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欲征北虏
目录:汉魏文魁| 作者:赤军| 类别:历史军事
许攸遇袭,身中数矢而亡,其内情要到许久以后才被曹家获知——是勋算是大松了一口气,对于王松、刘放的问题,可以不必再费尽心机去圆谎了。/设伏杀害许子远的,不必问了,正是袁谭、郭图,而至于究竟是谁把他的行踪泄露给袁大公子的呢?那是个历史之谜,无人知晓。
不过袁谭、袁尚,本为一家,互相阵营中都有对方的奸细,或者只是心向对方之人,本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总之,许攸一行大多遇害,只逃出十数名士兵,折返蓟县向袁尚禀报。那边伏击者抬回许攸的尸身,从尸体上搜出袁尚请降的书信,袁谭冷笑一声,一炬焚之,随即下令将许先生好好安葬了吧。
而此刻曹操暂歇涿县,等到了刘和派来的使者,正是当初曾来许都求援的那个阎柔。曹操当日相谈之下,便颇为器重此燕地少年豪杰,曾说:“我视卿如子,亦欲卿视我如父也。”也可能是是勋收是魏为养子所造成的影响,他不光嘴头上说说,当即就要开香堂……啊不,举办仪式,正式认下阎柔这个干儿子来。
然而阎柔婉言谢绝了,说:“我固视公为父也,然居于悬远,难免攀附之讥,又恐刘幽州(刘和)疑忌。公知我心,可也。”咱就不搞那种形式化的东西了吧,免得被人说我攀附权贵,或者刘和他们怀疑我卖主求荣。
其实正经说起来,刘和还真算不上是阎柔之主,而只能说是幽州北部诸豪杰推出来当旗帜的所谓“共主”。阎柔、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那是都有兵有地的。势力还都不比刘和弱。这几家是因为拥有共同的敌人——原本是公孙瓒,如今是袁氏——才缔结了同盟,排了个一二三的座次出来。
所以这回阎柔绕过广阳,经袁熙的领地又跑来拜见曹操,曹操大喜,设宴款待,并领其与诸将相见,摆明了说:“此儿大奇。若有子如此儿,复何恨也!”曹昂是留守在了许都,但曹政、曹丕跟随从征,曹操便让政、丕二人与阎柔兄弟相称。
宴后,曹操单独留下阎柔,开门见山地跟他说,我有三件事,要你去帮忙办。阎柔说全凭大人吩咐——那年月“大人”一词,不用来称呼官员,而只是对长辈尤其是父亲的尊称。反正也没外人,本是孤儿的阎柔直接就把曹操当爹来叫了。
于是曹操就说啦。第一件事,我希望灭亡袁氏之后,你劝说刘和、鲜于辅他们跟我还朝,必给予高官显爵。阎柔说没问题,那几位并无野心,所以扬旗招兵,一是为了报亡父、故主(故幽州牧刘虞)之仇,二是为了保护地方,只要大人您能够安定幽州,他们必肯内附。
曹操说那太好啦,我就怕这二位仍然希图割据一隅,那事情就麻烦了。第二件事,我不日便将对蓟县用兵,希望你们几家能够发兵配合。
袁尚还以为掘河放水,可以挡住曹军一两个月呢,可是不等水退,曹操就打算发兵突袭了。原因在于荀攸献计,说若待水退,满地泥泞,士兵更难行走,物资更难运送,不如趁着大水,搜集船只,扎就木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蓟城,则袁尚惊愕之下,必败无疑。
是勋也赞同这一主张,并且说我带来那么多预备攻城的礮车部件,若在泥地里,根本就载不动啊——倒是可以直接跟泥里拖着,可是拖坏了算谁的?以木排水运过去,那就方便多了。
所以曹操便跟阎柔说了,你回去后立刻准备,不待水退,十日后我就要动手。阎柔说我那连夜出发,赶回北方去,庶不误大人之事也。
第三件事,曹操问了:“卿以为若攻蓟城,袁尚或东走,或西遁?”他要是想逃跑,会跑到哪儿去?阎柔胸有成竹地答道:“闻大人已致书高幹,使以代郡归附,尚素多疑,必不敢西遁也……”他不敢去投高幹——“而必东走,求乌丸兵为助。”阎柔打小就被掳掠到乌丸和鲜卑部中,为其大人(外族所谓大人,就是指酋长了)所亲信,寻机遁回汉地,正因如此,才会被鲜于辅等推举为护乌丸校尉——无他,他对外族的事情最熟啊。所以关于袁氏跟乌丸酋长们的勾结,阎柔也是心中有数的,倘若袁尚遁入乌丸,酋长们会不会帮他,也能够猜到个**不离十。
曹操继续又问:“若尚东走,将循何道也?”他会从哪儿跑呢?
