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九十九章:战匈奴(三)
目录:大秦之帝国再起| 作者:荣誉与忠诚| 类别:历史军事
秦军其实也是有重步兵的建制,可是并不重视这个防护力十足机动性缓慢的军种,在其兵种建设过程中都是小规模的精锐武士临时武装。
一个兵种总是要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得到发展,像是重步兵这个兵种有强壮的兵源还不够,研制出合适的甲胄,研究出相应的战法,再配以适合的训练,那么兵种才能组建的成型。成型之余,必要的演练和对抗也必须进行,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才算是成军。而成军往往只是一个兵种诞生的起点,想要使该兵种成为一种常态兵种,需要的是经过战场的考验,考验之后才会得出该兵种是不是值得保留。
现在是什么年代?是公元前二一五年。哪怕是有无日不战的春秋战国这个“底子”,可是在目前为止许许多多的兵种还处在一种摸索的阶段,像是秦军对重步兵的实验就是其中之一。
汉军已经全面淘汰了戈矛兵,不过其中的长矛兵、弓弩兵、朴刀兵、持剑兵、重步兵,当然还有骑兵,这些兵种有些是早就有的,有些则是吕哲开了“外挂”组建并训练出来。
吕哲组建的兵种有许多,汉军现在还保留的兵种是被认为适合于该时代,也是能与其余兵种搭配才留下来,其实除开汉军现有的兵种之外,组建起来又淘汰掉的兵种并不算少,比如持盾短矛兵这一个就被淘汰了。
没错的,什么样的兵种都是要考虑能不能与其他兵种形成互补或是配合,并不是为士卒装备相应的甲胄、兵器就算是什么兵种了,必然是还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兵种之间的协调更是必不可少,次数繁多的演习在四年之间举行了至少五百次规模大大小小的对抗。
“唔?”蒙恬有点意外有点诧异:“贵军请求转移到雕阴(现代甘泉以南二十里)的洛水一线?”
李良保持着行礼的姿势:“正是。”
“确实,雕阴在定阳以西六十里外,因为洛水的关系东岸和西岸被隔绝开。以现在的时节匈奴的冒顿军团无法渡过洛水,想要进行迂回只能是走雕阴一线。”章邯站在山川舆图前专注地看着某块区域:“只是……”说着转身面对李良:“那里是匈奴骑兵要经过的要点,贵军为步军,敌军是骑兵,能在他们经过之前赶到并设防吗?”
李良解除行礼的姿势,说道:“蒙将军和章将军,雕阴以东一线是定阳的后翼,秦军难道没有在那里部署必要的兵力设防?”
章邯看一眼蒙恬,得到其示意后,说:“自然是有设防。只是那里地势平坦,没有大兵团组织防线难以守住纵宽长达二十余里的平原。”
啊?那里的纵宽竟然是长达二十余里?李良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点,共尉也肯定是不清楚这点,毕竟他们不是秦国人,是能够看地图分辨地形和要道,但是对实际的情况的了解难免会出现疏忽。
二十余里啊,而且还都是平地,真的是需要大兵团建制才能够布置起一条像样的防线。而现在蒙恬手里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要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他们也不会把脑筋动到试探汉军骑兵秘密上面。
李良愣在了原地。另外一边的蒙恬和章邯则是相视苦笑。
北境的军队哪怕是加上汉军也不过是三十七万,他们需要的是固守接近三十里的阵线,兵力在这么长的一条战线上其实已经被拉长分薄,算是兵力不足的状态。
现实情况是蒙恬手里的三十万兵力中已经至少有六万是妇女。秦军真的没有多余的兵力防护后翼,咸阳那五万戍卫军也不能够动弹,他不断向后方求援,扶苏给予的回复是动员不出兵力了。
“我们有三万左右的单骑走马。数量与冒顿军团相差两万。”章邯没用骑兵这个词,其实现在除了汉军的骑兵,匈奴那些胡人也只能算是单骑走马。他走到沙盘旁边拿起长木棍点向某个区域:“他们在这里。”手里的木棍向北侧移动了一小段:“冒顿所率的五万骑兵在这。”
李良目视着沙盘,秦军骑兵和匈奴骑兵的间隔距离有二十里,而匈奴骑兵就在高奴(现代延安)以北的区域,若是看沙盘上的山川地势,冒顿那支骑兵还真的就是要走雕阴一线穿插到定阳后侧。
高奴距离雕阴大概是七十里,以骑兵的速度真要快赶的话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难怪刚才李良说汉军可以到雕阴一线设立防线时,蒙恬和章邯的表情那么奇怪。
怎么说呢?汉军是步军,从定阳到雕阴需要走六十里。步卒快速行军六十里,走快了等军队到了也该疲惫不堪,用疲惫不堪的军队作战能保持多少战斗力?走慢了……等到了冒顿早就穿过要道不见了,去了还有什么意义。
帐内安静了一会,蒙恬突然问李良:“汉军前去雕阴一线,有守住要道的把握吗?”
