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五大都城
目录:大秦之帝国再起| 作者:荣誉与忠诚| 类别:历史军事
“到哪了?”
“回陛下,已经到了长安。≥≯ ≯ ”
三月份的天气,南陵又是到了春雨绵绵的季节,每年到这个月份,南陵至少会下十天左右的雨,雨是多大就有些不固定了。
不但是南陵,事实上每年春季的时候,长江流域基本上都会下雨,导致长江的水位总是会升高。
长江流域经过三年的整顿,是在去年完成了初步的规划。整顿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以前长江两边基本都是乱糟糟的水车,现在却是显得更加规整一些,工业区也不再是扎堆,是有计划地进行分布。
另外,因为对长江修行整顿,两岸的居民基本上是进行了迁徙,有些是迁徙到其它的郡,有些则是稍微挪了一下。
总体来说,长江作为帝国的工业区是铁定的事实,不但是因为有水力可以利用,还是因为长江的水上交通快捷并且轻便。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总是需要运输并且贩卖,那么走水路其实才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船的承载量起码是马车的数十倍以上。
站在南陵最高的建筑物上,吕哲眺望着远处的长江,因为是下雨的关系,视野被雨水遮挡,看去就是雾蒙蒙的一片,其实压根就是看不到长江上有啥玩意。
因为连绵不断地下雨,空气中的湿润程度很浓,要是在北方待习惯了的人,一年四季中估计会受不了南陵的春季和秋季。在南方,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中雨下得太多了,空气的湿润程度也会令人一呼吸,觉得能吸进一大鼻腔的水蒸气似得,感觉不舒服是必然的事情。
华夏大地的两条主要水系是长江和黄河,然后她们分出一条又一条中小型的水系。依照后世的说法,华夏文明其实是两河文明,远古时代是因为水源跟生存有关,到了封建时代则是统治区域的重心倾斜有关。
如果没有产生工业文明,华夏族群会一直拿两条河系作为天然的防御屏障,但是在吕哲的统治之下,两条河系已经转变了用途,她们会成为工业基地的摇篮。
长江流域边上,目前规划有七个工业基地,稍微上游一些的工业基地在蜀中,既是蜀地中难得的平原地带成都附近;第二个工业基地在接近巴郡的巫东,那里属于南郡管辖,亦是一处难得平原;第三个是在南陵边上的江陵旧址,它是作为都的一个区,也是全国中规模最大的工业区;第四个工业基地在长沙郡境内,离洞庭湖颇近,它属于罗县的管辖范围,离澧水并不远,算得上是一个岔道口;第五个工业基地在衡山郡境内,它是坐落在邾县;第六个在九江县的居潮;第七个在在会稽郡的丹徒。
黄河的工业基地在规划中也有七个,目前只确定下了一个,那便是位于巨鹿郡境内的南皮。
其实之所以选择在主要水系旁边,不就是因为水力是目前帝国建设工业唯一的选择嘛。恰恰是因为这样的限制,导致只能选择水流有利的地点,这种展方式的不健康不是没人提,问题是没有可替代的能源,说多了都是白扯。
展工业,帝国从第一座工业基地落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不要小看五年的时间,它虽然短,但是取得的成就却是一点都不低,比如水力没有被运用之前,哪怕是货币的制造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水力被运用之后,再加上研制出新的机械,冲压式的机器运作,再加上流水线,对于历朝历代缺钱的窘境根本就困不住帝国。
呃,历朝历代的缺钱主要是铜的不足够,但制造钱币的高投入也是原因之一,某些朝代甚至是官府觉得造钱太贵,鼓励民间生产,结果是制造出各种各类乱七八糟的钱币,质量最差的因为铅的含量过高,一掰就直接掰断。
“幸好是金币已经制造并流入市场,不然这一下可就丢人丢大了。”
吕哲说着向后退了两步,外面的雨势大是一回事,风向突然拐了一下,不退就该成为落汤鸡,他湿了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是一回事,那些随行的侍女可就得倒大霉。
“……”
