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朱公路 (中)
目录:男儿行| 作者:酒徒| 类别:其他类型
第一百九十三章朱公路(中)
后半句话,居然说得声色俱厉。张士诚听了,赶紧又躬身下去,大声承诺,“大总管有令,末将自当铭记在心。今后一定会约束手下,善待百姓,对百姓秋毫”
话刚说到一半儿,他又猛然想就在半个时辰之前,手下那些弟兄们在高邮城中的所作所为来,心里猛然打了哆嗦,双腿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大声补充,“对百姓秋毫无犯,才不辜负大总管今日的教诲!大总管,末将是真心希望能在您的帐下效力!宁愿不做常州都督,在您帐下做过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可以。末将以前没单独带过兵,很多道理都不懂,希望在您身边多受教诲!”
“真的?”朱八十一笑着摇头,脸上的表情好生令人玩味,“你不想下江南了?”
“末将,末将”张士诚心中又是一热,低下头看着地面,舌头再度于嘴巴里打了结,半晌舍不得将后面的话说出来。
“行了,起来吧!我军中不兴跪礼!”朱八十一见他这幅模样,岂能猜不出他最终还是无法放弃个人的野心?又笑着摇摇头,上前单手将其从地上拉起,“起来吧,上马。城外风大,咱们先进城。具体怎么给你挑选兵马和送你过江的细节,可以边走边谈!”
“是!”张士诚不敢抗拒,顶着一头亮津津的冷汗大声回应。
“我不是故意要找你的茬!”朱八十一见他吓成了这幅模样,笑了笑,低声安慰,“你应该也是苦哈哈出身,应该知道被人欺负是什么滋味。况且你将来跟蒙元官兵打仗,总需要有人提供消息,有人帮你出粮草军饷吧?如果你做得和蒙元官兵没啥两样,那老百姓凭什么要来帮助你?如果治下老百姓都逃到别人的地盘去了,谁还帮你种地纳粮?你总不能扛着锄头自己上吧?”
“大总管教训极是!末将,末将知道错了!末将临来之前,已经命令手下人将弟兄们都从高邮城里撤到城外安置,末将,末将不是故意要纵容他们!”张士诚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溪流,红着脸,低声答应。
“临来之前?”朱八十一显然还不清楚张士诚的部下在高邮城内干了些什么,看了看张士诚,又扭头看了满脸惭愧的傅有德一眼,最后轻轻摇头,“我以前没跟你提过这方面的要求,所以这次你的人无论做了事情,我都不会追究。以后的事情,你好自为之。上马吧,大冷天,弄一身汗,小心别冻着!”
“是!”张士诚规规矩矩地答应。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般,低头走到别人替他拉过来的坐骑前,努力了好几次,才终于爬上了马背。
朱八十一倒也没再跟他过多强调军纪。高邮城刚刚拿下,先后倒戈和被迫放下武器投降的官兵加在一起有三、四万众,被俘的各级地方官员也有上百个。此时此刻,他非常需要找个跟官府和各级士兵都有过接触的人,通过此人来了解一些具体情况。而张士诚,毫无疑问是个上佳之选。因此,二人又随便聊了几句,就将话头转向了其他主题。
“我听说契哲笃的官声不错?你对此人了解得多么?”
“还不是一样!从不拿普通汉人当人看?”张士诚脸色又是一红,恨恨地回应。“不过,比起其他蒙古和色目官员来说,他的确强了许多。至少还知道让弟兄们吃饱了饭,并且军饷放也基本能保证足额!”
“民生方面呢?”朱八十一在马背上调整了一下姿势,一边缓缓前行,一边大声询问。
“日子有好有坏!”张士诚想了想,非常认真地回应,“高邮府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光靠着运河上的生意来往,就养活了一半儿人。剩下那些在乡下有田可种的,平素捡捡田螺,打几条鱼,倒也能混个半饱。苦的就是那些灶户和盐丁,这边雨水多,卤水成色远不及淮东那边。这两年树也砍得稀了,柴禾得另外花钱从运河上买”
说起盐业,张士诚立刻不像先前那样拘谨。比比划划,将高邮一带盐户的生活,制盐的工艺,以及几个大盐场之间的竞争关系,说了个清清楚楚。直到跟在旁边的毛贵轻轻咳嗽了一声,才觉自己答非所问。讪讪地拍了一下脑袋,低声解释,“末将,末将在受契哲笃的征召之前,就是,就是个贩盐的。所以,所以提起,提起这一行来,就,就觉得亲切!”
