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都、河间联盟 18
目录: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作者:钢指戒| 类别:历史军事
刘舆是范阳王的军师,而范阳王死前又是除东海王外最大的实权人物,朝廷诸事都要报与范阳王。所以刘舆对青、扬两州叛乱已经分析透彻。
刘舆镇定的说:“苟晞恐不能解江南之患。但江南之患却易解,而大王您也无需亲自回防青州。”
众人皆知刘舆“长”才,长于各式斗争。但他一出口,这口气也太大了。众人都集中精神聆听。
刘舆开始分析:“自古攻江南,必从荆州攻江南,水旱两路顺江直下。这是我大军二十六年前灭东吴之良计。”
“而长江以北,北方军总是依托雄关寿春来防守。因为寿春以南,水道纵横,南方水师可进可退。曹操在寿春都只作防守,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宣帝(司马懿)解舒城之围,也是因为冬季湖水浅,兵船不能行,才吓跑了诸葛恪。宣王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所以苟晞虽世之名将,但他从兖州出兵,很难打过长江。应令荆州刘弘,陶侃等顺长江征讨陈敏。”
是的,不管是晋灭吴,隋灭陈,元灭南宋,曾国藩灭太平天国,都是先攻荆州(湖北),后顺江而下攻取江南。元军更是宁可围攻襄阳城六年,也不从北面打南京。
太平军得武汉则主动,失武汉则被动。唯一一次例外是多铎灭南明,当时南明内部两派正在死斗,顾不上清军。
前秦大帝苻坚认为荆州桓氏家族力量大,当时。桓氏还在主动进攻他。苻坚从而选择,从北面江淮之间进攻江南。八十万秦军还没过合肥就被灭掉了。
您认为秦军是被一句“秦军败了”灭掉的吗?淝水之战前,前秦军两支精锐前锋部队都被晋军水师战败。才有了八公山上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的确应该由荆州刘弘、陶侃顺江攻打陈敏,而由苟晞去解青州之围。
“可是刘弘兵少,恐怕不能济事。”裴邀号称清才,‘清谈’之才就是要问倒对方。
刘舆不慌不忙的说:“陈敏本非南人,顾荣、甘卓等南方名士只是被他要挟罢了。官军一去,恐怕江南名士未必肯再助陈敏。”
说到这里,刘舆不禁干咳了两声说:“我想顾荣、甘卓、周氏等南方名士,恐不愿栖身于七品‘劣士’门下。”
“什么?陈敏只是个七品劣士?”东海王惊讶得问道。众人也都目瞪口呆。要知魏晋九品中正制选士,七品以下算“劣士”。什么官都不能做,这陈敏是怎么做到扬州都督的?
众人都盯着刘舆,等待他的回答。可是刘舆竟站立不语。
顷刻,潘滔鼓手笑道:“对,陈敏是七品劣士。”
东海王也恍然大悟,微微含笑,心想:刘舆真是长于争斗,这样的坏招也想得出来。
在刘舆的建议下,东海王令命苟晞就近援青州。而让荆州刘弘、陶侃攻江南陈敏。
又写信与顾荣等江南名士大族,请其勿栖身七品劣士门下,自污家门。陈敏是从北方派到南方做官的。所以南方士族也不知道他的士品。
不久之后,刘舆的战略显出巨大作用。苟晞进入青州。很快镇压了农民起义,头领大多被杀。王弥也带着自己的亲信逃出青州。但全国饥荒还在延续,星星之火还会燎原。
而在荆州刺史刘弘的大力支持下。陶侃连战连捷,江淮震动。顾荣、甘卓等江南名士并非真心跟着陈敏干。在接到东海王来信之后。对于陈敏更加厌恶。东海王谎称陈敏只是个七品的劣士。
在陶侃的军事压力之下,顾荣、甘卓开始转变态度。和陈敏划清界限,最终陈敏兵败身死。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甘卓在顾荣的劝告下,改旗易帜,反对陈敏。而陈敏亲率万人来攻,顾荣站在城楼上痛斥陈敏作乱、凶残。然后羽扇一挥,只说了一句“尔等还不散去”。陈敏手下一万南兵竟自行溃散,陈敏落荒而逃。由此可见,士族在当时汉族社会里的强大影响力。
陆机死后,顾荣是江南名气最大的名士。曾做过‘中正’一职。其在士族中(包括寒士)拥有强大影响力。陈敏的中低层军官多是南方士族,顾荣才可‘一扇退万兵’。
