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目录:混在大唐| 作者:纯洁人生|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日,武清依旧早起,先练习枪术,而后洗漱之后,吃了早膳便上了工地,四个区域同时建设,武清要居中统筹调度,以期在尽快的时间里安顿下来。
所以他的银子是不要命地往里面砸,但武清心疼并快乐着,因为这是他的城,一座里程碑将会在他的手中出现。更何况,这也是太后所允许的。
各方情报定时传给武清,如今理学被儒学压着打,大有溃败之势,所以武清也不得不停下手中事情,写了一篇叫《论儒术》的文章,文章对自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进行不留情面的批评,称董仲舒就是华夏文明的罪人,更是对其“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的思想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其曲解孔圣儒家思想之真谛。文明发展,文化的进步,不无说明,单一的思想,只会让天下人思想僵化、顽固,只会固步自封,毫无作为。先祖发明了养蚕、织布、改进生产工具,儒学做了什么?儒学让天下文人变成了一群腐儒,一群只会追求名利的粪坑蛆虫。
总之,因为儒学的蛮不讲理,让武清彻底愤怒了。他直接指出了如今的儒学是伪儒学,是寄生在大唐沃土上的蛆虫,不断吸食着民脂民膏。
这篇文章在见报数日后,半月内疯传天下,就连一些老儒都坐不住了,纷纷拿起了手中笔,开始撰写文章。为儒学正名,为天下儒人正名。
自有报纸之后。也纷纷出现了一些中立报纸,上面不时发表一些对儒学和理学的看法,以及一些民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唐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竟然开始写些有趣的小故事刊载上面。
报纸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大唐上层士大夫们的生活方式。每日一碗茶一份报纸,都要在茶馆中坐上那么一会。
如此一来,便推动了茶馆文化,说书的,看报的。唱曲的,都涌向了茶馆。市井之中异常热闹。
武清的文章递到了武太后龙案上,武太后刚刚送走了薛怀义。昨夜过得快活,早上又来了一次,所以面色依旧有一抹潮红,心情愉悦。看到龙案上的神都周报。难得地看到了武清的文章,《论儒术》,看罢之后,大叫一声好,说道:“武清此论,真的是发人心省啊,如醍醐灌顶一般。看我今日大唐,便是采用各家之长。才有了今日之繁盛局面。若让一群腐儒治国,便只能偏安一隅之地了。”
上官婉儿心中有所思。便说道:“大将军此言倒是说得通,可也未免太过无礼了,毕竟文学之士大都是名望之人,却比作蛆虫。”
武太后笑道:“你没看那些儒生的文章,要是我被逼急了,也会如此大骂的,真的是大快人心啊。”
“前日,武清上疏举荐狄仁杰入朝为官,说此人有宰相之才,河源军经略使娄师德也举荐狄仁杰,去岁右肃政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言狄仁杰治下宁州,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今朝中宰相才能不足,婉儿你觉得呢?”
