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篇 重回终南山之楼观台
目录:无垠大道| 作者:古木逢春| 类别:其他类型
ps: 古小龙这次回到终南山,重游老子授道于尹喜之地楼道观,明白了为什么道家最后要改为道教的目的。求点击求打赏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百零一篇 重回终南山之楼观台
楼观台因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死后葬于此而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老子当年讲经的地方在楼观台,楼观台里有一个现在叫说经台的地方,就是老子当年讲经的地方,说起说经台,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因为这里是老子为尹喜讲授《道德经》的地方,老子在这里讲经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归宿,说是缘分是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成就了楼观台,使楼观台成为了道教圣地,说是归宿,是因为楼观台使老子的的《道德经》名扬天下,流传后世。
传说早在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他在终南山中结草为楼,以观星相,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老子在战乱中失去官职之后,身披五彩云衣,骑着青牛从古函谷关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台请其讲经著书。正是这南依秦岭,北瞰渭水的风水宝地,最终让老子选择了这里,想必是这里的山山水水让老子的心灵找到了栖依,于是,就诞生了警世箴言《道德经》。
这里,先须将《史记》中记载的老子与尹喜间的瓜葛理清。该类史实,在有关工具书及陕西历代有关志书、碑石中记载颇多。
诸如《辞海》,“关尹:相传春秋末道家。曾为函谷关尹。一说姓尹名喜……《庄子?天下》把他和老聃并列。赞叹他们是‘古之博大真人’……在基本思想上和老聃一致。”
又如《辞海》“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仍如《辞海》注释,“楼观台,道教观名。在陕西周至。传说周尹喜(即关尹)在此结草楼而居……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再如二零零二年六月第1版第六卷《西安市志?科教文卫》载:“老子受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之请,在楼观台讲经论道,并著哲学巨著《道德经》,死后葬此。”
据明清《周至县志》载:“春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甘肃天水人)”“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中,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以观天象”,“精思志道,不求闻达,周朝廷闻之拜为大夫”(其“楼观”地名,即源于此)。“尹喜调任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令后,”“见有紫气从东而来,”“果然老子(及弟子徐甲)退隐入秦,”“驾青牛薄板车到关,尹喜迎入官舍。北面而师事之,”“尹喜遂请入故居楼观。”“老子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著《道德经》五千言”“传于尹喜,”且“传道授法,尹喜行其旨。”山不惟高,有“仙”则名。自此,名不见经传,海拔仅五百八十米,老子筑台说经的楼观小山台不平凡了,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个精密玄奥的哲学学术体系道德经,成名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明清《周至县志》载:(以下引文未注释皆引自《周至县志》)“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百二十年),今周至属内史,”时秦王朝建都咸阳”始皇帝嬴政建陵庙于尹喜结楼地之南,并躬行祭祀。”秦灭后,西汉、东汉、新莽、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王朝皆建都西安,时周至为京畿。西汉时,“汉武帝刘彻至楼观谒祀老子,建望仙宫于楼观台观北,并增置道员。敕令扩修庙宇,修筑殿坛。”“战国秦汉间楼观多住隐士和方士,西汉后楼观规模逐渐形成,道士日众,庙户不绝,故史称楼观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楼观老子讲学之地,被尊称为道教祖庭和发祥地。”
现代的记载如下——尹喜问道于老子:老师何为道?老子:道主宰着宇宙天地、万物生命,它虚空杳冥不可言说。尹喜:老师那么道在何处?老子:道先天地而生无处不在,你看那云起雾落,交替流转,循环不已,这都是道的存在。
道与德这两者的区别在那里。道是这个宇宙万物衍生的根本规律,而德就是要遵道而行。道之所以被尊重,就是它对万物生长顺其自然,不加干涉。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兴发万物而不自势其能,生养万物而不去主宰,这就是最为深厚的德。
