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外交决定论
目录: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作者:自由有多远| 类别:历史军事
海上贸易日趋发达的年代,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
19世纪80年代,法国海军界相继出现了两种相辅相成的新学说,一种是“绿水海军”,学说的主要作战思想是以造价低廉的鱼雷快艇作为核心力量,利用战列舰火炮普遍射速较慢的弱点,以数量庞大的“鱼雷海”淹没敌舰。为此,法国还建造了历史上唯一的一艘鱼雷艇母舰,打算在远洋作战中把鱼雷艇也派上用场,但是随着中小口径火炮射速的提高,射程和速度都处于明显劣势的鱼雷攻击从理论上已不适合作为攻击力量。但是作为作为近海的防御力量,鱼雷艇配合造价低廉的海防舰依然可堪一用的。
这时便诞生了第二种学说:巡洋战略。基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曾依靠武装私掠舰,以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为手段取得过一些战绩,该学说认为,建立强大的巡洋舰队可以对假想敌也就是英国取得某种战略上的优势。应为英国是岛国,所有的贸易都必须通过海运来完成,一旦切断了英国的海上运输线,那么就可以大幅压制英国的战争潜力,乃至迫使其投降。
巡洋战略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巡洋舰的造价以及维持费用远远低于战列舰。
不过到了1888年,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文章中他提出一个核心的观点: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而要完全夺得制海权,只有通过舰队决战。这一观点在当时除法国外的各国海军界都颇受推崇,尤其是英国和美国。
在德国,海军大臣霍尔曼是巡洋战略的倡导者,而海军作战处处长提尔皮茨少将则是马汉学说的拥护者,同时他还是年轻一代海军将领中最有头脑的人。
“我们妥协的结果便是按照提尔皮茨将军的建议建造4艘战列舰,同时按照我的建议在波罗的海舰队中增加海防舰的数量。在未来10年的远期规划中,则要优先建造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巡洋舰。”
听到这儿,威廉有些不高兴了,弄了半天这份方案竟然是两派妥协的产物,怪不得高不成低不就,简直就是毫无价值可言。
“先生们。”威廉清了清嗓子说道:“我认为有些问题作为我们这次讨论的逻辑起点是必须要加以阐明的。第一,我们的对手是谁?第二,我们的作战目标是什么?只有先明确了这两点,其他的事情才能逐一解决,而不会出现偏差。”
“在这里,我先陈述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海军是一种攻击性的战略力量,而且只有在我们无法依靠陆军力量取胜,而对方同样是海洋强国的情况下才能派上用场。所以说,无论对法国还是对俄国作战,我认为海军都是可有可无的。海上的胜利不会让我们获得最终的胜利,海上的失败也并不影响我们获胜的可能。”威廉坦然的说道。
听到威廉如此直接,如此坦白的揭出帝国海军的老底,在座的将军们有些坐不住了。
“按照陛下的观点,我们德国海军的唯一对手难道就是英国海军吗?”一位将军起身道。
“我认为目前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将来,美国也会成为我们的对手之一。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处于独立的岛上或者独占一块大陆,我们的陆军无从发挥作用。”
“陛下,以英国作为假想敌固然在海军的长期考量之内,但短期来看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霍尔曼起身道。
“目标和实力本身就是两码事。我刚才说我们在欧洲的安全要靠陆军保障,但绝对不是轻视帝国海军。我是想告诉诸位,我对你们的期望有多高。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以英国作为主要假想敌来建设我们的海军。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舰队能够超越英国,成为公海上的霸主。”威廉郑重而有些紧张的说道,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在如此严肃的场合发表谈话。
停顿了一下,威廉又紧接着说了一句:“请你们记住,纵使我的母亲是英国的公主,但在国家利益面前,王室的姻亲永远都是靠不住的。我们所要争取的便是在公海上航行的自由,诚如两个世纪前荷兰人那样。”
这时,霍尔曼站起来,面向威廉一个标准的立正,然后慷慨激昂的说道:“陛下的期望让我们倍感荣幸,帝国海军也必不辜负陛下的希望,争取早日为帝国的商船争取到公海上自由航行的权利。”