阎柔说那肯定从袁熙的领地遁逃啊,至于我们北方各家,您请放心,一定设置关卡,巡查各道,不放一只飞鸟离开。曹操一捋胡须,微微而笑,摇头道:“何妨纵之?”你们就放他跑好了。
阎柔不解其意,拱手询问。这要换了旁人,曹操必然懒得解释,既然是自己当作儿子一般的阎柔,那就不妨开导开导他:“吾意有二。其一,乃可以此责袁熙,命其还朝……”我需要一个借口敲打袁熙,并且把他领回许都去,把袁家的势力彻底从幽州给拔干净。我当然不会透露袁尚是你们放跑的事儿,你们也不可能承认,我就一口咬定,袁尚是打袁熙那里逃跑的!
阎柔闻言,连连点头:“大人计之深也。”曹操继续解释:“吾意之二,乃欲东征乌丸,以解卿等之危也。”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去打乌丸。他先后击败袁尚、袁谭兄弟,吞下了偌大一个冀州,且得消化半天呢,哪儿还有力气远征绝域?包括幽州,曹操都没有直接去打,是袁熙麾下大将张南、焦触主动反叛降曹,联合刘和他们,把幽州西部变成了一依附于朝廷的豪族共治之州。可是随即袁氏兄弟遁入乌丸。诱引乌丸兵入塞为害。焦触、刘和等均不能治。曹操这才另起大兵,亲自远征。
可是在这条时间线上,情况却又迥然不同。首先曹操冀州是早拿下了,消化得也差不多了;其次这回打幽州,一路势如破竹,跟原本历史上的冀州之战、邺城之战有着根本性的差别——那仗虽然也是稳占上风,压着对方打,终究势力差没那么悬殊。而且持续的时间也长——曹操觉得不老过瘾的。身为汉相,亲率数万大军北征,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光拿下三个半郡(涿郡、广阳、代郡和南部渔阳),实在是牛刀宰鸡,不如顺便解决了乌丸问题吧。
而且这时候天下大势也与原本的历史不同,曹家南线的压力并不算大。东南方向,既得庐江,又有陈登、太史慈东西坐镇,东吴之主从蛮横的孙策换上了稳健的孙权。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正南方向,张绣还在宛城。牢牢看着刘表,刘景升要想北上掏曹家后路也是困难重重啊。所以原本历史上,曹操跟袁氏在冀州连番恶战,随时都担心荆州刘表北上,打得是心惊肉跳的,如今可没有那么多顾虑。
再加上是勋曾经建议曹操组建近海舰队,控扼渤海,威胁辽东,为将来收取公孙氏的地盘儿和恢复朝鲜四郡做好准备。曹操因此便想,若能击破乌丸,则公孙必恐,恐则不为害也——是宏辅说得没错,那地方虽然遥远,也不能当他不存在啊。
再说了,我既然想把刘和、鲜于辅等人全都带回许都去,那光留下一个阎柔镇守幽州,他真能扛住东乌丸、西鲜卑的侵扰吗?为了这干儿子考虑,我也得帮他把乌丸给破了。
曹操跟阎柔说:“前卿使许,吾欲发兵相助,而朝中多有异言,道悬远之地,胡虏侵扰者常也,何必劳师远征?”好在那时候是勋已经入相府为吏了,不用上朝,否则他肯定给喷回去:啥,因为是边境地区,所以遭到外族侵扰就是正常的事儿,不必担心,不用给他打回去?那干脆把那些土地都扔了算了,既然据土为汉家之地,收人为汉家之民,那朝廷就有保护的义务,怎么可能装作瞧不见?汝等卑怯,竟如是矣!
