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迁都?有毛病吧!
目录:大唐虎贲| 作者:无言不信| 类别:历史军事
历史上有一些人,凭借着一张嘴能干出许许多多轰轰烈烈的事情。
李建成此刻也就是靠着一张嘴,将死的说成活的,历数长安的不足之处,而且说的极有道理,事实俱在。
李建成在大唐朝廷上的话语权仅次于李渊,他的意见看法让许多同一阵营或受他影响的官员,逐一站出来表示支持李建成。
当然这有支持,自然是有反对的。
毫无疑问,李世民反对的尤为激烈。
李建成同意迁都的关键便是为了针对李世民,为此已经不惜损害大唐利益,放弃大唐的立足之本。李世民如何不知,大唐若是迁都,他的利益将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害,同样的大唐也将付出一定的代价。
李建成的说法很高明,但实际上就是带了有色眼镜找问题。
这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长安有它便利的一方,自然也有不利的一方。李建成挑不利之处,以渲染的方式表达,衬托出不利的地方,给人一种长安一无是处的感觉。
这种手法是上位者洗脑习惯用的手法,那些李建成一党的,或者对于李建成有着些许崇拜信服的官员,自然会陷入迷雾之中,大势的为他制造声势。
但是李世民一党又岂是易于之辈!
名震天下的房谋杜断,岂会受李建成的忽悠,李建成能说长安的坏,他们便能细数关中长安的好。
长安作为国际性的大都会,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城池,先后成为秦、两汉、南北朝、隋唐诸多国家的首都,自然是有得天独厚的地方。
要找一些优点也别太容易,房玄龄向来多谋,一步三计,从古论今,说的头头是道。杜如晦话虽不多,但字字珠玑,语语恰到好处,一言一行同样是字字在理。
太子府的王珪、魏征自然也不甘示弱,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异常激烈,直接形成了太子党秦王党在朝堂上第一次正面大规模的交锋。
以往太子党、秦王党相互之间虽各成党派,但彼此的关系极为融洽。
因为李建成、李世民都属于惊才绝艳的人物,不是那种你觉得对,我就说错,不管是非对错,只论敌我的愚蠢之徒。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之处……大唐。唯有大唐好,他们才能活跃下去。
是以在李建成、李世民的引导下,太子党、秦王党以良性竞争的方式活跃在朝堂上,有着和谐的风气。可这一次不同了,大唐消灭了南方最后的隐患,正式一统天下。失去了外力的维持,太子党、秦王党都开始重视起自身的利益。
而迁都之议,正是两个党派第一次对决。
双方激战越演越烈,最终将第三个党派牵扯了进来。
一个比太子党、秦王党更加强大的党派:以裴寂为首,陈叔达、杨恭仁、裴矩这些宰相为辅的帝党。
李渊从来不糊涂,他就算不喜欢管事,手中的权力也不会比李建成、李世民弱,帝党便是他的最大依仗。
帝党之首的裴寂见李渊在朝堂上大皱眉头,显然对于这种无法控制的场面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也就咳了一声。
就是一声轻咳!
原本如菜市场的朝堂顿时寂静无声。
谁都知道裴寂是李渊最信任的人,类似于兄弟一样的存在。裴寂在大唐的地位是超然的,每一天李渊都会将他自己吃的御膳分一半给裴寂,在他临朝执政的时候,身旁龙椅之侧专门有一个固定的位子是给裴寂的。
在唐王朝能与李渊同吃同坐的只有裴寂一人,这份殊荣连李建成、李世民都没有。
裴寂威信之高,李建成、李世民都要逊色一二。
现在他只是轻轻的一咳,便如皇帝发话一样,朝堂上寂静无声。
李建成、李世民相继露出凝重之态:现在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情况下第三者的意见至关重要。裴寂恰恰是一位能够左右李渊的人物,他的占位几乎可以决定接下来的意图动向。
裴寂沉吟道:“燕、代迫突厥之侵,巴、陇婴吐谷浑之患,西蜀疲老,千里运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岁月奔命,其弊不堪。而江南运粮,耗资千万,秦之首尾今不完矣,臣亦决定迁都为上上之策。而邓襄是既居地形险要又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且地域宽阔,进可攻退可守的首善之地,可为国都。”说完他还撇了李建成一眼,淡淡的一笑。