威廉嘉许的点点头。亨特里克等人则露出了鄙夷不屑的神色。
紧接着霍尔曼便开始讲述他的海军规划:“下面我先来阐述一下关于巡洋战略的总体构思。诚如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失败后,依靠私掠舰队曾取得了不错战果。我计划,帝国海军在未来十年内建造20至30条拥有高速度、大航程、较强作战能力的防护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在战争爆发前夕,我们把这些军舰分散布置到公海上的交通要冲。一旦战争爆发,那么我相信三个月之内,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必然陷入瘫痪。为了保障这些军舰的持续作战能力,我们可以重点建设我们位于非洲殖民地的几个有战略意义的港口,并力争能坚守下来。退一步说,即便没有那些港口的支持,我们依然可以利用中立国商船完成弹药和燃料的补给。我估计,依靠这种方式我们的袭击舰至少可以和英国人在海上周旋一年半以上,期间如果英国的经济没有崩溃,那只能说是一个奇迹。”
霍尔曼讲完后,威廉示意其他将领继续发言。
一直没有说话的提尔皮茨终于站起身来,这位德国历史上的大洋舰队之父,这时候年龄还大,才40多岁,但一脸的络腮胡子,在威廉的审美观看来,当真算不得英俊。
“陛下,请允许我代表支持战列舰计划的同僚们说一下我们的观点。在这之前,我先就霍尔曼将军的发言,指出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在我看来,巡洋战略存在以下几个难以克服的障碍,首先,英国有世界上最辽阔的殖民地,他们的巡洋舰数量是如此的庞大,因此,我们和英国比拼巡洋舰总归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不是良策。其次,巡洋舰和巡洋舰之间战斗,往往击伤对方很容易,但击沉对方却很难。我们的军舰散布在远离基地的公海上,一旦受伤很难得到及时的维修,即便逃过一次两次英舰的围攻,但最终会被击沉或者俘获。而英**舰则不同,受伤后他们可以迅速返回基地修整,然后重新投入战斗。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就海军方面看来,我国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缺乏可以建设成为永固型要塞的海军母港,所以一旦战争爆发,现有的港口必将很快落入掌握制海权的英国人之手。如果仅依靠商船补给,那么我觉得能坚持半年就已经很不错了。”
提尔皮茨稍微停顿了片刻,便继续说道:“我赞同陛下以英国作为唯一假想敌的论断,纵观16世纪以来的近代历史,每一次大规模战争总是英国笑到了最后。他们所唯一依赖和仰仗的便是强大的不列颠皇家海军。如果海军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如此大的利益,那么我认为就算把财政收入的一多半投入其中都是值得的。在此前进行的多次沙盘推演中,只有拥有数量更多,战力更强的战列舰的一方才能获得最终的制海权。因此低干舷的海防战舰,尽管造价低廉,但我认为很难适应北海恶劣的海况,一旦和英国或者法国交战,其作战性能和出勤率都无法保证。所以,在我看来,只有把有限的海军经费全部投入到战列舰的建造中去,慢慢追赶英国,直至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到那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英国会顾忌我国的海军实力,而放弃与我们为敌。”
提尔皮茨讲完后,其他的将军们陆续做了补充发言。
其中亨特里克的发言,让威廉眼前一亮。
“仁慈的威廉陛下,将军们,我认为提尔皮茨少将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但逻辑不够严密,因此结论也不尽正确。首先,我国的财政收入远不如英国,而且我**费中的大部分要用来维持一直强有力的陆军,而英国不必;其次,英国的孤立政策永远是联合次强打击最强,如今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的海军同样强大到让英国人感到害怕,那么我相信,一旦和其他大国发生争吵,那么英国一定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霍尔曼将军的巡洋战略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依然值得去完善。”
