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录:代周| 作者:八无和尚| 类别:历史军事
而在江都府训练场经过八个月训练的新征士兵正在被云扬、丁思觐遴选,然后编入新军。
当百里无忌从来自开封柴荣的信使口中得知柴荣欲立即北伐的消息时,心中甚为不安。一则以周国国力而言,与辽、阻卜战争停息还不足一年,就要再挥师北伐,甭说禁军战力是否恢复,单就大军所需要供给的粮秣,也不是周国能轻松保障得了的。再则,百里无忌自然知道柴荣大限将止的事情,只是不知道现在究竟会不会按原来的历史记载那么准时而已。
百里无忌觉得既然无法拯救柴荣的性命,那也应该让他死在床上,而不是战场上。
考虑到此处,百里无忌很想亲自去一趟开封府与柴荣面谈。
但皇帝离京,这不是想走就走得了的,百里无忌掐指一算,就算自己三天后赶往开封府,必未必能在五月十五日赶到,纵然赶到,柴荣也未必能听从自己的劝说。
百里无忌只好让周国信使先带自己的亲笔书信赶回开封府,以便先拖延柴荣北伐的日期,自己则安排妥当金陵事宜之后,再出发去开封府会晤柴荣。
百里无忌信中只是以明国尚未做好准备,新军正在训练为理由,劝说柴荣能延迟北伐的时间,以便两军能共同出兵北伐阻卜。
百里无忌待周国信使离开后,便召见了云扬、丁思觐二人,令他们加紧新军整训。因为北伐阻卜的战争很有可能会提前爆发。
这一天,做为明国钦差的种放从靺鞨的率宾府回到了金陵府,与他一同前来的是靺鞨七部首领的全权使者。
种放禀告百里无忌。靺鞨七部同意等到辽国解体后再宣布归附明国,由明国皇帝册封其国大王。但也提出了条件,那就是每年岁贡要低于目前靺鞨向辽国进贡的七成,同时明国向靺鞨七部派驻的明军不可以超过三万人。
百里无忌笑着对靺鞨使者说,“回去告诉你的首领,朕只要他们目前向辽国岁贡的五成,也同意派不超过三万人的驻军。但靺鞨七部必须做到三点。一渤海国必须由明国朝廷册封;二明国驻军不超过三万人的同时,靺鞨七部军队也不得超过此数;三明国商人往来靺鞨,要得到靺鞨七部的共同保护。”
靺鞨使者走了。种放被百里无忌留了下来。
“种放,此次在潢河以北你立下大功,朕还没有好好赏你,说说吧。你想要些什么?”百里无忌笑着问种放。
种放却微笑着说道:“我读书写文章。实来自于师父的教诲,学古人嗜好隐退,本是求得山水的欢乐。思虑遵循天性以事奉最高的道术,有意于隐居,无心于做官。陛下若无别的事,便放我回华山就是了。”
百里无忌心中一愣,原以为种放会如其师陈抟醉心于政事,不想这种放相貌粗放。人却是向往隐居之士。
百里无忌感念种放在辽国的功劳,挽留道:“朕欲授你在朝廷宗教署分理道教事务。以表彰你的功劳,不知道你可愿意?”
种放道:“我此生愿望就是能看到国家教化成功,疆场停止打仗,百姓鼓舞,万类欢悦。君王现在要聘用我,宠爱我这来自山谷之人,君王之命,我本应恭敬的聆听与领受。但入朝为官,必惭愧自己出身于山野。皇帝明察秋毫,我这些粗浅无见识的话也是于事无补。道教自然由师父署理,我不敢僭越。”
百里无忌有些喜欢这个外表粗放的道人。
但考虑到种放的道人身份,不想授其重要官职。百里无忌不愿意让明国官员误会自己要振兴道教,这不符合百里无忌的治国理念。
百里无忌道:“如此,朕赏赐你大量钱财,让你带回华山,如何?”