要是蒙恬和章邯没有提醒那边是纵宽二十余里的平地,李良还能回答能守住,可是用六万余汉军想要守住纵宽二十余里,面对的还是高速机动的骑兵,他就不能睁眼说瞎话了。
“若是三万单骑走马配合呢?”蒙恬又问。
很显然的事情,秦军北境那些指挥官是真的担忧后路被断致使战线崩溃,正在设想所有能用到的手段在试图战局的稳定。
蒙恬会那么问已经表达出,要是汉军有把握能将冒顿的那五万骑兵挡住,他会让三万秦军单骑走马尽量拖住匈奴骑兵,创造机会让汉军能够前往布置。
汉军比秦军能加骁勇善战吗?从某些方面来说,目前的汉军是比秦军好战性要强,装备和士气也要好于和高于秦军。另外从兵源素质上来看,汉军也要优秀于动员到十三岁以下、上至四五十岁,甚至说连妇女都动员了的秦军。
关于汉军目前要强于秦军,蒙恬等秦军将领心里十分有数,他们本来也有意思尝试让汉军前去后翼保证战线,李良主动前来转述共尉的请求,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不过,有许多方面总是充满了复杂性,最关键的就是汉军不是秦军,蒙恬无法像指挥秦军那样去指挥汉军,身为统帅的蒙恬对于军在战况不利的时候能不能拼死力战也存在疑虑。他需要了解汉军那边是什么想法,也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共尉的保证,可是汉军怎么都是来助战的,他总不能像对待秦军将领那般去对待共尉吧?
“良需要前去与中郎(将)进行协商。”李良有些尴尬地行礼,然后退出大帐。
等待李良离去,蒙恬不断摇着头,来回走几步,停下来对着章邯苦笑道:“汉军求战意识高,战斗力也有保证,只是有些时候显得太高傲自大了。”
章邯也是在苦笑,他同意蒙恬说汉军求战意识强烈的说法,那是在上郡与太原郡之前的战事中汉军表现出来的模样。
汉军前来秦地助战,算是一支客军,若是表现得消极一些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汉军一来就主动提出前往战事前线,也真的投入到对胡人的作战中去,屡次作战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坚韧性一点也不输给保家卫国的秦军。
蒙恬说汉军骄傲和自大也是有理由的,汉军是能打,但是好像缺乏一种对战争残酷性的畏惧,对未知情况的敬畏感。就像是这一次吧,汉军那些将领根本就不了解雕阴一线的地形,竟是想要用六万多步军去防守,好一点的描述用词就叫异想天开,直白点能直接说是不知所谓了。
“最多能抽调出五万部队,连同三万单骑走马和六万汉军,调配去后翼的总兵力能达到十四万,不过对于纵宽三五十里的战线,十四万人还是太薄弱了。”章邯皱着眉,目光一直在扫视沙盘。
蒙恬颔首:“至多是能抽调那些兵力,再多正面战场就无法维持。”
“您说,共将军会做出什么选择?”章邯脸庞比较严肃:“其实……让汉军留在原地,我们派出部队赶回咸阳是最好的选择。”
蒙恬又哪里不清楚这些,可汉军是助战,凡事都只能是用商量的语气,根本就不是上下级关系。
两人对战事的发展又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流,正在讨论咸阳遭遇兵临城下的状况会发生什么状况,帐外有人高声在请示进入。
进来的人身穿红色战袍,背后插着五枝小旗子,他是汉国方面的鸿翎急使。
蒙恬看到汉国的鸿翎急使有些反应没过来,鸿翎急使应该去找共尉,怎么跑到他这边来了?
