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篇 重回终南山之古小虎
目录:无垠大道| 作者:古木逢春| 类别:其他类型
ps: 古小龙通过与小小孩古小虎对战时,对小小孩太乙五行拳以及大小周天内功予以提升,使小小孩的功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求点击求打赏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百零五篇 重回终南山之古小虎
太乙五行拳似太极而非太极,似长拳而非长拳;点穴擒拿,势动神随,一招一式,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似简实繁,似柔实刚,整整二十三式,其全称为“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由古小虎演练出来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周身圆活,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演练到了极致。
太乙五行拳出自道家,举手投足强调阴阳开合,每招每式循五行八卦而动,令不少学子感到深奥莫测,望而止步。其实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它以朴素的辨证观来解释大千世界。这种朴素的辨证观所包含的科学性,正是当年诠释内家武术和指导学练太乙五行拳的理论依据。
太乙五行拳强调“心息相依,任其自然”。其意在于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这也就是道的目的。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则是道的手段,是道家处世、养身和防侮的方式。而所谓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观念则是道家实施具体方式的规范依据,是对客观世界朴素的解释,也是辨证观的一些古老的哲学范畴。
太乙五行拳。以技击和养身作为拳术的主要目的。但无论修身养性。追求延年益寿,还是四两拨千斤,主张后发制人,都离不开上述的目的手段和规范依据。
太乙五行拳依据太极十三势并结合五禽戏和道门的吐纳导引、技击所创建。十三势对太乙五行拳的指导作用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所以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太乙五行拳取五禽戏中象形养生术和道家内丹术精华形成拳术养身的功法理念,取太极十三势等道家技击术为其拳术技击的防御功能。
太极十三势所包含的内容,恰恰是不折不扣的道家理论;而太乙五行拳则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而已。从其养生的角度看,它讲究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次孳生,循环无尽。比如太乙五行拳起势立于中定土,其理是土为生化万物之灵性——脾为生化之源;面向南,心(火)之热以温脾,腑得以化生水谷之精微;转向东,肝(木)助心火(肝藏血济心);心火太盛则伤脾,继而由南转向西,金克木。以止火旺(肺气清肃可抑制肝阳上亢)。
这套路运行之方位俨然是五行互相制约,互相滋育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运行中起到人体生理平衡内在和谐的健身作用。从其技击技法的角度看。它却讲究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以次循环无尽。这相生相克、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理念,充分运用到了拳术的组合之中,所以能够克敌制胜。
太乙五行拳路在古小虎演练过程中,起伏柔韧松活,形似太极拳。所谓“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即形象地勾划了太乙五行拳的动态。它虽然没有太极拳的舒展、潇洒,却比太极拳飘逸。纵观拳势,展转腾挪,环顾八方,道势多变,却有着玄妙的严肃的规范。
从套路方位路线来讲,是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窜九宫,具体解释是:一招一式阴阳相渗,各有虚实开合,整套拳路确定五行方位后,为取其相生相克之数,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由于在太极圈和四方四隅中不断变化,便形成了九宫中窜游的格局。
从拳势来看,处处走圆化柔,无楞无角,不见拙力。直观些讲,上体颇象太极拳,身法中正不偏,双臂起伏匀缓,动静自如,缠柔不绝;但太乙五行拳似乎比太极拳拘谨些,相当强调腰随胯转,肩胯相对,丝毫不能松懈。
而下体则象八卦掌,脚步内扣外摆,翻展胯部关节的幅度很大,但每步进退均带小括弧,或正或反,无八卦开步大。太乙五行拳上下肢体在拳势中的协调,全靠胯的圆活转动来完成;可以说胯部的圆活与否是这套拳的关健。胯关节展转越圆活,拳术的协调性就越好,越能起到养身保健和技击锻炼的作用。
从拳架开合来看,太乙五行拳属于小架子,方丈之地便可演练,而且架子很低,非常强调下部的稳实性。
从拳术劲路来看,起于足跟,发于胯腰,至肩臂而达于手稍。动作要求手跟肘,肘随肩,肩随胯,胯随膝,膝跟足踝。由于此拳强调大幅度转展胯关节,因此踝、膝部承受力量相应增大,下肢的根基十分稳健。
太乙五行拳经云:“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这是此拳最为重要的技击特色。从技击角度看,太乙五行拳是以擒拿为主的防守型拳术。与一般反关节技击技术不同,它不以整体刚劲对付对手局部关节,而是以整体的柔韧劲,缠封住对手的局部劲路或整体劲路,所谓“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就是指此。