听到武太后有如此一问,便知道武太后已经同意了,说道:“狄仁杰专司律法,不是儒家的,也不是理学的,倒是可用,而且他能够在当年与先皇据理力争,是个人才。”
武太后笑道:“那就宣他进京,先任个冬官侍郎,协助武清把武清县建好吧。”
上官婉儿答应,而后去拟旨。
武太后则拿起了另一本书籍,只见封面上有三个大字“罗织经”,此书由胡人索元礼发起,跟来俊臣、万国俊编著的。到此时,由索元礼、周兴按鞫制狱牵连之人多达千余家,这些人不是被杀,就是全家被流放边疆,遂称之为“流人”。
此书中虽只有数千言,但所设刑罚花样之繁多,令武太后大开眼界,诸如“死猪愁、突地吼、定百脉、凤皇晒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等,总之每一种刑罚都有一段解释,让武太后不得不承认,这些最近提拔起来的人,确实有些本事,够效率。
但最让武太后看中的是开篇中的一句,“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
随即便准备升来俊臣为侍御史,接掌铜匦投书。周兴便由文昌台都事升为司农少卿,与索元礼共同推按制狱。
这索元礼可是薛怀义的干爹,曾救济过穷困的冯小宝,后来冯小宝成为了武太后的面首,改名薛怀义后,便向武太后举荐了他的干爹,专门在洛州牧院设制狱,按鞫被告密之人。到此时凡人听到索元礼、周兴之名,无不胆颤心惊。
索元礼、周兴之流暂时也不敢对武氏动手,所以武清纵使被儒生们骂得体无完肤,但还是安然无恙的。
一个多月后各地各行各业的清心书院学生们也逐渐赶到,总共将近三百名,武清命张说把这些人分门别类,把胡女及其男人按五百户为一村,选其中一男或一女为村长。每十村为一镇,总共分十六个镇,这十六个镇的镇长由清心书院适合做管理的学生担任,为武清县最初十六位镇长。分四区,每区四镇。十六个镇长,处理每镇的日常事务。包括教育、生育、建设、卫生等等,而治安则由武清亲自监管。其他清心书院学生,也都投入到了各个部门,张说也由代县丞转为武清的助手,县丞由清心书院今年及第的进士叫颜元孙的担任。
颜元孙,进士及第,其高祖为颜之推,后来家道中落,自幼孤贫,寄居在舅父殷仲容家中,后来清心书院开馆,便千里求学来到了清心书院,潜心学习理学,十年来以清心书院为家。武清也一直颇为照顾,到今年才考科举,一举中第。前不久刚跟表妹殷丽成婚。给武清写了书信,希望能到武清县做事,武清曾是吏部侍郎,给天官尚书韦待价去了封书信后,颜元孙就被封为武清县县丞。
颜元孙非常称职,也把自己这些年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管理上,处理公文等事比之张说快了很多。
不久冬官侍郎狄仁杰回京。他知道他能够重回朝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武清,所以狄仁杰过了偃师后便直奔武清县而来。此时武清县县衙经过一个月的工期,也建设完毕。武清等县衙班子在里面处理事务了。
每日里整个县衙异常忙碌,狄仁杰一路风尘仆仆而来,穿着打扮跟个农夫没啥区别,但县衙守候兵卒并没有轻看于他。
“这位先生。您到县衙贵干?”
听到兵卒是在问自己。狄仁杰捋了下胡须,心中不禁赞叹,就连这门口兵卒都如此知礼,可见其人便如何了,便说道:“我想见武县令。”
那兵卒一愣,低声说道:“这武县令可叫不得,你啊,最好喊声大将军。”
狄仁杰一愣。问道:“这又为何,莫非这武清县县令不姓武?”
那兵卒埋怨道:“你这人。县令才多大点官啊,大将军虽不介意,可大伙儿吃他的饭,怎么着喊声大将军也能让他高兴高兴。你可知道吗,大将军自从漠北归来,就没回过家,吃住都在这里。我可是从第一天开始,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县城就这么建起来了。”
狄仁杰不无感慨,他如今看到的到处是忙碌的人影,却无法想象当初一片荒芜的情景。
“你先等会儿,这会儿大将军正在休息呢?”士兵补充道,“哎,大将军每日只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千万别打搅。”
狄仁杰一阵无语,能得兵卒爱戴,这做将军的也就值了。“嗯,老夫知道了。”
“还有啊,一会见了大将军,可别妄自称大,不然惹将军不喜,别怪我没告诉你。”士兵又说道。
狄仁杰一愣,问道:“大将军不喜欢老人家?”
那士兵笑道:“那倒不是,大家私下里议论,大将军又要操心县里建设,又要跟那群腐儒骂架,所以大家觉得他应该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倚老卖老。”
狄仁杰心中苦笑,但还是点头答应。
不多时,那兵卒说道:“好了,我该去休息了,你跟我来吧。”
只见另一名兵卒接过长枪,站在了门口。
狄仁杰问道:“你们站岗多久一换?”
