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12章 开皇之治
目录:隋唐武周风云| 作者:鼎志| 类别:历史军事
杨坚称帝后,励精图治,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一、他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域改为州、县二级(其子隋明帝杨广将州改为郡),州长为刺史、县长为县令。从而精兵简政,裁掉大量的昏官、庸官,大大減轻了国家、也即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这种州、县二级制度,为以后各朝各代所釆用(只不过有的将州县二级“改”为郡县二级),一直沿袭到清朝。
二、修改以前残酷而混乱的刑法,制定《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将死犯头颅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一律废除,也废除了灭族的刑法。《开皇律》減去前朝法律中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五十四条、(迁)徒、杖(责)等罪千余条,保留律令五百条。刑罰分死、流、徒、杖、笞五种,即封建五刑制。开皇十五年,又规定凡是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判定。还特意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国家)大理寺复治。”力避冤、假、错案的发生。后来唐朝的《唐律》不果是《开皇律》的再版或山寨版。《开皇律》也为东亚各国制定法律时所仿效。
三、杨坚废除了充满反动血统论、世袭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初步利用科举考试选拨人才。而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拨基本上或变相是世袭制。秦朝以前,国家实行分封制,选拔官僚(士)自然是世袭制。到了汉代,分封制逐渐被废,皇帝加强中央集权,便釆用了察举制:由各级地方官吏推举人才。由于把持州、郡、县推举大权的都是门阀士族,所以,推荐上来的自然是门阀士族及其后裔。到了魏文帝时,大臣陈群创立了更为详细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由朝廷有声望的人(自然是贵族士族)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中正官”在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察访人才,将这些人才按声望、品德等得分总和(其中家庭出身占很大比重)分成九个品级,向中央吏部推荐,吏部再按“中正官”的报告和人才的品级酌情录用。九品中正制为后来的晋朝和六朝所采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总称为荐举制,其选拔、任用大权都把持在权贵、门阀士族手中,缺乏公正、公平、公开和客观性,因而,所选拨的官员基本上是高门巨室的权贵子弟,那怕他是愚顽拙劣!而许多有真才实学、却出身寒微的子弟,都被排斥在官场之外!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反动的血统论在官场的真实体现!它维护豪门巨阀、歧视庶族寒门、保护权贵家族世袭政权的特权!按门第高低瓜分政治权力资源!而不是不计门第、只重人才的原则,来对权力分配进行重新洗牌!致使官场产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龚断政权的局面!随着全国的统一,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试行科举制。据史载,583年(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下诏要下面“举贤良”。587年(开皇七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级官员,按“志行修瑾”“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但这只是分科举人,且范围小,规模小,尚未形成定制,只是科举制的皱形。真正完善、并奠定科举制的,是他的儿子、隋明帝杨广!
四、对原来的府兵制实行改革。由原来专职的府兵制,改为士兵回到老家的州县,加入户籍,闲时务农,战时或需要时当兵,实行兵农合一,既增加了劳动生产力,又不影响国防。此举也为以后各朝各代采用。
五、推行均田制。政策规定:丁男、中男得露田(只能种五谷)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庙;5个奴婢1亩田。露田在业主死后归还,永业田不归还。对于土豪劣绅兼并土地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打击!釆取轻徭(即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薄赋(赋在这里是指田地税)、鼓励农桑的政策,鼓励农民垦荒!在隋文帝的隋开皇九年,已垦田1944万顷,到他儿子隋明帝杨广时代的大业中期则发展到5585万顷!而唐朝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哪来什么“歌唐派”鼓吹的“贞观之冶”、“开元盛世”?!由于一系列的惠民农业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既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由于物质丰富,也养得起儿女,故人口成倍增加!隋文帝登基时全国人口才400万户,到隋明帝登基时猛增到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而唐太宗登基时全国380万户,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也仅760万户。其国力差距显而易见!
