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4章 书生
目录:重返大隋| 作者:木子蓝色| 类别:其他类型
散了朝,易风回到了尚书省参知政事官厅,他依然还是参知政事,这边依然有许多事务等他处理。頂點小說,
参知政事官衙里的属官吏员们,都如同长了顺风耳一样,此时已经知道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纷纷向易风表示恭贺,口称臣子。听到那一声声臣,易风惊觉,太孙和亲王之间的巨大差距生生摆在面前。亲王,就算兼任官职再多,哪怕当大总管任宰相,也依然是臣子。而太孙,虽然还有个太子在头上顶着,有些不上不下,可却已经脱离臣子的序列,是君了,虽然太子也只是副君。易风心里也有种很舒爽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只维持了片刻,他又马上警觉了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对于杨坚为何要立太孙的分析,自己这个太孙不过是皇帝为了保持皇权独揽防止晋王声望过高,而出现另一个中心而拿出来的棋子罢了。
再想一想,早几年,那个冬至日百官按例到东宫拜见太子,本来太子为储君,按历来惯例,冬至是朝中最重要的三个日子之一,百官每年在这三个日子去东宫朝见太子是应有之事。可是因为在此之前,有一个官员给皇帝上奏,说皇帝应当退位为太上皇然后把皇位传给太子。然后不久后就出了百官东宫朝贺太子之事,本来历年也有这样的过场,可那年杨坚却抓着不放,询问臣下说这是哪种礼仪,当时太常少卿辛禀就回奏,说东宫应当只能用贺而不能用朝见,于是杨坚立即下令臣下以后不得再用朝见之礼去见杨勇。甚至进一步下旨将东宫那些强健的侍卫。都调到了自己身边,只给杨坚留下了许多老弱侍卫。
从这件事上。易风就能判断出,杨坚确实对自己的儿子也早有防范之心。若不是杨勇平庸,他还不一定能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
此时诸官吏口称臣下,易风马上脸色就变了,虽然当年东宫百官朝见之事后,杨坚只是下旨以后百官不得再用朝见之礼去见杨勇,并没有说百官不得对太子自称臣下。不过易风可不想在一些小事上,引起皇帝的猜忌不满,甚至给杨广杨谅等人攻击的借口,当下他退避一边。全然不受。
让道贺的官吏们退下后,易风坐在公案前,开始提笔写奏章。奏章的内容就是以后官员对太孙不能自称臣下,具体的内容就是说国家只有一位君主,太子太孙虽为国家储君,但一样是臣子。臣子没理由对其它的臣子称臣的道理,因此应当改变这一不当称呼。另外易风想了想,最后又写道,他认为没有必要设置太孙的八率二将侍卫兵马。自己的护卫规格照亲王之制就行。写完后,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问题,易风立即封印后叫来属下让他送进宫去。
易风不得不谨慎。他没有被太孙两个字就给砸昏了头,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要是表现出有什么不当之处。那就随时可能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送出这封奏章,尉迟恭将一大摞信件送到他的案头。这些用火漆封印的信件,全都是从怀荒送来的。而且全都加了封印,并且里面的信纸上全都是用暗语写成,虽然看上去全都是一个个的标准汉字,但直接连起来读却没有一个人能读懂意思,前后根本不搭。这是加密过的信件,只有知道约定好的密码才能破译出来。而且为了防止泄密,易风当初离开怀荒的时候,就已经和留守的高伯他们说过,书信往来的密码每五天换一套。他们早设计过上百套的密码,五天换一套,而且是随机变更,只有先用另一套复杂的密码破译了送来信件是哪套密码,然后才能根据相对应的那套密码解译。而这两类密码整个怀荒也仅有几个人掌握而已,特别是对于后面的那套密码,更只有易风和高伯两个人才知道。
易风拿着信件仔细的观察一遍,然后叫来了程名振,告诉他用指定的那套密码开始解译信件。
程名振就在易风的身边解译,每译完一封,易风就看一封,看完后就直接烧掉,一个字也不流到外面去。