不过曹操那时候其实也并不想发兵相助阎柔他们抵御乌丸,无他,除非从海路走,否则发兵就必然要经过袁氏的领地,他还没有做好一举灭掉袁氏的舆论准备和军事准备呢——当然啦,这话不能跟阎柔说。如今则可以放心大胆地许诺了:“吾若返都,再欲征乌丸者,恐朝中又有掣肘,不如即此定之可也。”我出来打袁氏,顺便打了乌丸,朝中那些腐儒(虽说最大的腐儒孔融已经不在了)就算再怎么反对,等轮到他们说话的时候,我都已经凯旋啦。
阎柔大喜,当即稽首道:“若平乌丸,是幽州百姓之福也,柔再谢大人!”
事情就这么商量定了,阎柔走后正好十日,曹军突然从涿县、良乡启程,涉过大水,瞬息便直抵蓟县城下。袁尚、逄纪得报大惊,竟不敢守,率军东出,一路狂奔。士卒沿途散去,等通过阎柔他们故意放开的缺口,逃到右北平徐无县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不足五百骑。
曹操进入蓟县,拿获了被拘的辛评和甄尧。甄尧当即请降,辛评则坚决不肯低头,若非其弟辛毗苦苦哀告,几乎就要掉了脑袋。最终曹操看在辛佐治的面子上,饶恕了辛仲治,允其返乡归隐。随即曹操便行文责备袁熙,要他立刻到自己大本营来解释清楚。袁熙见书大恐,急召群僚商议,出乎意料之外的,刘放竟然出班长揖:“恭喜将军,贺喜将军!”未完待续。。
ps:有读者提出,辛毗在邺城之战后就已经降了……大长篇就是这样,很多细节往往连作者本人都会淡忘,容易会前后矛盾,原本存稿还很丰富的时候,我是会反复检查、修订,尽量争取避免类似错误的,如今存稿不多,这种错误就避免不了啦……好在翻回去看看,那里就提了一下辛毗的名字,没啥戏份儿,干脆,修改旧章,把他从当日邺城降曹的名单里删掉算了。
不过袁谭、袁尚,本为一家,互相阵营中都有对方的奸细,或者只是心向对方之人,本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总之,许攸一行大多遇害,只逃出十数名士兵,折返蓟县向袁尚禀报。那边伏击者抬回许攸的尸身,从尸体上搜出袁尚请降的书信,袁谭冷笑一声,一炬焚之,随即下令将许先生好好安葬了吧。
而此刻曹操暂歇涿县,等到了刘和派来的使者,正是当初曾来许都求援的那个阎柔。曹操当日相谈之下,便颇为器重此燕地少年豪杰,曾说:“我视卿如子,亦欲卿视我如父也。”也可能是是勋收是魏为养子所造成的影响,他不光嘴头上说说,当即就要开香堂……啊不,举办仪式,正式认下阎柔这个干儿子来。
然而阎柔婉言谢绝了,说:“我固视公为父也,然居于悬远,难免攀附之讥,又恐刘幽州(刘和)疑忌。公知我心,可也。”咱就不搞那种形式化的东西了吧,免得被人说我攀附权贵,或者刘和他们怀疑我卖主求荣。
其实正经说起来,刘和还真算不上是阎柔之主,而只能说是幽州北部诸豪杰推出来当旗帜的所谓“共主”。阎柔、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那是都有兵有地的。势力还都不比刘和弱。这几家是因为拥有共同的敌人——原本是公孙瓒,如今是袁氏——才缔结了同盟,排了个一二三的座次出来。