士兵笑道:“大将军规定,我们不是禁军,所以一个时辰一换。”而后指着衙门里头,“大将军就在里面,你进去便是。”
狄仁杰便一人前往,等进了官舍,这才看到,县衙的高脚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武清正在伏案疾书。
“贤侄,忙着呢?”
武清一抬头,便看到是狄仁杰,于是起身行礼,大笑道:“狄公啊,有失远迎啊,快坐快坐。张说,上茶!”
狄仁杰说道:“看到贤侄如此忙碌,狄某都不敢打搅了。”
武清笑道:“如今这里确实忙碌,朝廷让你做了冬官侍郎,我估计啊,用不了多久就会进入政事堂,以狄公才能,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了。”
狄仁杰心中叹息一阵,虽然武清大军路过宁州时,他曾设酒款待,但也只是出于道义,如今他却是欠下了情了。
“那就承大将军情了。”狄仁杰说道。
对于狄仁杰,武清还是非常尊重的,他是一个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官员。这样的品质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少见的。
在跟狄仁杰聊了一盏茶的时间后,狄仁杰便告辞了,他还得去朝中报道,觐见武太后等等。
武清也确实很忙,一边要关注腐儒们的骂战,一边还要搞武清县建设。但好在有清心书院的加入,以王勃、卢照邻、杨炯等文才之士的加入,使得清心书院暂时稳住了脚步。武清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武清县的建设中。
与此同时,武清县的第一批新生儿也一个个呱呱坠地,而只有十多名胡女没有丈夫,武清大笑一声,全收为义子。第一批新生儿中有两百一十五名男婴,一百二十三个女婴。
武清给这些胡女送去了慰问,而且也让这些家庭先住进了已经盖好的房屋。有了这样的政策,那些还没有怀孕的胡女,和自家男人开始了疯狂地造人运动。每当夜晚,保不准走到某个角落里,就会有一男一女正酣战不休。(未完待续。。)
所以他的银子是不要命地往里面砸,但武清心疼并快乐着,因为这是他的城,一座里程碑将会在他的手中出现。更何况,这也是太后所允许的。
各方情报定时传给武清,如今理学被儒学压着打,大有溃败之势,所以武清也不得不停下手中事情,写了一篇叫《论儒术》的文章,文章对自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进行不留情面的批评,称董仲舒就是华夏文明的罪人,更是对其“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的思想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其曲解孔圣儒家思想之真谛。文明发展,文化的进步,不无说明,单一的思想,只会让天下人思想僵化、顽固,只会固步自封,毫无作为。先祖发明了养蚕、织布、改进生产工具,儒学做了什么?儒学让天下文人变成了一群腐儒,一群只会追求名利的粪坑蛆虫。
总之,因为儒学的蛮不讲理,让武清彻底愤怒了。他直接指出了如今的儒学是伪儒学,是寄生在大唐沃土上的蛆虫,不断吸食着民脂民膏。
这篇文章在见报数日后,半月内疯传天下,就连一些老儒都坐不住了,纷纷拿起了手中笔,开始撰写文章。为儒学正名,为天下儒人正名。
自有报纸之后。也纷纷出现了一些中立报纸,上面不时发表一些对儒学和理学的看法,以及一些民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唐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竟然开始写些有趣的小故事刊载上面。
报纸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大唐上层士大夫们的生活方式。每日一碗茶一份报纸,都要在茶馆中坐上那么一会。
如此一来,便推动了茶馆文化,说书的,看报的。唱曲的,都涌向了茶馆。市井之中异常热闹。
武清的文章递到了武太后龙案上,武太后刚刚送走了薛怀义。昨夜过得快活,早上又来了一次,所以面色依旧有一抹潮红,心情愉悦。看到龙案上的神都周报。难得地看到了武清的文章,《论儒术》,看罢之后,大叫一声好,说道:“武清此论,真的是发人心省啊,如醍醐灌顶一般。看我今日大唐,便是采用各家之长。才有了今日之繁盛局面。若让一群腐儒治国,便只能偏安一隅之地了。”
上官婉儿心中有所思。便说道:“大将军此言倒是说得通,可也未免太过无礼了,毕竟文学之士大都是名望之人,却比作蛆虫。”
武太后笑道:“你没看那些儒生的文章,要是我被逼急了,也会如此大骂的,真的是大快人心啊。”
“前日,武清上疏举荐狄仁杰入朝为官,说此人有宰相之才,河源军经略使娄师德也举荐狄仁杰,去岁右肃政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言狄仁杰治下宁州,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今朝中宰相才能不足,婉儿你觉得呢?”
