城兵临城下的时候,在西凉东边和大明北方沉寂已久的鞑靼人却突然绕道对西凉的国都发动了进攻。
早先西凉意图东进,经过几场战争后,同样是马上民族且装备精良的西凉人取得了上风。于是鞑靼要求休战,愿意割地赔款敬献美酒女子和马匹。
美女自然西凉是不缺,向来西域不乏异国风情的妖娆女子,故此根本看不上那些胯大眼小脸平的蒙古姑娘,即便那些人在鞑靼人看来是美若天仙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审美观略有差异。
可本来西凉扩张的主要目的就是减缓西凉的产量不足,弥补生产力较低的缺陷,并平缓生性略带野蛮的百姓的躁动,如今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仗也打了东西也要来了,这场仗就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朝内的大臣大多都是这么个意思,认为再打下去只不过是劳民伤财。因为鞑靼不似大明地大物博,产量丰富。其实鞑靼和西凉所产差别不大,都是牛羊畜牧业为主,想要获得不义之财还得去去大明边境打草谷。故此攻占下来作用也不大,更会过早的增加边防负担,从而无力再对更有价值的地方发动进攻。
另外一点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善战和同样喜欢打快战的鞑靼人。所以一旦陷入死战,刚刚建立起来的西凉就会受到誓死抵抗猛烈冲击,不利国家发展。毕竟西凉是个年轻的国家,所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同时就算前期战争很顺利,一旦太过深入战线拉的太长,在运输上不免要投入过多。单纯游牧民族变成战士可以去大明打草谷补给。也可以以战养战,但这样容易受到两面夹击,同时也不适合于西凉。西凉现在已经上升到骑兵弓弩和火器相配合的程度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补给才行,否则武器就成了废铁。加上耗费的财力这算起来,并不比现在这般签订条约受供奉来的划算。
故此两方做了休战协议,而西凉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就算要开战也要向东南的大明或者西方的富饶之地。更多人偏向于进攻大明,大明军事羸弱。汉人多次被外族侵占,即便不能取得胜利怕事儿的汉人也会割地赔偿。或者给巨额的岁币。西方的人种高头大马尤甚于西凉,而且性情同样彪悍,只怕沾不了多大的光。
夏大德现在已经创立了新的国家和种族西凉人,故此大臣所说这些他也不觉得难受,在他的内心反倒十分认同大臣对汉人的分析。而且相对作战强悍的西边,西凉东南方的大明,这个脏透了的国家的贪官污吏会帮上大忙,估计好多仗不用打就能取胜,兵临城下后大明将领要么投降要么弃城逃窜,甚至有些献媚者会打开城池迎接西凉大军,好保全自己纯属墙头草。
其实汉人的修建工事和城池的能力,是许多民族可望不可即的,他们只要坚守城池即便西凉有火器在手,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大明的优势。但他们显然没有注意到,懦弱占据了他们的内心,未战先败。
另外陆炳的所在也是西凉决定进攻大明的主要原因,大臣建议联合陆炳一起对大明发动战争,里应外合在短期内取得最大的战果。夏大德和陆炳的关系在大明或许因为官方原因,百姓并不知道,但在西凉无人不知,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方只要互相配合互相依靠,就能皆得以保全。夏大德先前在朱厚熜的万寿节以身犯险深入大明,就是为了和陆炳商议此事,当然也有灯下黑迷惑大明的意思。
但没想到的是朱厚熜竟然敏锐的感觉到了即将可能来临的暴风雨,他提前动了手,但天不遂人愿,他并未留住陆炳和夏大德,反倒让他们逃窜,从那时候起大明与陆家和西凉的斗争真正打响了。而就在此时,忍辱负重多年的鞑靼终于也找到了机会,开始对西凉进行反扑。西凉大部分兵力在和大明作战,此时朝廷下了死令,大明士兵也打红了眼,常年对外族的抵抗已经让他们知道外族侵略者的嘴脸,若不死敌只怕当官的还当官,但自己这帮百姓就要任人鱼肉了,不如豁出命去拼上一会,也算死得其所了。
此时困境就产生了,如果西凉贸然撤军,必定会被大明反咬住,形势反而对夏大德不利起来。