老子认为世间万象各自独立存在,彼此存在着差异、对立、甚至矛盾,而万物的生存与发展又却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和谐统一。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这是说人世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慧。和合不同智慧的光芒,协调同一目标下的步伐,消除引起失谐的锐利之处,排解造成失序的各种纠纷。便可造成玄妙的协同,这就是和而玄同。老子用和这个字揭示了天地万物共同的发展规律,唯有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才能使人获得抚慰,让世界彼此圆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孔子:老师这金人身上刻着,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
老子:这些字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密藏,不让别人看见,虽然富有却象什么也没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钝的人一样。毫不外露。
孔子:可是现在这个时代礼崩乐坏。只有广大士子挺身而出。去不折不扣的恢复周礼。让人们懂得仁义,这才能让天下安定啊。
老子:其实宣扬仁义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混乱。仲尼,如逢时则可一展胸中之报复,如不逢时则应顺自然之理,不必以己之身强托于人。
老子:当今世道,聪明而深察的人,他之所以遇到要丧命的灾难,是因为喜欢嘲笑别人的缺点。为人之子。别以为自己多么高明。为人之臣别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希望仲尼你能够牢记。
老子主张的道法自然,正是以万物合谐,个随性命,协调世界为根本。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将各人意志强加于自然,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老子认为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代表着宇宙中所有事情的阴阳平衡,揭示了自然界阴气阳气的运行,彼此消长与转化,生生不息而又无穷变幻。而这正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于混沌,元气产生阴阳,阴阳混合成万物,它们既无形存在而又按一定法则运作,延绵不断无穷无尽。
明清《西安市志》载:“老子逝葬楼观后,楼观声名大振,四方之士先后来此探求玄机。史有周皇帝(按,此误,周朝无“皇帝”称谓)西巡和秦文公东猎于此的传说。”为纪念老子这位在历史上有重要建树及当地颇具重大影响的伟人,官方及民间自发于楼观台修庙筑殿,百年不息,时序更迭,多有规模,且屡有修葺。远近道士学者、黎庶百姓、文人骚客、达官贵胄入登楼观台拜谒老子。其庙台内外,香火鼎盛,烟雾缭绕,终年不绝。
“西晋元康二年,惠帝司马衷至楼观拜谒老子,下诏修葺楼观庙宇”。“晋惠帝元康五年复修,莳木十万余株,连亘七里,迁民三百余户于楼观。”
“南北朝时,魏道武帝致香烛于楼观道士尹通,供其建斋行道,自此四方请谒者不绝。孝文帝太和中,道士王道义自姑射山携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兴修庙宇。”
“北周武帝问道于严达法师,顿悟,在楼观田谷建通道观,”北周武帝又举荐严达诸十人居观讲道。隋开皇年初,文帝杨坚至楼观祭祀老子。“开皇年间,又大肆修葺……”“复修楼观,”“刻真草隶篆《道德经》碑置诸庙中。”“文帝杨坚,还以《道德经》为范本,为臣讲经。”“晋魏周隋以来,诸帝或銮舆躬谒,或诏敕缮修,给户洒扫,赐田养道……”
“唐初,唐高祖李渊为……提高李氏皇族地位,追封李耳(老子)为远祖,修葺楼观,赐地十余顷,武德三年,高祖李渊至楼观礼谒老子,诏建宗圣观,并改‘楼观’为‘宗圣观’。赐白米二千石,帛一千匹以供修补扩建之用;七年,宗圣观建成,高祖二次至楼观,有赏赐”;“次年奉道教为国教”,“尊老子为教祖”,亦使“道教成为中国惟一自创的宗教。”“九年二月,扩建楼观,高祖李渊三次至楼观,诏立《大唐宗圣观记》碑。”并大加营建,“扩建历时七载,楼观规模空前宏大。宗圣观建筑群,相当于今老子说经台等十余倍。自此道教活动中心,从说经台移至宗圣观。”元改宗圣观为宗圣宫沿用至今。明清以后,宗圣宫受地震、山洪暴发、战争影响,逐渐萧条楼观台道教活动中心转移至说经台。
森林公园内的楼观台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李耳著书立说、传道讲经之道教发祥地,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史称“仙都”;大秦寺是基督 教传入中国的发祥地,现有大秦寺塔等古迹;西楼观大陵山是老子修真、羽化之地,有吾老洞、老子墓等古迹;宗圣宫建于唐初,是李唐王朝奉老子为远祖,礼祭老子的宗祠。公园内计存文物古迹五十余处,碑石一百七十余通,名人诗词佳作一百五十余篇。还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道教修道成仙的传说。
终南山可以用两个字慨括。即秀、幽二字。秀:森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高山上有原始林分布。森林覆盖率81.3%,风景林面积一万八千六百五十二公顷,生长繁茂,为整个公园涂绘了绿色基调,有山皆青,有水皆碧。据调查,常见木本植物七十八科九十七属四百八十种,草本植物六十二科三百零四属五百六十四种。以及苔藓、蕨类等 共计一千四百余种,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太白红衫、银杏、山白树、青檀、领春木、香果树、金钱槭、杜仲、水曲柳、野大豆、天麻等三十一种,占陕西省保护植物的47%。另外人工培育花卉苗木三百种,引种竹子一百三十五种,栽植竹六千余亩。森林植物垂直带谱明显,季相变化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气象景观丰富多彩,一天里,一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随着四季交替和阴晴雨雾,景观变化万千。给旅人以秀美的享受。