这次种放倒没有拒绝,但从种放的神色中百里无忌发现,对于钱财,此人也是表现的平平淡淡。看来此人还真是一个天生的隐士。
百里无忌随意问道:“种放。这次你走遍了辽国北地,可有什么治国见解,不妨与朕说说。”
种放回答道:“君王向我咨询为政的方法,对我这种小器微材,还打算重用。我想延续和变革还是适宜的,历经三五年而出现变化,这种有松有弛的状态,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国家想建设好天下,跻纳富寿,只有靠儒家二圣的广有天下,总结历史上百王的缺漏才行,而不是我这种粗鄙之人敢预论述的。当今德义显明,凤凰出而暴戾之气止,像我这样的才能,俨然并列。希望陛下洞察我的话,怜惜我守节之志向,考察并确定我这不循轨辙之马没有使主人覆压的危险,使我这器皿免去制造溢荡的咎责,是我的心愿。”
百里无忌微微颌首,此人话中虽然依旧脱离不了道家无为的范畴,但其见解还是迎合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百里无忌轻叹道:“你说得很好。如此,朕就不勉强你了。你回去之后告诉令师,朕会记得自己的承诺,也希望他能明白该怎么做。”
种放应道:“谢陛下保全恩惠,我定将陛下话语带到。”
种放走了,百里无忌有些失落,此人有才能,但却不是为官之料。正如他说的,他不适合官场,在官场中,他根本无法生存,也许放任他在江湖之中,才是保全他最好的去处。
……。
信使回到开封府向柴荣禀报时,已经是五月二十一日。
柴荣这些天病情稍有好转,在看了百里无忌的信之后,苦笑不已。
百里无忌担心柴荣意气用事先行北伐,却不想柴荣此时根本已经无力北伐。
过了数日,柴荣经再三思索之后,召来范质、李谷、王溥、魏仁浦四个宰相并让王朴列席,召开了一次关乎周国前途的闭门会议。
“朕深感精疲力竭,恐无力再行北伐。诸位爱卿应该都已经知晓,赵贼出走定难之事,朕为北伐忍辱负重,不与之计较。但周国由太祖创立,朕不想断在我手中,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想立下旨意,已应不测之变。”(未完待续。。)
当百里无忌从来自开封柴荣的信使口中得知柴荣欲立即北伐的消息时,心中甚为不安。一则以周国国力而言,与辽、阻卜战争停息还不足一年,就要再挥师北伐,甭说禁军战力是否恢复,单就大军所需要供给的粮秣,也不是周国能轻松保障得了的。再则,百里无忌自然知道柴荣大限将止的事情,只是不知道现在究竟会不会按原来的历史记载那么准时而已。
百里无忌觉得既然无法拯救柴荣的性命,那也应该让他死在床上,而不是战场上。
考虑到此处,百里无忌很想亲自去一趟开封府与柴荣面谈。
但皇帝离京,这不是想走就走得了的,百里无忌掐指一算,就算自己三天后赶往开封府,必未必能在五月十五日赶到,纵然赶到,柴荣也未必能听从自己的劝说。
百里无忌只好让周国信使先带自己的亲笔书信赶回开封府,以便先拖延柴荣北伐的日期,自己则安排妥当金陵事宜之后,再出发去开封府会晤柴荣。
百里无忌信中只是以明国尚未做好准备,新军正在训练为理由,劝说柴荣能延迟北伐的时间,以便两军能共同出兵北伐阻卜。
百里无忌待周国信使离开后,便召见了云扬、丁思觐二人,令他们加紧新军整训。因为北伐阻卜的战争很有可能会提前爆发。
这一天,做为明国钦差的种放从靺鞨的率宾府回到了金陵府,与他一同前来的是靺鞨七部首领的全权使者。
种放禀告百里无忌。靺鞨七部同意等到辽国解体后再宣布归附明国,由明国皇帝册封其国大王。但也提出了条件,那就是每年岁贡要低于目前靺鞨向辽国进贡的七成,同时明国向靺鞨七部派驻的明军不可以超过三万人。
百里无忌笑着对靺鞨使者说,“回去告诉你的首领,朕只要他们目前向辽国岁贡的五成,也同意派不超过三万人的驻军。但靺鞨七部必须做到三点。一渤海国必须由明国朝廷册封;二明国驻军不超过三万人的同时,靺鞨七部军队也不得超过此数;三明国商人往来靺鞨,要得到靺鞨七部的共同保护。”
靺鞨使者走了。种放被百里无忌留了下来。
“种放,此次在潢河以北你立下大功,朕还没有好好赏你,说说吧。你想要些什么?”百里无忌笑着问种放。
种放却微笑着说道:“我读书写文章。实来自于师父的教诲,学古人嗜好隐退,本是求得山水的欢乐。思虑遵循天性以事奉最高的道术,有意于隐居,无心于做官。陛下若无别的事,便放我回华山就是了。”
百里无忌心中一愣,原以为种放会如其师陈抟醉心于政事,不想这种放相貌粗放。人却是向往隐居之士。
百里无忌感念种放在辽国的功劳,挽留道:“朕欲授你在朝廷宗教署分理道教事务。以表彰你的功劳,不知道你可愿意?”