“已经有袍泽前去中郎(将)处,职是奉王上令,前来请见蒙将军。”这位鸿翎急使说着做出递出木盒的姿势:“我王寄书蒙将军,请查验。”
蒙恬接过木盒检查上面的封蜡,对鸿翎急使点点头,示意木盒封蜡完成。
等待鸿翎急使退下,章邯也没有靠过去的意思,这里有着不足外人道的原因,毕竟有太多秦国方面的人靠拢向汉王哲,天晓得汉王哲派人紧急给蒙恬送信的内容都写着什么玩意,他还是不好奇为好。(未完待续。。)
一个兵种总是要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得到发展,像是重步兵这个兵种有强壮的兵源还不够,研制出合适的甲胄,研究出相应的战法,再配以适合的训练,那么兵种才能组建的成型。成型之余,必要的演练和对抗也必须进行,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才算是成军。而成军往往只是一个兵种诞生的起点,想要使该兵种成为一种常态兵种,需要的是经过战场的考验,考验之后才会得出该兵种是不是值得保留。
现在是什么年代?是公元前二一五年。哪怕是有无日不战的春秋战国这个“底子”,可是在目前为止许许多多的兵种还处在一种摸索的阶段,像是秦军对重步兵的实验就是其中之一。
汉军已经全面淘汰了戈矛兵,不过其中的长矛兵、弓弩兵、朴刀兵、持剑兵、重步兵,当然还有骑兵,这些兵种有些是早就有的,有些则是吕哲开了“外挂”组建并训练出来。
吕哲组建的兵种有许多,汉军现在还保留的兵种是被认为适合于该时代,也是能与其余兵种搭配才留下来,其实除开汉军现有的兵种之外,组建起来又淘汰掉的兵种并不算少,比如持盾短矛兵这一个就被淘汰了。
没错的,什么样的兵种都是要考虑能不能与其他兵种形成互补或是配合,并不是为士卒装备相应的甲胄、兵器就算是什么兵种了,必然是还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兵种之间的协调更是必不可少,次数繁多的演习在四年之间举行了至少五百次规模大大小小的对抗。
“唔?”蒙恬有点意外有点诧异:“贵军请求转移到雕阴(现代甘泉以南二十里)的洛水一线?”
李良保持着行礼的姿势:“正是。”
“确实,雕阴在定阳以西六十里外,因为洛水的关系东岸和西岸被隔绝开。以现在的时节匈奴的冒顿军团无法渡过洛水,想要进行迂回只能是走雕阴一线。”章邯站在山川舆图前专注地看着某块区域:“只是……”说着转身面对李良:“那里是匈奴骑兵要经过的要点,贵军为步军,敌军是骑兵,能在他们经过之前赶到并设防吗?”
李良解除行礼的姿势,说道:“蒙将军和章将军,雕阴以东一线是定阳的后翼,秦军难道没有在那里部署必要的兵力设防?”
章邯看一眼蒙恬,得到其示意后,说:“自然是有设防。只是那里地势平坦,没有大兵团组织防线难以守住纵宽长达二十余里的平原。”
啊?那里的纵宽竟然是长达二十余里?李良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点,共尉也肯定是不清楚这点,毕竟他们不是秦国人,是能够看地图分辨地形和要道,但是对实际的情况的了解难免会出现疏忽。
二十余里啊,而且还都是平地,真的是需要大兵团建制才能够布置起一条像样的防线。而现在蒙恬手里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要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他们也不会把脑筋动到试探汉军骑兵秘密上面。
李良愣在了原地。另外一边的蒙恬和章邯则是相视苦笑。
北境的军队哪怕是加上汉军也不过是三十七万,他们需要的是固守接近三十里的阵线,兵力在这么长的一条战线上其实已经被拉长分薄,算是兵力不足的状态。
现实情况是蒙恬手里的三十万兵力中已经至少有六万是妇女。秦军真的没有多余的兵力防护后翼,咸阳那五万戍卫军也不能够动弹,他不断向后方求援,扶苏给予的回复是动员不出兵力了。
“我们有三万左右的单骑走马。数量与冒顿军团相差两万。”章邯没用骑兵这个词,其实现在除了汉军的骑兵,匈奴那些胡人也只能算是单骑走马。他走到沙盘旁边拿起长木棍点向某个区域:“他们在这里。”手里的木棍向北侧移动了一小段:“冒顿所率的五万骑兵在这。”
李良目视着沙盘,秦军骑兵和匈奴骑兵的间隔距离有二十里,而匈奴骑兵就在高奴(现代延安)以北的区域,若是看沙盘上的山川地势,冒顿那支骑兵还真的就是要走雕阴一线穿插到定阳后侧。
高奴距离雕阴大概是七十里,以骑兵的速度真要快赶的话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难怪刚才李良说汉军可以到雕阴一线设立防线时,蒙恬和章邯的表情那么奇怪。
怎么说呢?汉军是步军,从定阳到雕阴需要走六十里。步卒快速行军六十里,走快了等军队到了也该疲惫不堪,用疲惫不堪的军队作战能保持多少战斗力?走慢了……等到了冒顿早就穿过要道不见了,去了还有什么意义。
帐内安静了一会,蒙恬突然问李良:“汉军前去雕阴一线,有守住要道的把握吗?”