幽:森林公园海拔五百零七-二千九百九十七米,地形地貌复杂。游览空间多变。青峰碧水、幽谷含秀,重峰叠峦,气势巍峨,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石峡深邃、飞瀑深潭,令人神往。“金林峡、兴凤峡、四十里峡”三峡风光,格外诱人。旺子沟溶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迎宾石、将军石、蛇退壳、鬼推磨、望乡台等景点曲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飞瀑流泉。公园有田峪、九峪、耿峪三条主河,源于秦岭,流入渭水,水质清洌甘美,是向西安市民供水的水源之 一。飞瀑、湍流、碧潭颇为壮观,淙淙溪流蜿蜓曲折,清澈见底。闻仙沟“拐李”十八瀑,曲径绵延,似一幅水墨画卷,野牛河瀑布,似玉柱连天,飞流直下。阴司潭、龙王潭深不可探 。高山湖泊的仰天池、首阳天池,碧波荡漾,龙瑞泉、洞宾泉、化女泉、热则热,凉则凉,青流终年不断。特别是 龙瑞泉,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钻探成功,高温自流,水质优良,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
还有传说中的“响石”——“女娲炼石曾补天,留下一块赠老聃。玉炉烧炼延年药,响壁碾出益寿丸。”
在楼观台气势雄伟,八卦悬顶,雕梁画栋的老君殿后院中间,放着一台八角形的石碾盘,看起来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可是不时招来很多的游客,把它围的水泻不通,不时地传来喷喷不休的赞美声。
说也奇怪,游人只要用手轻轻一拍,就会发出响声,音城宽广,悠扬动听,声波久久不能消失,比有些金属的乐器声音还亮,此石能发出这样的响声,的确是件怪事,难怪它这样吸引游客。
化女泉——由说经台西行1公里,有二眼古泉。直径六十厘米,深二米,四季不竭,清澈甘洌,爽人沁脾,当地人视此泉为神泉,常来汲水治病。泉边道院始建于元太宗丙申年(公元一二三六年),今尚存清建老子享殿三楹。
相传,太上老君疑弟子徐甲俗念未了,道心不纯,在此拔吉祥草化美女以试,徐甲果然动情。老君见状,怒捣仙杖训诫。仙杖点出,有泉涌出。随后徐甲悔悟皈依。泉名“化女”,由此而来。
大秦寺始建于公元六百五十年,时称景教寺,公元七百四十五年改名大秦寺。唐贞观年间,大秦国(古东罗马帝国)景教(基督教早期派别)经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受到了初唐五位皇帝的礼遇和保护,经唐王诏准,先后在长安城以及周至等地修建景教寺院,在周至修建的即为大秦寺。公元八百四十五年,唐武宗下诏废除异教,景教也被禁止。大秦寺后被佛教徒占用,明、清时禅房如林,佛事繁盛。一六六二年,大秦寺出土了《大秦景教寺流行中国记》碑,碑文记述了景教传入中国的始末及教义,被珍藏于西安碑林。现在大秦寺存有一座八层高的唐代古塔,建于公元七百八十一年,塔身正八角形,由于年代久远,塔身已经微微倾斜。
对于不信道教的人来说,楼观台最吸引人的就是竹子,这里是北方竹类品种最多、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竹林。竹子郁郁葱葱。阳光照得竹林外面闪闪发亮。然而走进去却是不见天日,茂密的竹叶将阳光几乎全部遮住,砖路长起了青苔,远处有林中小鸟婉转的蹄声,意境深远,正是悟道修真的好地方。
宗圣宫遗址偏东,有一株很古老的柏树,名叫“系牛柏”。据《古楼观台志》记载,老子入关。驾车之牛,曾系在此树上。若事迹属实,则历时将近三千年。此树至今犹为苍劲,也是一个奇迹。又据记载,元朝至元戊寅(公元一二七八年),皇子安西王特遣人琢石牛,置于树下,以显示当年的遗迹。
老子的最终归宿之谜使得历代出现了许多的考证猜测传说。有的认为老子就羽化在楼观台,西楼观就有老子墓;有的认为去了甘肃。甘肃临洮是老子出关之后的隐居地和飞升地;有的认为去了四川,在成都青羊宫稍歇之后。隐居坐化在了四川瓦屋山;更神奇大胆的传说是老子入夷狄,西行传道到了“大秦”(地中海地区的古罗马);两晋南北朝时更有老子化胡的大胆猜想和佛道争论:老子出关西去经西域入天竺,教化胡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四百八十三年)受其启发点化悟道成佛。这种抬道抑佛的说法让佛道两家争论不休数百年,许多高僧名道都著经写论为这个子虚乌有的话题费尽笔墨口舌,敦煌就有西晋王浮写的《老子化胡经》抄本残卷。
“道家”与“道教”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相同意思的两个词,但是它们一个是哲学一个是宗教,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道教只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而道家思想已经二千五百年了。“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祖师,以《道德经》和《易经》为其本源,但是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比如: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都未言及。
公元二世纪东汉的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是道教的定型之始,因其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所以人们称为道教。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他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堂。道教的世俗理想是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没有灾祸没有战争的世界,它的宗教追求则是所谓的“仙境”,通过修炼以求得道成仙,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道教并不宣扬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修炼就可以实现长生不死化体为仙。