这些信件,全都是怀荒来的,但并非全都是什么机密之事。总之,怀荒的事情,负责留守的高伯代他处置完后,都照例再把事情以及他的处置结果发一份给易风。另外特科等三个情报机构也会源源不断的把情报汇报上来,就算易风不在怀荒,可怀荒每天发生的各种事情,军事、民事、商务等各项事情,易风都能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甚至就是对各文武官员们的动态,他也能通过三个情报机构完全掌握,而且三个情报机构还互相监督,让他不至于被下面的人蒙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一套,易风并不完全相信。他更相信的是良好的组织架构,通过一个良性的制度来解决信任方面的问题。无条件的信任短期内也许可行,但时间变化,局势变化,谁也不能确定人心就是不变的。没有监督是不行的,易风搞的这套制度,其实对于下面的人也是公开的,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头上有一把利剑,那么谁想要越过那条线,就得多考虑考虑头上的那把剑。这样的做法看似有些不近情理,但却其实是对大家的保护。
怀荒的一切都很稳定,怀荒新建的四城已经大体完工,防御主体部份的城墙濠沟箭楼等都完成了,内部的房屋仓库街道商铺也都完成了第一期项目。现在四座新城与原来的三座城已经连结起来,六座城池将内城围绕护卫在内,仿如梅花吐蕊,六座外城之间的城墙已经连接起来,六城的城墙围出了一个更宽阔的城区,一个崭新而又规模宠大的怀荒七连城已经在塞外拔起,这里将能容纳更多的商铺和作坊以及驻军和军属。连城的建成。将让处于塞外的怀荒诸城镇有了一个坚固的中心,能让他们承受住来自草原上突厥人凶狠的攻击。
怀荒军队的训练也依然在紧张的进行着。按易风的指示,怀荒七军按着预定训练计划进行着训练。这是一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队,三个野战步军一个野战骑军三个城防守备军。其中由单雄信秦琼张称金等统领的骑军,数量已经再次增加不少,第一次正式突破了一万骑的大关,在李靖这个教头的帮助训练下,他们年前还主动出击打了几仗,效果极佳。李靖一面给怀荒骑兵训练,一面也利用从怀荒贷款买来的军械战马装备训练自己的大宁镇骑兵。在年前,李靖再次向怀荒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申请报到易风这里,他批准通过。按现在怀荒报上来的情报,李靖正在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将他的大宁镇兵马扩充到三千人,完全超出大宁镇的编制数额,李靖仿易风先前的做法,对这超额的两千人马,准备以大宁关民兵的名义招募进来,表面上是为了预防突厥进攻做准备。以防万一到时可以协助守关。只是易风却知道,李靖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似乎认定了大战会烧到大宁关,或者说。他早做好了准备到时要出关做战。对于这些,易风倒没什么意见,先前他是管不了。现在他已经当上了幽州大总管,李靖属于他的直属部下。对于手下多了一支精锐兵马,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怀荒各军工坊目前还在加班加点的生产着各种军械武器。特别是战车和箭羽以及投石车等器械,更是日夜不停。
三蕃那边传过来的情报也还不错,在去年吃了铁勒人进攻的大亏之后,三蕃现在完全依附于隋朝,跟怀荒之间的合作更是亲密无间。三蕃各部从易风这里签订了大量借款合同,然后用这些借款向怀荒军工坊购买武器铠甲,请怀荒的教官为他们训练兵马。三蕃对于草原上的紧张气氛十分敏感,不用易风多说什么,他们也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他们这样的部族,向来是夹缝之中生存。这个时候为了自身的安全,以及想在这场战争中分一杯羹,就必须得加强实力。没有实力,不但有可能再次受到突厥人的进攻,甚至有可能会被大战中获胜的一方到时顺便一口吞了。
怀荒的钱很好借,对于要求借钱的三蕃诸部,易风的要求是来者不拒。当然,开银行的人都不怕借钱,但不表示他们会没条件的借。三蕃在怀荒的北方银行借钱,但这些钱只能用于在怀荒采购各种军械以及其它商品消费,而且他们的借款利息要比普通的商业借款高,并且还必须提供担保以及签署一些附加条件。三蕃的担保就是他们的牛马,同时附加条件是他们的矿山得向怀荒商人开放,允许怀荒商人在三蕃境内修建道路和城堡商铺,另外三蕃各部开放与怀荒商人的各种牲畜草药皮货等交易要求。总之,就是通过贷款的条件,让他们借了钱又在怀荒花出去,同时还加强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打破过去的明显界线。紧靠近怀荒的奚族西面山区的部族,就已经开始跟怀荒更一步的合作,把许多矿山甚至是河谷都直接卖给怀荒,甚至让怀荒在他们境内建立城堡设立商铺。