西晋后期,在地方士族崛起过程中,召募大量士族私属武装家兵、部曲等。即使中低级军官也是‘寒士’,士兵与其将领保持着封建依附关系。这样侥幸士兵立功了,在政府看来也是他们的所属将领立功了。士兵地位变得极其低下,几乎很难晋级。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南朝末。
顾荣的‘一扇退万兵’流芳千古,这是对士族统治社会的最有说服力的阐释。士族社会名士‘威望’糅合于‘权势’之中。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之中,没有人有这种威势。即使是朱熹、王明阳也不行。顾荣在当时的大名士中也排不进前十名。
在这一时期,即使在农民起义军中,中级军官中也充斥着大量寒士。破产的中小地主也会带着部曲,乡里加入起义军。起义军的最底层士兵还是流民为主,但是中低层军官却充斥着大量破落地主。这一时期的农民起义和其他朝代不一样。这一点在王弥起义军中比较明显,有名有姓的军官均是破产寒士。东晋末的孙恩、卢循起义军中,这一现象更加显著。这表明了士族(包括寒士)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力量。而南北朝之后的隋末农民大起义中,中级军官大多是农民。如瓦岗寨起义。这表明隋朝士族,最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力量了。
青州起义军的首领是县令刘伯根,大庄园主王弥带领家族部曲参加了他的队伍。王弥的爷爷曾经做过太守,在当地威望很高,刘伯根就让王弥做了他的长史。史书说他们利用封建迷信鼓动青州人们造反,其实农民造反这事一般是鼓动不起来的。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被严重恶化的生计所迫。卖儿卖女,人相食,不造反行吗?起义军一开始很火,将东海王三弟的部队打败。(未完待续。。)
刘舆镇定的说:“苟晞恐不能解江南之患。但江南之患却易解,而大王您也无需亲自回防青州。”
众人皆知刘舆“长”才,长于各式斗争。但他一出口,这口气也太大了。众人都集中精神聆听。
刘舆开始分析:“自古攻江南,必从荆州攻江南,水旱两路顺江直下。这是我大军二十六年前灭东吴之良计。”
“而长江以北,北方军总是依托雄关寿春来防守。因为寿春以南,水道纵横,南方水师可进可退。曹操在寿春都只作防守,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宣帝(司马懿)解舒城之围,也是因为冬季湖水浅,兵船不能行,才吓跑了诸葛恪。宣王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所以苟晞虽世之名将,但他从兖州出兵,很难打过长江。应令荆州刘弘,陶侃等顺长江征讨陈敏。”
是的,不管是晋灭吴,隋灭陈,元灭南宋,曾国藩灭太平天国,都是先攻荆州(湖北),后顺江而下攻取江南。元军更是宁可围攻襄阳城六年,也不从北面打南京。
太平军得武汉则主动,失武汉则被动。唯一一次例外是多铎灭南明,当时南明内部两派正在死斗,顾不上清军。
前秦大帝苻坚认为荆州桓氏家族力量大,当时。桓氏还在主动进攻他。苻坚从而选择,从北面江淮之间进攻江南。八十万秦军还没过合肥就被灭掉了。
您认为秦军是被一句“秦军败了”灭掉的吗?淝水之战前,前秦军两支精锐前锋部队都被晋军水师战败。才有了八公山上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的确应该由荆州刘弘、陶侃顺江攻打陈敏,而由苟晞去解青州之围。
“可是刘弘兵少,恐怕不能济事。”裴邀号称清才,‘清谈’之才就是要问倒对方。
刘舆不慌不忙的说:“陈敏本非南人,顾荣、甘卓等南方名士只是被他要挟罢了。官军一去,恐怕江南名士未必肯再助陈敏。”
说到这里,刘舆不禁干咳了两声说:“我想顾荣、甘卓、周氏等南方名士,恐不愿栖身于七品‘劣士’门下。”
“什么?陈敏只是个七品劣士?”东海王惊讶得问道。众人也都目瞪口呆。要知魏晋九品中正制选士,七品以下算“劣士”。什么官都不能做,这陈敏是怎么做到扬州都督的?