这样看来,道教就吃亏在太实在了,别的大多数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生前信仰修行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用虚无缥缈的来世美好诱惑信徒今生的虔诚。然而道教却认为人生在世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追求长生不死,由此积累了很多养生的方法,例如医药气功武术甚至房中术等。可是,这里面有一个短脚的问题:今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看到的现实,不像来世反正没人能看见所以怎么说怎么成立,当人们看过太多的修炼而不能成仙之后,信任危机就产生了,道教的推广普及也就遇到了致命的问题。以至于千年下来,比之佛教基督伊斯兰教,道教的信众和地域逐渐萎缩。
而古小龙是非常清楚的,道家是道家,道家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老、庄哲学学派。道教是道教,也就是所谓 “五斗米教”发展而来,只是改为了道教有一个秘不可传的天大秘密,这个秘密只有创教者天师张道陵一人知道。
敬天信仰出自儒教圣经《诗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东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公元一百二十六年—一百四十四年]),道教天师张道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从此道教得在中国以一种宗教形式进行发展传扬。具体来说,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有着特色鲜明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 、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主要思想《易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第许安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近代世界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影响性。(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天师张道陵之所以从五斗米叫改创立道教,是由于他在青年时游方到终南山,碰到了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就是道家祖师老子,也就是后来被尊为道教祖师的老子。那时的老子应当已经是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之人,与张道陵相差整整六百至七百年,整整十二个甲子数。但这却是真实发生的事实,实际上老子来到终南山,住《道德经》五千字后,从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终南山,只是在终南山隐居了起来,老子临终归宿之谜,也是道家弟子多方传出的假消息而已。
道家祖师老子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大秘密,就是他出生之日就遭遇了天降奇迹,即碰上了千百年来少有的奇异天象,由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射线造成的极光,将黑夜照射如白昼般大亮,古代的人们由于知识的浅显,惊慌失措四处躲藏,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天象。这就是来自于宇宙大爆炸时的宇宙射线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颗反中微子射入了刚刚出生还在襁褓中的李耳下丘脑中,在其下丘脑中形成了一个高能粒子环,这就是老子区别于旁人的不同之处,也是他能够跨世纪活到六七百岁的秘密。
这颗反中微子带来了宇宙大爆炸时的原初信息,也带来了道家祖师老子必须等待两千多年的任务,等待另外一个按照这个宇宙大爆炸时的原初信息,去拯救我们的宇宙,拯救我们的平行空间。因此,还必须创出一整套养生功夫,使自身能够与大自然共存,在那颗高能粒子环的帮助下,道家祖师创出了反中微子大小周天真芥子米意念能场内功,还创出了诸如太极十三式等武功。
但到了五六百年时,老子已经明白自己的肉身渐渐就失去了作用,只能留存下反中微子大小周天真芥子米意念能场形体,再也不具有真实的肉身形体,这个无形的形体、意念、意识是能够与日月同辉,与大自然同在的。因此,必须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而隐居的地点再隐秘,要隐居上千年,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受到干扰。办法就是将功夫传授于人,由道家传人去创立一个教派,远离隐居之地,转移人们的视线,使人们认为自己已经修道成仙。再由另外的传人,世世代代守护在隐居之地,就近的保护隐居之地不受干扰。
而天师张道陵正好符合创教之人的人选,就在道家祖师老子的教导下,传承了道家学说和武功内功,创立了尊老子为祖师的道教。而后来的道教全真教派,也就是祖师老子隐居之地的守护者。古木道长正是祖师老子的这一代直接守护者,其武功内功已经达到了宗师水准,在蓝色星球上几乎难找到对手了,因此,才能安全守护了祖师洞近六十年。(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一篇 重回终南山之楼观台
