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延安流行滑板车
目录:冉冉升起的红星| 作者:百慕大黑洞| 类别:历史军事
有了张振华家的母兔子起的表率作用,其余几家的几只母兔子也相继怀上了宝宝,而与此同时,猎户们捉来的野兔子也在缓慢地加入进来。这样一算,笼子就快不够用了。于是张振华果断地向狗娃家下了订单。
眼见养兔事件日见步入了正轨,虽说还没看见大批可爱的小钱钱向自己投怀送抱,张振华清楚,只要第一批兔肉上市,钱还不是早晚的事儿吗?至于老爸张盛可没儿子那么自在,又是抓管理又是抓技术,每天都在村里各个养兔人家里转,生怕有一点闪失。为此,张振华曾向他建议是不是找一个地方集中养殖比较好。张盛想了想,送给儿子四个字,“以后再说。”想想也是,延安虽然也算是身处后方,但离前线并不太远,时常有小鬼子的飞机过来。万一一个炸弹下来,不是全搭进去了吗?
现在的张振华也渐渐闲了下来,自己家的那四只,不对,是那一家子兔子,已经全权由罗奶奶一家负责了。合上手里的《聊斋》揉了揉眼睛。张振华走出了屋子。院子里,冯姨还在推碾子,罗奶奶还在喂鸡,秀秀在陪兔子玩。出了院子,转来转去转到了狗娃家。
狗娃的爷爷叫高满仓有两个儿子,父子两辈都是木匠。大儿子高柏,也就是狗娃他爹在八路军的兵工厂里。小儿子高松留在自己身边。家里还雇着两个伙计。高家的作坊在延安城里,专做粗使的家具。村里的家中,则专攻精细活。
一进院子,就看见高松正在刨一块木料,狗娃则在院子边上照看兔子。打过招呼之后,先跟狗娃一起看了看兔子的情况怎么样。两个人闲聊了几句之后,看着正在干活的高松,张振华忽然想起点儿什么,走过去叫了声“高二叔。”
高松停下手里的活,问道:“咋了娃,有事?”张振华点了点头,“叔我想请您做一件东西。”说着,连说带比划地介绍了一下,怕说不明白,又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个样子。最后问道:“叔,您看行吗?”高松笑道:“没啥。这东西不算个事。回头我让伙计帮你弄出来,三天以后你来取吧。”
“谢谢叔叔。那工钱跟料钱,就从做笼子里面扣吧。”
三天后,张振华又来到高家,高松从屋里把那个东西拿了出来。狗娃也走了过来,看着张振华把这东西展开、支好、固定住,便问:“华娃子,这是啥呀?”张振华笑道:“这个呀叫滑板车。你看它是这么用的。”说着两手握住前把手,右脚踏在底板上,左脚用力蹬地。“唰”的一声,小车就向前快速地滑了起来。
张振华在院子里走了两个“8”字。觉得非常满意,把手一扬说了声“谢谢叔叔。”就走了。狗娃则在一边张大了嘴巴,之后拽住二叔的胳膊,死活非要也给他做一个。
张振华踩着滑板车在村里转了一圈之后,自然是每到一处,屁股后面都会跟着一大帮孩子又跳又叫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他挪用公款为自己订制私人物品的行为被公正、无私的张盛同志发现,并给予了在小屁屁上狠揍几下的严厉处罚。而这件事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高家作坊相继接到了许多要求制作滑板车的订单。
踩着滑板车,张振华又一次进了延安城,家里的笔和纸不够用了,得去再买一些。自从他做滑板车的行为被爸爸发现并加以处罚之后,张盛就怕他闲下来再闹事,于是和方冬梅商量个对策,那就是绝对不能让这小子闲着。于是夫妻两个开始轮流给这孩子上课。老爸的课还好说。老妈的课就难了。张振华上辈子学的英语大多早还给初中老师了,水平也就认识那个几个单词而已。这下又重头拾起来,苦恼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是这种一对一地教学方式,想偷懒都做不到。
买完了纸笔,张振华就这么踩着滑板车在城里逛着。现在农历正月将尽,二月未到,前几天又下了几场雪,天气依然很冷。转了一会儿,实在没什么意思,张振华这才悻悻地回了家。
转眼间,三月过了一大半。各家的兔子又一次扩大规模。村里一些大人看在眼里,也跑过来要。于是张盛负责培训养兔注意事项,并反复强调了一遍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才卖给了乡亲们一些。
与兔子同样扩大规模的还有罗家坪及延安附近的滑板车的数量。现在走在延安的街上,随时都可以看见踩着滑板车飞驰而过的小家伙。这东西的技术含量相当低。只要看一眼,差不多就会做。于是各家木匠,也把会做这东西当成一种揽客的手段。
眼看着就要到了四月,天气也渐渐地暖,河水也已经解冻。这天,张盛父子还有那位陈伯伯,以及区里派来的两名技术员来到河边,实地考察。张振华蹲下身子,捞了一把河水看了看。微微皱了下眉,摇了摇头。
张盛一见,忙问:“小华怎么了?”张振华一指河水,“爸,这条河有点浑吧。”张盛点了点头,“是啊,不过这里是黄土高原,有点浑也是正常的。”
张振华道:“河水要是浑的话,网箱清理起来会很麻烦的。而且鱼吃起来也会有土腥味吧。”那位陈伯伯笑道:“小家伙说得有点道理啊。”一名技术员道:“难道我们不搞了?”