裴寂此言一出,朝堂哗然,很明显这位皇帝跟前的第一红人站在了李建成这一方。
舆论一下子朝着秦王党不利的局面发展。
李渊见自己的老朋友都决定迁都,登时也觉得也许迁都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见李世民依旧不服,索性道:“迁都关系国运重中之重,朕也不能一言而决。这样吧,便由秦王前往襄邓探查情况。”
李世民铁青着脸,怒声道:“儿臣不去,我大唐兴于关中,夺取天下,关中将卒劳苦功高。此番迁都,不易忘本,军心动荡,若突厥来袭,我大唐凭何阻挡?邓襄一地,看似繁华,弊在其中,迁都之事,对我大唐毫无利处,只会损我大唐国运。”
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性子刚烈,一但遇到这种不如意的地方,就如蛮牛一样拉不过头。
李渊登时下不了台来,大怒道:“此事就这么定了!”说着点了宰相宇文化及前往襄邓查探地形。
朝会也因此结束。
李世民绷着脸,愤愤的走出了大殿。
李元吉一脸的得意,他一直以来都让李世民压在头上,外出打仗李世民是主帅,他是副帅,他惹出的麻烦,是李世民给他擦屁股。世人也因此常将他们相提并论,正反鲜明的教材。
李元吉难得压制李世民一头,那高兴地心情,不言自明。
与李建成走在一起,李元吉得意道:“大哥,你没看二哥那恼火的样子,哈哈,特别的过瘾。”
李建成淡淡的看了李元吉一眼,心中却没有多少的高兴得意:在他的记忆中,几个兄弟唯有李世民有胆子多次与李渊争吵甚至顶撞李渊逼迫李渊更改决定,但是最后都事实都证明了一点:李世民是对的。如果不是他顶撞李渊逼迫李渊更改决定,现在的大唐未必就能一统天下。
这一次李世民又公然顶撞了李渊,李建成心里也清楚,李世民还是对的,迁都真的不算是个高明的决定,只是为了自己利益,他这一次选择了出卖唐王朝的利益。一直以来,他都与唐王朝的利益为先,现在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实在高兴不起来。
李渊气呼呼的下了朝,想着李世民在朝堂上公然让他下不了台,火气就忍不住上涌,可细细想来,每次跟李世民发生争执的时候,结果都是这个二儿子正确,这一次难道?
他叫来了裴寂,热情的请他坐下,亲切的道:“裴监,你说我大唐是否真的有必要迁都?”
裴监是裴寂最早的称呼,裴寂最早当任晋阳宫副监,与李渊一道昼夜饮宴,吃喝玩乐混在一起,就算现在李渊当上了皇帝,而裴寂也成为了大唐宰相,位高权重。李渊依旧热情的称呼裴寂为“裴监”,表示就算身份变了,他们的友情依旧如但年一样纯粹。
“从长远考虑,却有这个必要!”裴寂争着眼儿,说着瞎话。事实上他才干有限,远见什么的都是瞎说,只是为人精于做官,看中了李建成的政治资本,不动声色的帮他而已。
李渊对裴寂的信任,带着几分的盲目,也就不再问了。
**********
罗士信在天节军待了十数日,两万兵卒固然没有能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领悟陌刀大阵的奥妙,但是苏定方军事天赋过人,通过这十数日的学习,已经能够领会其中三味,负责初步的训练是绰绰有余的。
与苏定方一同走向军营大门,罗士信道:“接下来的训练就交给你了,我赶回去参加十五的朝会,大概过十天左右再来。”
苏定方职位不高,但手握二万大军的训练,整个人较之以往,多了好几分的稳重,颔首道:“大将军放心,训练这两万兵卒,不在话下!”
罗士信给了他一拳,笑道:“口气不小!”他心底也明白,苏定方这类人物,二万兵确实不算多。
出了军营,罗士信直接策马赶回了长安。
赤骠的脚力惊人,从泾州到长安也不过大半日的功夫。
进了长安城,罗士信直接路过了自己的府门,敲开了平阳的大门。
这十多天没见,罗士信心中还真有点想念,家也没急着回。
还想跟平阳好好聊聊,却见平阳坐在书房里,四周散落了一地的书籍,直到罗士信走了进来,这才上前打着招呼。
“怎么了?”罗士信见平阳眼中带着几分迷茫之意好奇问道。
“关于迁都的事情。”平阳幽幽的将今日朝堂上的事情细说。
罗士信听了愕然:“这太子的脑袋是让驴踢了不成,迁都?还迁都襄邓,有毛病吧!”