众人都盯着刘舆,等待他的回答。可是刘舆竟站立不语。
顷刻,潘滔鼓手笑道:“对,陈敏是七品劣士。”
东海王也恍然大悟,微微含笑,心想:刘舆真是长于争斗,这样的坏招也想得出来。
在刘舆的建议下,东海王令命苟晞就近援青州。而让荆州刘弘、陶侃攻江南陈敏。
又写信与顾荣等江南名士大族,请其勿栖身七品劣士门下,自污家门。陈敏是从北方派到南方做官的。所以南方士族也不知道他的士品。
不久之后,刘舆的战略显出巨大作用。苟晞进入青州。很快镇压了农民起义,头领大多被杀。王弥也带着自己的亲信逃出青州。但全国饥荒还在延续,星星之火还会燎原。
而在荆州刺史刘弘的大力支持下。陶侃连战连捷,江淮震动。顾荣、甘卓等江南名士并非真心跟着陈敏干。在接到东海王来信之后。对于陈敏更加厌恶。东海王谎称陈敏只是个七品的劣士。
在陶侃的军事压力之下,顾荣、甘卓开始转变态度。和陈敏划清界限,最终陈敏兵败身死。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甘卓在顾荣的劝告下,改旗易帜,反对陈敏。而陈敏亲率万人来攻,顾荣站在城楼上痛斥陈敏作乱、凶残。然后羽扇一挥,只说了一句“尔等还不散去”。陈敏手下一万南兵竟自行溃散,陈敏落荒而逃。由此可见,士族在当时汉族社会里的强大影响力。
陆机死后,顾荣是江南名气最大的名士。曾做过‘中正’一职。其在士族中(包括寒士)拥有强大影响力。陈敏的中低层军官多是南方士族,顾荣才可‘一扇退万兵’。
西晋后期,在地方士族崛起过程中,召募大量士族私属武装家兵、部曲等。即使中低级军官也是‘寒士’,士兵与其将领保持着封建依附关系。这样侥幸士兵立功了,在政府看来也是他们的所属将领立功了。士兵地位变得极其低下,几乎很难晋级。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南朝末。
顾荣的‘一扇退万兵’流芳千古,这是对士族统治社会的最有说服力的阐释。士族社会名士‘威望’糅合于‘权势’之中。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之中,没有人有这种威势。即使是朱熹、王明阳也不行。顾荣在当时的大名士中也排不进前十名。
在这一时期,即使在农民起义军中,中级军官中也充斥着大量寒士。破产的中小地主也会带着部曲,乡里加入起义军。起义军的最底层士兵还是流民为主,但是中低层军官却充斥着大量破落地主。这一时期的农民起义和其他朝代不一样。这一点在王弥起义军中比较明显,有名有姓的军官均是破产寒士。东晋末的孙恩、卢循起义军中,这一现象更加显著。这表明了士族(包括寒士)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力量。而南北朝之后的隋末农民大起义中,中级军官大多是农民。如瓦岗寨起义。这表明隋朝士族,最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力量了。
青州起义军的首领是县令刘伯根,大庄园主王弥带领家族部曲参加了他的队伍。王弥的爷爷曾经做过太守,在当地威望很高,刘伯根就让王弥做了他的长史。史书说他们利用封建迷信鼓动青州人们造反,其实农民造反这事一般是鼓动不起来的。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被严重恶化的生计所迫。卖儿卖女,人相食,不造反行吗?起义军一开始很火,将东海王三弟的部队打败。(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