楼观台因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死后葬于此而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老子当年讲经的地方在楼观台,楼观台里有一个现在叫说经台的地方,就是老子当年讲经的地方,说起说经台,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因为这里是老子为尹喜讲授《道德经》的地方,老子在这里讲经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归宿,说是缘分是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成就了楼观台,使楼观台成为了道教圣地,说是归宿,是因为楼观台使老子的的《道德经》名扬天下,流传后世。
传说早在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他在终南山中结草为楼,以观星相,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老子在战乱中失去官职之后,身披五彩云衣,骑着青牛从古函谷关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台请其讲经著书。正是这南依秦岭,北瞰渭水的风水宝地,最终让老子选择了这里,想必是这里的山山水水让老子的心灵找到了栖依,于是,就诞生了警世箴言《道德经》。
这里,先须将《史记》中记载的老子与尹喜间的瓜葛理清。该类史实,在有关工具书及陕西历代有关志书、碑石中记载颇多。
诸如《辞海》,“关尹:相传春秋末道家。曾为函谷关尹。一说姓尹名喜……《庄子?天下》把他和老聃并列。赞叹他们是‘古之博大真人’……在基本思想上和老聃一致。”
又如《辞海》“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仍如《辞海》注释,“楼观台,道教观名。在陕西周至。传说周尹喜(即关尹)在此结草楼而居……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再如二零零二年六月第1版第六卷《西安市志?科教文卫》载:“老子受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之请,在楼观台讲经论道,并著哲学巨著《道德经》,死后葬此。”
据明清《周至县志》载:“春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甘肃天水人)”“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中,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以观天象”,“精思志道,不求闻达,周朝廷闻之拜为大夫”(其“楼观”地名,即源于此)。“尹喜调任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令后,”“见有紫气从东而来,”“果然老子(及弟子徐甲)退隐入秦,”“驾青牛薄板车到关,尹喜迎入官舍。北面而师事之,”“尹喜遂请入故居楼观。”“老子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著《道德经》五千言”“传于尹喜,”且“传道授法,尹喜行其旨。”山不惟高,有“仙”则名。自此,名不见经传,海拔仅五百八十米,老子筑台说经的楼观小山台不平凡了,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个精密玄奥的哲学学术体系道德经,成名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明清《周至县志》载:(以下引文未注释皆引自《周至县志》)“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百二十年),今周至属内史,”时秦王朝建都咸阳”始皇帝嬴政建陵庙于尹喜结楼地之南,并躬行祭祀。”秦灭后,西汉、东汉、新莽、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王朝皆建都西安,时周至为京畿。西汉时,“汉武帝刘彻至楼观谒祀老子,建望仙宫于楼观台观北,并增置道员。敕令扩修庙宇,修筑殿坛。”“战国秦汉间楼观多住隐士和方士,西汉后楼观规模逐渐形成,道士日众,庙户不绝,故史称楼观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楼观老子讲学之地,被尊称为道教祖庭和发祥地。”
现代的记载如下——尹喜问道于老子:老师何为道?老子:道主宰着宇宙天地、万物生命,它虚空杳冥不可言说。尹喜:老师那么道在何处?老子:道先天地而生无处不在,你看那云起雾落,交替流转,循环不已,这都是道的存在。
道与德这两者的区别在那里。道是这个宇宙万物衍生的根本规律,而德就是要遵道而行。道之所以被尊重,就是它对万物生长顺其自然,不加干涉。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兴发万物而不自势其能,生养万物而不去主宰,这就是最为深厚的德。
老子认为世间万象各自独立存在,彼此存在着差异、对立、甚至矛盾,而万物的生存与发展又却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和谐统一。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这是说人世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慧。和合不同智慧的光芒,协调同一目标下的步伐,消除引起失谐的锐利之处,排解造成失序的各种纠纷。便可造成玄妙的协同,这就是和而玄同。老子用和这个字揭示了天地万物共同的发展规律,唯有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才能使人获得抚慰,让世界彼此圆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孔子:老师这金人身上刻着,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