张振华咂吧了一下嘴,“搞还是要搞。不过光靠咱们这儿不行。陈伯伯,您能见到**吗?”张盛吓了一跳,“你小子想干嘛?”张振华笑道:“我想让**下一道命令,在延河两岸从上游开始大规模地种树,要那种根系能长得很深的。”“明白了。”张盛猛然醒悟,“保护水土不再流失。”陈伯伯点点头。
网箱养鱼的事就这么定下了,大家各自分头准备。这天,张振华正在屋里看书,院门口,狗娃踩着他的滑板车叫着:“华娃子,华娃子”飞一样地冲进来。进了院子。张振华打开门,问道:“出什么事儿了吗?”狗娃咽了口吐沫,“城里,城里来了好几个外国人,大鼻子绿眼睛,可吓人哩。”
“外国人有什么好紧张的。”张振华笑道:“他又不吃人。再说了,我听说咱延安不止一次来过外国人吧。**还亲自接见呢。”“咦?你咋知道的?”狗娃奇道。张振华心说,有几个人我还说得上名字呢。张振华心里一动,问道:“你知道来的人叫什么吗?”狗娃摇了摇头,“不知道,不过他们好像都是大夫,领头的那个好像姓白。”
“姓白,是个大夫!是他,那可是大名人啊。他的事迹先后三次被改编成电影,一部电视剧。他去世后**还特意发表过一篇纪念文章。”张振华摸着下巴想,“要不要去看看呢?记得他好像是11月才会去前线的。不着急,反正还有的是时间。再说,延安名人多得是,要是各个都去见,还不把我累死。”
张振华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和狗娃说话的同时,他们话题中的男主角正在接受**的接见。宾主双方先是寒喧了几句后,**问了下他对延安的印象。
诺尔曼·白求恩想了想说道:“主席先生,说实话,这里各方面的比我想像的要艰苦。不过这里的人民很热情,也很善良。特别是这里孩子,他们都很可爱很活泼。对了,我发现他们都在玩一种很好玩的玩具。”**一听,笑着问道:“是什么玩具能让您这么感兴趣啊?”白求恩脸上扬起了一种孩子般的笑,“我把它带来了,就在外面。您要看一下吗?”**点点头,两个人还有随行的翻译一起出了房间,只见门外靠墙放着一辆滑板车。
白求恩一指,“请看,就是它。我看到这里很多孩子都在玩它。不过很可惜我的身体太大了。要不然我可以演示给您看。”**也很感兴趣。转头问旁边的翻译,“你见过这个东西吗?”翻译笑道:“见过,它叫滑板车。好像从二月份开始,很多小孩儿就开始玩儿这个了。据说是从罗家坪那边兴起的。”**点点头,也没往心里去。又和白求恩展开了别的话题。
随着兔子养殖的逐渐放开,加上就要上马的网箱养鱼,让张盛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张振华不止一次地劝他:“爸,该放手地方您就放手。用不着学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人要是不够,您再上区里要呗。”张盛苦笑道:“你以为我愿意啊。还不是你小子想出来的鬼点子。又养这又养那的,再说区里的人也不富余。各个部门都缺人手。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的。就拿你妈来说。听说最近还要调她去广播站播音。”
眼见养兔事件日见步入了正轨,虽说还没看见大批可爱的小钱钱向自己投怀送抱,张振华清楚,只要第一批兔肉上市,钱还不是早晚的事儿吗?至于老爸张盛可没儿子那么自在,又是抓管理又是抓技术,每天都在村里各个养兔人家里转,生怕有一点闪失。为此,张振华曾向他建议是不是找一个地方集中养殖比较好。张盛想了想,送给儿子四个字,“以后再说。”想想也是,延安虽然也算是身处后方,但离前线并不太远,时常有小鬼子的飞机过来。万一一个炸弹下来,不是全搭进去了吗?
