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三、静极思动(五)
目录:重生之我是慈禧| 作者:因顾惜朝| 类别:历史军事
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秦汉直至明清,历代承袭不衰。↗頂點小說,“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明代“大朝会”则由锦衣卫陈设卤簿仪仗,教坊司陈列大乐,礼仪司陈列诸国文书、贺表、贡物,还设纠仪御史纠察百官,监督那些站久了爱打瞌睡或交头接耳聊私的。待时辰一到,皇帝升座,鼓乐齐鸣,百官跪拜致贺,行礼如仪。礼毕则群呼万岁、万万岁。清代的“大朝会”在气势宏伟的太和殿举行,其仪制大体仿自明代。
不过这个大朝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而应该算是叫大起,除了军机处之外,还有宗室亲王内阁大学士还有六部九卿,不,如今已经远远不止六部了,有了交通部和教育部,加上理教院和理藩院两院尚书,还有都察院左右御史,另外加詹事府科道给事中等低级官员,南书房侍读等,这些官员虽然低级,可有权昂首挺胸进养心殿发表自己的政见,昔日宋太安御前发声,一时间让太后下不来台,日后军机处准备禁止这些低级官员参与叫大起,或者只是观政,不许发话,但是被太后拒绝了,她潜意识里还是不愿堵塞言路的。翁同龢是汉礼部侍郎,自然是能叫大起的。
“朝中正人,都归于老大人和李相之下,”李慈铭笑道,“军机处既然是暧昧不明,那就该是咱们发声的时候儿了。”
“莼客的意思,咱们应该要赞成宣战?”
“不然还能和皇上背道而驰吗?帝师地位尊贵,可若要和皇上亲近,这就不仅仅靠师傅的威严了,老大人熟读史书,单单就说本朝。这例子就不胜枚举了,朱圭之嘉庆朝,杜受田之与先帝,这不仅仅靠的是师徒之情了,不然就看张廷玉,作为高庙之师傅。怎么还被训斥,罢了相位,还请出了贤良祠?”李慈铭笑着说道,“老大人这内情都是知道的,何须学生再饶舌?学生就不说了。”
“你说的在理,”翁同龢眼中露出莫名的光彩,点点头,“就依莼客的。”
。。。
“皇上是要宣战的,这毫无疑问。不管是不是明面上,”曾国藩挥挥手,让家仆下去,他也接到了叫大起的消息,“说起来,我心里头也存着一个妄想,若是此生能有一次指挥者军队和洋人对战,也不枉费我这戎马一生了!”
曾国藩喟然叹道。“只是我也知道,嘿嘿。这辈子大约是不能领兵了——仲华,江山代有人才出,老夫已经老了,接下来就是看你们的了。”
“恭亲王等人沉稳,一定是拗不过皇上的。你也不用上折子了,安心操练士兵吧。”
“中堂大人。”荣禄并非是武云迪那种纯粹的军人,他也有些忧虑,“中枢意见不统,外出征战绝非简单。”
“这不用担心,”曾国藩捻须笑道。“本朝从未有政争影响对外之事者,对着洋人,无论是谁,戮力同心,这句话是绝不会错的。”
“叫大起?”太后看着皇帝,“北边的战事不顺,你想做什么?想做大动作了?”
“是,”皇帝十分沉稳,似乎这样的对外战争能让人一下子就成熟了起来,“儿子想着,总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之前的事儿,别的都是极好,只是有一样,我觉得不妥当,”太后说道,“一直没有和俄罗斯人宣战,我觉得不好,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大家也就疑虑,朝廷到底要和俄罗斯人进行到什么地步,西边的还好,有左宗棠盯着,他忍了好几年,一直想要在俄罗斯人那里出口恶气,可北边的就不行了,大约是因为这个缘故吧,他们存着疑虑,不知道中枢的明确意思,自然是犹如没头苍蝇一样了。”
不宣战有不宣战的好处,这样可以灵活机动,万一将来有什么不妥当的时候,可以及时掉头,只是如今这样不宣战的样子,让地方出面,大约是不利于战事的,同治皇帝点点头,“皇额娘说的有理,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已经得罪了俄罗斯人,他们也撕破脸要在吉林动手,这之前的策略就用不到了,明个叫大起,是要让朝野都知道,朝廷对俄罗斯的态度。”
“这些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就好了。”太后摆摆手,“你皇额娘我别的不懂,但不能给你拖后腿,这点还是清楚的。你只要想清楚了,什么事儿,我都是赞成的。”
“还是要皇额娘时时提点。”同治皇帝十分兴奋,脸上泛红,“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事儿,”同治皇帝悄悄在慈禧的耳边说了一大堆话,“您看,这样如何?”
慈禧脸色微微一变,“恩?这样,倒也可以,只是,未免有些劳累皇帝了啊。”
“倒也不怕劳累,”同治皇帝说道,“也是效仿皇额娘的意思在里头。”
慈禧太后默默,“也好,只是不能太远,不然有个万一,就不好了。”
“儿子知道,所以就如此如此,再也无不妥了。”同治皇帝说道,他见到太后兴致似乎不高,有些惊讶,“皇额娘不赞成儿子的主意吗?”