作为一名执政官,文官第一把交椅上的领坐者,萧何有点没有听懂皇帝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金、银、铜三进位是一个很好的金融体系,萧何再怎么也是管理民政的执政官,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以前只有铜钱作为流通货币,小额交易没什么问题,到了中等额度交易,因为近五年内的钱币不再有孔,抬着装满铜钱的箩筐买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幽默笑话,到了大型额度的交易才是真正的搞笑。见识过数百辆车全是铜钱,然后赶着去下订单的吗?萧何就亲眼见过。
下完了订单,等待真正交易的时候,那可不止是数百辆车了,是数千辆车。那一幕被几乎所有南陵市民都看见,赶着数千辆车买兵器的乌孙人也成了帝都人见人笑的对象,不是笑什么,就是笑一枚又一枚的数太笨,帝国钱币每一枚的重量相等,像帝国的商人大型交易是用称,哪有人用一枚一枚去数。
吕哲会那么说,是因为他依稀记得有那么一件事,靠不靠谱不清楚,大概就是谁问谁拜占庭和萨珊王朝哪一国强大,被问的那个人拿了一枚拜占庭的银币又拿出一枚萨珊王朝的金币,说“国力一目了然”。意思就是说用金币的那个国家比较强。
当然,那绝对是一件瞎扯淡的故事,哪一个国家就只有一种金属货币啦?就好像到了现代,拿出一张一百面值的软妹币和一张面值五十万的越南盾,然后来比国力或者比谁强大,难道认为面值五十万的越南比天~朝强?这样的事情扯不扯淡?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进位模式的货币,比如铜币从公元二百年起就成为世界各国的基础单位货币。另外,世界强国基本也是金、银、铜三进位的货币体系,只是每个国家的钱币重量和贵重金属的含量不一致,货币的名称也不一样罢了。
对于吕哲来说,金、银、铜三进位的货币体系不是终点,它只是开创另一套金融体系的起点。
什么金融体系的起点?毫无疑问就是纸质的货币!
当然,吕哲短期之内不会再去更改货币体系,那是一种交易额度一再上升,旧有体系已经不适应金融展的现状,然后才会进行新的改革。
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防伪没有办法做到之前,任何的纸币出现都是在自毁长城,另外由官方来进行纸质货币的推行,只会演变成为一场官僚对民间的剪羊毛。这样的事情生在金融实力无比强大的有宋一代,并且是连续生了三次,前两次是变法的产物,直接导致国力崩坏,为失去黄河以北打开了大门,后面是皇帝做主的改革,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一张没有什么价值的纸币逼得家破人亡。
本来吕哲应该推行国属银行的建立,可是最后想了想也只是做了几个试点,他很清楚在时机不成熟之前,哪怕是正确的决定也会变成糟糕的举措,哪怕是正确的事情,也需要正确的时间。
“陛下。”萧何今天过来可不是和皇帝一块观看雨景,他除了提一下罗马使节团的行程,有另外重要的事情:“执政府关于将办公移到西京长安的手续已经准备好了。”
长安是在帝国历七年才在阿房宫的基础上进行修建,过去了将近七个年头,因为不需要城墙的关系,只差皇帝的宫城没有完全建好,其余的民坊其实是已经完工的状态。
对了,长安会是帝国的西京,她会成为帝国在关中的行政中心,离旧有的咸阳城约有五十里路,两边隔着一条渭水。
咸阳城是秦王扶苏的在帝国本土的封邑,长安建立起来之后,咸阳的地位遭到了各方各面的打击,不但是人口向新城长安自行且自愿地迁徙,商贾也是大量离开咸阳往长安跑。
吕哲已经下了旨意,四月份的时候会从中京南陵去西京长安,这一次会在那里待上至少三年。这样一来,帝国的军政管理体系肯定也是移动前往长安,原本唯一的都南陵成了陪都,与她一块成为陪都的还有东京蓟城(其实就是北平)、南京昆明、北京九原。
帝国国土辽阔,说白了就是无比的庞大,那么坐标上肯定是与各朝各代不同了嘛,原本的北就成了不是北,南也不是南。
在制定五大都城的时候,吕哲也不是没有犯过难,长安是西京还是比较说得通,因为关中在帝国的版图上就真的是西边。可是北京该怎么整?
这个时候的蓟城(北京)分明就是在帝国的东边,哪能是在帝国的北边啊!那边按照帝国版图的位置叫辽东好不好。
另外就是南京,哦……现在的名称叫金陵,她怎么看也不是在南边,那里在版图上的位置是在东南,而且金陵是处于中京南陵的辐射范围,再建造都城的意义被无限降低。最后是被挑选到了岭南那边,吕哲指着地图说昆明,然后昆明就出现了,有时候皇帝就是这样,对不对?