现在的张振华也渐渐闲了下来,自己家的那四只,不对,是那一家子兔子,已经全权由罗奶奶一家负责了。合上手里的《聊斋》揉了揉眼睛。张振华走出了屋子。院子里,冯姨还在推碾子,罗奶奶还在喂鸡,秀秀在陪兔子玩。出了院子,转来转去转到了狗娃家。
狗娃的爷爷叫高满仓有两个儿子,父子两辈都是木匠。大儿子高柏,也就是狗娃他爹在八路军的兵工厂里。小儿子高松留在自己身边。家里还雇着两个伙计。高家的作坊在延安城里,专做粗使的家具。村里的家中,则专攻精细活。
一进院子,就看见高松正在刨一块木料,狗娃则在院子边上照看兔子。打过招呼之后,先跟狗娃一起看了看兔子的情况怎么样。两个人闲聊了几句之后,看着正在干活的高松,张振华忽然想起点儿什么,走过去叫了声“高二叔。”
高松停下手里的活,问道:“咋了娃,有事?”张振华点了点头,“叔我想请您做一件东西。”说着,连说带比划地介绍了一下,怕说不明白,又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个样子。最后问道:“叔,您看行吗?”高松笑道:“没啥。这东西不算个事。回头我让伙计帮你弄出来,三天以后你来取吧。”
“谢谢叔叔。那工钱跟料钱,就从做笼子里面扣吧。”
三天后,张振华又来到高家,高松从屋里把那个东西拿了出来。狗娃也走了过来,看着张振华把这东西展开、支好、固定住,便问:“华娃子,这是啥呀?”张振华笑道:“这个呀叫滑板车。你看它是这么用的。”说着两手握住前把手,右脚踏在底板上,左脚用力蹬地。“唰”的一声,小车就向前快速地滑了起来。
张振华在院子里走了两个“8”字。觉得非常满意,把手一扬说了声“谢谢叔叔。”就走了。狗娃则在一边张大了嘴巴,之后拽住二叔的胳膊,死活非要也给他做一个。
张振华踩着滑板车在村里转了一圈之后,自然是每到一处,屁股后面都会跟着一大帮孩子又跳又叫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他挪用公款为自己订制私人物品的行为被公正、无私的张盛同志发现,并给予了在小屁屁上狠揍几下的严厉处罚。而这件事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高家作坊相继接到了许多要求制作滑板车的订单。
踩着滑板车,张振华又一次进了延安城,家里的笔和纸不够用了,得去再买一些。自从他做滑板车的行为被爸爸发现并加以处罚之后,张盛就怕他闲下来再闹事,于是和方冬梅商量个对策,那就是绝对不能让这小子闲着。于是夫妻两个开始轮流给这孩子上课。老爸的课还好说。老妈的课就难了。张振华上辈子学的英语大多早还给初中老师了,水平也就认识那个几个单词而已。这下又重头拾起来,苦恼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是这种一对一地教学方式,想偷懒都做不到。
买完了纸笔,张振华就这么踩着滑板车在城里逛着。现在农历正月将尽,二月未到,前几天又下了几场雪,天气依然很冷。转了一会儿,实在没什么意思,张振华这才悻悻地回了家。
转眼间,三月过了一大半。各家的兔子又一次扩大规模。村里一些大人看在眼里,也跑过来要。于是张盛负责培训养兔注意事项,并反复强调了一遍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才卖给了乡亲们一些。
与兔子同样扩大规模的还有罗家坪及延安附近的滑板车的数量。现在走在延安的街上,随时都可以看见踩着滑板车飞驰而过的小家伙。这东西的技术含量相当低。只要看一眼,差不多就会做。于是各家木匠,也把会做这东西当成一种揽客的手段。
眼看着就要到了四月,天气也渐渐地暖,河水也已经解冻。这天,张盛父子还有那位陈伯伯,以及区里派来的两名技术员来到河边,实地考察。张振华蹲下身子,捞了一把河水看了看。微微皱了下眉,摇了摇头。
张盛一见,忙问:“小华怎么了?”张振华一指河水,“爸,这条河有点浑吧。”张盛点了点头,“是啊,不过这里是黄土高原,有点浑也是正常的。”
张振华道:“河水要是浑的话,网箱清理起来会很麻烦的。而且鱼吃起来也会有土腥味吧。”那位陈伯伯笑道:“小家伙说得有点道理啊。”一名技术员道:“难道我们不搞了?”
