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三栖特种兵 第39章 文武齐聚麾下

第39章 文武齐聚麾下

目录:三栖特种兵| 作者:人一介| 类别:都市言情

    众人坐定,曾国藩环视了一眼,该到的都齐了。

    左边第一人就是江忠源,武将第一。

    右边第一人是李鸿章,文臣为首。

    对面四人一字排开,上阵亲兄弟。曾家五虎的另外四位,曾国藩的四个亲兄弟。

    文臣四位: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容闳

    武将四位:江忠源,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

    兄弟四人:曾国潢、曾国華、曾国荃、曾国葆

    关于江忠源,历史上大大有名。他是晚清湘军初期的统帅。字常孺,号岷樵。瑚南辛宁人。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举人。1844年,在籍办团练,灌输忠孝礼义,教兵法技勇。1847年,率团丁配合清军镇压雷再浩会党起事,升署遮江休水知县。

    1851年(清咸丰元年)7月,以太平天国金田起事,奉命赴钦差大臣赛尚阿光西军营。旋在籍募勇500赴桂,号“楚勇”,为湘军之雏形。

    次年,所部扩至1500人。5月,在荃州以北之蓑衣渡伏击太平军,夺其船只辎重,打破其沿湘江北攻昌沙的计划。旋尾追太平军入瑚南,援昌沙,抢占城东南高地蔡公坟,使太平军局处城南一隅陷入被动。

    1853年2月,赴任瑚北按察使。5月,奉命帮办江南大营军务,奏陈严法令、汰弁兵、明赏罚、戒浪战、严约束、宽胁从等整顿军务的主张,为湘军组建积累了重要经验。

    6月,太平军将攻南昌楠江忠源应姜西巡抚张芾之请率部先期入城助守,采用分守城垛、对挖地道、构筑月城、抢堵缺口等办法,多次破坏太平军的“穴地攻城”。

    寻上奏清廷,请设长江水师以与太平军水师抗衡,对后来曾国藩组建湘军水师有一定影响。

    10月,升任桉徽巡抚,以太平军从南昌撤围西上,急赴瑚北田家镇增防,被太平军击败,退至碔汉。12月率部入守芦州,陷入太平军的重围。

    因兵单粮乏,援兵不至,芦州城于1854年1月14日被太平军攻破,投水自杀。被清廷追赠总督,谥忠烈。

    有说法是曾国藩见死不救,因为不喜欢他的率直,也嫉妒他的能力,所以导致他还没有大展宏图,就过早陨落。

    不管此说真假,此时,老曾倚重他为武将之栋梁是千真万确,所以特意把他从知县事务中找来议事。。

    江忠源的下首,坐着的是一位满清大汉。在满座都是汉人的环境中,他显得就有点突兀。不过他却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他这个样子不是认为满清人高人一等,而是出于他对曾国藩的忠心耿耿。

    他就是塔齐布。字智亭,陶佳氏,满清襄黄旗人。历史显示出他和曾国藩非比寻常的交情。二人不管是顺利的时候,还是困境之中,都能够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历史上,曾国藩受命办理瑚南团练,借机筹创湘军,募兵勇集训于省城昌沙,聘塔齐布为教练。

    曾国藩这样交好他,乃是看中他虽然有满清身分,而又彪悍英勇,没有一般旗人及绿营官兵之恶习,且能与己意气相投。于是便倾身结纳,着力笼络驭用,并力图通过他染指绿营,成为自己的臂助。

    塔齐布对曾国藩亦颇知感戴,唯命是从。曾国藩令绿营兵与其兵勇一起会操听训,绿营官佐忿而拒之,唯塔齐布独领所部前来,认真行事。

    曾国藩疏荐其“忠勇可大用”,旋瑚光总督张亮基亦复加保奏,遂加副将衔。而绿营官佐责其谄事曾氏,破坏营制,颇怀忌恨,故寻衅端。

    适有塔齐布所教练之辰勇与提标兵因私斗殴,提标兵乃吹角列队攻讨。曾国藩欲示威慑,移咨提督鲍起豹指名索捕肇事之提标兵。鲍为激怒绿营兵弃,故将人犯缚送曾国藩处。提标兵群情汹汹,先“掌号执仗至参将署”,欲攻杀塔齐布,塔氏“匿菜圃草中以免,兵众毁其房室”。继又围攻曾国藩公馆,曾氏乞援巡抚骆秉章,后遂避移恒州,建立水师,扩充陆军,改定营制,正式立军,以塔齐布为陆军将领之一。

    咸丰四年(1854年)春,曾国藩率湘军“建旗东征”,塔齐布分领一军由陆路往攻仝城、冲阳,与甫抵鄂境的桂州道员胡林翼所部配合。

    旋因曾国藩在湘境连遭挫败,塔齐布被调回攻襄潭,三月二十八日(4月25日)在城外高岭地方与太平军接战,“枪炮如雨,塔齐布令兵勇闻炮即伏,炮止即进,数伏数起”,逼至太平军营垒。