当今武林界人士体验过太极威力的不少,但对太乙五行拳的技击效能却有些陌生。根据拳理,太乙五行拳应是同太极拳属于同一流派的内家拳术,不过具体技击有所区别。
太乙五行拳虽然也讲缠丝劲,讲引进落空和后发制人,但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是用腿,用臂封缠对手的下部或上部,即在引化对方进攻的基础上,擒拿敌人的局部而制服对手。它也有象太极拳一样的粘劲、听劲、崩劲等实际劲法,但毕竟是以打穴、擒扑、缠封为主。
太乙五行拳的主要技法就是拿筋抓脉法,堪称擒扑一绝。非一般拳术所能比。太乙五行拳擒扑手法分为两步实施。每式动作一旦引空对手劲路。封缠住关节,相应跟上的即实施点扣穴位,或错骨断筋手法。所谓“辨位于尺寸毫厘”即指点扣穴位。
无论上下肢还是头项躯干,均有可点扣之穴位。拿不到穴位时还有顺藤摸瓜式的沿经找穴手法和掌指劲力变化的奥妙。因为此技法需要一定的功底,而且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下手十分残忍。需要学练者长期艰苦训练,尤其是对铜人或木人的穴道打练,加上灵活的步法、身法训练。练至纯熟,才能得心应手。
一幕奇特的打斗场面在这荒山野岭的峡谷中展开。一个肥珑珑胖嘟嘟的小小孩,极尽攻击之能事,打穴、擒扑、缠封招招都是制敌要害,其身法更是身轻如燕,就像一只大鸟一样,围着古小龙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扑打。
古小龙笑眯眯地轻松接招,无论小小孩怎么攻击,他总是能够见招拆招。小小孩使得最多的就是打穴法,十指齐出。气劲十足,这就是太乙五行拳打穴专用的气针。只有功力到了真芥子米阶段,才有可能隔空打出气针远距离可伤人于无形之中。
道家点穴法,为道家武术中气血之武术,是比武或格斗时近距离作战的有效武功。人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如伤损,一切不治命要休。
子时走在心窝穴,丑时须向涌泉求,对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平巳凤头,午时却与中腕会,左右命宫分在未,凤尾属申封门酉,丹肾俱为戌时位,六宫只等亥时来,不教乳搏斯为贵。
道家点穴法之法,不同于拳打脚踢,克敌制胜,全靠一指之功。劲有硬度,触于硬物,易于破伤皮肉,初学者,更是如此。学练道家点穴法者,不要心急,更不可无规乱练,应在良师训教下,循序渐进。
而这种隔空用气针打穴点穴,又是道家点穴法的极品,非要内功修为达到真芥子米后,才能有效的运用。小小孩古小虎,仅仅六岁左右,就已经达到了大小周天真芥子米水平,可谓是真正的练武奇才。
更为可观是,他居然能够十指齐使,指指都能打出气针,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所谓“六脉神剑”一样,真可谓后生可畏。但无论小小孩古小虎似的虎虎生威,对古小龙来讲,就像儿戏一般,轻松自如的笑对,还时不时的反刺一下小小孩的笑腰穴,刺得小小孩忙不迭的躲闪逃避。
道家点穴法,系以星斗山河之象,沙虫猿鸟之形,据其部位,仿其动作,而演变为拳法奇技,渐而丰增武林之彩。全真教盛极一时,武技日益高妙,击法日渐出奇。为了门户,必精其术。得之皮毛者,可借新奇而自掩;得其真传者,视其珍异而自秘。如此千年余,至日减奇技,渐而失传。
道家点穴法,其理极精,得真技难。善此技者又互相慎秘而不外传,所以后世能精其法者甚少。习武者,仅能拳技其名,而不知其法,实令人可惜。点穴法为制人之武技,与医学紧密相关,其理深奥,非精心研练者,难通其术。历代大师均告诫弟子曰:“练点穴之法,必高武德,立苦恒志,数十年如一日,方能独得真功。”
凡习道家点穴法者,须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皆健壮。若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垂危欲绝。故前辈劝后生要常日习武,频练体肢,使阴阳平衡,气血畅通,骨壮筋柔,全身力宏,益寿延年。
气与血,为人生养命之源,循行全身,永无静止。而经行之道,亦有一定之规,经行之时,亦有一定之序,丝毫不爽,皆有所现。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穴。气血沿经络循环一周,气血必经行一度,其经行则以十二时为准。吾人若悉知比规,施其点穴法,皆能效验。攻者心破,守者心坚,常胜也。
习道家点穴法,必先识诸穴所在部位。后辨明其起止循经路线。还须知晓各穴位与脏腑、脑颅、气血、五行、阴阳之依存、生克、制约之关系。方能沿其道渐而习悉之。无分春夏秋冬,无分生计贫富,无分畅阻顺逆,苦恒久之,方能学到真功,练成绝技也。
一者生人也。偶被歹徒恶技所伤,因气血停滞不能循环,四肢萎滞不能转动。或致不动声思,不省人事,此属内伤。用点穴法医治,能使君愈也。
二者护身也。君出门在外,若遭暴客歹徒之劫,危及生命,可用点穴法解之、破之,而转危为安。
三者健身也。习点穴之方,虽表功在手,但力源在脏。内外发一点。皆动百节内外,全身动也。静者积。积之必滞,疾也;动者通,通畅百节必活,健也。
修炼道家点穴技法,武功戒条非常严厉,总共十条戒令。
1、习点穴法,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行事,不可随意作辏。
2、宜悲怜为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习以自卫,切戒逞气血之私,好勇斗狠,犯者与违反朝规同罪。
3、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4、对待后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孝双亲,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
5、游行之时,如与他人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恃技术而逞强。
6、凡属道家师法,不可逞愤相较,但偶而遭遇,未知来路,须先以左手作掌上与眉齐,如系同派则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
7、饮酒食肉为道家之大戒,宜敬谨遵守,盖酒能夺志,肉可昏神也。