“也没有,”太后看着同治皇帝,柔和的笑道,“每个人对着自己的子女,总觉得他是在冒险,愿意自己涉险,也愿意自己的儿子安全得呆着,这是人之常情,皇额娘年纪大了,”慈禧太后自嘲道,“想事情反而瞻前顾后了。”
同治皇帝目光闪动,正欲说些什么,唐五福来报,说是瑛妃到了,太后让瑛妃进来,瑛妃穿着一袭紫衣,走了进来,见到同治皇帝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行礼如仪,皇帝点点头,看着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说道,“起来吧,五福,赐座。”
皇帝看着瑛妃,“你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朕倒是少瞧到你。”
瑛妃回道:“这些日子出了园子一趟,初三是先父的忌日,皇后娘娘放了臣妾的假,臣妾去了英烈祠。拜了拜臣妾的先父。”(未完待续。)
不过这个大朝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而应该算是叫大起,除了军机处之外,还有宗室亲王内阁大学士还有六部九卿,不,如今已经远远不止六部了,有了交通部和教育部,加上理教院和理藩院两院尚书,还有都察院左右御史,另外加詹事府科道给事中等低级官员,南书房侍读等,这些官员虽然低级,可有权昂首挺胸进养心殿发表自己的政见,昔日宋太安御前发声,一时间让太后下不来台,日后军机处准备禁止这些低级官员参与叫大起,或者只是观政,不许发话,但是被太后拒绝了,她潜意识里还是不愿堵塞言路的。翁同龢是汉礼部侍郎,自然是能叫大起的。
“朝中正人,都归于老大人和李相之下,”李慈铭笑道,“军机处既然是暧昧不明,那就该是咱们发声的时候儿了。”
“莼客的意思,咱们应该要赞成宣战?”
“不然还能和皇上背道而驰吗?帝师地位尊贵,可若要和皇上亲近,这就不仅仅靠师傅的威严了,老大人熟读史书,单单就说本朝。这例子就不胜枚举了,朱圭之嘉庆朝,杜受田之与先帝,这不仅仅靠的是师徒之情了,不然就看张廷玉,作为高庙之师傅。怎么还被训斥,罢了相位,还请出了贤良祠?”李慈铭笑着说道,“老大人这内情都是知道的,何须学生再饶舌?学生就不说了。”
“你说的在理,”翁同龢眼中露出莫名的光彩,点点头,“就依莼客的。”
。。。
“皇上是要宣战的,这毫无疑问。不管是不是明面上,”曾国藩挥挥手,让家仆下去,他也接到了叫大起的消息,“说起来,我心里头也存着一个妄想,若是此生能有一次指挥者军队和洋人对战,也不枉费我这戎马一生了!”
曾国藩喟然叹道。“只是我也知道,嘿嘿。这辈子大约是不能领兵了——仲华,江山代有人才出,老夫已经老了,接下来就是看你们的了。”
“恭亲王等人沉稳,一定是拗不过皇上的。你也不用上折子了,安心操练士兵吧。”
“中堂大人。”荣禄并非是武云迪那种纯粹的军人,他也有些忧虑,“中枢意见不统,外出征战绝非简单。”
“这不用担心,”曾国藩捻须笑道。“本朝从未有政争影响对外之事者,对着洋人,无论是谁,戮力同心,这句话是绝不会错的。”
“叫大起?”太后看着皇帝,“北边的战事不顺,你想做什么?想做大动作了?”
“是,”皇帝十分沉稳,似乎这样的对外战争能让人一下子就成熟了起来,“儿子想着,总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之前的事儿,别的都是极好,只是有一样,我觉得不妥当,”太后说道,“一直没有和俄罗斯人宣战,我觉得不好,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大家也就疑虑,朝廷到底要和俄罗斯人进行到什么地步,西边的还好,有左宗棠盯着,他忍了好几年,一直想要在俄罗斯人那里出口恶气,可北边的就不行了,大约是因为这个缘故吧,他们存着疑虑,不知道中枢的明确意思,自然是犹如没头苍蝇一样了。”
不宣战有不宣战的好处,这样可以灵活机动,万一将来有什么不妥当的时候,可以及时掉头,只是如今这样不宣战的样子,让地方出面,大约是不利于战事的,同治皇帝点点头,“皇额娘说的有理,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已经得罪了俄罗斯人,他们也撕破脸要在吉林动手,这之前的策略就用不到了,明个叫大起,是要让朝野都知道,朝廷对俄罗斯的态度。”
“这些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就好了。”太后摆摆手,“你皇额娘我别的不懂,但不能给你拖后腿,这点还是清楚的。你只要想清楚了,什么事儿,我都是赞成的。”
“还是要皇额娘时时提点。”同治皇帝十分兴奋,脸上泛红,“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事儿,”同治皇帝悄悄在慈禧的耳边说了一大堆话,“您看,这样如何?”
慈禧脸色微微一变,“恩?这样,倒也可以,只是,未免有些劳累皇帝了啊。”
“倒也不怕劳累,”同治皇帝说道,“也是效仿皇额娘的意思在里头。”
慈禧太后默默,“也好,只是不能太远,不然有个万一,就不好了。”
“儿子知道,所以就如此如此,再也无不妥了。”同治皇帝说道,他见到太后兴致似乎不高,有些惊讶,“皇额娘不赞成儿子的主意吗?”
“也没有,”太后看着同治皇帝,柔和的笑道,“每个人对着自己的子女,总觉得他是在冒险,愿意自己涉险,也愿意自己的儿子安全得呆着,这是人之常情,皇额娘年纪大了,”慈禧太后自嘲道,“想事情反而瞻前顾后了。”
同治皇帝目光闪动,正欲说些什么,唐五福来报,说是瑛妃到了,太后让瑛妃进来,瑛妃穿着一袭紫衣,走了进来,见到同治皇帝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行礼如仪,皇帝点点头,看着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说道,“起来吧,五福,赐座。”
皇帝看着瑛妃,“你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朕倒是少瞧到你。”
瑛妃回道:“这些日子出了园子一趟,初三是先父的忌日,皇后娘娘放了臣妾的假,臣妾去了英烈祠。拜了拜臣妾的先父。”(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我是慈禧》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我是慈禧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