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扩建
目录:钢铁时代| 作者:十年残梦| 类别:历史军事
钱虎勉强的接受了杨元钊的命令,答应带人修着一条路之后,被杨元钊提溜到了之前组装拖拉机和研究钢构的院落里。
这里表面上还是以前的样子,可是钢构房多了几个,有些是钱虎建造的,有些是后来工人建造,围墙也进一步的扩大,占地达到了十几亩的样子,分门别类的有各种各样房间。
这一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类似研究所的地方,之前跟着钱虎,在这里学过电焊,或者是组装过拖拉机的,有基础的人们,没什么事情,就回来到这里,这里会出现比较奇怪的东西。
这些奇怪的东西,都是杨元钊基于后世理念制作,制作的机器,暂时不方便流出去的,会放在这里,供这些工人使用,这栋房子成为一个小型研究中心,专门进行一些新的东西的研究。
走到院落之中,杨元钊随口说道:“你先等等!”说完,推开了一个门进去的。
留下不知所措的钱虎,还有几个曾经学习过电焊的人,杨元钊进入到了研究房间,这个房间,说白了,是一个大的库房,只有杨元钊一个人可以进去,是为一体机做掩护。
关闭房门,进入一体机之中,在图纸设计里,忙乎了半天,杨元钊带着几块铁板出来了,铁板看起来很奇怪,在后世非常常见。
水泥路,已经不多见与城市的道路,城市道路之上,更多的都是沥青的马路,高标号的沥青,加上各种筑路机械,共同构筑了后世的高效率,借助着的机器铲掉和重新修筑,这样更快的完成公路的升级换代。
水泥路,曾经一度成为城市里面靓丽的风景。杨元钊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就见过水泥路,勉强记得一些东西,那就是铺设的水泥板。
水泥路,更多的考虑耐用性,不考虑承重和冲击力。很少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只是合理的调配沙子,这个比例问题,暂时杨元钊没多少的精力,他可以把李明生暂时调过来,加上水泥厂的一些大师傅。共同研究,到底怎么样的比例,适合水泥路,即便出了问题,也没什么,毕竟,这个时代。公路的效果还很单一,在重型载重卡车没有获得巨大的突破之前,水泥路更多的只用承重几吨的东西就可以了。
当然了重型卡车是一个研究方向,有现在的东西作为基础,杨元钊相信他可以很快的把他们研究出来,到那个时候,这个道路或许就没多大的作用了,但是要想实现。需要到几年之后,伴随着包头的基础进一步的夯实,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科研人员,高标号的沥青都有可能搞出来,水泥路,就会退到另外的一个领域之中,比如机场跑道。或者是一些高标准的公路,再不是道路的重点了。
钱虎看到杨元钊拿出来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心中一阵阵的嘀咕,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在杨元钊的命令下,几个人把这个铁盒子给堆砌来,却发现,是四四方方的一圈。
钱虎是个聪明的,几乎是眼前一亮,问道:“这个,是保证水泥的凝固么?”
盖了一处房子,钱虎对于水泥,多多少少的有些了解,水泥是好,一旦凝固了之后,跟石头一样,可以牢牢的把砖、钢筋、石头沙子之类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拥有着坚固的表面,完备的应力反映,它要完全彻底的凝固,需要时间,四五天的时间,拥有足够的强度了,可是要想彻底,最少需要的半个月的时间,路面的修筑,用这个铁盒子围着,注入水泥之后,到它彻底的凝固了之后,撤掉这些铁盒子,水泥路就成型了,这可以保证水泥凝结完美。
很简单,不过是搭建铁皮盒子,然后向里面注入水泥,钱虎眉毛一挑,说道:“老大,我知道怎么做了!”