老子:这些字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密藏,不让别人看见,虽然富有却象什么也没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钝的人一样。毫不外露。
孔子:可是现在这个时代礼崩乐坏。只有广大士子挺身而出。去不折不扣的恢复周礼。让人们懂得仁义,这才能让天下安定啊。
老子:其实宣扬仁义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混乱。仲尼,如逢时则可一展胸中之报复,如不逢时则应顺自然之理,不必以己之身强托于人。
老子:当今世道,聪明而深察的人,他之所以遇到要丧命的灾难,是因为喜欢嘲笑别人的缺点。为人之子。别以为自己多么高明。为人之臣别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希望仲尼你能够牢记。
老子主张的道法自然,正是以万物合谐,个随性命,协调世界为根本。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将各人意志强加于自然,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老子认为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代表着宇宙中所有事情的阴阳平衡,揭示了自然界阴气阳气的运行,彼此消长与转化,生生不息而又无穷变幻。而这正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于混沌,元气产生阴阳,阴阳混合成万物,它们既无形存在而又按一定法则运作,延绵不断无穷无尽。
明清《西安市志》载:“老子逝葬楼观后,楼观声名大振,四方之士先后来此探求玄机。史有周皇帝(按,此误,周朝无“皇帝”称谓)西巡和秦文公东猎于此的传说。”为纪念老子这位在历史上有重要建树及当地颇具重大影响的伟人,官方及民间自发于楼观台修庙筑殿,百年不息,时序更迭,多有规模,且屡有修葺。远近道士学者、黎庶百姓、文人骚客、达官贵胄入登楼观台拜谒老子。其庙台内外,香火鼎盛,烟雾缭绕,终年不绝。
“西晋元康二年,惠帝司马衷至楼观拜谒老子,下诏修葺楼观庙宇”。“晋惠帝元康五年复修,莳木十万余株,连亘七里,迁民三百余户于楼观。”
“南北朝时,魏道武帝致香烛于楼观道士尹通,供其建斋行道,自此四方请谒者不绝。孝文帝太和中,道士王道义自姑射山携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兴修庙宇。”
“北周武帝问道于严达法师,顿悟,在楼观田谷建通道观,”北周武帝又举荐严达诸十人居观讲道。隋开皇年初,文帝杨坚至楼观祭祀老子。“开皇年间,又大肆修葺……”“复修楼观,”“刻真草隶篆《道德经》碑置诸庙中。”“文帝杨坚,还以《道德经》为范本,为臣讲经。”“晋魏周隋以来,诸帝或銮舆躬谒,或诏敕缮修,给户洒扫,赐田养道……”
“唐初,唐高祖李渊为……提高李氏皇族地位,追封李耳(老子)为远祖,修葺楼观,赐地十余顷,武德三年,高祖李渊至楼观礼谒老子,诏建宗圣观,并改‘楼观’为‘宗圣观’。赐白米二千石,帛一千匹以供修补扩建之用;七年,宗圣观建成,高祖二次至楼观,有赏赐”;“次年奉道教为国教”,“尊老子为教祖”,亦使“道教成为中国惟一自创的宗教。”“九年二月,扩建楼观,高祖李渊三次至楼观,诏立《大唐宗圣观记》碑。”并大加营建,“扩建历时七载,楼观规模空前宏大。宗圣观建筑群,相当于今老子说经台等十余倍。自此道教活动中心,从说经台移至宗圣观。”元改宗圣观为宗圣宫沿用至今。明清以后,宗圣宫受地震、山洪暴发、战争影响,逐渐萧条楼观台道教活动中心转移至说经台。
森林公园内的楼观台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李耳著书立说、传道讲经之道教发祥地,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史称“仙都”;大秦寺是基督 教传入中国的发祥地,现有大秦寺塔等古迹;西楼观大陵山是老子修真、羽化之地,有吾老洞、老子墓等古迹;宗圣宫建于唐初,是李唐王朝奉老子为远祖,礼祭老子的宗祠。公园内计存文物古迹五十余处,碑石一百七十余通,名人诗词佳作一百五十余篇。还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道教修道成仙的传说。
终南山可以用两个字慨括。即秀、幽二字。秀:森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高山上有原始林分布。森林覆盖率81.3%,风景林面积一万八千六百五十二公顷,生长繁茂,为整个公园涂绘了绿色基调,有山皆青,有水皆碧。据调查,常见木本植物七十八科九十七属四百八十种,草本植物六十二科三百零四属五百六十四种。以及苔藓、蕨类等 共计一千四百余种,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太白红衫、银杏、山白树、青檀、领春木、香果树、金钱槭、杜仲、水曲柳、野大豆、天麻等三十一种,占陕西省保护植物的47%。另外人工培育花卉苗木三百种,引种竹子一百三十五种,栽植竹六千余亩。森林植物垂直带谱明显,季相变化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气象景观丰富多彩,一天里,一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随着四季交替和阴晴雨雾,景观变化万千。给旅人以秀美的享受。