接下来,亨特里克便抛出了自己的“盟友决定论”:“我个人认为,帝国海军的建设依然要着眼于全局的考量。第一种假设,我国和俄国成为盟国共同对英国作战,此种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陆军协助俄军前出到土耳其以威胁苏伊士运河,辅以巡洋舰的破交战略拖垮英国的经济,从而迫使他们求和,如果后期法国加入英国一方,那么战争将发展为陆军决战,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巡洋战略都是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策略;第二种假设,在法、俄中立的情况下,我国单独对英国作战,我认为在双方都无法运用陆军的情况下,战争的规模不会很大,英国会重点攻击我国的海外领地,而我们最好的选择依然是通过破交战术延长战争的时间,慢慢削弱英国的实力,使俄国加入战局,从而又演变成第一种情况;第三种假设,我国同时和英、法、俄三国为敌,我想只有这种情况下,战列舰决战论才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必须彻底打败英国,而要打败英国就必须依靠战列舰。不过,这是拿破仑和路易十四都未曾完成的目标,我们的外交政策绝不应该冒这种风险。”
在亨特里克说完后,会场沉默了下来。威廉看着方才的会议记录,沉思良久。
对于德国的未来战略,威廉目前还没有一个总的构想,因为在外交的敏锐度和判断力上他远远比不上俾斯麦首相,所以大战略还是需要俾斯麦来拍板。不过亨特里克的发言确实把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已经考虑在内,所以自己也要有所表示。
想到这里,威廉双目一咪,旁若无人的说道:“亨特里克上校的观点很有大局观,我很欣赏,至少他懂得战争是为政治服务,而非相反。马汉的海权论的确非常精彩,但他的理论只对美国和英国这样的‘中心岛’有效。现在亨特里克上校提出的姑且称之为“外交决定论”的海权思想切中实际,非常适合作为我国海军的战略方针。接下来,我希望海军方面就此展开讨论,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方案,以供我和俾斯麦首相参阅。此外,希望大家注意到,近些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时刻改变着海上作战的方式、效果和规模。任何和海军有关的新技术你们都必须重视。想想看吧,如果现在的世界还处于风帆战舰时代,那么我们有勇气去和英国较量吗?所以,如果未来的战争中我们有机会打败英国,那么一定是我们依靠某种新的技术,取得了暂时的优势,至少是和英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说完后,威廉便起身离开。
1890年前后正是舰船装甲、火炮以及动力设备大革新的前夜,早一天摆上船台就会早一天成为过时货。所以在当前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下,威廉根本就不着急造新船,倒是适时引导帝国海军内崇尚创新的风气,以及培养具备战略眼光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19世纪80年代,法国海军界相继出现了两种相辅相成的新学说,一种是“绿水海军”,学说的主要作战思想是以造价低廉的鱼雷快艇作为核心力量,利用战列舰火炮普遍射速较慢的弱点,以数量庞大的“鱼雷海”淹没敌舰。为此,法国还建造了历史上唯一的一艘鱼雷艇母舰,打算在远洋作战中把鱼雷艇也派上用场,但是随着中小口径火炮射速的提高,射程和速度都处于明显劣势的鱼雷攻击从理论上已不适合作为攻击力量。但是作为作为近海的防御力量,鱼雷艇配合造价低廉的海防舰依然可堪一用的。
这时便诞生了第二种学说:巡洋战略。基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曾依靠武装私掠舰,以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为手段取得过一些战绩,该学说认为,建立强大的巡洋舰队可以对假想敌也就是英国取得某种战略上的优势。应为英国是岛国,所有的贸易都必须通过海运来完成,一旦切断了英国的海上运输线,那么就可以大幅压制英国的战争潜力,乃至迫使其投降。
巡洋战略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巡洋舰的造价以及维持费用远远低于战列舰。
不过到了1888年,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文章中他提出一个核心的观点: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而要完全夺得制海权,只有通过舰队决战。这一观点在当时除法国外的各国海军界都颇受推崇,尤其是英国和美国。
在德国,海军大臣霍尔曼是巡洋战略的倡导者,而海军作战处处长提尔皮茨少将则是马汉学说的拥护者,同时他还是年轻一代海军将领中最有头脑的人。
“我们妥协的结果便是按照提尔皮茨将军的建议建造4艘战列舰,同时按照我的建议在波罗的海舰队中增加海防舰的数量。在未来10年的远期规划中,则要优先建造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巡洋舰。”
听到这儿,威廉有些不高兴了,弄了半天这份方案竟然是两派妥协的产物,怪不得高不成低不就,简直就是毫无价值可言。