至于九原作为北京,那可就真的是毫无争议的地方了,九原位处河套,战略意义的重要性不需要重复。在那里设立一个都城,代表的是帝国对草原的重视,意味着帝国守卫草原既得利益的决心。九原被挑选作为北边的都城,那些早就迁移过去的人是欢欣鼓舞,连带自愿迁徙的人也是成倍增涨,就是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匈奴彻底哭了。
都城,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呼啊!皇帝制定的五大都城计划可不是那么简单,除了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牵扯到的其实还有未来展的侧重点。
吕启在帝国历九年搞出了第一台合格的蒸汽机,从那个时候开始帝国建设轨道路线就已经提上了展的日程。不过需要说一句实话,轨道路建造不简单,对于国家的冶炼也是一项天大的考验,因为现在可不是近现代,是公元前二零二年。
止于目前为止的世界各国来说,其它国家每年的生铁能够冶炼出多少吨没有人清楚,帝国每年的生铁也就是四十来万吨,等于是八亿斤左右的生铁,但这八亿斤的生铁可不能全部拿去制造铁轨,其它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
执政府给出的答案是,以目前的生铁生产效率来说,建造从中京南陵到西京长安的铁路,包括必要的平山开路,铁轨的生产,一系列面临的难题就需要大概用十五年来解决。因此,建造铁路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年生产四十吨的生铁看似很少,但吕哲已经感到无比的满意了。再说一次,现在是公元前二零二年,不是现代,要知道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他在十九世纪中叶也才达到二百万吨的年产量。
相差将近两千年,是五分之一的生产量,那是跨越两千年的差距!
执政府有给出一个展计划,预计在未来十年可以将生铁的年产量提升到一百五十万吨。另外,关于钢的产量也会从每年四万吨提升到三十五万吨左右。
对于需要用十五年左右才能修建长安到南陵的铁路,吕哲没有什么可以不满意的地方,他万分的清楚凡事开头难的特点,只要能够成功修建起第一条铁路,累积足够的经验之后,往后再修建必然会相对轻易,就好像第一艘蒸汽船的建造已经进行了四年,它四年的时间内一再更改,但再有三个月不是要进行第一次的试航了吗?
第一艘蒸汽船依然是木质结构,只有少数的地方使用了金属结构。
使用木质结构不是帝国无法造铁甲舰,是压根就没有那样的必要。帝国目前在海洋上是无敌的状态,造出铁甲舰干什么?有那么多的经费,投入到第二个民生的五年计划不是挺好!(未完待续。)8
</br>
“回陛下,已经到了长安。≥≯ ≯ ”
三月份的天气,南陵又是到了春雨绵绵的季节,每年到这个月份,南陵至少会下十天左右的雨,雨是多大就有些不固定了。
不但是南陵,事实上每年春季的时候,长江流域基本上都会下雨,导致长江的水位总是会升高。
长江流域经过三年的整顿,是在去年完成了初步的规划。整顿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以前长江两边基本都是乱糟糟的水车,现在却是显得更加规整一些,工业区也不再是扎堆,是有计划地进行分布。
另外,因为对长江修行整顿,两岸的居民基本上是进行了迁徙,有些是迁徙到其它的郡,有些则是稍微挪了一下。
总体来说,长江作为帝国的工业区是铁定的事实,不但是因为有水力可以利用,还是因为长江的水上交通快捷并且轻便。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总是需要运输并且贩卖,那么走水路其实才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船的承载量起码是马车的数十倍以上。
站在南陵最高的建筑物上,吕哲眺望着远处的长江,因为是下雨的关系,视野被雨水遮挡,看去就是雾蒙蒙的一片,其实压根就是看不到长江上有啥玩意。
因为连绵不断地下雨,空气中的湿润程度很浓,要是在北方待习惯了的人,一年四季中估计会受不了南陵的春季和秋季。在南方,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中雨下得太多了,空气的湿润程度也会令人一呼吸,觉得能吸进一大鼻腔的水蒸气似得,感觉不舒服是必然的事情。