听到武太后有如此一问,便知道武太后已经同意了,说道:“狄仁杰专司律法,不是儒家的,也不是理学的,倒是可用,而且他能够在当年与先皇据理力争,是个人才。”
武太后笑道:“那就宣他进京,先任个冬官侍郎,协助武清把武清县建好吧。”
上官婉儿答应,而后去拟旨。
武太后则拿起了另一本书籍,只见封面上有三个大字“罗织经”,此书由胡人索元礼发起,跟来俊臣、万国俊编著的。到此时,由索元礼、周兴按鞫制狱牵连之人多达千余家,这些人不是被杀,就是全家被流放边疆,遂称之为“流人”。
此书中虽只有数千言,但所设刑罚花样之繁多,令武太后大开眼界,诸如“死猪愁、突地吼、定百脉、凤皇晒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等,总之每一种刑罚都有一段解释,让武太后不得不承认,这些最近提拔起来的人,确实有些本事,够效率。
但最让武太后看中的是开篇中的一句,“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
随即便准备升来俊臣为侍御史,接掌铜匦投书。周兴便由文昌台都事升为司农少卿,与索元礼共同推按制狱。
这索元礼可是薛怀义的干爹,曾救济过穷困的冯小宝,后来冯小宝成为了武太后的面首,改名薛怀义后,便向武太后举荐了他的干爹,专门在洛州牧院设制狱,按鞫被告密之人。到此时凡人听到索元礼、周兴之名,无不胆颤心惊。
索元礼、周兴之流暂时也不敢对武氏动手,所以武清纵使被儒生们骂得体无完肤,但还是安然无恙的。
一个多月后各地各行各业的清心书院学生们也逐渐赶到,总共将近三百名,武清命张说把这些人分门别类,把胡女及其男人按五百户为一村,选其中一男或一女为村长。每十村为一镇,总共分十六个镇,这十六个镇的镇长由清心书院适合做管理的学生担任,为武清县最初十六位镇长。分四区,每区四镇。十六个镇长,处理每镇的日常事务。包括教育、生育、建设、卫生等等,而治安则由武清亲自监管。其他清心书院学生,也都投入到了各个部门,张说也由代县丞转为武清的助手,县丞由清心书院今年及第的进士叫颜元孙的担任。
颜元孙,进士及第,其高祖为颜之推,后来家道中落,自幼孤贫,寄居在舅父殷仲容家中,后来清心书院开馆,便千里求学来到了清心书院,潜心学习理学,十年来以清心书院为家。武清也一直颇为照顾,到今年才考科举,一举中第。前不久刚跟表妹殷丽成婚。给武清写了书信,希望能到武清县做事,武清曾是吏部侍郎,给天官尚书韦待价去了封书信后,颜元孙就被封为武清县县丞。
颜元孙非常称职,也把自己这些年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管理上,处理公文等事比之张说快了很多。
不久冬官侍郎狄仁杰回京。他知道他能够重回朝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武清,所以狄仁杰过了偃师后便直奔武清县而来。此时武清县县衙经过一个月的工期,也建设完毕。武清等县衙班子在里面处理事务了。
每日里整个县衙异常忙碌,狄仁杰一路风尘仆仆而来,穿着打扮跟个农夫没啥区别,但县衙守候兵卒并没有轻看于他。
“这位先生。您到县衙贵干?”