“先生们。”威廉清了清嗓子说道:“我认为有些问题作为我们这次讨论的逻辑起点是必须要加以阐明的。第一,我们的对手是谁?第二,我们的作战目标是什么?只有先明确了这两点,其他的事情才能逐一解决,而不会出现偏差。”
“在这里,我先陈述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海军是一种攻击性的战略力量,而且只有在我们无法依靠陆军力量取胜,而对方同样是海洋强国的情况下才能派上用场。所以说,无论对法国还是对俄国作战,我认为海军都是可有可无的。海上的胜利不会让我们获得最终的胜利,海上的失败也并不影响我们获胜的可能。”威廉坦然的说道。
听到威廉如此直接,如此坦白的揭出帝国海军的老底,在座的将军们有些坐不住了。
“按照陛下的观点,我们德国海军的唯一对手难道就是英国海军吗?”一位将军起身道。
“我认为目前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将来,美国也会成为我们的对手之一。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处于独立的岛上或者独占一块大陆,我们的陆军无从发挥作用。”
“陛下,以英国作为假想敌固然在海军的长期考量之内,但短期来看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霍尔曼起身道。
“目标和实力本身就是两码事。我刚才说我们在欧洲的安全要靠陆军保障,但绝对不是轻视帝国海军。我是想告诉诸位,我对你们的期望有多高。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以英国作为主要假想敌来建设我们的海军。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舰队能够超越英国,成为公海上的霸主。”威廉郑重而有些紧张的说道,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在如此严肃的场合发表谈话。
停顿了一下,威廉又紧接着说了一句:“请你们记住,纵使我的母亲是英国的公主,但在国家利益面前,王室的姻亲永远都是靠不住的。我们所要争取的便是在公海上航行的自由,诚如两个世纪前荷兰人那样。”
这时,霍尔曼站起来,面向威廉一个标准的立正,然后慷慨激昂的说道:“陛下的期望让我们倍感荣幸,帝国海军也必不辜负陛下的希望,争取早日为帝国的商船争取到公海上自由航行的权利。”
威廉嘉许的点点头。亨特里克等人则露出了鄙夷不屑的神色。
紧接着霍尔曼便开始讲述他的海军规划:“下面我先来阐述一下关于巡洋战略的总体构思。诚如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失败后,依靠私掠舰队曾取得了不错战果。我计划,帝国海军在未来十年内建造20至30条拥有高速度、大航程、较强作战能力的防护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在战争爆发前夕,我们把这些军舰分散布置到公海上的交通要冲。一旦战争爆发,那么我相信三个月之内,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必然陷入瘫痪。为了保障这些军舰的持续作战能力,我们可以重点建设我们位于非洲殖民地的几个有战略意义的港口,并力争能坚守下来。退一步说,即便没有那些港口的支持,我们依然可以利用中立国商船完成弹药和燃料的补给。我估计,依靠这种方式我们的袭击舰至少可以和英国人在海上周旋一年半以上,期间如果英国的经济没有崩溃,那只能说是一个奇迹。”
霍尔曼讲完后,威廉示意其他将领继续发言。
一直没有说话的提尔皮茨终于站起身来,这位德国历史上的大洋舰队之父,这时候年龄还大,才40多岁,但一脸的络腮胡子,在威廉的审美观看来,当真算不得英俊。
“陛下,请允许我代表支持战列舰计划的同僚们说一下我们的观点。在这之前,我先就霍尔曼将军的发言,指出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在我看来,巡洋战略存在以下几个难以克服的障碍,首先,英国有世界上最辽阔的殖民地,他们的巡洋舰数量是如此的庞大,因此,我们和英国比拼巡洋舰总归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不是良策。其次,巡洋舰和巡洋舰之间战斗,往往击伤对方很容易,但击沉对方却很难。我们的军舰散布在远离基地的公海上,一旦受伤很难得到及时的维修,即便逃过一次两次英舰的围攻,但最终会被击沉或者俘获。而英**舰则不同,受伤后他们可以迅速返回基地修整,然后重新投入战斗。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就海军方面看来,我国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缺乏可以建设成为永固型要塞的海军母港,所以一旦战争爆发,现有的港口必将很快落入掌握制海权的英国人之手。如果仅依靠商船补给,那么我觉得能坚持半年就已经很不错了。”