8、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道家之所难容,凡吾宗门弟子,必严守戒规,勿毫违矣。
9、凡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危害于世,违道家之宗旨。如深知其人确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始可传之。但饮酒淫欲之戒须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之兴,而逞强斗狠,此禅宗之第一要义,幸勿轻忽视之也。
10、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盖以技击术之于人,其关系至为紧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凌弱逞暴而生意外之波澜,为道家之败类,贻羞当世,取祸俄顷,是岂先师创立此术之本意也乎!凡在后学者宜切记之。
各经脉的穴位有: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四十穴)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终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
脉起於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手少阴心经(左右共十八穴)
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三十八穴)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别者,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眦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一三四穴)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脉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
手厥阴心包络经(左右共十八穴)
脉起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气,戌时气血注此。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四十六穴)
脉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多气少血,亥时气血注此。
足少阳胆经(左右共八+八穴)
脉起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多气少血,子时气血注此。
足厥阴肝经(共二十六穴)
脉起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于此。(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篇 重回终南山之古小虎
太乙五行拳似太极而非太极,似长拳而非长拳;点穴擒拿,势动神随,一招一式,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似简实繁,似柔实刚,整整二十三式,其全称为“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由古小虎演练出来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周身圆活,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演练到了极致。
太乙五行拳出自道家,举手投足强调阴阳开合,每招每式循五行八卦而动,令不少学子感到深奥莫测,望而止步。其实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它以朴素的辨证观来解释大千世界。这种朴素的辨证观所包含的科学性,正是当年诠释内家武术和指导学练太乙五行拳的理论依据。
太乙五行拳强调“心息相依,任其自然”。其意在于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这也就是道的目的。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则是道的手段,是道家处世、养身和防侮的方式。而所谓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观念则是道家实施具体方式的规范依据,是对客观世界朴素的解释,也是辨证观的一些古老的哲学范畴。
太乙五行拳。以技击和养身作为拳术的主要目的。但无论修身养性。追求延年益寿,还是四两拨千斤,主张后发制人,都离不开上述的目的手段和规范依据。
太乙五行拳依据太极十三势并结合五禽戏和道门的吐纳导引、技击所创建。十三势对太乙五行拳的指导作用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所以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太乙五行拳取五禽戏中象形养生术和道家内丹术精华形成拳术养身的功法理念,取太极十三势等道家技击术为其拳术技击的防御功能。
太极十三势所包含的内容,恰恰是不折不扣的道家理论;而太乙五行拳则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而已。从其养生的角度看,它讲究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次孳生,循环无尽。比如太乙五行拳起势立于中定土,其理是土为生化万物之灵性——脾为生化之源;面向南,心(火)之热以温脾,腑得以化生水谷之精微;转向东,肝(木)助心火(肝藏血济心);心火太盛则伤脾,继而由南转向西,金克木。以止火旺(肺气清肃可抑制肝阳上亢)。