六、隋文帝还颁布“人年五十,免役除庸(古代一种税法)!”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在隋朝就吃上劳保了!“战亡之家(军烈属),给复(免除赋税徭役)一年!”等等的仁政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七、整顿户籍,实行“大索貌阅法”,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所谓“大索貌阅法”就是登记被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相貌特征等,类似于今天无头像的身份证。通过此举,把依附于豪强的贫苦人们解放出来,重新立户,并按均田政策分给他(她)们田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大索貌阅法”的人口普查,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八、设置粮仓:分官仓和义仓。官仓主要用于政府工作人员。官仓的设置,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和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义仓又称社仓,设置在农村乡间,由人民捐纳,捐纳额是:“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主要是用于灾荒时赈济灾民,对灾时人们的生活是一项有力的保障!其粮仓儲粮之丰富,简直令人咋舌!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劝谏李世民抑制物价飞涨时说道:“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积布帛东都而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马周说此话时,隋文帝已死了33年,隋朝灭亡已20,隋朝的儲粮及物质在被反贼李密及内奸王世充势力劫用后,到唐朝还在用隋朝留下的粮食布帛等物质!也就是说,隋朝粮仓所存的粮食,足夠全国用五、六十年!唐朝当时的人口连隋朝一半都不到,用个百把年不成问题!在世界粮食危机的今天,“五、六十年”、“百把年”是个什么概念?!以致于隋文帝在开皇十七年下诏;全国免征赋税一年!隋朝是真正的“藏富于民!”真正的国强民富!
九、拯救汉文化,宏扬佛教。由于长达三、四百年的战争,许多文化典籍都毁于战火,或在战乱中遗失!583年隋文帝下诏:凡献书一卷尝绢一匹!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隋朝藏书是历代最多的:37万卷(唐玄宗的8万卷也就他个零头)!为汉文明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隋文帝本人在13岁前均在佛门长大,自然对佛教情有独钟,所以,也釆取了一系列有利佛教的措施,为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十、强大雄厚的经济实力奠定了隋国作为当时強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与国威相称的都城,隋文帝决定兴建大兴城来作为隋国的新都!原都城长安自从建城到隋文帝时已近九百年!由于历经战乱,市容破败废旧;又加之人口增加,城市污染严重,地下水无法饮用。而隋文帝又立志要将隋朝建成一个“超级大国”,势必要有与之相配的宏伟壮观的大国都!由于他曾封大兴公,“大兴”名字又吉利,故新都名叫大兴城。经过堪察后,都址定于龙首山南麓(原长安在北麓)。582年(开皇二年)正月,隋文帝命令将作大匠(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宇文恺率领民工建造,到第二年三月,仅用十三个月就胜利竣工!建成后的大兴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面积达85平方公里!是原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
国都城大7倍!是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6.2倍!城內布局疏密有致,功能分区合理,熔适用、美观、科学于一城!竣工后的新都气象万千,瑰丽壮美!宫殿金碧辉煌,城楼凌空欲飞,佛寺高耸入云,商铺鳞次栉比,湖泊明净如镜,城河漂若缎带······大兴城成了帝国的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是大隋帝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第一城!”大兴城的设计规划和建筑布局,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今后的都市建设,也为日本和朝鲜所仿效!
十一、开凿广通渠。584年,隋文帝命令将作大匠宇文恺率众开凿河渠:西起大兴城西北部引渭水,流经汉代的漕渠故道,再至潼关流入黄河,全长300多里!隋文帝此举,为他的儿子隋明帝杨广大修运河拉开了序幕!
十二、外交军事上,隋文帝采用安抚、友好及“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外交战略。对于当时的强敌突厥(分东、西突厥),采用拉拢和亲(同时也就是离间)的手段分化突厥,使突厥内讧!内战!隋朝趁机收复了大片地区,把边界拓展到阴山以北!因而,大隋帝国“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兵甲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帝国的威武之师,歼灭或重创了陈朝、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因而,隋文帝杨坚和隋明帝杨广父子俩,都先后被这些国家的头头们,推举为国际领袖:圣人天可汗!大隋帝国实施行之有效的管辖区域范围,即它的疆域,使唐朝直到630年都未达到!
