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五八四章 慎德堂制
目录:鉴宝秘术| 作者:北域神灯| 类别:都市言情
要使海捞瓷光洁,必须用含1%的草酸水浸泡一天。★
再用洗衣粉水浸泡一天,然后用淡水洗干净后,经常用手摩擦器物釉表,把沾在釉面上的“老泥”擦掉,经常抚摸器物才会使釉光逐渐回复。
当然,这种事儿未必每个人都会去做,有些博物馆展出的海捞瓷为了力图真实,所以会尽量还原海捞瓷的本质,而不会对你进行过多的处理。
否则的话,便没有了海捞瓷的特点了。
当然了,聂震所说的这一批海捞瓷很明显沉入海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太严重的氧化层,基本上无需处理,就是釉面稍微有点暗淡而已。
不过照片终究只是照片,不见到实物,很难说东西好不好。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两人来到了黑市交易地点。
跟以前一样,进去之前都要给眼睛蒙上黑布,并且还要收缴手机等通讯设备。
毕竟做黑市的是违法生意,这一旦被人报警,损失可就不是一丁半点了,所以对方也非常谨慎。
张天元倒是没拒绝,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刚到黑市,张天元就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对方却不认识他,只认识聂震。
聂震也没戳破,对外介绍的时候,都说张天元是一位朋友。
他的朋友很多,基本上都是京城的公子哥,大家可能以为是有钱人,就没多想。
事实上,关于张天元到了一些公开场合无法被认出来这个事儿,聂震也觉得很疑惑,还询问过张天元到底什么情况。
张天元则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他当然清楚,只是不能说而已。
现在这样就好,只要不是太熟悉的朋友,到了一个陌生场合他都不会被认出来,这做什么事儿都会更方便。
他们抵达黑市交易现场的时候,老板已经将东西都拿出来了。
不过因为海捞瓷数量实在太大,所以就没有采取拍卖的形式,而是跟市场一样,就摆在那里,谁眼力好,谁就能买到更好的。
“瞧见没,粉彩碟子,就这么大小的碟子,可不便宜啊。”
张天元也凑到了一处人少的地方看了起来。
聂震本来就是来玩的,自然跟着张天元了。
“这些都是粉彩?”
聂震也听说过粉彩,这种源于康熙年间,在康雍乾三代被打造成了清廷招牌瓷器的东西。
“嘘,小声点。”
张天元示意聂震不要声张,而后拿起一个小碟子看了看底部。
这个小碟底部有落款——“慎德堂制”四个字。
“道光时的粉彩?”
看到这慎德堂,张天元不由心头一惊。
按理说,海捞瓷应该都是外销瓷,正因为如此,基本上都不是官窑瓷器,所以价格才不会太高。
外销瓷特指中国历史上那些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生产销往海外的瓷器。
多是明清时期通过贸易形式,由6路、海路运出或由外商来我国收购、订制等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的赏赐和馈赠输出,或按欧美上流社会乃至宫廷特需的订单制作的瓷器精品。
或许这慎德堂制瓷器,就是道光帝赠送给外国使者或者元的瓷器吧。
“什么是慎德堂制啊?”
聂震压低了声音问道。
“简单来说,就是道光帝在位的时候制作出的一批精品瓷器,其中有大量的粉彩。”
道光皇帝统治时期,清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特别是道光二十年yapIan战争爆后,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半殖民地时期,加之天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日趋贫困。
由于国家财政的拮据,使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每况愈下。
在清宫旧藏品中,道光朝的瓷器库藏数量较之乾隆、嘉庆朝有了大幅减少,在数量不多的道光朝瓷器中,绝大部分又是沿袭前朝的传统品种,并无创新之作。
但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道光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却倾全国之力,生产出了一大批能够代表当时制瓷最高水平的慎德堂款瓷器。
慎德堂,本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建筑群的一座。
道光皇帝独爱此堂室,并长期活动其中办公,特别在道光晚年,慎德堂更是被他当作紫禁城内的“养心殿”,颁布无数政令。
出于对慎德堂的偏爱,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均带有“慎德堂制”的标志。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部门”景德镇御窑厂为慎德堂烧造了一批瓷器,随年贡进京,作为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器,威风八面。
堂名,一般是文人大夫的居室之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清代尤为盛行。
康熙有“静惕堂”、“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由是亲贵诸王亦趋重理学,道光皇帝也不例外。
想必都听说过道光皇帝曾穿补丁衣服上朝的故事,道光皇帝在节俭上是出了名的。
慎德二字与此相关。
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创作《慎德堂记》一文,解释了“慎德堂”一名的由来。
“崇俭去奢,慎脩思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子女的教育,告诫皇子皇孙,祖宗创业不易。
后来,道光帝立奕詝(咸丰帝)为皇太子这样的大事就在慎德堂进行。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慎德堂瓷器的款识,绝大多数为红彩侧锋“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慎德堂”三字款非常少。
清宫档案对慎德堂瓷器的款识,有如下记载:
“道光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主事那萨阿领武进忠来说,太监沈魁传旨,十四年贡起,九江呈进瓷器款,慎德堂制要红字。钦此。”
从中可看出,“慎德堂制”之所以是红彩楷书,是由于道光皇帝的御旨所致。
在有些器内外均为红釉装饰情况下,只得以金彩代替。
慎德堂款瓷器制作之精致,是同时期其他瓷器所不能比拟的。
慎德堂款瓷器不仅代表了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制瓷的工艺水平,也承载了道光皇帝“崇俭去奢,慎脩思永”的执政理念。
在故宫博物院藏目前的传世品中,除当年放置于慎德堂内使用后被焚毁及流失的瓷器外,慎德堂款瓷器共计357件,其中宫中旧藏298件。
(未完待续。)8
</br>