按这种势头,怀荒就能一步步的向着三蕃境内渗透,加强关系,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局面。特别是如今朝廷已经将三蕃设立为羁縻州,这种局面会更进一步。与三蕃深入的合作,受益最大的人将是怀荒,是易风。按这样的趋势下去,三蕃早晚会成为怀荒的后院,成为怀荒的畜牧场军马场,甚至是税源地、兵源地、商品输出地。
后面还有几十封信件,来自怀荒各个部门机构,大小事情都有,易风仔细浏览一遍,将其中一些重要的事情用英文记录在自己的一个小本子上,既为备忘也防止泄密。记完后顺便翻了翻前面的记录,总的来说,一切顺利。
时间很快过去,结束一天的工作,易风返回王府。
一到门口,就发现礼部和太府寺的官员正在家门口忙碌着。见到易风,向他禀报说皇帝旨意因为易风马上就要出京坐镇幽云,因此皇帝考虑,暂时就先把赵王别府改为临时的太孙府。稍后,太府寺会直接在先前皇帝赐下的赵王府空地上,直接建造一座太孙府。
对于这件事情,易风并不在意,与他们说了几句话就进了府。
刚一进去,临时客串管家的张仲坚立即过来向他通报:“殿下,三颜三温奉诏前来,正在前厅中等候。”
三颜三温是当今最有才名的颜氏三兄弟和温氏三兄弟,颜氏三雄老大颜思鲁,老二颜愍楚,老三颜游秦,温氏三兄弟,老大温彦弘老二温彦博老三温彦将,两家兄弟,都为一时人物之上选,并称颜温三雄。
眼下, 温彦弘温大雅与颜思鲁俱在东宫,温彦博温大临与颜憨楚同直内史省,温彦将温大有与颜游秦典校秘阁。
杨坚立易风为太孙,给他也选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太孙府属官,其中以当朝的六位重臣为六傅,那是兼职。另外又选了李纲和薛道衡两位品德才能极佳的两位臣子为太孙洗马,又下旨召国子监助教包恺以及河东大儒王通同为太孙洗马,另以李百药、封德彝、陈叔达、萧瑀、虞世南、杜淹、孔颍达、王珪八人为太孙舍人,温颜三兄弟则并为太孙学士。
四位太孙洗马李纲、薛道衡、包恺、王通都是极有名望的大儒名士,而八位太孙舍人和六位太孙学士,则也全都是年轻俊彦,士族英才,杨坚一下子把这些人调到易风太子府中,不可谓不重视。不过这些人却也有一个特点,多是山东士族出身,而非关陇贵族出身,而且这些人全都是才学为名,但原来在朝廷担任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说白了,皇帝给易风的全是一群书生,老书生和年轻的书生。这样的人有名气,可却都只是群书生而已。
ps:依然头痛的很!(未完待续。。)
参知政事官衙里的属官吏员们,都如同长了顺风耳一样,此时已经知道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纷纷向易风表示恭贺,口称臣子。听到那一声声臣,易风惊觉,太孙和亲王之间的巨大差距生生摆在面前。亲王,就算兼任官职再多,哪怕当大总管任宰相,也依然是臣子。而太孙,虽然还有个太子在头上顶着,有些不上不下,可却已经脱离臣子的序列,是君了,虽然太子也只是副君。易风心里也有种很舒爽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只维持了片刻,他又马上警觉了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对于杨坚为何要立太孙的分析,自己这个太孙不过是皇帝为了保持皇权独揽防止晋王声望过高,而出现另一个中心而拿出来的棋子罢了。
再想一想,早几年,那个冬至日百官按例到东宫拜见太子,本来太子为储君,按历来惯例,冬至是朝中最重要的三个日子之一,百官每年在这三个日子去东宫朝见太子是应有之事。可是因为在此之前,有一个官员给皇帝上奏,说皇帝应当退位为太上皇然后把皇位传给太子。然后不久后就出了百官东宫朝贺太子之事,本来历年也有这样的过场,可那年杨坚却抓着不放,询问臣下说这是哪种礼仪,当时太常少卿辛禀就回奏,说东宫应当只能用贺而不能用朝见,于是杨坚立即下令臣下以后不得再用朝见之礼去见杨勇。甚至进一步下旨将东宫那些强健的侍卫。都调到了自己身边,只给杨坚留下了许多老弱侍卫。
从这件事上。易风就能判断出,杨坚确实对自己的儿子也早有防范之心。若不是杨勇平庸,他还不一定能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
此时诸官吏口称臣下,易风马上脸色就变了,虽然当年东宫百官朝见之事后,杨坚只是下旨以后百官不得再用朝见之礼去见杨勇,并没有说百官不得对太子自称臣下。不过易风可不想在一些小事上,引起皇帝的猜忌不满,甚至给杨广杨谅等人攻击的借口,当下他退避一边。全然不受。