“你将来要是不想带兵了,倒是可以去做盐政大使!”朱八十一笑着调侃了一句,缓解气氛,“那照你这样说来,高邮官府还算过得去?”
“跟别的地方比,的确还过得去!”张士诚点点头,如实回应。随即,意识到自己这么说有些不合适,又快补充道,“但,但管事的毕竟都是蒙古人。平素不招惹他们还好,如果招惹了,肯定死无葬身之地!”
“嗯,明白!”朱八十一叹息着点头。在南下之初他就已经现,高邮府的老百姓,对红巾军并不怎么欢迎。换做后世朱大鹏那个时代的说法,整个高邮府上下,都没太强的民族意识。对沿运河南下的红巾军,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赢粮影从情况。相反,他们的眼睛里,朱八十一还能看到隐隐的敌意。仿佛红巾军只是一群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幸福和安宁一般。
所以朱八十一才迫切地想了解,当地官府的施政情况。结果越是了解,越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这个时代人的民族意识,也过低的估计了蒙元官吏的施政水平。他甚至警觉地现,如果红巾军不尽快提高自己的施政能力,不能给治下百姓带来更多实际好处的话,眼下虽然地盘扩张得飞快,民心却有可能倒向朝廷那边。毕竟,再烂的秩序,也好过一片混乱。而红巾军,正是这个混乱时代的始作俑者。
“大总管是担心百姓们不拥戴您么?”毕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当不再像先前一样紧张之后,张士诚立刻猜到了朱八十一心思。想了想,低声补充,“其实这倒没什么可担心的。老百姓只在乎能不能有碗安稳饭吃,不在乎谁掌管着官府。也不在乎官府里头坐的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倒是遍布两淮的那些堡寨”
偷偷看了看朱八十一和周围人的脸色,他继续低声补充,“淮扬这一带,特别是西面的安丰、庐州,宋时就是一片大战场。素有结寨自保的传统。而那些堡寨的主人,要么是将门之后,要么是绿林豪杰,个个都能使得一手好枪棒,兵书战策也多少懂得一些。如果不能彻底收服了他们,地方上就很难安定下来。一不留神,有可能就出大乱子!”(注1)
“嗯?”这倒是朱八十一先前没注意到的情况,忍不住微微皱眉。傅有德在一旁看到了,想了想,低声解释,“的确如此,汝宁府那边,末将听说已经生好几起堡寨造反响应蒙元官府的事情了。全亏了刘大帅手里有兵多炮利,才将那些不安分的家伙镇压了下去。”
“前几日投效总管您的那个王克柔千户,以前就是个寨主!”仿佛要替自己的话找证据,张士诚继续低声补充,“末将以前在高邮城里的同行,也有不少是各家堡寨拍出来的好手。如果到了扬州那边,官府和堡寨之间的关系更密。镇南王孛罗不花麾下的几个心腹爱将,都是寨主出身。几年前全靠着他们出力,镇南王才能接连讨平了集庆的义军和靖州的吴天保!”
“原来是这样!”朱八十一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到目前位置,此番南下之战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总给他一种非常不踏实的感觉。仿佛自己稍不留神,到手的胜利就会不翼而飞一般。直到今天听了张士诚的提醒,才终于现,危险隐藏于什么地方。但如何解决这些危险,却是半点儿头绪都没有。
“除了那些铁了心跟官府一条道走到黑的,大部分堡寨,最开始肯定要观望一阵儿,再决定该何去何从!”有心给朱八十一留下个能干的印象,张士诚想了想,继续低声进谏,“所以末将私下以为,大总管不妨采用两种手段。一是在战场上,狠狠打击那帮家伙,千万别因为他们也是汉人就下不去手。把他们杀落了胆子,活着逃回家的,肯定会安分一段时间。第二么,就是多少给他们一点儿好处。英雄豪杰么,和小老百姓不一样。他们本事大,自然要求也高些。反正地方上也缺人干活,大总管不妨让他们都出来当官儿。捧了大总管赐给的金印,他们自然就不能再造大总管的反了!听老辈儿人说,当年伯颜丞相就是这么干的。结果很快就平定了两淮,将兵锋直接推到了杭州城下!”