再用洗衣粉水浸泡一天,然后用淡水洗干净后,经常用手摩擦器物釉表,把沾在釉面上的“老泥”擦掉,经常抚摸器物才会使釉光逐渐回复。
当然,这种事儿未必每个人都会去做,有些博物馆展出的海捞瓷为了力图真实,所以会尽量还原海捞瓷的本质,而不会对你进行过多的处理。
否则的话,便没有了海捞瓷的特点了。
当然了,聂震所说的这一批海捞瓷很明显沉入海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太严重的氧化层,基本上无需处理,就是釉面稍微有点暗淡而已。
不过照片终究只是照片,不见到实物,很难说东西好不好。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两人来到了黑市交易地点。
跟以前一样,进去之前都要给眼睛蒙上黑布,并且还要收缴手机等通讯设备。
毕竟做黑市的是违法生意,这一旦被人报警,损失可就不是一丁半点了,所以对方也非常谨慎。
张天元倒是没拒绝,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刚到黑市,张天元就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对方却不认识他,只认识聂震。
聂震也没戳破,对外介绍的时候,都说张天元是一位朋友。
他的朋友很多,基本上都是京城的公子哥,大家可能以为是有钱人,就没多想。
事实上,关于张天元到了一些公开场合无法被认出来这个事儿,聂震也觉得很疑惑,还询问过张天元到底什么情况。
张天元则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他当然清楚,只是不能说而已。
现在这样就好,只要不是太熟悉的朋友,到了一个陌生场合他都不会被认出来,这做什么事儿都会更方便。
他们抵达黑市交易现场的时候,老板已经将东西都拿出来了。
不过因为海捞瓷数量实在太大,所以就没有采取拍卖的形式,而是跟市场一样,就摆在那里,谁眼力好,谁就能买到更好的。
“瞧见没,粉彩碟子,就这么大小的碟子,可不便宜啊。”
张天元也凑到了一处人少的地方看了起来。
聂震本来就是来玩的,自然跟着张天元了。
“这些都是粉彩?”
聂震也听说过粉彩,这种源于康熙年间,在康雍乾三代被打造成了清廷招牌瓷器的东西。
“嘘,小声点。”
张天元示意聂震不要声张,而后拿起一个小碟子看了看底部。
这个小碟底部有落款——“慎德堂制”四个字。
“道光时的粉彩?”
看到这慎德堂,张天元不由心头一惊。
按理说,海捞瓷应该都是外销瓷,正因为如此,基本上都不是官窑瓷器,所以价格才不会太高。
外销瓷特指中国历史上那些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生产销往海外的瓷器。
多是明清时期通过贸易形式,由6路、海路运出或由外商来我国收购、订制等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的赏赐和馈赠输出,或按欧美上流社会乃至宫廷特需的订单制作的瓷器精品。
或许这慎德堂制瓷器,就是道光帝赠送给外国使者或者元的瓷器吧。
“什么是慎德堂制啊?”
聂震压低了声音问道。
“简单来说,就是道光帝在位的时候制作出的一批精品瓷器,其中有大量的粉彩。”
道光皇帝统治时期,清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特别是道光二十年yapIan战争爆后,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半殖民地时期,加之天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日趋贫困。
由于国家财政的拮据,使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每况愈下。
在清宫旧藏品中,道光朝的瓷器库藏数量较之乾隆、嘉庆朝有了大幅减少,在数量不多的道光朝瓷器中,绝大部分又是沿袭前朝的传统品种,并无创新之作。
但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道光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却倾全国之力,生产出了一大批能够代表当时制瓷最高水平的慎德堂款瓷器。
慎德堂,本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建筑群的一座。
道光皇帝独爱此堂室,并长期活动其中办公,特别在道光晚年,慎德堂更是被他当作紫禁城内的“养心殿”,颁布无数政令。
出于对慎德堂的偏爱,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均带有“慎德堂制”的标志。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部门”景德镇御窑厂为慎德堂烧造了一批瓷器,随年贡进京,作为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器,威风八面。
堂名,一般是文人大夫的居室之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清代尤为盛行。
康熙有“静惕堂”、“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由是亲贵诸王亦趋重理学,道光皇帝也不例外。
想必都听说过道光皇帝曾穿补丁衣服上朝的故事,道光皇帝在节俭上是出了名的。
慎德二字与此相关。
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创作《慎德堂记》一文,解释了“慎德堂”一名的由来。
“崇俭去奢,慎脩思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子女的教育,告诫皇子皇孙,祖宗创业不易。
后来,道光帝立奕詝(咸丰帝)为皇太子这样的大事就在慎德堂进行。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慎德堂瓷器的款识,绝大多数为红彩侧锋“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慎德堂”三字款非常少。
清宫档案对慎德堂瓷器的款识,有如下记载:
“道光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主事那萨阿领武进忠来说,太监沈魁传旨,十四年贡起,九江呈进瓷器款,慎德堂制要红字。钦此。”
从中可看出,“慎德堂制”之所以是红彩楷书,是由于道光皇帝的御旨所致。
在有些器内外均为红釉装饰情况下,只得以金彩代替。
慎德堂款瓷器制作之精致,是同时期其他瓷器所不能比拟的。
慎德堂款瓷器不仅代表了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制瓷的工艺水平,也承载了道光皇帝“崇俭去奢,慎脩思永”的执政理念。
在故宫博物院藏目前的传世品中,除当年放置于慎德堂内使用后被焚毁及流失的瓷器外,慎德堂款瓷器共计357件,其中宫中旧藏298件。
(未完待续。)8
</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鉴宝秘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鉴宝秘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