让道贺的官吏们退下后,易风坐在公案前,开始提笔写奏章。奏章的内容就是以后官员对太孙不能自称臣下,具体的内容就是说国家只有一位君主,太子太孙虽为国家储君,但一样是臣子。臣子没理由对其它的臣子称臣的道理,因此应当改变这一不当称呼。另外易风想了想,最后又写道,他认为没有必要设置太孙的八率二将侍卫兵马。自己的护卫规格照亲王之制就行。写完后,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问题,易风立即封印后叫来属下让他送进宫去。
易风不得不谨慎。他没有被太孙两个字就给砸昏了头,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要是表现出有什么不当之处。那就随时可能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送出这封奏章,尉迟恭将一大摞信件送到他的案头。这些用火漆封印的信件,全都是从怀荒送来的。而且全都加了封印,并且里面的信纸上全都是用暗语写成,虽然看上去全都是一个个的标准汉字,但直接连起来读却没有一个人能读懂意思,前后根本不搭。这是加密过的信件,只有知道约定好的密码才能破译出来。而且为了防止泄密,易风当初离开怀荒的时候,就已经和留守的高伯他们说过,书信往来的密码每五天换一套。他们早设计过上百套的密码,五天换一套,而且是随机变更,只有先用另一套复杂的密码破译了送来信件是哪套密码,然后才能根据相对应的那套密码解译。而这两类密码整个怀荒也仅有几个人掌握而已,特别是对于后面的那套密码,更只有易风和高伯两个人才知道。
易风拿着信件仔细的观察一遍,然后叫来了程名振,告诉他用指定的那套密码开始解译信件。
程名振就在易风的身边解译,每译完一封,易风就看一封,看完后就直接烧掉,一个字也不流到外面去。
这些信件,全都是怀荒来的,但并非全都是什么机密之事。总之,怀荒的事情,负责留守的高伯代他处置完后,都照例再把事情以及他的处置结果发一份给易风。另外特科等三个情报机构也会源源不断的把情报汇报上来,就算易风不在怀荒,可怀荒每天发生的各种事情,军事、民事、商务等各项事情,易风都能随时掌握最新的状况,甚至就是对各文武官员们的动态,他也能通过三个情报机构完全掌握,而且三个情报机构还互相监督,让他不至于被下面的人蒙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一套,易风并不完全相信。他更相信的是良好的组织架构,通过一个良性的制度来解决信任方面的问题。无条件的信任短期内也许可行,但时间变化,局势变化,谁也不能确定人心就是不变的。没有监督是不行的,易风搞的这套制度,其实对于下面的人也是公开的,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头上有一把利剑,那么谁想要越过那条线,就得多考虑考虑头上的那把剑。这样的做法看似有些不近情理,但却其实是对大家的保护。
怀荒的一切都很稳定,怀荒新建的四城已经大体完工,防御主体部份的城墙濠沟箭楼等都完成了,内部的房屋仓库街道商铺也都完成了第一期项目。现在四座新城与原来的三座城已经连结起来,六座城池将内城围绕护卫在内,仿如梅花吐蕊,六座外城之间的城墙已经连接起来,六城的城墙围出了一个更宽阔的城区,一个崭新而又规模宠大的怀荒七连城已经在塞外拔起,这里将能容纳更多的商铺和作坊以及驻军和军属。连城的建成。将让处于塞外的怀荒诸城镇有了一个坚固的中心,能让他们承受住来自草原上突厥人凶狠的攻击。
怀荒军队的训练也依然在紧张的进行着。按易风的指示,怀荒七军按着预定训练计划进行着训练。这是一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队,三个野战步军一个野战骑军三个城防守备军。其中由单雄信秦琼张称金等统领的骑军,数量已经再次增加不少,第一次正式突破了一万骑的大关,在李靖这个教头的帮助训练下,他们年前还主动出击打了几仗,效果极佳。李靖一面给怀荒骑兵训练,一面也利用从怀荒贷款买来的军械战马装备训练自己的大宁镇骑兵。在年前,李靖再次向怀荒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申请报到易风这里,他批准通过。按现在怀荒报上来的情报,李靖正在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将他的大宁镇兵马扩充到三千人,完全超出大宁镇的编制数额,李靖仿易风先前的做法,对这超额的两千人马,准备以大宁关民兵的名义招募进来,表面上是为了预防突厥进攻做准备。以防万一到时可以协助守关。只是易风却知道,李靖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似乎认定了大战会烧到大宁关,或者说。他早做好了准备到时要出关做战。对于这些,易风倒没什么意见,先前他是管不了。现在他已经当上了幽州大总管,李靖属于他的直属部下。对于手下多了一支精锐兵马,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怀荒各军工坊目前还在加班加点的生产着各种军械武器。特别是战车和箭羽以及投石车等器械,更是日夜不停。