华夏大地的两条主要水系是长江和黄河,然后她们分出一条又一条中小型的水系。依照后世的说法,华夏文明其实是两河文明,远古时代是因为水源跟生存有关,到了封建时代则是统治区域的重心倾斜有关。
如果没有产生工业文明,华夏族群会一直拿两条河系作为天然的防御屏障,但是在吕哲的统治之下,两条河系已经转变了用途,她们会成为工业基地的摇篮。
长江流域边上,目前规划有七个工业基地,稍微上游一些的工业基地在蜀中,既是蜀地中难得的平原地带成都附近;第二个工业基地在接近巴郡的巫东,那里属于南郡管辖,亦是一处难得平原;第三个是在南陵边上的江陵旧址,它是作为都的一个区,也是全国中规模最大的工业区;第四个工业基地在长沙郡境内,离洞庭湖颇近,它属于罗县的管辖范围,离澧水并不远,算得上是一个岔道口;第五个工业基地在衡山郡境内,它是坐落在邾县;第六个在九江县的居潮;第七个在在会稽郡的丹徒。
黄河的工业基地在规划中也有七个,目前只确定下了一个,那便是位于巨鹿郡境内的南皮。
其实之所以选择在主要水系旁边,不就是因为水力是目前帝国建设工业唯一的选择嘛。恰恰是因为这样的限制,导致只能选择水流有利的地点,这种展方式的不健康不是没人提,问题是没有可替代的能源,说多了都是白扯。
展工业,帝国从第一座工业基地落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不要小看五年的时间,它虽然短,但是取得的成就却是一点都不低,比如水力没有被运用之前,哪怕是货币的制造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水力被运用之后,再加上研制出新的机械,冲压式的机器运作,再加上流水线,对于历朝历代缺钱的窘境根本就困不住帝国。
呃,历朝历代的缺钱主要是铜的不足够,但制造钱币的高投入也是原因之一,某些朝代甚至是官府觉得造钱太贵,鼓励民间生产,结果是制造出各种各类乱七八糟的钱币,质量最差的因为铅的含量过高,一掰就直接掰断。
“幸好是金币已经制造并流入市场,不然这一下可就丢人丢大了。”
吕哲说着向后退了两步,外面的雨势大是一回事,风向突然拐了一下,不退就该成为落汤鸡,他湿了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是一回事,那些随行的侍女可就得倒大霉。
“……”
作为一名执政官,文官第一把交椅上的领坐者,萧何有点没有听懂皇帝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金、银、铜三进位是一个很好的金融体系,萧何再怎么也是管理民政的执政官,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以前只有铜钱作为流通货币,小额交易没什么问题,到了中等额度交易,因为近五年内的钱币不再有孔,抬着装满铜钱的箩筐买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幽默笑话,到了大型额度的交易才是真正的搞笑。见识过数百辆车全是铜钱,然后赶着去下订单的吗?萧何就亲眼见过。
下完了订单,等待真正交易的时候,那可不止是数百辆车了,是数千辆车。那一幕被几乎所有南陵市民都看见,赶着数千辆车买兵器的乌孙人也成了帝都人见人笑的对象,不是笑什么,就是笑一枚又一枚的数太笨,帝国钱币每一枚的重量相等,像帝国的商人大型交易是用称,哪有人用一枚一枚去数。
吕哲会那么说,是因为他依稀记得有那么一件事,靠不靠谱不清楚,大概就是谁问谁拜占庭和萨珊王朝哪一国强大,被问的那个人拿了一枚拜占庭的银币又拿出一枚萨珊王朝的金币,说“国力一目了然”。意思就是说用金币的那个国家比较强。
当然,那绝对是一件瞎扯淡的故事,哪一个国家就只有一种金属货币啦?就好像到了现代,拿出一张一百面值的软妹币和一张面值五十万的越南盾,然后来比国力或者比谁强大,难道认为面值五十万的越南比天~朝强?这样的事情扯不扯淡?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进位模式的货币,比如铜币从公元二百年起就成为世界各国的基础单位货币。另外,世界强国基本也是金、银、铜三进位的货币体系,只是每个国家的钱币重量和贵重金属的含量不一致,货币的名称也不一样罢了。
对于吕哲来说,金、银、铜三进位的货币体系不是终点,它只是开创另一套金融体系的起点。
什么金融体系的起点?毫无疑问就是纸质的货币!