注1:元末豪杰,很多都出身于两淮。原因就是这一代在宋高宗南渡之后,就成了对抗金朝和对抗元朝的前线。造就了大量的地主豪强武装。而乱世一到,豪强自然而然就开始趁机寻找机会。
后半句话,居然说得声色俱厉。张士诚听了,赶紧又躬身下去,大声承诺,“大总管有令,末将自当铭记在心。今后一定会约束手下,善待百姓,对百姓秋毫”
话刚说到一半儿,他又猛然想就在半个时辰之前,手下那些弟兄们在高邮城中的所作所为来,心里猛然打了哆嗦,双腿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大声补充,“对百姓秋毫无犯,才不辜负大总管今日的教诲!大总管,末将是真心希望能在您的帐下效力!宁愿不做常州都督,在您帐下做过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可以。末将以前没单独带过兵,很多道理都不懂,希望在您身边多受教诲!”
“真的?”朱八十一笑着摇头,脸上的表情好生令人玩味,“你不想下江南了?”
“末将,末将”张士诚心中又是一热,低下头看着地面,舌头再度于嘴巴里打了结,半晌舍不得将后面的话说出来。
“行了,起来吧!我军中不兴跪礼!”朱八十一见他这幅模样,岂能猜不出他最终还是无法放弃个人的野心?又笑着摇摇头,上前单手将其从地上拉起,“起来吧,上马。城外风大,咱们先进城。具体怎么给你挑选兵马和送你过江的细节,可以边走边谈!”
“是!”张士诚不敢抗拒,顶着一头亮津津的冷汗大声回应。
“我不是故意要找你的茬!”朱八十一见他吓成了这幅模样,笑了笑,低声安慰,“你应该也是苦哈哈出身,应该知道被人欺负是什么滋味。况且你将来跟蒙元官兵打仗,总需要有人提供消息,有人帮你出粮草军饷吧?如果你做得和蒙元官兵没啥两样,那老百姓凭什么要来帮助你?如果治下老百姓都逃到别人的地盘去了,谁还帮你种地纳粮?你总不能扛着锄头自己上吧?”
“大总管教训极是!末将,末将知道错了!末将临来之前,已经命令手下人将弟兄们都从高邮城里撤到城外安置,末将,末将不是故意要纵容他们!”张士诚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溪流,红着脸,低声答应。
“临来之前?”朱八十一显然还不清楚张士诚的部下在高邮城内干了些什么,看了看张士诚,又扭头看了满脸惭愧的傅有德一眼,最后轻轻摇头,“我以前没跟你提过这方面的要求,所以这次你的人无论做了事情,我都不会追究。以后的事情,你好自为之。上马吧,大冷天,弄一身汗,小心别冻着!”
“是!”张士诚规规矩矩地答应。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般,低头走到别人替他拉过来的坐骑前,努力了好几次,才终于爬上了马背。
朱八十一倒也没再跟他过多强调军纪。高邮城刚刚拿下,先后倒戈和被迫放下武器投降的官兵加在一起有三、四万众,被俘的各级地方官员也有上百个。此时此刻,他非常需要找个跟官府和各级士兵都有过接触的人,通过此人来了解一些具体情况。而张士诚,毫无疑问是个上佳之选。因此,二人又随便聊了几句,就将话头转向了其他主题。
“我听说契哲笃的官声不错?你对此人了解得多么?”
“还不是一样!从不拿普通汉人当人看?”张士诚脸色又是一红,恨恨地回应。“不过,比起其他蒙古和色目官员来说,他的确强了许多。至少还知道让弟兄们吃饱了饭,并且军饷放也基本能保证足额!”
“民生方面呢?”朱八十一在马背上调整了一下姿势,一边缓缓前行,一边大声询问。
“日子有好有坏!”张士诚想了想,非常认真地回应,“高邮府就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光靠着运河上的生意来往,就养活了一半儿人。剩下那些在乡下有田可种的,平素捡捡田螺,打几条鱼,倒也能混个半饱。苦的就是那些灶户和盐丁,这边雨水多,卤水成色远不及淮东那边。这两年树也砍得稀了,柴禾得另外花钱从运河上买”
说起盐业,张士诚立刻不像先前那样拘谨。比比划划,将高邮一带盐户的生活,制盐的工艺,以及几个大盐场之间的竞争关系,说了个清清楚楚。直到跟在旁边的毛贵轻轻咳嗽了一声,才觉自己答非所问。讪讪地拍了一下脑袋,低声解释,“末将,末将在受契哲笃的征召之前,就是,就是个贩盐的。所以,所以提起,提起这一行来,就,就觉得亲切!”