李建成此刻也就是靠着一张嘴,将死的说成活的,历数长安的不足之处,而且说的极有道理,事实俱在。
李建成在大唐朝廷上的话语权仅次于李渊,他的意见看法让许多同一阵营或受他影响的官员,逐一站出来表示支持李建成。
当然这有支持,自然是有反对的。
毫无疑问,李世民反对的尤为激烈。
李建成同意迁都的关键便是为了针对李世民,为此已经不惜损害大唐利益,放弃大唐的立足之本。李世民如何不知,大唐若是迁都,他的利益将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害,同样的大唐也将付出一定的代价。
李建成的说法很高明,但实际上就是带了有色眼镜找问题。
这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长安有它便利的一方,自然也有不利的一方。李建成挑不利之处,以渲染的方式表达,衬托出不利的地方,给人一种长安一无是处的感觉。
这种手法是上位者洗脑习惯用的手法,那些李建成一党的,或者对于李建成有着些许崇拜信服的官员,自然会陷入迷雾之中,大势的为他制造声势。
但是李世民一党又岂是易于之辈!
名震天下的房谋杜断,岂会受李建成的忽悠,李建成能说长安的坏,他们便能细数关中长安的好。
长安作为国际性的大都会,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城池,先后成为秦、两汉、南北朝、隋唐诸多国家的首都,自然是有得天独厚的地方。
要找一些优点也别太容易,房玄龄向来多谋,一步三计,从古论今,说的头头是道。杜如晦话虽不多,但字字珠玑,语语恰到好处,一言一行同样是字字在理。
太子府的王珪、魏征自然也不甘示弱,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异常激烈,直接形成了太子党秦王党在朝堂上第一次正面大规模的交锋。
以往太子党、秦王党相互之间虽各成党派,但彼此的关系极为融洽。
因为李建成、李世民都属于惊才绝艳的人物,不是那种你觉得对,我就说错,不管是非对错,只论敌我的愚蠢之徒。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之处……大唐。唯有大唐好,他们才能活跃下去。
是以在李建成、李世民的引导下,太子党、秦王党以良性竞争的方式活跃在朝堂上,有着和谐的风气。可这一次不同了,大唐消灭了南方最后的隐患,正式一统天下。失去了外力的维持,太子党、秦王党都开始重视起自身的利益。
而迁都之议,正是两个党派第一次对决。
双方激战越演越烈,最终将第三个党派牵扯了进来。
一个比太子党、秦王党更加强大的党派:以裴寂为首,陈叔达、杨恭仁、裴矩这些宰相为辅的帝党。
李渊从来不糊涂,他就算不喜欢管事,手中的权力也不会比李建成、李世民弱,帝党便是他的最大依仗。
帝党之首的裴寂见李渊在朝堂上大皱眉头,显然对于这种无法控制的场面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也就咳了一声。
就是一声轻咳!
原本如菜市场的朝堂顿时寂静无声。
谁都知道裴寂是李渊最信任的人,类似于兄弟一样的存在。裴寂在大唐的地位是超然的,每一天李渊都会将他自己吃的御膳分一半给裴寂,在他临朝执政的时候,身旁龙椅之侧专门有一个固定的位子是给裴寂的。
在唐王朝能与李渊同吃同坐的只有裴寂一人,这份殊荣连李建成、李世民都没有。
裴寂威信之高,李建成、李世民都要逊色一二。
现在他只是轻轻的一咳,便如皇帝发话一样,朝堂上寂静无声。
李建成、李世民相继露出凝重之态:现在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情况下第三者的意见至关重要。裴寂恰恰是一位能够左右李渊的人物,他的占位几乎可以决定接下来的意图动向。
裴寂沉吟道:“燕、代迫突厥之侵,巴、陇婴吐谷浑之患,西蜀疲老,千里运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岁月奔命,其弊不堪。而江南运粮,耗资千万,秦之首尾今不完矣,臣亦决定迁都为上上之策。而邓襄是既居地形险要又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且地域宽阔,进可攻退可守的首善之地,可为国都。”说完他还撇了李建成一眼,淡淡的一笑。
裴寂此言一出,朝堂哗然,很明显这位皇帝跟前的第一红人站在了李建成这一方。