十三、隋文帝还有一项对中国、对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政治创举:互相制衡、又各自独立的“三省六部制”:世界最早的“三权分立”机制!(见后文)
十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攻克南朝的陈国!结朿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分裂、四百余年战乱的局面,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见后文)在隋文帝杨坚统治的“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隋文帝杨坚的文治武功,超过历代“先王”!在他治理下的“二十年间”,堪称“开皇之治”!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等方面伟大成就的“开皇之治”,远非毫无经济成就、只有政治开明的“贞观之治”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开元盛世”所可比!也命榨取汉人血汗的“康乾盛世”望其项背!(见后文)
就政治制度的改革、政权模式的设计而言,不仅仅是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中国所有的皇帝,都只能自叹弗如!因为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权架构的奠定者!世界“三权分立”的鼻祖!因为他创立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一、他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域改为州、县二级(其子隋明帝杨广将州改为郡),州长为刺史、县长为县令。从而精兵简政,裁掉大量的昏官、庸官,大大減轻了国家、也即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这种州、县二级制度,为以后各朝各代所釆用(只不过有的将州县二级“改”为郡县二级),一直沿袭到清朝。
二、修改以前残酷而混乱的刑法,制定《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将死犯头颅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一律废除,也废除了灭族的刑法。《开皇律》減去前朝法律中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五十四条、(迁)徒、杖(责)等罪千余条,保留律令五百条。刑罰分死、流、徒、杖、笞五种,即封建五刑制。开皇十五年,又规定凡是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判定。还特意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国家)大理寺复治。”力避冤、假、错案的发生。后来唐朝的《唐律》不果是《开皇律》的再版或山寨版。《开皇律》也为东亚各国制定法律时所仿效。
三、杨坚废除了充满反动血统论、世袭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初步利用科举考试选拨人才。而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拨基本上或变相是世袭制。秦朝以前,国家实行分封制,选拔官僚(士)自然是世袭制。到了汉代,分封制逐渐被废,皇帝加强中央集权,便釆用了察举制:由各级地方官吏推举人才。由于把持州、郡、县推举大权的都是门阀士族,所以,推荐上来的自然是门阀士族及其后裔。到了魏文帝时,大臣陈群创立了更为详细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由朝廷有声望的人(自然是贵族士族)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中正官”在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察访人才,将这些人才按声望、品德等得分总和(其中家庭出身占很大比重)分成九个品级,向中央吏部推荐,吏部再按“中正官”的报告和人才的品级酌情录用。九品中正制为后来的晋朝和六朝所采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总称为荐举制,其选拔、任用大权都把持在权贵、门阀士族手中,缺乏公正、公平、公开和客观性,因而,所选拨的官员基本上是高门巨室的权贵子弟,那怕他是愚顽拙劣!而许多有真才实学、却出身寒微的子弟,都被排斥在官场之外!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反动的血统论在官场的真实体现!它维护豪门巨阀、歧视庶族寒门、保护权贵家族世袭政权的特权!按门第高低瓜分政治权力资源!而不是不计门第、只重人才的原则,来对权力分配进行重新洗牌!致使官场产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龚断政权的局面!随着全国的统一,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试行科举制。据史载,583年(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下诏要下面“举贤良”。587年(开皇七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级官员,按“志行修瑾”“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但这只是分科举人,且范围小,规模小,尚未形成定制,只是科举制的皱形。真正完善、并奠定科举制的,是他的儿子、隋明帝杨广!
四、对原来的府兵制实行改革。由原来专职的府兵制,改为士兵回到老家的州县,加入户籍,闲时务农,战时或需要时当兵,实行兵农合一,既增加了劳动生产力,又不影响国防。此举也为以后各朝各代采用。
五、推行均田制。政策规定:丁男、中男得露田(只能种五谷)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庙;5个奴婢1亩田。露田在业主死后归还,永业田不归还。对于土豪劣绅兼并土地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打击!釆取轻徭(即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薄赋(赋在这里是指田地税)、鼓励农桑的政策,鼓励农民垦荒!在隋文帝的隋开皇九年,已垦田1944万顷,到他儿子隋明帝杨广时代的大业中期则发展到5585万顷!而唐朝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哪来什么“歌唐派”鼓吹的“贞观之冶”、“开元盛世”?!由于一系列的惠民农业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既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由于物质丰富,也养得起儿女,故人口成倍增加!隋文帝登基时全国人口才400万户,到隋明帝登基时猛增到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而唐太宗登基时全国380万户,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也仅760万户。其国力差距显而易见!