“你知道个什么!”杨元钊冷冷的扫了钱虎一眼,钱虎立马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一句。
“你们研究一下,这个铁盒子要如何的去编,什么样的流程比较合理,还有施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五六米的时候,必须留出来一道缝,一两公分的样子,不要太大,也不能没有!”杨元钊继续的吩咐道。
热胀冷缩这玩意,跟钱虎他们解释,也解释不清,这玩意,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只把该做的,告诉他们去做好了,他只要求结果,不懂任何技术的工人,也能够修建出举世瞩目的大桥,但是有一个前提,设计和计算的人员,必须把一切都安排好。
钱虎等人,在那里继续的研究个不停,他们作为水泥实际的使用者,从水泥的使用出发,商量着这个水泥路要怎么去建。
杨元钊走了一趟水泥厂,从试运行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了,水泥厂基本步入了正规,1500人左右的工人,现在正常上岗的,差不多就有1200人,他们被分成了完整的四个班组,水泥厂基本上完成了四班轮转。两个白班和一个夜班,夜班可以休息一个整天,然后轮换白班,这样更加合理,也更加的有效率。
除了正常上班的1200人,剩下的300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中,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煅烧车间的,按照李明生的话说,这个水泥厂已经初具规模了,生产的速度,也开始慢慢的加快了,从2200桶左右,缓慢的提升,暂时差不多能够达到2600桶的样子了,每天都会有小幅度的增加,不过在几桶和十几桶之间,远没有之前那么的迅猛。
这基本上,已经超过了杨元钊之前在水泥厂设计的生产能力,由此可见,李明生能力是极强的,可以让水泥厂的功效,在原有基础上面提升,这是出色管理者的能力。杨元钊也很庆幸,他在李明生的事情之中,过了一手,帮了他,李明生加入了他的阵营,没有他,恐怕现在的水泥厂,能够保证1000桶,都很困难,现在足足提升了快2倍。
现在的李明生,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改造和扩建的二期上面,一期的设计不合理,原因更多的在于设备本身,李明生没有想过,杨元钊的设备会如此的强大,可以节约极大的人手,让混料这一步影响水泥生产的重要环节,变成了机械操纵,大大增加的生产效率。杨元钊对于水泥的生产一知半解,勉强的组合起来的设备,在李明生看来,有不小的浪费。
就拿混料来说,混料室的庞大,一次上百吨,只用去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样的效率,不会影响生产,混料室的利用率不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一天水泥的满负荷生产,不过是800吨左右,混料最多6小时,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量的,哪怕只是白天上班,混料室大部分时间,也是空着的,在李明生看来,这就是一个浪费。
杨元钊也没想到,李明生的想法已经超前到了这个程度了,合理布局,留有余量,但不浪费,这是比较现代化生产模式,混料这一环太强,甚至连粉碎也有巨大的余量,制约着水泥厂的生产效率的,就只有的煅烧炉了。
这是水泥的最重要的一项,李明生一个人,一个煅烧炉都有些支持不下来,因为感激杨元钊对于他的帮助,他没有藏私,从工人之中挑选出来十几个机灵的,特别是有一定的经验的,耐心的教导,现在已经初具成效了,也不用一天到晚的盯着,这等于是把他解脱出来了。
虽然说,徒弟们眼光也好,水平也好,根本就无法跟他相比,生产的效率也不高,达不到九成五以上的成功率,比起其他人,还是高很多,八成五以上成功率的,一共有7个人。八成五这在一般的水泥厂,已经足够了,这7个人,就成为了扩大根基所在。杨元钊找到李明生的时候,还没等杨元钊说原因,李明生就递上来了这么一个计划,关于水泥厂的扩建计划。
扩大水泥厂的生产,一直都在杨元钊的计划之中,他本以为,当水泥厂稳定运行了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培养出一批不错的工人,这样在扩张,扩大生产,就顺理成章了,没想到,李明生就给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解决了煅烧炉的瓶颈,有7个可以发挥李明生**成实力人盯着,他完全可以把水泥厂的生产规模,再扩大三倍以上。
整个水泥厂的环节,粉碎和混料,都是最基础,只要有点力气,就能够在混料和粉碎车间干,这两个车间,是最容易出来,只要完成了纪律性和配合性,然后上手一段时间,不是油滑之辈的,成为工人不难,可是在煅烧车间,基本上都是技术活,除了跟着李明生的那些,可以用经验和眼力,判断整个生产情况,其他的,比如说进料,混合配比,都是技术活,在一般的工厂,没有两年三年,别想出师,即便是在这里,哪怕是大师傅在待遇配合之下,尽量的来教,也不过是让有基础的上手快一点,剩下的,还在慢慢巩固之中。
“工人如何解决!”杨元钊几乎是皱着眉头的看完了报告,点出了一个重点,问道。
这里表面上还是以前的样子,可是钢构房多了几个,有些是钱虎建造的,有些是后来工人建造,围墙也进一步的扩大,占地达到了十几亩的样子,分门别类的有各种各样房间。