鞑靼的突然行动很可能是和大明商议之后的结果,多次历史事件让鞑靼人也变聪明了,与其与强者一起瓜分大明,不如合纵连横弱弱联合对敌强大的西凉。夏大德当机立断,请陆炳出击朝廷兵马,自专心对付鞑靼。
事情也就是这样发生了,陆炳率军出齐鲁,一路所向披靡,戚景通节节败退,俞大猷则在南边呈观望态势,准备收复南方失地,而不管不顾北方不与陆炳作战。参本接连而至,但这次朱厚熜却稳住了阵脚,根本没有处罚俞大猷或者调回戚景通什么的,这让战局越来越摸不透了。
陆炳做好大方针的制定后。便又去了乌斯藏,希望现如今已经止步不前的乌斯藏也能再度发兵,拥兵自立给大明增添一些危机。当年白羽所做的事情。陆炳极力所阻拦的事情,又是陆炳所不齿的事情,现在便成了陆炳急迫要做的事,可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山东开出的陆家军则由许洋来率领,别说这个许洋还真是个大将之才,章法有序,进军速度不急不慢。军中将士不骄不躁十分妥当。可一个巨大的阴谋却笼罩着山东方面的陆家军,这是戚景通的谋略,宛如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只为了更猛烈的袭击。
—————————————————————————————————————
先不提戚景通这边,再说陆绎所管的南方诸地,此时俞大猷已经派出人马与占据苏北浙江等地的赵家洽谈,并许诺一旦打退陆家将给赵家一片土地。乃为国中之国。赵家欣然答应下来。不过不论是朝廷还是赵家亦或是陆绎,都没有人相信这份许诺,因为这不过是一份空口的诺言,三方都在为自身利益而战,现在的结盟不过是为了利益更大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暂时的利益。
陆绎没有因为看到俞大猷率朝廷兵马步步逼近,也没有因为赵家背信弃义突然反目。而变得焦躁不安极力抗争。反而依旧按照原计划令韩素发率太湖一系朝着南京城而去,至此反倒是留下大片真空地带给朝廷和赵家的人。使得两支兵马谁也不敢轻举妄,大家都想不劳而获吃下这片土地,却又不敢独占,否则免不了起冲突鹤蚌相争渔翁得利。陆绎说得好,人是活的地是死的,不如把这块大肥肉扔给两人,且看他们谁敢接着。
赵家如果敢趁机占领朝廷地盘,俞大猷定不会坐视不理,这可是国家的土地,更不在两人联盟的规划之内,若是丢了国家颜面何在,更等于助长了赵家的威势,以后难以对付了。而俞大猷要是驰援南京,赵家就会趁机断掉朝廷退路,让其首尾不能接应。同理赵家是看着眼馋却不敢轻举妄动,也怕这是计中计,陆家和朝廷联合,诱敌深入然后前后夹击灭了自己,故此也呈观望状,两方部队的行程也就此慢了下来。
所以不可不谓陆绎这手以退为进玩的高明。
此时被陆绎调去南京的韩素发春风得意,本来他也感到了危机,因为陆绎在自己身边到处安插眼线什么的,使其权力被架空。但这支队伍的原型本就是草莽出身,作为太湖水寨的寨主,韩素发的魄力和行事方法都是无可挑剔的,十分和江湖好汉的思路。所以韩素发依然稳居大军首领的席位,陆绎并未撤换下他,而韩素发也不敢再有反心,陆家的情报实在太厉害了,有他没他也都一样,如果自己再敢有异心只怕是要身首分离了。
韩素发率大军直逼南京城下,南京城外虎踞龙盘之处皆有朝廷大军把守。这些人是朝廷在南方最精锐的部队,如今已经成了散沙一盘,究其原因就在南京城内。南京城被陆绎调配的锦衣卫把持着,命令根本传不出来。而南京驻军听从南京兵部调令,除了北京来的圣旨根本没人能调动,就算是北京的兵部尚书亲临都不行,这是规矩,别到最后打赢了仗退了敌寇,反倒落个擅自用兵的罪责,满门抄斩凌迟处死,这并非多虑,大明已有先例。于是所有人都在等着圣旨的到来,可朱厚熜派出的人马纷纷没到南京就被魏和的人给盯上斩杀了。
所以圣旨颁不来,而南京的虎符也弄不出来,导致群龙无首乱哄哄的一片。终于有人给各方将领开了个会,推举出一位暂时的将领来,但诸将领之间却又各怀鬼胎,这才会让南京城久攻不下。
如此一来南方所在重兵根本无法调动,陆绎的顺风顺水正因如此,但即便如此,因为南京城内锦衣卫可以率领的兵马实在太少了,所以城外的零星并不出力的攻击还是给了锦衣卫们不少打击。城内死伤惨重,几近把兵部大臣推上城头威胁,才逼退了城外的朝廷兵马。陆绎下令不可伤害城内六部大臣,因为有他们在外面的兵马才嫩有所顾虑,一旦他们死了,那才是真正的失控和疯狂。未完待续。。
陆绎点了点头,没有客套没有说不敢。
戚景通在长达三个月的胶着战中终于现出了颓势,踏着陆家军和朝廷兵马的尸体向后撤去。而与此同时,夏大德的西凉军队已经打开了大同关,但世事难料,正当要进军京城兵临城下的时候,在西凉东边和大明北方沉寂已久的鞑靼人却突然绕道对西凉的国都发动了进攻。