当然,吕哲短期之内不会再去更改货币体系,那是一种交易额度一再上升,旧有体系已经不适应金融展的现状,然后才会进行新的改革。
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防伪没有办法做到之前,任何的纸币出现都是在自毁长城,另外由官方来进行纸质货币的推行,只会演变成为一场官僚对民间的剪羊毛。这样的事情生在金融实力无比强大的有宋一代,并且是连续生了三次,前两次是变法的产物,直接导致国力崩坏,为失去黄河以北打开了大门,后面是皇帝做主的改革,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一张没有什么价值的纸币逼得家破人亡。
本来吕哲应该推行国属银行的建立,可是最后想了想也只是做了几个试点,他很清楚在时机不成熟之前,哪怕是正确的决定也会变成糟糕的举措,哪怕是正确的事情,也需要正确的时间。
“陛下。”萧何今天过来可不是和皇帝一块观看雨景,他除了提一下罗马使节团的行程,有另外重要的事情:“执政府关于将办公移到西京长安的手续已经准备好了。”
长安是在帝国历七年才在阿房宫的基础上进行修建,过去了将近七个年头,因为不需要城墙的关系,只差皇帝的宫城没有完全建好,其余的民坊其实是已经完工的状态。
对了,长安会是帝国的西京,她会成为帝国在关中的行政中心,离旧有的咸阳城约有五十里路,两边隔着一条渭水。
咸阳城是秦王扶苏的在帝国本土的封邑,长安建立起来之后,咸阳的地位遭到了各方各面的打击,不但是人口向新城长安自行且自愿地迁徙,商贾也是大量离开咸阳往长安跑。
吕哲已经下了旨意,四月份的时候会从中京南陵去西京长安,这一次会在那里待上至少三年。这样一来,帝国的军政管理体系肯定也是移动前往长安,原本唯一的都南陵成了陪都,与她一块成为陪都的还有东京蓟城(其实就是北平)、南京昆明、北京九原。
帝国国土辽阔,说白了就是无比的庞大,那么坐标上肯定是与各朝各代不同了嘛,原本的北就成了不是北,南也不是南。
在制定五大都城的时候,吕哲也不是没有犯过难,长安是西京还是比较说得通,因为关中在帝国的版图上就真的是西边。可是北京该怎么整?
这个时候的蓟城(北京)分明就是在帝国的东边,哪能是在帝国的北边啊!那边按照帝国版图的位置叫辽东好不好。
另外就是南京,哦……现在的名称叫金陵,她怎么看也不是在南边,那里在版图上的位置是在东南,而且金陵是处于中京南陵的辐射范围,再建造都城的意义被无限降低。最后是被挑选到了岭南那边,吕哲指着地图说昆明,然后昆明就出现了,有时候皇帝就是这样,对不对?
至于九原作为北京,那可就真的是毫无争议的地方了,九原位处河套,战略意义的重要性不需要重复。在那里设立一个都城,代表的是帝国对草原的重视,意味着帝国守卫草原既得利益的决心。九原被挑选作为北边的都城,那些早就迁移过去的人是欢欣鼓舞,连带自愿迁徙的人也是成倍增涨,就是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匈奴彻底哭了。
都城,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呼啊!皇帝制定的五大都城计划可不是那么简单,除了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牵扯到的其实还有未来展的侧重点。
吕启在帝国历九年搞出了第一台合格的蒸汽机,从那个时候开始帝国建设轨道路线就已经提上了展的日程。不过需要说一句实话,轨道路建造不简单,对于国家的冶炼也是一项天大的考验,因为现在可不是近现代,是公元前二零二年。
止于目前为止的世界各国来说,其它国家每年的生铁能够冶炼出多少吨没有人清楚,帝国每年的生铁也就是四十来万吨,等于是八亿斤左右的生铁,但这八亿斤的生铁可不能全部拿去制造铁轨,其它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
执政府给出的答案是,以目前的生铁生产效率来说,建造从中京南陵到西京长安的铁路,包括必要的平山开路,铁轨的生产,一系列面临的难题就需要大概用十五年来解决。因此,建造铁路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年生产四十吨的生铁看似很少,但吕哲已经感到无比的满意了。再说一次,现在是公元前二零二年,不是现代,要知道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他在十九世纪中叶也才达到二百万吨的年产量。
相差将近两千年,是五分之一的生产量,那是跨越两千年的差距!
执政府有给出一个展计划,预计在未来十年可以将生铁的年产量提升到一百五十万吨。另外,关于钢的产量也会从每年四万吨提升到三十五万吨左右。
对于需要用十五年左右才能修建长安到南陵的铁路,吕哲没有什么可以不满意的地方,他万分的清楚凡事开头难的特点,只要能够成功修建起第一条铁路,累积足够的经验之后,往后再修建必然会相对轻易,就好像第一艘蒸汽船的建造已经进行了四年,它四年的时间内一再更改,但再有三个月不是要进行第一次的试航了吗?
第一艘蒸汽船依然是木质结构,只有少数的地方使用了金属结构。
使用木质结构不是帝国无法造铁甲舰,是压根就没有那样的必要。帝国目前在海洋上是无敌的状态,造出铁甲舰干什么?有那么多的经费,投入到第二个民生的五年计划不是挺好!(未完待续。)8
</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秦之帝国再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秦之帝国再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