所以这回阎柔绕过广阳,经袁熙的领地又跑来拜见曹操,曹操大喜,设宴款待,并领其与诸将相见,摆明了说:“此儿大奇。若有子如此儿,复何恨也!”曹昂是留守在了许都,但曹政、曹丕跟随从征,曹操便让政、丕二人与阎柔兄弟相称。
宴后,曹操单独留下阎柔,开门见山地跟他说,我有三件事,要你去帮忙办。阎柔说全凭大人吩咐——那年月“大人”一词,不用来称呼官员,而只是对长辈尤其是父亲的尊称。反正也没外人,本是孤儿的阎柔直接就把曹操当爹来叫了。
于是曹操就说啦。第一件事,我希望灭亡袁氏之后,你劝说刘和、鲜于辅他们跟我还朝,必给予高官显爵。阎柔说没问题,那几位并无野心,所以扬旗招兵,一是为了报亡父、故主(故幽州牧刘虞)之仇,二是为了保护地方,只要大人您能够安定幽州,他们必肯内附。
曹操说那太好啦,我就怕这二位仍然希图割据一隅,那事情就麻烦了。第二件事,我不日便将对蓟县用兵,希望你们几家能够发兵配合。
袁尚还以为掘河放水,可以挡住曹军一两个月呢,可是不等水退,曹操就打算发兵突袭了。原因在于荀攸献计,说若待水退,满地泥泞,士兵更难行走,物资更难运送,不如趁着大水,搜集船只,扎就木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蓟城,则袁尚惊愕之下,必败无疑。
是勋也赞同这一主张,并且说我带来那么多预备攻城的礮车部件,若在泥地里,根本就载不动啊——倒是可以直接跟泥里拖着,可是拖坏了算谁的?以木排水运过去,那就方便多了。
所以曹操便跟阎柔说了,你回去后立刻准备,不待水退,十日后我就要动手。阎柔说我那连夜出发,赶回北方去,庶不误大人之事也。
第三件事,曹操问了:“卿以为若攻蓟城,袁尚或东走,或西遁?”他要是想逃跑,会跑到哪儿去?阎柔胸有成竹地答道:“闻大人已致书高幹,使以代郡归附,尚素多疑,必不敢西遁也……”他不敢去投高幹——“而必东走,求乌丸兵为助。”阎柔打小就被掳掠到乌丸和鲜卑部中,为其大人(外族所谓大人,就是指酋长了)所亲信,寻机遁回汉地,正因如此,才会被鲜于辅等推举为护乌丸校尉——无他,他对外族的事情最熟啊。所以关于袁氏跟乌丸酋长们的勾结,阎柔也是心中有数的,倘若袁尚遁入乌丸,酋长们会不会帮他,也能够猜到个**不离十。
曹操继续又问:“若尚东走,将循何道也?”他会从哪儿跑呢?
阎柔说那肯定从袁熙的领地遁逃啊,至于我们北方各家,您请放心,一定设置关卡,巡查各道,不放一只飞鸟离开。曹操一捋胡须,微微而笑,摇头道:“何妨纵之?”你们就放他跑好了。
阎柔不解其意,拱手询问。这要换了旁人,曹操必然懒得解释,既然是自己当作儿子一般的阎柔,那就不妨开导开导他:“吾意有二。其一,乃可以此责袁熙,命其还朝……”我需要一个借口敲打袁熙,并且把他领回许都去,把袁家的势力彻底从幽州给拔干净。我当然不会透露袁尚是你们放跑的事儿,你们也不可能承认,我就一口咬定,袁尚是打袁熙那里逃跑的!