张振华咂吧了一下嘴,“搞还是要搞。不过光靠咱们这儿不行。陈伯伯,您能见到**吗?”张盛吓了一跳,“你小子想干嘛?”张振华笑道:“我想让**下一道命令,在延河两岸从上游开始大规模地种树,要那种根系能长得很深的。”“明白了。”张盛猛然醒悟,“保护水土不再流失。”陈伯伯点点头。
网箱养鱼的事就这么定下了,大家各自分头准备。这天,张振华正在屋里看书,院门口,狗娃踩着他的滑板车叫着:“华娃子,华娃子”飞一样地冲进来。进了院子。张振华打开门,问道:“出什么事儿了吗?”狗娃咽了口吐沫,“城里,城里来了好几个外国人,大鼻子绿眼睛,可吓人哩。”
“外国人有什么好紧张的。”张振华笑道:“他又不吃人。再说了,我听说咱延安不止一次来过外国人吧。**还亲自接见呢。”“咦?你咋知道的?”狗娃奇道。张振华心说,有几个人我还说得上名字呢。张振华心里一动,问道:“你知道来的人叫什么吗?”狗娃摇了摇头,“不知道,不过他们好像都是大夫,领头的那个好像姓白。”
“姓白,是个大夫!是他,那可是大名人啊。他的事迹先后三次被改编成电影,一部电视剧。他去世后**还特意发表过一篇纪念文章。”张振华摸着下巴想,“要不要去看看呢?记得他好像是11月才会去前线的。不着急,反正还有的是时间。再说,延安名人多得是,要是各个都去见,还不把我累死。”
张振华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和狗娃说话的同时,他们话题中的男主角正在接受**的接见。宾主双方先是寒喧了几句后,**问了下他对延安的印象。
诺尔曼·白求恩想了想说道:“主席先生,说实话,这里各方面的比我想像的要艰苦。不过这里的人民很热情,也很善良。特别是这里孩子,他们都很可爱很活泼。对了,我发现他们都在玩一种很好玩的玩具。”**一听,笑着问道:“是什么玩具能让您这么感兴趣啊?”白求恩脸上扬起了一种孩子般的笑,“我把它带来了,就在外面。您要看一下吗?”**点点头,两个人还有随行的翻译一起出了房间,只见门外靠墙放着一辆滑板车。
白求恩一指,“请看,就是它。我看到这里很多孩子都在玩它。不过很可惜我的身体太大了。要不然我可以演示给您看。”**也很感兴趣。转头问旁边的翻译,“你见过这个东西吗?”翻译笑道:“见过,它叫滑板车。好像从二月份开始,很多小孩儿就开始玩儿这个了。据说是从罗家坪那边兴起的。”**点点头,也没往心里去。又和白求恩展开了别的话题。
随着兔子养殖的逐渐放开,加上就要上马的网箱养鱼,让张盛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张振华不止一次地劝他:“爸,该放手地方您就放手。用不着学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人要是不够,您再上区里要呗。”张盛苦笑道:“你以为我愿意啊。还不是你小子想出来的鬼点子。又养这又养那的,再说区里的人也不富余。各个部门都缺人手。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的。就拿你妈来说。听说最近还要调她去广播站播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冉冉升起的红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冉冉升起的红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