种放道:“我此生愿望就是能看到国家教化成功,疆场停止打仗,百姓鼓舞,万类欢悦。君王现在要聘用我,宠爱我这来自山谷之人,君王之命,我本应恭敬的聆听与领受。但入朝为官,必惭愧自己出身于山野。皇帝明察秋毫,我这些粗浅无见识的话也是于事无补。道教自然由师父署理,我不敢僭越。”
百里无忌有些喜欢这个外表粗放的道人。
但考虑到种放的道人身份,不想授其重要官职。百里无忌不愿意让明国官员误会自己要振兴道教,这不符合百里无忌的治国理念。
百里无忌道:“如此,朕赏赐你大量钱财,让你带回华山,如何?”
这次种放倒没有拒绝,但从种放的神色中百里无忌发现,对于钱财,此人也是表现的平平淡淡。看来此人还真是一个天生的隐士。
百里无忌随意问道:“种放。这次你走遍了辽国北地,可有什么治国见解,不妨与朕说说。”
种放回答道:“君王向我咨询为政的方法,对我这种小器微材,还打算重用。我想延续和变革还是适宜的,历经三五年而出现变化,这种有松有弛的状态,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国家想建设好天下,跻纳富寿,只有靠儒家二圣的广有天下,总结历史上百王的缺漏才行,而不是我这种粗鄙之人敢预论述的。当今德义显明,凤凰出而暴戾之气止,像我这样的才能,俨然并列。希望陛下洞察我的话,怜惜我守节之志向,考察并确定我这不循轨辙之马没有使主人覆压的危险,使我这器皿免去制造溢荡的咎责,是我的心愿。”
百里无忌微微颌首,此人话中虽然依旧脱离不了道家无为的范畴,但其见解还是迎合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百里无忌轻叹道:“你说得很好。如此,朕就不勉强你了。你回去之后告诉令师,朕会记得自己的承诺,也希望他能明白该怎么做。”
种放应道:“谢陛下保全恩惠,我定将陛下话语带到。”
种放走了,百里无忌有些失落,此人有才能,但却不是为官之料。正如他说的,他不适合官场,在官场中,他根本无法生存,也许放任他在江湖之中,才是保全他最好的去处。
……。
信使回到开封府向柴荣禀报时,已经是五月二十一日。
柴荣这些天病情稍有好转,在看了百里无忌的信之后,苦笑不已。
百里无忌担心柴荣意气用事先行北伐,却不想柴荣此时根本已经无力北伐。
过了数日,柴荣经再三思索之后,召来范质、李谷、王溥、魏仁浦四个宰相并让王朴列席,召开了一次关乎周国前途的闭门会议。
“朕深感精疲力竭,恐无力再行北伐。诸位爱卿应该都已经知晓,赵贼出走定难之事,朕为北伐忍辱负重,不与之计较。但周国由太祖创立,朕不想断在我手中,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想立下旨意,已应不测之变。”(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代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代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