    后两日,又与周凤山等督伤兵勇分路抗拒出城反攻之太平军,进薄城下。塔齐布“持矛深入,几中伏,跳而免”,仍率部死战。城郊湘军水师乘机发起攻袭,水陆配合,卒破城。

    是役,太平军损耗万人,被称为“湘军初兴第一奇捷”。更关键的是,这个胜利正是时候,帮了曾国藩的大忙。当时曾国藩方遭靖港惨败,困厄至恶,以至于两度寻死。襄潭之役为之解脱。

    清廷赏加塔齐布总兵衔、喀屯巴图鲁名号,并以株守不战罪名革鲍起豹职,超擢塔齐布署提督,寻实授。

    曾国藩因败绩获咎削职自效。而身居要职的塔齐布“事曾国藩谨,自居部曲,不主奏报”,对曾氏极尽维护之能事,为瑚南士绅官员所重。不但是罕见的本质高洁,更可见他和曾国藩的关系之莫逆。

    挨着塔齐布就座的是罗泽南。罗泽南(1807-1856),字仲岳,号罗山,瑚南霜峰县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二年,卒于文宗咸丰六年,年五十岁。咸丰元年(公元一八五一年)由附生举孝廉方正。笃志正学,好性理书。

    太平军起,犯瑚南,率乡勇与战,所向皆捷。积功由训导至布政使。尝言其兵法在大学“知止而后有定”一语。所属部弁,半属其弟子,李续宾、续宜兄弟尤有名。

    后援武汉,亲出搏战,中弹卒。临殁,谓胡林翼曰:“危急时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学。”

    1853年与儒学弟子曾国藩共同募兵成立湘军;罗泽南且自领一军。自1853年起至1856年命殒前,转战瑚南姜西与瑚北,策划谋略。八天内收复碔汉。

    先后被授知县、同知、知府、道台、按察使、布政使,谥号“忠节”。后人誉为“儒门出将,书生知兵,较其功烈,近古未有也”。

    罗泽南本是湘军最早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甚至有人誉之为“湘军之母”。曾氏在罗山墓志中称“湘军之兴,威震海内,创之者罗忠节公泽南。”

    不仅如此,泽南用兵如神,知时识势。他写信给曾国藩,纵论吴楚形势,又单骑面见曾氏,慷慨陈词,剖析利病,规划进止,认为:欲取久江、瑚口,当先图碔昌;欲取碔昌,当先请岳鄂之交。如若得手,即引军东下,以高屋建瓴之势,夺取久江,进而攻取天京。近代史学家认为,罗拟定的这一战略是湘军走向最后胜利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清史稿》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他的建议被曾氏采纳,同治元年十月,曾写信给其弟国荃,回忆这段往事,还深深佩服罗泽南用兵能识时务,能取远势。

    于是泽南率军攻取武昌,因求胜心切,亲临前线督战,不幸于咸丰六年三月在碔昌城下中炮而死,湘军遂失一名将。为避免动摇军心,曾国藩将罗死之消息封锁,秘不发丧。

    泽南自率湘勇转战瑚南、,瑚北,姜西三省大小二百余战,克城二十,以勇略善战,道气深重被誉称“儒将”。曾国藩挽以联云:“步趋薛胡,吾乡矜式;雍容裘带,儒将风流。”最末一位武将是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恒州府恒阳县,生于桉徽省桉庆府。

    彭玉麟是著名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姜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

    彭玉麟长于计谋,应变有方,作战勇猛,善驭部众,在湘军中素著威望。彭玉麟作战时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谋和无畏生死。

    史料记载的小孤山之战,当湘军水师进攻小孤山时,太平军“缘岸列炮,丸发如雨”,舰艇若无遮挡,水师官兵不得不思考“避炮子之方”。但试验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彭玉麟想出一招“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则避之,不可避者听之”。亲自率先“植立船头”,只说一句:“今日,我死日也。义不令将士独死,亦不令怯者独生矣。”

    于是,亲率湘军战船勇往直前,直扑小孤山,太平军岸炮齐发,湘军水勇则“出其矫捷之身手,与敏锐之眼光”,能躲则躲,不可躲则成仁,“有俯侧避炮者,皆目笑之,以为大耻”。

    在太平军的猛烈炮轰下,湘军死伤虽众,但仍然“战两日破之”。彭玉麟十分高兴,写了一首诗:“书生笑率战船来,江上旌旗耀日开,十万貔貅齐奏凯,彭郎夺得小姑回。”并制为诗笺,分送好友。

    可见彭玉麟真是“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栖特种兵》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栖特种兵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