提尔皮茨稍微停顿了片刻,便继续说道:“我赞同陛下以英国作为唯一假想敌的论断,纵观16世纪以来的近代历史,每一次大规模战争总是英国笑到了最后。他们所唯一依赖和仰仗的便是强大的不列颠皇家海军。如果海军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如此大的利益,那么我认为就算把财政收入的一多半投入其中都是值得的。在此前进行的多次沙盘推演中,只有拥有数量更多,战力更强的战列舰的一方才能获得最终的制海权。因此低干舷的海防战舰,尽管造价低廉,但我认为很难适应北海恶劣的海况,一旦和英国或者法国交战,其作战性能和出勤率都无法保证。所以,在我看来,只有把有限的海军经费全部投入到战列舰的建造中去,慢慢追赶英国,直至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到那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英国会顾忌我国的海军实力,而放弃与我们为敌。”
提尔皮茨讲完后,其他的将军们陆续做了补充发言。
其中亨特里克的发言,让威廉眼前一亮。
“仁慈的威廉陛下,将军们,我认为提尔皮茨少将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但逻辑不够严密,因此结论也不尽正确。首先,我国的财政收入远不如英国,而且我**费中的大部分要用来维持一直强有力的陆军,而英国不必;其次,英国的孤立政策永远是联合次强打击最强,如今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的海军同样强大到让英国人感到害怕,那么我相信,一旦和其他大国发生争吵,那么英国一定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霍尔曼将军的巡洋战略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依然值得去完善。”
接下来,亨特里克便抛出了自己的“盟友决定论”:“我个人认为,帝国海军的建设依然要着眼于全局的考量。第一种假设,我国和俄国成为盟国共同对英国作战,此种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陆军协助俄军前出到土耳其以威胁苏伊士运河,辅以巡洋舰的破交战略拖垮英国的经济,从而迫使他们求和,如果后期法国加入英国一方,那么战争将发展为陆军决战,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巡洋战略都是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策略;第二种假设,在法、俄中立的情况下,我国单独对英国作战,我认为在双方都无法运用陆军的情况下,战争的规模不会很大,英国会重点攻击我国的海外领地,而我们最好的选择依然是通过破交战术延长战争的时间,慢慢削弱英国的实力,使俄国加入战局,从而又演变成第一种情况;第三种假设,我国同时和英、法、俄三国为敌,我想只有这种情况下,战列舰决战论才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必须彻底打败英国,而要打败英国就必须依靠战列舰。不过,这是拿破仑和路易十四都未曾完成的目标,我们的外交政策绝不应该冒这种风险。”
在亨特里克说完后,会场沉默了下来。威廉看着方才的会议记录,沉思良久。
对于德国的未来战略,威廉目前还没有一个总的构想,因为在外交的敏锐度和判断力上他远远比不上俾斯麦首相,所以大战略还是需要俾斯麦来拍板。不过亨特里克的发言确实把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已经考虑在内,所以自己也要有所表示。
想到这里,威廉双目一咪,旁若无人的说道:“亨特里克上校的观点很有大局观,我很欣赏,至少他懂得战争是为政治服务,而非相反。马汉的海权论的确非常精彩,但他的理论只对美国和英国这样的‘中心岛’有效。现在亨特里克上校提出的姑且称之为“外交决定论”的海权思想切中实际,非常适合作为我国海军的战略方针。接下来,我希望海军方面就此展开讨论,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方案,以供我和俾斯麦首相参阅。此外,希望大家注意到,近些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时刻改变着海上作战的方式、效果和规模。任何和海军有关的新技术你们都必须重视。想想看吧,如果现在的世界还处于风帆战舰时代,那么我们有勇气去和英国较量吗?所以,如果未来的战争中我们有机会打败英国,那么一定是我们依靠某种新的技术,取得了暂时的优势,至少是和英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说完后,威廉便起身离开。
1890年前后正是舰船装甲、火炮以及动力设备大革新的前夜,早一天摆上船台就会早一天成为过时货。所以在当前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下,威廉根本就不着急造新船,倒是适时引导帝国海军内崇尚创新的风气,以及培养具备战略眼光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