这套路运行之方位俨然是五行互相制约,互相滋育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运行中起到人体生理平衡内在和谐的健身作用。从其技击技法的角度看。它却讲究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以次循环无尽。这相生相克、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理念,充分运用到了拳术的组合之中,所以能够克敌制胜。
太乙五行拳路在古小虎演练过程中,起伏柔韧松活,形似太极拳。所谓“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即形象地勾划了太乙五行拳的动态。它虽然没有太极拳的舒展、潇洒,却比太极拳飘逸。纵观拳势,展转腾挪,环顾八方,道势多变,却有着玄妙的严肃的规范。
从套路方位路线来讲,是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窜九宫,具体解释是:一招一式阴阳相渗,各有虚实开合,整套拳路确定五行方位后,为取其相生相克之数,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由于在太极圈和四方四隅中不断变化,便形成了九宫中窜游的格局。
从拳势来看,处处走圆化柔,无楞无角,不见拙力。直观些讲,上体颇象太极拳,身法中正不偏,双臂起伏匀缓,动静自如,缠柔不绝;但太乙五行拳似乎比太极拳拘谨些,相当强调腰随胯转,肩胯相对,丝毫不能松懈。
而下体则象八卦掌,脚步内扣外摆,翻展胯部关节的幅度很大,但每步进退均带小括弧,或正或反,无八卦开步大。太乙五行拳上下肢体在拳势中的协调,全靠胯的圆活转动来完成;可以说胯部的圆活与否是这套拳的关健。胯关节展转越圆活,拳术的协调性就越好,越能起到养身保健和技击锻炼的作用。
从拳架开合来看,太乙五行拳属于小架子,方丈之地便可演练,而且架子很低,非常强调下部的稳实性。
从拳术劲路来看,起于足跟,发于胯腰,至肩臂而达于手稍。动作要求手跟肘,肘随肩,肩随胯,胯随膝,膝跟足踝。由于此拳强调大幅度转展胯关节,因此踝、膝部承受力量相应增大,下肢的根基十分稳健。
太乙五行拳经云:“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这是此拳最为重要的技击特色。从技击角度看,太乙五行拳是以擒拿为主的防守型拳术。与一般反关节技击技术不同,它不以整体刚劲对付对手局部关节,而是以整体的柔韧劲,缠封住对手的局部劲路或整体劲路,所谓“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就是指此。
当今武林界人士体验过太极威力的不少,但对太乙五行拳的技击效能却有些陌生。根据拳理,太乙五行拳应是同太极拳属于同一流派的内家拳术,不过具体技击有所区别。
太乙五行拳虽然也讲缠丝劲,讲引进落空和后发制人,但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是用腿,用臂封缠对手的下部或上部,即在引化对方进攻的基础上,擒拿敌人的局部而制服对手。它也有象太极拳一样的粘劲、听劲、崩劲等实际劲法,但毕竟是以打穴、擒扑、缠封为主。
太乙五行拳的主要技法就是拿筋抓脉法,堪称擒扑一绝。非一般拳术所能比。太乙五行拳擒扑手法分为两步实施。每式动作一旦引空对手劲路。封缠住关节,相应跟上的即实施点扣穴位,或错骨断筋手法。所谓“辨位于尺寸毫厘”即指点扣穴位。
无论上下肢还是头项躯干,均有可点扣之穴位。拿不到穴位时还有顺藤摸瓜式的沿经找穴手法和掌指劲力变化的奥妙。因为此技法需要一定的功底,而且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下手十分残忍。需要学练者长期艰苦训练,尤其是对铜人或木人的穴道打练,加上灵活的步法、身法训练。练至纯熟,才能得心应手。
一幕奇特的打斗场面在这荒山野岭的峡谷中展开。一个肥珑珑胖嘟嘟的小小孩,极尽攻击之能事,打穴、擒扑、缠封招招都是制敌要害,其身法更是身轻如燕,就像一只大鸟一样,围着古小龙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扑打。
古小龙笑眯眯地轻松接招,无论小小孩怎么攻击,他总是能够见招拆招。小小孩使得最多的就是打穴法,十指齐出。气劲十足,这就是太乙五行拳打穴专用的气针。只有功力到了真芥子米阶段,才有可能隔空打出气针远距离可伤人于无形之中。
道家点穴法,为道家武术中气血之武术,是比武或格斗时近距离作战的有效武功。人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如伤损,一切不治命要休。
子时走在心窝穴,丑时须向涌泉求,对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平巳凤头,午时却与中腕会,左右命宫分在未,凤尾属申封门酉,丹肾俱为戌时位,六宫只等亥时来,不教乳搏斯为贵。
道家点穴法之法,不同于拳打脚踢,克敌制胜,全靠一指之功。劲有硬度,触于硬物,易于破伤皮肉,初学者,更是如此。学练道家点穴法者,不要心急,更不可无规乱练,应在良师训教下,循序渐进。
而这种隔空用气针打穴点穴,又是道家点穴法的极品,非要内功修为达到真芥子米后,才能有效的运用。小小孩古小虎,仅仅六岁左右,就已经达到了大小周天真芥子米水平,可谓是真正的练武奇才。
更为可观是,他居然能够十指齐使,指指都能打出气针,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所谓“六脉神剑”一样,真可谓后生可畏。但无论小小孩古小虎似的虎虎生威,对古小龙来讲,就像儿戏一般,轻松自如的笑对,还时不时的反刺一下小小孩的笑腰穴,刺得小小孩忙不迭的躲闪逃避。
道家点穴法,系以星斗山河之象,沙虫猿鸟之形,据其部位,仿其动作,而演变为拳法奇技,渐而丰增武林之彩。全真教盛极一时,武技日益高妙,击法日渐出奇。为了门户,必精其术。得之皮毛者,可借新奇而自掩;得其真传者,视其珍异而自秘。如此千年余,至日减奇技,渐而失传。
道家点穴法,其理极精,得真技难。善此技者又互相慎秘而不外传,所以后世能精其法者甚少。习武者,仅能拳技其名,而不知其法,实令人可惜。点穴法为制人之武技,与医学紧密相关,其理深奥,非精心研练者,难通其术。历代大师均告诫弟子曰:“练点穴之法,必高武德,立苦恒志,数十年如一日,方能独得真功。”