“你将来要是不想带兵了,倒是可以去做盐政大使!”朱八十一笑着调侃了一句,缓解气氛,“那照你这样说来,高邮官府还算过得去?”
“跟别的地方比,的确还过得去!”张士诚点点头,如实回应。随即,意识到自己这么说有些不合适,又快补充道,“但,但管事的毕竟都是蒙古人。平素不招惹他们还好,如果招惹了,肯定死无葬身之地!”
“嗯,明白!”朱八十一叹息着点头。在南下之初他就已经现,高邮府的老百姓,对红巾军并不怎么欢迎。换做后世朱大鹏那个时代的说法,整个高邮府上下,都没太强的民族意识。对沿运河南下的红巾军,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赢粮影从情况。相反,他们的眼睛里,朱八十一还能看到隐隐的敌意。仿佛红巾军只是一群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幸福和安宁一般。
所以朱八十一才迫切地想了解,当地官府的施政情况。结果越是了解,越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这个时代人的民族意识,也过低的估计了蒙元官吏的施政水平。他甚至警觉地现,如果红巾军不尽快提高自己的施政能力,不能给治下百姓带来更多实际好处的话,眼下虽然地盘扩张得飞快,民心却有可能倒向朝廷那边。毕竟,再烂的秩序,也好过一片混乱。而红巾军,正是这个混乱时代的始作俑者。
“大总管是担心百姓们不拥戴您么?”毕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当不再像先前一样紧张之后,张士诚立刻猜到了朱八十一心思。想了想,低声补充,“其实这倒没什么可担心的。老百姓只在乎能不能有碗安稳饭吃,不在乎谁掌管着官府。也不在乎官府里头坐的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倒是遍布两淮的那些堡寨”
偷偷看了看朱八十一和周围人的脸色,他继续低声补充,“淮扬这一带,特别是西面的安丰、庐州,宋时就是一片大战场。素有结寨自保的传统。而那些堡寨的主人,要么是将门之后,要么是绿林豪杰,个个都能使得一手好枪棒,兵书战策也多少懂得一些。如果不能彻底收服了他们,地方上就很难安定下来。一不留神,有可能就出大乱子!”(注1)
“嗯?”这倒是朱八十一先前没注意到的情况,忍不住微微皱眉。傅有德在一旁看到了,想了想,低声解释,“的确如此,汝宁府那边,末将听说已经生好几起堡寨造反响应蒙元官府的事情了。全亏了刘大帅手里有兵多炮利,才将那些不安分的家伙镇压了下去。”
“前几日投效总管您的那个王克柔千户,以前就是个寨主!”仿佛要替自己的话找证据,张士诚继续低声补充,“末将以前在高邮城里的同行,也有不少是各家堡寨拍出来的好手。如果到了扬州那边,官府和堡寨之间的关系更密。镇南王孛罗不花麾下的几个心腹爱将,都是寨主出身。几年前全靠着他们出力,镇南王才能接连讨平了集庆的义军和靖州的吴天保!”
“原来是这样!”朱八十一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到目前位置,此番南下之战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总给他一种非常不踏实的感觉。仿佛自己稍不留神,到手的胜利就会不翼而飞一般。直到今天听了张士诚的提醒,才终于现,危险隐藏于什么地方。但如何解决这些危险,却是半点儿头绪都没有。
“除了那些铁了心跟官府一条道走到黑的,大部分堡寨,最开始肯定要观望一阵儿,再决定该何去何从!”有心给朱八十一留下个能干的印象,张士诚想了想,继续低声进谏,“所以末将私下以为,大总管不妨采用两种手段。一是在战场上,狠狠打击那帮家伙,千万别因为他们也是汉人就下不去手。把他们杀落了胆子,活着逃回家的,肯定会安分一段时间。第二么,就是多少给他们一点儿好处。英雄豪杰么,和小老百姓不一样。他们本事大,自然要求也高些。反正地方上也缺人干活,大总管不妨让他们都出来当官儿。捧了大总管赐给的金印,他们自然就不能再造大总管的反了!听老辈儿人说,当年伯颜丞相就是这么干的。结果很快就平定了两淮,将兵锋直接推到了杭州城下!”
注1:元末豪杰,很多都出身于两淮。原因就是这一代在宋高宗南渡之后,就成了对抗金朝和对抗元朝的前线。造就了大量的地主豪强武装。而乱世一到,豪强自然而然就开始趁机寻找机会。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男儿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男儿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