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元309年 决战-决战 9
目录: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作者:钢指戒| 类别:历史军事
这时众将都劝石勒,不如向西穿过太行,避走壶关,东西南北,只有太行山西部并州上党的壶关还在汉国手中。北有追兵,再向南就到了豫州刺史裴宪的地盘,裴宪主力也正在全力北移,准备参与围堵石勒。东面是苟晞的青州,有苟晞在,石勒哪里敢去?现在只有太行山西面的壶关还在汉国手中,很多将领都建议兵退太行山,去壶关躲避。唯独张宾不同意。张宾劝道:“我军如走进入百里太行,山道崎岖难行,骑兵失去机动。而且又只有一条路线,万一乞活军紧随不舍,我军连个缓冲的地方都没有,势必会被最弱的乞活军全歼,进入太行是再走汲桑的死路!”
石勒惊道:“难道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吗!?”
张宾回道:“我军还未到山穷水尽,幽州军以骑兵为主,咬得我们死死地。我认为我军还应该再向南撤,豫州裴宪正加紧向邺城赶来,过了邺城我军再往南撤,幽州兵便不会再追来。而我早从豫州军队的朋友处得知,裴宪平时清谈阔论,并不知兵。我军五千骑兵向南奔走,裴宪能力不足,又以步兵为主,很难找到我们,他们定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再说,向南走还可以得到王弥的支援。”
石勒平时非常相信张宾的军事判断,他以骑兵为主,也不敢轻易横穿太行山口,乞活军作为地头蛇,专打这种落跑之师。于是,石勒下定决心。继续向南奔走,一气跑到魏郡最南的黎阳。此城离兖州只有一河之隔,而且离兖州郡城也不太远。如果苟晞还在兖州,定会很快出兵。可是裴宪督军不利,并未找到石勒。而幽州兵到了邺城城下,已经远远出离自己阵所,收不到继续进攻的皇命,也就停止进攻,暂时退回冀州。
王俊、裴宪两头大。没有从属关系,以至于军队调度不力,使石勒留下了几千骑兵。成了他东上再起的宝贵种子。
黎阳紧挨着兖州,这时如苟晞还在兖州,必能将石勒再一次打成光杆司令。可惜,现在主持对石勒作战的是大名士。豫州刺史裴宪。裴宪虽不知兵。但却都督豫、兖二州,指挥五万大军。裴宪知道石勒残兵人数不多,就分兵三路加紧搜索石勒。幽州骑兵虽然退走,但是上万乞活军还在追击石勒。
++++++++++++++++++++++++++
黄河以北的石勒被晋军打的东躲西藏,消息传到刘渊本部这里,刘渊非常担心。
一日,陈元达晋见刘渊,开口就说:“石勒危险。我军应赶快出兵河南,牵制晋军。寄希望于围魏救赵解救石勒。”
刘渊笑道:“我正打算出兵,却不仅仅是帮助石勒。”说完,刘渊命人将刘聪、刘曜等人喊来。刘渊将准备再次出兵河南的想法告诉他们。刘聪忧虑道:“两月以前,我军在河南刚刚损兵过万,我们哪有实力这么快攻打洛阳?”
