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视复社
目录:借天改明| 作者:叫天| 类别:历史军事
当天夜里,钟进卫便安排四小读识字。<而他自己则口述一些东西,由阿奇笔录,一直忙到了深夜。
第二日一早,钟进卫便出发前往锦衣卫衙门。
可没想他还没到锦衣卫衙门,在路上就被传旨宦官给追上了,让他即刻前往文华殿觐见。
崇祯皇帝应该知道这几日新军的事情已经全面铺开了,自己忙得脚不沾地,还这么一大早就来传诏自己,估计是有大事情。
钟进卫当即不敢怠慢,先赶去见崇祯皇帝了。
当他到达文华殿时,发现首辅温体仁已经在了,他和皇上的脸色都比较庄重。
“钟师傅,看来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崇祯皇帝一见钟进卫就如此说道。
钟进卫有点晕,根本就想不起来自己有过什么担心。不过他并没有继续晕下去,因为温体仁把他手中的一份奏章递给了他。
钟进卫急忙展开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复社的事情。
几天之前,复社在应天府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
因为刚好是乡试之后,考生们都还滞留在应天府等待结果。当复社的集会一召开时,士子云集响应,那场面真是千古未见。足有几千士子聚集在一起,听着复社领袖张缚的演讲。
大部分士子当即加入了复社,这里面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官宦家庭的背景。
一时之间,在江南一带的士人之中,相逢不谈几句复社,都会被别人讥讽孤陋寡闻。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张缚宣称只要加入复社,就有资格中举。
复社的骨干有进士,举人等等,能给出范文指点你应试;复社有官府背景,可以通过举荐让你获得考试资格;对复社贡献大的,甚至能包你录取榜上有名。
反正就一句话,只要你进了复社,就比别人更容易得到考试资格,而且考上的几率极大。只要你对复社贡献大的,甚至包你必中。
复社领袖张缚甚至还是内阁辅臣周延儒的座上客,见张缚也是口称西张先生。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崇祯皇帝废了厂卫,而复社张缚所做之事又对士子有利,当然也包括许多有官宦家庭背景的人,因此声势浩大的复社消息都被瞒了下来。
以致后来京师会试的时候,许多复社中人纷纷中了进士。这时才引起当时任首辅的温体仁所关注,开始打压复社。
但就算如此,当时复社已成气候,许多文官也在暗地支持复社,甚至温体仁最后去职,周延儒重新当上首辅,都有复社在背后操纵的影子。
但在这个位面上就不一样了,在钟进卫的建议下,厂卫得以重新出山。并且还是在钟进卫的坚持要求之下,崇祯皇帝虽然不重视复社,但还是派出了东厂番役前往江南监视复社。
也因此,复社第二次声势浩大的集会内容被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如果只是结社的话,哪怕声势再大一点,恐怕崇祯皇帝此时也不会来操心这个事情。因为在大明朝,结社是一种风潮,是文人雅士经常做的一件事情。
但复社的结社,却触动了封建王朝的一个禁忌,就是企图影响科举考试。
如果单单只是几个人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以便大家都能提高,从而增加榜上有名的机会,那也无可厚非。
可复社这声势太大了,人数已经超出了崇祯皇帝的容忍度。更何况从复社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复社好像还用不法手段在影响着科举。
当然,因为复社的排他性很强,在民间也不是没有人反对复社,但都被复社用各种手段给打压掉了。
钟进卫看到这里,也暗暗为复社的声势所吃惊。这要是放在后世,有这么大一个组织能影响高考的,怕也会受到行政干预。
温体仁见钟进卫合上了奏章,知道他已经看完了,就对他说道:“中兴侯,你可知玉绳是否与复社有关联?”
钟进卫一听温体仁问这么敏感的话题,当即吃了一惊。
这时,他才发现文华殿内就只有他们三个人,宫女内侍都已经回避到殿外去了。
钟进卫略微一想,他没有直接回答温体仁,而是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从家乡来了后,历史已经被改变很多了。在这个时候,周延儒是否和复社有牵连,臣不敢说,免得冤枉了他。”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微微点头,钟师傅说得也有道理。
“陛下,这事情涉及大明的内阁辅臣。臣建议派出厂卫,暗中调查,一切以当前的事实为依据,如此才能做到不冤枉于他。”钟进卫继续向崇祯皇帝建议道。
这点其实也是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意思,他们还没有幼稚到听钟进卫一句话后,就拿内阁辅臣开刀。之前问问钟进卫的意思,更多的是一种担心。
“钟师傅言之有理,朕和温卿也是这么想的。这事还多亏了你事先提醒,否则纵容这复社这么发展下去,其危害就太大了。”崇祯皇帝感叹地说道。
以前的时候,无论是他,还是温体仁都不怎么在意复社。当初要不是钟进卫的坚持,说不定厂卫都不会派出去。
崇祯皇帝当即传诏东厂提督王承恩觐见,命令他派出得力番役速速前往江南,全面调查复社的事情。特别是那个张缚和大明官吏的关系,用什么手段来达到他们宣称的目的等等这些事情。
王承恩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马上就去着手安排此事了。
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终于重视复社,认真对待了,心中就放下了一块石头。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复社竟然还闹出了一件让他震惊的事情。
不过因为有东厂的调查报告,和他在后来的建议,让崇祯皇帝没有像他祖父万历皇帝一样,最终选择妥协的方式去解决。
处理完了复社的事情,文华殿内的气氛就轻松起来了。
崇祯皇帝与温体仁都和钟进卫聊了些新军的事情以及卢象升要求关宁配合的奏章,对辽东战事做了一番评估后,便让钟进卫继续去忙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江苏扬州郊外的一处大庄园二楼,也有人在谈论复社之事。和文华殿内不同的是,他们对此非常的高兴。
第二日一早,钟进卫便出发前往锦衣卫衙门。