幽:森林公园海拔五百零七-二千九百九十七米,地形地貌复杂。游览空间多变。青峰碧水、幽谷含秀,重峰叠峦,气势巍峨,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石峡深邃、飞瀑深潭,令人神往。“金林峡、兴凤峡、四十里峡”三峡风光,格外诱人。旺子沟溶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迎宾石、将军石、蛇退壳、鬼推磨、望乡台等景点曲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飞瀑流泉。公园有田峪、九峪、耿峪三条主河,源于秦岭,流入渭水,水质清洌甘美,是向西安市民供水的水源之 一。飞瀑、湍流、碧潭颇为壮观,淙淙溪流蜿蜓曲折,清澈见底。闻仙沟“拐李”十八瀑,曲径绵延,似一幅水墨画卷,野牛河瀑布,似玉柱连天,飞流直下。阴司潭、龙王潭深不可探 。高山湖泊的仰天池、首阳天池,碧波荡漾,龙瑞泉、洞宾泉、化女泉、热则热,凉则凉,青流终年不断。特别是 龙瑞泉,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钻探成功,高温自流,水质优良,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
还有传说中的“响石”——“女娲炼石曾补天,留下一块赠老聃。玉炉烧炼延年药,响壁碾出益寿丸。”
在楼观台气势雄伟,八卦悬顶,雕梁画栋的老君殿后院中间,放着一台八角形的石碾盘,看起来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可是不时招来很多的游客,把它围的水泻不通,不时地传来喷喷不休的赞美声。
说也奇怪,游人只要用手轻轻一拍,就会发出响声,音城宽广,悠扬动听,声波久久不能消失,比有些金属的乐器声音还亮,此石能发出这样的响声,的确是件怪事,难怪它这样吸引游客。
化女泉——由说经台西行1公里,有二眼古泉。直径六十厘米,深二米,四季不竭,清澈甘洌,爽人沁脾,当地人视此泉为神泉,常来汲水治病。泉边道院始建于元太宗丙申年(公元一二三六年),今尚存清建老子享殿三楹。
相传,太上老君疑弟子徐甲俗念未了,道心不纯,在此拔吉祥草化美女以试,徐甲果然动情。老君见状,怒捣仙杖训诫。仙杖点出,有泉涌出。随后徐甲悔悟皈依。泉名“化女”,由此而来。
大秦寺始建于公元六百五十年,时称景教寺,公元七百四十五年改名大秦寺。唐贞观年间,大秦国(古东罗马帝国)景教(基督教早期派别)经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受到了初唐五位皇帝的礼遇和保护,经唐王诏准,先后在长安城以及周至等地修建景教寺院,在周至修建的即为大秦寺。公元八百四十五年,唐武宗下诏废除异教,景教也被禁止。大秦寺后被佛教徒占用,明、清时禅房如林,佛事繁盛。一六六二年,大秦寺出土了《大秦景教寺流行中国记》碑,碑文记述了景教传入中国的始末及教义,被珍藏于西安碑林。现在大秦寺存有一座八层高的唐代古塔,建于公元七百八十一年,塔身正八角形,由于年代久远,塔身已经微微倾斜。
对于不信道教的人来说,楼观台最吸引人的就是竹子,这里是北方竹类品种最多、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竹林。竹子郁郁葱葱。阳光照得竹林外面闪闪发亮。然而走进去却是不见天日,茂密的竹叶将阳光几乎全部遮住,砖路长起了青苔,远处有林中小鸟婉转的蹄声,意境深远,正是悟道修真的好地方。
宗圣宫遗址偏东,有一株很古老的柏树,名叫“系牛柏”。据《古楼观台志》记载,老子入关。驾车之牛,曾系在此树上。若事迹属实,则历时将近三千年。此树至今犹为苍劲,也是一个奇迹。又据记载,元朝至元戊寅(公元一二七八年),皇子安西王特遣人琢石牛,置于树下,以显示当年的遗迹。
老子的最终归宿之谜使得历代出现了许多的考证猜测传说。有的认为老子就羽化在楼观台,西楼观就有老子墓;有的认为去了甘肃。甘肃临洮是老子出关之后的隐居地和飞升地;有的认为去了四川,在成都青羊宫稍歇之后。隐居坐化在了四川瓦屋山;更神奇大胆的传说是老子入夷狄,西行传道到了“大秦”(地中海地区的古罗马);两晋南北朝时更有老子化胡的大胆猜想和佛道争论:老子出关西去经西域入天竺,教化胡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四百八十三年)受其启发点化悟道成佛。这种抬道抑佛的说法让佛道两家争论不休数百年,许多高僧名道都著经写论为这个子虚乌有的话题费尽笔墨口舌,敦煌就有西晋王浮写的《老子化胡经》抄本残卷。
“道家”与“道教”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相同意思的两个词,但是它们一个是哲学一个是宗教,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道教只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而道家思想已经二千五百年了。“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祖师,以《道德经》和《易经》为其本源,但是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比如: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都未言及。
公元二世纪东汉的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是道教的定型之始,因其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所以人们称为道教。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他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堂。道教的世俗理想是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没有灾祸没有战争的世界,它的宗教追求则是所谓的“仙境”,通过修炼以求得道成仙,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道教并不宣扬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修炼就可以实现长生不死化体为仙。