听到兵卒是在问自己。狄仁杰捋了下胡须,心中不禁赞叹,就连这门口兵卒都如此知礼,可见其人便如何了,便说道:“我想见武县令。”
那兵卒一愣,低声说道:“这武县令可叫不得,你啊,最好喊声大将军。”
狄仁杰一愣。问道:“这又为何,莫非这武清县县令不姓武?”
那兵卒埋怨道:“你这人。县令才多大点官啊,大将军虽不介意,可大伙儿吃他的饭,怎么着喊声大将军也能让他高兴高兴。你可知道吗,大将军自从漠北归来,就没回过家,吃住都在这里。我可是从第一天开始,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县城就这么建起来了。”
狄仁杰不无感慨,他如今看到的到处是忙碌的人影,却无法想象当初一片荒芜的情景。
“你先等会儿,这会儿大将军正在休息呢?”士兵补充道,“哎,大将军每日只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千万别打搅。”
狄仁杰一阵无语,能得兵卒爱戴,这做将军的也就值了。“嗯,老夫知道了。”
“还有啊,一会见了大将军,可别妄自称大,不然惹将军不喜,别怪我没告诉你。”士兵又说道。
狄仁杰一愣,问道:“大将军不喜欢老人家?”
那士兵笑道:“那倒不是,大家私下里议论,大将军又要操心县里建设,又要跟那群腐儒骂架,所以大家觉得他应该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倚老卖老。”
狄仁杰心中苦笑,但还是点头答应。
不多时,那兵卒说道:“好了,我该去休息了,你跟我来吧。”
只见另一名兵卒接过长枪,站在了门口。
狄仁杰问道:“你们站岗多久一换?”
士兵笑道:“大将军规定,我们不是禁军,所以一个时辰一换。”而后指着衙门里头,“大将军就在里面,你进去便是。”
狄仁杰便一人前往,等进了官舍,这才看到,县衙的高脚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武清正在伏案疾书。
“贤侄,忙着呢?”
武清一抬头,便看到是狄仁杰,于是起身行礼,大笑道:“狄公啊,有失远迎啊,快坐快坐。张说,上茶!”
狄仁杰说道:“看到贤侄如此忙碌,狄某都不敢打搅了。”
武清笑道:“如今这里确实忙碌,朝廷让你做了冬官侍郎,我估计啊,用不了多久就会进入政事堂,以狄公才能,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了。”
狄仁杰心中叹息一阵,虽然武清大军路过宁州时,他曾设酒款待,但也只是出于道义,如今他却是欠下了情了。
“那就承大将军情了。”狄仁杰说道。
对于狄仁杰,武清还是非常尊重的,他是一个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官员。这样的品质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少见的。
在跟狄仁杰聊了一盏茶的时间后,狄仁杰便告辞了,他还得去朝中报道,觐见武太后等等。
武清也确实很忙,一边要关注腐儒们的骂战,一边还要搞武清县建设。但好在有清心书院的加入,以王勃、卢照邻、杨炯等文才之士的加入,使得清心书院暂时稳住了脚步。武清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武清县的建设中。
与此同时,武清县的第一批新生儿也一个个呱呱坠地,而只有十多名胡女没有丈夫,武清大笑一声,全收为义子。第一批新生儿中有两百一十五名男婴,一百二十三个女婴。
武清给这些胡女送去了慰问,而且也让这些家庭先住进了已经盖好的房屋。有了这样的政策,那些还没有怀孕的胡女,和自家男人开始了疯狂地造人运动。每当夜晚,保不准走到某个角落里,就会有一男一女正酣战不休。(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混在大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混在大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