刘渊没有正面回答刘聪的问题,说:“我军的本钱少,可是我军全是骑兵,既能快速抓住战机,又可以飞速脱离战场。我军有损失,可是敌人步兵的损失更大。我军以攻为守,可以持续不断地打击晋廷,使晋军新充实的步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就把他们消灭掉。”
刘渊又看着大家说:“晋廷的部队以洛阳以东的农民为主,步兵如果没有三个月以上的训练,将很难形成战斗力。我们采取当年诸葛亮对待曹魏的军事战略,以长期不间断骚扰晋廷为主要手段,不出三年晋廷就会分崩离析。”
刘曜插嘴道:“当年诸葛亮骚扰曹魏的战略并不成功。”
刘渊不以为然地说:“曹魏以中军骑兵为主,而蜀国以步兵为主,诸葛亮五出祁山,借用山地与曹魏决战,在曹魏不予决战之下,就以攻为守长期骚扰曹魏,诸葛的战略不可谓不精明,所以司马懿在惊叹诸葛‘真乃天下奇才’的同时,批评诸葛不顾及‘天时’(亮志大而不见机),就是因为曹魏正盛。而今,大晋经过八王之乱,流民起义,国势日下,各州都有大小兵乱,我军只要长期骚扰晋廷,晋廷就会很快分崩离析。”
刘聪理解了刘渊的战术,说道:“父王,您的计策我已明白,我军渡过黄河,如晋军前来野战,我必将之消灭;如晋军应城死守,我就将农民掠归。”
刘渊哈哈大笑,笑声停止,刘渊又说道:“你的本部兵力不足,这次我派大司空呼延翼率呼延部与你共同出战,你们两部加起来也有近三万骑兵,几乎和上一次你率领的部队持平了。”
刘聪大喜,正要拜谢,不过这时陈元达插话道:“在豫、兖二州发展的王弥也舒服了三个多月了,据说他有五万兵将,可令王弥与我军同攻洛阳。这下我军的风险就更小了。”
于是,刘渊下令,以四皇子刘聪为元帅,刘曜、呼延翼为副,统领不到三万骑兵再攻大晋,并令王弥倾全部主力前来支援。
前面书中提到,呼延部为匈奴四大贵族之首,除王族本部外,呼延部力量最足,以前只以呼延部作为防守部队。这次派出呼延部,可见两月以前,刘聪的损失还是比较大,不足以单独出战。呼延翼是匈奴‘汉国’的大司空,还是刘渊前妻的叔父,位高权重。(但是游牧民族一直是奴隶制贵族社会,基本上还是王族的王子们兵权最重。)
王弥接到汉主刘渊的命令,赶紧集结主力,准备向西开赴洛阳。这时,助手曹嶷劝道:“匈奴与晋朝决战,我军何必如此卖力?”
王弥说道:“刘渊本部与石勒还有我部同在一条船上,石勒被彻底打垮,裴宪的主攻方向就会指向我们。晋廷为什么把中书监王敦派到扬州,我猜就是为了统一扬州的兵权,准备对付我们。石勒完蛋,裴宪、王敦、山简就会同时来打我们。所以我们必须统一作战,听从指挥。不过,你的话也给我提了个醒,我军可以暂时集结,等刘聪打到洛阳再去助他也不迟。”
钢指戒(未完待续。。)
石勒惊道:“难道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吗!?”
张宾回道:“我军还未到山穷水尽,幽州军以骑兵为主,咬得我们死死地。我认为我军还应该再向南撤,豫州裴宪正加紧向邺城赶来,过了邺城我军再往南撤,幽州兵便不会再追来。而我早从豫州军队的朋友处得知,裴宪平时清谈阔论,并不知兵。我军五千骑兵向南奔走,裴宪能力不足,又以步兵为主,很难找到我们,他们定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再说,向南走还可以得到王弥的支援。”
石勒平时非常相信张宾的军事判断,他以骑兵为主,也不敢轻易横穿太行山口,乞活军作为地头蛇,专打这种落跑之师。于是,石勒下定决心。继续向南奔走,一气跑到魏郡最南的黎阳。此城离兖州只有一河之隔,而且离兖州郡城也不太远。如果苟晞还在兖州,定会很快出兵。可是裴宪督军不利,并未找到石勒。而幽州兵到了邺城城下,已经远远出离自己阵所,收不到继续进攻的皇命,也就停止进攻,暂时退回冀州。
王俊、裴宪两头大。没有从属关系,以至于军队调度不力,使石勒留下了几千骑兵。成了他东上再起的宝贵种子。
黎阳紧挨着兖州,这时如苟晞还在兖州,必能将石勒再一次打成光杆司令。可惜,现在主持对石勒作战的是大名士。豫州刺史裴宪。裴宪虽不知兵。但却都督豫、兖二州,指挥五万大军。裴宪知道石勒残兵人数不多,就分兵三路加紧搜索石勒。幽州骑兵虽然退走,但是上万乞活军还在追击石勒。
++++++++++++++++++++++++++
黄河以北的石勒被晋军打的东躲西藏,消息传到刘渊本部这里,刘渊非常担心。
一日,陈元达晋见刘渊,开口就说:“石勒危险。我军应赶快出兵河南,牵制晋军。寄希望于围魏救赵解救石勒。”
刘渊笑道:“我正打算出兵,却不仅仅是帮助石勒。”说完,刘渊命人将刘聪、刘曜等人喊来。刘渊将准备再次出兵河南的想法告诉他们。刘聪忧虑道:“两月以前,我军在河南刚刚损兵过万,我们哪有实力这么快攻打洛阳?”
