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宋武皇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年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年

目录:大宋武皇| 作者:风雪蛇| 类别:历史军事

    最近三年里,大宋境内耕地的价格一直在猛涨。原因无他,因为高产作物的引进,每亩地能够出产的粮食更多了,这使得很多的地主们都看到了更大的利益,越来越多的地主希望能够囤积更多的耕地。

    但是,这耕地不是你想囤积就能够囤积的,大宋朝廷一直以来都在限制无节制的土地兼并,即便再有钱,也不是想买地就能够买到地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惟吉放开土地兼并限制的承诺能够拉拢到这么多朝中官员的原因,说白了这些人既是官员,也是地主,他们同样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用地。

    当看到了那一小撮官员居然联名上书要求赵惟吉记得履行自己的承诺在登基三年以后开放土地兼并的限制的时候,赵惟吉冷冷的笑了笑。

    他拿起朱笔便在奏章下面写上了四个字:“君无戏言。”然后让张知白叫人将奏章发还回去。

    得到发还回来的奏章以后,这群人很是兴奋,其中不少人已经开始意淫着三年以后将自己家乡能买的田地都给买下来这种盛况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赵惟吉早已有了准备,等到三年后拥有大量土地的他们将会掉进一个很大的陷阱里再也爬不出来。

    ……

    三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在这三年里,赵惟吉的内阁逐渐的形成了,很多具体的施政方略都开始由大臣所指定,赵惟吉所需要做的就是同意或者不同意,这让他充分的腾出手来可以将他想要的东西给引进来。

    由于内阁的出现。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便逐渐就被废弃了,六部渐渐的变成直接对内阁负责的机构了。六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刑部被赵惟吉独立了出来,与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一起成为了一个与内阁平级的机构,直属于皇帝。

    这样做是为了使司法相对的有一些独立的空间,不受到任何的行政干预。不过随着刑部的独立,整个大宋上下的机构也有了一个极大的变化。

    衙门不再有任何审案的权利。太宗朝设立的提刑司成为三司在路一级的直属机构,而在州县一级又新设立了督察院,以及按察司两个独立司法的机构。

    使得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直属于皇帝的司法体系,在将司法进行相对独立的同时,也给冗官提供了一个温和的解决办法,与其让这些人闲着没事吃皇粮,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而在刑部独立出去了以后,礼部被赵惟吉拆开了,原本科举,礼仪。外交都归礼部掌管,现在科举一事被赵惟吉独立了出来。成立了一个文部。

    文部除了负责科举以外,太学也被划给了文部掌管,不仅如此,连司天监也一同回归给了文部,除此之外赵惟吉还在文部里面成立了一个七巧局,专门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教育,太学也开设了相应的科目。

    户部也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商业部分被划分了出来,专门成立了一个商务部,主管商业方面的事物。

    税务方面单独成立了一个财政部,所有的税收财政支出全部由财务部负责,转运使及下属的机构被划到了这里。

    这样一来,六部便成为了八部,每一个部门的分工被划分的极为细致,这样一来宰制的行政权便基本交由这八部负责了。因为基本上国家大事都有了对应的部门,不在需要宰制的专门统筹协调。

    这样一来,国家的权利便被分为了三块,行政权有八部直接负责,内阁虽然凌驾在八部之上,但是他们只有议政权。而最大最管用的决策权由皇帝所掌握。

    虽然看上去将三省又聚合到了一起,但是权利的下放使得宰相实际上也无法做到独大揽权这么一说。

    更何况,这个时候的内阁成员基本上有七八人,而且都已经不再兼任八部的尚书,彻底的断绝了权臣的出现。

    只不过在进行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以后,关于武将如何处理赵惟吉犯了难。宋朝的更戍法赵惟吉是不打算再执行下去了,那东西虽然防止武将专权,但是危害有多大赵惟吉也是知道的。

    既然更戍法不能再用了,那么如何才能够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赵惟吉想过成立一所军校,让以后的将领全部变成天子门生,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武将用兵自重的可能。