凡习道家点穴法者,须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皆健壮。若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垂危欲绝。故前辈劝后生要常日习武,频练体肢,使阴阳平衡,气血畅通,骨壮筋柔,全身力宏,益寿延年。
气与血,为人生养命之源,循行全身,永无静止。而经行之道,亦有一定之规,经行之时,亦有一定之序,丝毫不爽,皆有所现。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穴。气血沿经络循环一周,气血必经行一度,其经行则以十二时为准。吾人若悉知比规,施其点穴法,皆能效验。攻者心破,守者心坚,常胜也。
习道家点穴法,必先识诸穴所在部位。后辨明其起止循经路线。还须知晓各穴位与脏腑、脑颅、气血、五行、阴阳之依存、生克、制约之关系。方能沿其道渐而习悉之。无分春夏秋冬,无分生计贫富,无分畅阻顺逆,苦恒久之,方能学到真功,练成绝技也。
一者生人也。偶被歹徒恶技所伤,因气血停滞不能循环,四肢萎滞不能转动。或致不动声思,不省人事,此属内伤。用点穴法医治,能使君愈也。
二者护身也。君出门在外,若遭暴客歹徒之劫,危及生命,可用点穴法解之、破之,而转危为安。
三者健身也。习点穴之方,虽表功在手,但力源在脏。内外发一点。皆动百节内外,全身动也。静者积。积之必滞,疾也;动者通,通畅百节必活,健也。
修炼道家点穴技法,武功戒条非常严厉,总共十条戒令。
1、习点穴法,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行事,不可随意作辏。
2、宜悲怜为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习以自卫,切戒逞气血之私,好勇斗狠,犯者与违反朝规同罪。
3、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4、对待后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孝双亲,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
5、游行之时,如与他人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恃技术而逞强。
6、凡属道家师法,不可逞愤相较,但偶而遭遇,未知来路,须先以左手作掌上与眉齐,如系同派则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
7、饮酒食肉为道家之大戒,宜敬谨遵守,盖酒能夺志,肉可昏神也。
8、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道家之所难容,凡吾宗门弟子,必严守戒规,勿毫违矣。
9、凡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危害于世,违道家之宗旨。如深知其人确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始可传之。但饮酒淫欲之戒须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之兴,而逞强斗狠,此禅宗之第一要义,幸勿轻忽视之也。
10、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盖以技击术之于人,其关系至为紧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凌弱逞暴而生意外之波澜,为道家之败类,贻羞当世,取祸俄顷,是岂先师创立此术之本意也乎!凡在后学者宜切记之。
各经脉的穴位有: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四十穴)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终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
脉起於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手少阴心经(左右共十八穴)
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三十八穴)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别者,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眦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一三四穴)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脉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
手厥阴心包络经(左右共十八穴)
脉起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气,戌时气血注此。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四十六穴)
脉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多气少血,亥时气血注此。
足少阳胆经(左右共八+八穴)
脉起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多气少血,子时气血注此。
足厥阴肝经(共二十六穴)
脉起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于此。(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无垠大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无垠大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