舆论一下子朝着秦王党不利的局面发展。
李渊见自己的老朋友都决定迁都,登时也觉得也许迁都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见李世民依旧不服,索性道:“迁都关系国运重中之重,朕也不能一言而决。这样吧,便由秦王前往襄邓探查情况。”
李世民铁青着脸,怒声道:“儿臣不去,我大唐兴于关中,夺取天下,关中将卒劳苦功高。此番迁都,不易忘本,军心动荡,若突厥来袭,我大唐凭何阻挡?邓襄一地,看似繁华,弊在其中,迁都之事,对我大唐毫无利处,只会损我大唐国运。”
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性子刚烈,一但遇到这种不如意的地方,就如蛮牛一样拉不过头。
李渊登时下不了台来,大怒道:“此事就这么定了!”说着点了宰相宇文化及前往襄邓查探地形。
朝会也因此结束。
李世民绷着脸,愤愤的走出了大殿。
李元吉一脸的得意,他一直以来都让李世民压在头上,外出打仗李世民是主帅,他是副帅,他惹出的麻烦,是李世民给他擦屁股。世人也因此常将他们相提并论,正反鲜明的教材。
李元吉难得压制李世民一头,那高兴地心情,不言自明。
与李建成走在一起,李元吉得意道:“大哥,你没看二哥那恼火的样子,哈哈,特别的过瘾。”
李建成淡淡的看了李元吉一眼,心中却没有多少的高兴得意:在他的记忆中,几个兄弟唯有李世民有胆子多次与李渊争吵甚至顶撞李渊逼迫李渊更改决定,但是最后都事实都证明了一点:李世民是对的。如果不是他顶撞李渊逼迫李渊更改决定,现在的大唐未必就能一统天下。
这一次李世民又公然顶撞了李渊,李建成心里也清楚,李世民还是对的,迁都真的不算是个高明的决定,只是为了自己利益,他这一次选择了出卖唐王朝的利益。一直以来,他都与唐王朝的利益为先,现在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实在高兴不起来。
李渊气呼呼的下了朝,想着李世民在朝堂上公然让他下不了台,火气就忍不住上涌,可细细想来,每次跟李世民发生争执的时候,结果都是这个二儿子正确,这一次难道?
他叫来了裴寂,热情的请他坐下,亲切的道:“裴监,你说我大唐是否真的有必要迁都?”
裴监是裴寂最早的称呼,裴寂最早当任晋阳宫副监,与李渊一道昼夜饮宴,吃喝玩乐混在一起,就算现在李渊当上了皇帝,而裴寂也成为了大唐宰相,位高权重。李渊依旧热情的称呼裴寂为“裴监”,表示就算身份变了,他们的友情依旧如但年一样纯粹。
“从长远考虑,却有这个必要!”裴寂争着眼儿,说着瞎话。事实上他才干有限,远见什么的都是瞎说,只是为人精于做官,看中了李建成的政治资本,不动声色的帮他而已。
李渊对裴寂的信任,带着几分的盲目,也就不再问了。
**********
罗士信在天节军待了十数日,两万兵卒固然没有能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领悟陌刀大阵的奥妙,但是苏定方军事天赋过人,通过这十数日的学习,已经能够领会其中三味,负责初步的训练是绰绰有余的。
与苏定方一同走向军营大门,罗士信道:“接下来的训练就交给你了,我赶回去参加十五的朝会,大概过十天左右再来。”
苏定方职位不高,但手握二万大军的训练,整个人较之以往,多了好几分的稳重,颔首道:“大将军放心,训练这两万兵卒,不在话下!”
罗士信给了他一拳,笑道:“口气不小!”他心底也明白,苏定方这类人物,二万兵确实不算多。
出了军营,罗士信直接策马赶回了长安。
赤骠的脚力惊人,从泾州到长安也不过大半日的功夫。
进了长安城,罗士信直接路过了自己的府门,敲开了平阳的大门。
这十多天没见,罗士信心中还真有点想念,家也没急着回。
还想跟平阳好好聊聊,却见平阳坐在书房里,四周散落了一地的书籍,直到罗士信走了进来,这才上前打着招呼。
“怎么了?”罗士信见平阳眼中带着几分迷茫之意好奇问道。
“关于迁都的事情。”平阳幽幽的将今日朝堂上的事情细说。
罗士信听了愕然:“这太子的脑袋是让驴踢了不成,迁都?还迁都襄邓,有毛病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虎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虎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