三蕃那边传过来的情报也还不错,在去年吃了铁勒人进攻的大亏之后,三蕃现在完全依附于隋朝,跟怀荒之间的合作更是亲密无间。三蕃各部从易风这里签订了大量借款合同,然后用这些借款向怀荒军工坊购买武器铠甲,请怀荒的教官为他们训练兵马。三蕃对于草原上的紧张气氛十分敏感,不用易风多说什么,他们也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他们这样的部族,向来是夹缝之中生存。这个时候为了自身的安全,以及想在这场战争中分一杯羹,就必须得加强实力。没有实力,不但有可能再次受到突厥人的进攻,甚至有可能会被大战中获胜的一方到时顺便一口吞了。
怀荒的钱很好借,对于要求借钱的三蕃诸部,易风的要求是来者不拒。当然,开银行的人都不怕借钱,但不表示他们会没条件的借。三蕃在怀荒的北方银行借钱,但这些钱只能用于在怀荒采购各种军械以及其它商品消费,而且他们的借款利息要比普通的商业借款高,并且还必须提供担保以及签署一些附加条件。三蕃的担保就是他们的牛马,同时附加条件是他们的矿山得向怀荒商人开放,允许怀荒商人在三蕃境内修建道路和城堡商铺,另外三蕃各部开放与怀荒商人的各种牲畜草药皮货等交易要求。总之,就是通过贷款的条件,让他们借了钱又在怀荒花出去,同时还加强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打破过去的明显界线。紧靠近怀荒的奚族西面山区的部族,就已经开始跟怀荒更一步的合作,把许多矿山甚至是河谷都直接卖给怀荒,甚至让怀荒在他们境内建立城堡设立商铺。
按这种势头,怀荒就能一步步的向着三蕃境内渗透,加强关系,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局面。特别是如今朝廷已经将三蕃设立为羁縻州,这种局面会更进一步。与三蕃深入的合作,受益最大的人将是怀荒,是易风。按这样的趋势下去,三蕃早晚会成为怀荒的后院,成为怀荒的畜牧场军马场,甚至是税源地、兵源地、商品输出地。
后面还有几十封信件,来自怀荒各个部门机构,大小事情都有,易风仔细浏览一遍,将其中一些重要的事情用英文记录在自己的一个小本子上,既为备忘也防止泄密。记完后顺便翻了翻前面的记录,总的来说,一切顺利。
时间很快过去,结束一天的工作,易风返回王府。
一到门口,就发现礼部和太府寺的官员正在家门口忙碌着。见到易风,向他禀报说皇帝旨意因为易风马上就要出京坐镇幽云,因此皇帝考虑,暂时就先把赵王别府改为临时的太孙府。稍后,太府寺会直接在先前皇帝赐下的赵王府空地上,直接建造一座太孙府。
对于这件事情,易风并不在意,与他们说了几句话就进了府。
刚一进去,临时客串管家的张仲坚立即过来向他通报:“殿下,三颜三温奉诏前来,正在前厅中等候。”
三颜三温是当今最有才名的颜氏三兄弟和温氏三兄弟,颜氏三雄老大颜思鲁,老二颜愍楚,老三颜游秦,温氏三兄弟,老大温彦弘老二温彦博老三温彦将,两家兄弟,都为一时人物之上选,并称颜温三雄。
眼下, 温彦弘温大雅与颜思鲁俱在东宫,温彦博温大临与颜憨楚同直内史省,温彦将温大有与颜游秦典校秘阁。
杨坚立易风为太孙,给他也选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太孙府属官,其中以当朝的六位重臣为六傅,那是兼职。另外又选了李纲和薛道衡两位品德才能极佳的两位臣子为太孙洗马,又下旨召国子监助教包恺以及河东大儒王通同为太孙洗马,另以李百药、封德彝、陈叔达、萧瑀、虞世南、杜淹、孔颍达、王珪八人为太孙舍人,温颜三兄弟则并为太孙学士。
四位太孙洗马李纲、薛道衡、包恺、王通都是极有名望的大儒名士,而八位太孙舍人和六位太孙学士,则也全都是年轻俊彦,士族英才,杨坚一下子把这些人调到易风太子府中,不可谓不重视。不过这些人却也有一个特点,多是山东士族出身,而非关陇贵族出身,而且这些人全都是才学为名,但原来在朝廷担任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说白了,皇帝给易风的全是一群书生,老书生和年轻的书生。这样的人有名气,可却都只是群书生而已。
ps:依然头痛的很!(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返大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返大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