可没想他还没到锦衣卫衙门,在路上就被传旨宦官给追上了,让他即刻前往文华殿觐见。
崇祯皇帝应该知道这几日新军的事情已经全面铺开了,自己忙得脚不沾地,还这么一大早就来传诏自己,估计是有大事情。
钟进卫当即不敢怠慢,先赶去见崇祯皇帝了。
当他到达文华殿时,发现首辅温体仁已经在了,他和皇上的脸色都比较庄重。
“钟师傅,看来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崇祯皇帝一见钟进卫就如此说道。
钟进卫有点晕,根本就想不起来自己有过什么担心。不过他并没有继续晕下去,因为温体仁把他手中的一份奏章递给了他。
钟进卫急忙展开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复社的事情。
几天之前,复社在应天府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
因为刚好是乡试之后,考生们都还滞留在应天府等待结果。当复社的集会一召开时,士子云集响应,那场面真是千古未见。足有几千士子聚集在一起,听着复社领袖张缚的演讲。
大部分士子当即加入了复社,这里面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官宦家庭的背景。
一时之间,在江南一带的士人之中,相逢不谈几句复社,都会被别人讥讽孤陋寡闻。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张缚宣称只要加入复社,就有资格中举。
复社的骨干有进士,举人等等,能给出范文指点你应试;复社有官府背景,可以通过举荐让你获得考试资格;对复社贡献大的,甚至能包你录取榜上有名。
反正就一句话,只要你进了复社,就比别人更容易得到考试资格,而且考上的几率极大。只要你对复社贡献大的,甚至包你必中。
复社领袖张缚甚至还是内阁辅臣周延儒的座上客,见张缚也是口称西张先生。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崇祯皇帝废了厂卫,而复社张缚所做之事又对士子有利,当然也包括许多有官宦家庭背景的人,因此声势浩大的复社消息都被瞒了下来。
以致后来京师会试的时候,许多复社中人纷纷中了进士。这时才引起当时任首辅的温体仁所关注,开始打压复社。
但就算如此,当时复社已成气候,许多文官也在暗地支持复社,甚至温体仁最后去职,周延儒重新当上首辅,都有复社在背后操纵的影子。
但在这个位面上就不一样了,在钟进卫的建议下,厂卫得以重新出山。并且还是在钟进卫的坚持要求之下,崇祯皇帝虽然不重视复社,但还是派出了东厂番役前往江南监视复社。
也因此,复社第二次声势浩大的集会内容被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如果只是结社的话,哪怕声势再大一点,恐怕崇祯皇帝此时也不会来操心这个事情。因为在大明朝,结社是一种风潮,是文人雅士经常做的一件事情。
但复社的结社,却触动了封建王朝的一个禁忌,就是企图影响科举考试。
如果单单只是几个人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以便大家都能提高,从而增加榜上有名的机会,那也无可厚非。
可复社这声势太大了,人数已经超出了崇祯皇帝的容忍度。更何况从复社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复社好像还用不法手段在影响着科举。
当然,因为复社的排他性很强,在民间也不是没有人反对复社,但都被复社用各种手段给打压掉了。
钟进卫看到这里,也暗暗为复社的声势所吃惊。这要是放在后世,有这么大一个组织能影响高考的,怕也会受到行政干预。
温体仁见钟进卫合上了奏章,知道他已经看完了,就对他说道:“中兴侯,你可知玉绳是否与复社有关联?”
钟进卫一听温体仁问这么敏感的话题,当即吃了一惊。
这时,他才发现文华殿内就只有他们三个人,宫女内侍都已经回避到殿外去了。
钟进卫略微一想,他没有直接回答温体仁,而是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从家乡来了后,历史已经被改变很多了。在这个时候,周延儒是否和复社有牵连,臣不敢说,免得冤枉了他。”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微微点头,钟师傅说得也有道理。
“陛下,这事情涉及大明的内阁辅臣。臣建议派出厂卫,暗中调查,一切以当前的事实为依据,如此才能做到不冤枉于他。”钟进卫继续向崇祯皇帝建议道。
这点其实也是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的意思,他们还没有幼稚到听钟进卫一句话后,就拿内阁辅臣开刀。之前问问钟进卫的意思,更多的是一种担心。
“钟师傅言之有理,朕和温卿也是这么想的。这事还多亏了你事先提醒,否则纵容这复社这么发展下去,其危害就太大了。”崇祯皇帝感叹地说道。
以前的时候,无论是他,还是温体仁都不怎么在意复社。当初要不是钟进卫的坚持,说不定厂卫都不会派出去。
崇祯皇帝当即传诏东厂提督王承恩觐见,命令他派出得力番役速速前往江南,全面调查复社的事情。特别是那个张缚和大明官吏的关系,用什么手段来达到他们宣称的目的等等这些事情。
王承恩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马上就去着手安排此事了。
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终于重视复社,认真对待了,心中就放下了一块石头。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复社竟然还闹出了一件让他震惊的事情。
不过因为有东厂的调查报告,和他在后来的建议,让崇祯皇帝没有像他祖父万历皇帝一样,最终选择妥协的方式去解决。
处理完了复社的事情,文华殿内的气氛就轻松起来了。
崇祯皇帝与温体仁都和钟进卫聊了些新军的事情以及卢象升要求关宁配合的奏章,对辽东战事做了一番评估后,便让钟进卫继续去忙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江苏扬州郊外的一处大庄园二楼,也有人在谈论复社之事。和文华殿内不同的是,他们对此非常的高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借天改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借天改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