    但是那是需要时间的,眼下在成立军校的同时,赵惟吉只能在废除了更戍法以后,将军队的财权以及粮食供应交给了地方。

    各地驻军所有的花销必须报给当的转运使,然后有转运使向驻军提供相应的粮草已经军饷。

    另外,军中的人事任免必须由当地衙门参与,高级军官的任免必须报告给兵部。

    这样做便可以将各地驻军的财权和人事权切断,希望能够凭借这样降低武将造反的可能性。

    如果说这三年朝廷的变化就已经够让人眼花缭乱了的话,民间的变化更是让这些让人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由于赵惟吉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了,这种人为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让传统的地主阶级有些不太跟得上变化。

    工场手工业兴起以后,自然需要大量劳动力去充斥他们手里的工场,而吸引劳动力的方法便是待遇了。

    这些工场主们为自己手底下工人所开的工资要比去地主家做佃农高得多,而且相对来说很多的行业做起来也比作佃农要轻松一些。

    于是乎很多的佃农便放弃了在地主家租种农田,转而去到工场里成为了一名手工业者。这是地主们所没有想到的。

    根据以外的经验看来,农民如果失去了土地的话,除了成为地主家的佃农以外基本上没有别的出路。经商没有本钱,做工没有手艺。

    而现在那些工场雇佣手工业者的时候,门槛非常的低,在简单机械的辅助下,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农民入门的时间非常的短。

    再加上赵惟吉将流水线这一种生产方式给弄了出来,进行流水作业的手工业者往往不需要学会怎样完全生产一件产品,只要学会自己所负责的步骤就行了,这样一来入门的门槛更加降低,大量的失去土地了的农民开始转变成为了手工业者。

    这样一种情况发生了以后,那些原本还盼望着赵惟吉尽快实现诺言宣布开发土地兼并的官员们彻底明白了,他们的皇帝当初就已经预见到了这种情况了,所以才不把土地兼并当做一回事儿。

    首先是即便现在大量的土地被兼并,农民也不愁没有去处,甚至有些农民现在还巴不得将自家那几亩没啥产出的薄田卖给地主然后进城打工。

    另外一点,那就是现在很多地主暂时也没钱进行土地兼并了,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土地仍然有人租种,地主们不得不减轻了地租。这使得他们的收入大大的减弱了,暂时没有多余的钱去收购的新的土地。

    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赵惟吉还是遵照了诺言宣布解除限制土地兼并的禁令,只是禁令解除以后,土地的交易量并没有太多的上升,基本还是维持了解除之前那样。

    这让这场所谓可能产生的危机,直接便消弭在了出现之前。

    ……

    这天在内阁之中,平常相安无事的阁臣们今天居然为了一封奏折吵了起来。

    其实奏折里上疏的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只不过是山西糟了灾,需要赈济。要是以前估计招兵旗往那一树也就完了。

    不过今天早内阁之中,有个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使得这件事情的讨论出现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便是吵起来的原因。

    当阁臣们吵起来的时候,赵惟吉正在内阁的二楼处理着之前递上来的奏章。由于吵声震天响,他便停下了手中的活路,让太监下去看看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争吵声。

    太监很快便回到了二楼,从太监口中赵惟吉得知原来底下是因为如何赈灾而吵了起来,张知白认为应该循旧例让当地军队招兵,但是刚从商部晋升到内阁的丁谓则觉得现在完全可以让那些工场主们去招人手,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冗兵的问题。

    丁谓的办法是很好,但是张知白认为,这样一来朝廷的恩德就会被商人所窃取,长久以来对于朝廷不利。

    就这样,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说便,吵了起来。巧合的是,今天寇准正好不在内阁之中,没有一个能够镇得住的,使得这场架越吵越大,最终惊动了赵惟吉。

    赵惟吉一听,还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让太监下去将二人都找上来,这件事情赵惟吉已经想好了一个解决办法了。

    这件事情对于赵惟吉来说或许也是个极好的机会,他终于能够将开始对于辽国的攻略行动了。

    三年的时间已经够长了,是该让辽国付出入侵大宋的代价了。(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武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武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