这样看来,道教就吃亏在太实在了,别的大多数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生前信仰修行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用虚无缥缈的来世美好诱惑信徒今生的虔诚。然而道教却认为人生在世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追求长生不死,由此积累了很多养生的方法,例如医药气功武术甚至房中术等。可是,这里面有一个短脚的问题:今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看到的现实,不像来世反正没人能看见所以怎么说怎么成立,当人们看过太多的修炼而不能成仙之后,信任危机就产生了,道教的推广普及也就遇到了致命的问题。以至于千年下来,比之佛教基督伊斯兰教,道教的信众和地域逐渐萎缩。
而古小龙是非常清楚的,道家是道家,道家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老、庄哲学学派。道教是道教,也就是所谓 “五斗米教”发展而来,只是改为了道教有一个秘不可传的天大秘密,这个秘密只有创教者天师张道陵一人知道。
敬天信仰出自儒教圣经《诗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东汉顺帝时(永建元年丙寅-建康元年甲申[公元一百二十六年—一百四十四年]),道教天师张道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它诸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的宗教,名曰道教。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从此道教得在中国以一种宗教形式进行发展传扬。具体来说,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有着特色鲜明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 、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主要思想《易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第许安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近代世界也有着不可小窥的影响性。(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天师张道陵之所以从五斗米叫改创立道教,是由于他在青年时游方到终南山,碰到了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就是道家祖师老子,也就是后来被尊为道教祖师的老子。那时的老子应当已经是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之人,与张道陵相差整整六百至七百年,整整十二个甲子数。但这却是真实发生的事实,实际上老子来到终南山,住《道德经》五千字后,从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终南山,只是在终南山隐居了起来,老子临终归宿之谜,也是道家弟子多方传出的假消息而已。
道家祖师老子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大秘密,就是他出生之日就遭遇了天降奇迹,即碰上了千百年来少有的奇异天象,由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射线造成的极光,将黑夜照射如白昼般大亮,古代的人们由于知识的浅显,惊慌失措四处躲藏,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天象。这就是来自于宇宙大爆炸时的宇宙射线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颗反中微子射入了刚刚出生还在襁褓中的李耳下丘脑中,在其下丘脑中形成了一个高能粒子环,这就是老子区别于旁人的不同之处,也是他能够跨世纪活到六七百岁的秘密。
这颗反中微子带来了宇宙大爆炸时的原初信息,也带来了道家祖师老子必须等待两千多年的任务,等待另外一个按照这个宇宙大爆炸时的原初信息,去拯救我们的宇宙,拯救我们的平行空间。因此,还必须创出一整套养生功夫,使自身能够与大自然共存,在那颗高能粒子环的帮助下,道家祖师创出了反中微子大小周天真芥子米意念能场内功,还创出了诸如太极十三式等武功。
但到了五六百年时,老子已经明白自己的肉身渐渐就失去了作用,只能留存下反中微子大小周天真芥子米意念能场形体,再也不具有真实的肉身形体,这个无形的形体、意念、意识是能够与日月同辉,与大自然同在的。因此,必须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而隐居的地点再隐秘,要隐居上千年,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受到干扰。办法就是将功夫传授于人,由道家传人去创立一个教派,远离隐居之地,转移人们的视线,使人们认为自己已经修道成仙。再由另外的传人,世世代代守护在隐居之地,就近的保护隐居之地不受干扰。
而天师张道陵正好符合创教之人的人选,就在道家祖师老子的教导下,传承了道家学说和武功内功,创立了尊老子为祖师的道教。而后来的道教全真教派,也就是祖师老子隐居之地的守护者。古木道长正是祖师老子的这一代直接守护者,其武功内功已经达到了宗师水准,在蓝色星球上几乎难找到对手了,因此,才能安全守护了祖师洞近六十年。(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无垠大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无垠大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