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借天改明 第七百三十五章 专利法

第七百三十五章 专利法

目录:借天改明| 作者:叫天| 类别:历史军事

    过了好一会,钟进卫才抬头看向崇祯皇帝,稍微有点犹豫地奏道:“陛下,不若放开水泥的生产技术,让民间都能生产水泥。这样一来,水泥产量就会得到很大提高,成本应该也会降低不少,让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

    温体仁一听,这眉头就皱了起来,没想中兴侯只是这么一个主意。水泥发明出来也才一年多点,朝廷从中赚了不少钱,但如果一下没有了水泥的红利,朝廷财政的收入就会少一大块的。

    “中兴侯,这怕不妥吧,朝廷还指望着这水泥的钱呢!”温体仁提醒道。

    虽然水泥是中兴侯搞出来的,可已经献给朝廷,并且产生了极大的收益。到现在为止,都是供不应求,并且主要供于朝廷修建水泥路之用,有时还会被当作宝贝赏赐给各国来使或者王公大臣之用。

    这么高大上档次的一个东西如果一下放开,免费给民间生产,方方面面的问题会有不少。

    崇祯皇帝也不是很同意,紧皱着眉头没说话。不过他了解钟进卫,既然他这么说了,就有他的道理。因此,崇祯皇帝就等着钟进卫的解释。

    钟进卫听温体仁问话,知道这也是常理之中,他能理解。

    于是,他转向温体仁,给他细心解释道:“温大人,我这么说,也是有根据的,你且听我分析。”

    温体仁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钟进卫。

    “第一,水泥生产,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修建水泥厂,用于当地修建水泥路。这生产规模扩大,虽然有保密措施,但时间久了就难免会泄露出去怎么生产这个水泥。”

    崇祯皇帝一听,马上想起除了京师的水泥厂之外,还有张家口、山海关、锦州、陕西、西川、南京等地也已经建有水泥厂了。

    未来还会有更多水泥厂会建立,不说张同敞的奏章,光之前要求修水泥路的奏章,就已经压了一堆,自己都没有批。

    参与生产水泥的匠人越多,存在泄密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确实是个问题。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颇有点无奈地看着钟进卫,听他继续往下说。

    “第二,水泥的好处自然无须多说,就只讲水泥路吧。如果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所有道路一下都修成了水泥路,不但交通方便很多,对于促进大明的经济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幼学也能马上就在全国开展起来,为大明早一日提供人才。”

    普及全民的教育,这点在之前就已经达成共识,并得到相当大的重视。如果能早日在大明境内实现全体百姓的识字,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特别是温体仁,他年纪大了,如果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盛况,那就少了一份遗憾。因此,他听到这里,就有点心动了。

    “第三,就算是转让给民间自行生产水泥,朝廷也是可以收钱的.”

    钟进卫这话还没说完,就被有点惊喜地崇祯皇帝打断了,他连忙问道:“钟师傅,怎么收钱?”

    如果能做到既让民间来生产水泥,扩大其产能,朝廷又能收到钱,减少财政危机的可能,那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

    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心里明白他的想法,微笑着给他解释道:“陛下,臣家乡有个律法,叫做专利法。规定谁发明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新技术,可以向朝廷申报专利权,一旦得到确认之后,以后不管谁生产这种东西或者用到这种新技术,就要向发明者交纳一定的专利钱。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哪两个好处?”崇祯皇帝盯着钟进卫,追问道。

    新鲜名词的出现,对于知道钟进卫来历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觉得理所当然。

    “第一,能鼓励发明者避免敝帚自珍,把好东西分享出来,却又不用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钟进卫在解释的时候,还看了温体仁一下,发现他也全神贯注地在听,就继续说道:“第二,新发明源源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并向大明全境推广,就能早一日造福大明所有的百姓。就比如这水泥,就能早日普及开来,再不用为产能和相关资金而担心。”

    “不错,钟师傅这个专利法,正是解决目前难题的好方法!”崇祯皇帝听了,兴奋地一拍御桌,大声叫好道。

    但温体仁却有问题,他还是皱着眉头问道:“中兴侯,要是民间都知道了如何生产水泥,他们私自生产,朝廷又怎么来查处这些未交钱的厂呢?”

    钟进卫转向他,毫无犹豫地回答道:“这很简单,只要交了钱,就发给他们生产许可证。地方官府只需检查他们有没有这生产许可证,就能知道这个厂家是否具有生产的资格。”

    这个操作简单,温体仁点点头,眉头才舒展了开来。

    但钟进卫却没有特别高兴,他转向崇祯皇帝,给兴奋中的他泼凉水道:“陛下,但现在实施专利法,还是有困难的。”

    崇祯皇帝一听,愣了一下,高涨的情绪马上降了下来:“钟师傅,有何困难?”

    刚才钟进卫没有直接说出专利法,就是想到了一些难点,他给崇祯皇帝介绍道:“大明的疆域很广,专利法的鉴定和保护就都会存在困难。不像臣家乡,直接在家里就能申报专利,全国其他地方都能看到,知道这项发明是否已经被申请了专利。”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大致知道后世的通讯,比如钟进卫的手机,他们都是亲眼见过的,更何况还有飞机之类的东西。因此,他们两人并没有惊呼什么在家里就能申报的疑问,省了钟进卫不少口水。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怎么防止这些专利流传出去。臣指得是流传到大明境外去,这是关键。”

    在这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国际法庭之类的,可用于国际间的纠纷。可以想象,如果一旦实施了专利法,新技术在民间一普及开来,必然会流传出去。

    不管是汉奸主动售卖,还是外国人主动盗取,都是防不胜防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借天改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借天改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