要是蒙恬和章邯没有提醒那边是纵宽二十余里的平地,李良还能回答能守住,可是用六万余汉军想要守住纵宽二十余里,面对的还是高速机动的骑兵,他就不能睁眼说瞎话了。
“若是三万单骑走马配合呢?”蒙恬又问。
很显然的事情,秦军北境那些指挥官是真的担忧后路被断致使战线崩溃,正在设想所有能用到的手段在试图战局的稳定。
蒙恬会那么问已经表达出,要是汉军有把握能将冒顿的那五万骑兵挡住,他会让三万秦军单骑走马尽量拖住匈奴骑兵,创造机会让汉军能够前往布置。
汉军比秦军能加骁勇善战吗?从某些方面来说,目前的汉军是比秦军好战性要强,装备和士气也要好于和高于秦军。另外从兵源素质上来看,汉军也要优秀于动员到十三岁以下、上至四五十岁,甚至说连妇女都动员了的秦军。
关于汉军目前要强于秦军,蒙恬等秦军将领心里十分有数,他们本来也有意思尝试让汉军前去后翼保证战线,李良主动前来转述共尉的请求,可以说是正中下怀。
不过,有许多方面总是充满了复杂性,最关键的就是汉军不是秦军,蒙恬无法像指挥秦军那样去指挥汉军,身为统帅的蒙恬对于军在战况不利的时候能不能拼死力战也存在疑虑。他需要了解汉军那边是什么想法,也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共尉的保证,可是汉军怎么都是来助战的,他总不能像对待秦军将领那般去对待共尉吧?
“良需要前去与中郎(将)进行协商。”李良有些尴尬地行礼,然后退出大帐。
等待李良离去,蒙恬不断摇着头,来回走几步,停下来对着章邯苦笑道:“汉军求战意识高,战斗力也有保证,只是有些时候显得太高傲自大了。”
章邯也是在苦笑,他同意蒙恬说汉军求战意识强烈的说法,那是在上郡与太原郡之前的战事中汉军表现出来的模样。
汉军前来秦地助战,算是一支客军,若是表现得消极一些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汉军一来就主动提出前往战事前线,也真的投入到对胡人的作战中去,屡次作战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坚韧性一点也不输给保家卫国的秦军。
蒙恬说汉军骄傲和自大也是有理由的,汉军是能打,但是好像缺乏一种对战争残酷性的畏惧,对未知情况的敬畏感。就像是这一次吧,汉军那些将领根本就不了解雕阴一线的地形,竟是想要用六万多步军去防守,好一点的描述用词就叫异想天开,直白点能直接说是不知所谓了。
“最多能抽调出五万部队,连同三万单骑走马和六万汉军,调配去后翼的总兵力能达到十四万,不过对于纵宽三五十里的战线,十四万人还是太薄弱了。”章邯皱着眉,目光一直在扫视沙盘。
蒙恬颔首:“至多是能抽调那些兵力,再多正面战场就无法维持。”
“您说,共将军会做出什么选择?”章邯脸庞比较严肃:“其实……让汉军留在原地,我们派出部队赶回咸阳是最好的选择。”
蒙恬又哪里不清楚这些,可汉军是助战,凡事都只能是用商量的语气,根本就不是上下级关系。
两人对战事的发展又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流,正在讨论咸阳遭遇兵临城下的状况会发生什么状况,帐外有人高声在请示进入。
进来的人身穿红色战袍,背后插着五枝小旗子,他是汉国方面的鸿翎急使。
蒙恬看到汉国的鸿翎急使有些反应没过来,鸿翎急使应该去找共尉,怎么跑到他这边来了?
“已经有袍泽前去中郎(将)处,职是奉王上令,前来请见蒙将军。”这位鸿翎急使说着做出递出木盒的姿势:“我王寄书蒙将军,请查验。”
蒙恬接过木盒检查上面的封蜡,对鸿翎急使点点头,示意木盒封蜡完成。
等待鸿翎急使退下,章邯也没有靠过去的意思,这里有着不足外人道的原因,毕竟有太多秦国方面的人靠拢向汉王哲,天晓得汉王哲派人紧急给蒙恬送信的内容都写着什么玩意,他还是不好奇为好。(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秦之帝国再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秦之帝国再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