刘渊没有正面回答刘聪的问题,说:“我军的本钱少,可是我军全是骑兵,既能快速抓住战机,又可以飞速脱离战场。我军有损失,可是敌人步兵的损失更大。我军以攻为守,可以持续不断地打击晋廷,使晋军新充实的步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就把他们消灭掉。”
刘渊又看着大家说:“晋廷的部队以洛阳以东的农民为主,步兵如果没有三个月以上的训练,将很难形成战斗力。我们采取当年诸葛亮对待曹魏的军事战略,以长期不间断骚扰晋廷为主要手段,不出三年晋廷就会分崩离析。”
刘曜插嘴道:“当年诸葛亮骚扰曹魏的战略并不成功。”
刘渊不以为然地说:“曹魏以中军骑兵为主,而蜀国以步兵为主,诸葛亮五出祁山,借用山地与曹魏决战,在曹魏不予决战之下,就以攻为守长期骚扰曹魏,诸葛的战略不可谓不精明,所以司马懿在惊叹诸葛‘真乃天下奇才’的同时,批评诸葛不顾及‘天时’(亮志大而不见机),就是因为曹魏正盛。而今,大晋经过八王之乱,流民起义,国势日下,各州都有大小兵乱,我军只要长期骚扰晋廷,晋廷就会很快分崩离析。”
刘聪理解了刘渊的战术,说道:“父王,您的计策我已明白,我军渡过黄河,如晋军前来野战,我必将之消灭;如晋军应城死守,我就将农民掠归。”
刘渊哈哈大笑,笑声停止,刘渊又说道:“你的本部兵力不足,这次我派大司空呼延翼率呼延部与你共同出战,你们两部加起来也有近三万骑兵,几乎和上一次你率领的部队持平了。”
刘聪大喜,正要拜谢,不过这时陈元达插话道:“在豫、兖二州发展的王弥也舒服了三个多月了,据说他有五万兵将,可令王弥与我军同攻洛阳。这下我军的风险就更小了。”
于是,刘渊下令,以四皇子刘聪为元帅,刘曜、呼延翼为副,统领不到三万骑兵再攻大晋,并令王弥倾全部主力前来支援。
前面书中提到,呼延部为匈奴四大贵族之首,除王族本部外,呼延部力量最足,以前只以呼延部作为防守部队。这次派出呼延部,可见两月以前,刘聪的损失还是比较大,不足以单独出战。呼延翼是匈奴‘汉国’的大司空,还是刘渊前妻的叔父,位高权重。(但是游牧民族一直是奴隶制贵族社会,基本上还是王族的王子们兵权最重。)
王弥接到汉主刘渊的命令,赶紧集结主力,准备向西开赴洛阳。这时,助手曹嶷劝道:“匈奴与晋朝决战,我军何必如此卖力?”
王弥说道:“刘渊本部与石勒还有我部同在一条船上,石勒被彻底打垮,裴宪的主攻方向就会指向我们。晋廷为什么把中书监王敦派到扬州,我猜就是为了统一扬州的兵权,准备对付我们。石勒完蛋,裴宪、王敦、山简就会同时来打我们。所以我们必须统一作战,听从指挥。不过,你的话也给我提了个醒,我军可以暂时集结,等刘聪打到洛阳再去助他也不迟。”
钢指戒(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