六、隋文帝还颁布“人年五十,免役除庸(古代一种税法)!”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在隋朝就吃上劳保了!“战亡之家(军烈属),给复(免除赋税徭役)一年!”等等的仁政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七、整顿户籍,实行“大索貌阅法”,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所谓“大索貌阅法”就是登记被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相貌特征等,类似于今天无头像的身份证。通过此举,把依附于豪强的贫苦人们解放出来,重新立户,并按均田政策分给他(她)们田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大索貌阅法”的人口普查,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八、设置粮仓:分官仓和义仓。官仓主要用于政府工作人员。官仓的设置,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和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义仓又称社仓,设置在农村乡间,由人民捐纳,捐纳额是:“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主要是用于灾荒时赈济灾民,对灾时人们的生活是一项有力的保障!其粮仓儲粮之丰富,简直令人咋舌!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劝谏李世民抑制物价飞涨时说道:“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积布帛东都而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马周说此话时,隋文帝已死了33年,隋朝灭亡已20,隋朝的儲粮及物质在被反贼李密及内奸王世充势力劫用后,到唐朝还在用隋朝留下的粮食布帛等物质!也就是说,隋朝粮仓所存的粮食,足夠全国用五、六十年!唐朝当时的人口连隋朝一半都不到,用个百把年不成问题!在世界粮食危机的今天,“五、六十年”、“百把年”是个什么概念?!以致于隋文帝在开皇十七年下诏;全国免征赋税一年!隋朝是真正的“藏富于民!”真正的国强民富!
九、拯救汉文化,宏扬佛教。由于长达三、四百年的战争,许多文化典籍都毁于战火,或在战乱中遗失!583年隋文帝下诏:凡献书一卷尝绢一匹!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隋朝藏书是历代最多的:37万卷(唐玄宗的8万卷也就他个零头)!为汉文明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隋文帝本人在13岁前均在佛门长大,自然对佛教情有独钟,所以,也釆取了一系列有利佛教的措施,为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十、强大雄厚的经济实力奠定了隋国作为当时強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与国威相称的都城,隋文帝决定兴建大兴城来作为隋国的新都!原都城长安自从建城到隋文帝时已近九百年!由于历经战乱,市容破败废旧;又加之人口增加,城市污染严重,地下水无法饮用。而隋文帝又立志要将隋朝建成一个“超级大国”,势必要有与之相配的宏伟壮观的大国都!由于他曾封大兴公,“大兴”名字又吉利,故新都名叫大兴城。经过堪察后,都址定于龙首山南麓(原长安在北麓)。582年(开皇二年)正月,隋文帝命令将作大匠(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宇文恺率领民工建造,到第二年三月,仅用十三个月就胜利竣工!建成后的大兴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面积达85平方公里!是原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
国都城大7倍!是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6.2倍!城內布局疏密有致,功能分区合理,熔适用、美观、科学于一城!竣工后的新都气象万千,瑰丽壮美!宫殿金碧辉煌,城楼凌空欲飞,佛寺高耸入云,商铺鳞次栉比,湖泊明净如镜,城河漂若缎带······大兴城成了帝国的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是大隋帝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第一城!”大兴城的设计规划和建筑布局,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今后的都市建设,也为日本和朝鲜所仿效!
十一、开凿广通渠。584年,隋文帝命令将作大匠宇文恺率众开凿河渠:西起大兴城西北部引渭水,流经汉代的漕渠故道,再至潼关流入黄河,全长300多里!隋文帝此举,为他的儿子隋明帝杨广大修运河拉开了序幕!
十二、外交军事上,隋文帝采用安抚、友好及“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外交战略。对于当时的强敌突厥(分东、西突厥),采用拉拢和亲(同时也就是离间)的手段分化突厥,使突厥内讧!内战!隋朝趁机收复了大片地区,把边界拓展到阴山以北!因而,大隋帝国“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兵甲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帝国的威武之师,歼灭或重创了陈朝、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因而,隋文帝杨坚和隋明帝杨广父子俩,都先后被这些国家的头头们,推举为国际领袖:圣人天可汗!大隋帝国实施行之有效的管辖区域范围,即它的疆域,使唐朝直到630年都未达到!
十三、隋文帝还有一项对中国、对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政治创举:互相制衡、又各自独立的“三省六部制”:世界最早的“三权分立”机制!(见后文)
十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攻克南朝的陈国!结朿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分裂、四百余年战乱的局面,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见后文)在隋文帝杨坚统治的“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隋文帝杨坚的文治武功,超过历代“先王”!在他治理下的“二十年间”,堪称“开皇之治”!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等方面伟大成就的“开皇之治”,远非毫无经济成就、只有政治开明的“贞观之治”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开元盛世”所可比!也命榨取汉人血汗的“康乾盛世”望其项背!(见后文)
就政治制度的改革、政权模式的设计而言,不仅仅是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中国所有的皇帝,都只能自叹弗如!因为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权架构的奠定者!世界“三权分立”的鼻祖!因为他创立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武周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武周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