阎柔闻言,连连点头:“大人计之深也。”曹操继续解释:“吾意之二,乃欲东征乌丸,以解卿等之危也。”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去打乌丸。他先后击败袁尚、袁谭兄弟,吞下了偌大一个冀州,且得消化半天呢,哪儿还有力气远征绝域?包括幽州,曹操都没有直接去打,是袁熙麾下大将张南、焦触主动反叛降曹,联合刘和他们,把幽州西部变成了一依附于朝廷的豪族共治之州。可是随即袁氏兄弟遁入乌丸。诱引乌丸兵入塞为害。焦触、刘和等均不能治。曹操这才另起大兵,亲自远征。
可是在这条时间线上,情况却又迥然不同。首先曹操冀州是早拿下了,消化得也差不多了;其次这回打幽州,一路势如破竹,跟原本历史上的冀州之战、邺城之战有着根本性的差别——那仗虽然也是稳占上风,压着对方打,终究势力差没那么悬殊。而且持续的时间也长——曹操觉得不老过瘾的。身为汉相,亲率数万大军北征,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光拿下三个半郡(涿郡、广阳、代郡和南部渔阳),实在是牛刀宰鸡,不如顺便解决了乌丸问题吧。
而且这时候天下大势也与原本的历史不同,曹家南线的压力并不算大。东南方向,既得庐江,又有陈登、太史慈东西坐镇,东吴之主从蛮横的孙策换上了稳健的孙权。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正南方向,张绣还在宛城。牢牢看着刘表,刘景升要想北上掏曹家后路也是困难重重啊。所以原本历史上,曹操跟袁氏在冀州连番恶战,随时都担心荆州刘表北上,打得是心惊肉跳的,如今可没有那么多顾虑。
再加上是勋曾经建议曹操组建近海舰队,控扼渤海,威胁辽东,为将来收取公孙氏的地盘儿和恢复朝鲜四郡做好准备。曹操因此便想,若能击破乌丸,则公孙必恐,恐则不为害也——是宏辅说得没错,那地方虽然遥远,也不能当他不存在啊。
再说了,我既然想把刘和、鲜于辅等人全都带回许都去,那光留下一个阎柔镇守幽州,他真能扛住东乌丸、西鲜卑的侵扰吗?为了这干儿子考虑,我也得帮他把乌丸给破了。
曹操跟阎柔说:“前卿使许,吾欲发兵相助,而朝中多有异言,道悬远之地,胡虏侵扰者常也,何必劳师远征?”好在那时候是勋已经入相府为吏了,不用上朝,否则他肯定给喷回去:啥,因为是边境地区,所以遭到外族侵扰就是正常的事儿,不必担心,不用给他打回去?那干脆把那些土地都扔了算了,既然据土为汉家之地,收人为汉家之民,那朝廷就有保护的义务,怎么可能装作瞧不见?汝等卑怯,竟如是矣!
不过曹操那时候其实也并不想发兵相助阎柔他们抵御乌丸,无他,除非从海路走,否则发兵就必然要经过袁氏的领地,他还没有做好一举灭掉袁氏的舆论准备和军事准备呢——当然啦,这话不能跟阎柔说。如今则可以放心大胆地许诺了:“吾若返都,再欲征乌丸者,恐朝中又有掣肘,不如即此定之可也。”我出来打袁氏,顺便打了乌丸,朝中那些腐儒(虽说最大的腐儒孔融已经不在了)就算再怎么反对,等轮到他们说话的时候,我都已经凯旋啦。
阎柔大喜,当即稽首道:“若平乌丸,是幽州百姓之福也,柔再谢大人!”
事情就这么商量定了,阎柔走后正好十日,曹军突然从涿县、良乡启程,涉过大水,瞬息便直抵蓟县城下。袁尚、逄纪得报大惊,竟不敢守,率军东出,一路狂奔。士卒沿途散去,等通过阎柔他们故意放开的缺口,逃到右北平徐无县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不足五百骑。
曹操进入蓟县,拿获了被拘的辛评和甄尧。甄尧当即请降,辛评则坚决不肯低头,若非其弟辛毗苦苦哀告,几乎就要掉了脑袋。最终曹操看在辛佐治的面子上,饶恕了辛仲治,允其返乡归隐。随即曹操便行文责备袁熙,要他立刻到自己大本营来解释清楚。袁熙见书大恐,急召群僚商议,出乎意料之外的,刘放竟然出班长揖:“恭喜将军,贺喜将军!”未完待续。。
ps:有读者提出,辛毗在邺城之战后就已经降了……大长篇就是这样,很多细节往往连作者本人都会淡忘,容易会前后矛盾,原本存稿还很丰富的时候,我是会反复检查、修订,尽量争取避免类似错误的,如今存稿不多,这种错误就避免不了啦……好在翻回去看看,那里就提了一下辛毗的名字,没啥戏份儿,干脆,修改旧章,把他从当日邺城降曹的名单里删掉算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魏文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魏文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