早先西凉意图东进,经过几场战争后,同样是马上民族且装备精良的西凉人取得了上风。于是鞑靼要求休战,愿意割地赔款敬献美酒女子和马匹。
美女自然西凉是不缺,向来西域不乏异国风情的妖娆女子,故此根本看不上那些胯大眼小脸平的蒙古姑娘,即便那些人在鞑靼人看来是美若天仙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审美观略有差异。
可本来西凉扩张的主要目的就是减缓西凉的产量不足,弥补生产力较低的缺陷,并平缓生性略带野蛮的百姓的躁动,如今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仗也打了东西也要来了,这场仗就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朝内的大臣大多都是这么个意思,认为再打下去只不过是劳民伤财。因为鞑靼不似大明地大物博,产量丰富。其实鞑靼和西凉所产差别不大,都是牛羊畜牧业为主,想要获得不义之财还得去去大明边境打草谷。故此攻占下来作用也不大,更会过早的增加边防负担,从而无力再对更有价值的地方发动进攻。
另外一点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善战和同样喜欢打快战的鞑靼人。所以一旦陷入死战,刚刚建立起来的西凉就会受到誓死抵抗猛烈冲击,不利国家发展。毕竟西凉是个年轻的国家,所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同时就算前期战争很顺利,一旦太过深入战线拉的太长,在运输上不免要投入过多。单纯游牧民族变成战士可以去大明打草谷补给。也可以以战养战,但这样容易受到两面夹击,同时也不适合于西凉。西凉现在已经上升到骑兵弓弩和火器相配合的程度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补给才行,否则武器就成了废铁。加上耗费的财力这算起来,并不比现在这般签订条约受供奉来的划算。
故此两方做了休战协议,而西凉朝廷上下一致认为就算要开战也要向东南的大明或者西方的富饶之地。更多人偏向于进攻大明,大明军事羸弱。汉人多次被外族侵占,即便不能取得胜利怕事儿的汉人也会割地赔偿。或者给巨额的岁币。西方的人种高头大马尤甚于西凉,而且性情同样彪悍,只怕沾不了多大的光。
夏大德现在已经创立了新的国家和种族西凉人,故此大臣所说这些他也不觉得难受,在他的内心反倒十分认同大臣对汉人的分析。而且相对作战强悍的西边,西凉东南方的大明,这个脏透了的国家的贪官污吏会帮上大忙,估计好多仗不用打就能取胜,兵临城下后大明将领要么投降要么弃城逃窜,甚至有些献媚者会打开城池迎接西凉大军,好保全自己纯属墙头草。
其实汉人的修建工事和城池的能力,是许多民族可望不可即的,他们只要坚守城池即便西凉有火器在手,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大明的优势。但他们显然没有注意到,懦弱占据了他们的内心,未战先败。
另外陆炳的所在也是西凉决定进攻大明的主要原因,大臣建议联合陆炳一起对大明发动战争,里应外合在短期内取得最大的战果。夏大德和陆炳的关系在大明或许因为官方原因,百姓并不知道,但在西凉无人不知,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方只要互相配合互相依靠,就能皆得以保全。夏大德先前在朱厚熜的万寿节以身犯险深入大明,就是为了和陆炳商议此事,当然也有灯下黑迷惑大明的意思。
但没想到的是朱厚熜竟然敏锐的感觉到了即将可能来临的暴风雨,他提前动了手,但天不遂人愿,他并未留住陆炳和夏大德,反倒让他们逃窜,从那时候起大明与陆家和西凉的斗争真正打响了。而就在此时,忍辱负重多年的鞑靼终于也找到了机会,开始对西凉进行反扑。西凉大部分兵力在和大明作战,此时朝廷下了死令,大明士兵也打红了眼,常年对外族的抵抗已经让他们知道外族侵略者的嘴脸,若不死敌只怕当官的还当官,但自己这帮百姓就要任人鱼肉了,不如豁出命去拼上一会,也算死得其所了。
此时困境就产生了,如果西凉贸然撤军,必定会被大明反咬住,形势反而对夏大德不利起来。
鞑靼的突然行动很可能是和大明商议之后的结果,多次历史事件让鞑靼人也变聪明了,与其与强者一起瓜分大明,不如合纵连横弱弱联合对敌强大的西凉。夏大德当机立断,请陆炳出击朝廷兵马,自专心对付鞑靼。
事情也就是这样发生了,陆炳率军出齐鲁,一路所向披靡,戚景通节节败退,俞大猷则在南边呈观望态势,准备收复南方失地,而不管不顾北方不与陆炳作战。参本接连而至,但这次朱厚熜却稳住了阵脚,根本没有处罚俞大猷或者调回戚景通什么的,这让战局越来越摸不透了。
陆炳做好大方针的制定后。便又去了乌斯藏,希望现如今已经止步不前的乌斯藏也能再度发兵,拥兵自立给大明增添一些危机。当年白羽所做的事情。陆炳极力所阻拦的事情,又是陆炳所不齿的事情,现在便成了陆炳急迫要做的事,可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山东开出的陆家军则由许洋来率领,别说这个许洋还真是个大将之才,章法有序,进军速度不急不慢。军中将士不骄不躁十分妥当。可一个巨大的阴谋却笼罩着山东方面的陆家军,这是戚景通的谋略,宛如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只为了更猛烈的袭击。
—————————————————————————————————————
先不提戚景通这边,再说陆绎所管的南方诸地,此时俞大猷已经派出人马与占据苏北浙江等地的赵家洽谈,并许诺一旦打退陆家将给赵家一片土地。乃为国中之国。赵家欣然答应下来。不过不论是朝廷还是赵家亦或是陆绎,都没有人相信这份许诺,因为这不过是一份空口的诺言,三方都在为自身利益而战,现在的结盟不过是为了利益更大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暂时的利益。
陆绎没有因为看到俞大猷率朝廷兵马步步逼近,也没有因为赵家背信弃义突然反目。而变得焦躁不安极力抗争。反而依旧按照原计划令韩素发率太湖一系朝着南京城而去,至此反倒是留下大片真空地带给朝廷和赵家的人。使得两支兵马谁也不敢轻举妄,大家都想不劳而获吃下这片土地,却又不敢独占,否则免不了起冲突鹤蚌相争渔翁得利。陆绎说得好,人是活的地是死的,不如把这块大肥肉扔给两人,且看他们谁敢接着。
赵家如果敢趁机占领朝廷地盘,俞大猷定不会坐视不理,这可是国家的土地,更不在两人联盟的规划之内,若是丢了国家颜面何在,更等于助长了赵家的威势,以后难以对付了。而俞大猷要是驰援南京,赵家就会趁机断掉朝廷退路,让其首尾不能接应。同理赵家是看着眼馋却不敢轻举妄动,也怕这是计中计,陆家和朝廷联合,诱敌深入然后前后夹击灭了自己,故此也呈观望状,两方部队的行程也就此慢了下来。
所以不可不谓陆绎这手以退为进玩的高明。
此时被陆绎调去南京的韩素发春风得意,本来他也感到了危机,因为陆绎在自己身边到处安插眼线什么的,使其权力被架空。但这支队伍的原型本就是草莽出身,作为太湖水寨的寨主,韩素发的魄力和行事方法都是无可挑剔的,十分和江湖好汉的思路。所以韩素发依然稳居大军首领的席位,陆绎并未撤换下他,而韩素发也不敢再有反心,陆家的情报实在太厉害了,有他没他也都一样,如果自己再敢有异心只怕是要身首分离了。
韩素发率大军直逼南京城下,南京城外虎踞龙盘之处皆有朝廷大军把守。这些人是朝廷在南方最精锐的部队,如今已经成了散沙一盘,究其原因就在南京城内。南京城被陆绎调配的锦衣卫把持着,命令根本传不出来。而南京驻军听从南京兵部调令,除了北京来的圣旨根本没人能调动,就算是北京的兵部尚书亲临都不行,这是规矩,别到最后打赢了仗退了敌寇,反倒落个擅自用兵的罪责,满门抄斩凌迟处死,这并非多虑,大明已有先例。于是所有人都在等着圣旨的到来,可朱厚熜派出的人马纷纷没到南京就被魏和的人给盯上斩杀了。
所以圣旨颁不来,而南京的虎符也弄不出来,导致群龙无首乱哄哄的一片。终于有人给各方将领开了个会,推举出一位暂时的将领来,但诸将领之间却又各怀鬼胎,这才会让南京城久攻不下。
如此一来南方所在重兵根本无法调动,陆绎的顺风顺水正因如此,但即便如此,因为南京城内锦衣卫可以率领的兵马实在太少了,所以城外的零星并不出力的攻击还是给了锦衣卫们不少打击。城内死伤惨重,几近把兵部大臣推上城头威胁,才逼退了城外的朝廷兵马。陆绎下令不可伤害城内六部大臣,因为有他们在外面的兵马才嫩有所顾虑,一旦他们死了,那才是真正的失控和疯狂。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锦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锦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