这一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类似研究所的地方,之前跟着钱虎,在这里学过电焊,或者是组装过拖拉机的,有基础的人们,没什么事情,就回来到这里,这里会出现比较奇怪的东西。
这些奇怪的东西,都是杨元钊基于后世理念制作,制作的机器,暂时不方便流出去的,会放在这里,供这些工人使用,这栋房子成为一个小型研究中心,专门进行一些新的东西的研究。
走到院落之中,杨元钊随口说道:“你先等等!”说完,推开了一个门进去的。
留下不知所措的钱虎,还有几个曾经学习过电焊的人,杨元钊进入到了研究房间,这个房间,说白了,是一个大的库房,只有杨元钊一个人可以进去,是为一体机做掩护。
关闭房门,进入一体机之中,在图纸设计里,忙乎了半天,杨元钊带着几块铁板出来了,铁板看起来很奇怪,在后世非常常见。
水泥路,已经不多见与城市的道路,城市道路之上,更多的都是沥青的马路,高标号的沥青,加上各种筑路机械,共同构筑了后世的高效率,借助着的机器铲掉和重新修筑,这样更快的完成公路的升级换代。
水泥路,曾经一度成为城市里面靓丽的风景。杨元钊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就见过水泥路,勉强记得一些东西,那就是铺设的水泥板。
水泥路,更多的考虑耐用性,不考虑承重和冲击力。很少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只是合理的调配沙子,这个比例问题,暂时杨元钊没多少的精力,他可以把李明生暂时调过来,加上水泥厂的一些大师傅。共同研究,到底怎么样的比例,适合水泥路,即便出了问题,也没什么,毕竟,这个时代。公路的效果还很单一,在重型载重卡车没有获得巨大的突破之前,水泥路更多的只用承重几吨的东西就可以了。
当然了重型卡车是一个研究方向,有现在的东西作为基础,杨元钊相信他可以很快的把他们研究出来,到那个时候,这个道路或许就没多大的作用了,但是要想实现。需要到几年之后,伴随着包头的基础进一步的夯实,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科研人员,高标号的沥青都有可能搞出来,水泥路,就会退到另外的一个领域之中,比如机场跑道。或者是一些高标准的公路,再不是道路的重点了。
钱虎看到杨元钊拿出来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心中一阵阵的嘀咕,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在杨元钊的命令下,几个人把这个铁盒子给堆砌来,却发现,是四四方方的一圈。
钱虎是个聪明的,几乎是眼前一亮,问道:“这个,是保证水泥的凝固么?”
盖了一处房子,钱虎对于水泥,多多少少的有些了解,水泥是好,一旦凝固了之后,跟石头一样,可以牢牢的把砖、钢筋、石头沙子之类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拥有着坚固的表面,完备的应力反映,它要完全彻底的凝固,需要时间,四五天的时间,拥有足够的强度了,可是要想彻底,最少需要的半个月的时间,路面的修筑,用这个铁盒子围着,注入水泥之后,到它彻底的凝固了之后,撤掉这些铁盒子,水泥路就成型了,这可以保证水泥凝结完美。
很简单,不过是搭建铁皮盒子,然后向里面注入水泥,钱虎眉毛一挑,说道:“老大,我知道怎么做了!”
“你知道个什么!”杨元钊冷冷的扫了钱虎一眼,钱虎立马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一句。
“你们研究一下,这个铁盒子要如何的去编,什么样的流程比较合理,还有施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五六米的时候,必须留出来一道缝,一两公分的样子,不要太大,也不能没有!”杨元钊继续的吩咐道。
热胀冷缩这玩意,跟钱虎他们解释,也解释不清,这玩意,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只把该做的,告诉他们去做好了,他只要求结果,不懂任何技术的工人,也能够修建出举世瞩目的大桥,但是有一个前提,设计和计算的人员,必须把一切都安排好。
钱虎等人,在那里继续的研究个不停,他们作为水泥实际的使用者,从水泥的使用出发,商量着这个水泥路要怎么去建。
杨元钊走了一趟水泥厂,从试运行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了,水泥厂基本步入了正规,1500人左右的工人,现在正常上岗的,差不多就有1200人,他们被分成了完整的四个班组,水泥厂基本上完成了四班轮转。两个白班和一个夜班,夜班可以休息一个整天,然后轮换白班,这样更加合理,也更加的有效率。
除了正常上班的1200人,剩下的300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中,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煅烧车间的,按照李明生的话说,这个水泥厂已经初具规模了,生产的速度,也开始慢慢的加快了,从2200桶左右,缓慢的提升,暂时差不多能够达到2600桶的样子了,每天都会有小幅度的增加,不过在几桶和十几桶之间,远没有之前那么的迅猛。
这基本上,已经超过了杨元钊之前在水泥厂设计的生产能力,由此可见,李明生能力是极强的,可以让水泥厂的功效,在原有基础上面提升,这是出色管理者的能力。杨元钊也很庆幸,他在李明生的事情之中,过了一手,帮了他,李明生加入了他的阵营,没有他,恐怕现在的水泥厂,能够保证1000桶,都很困难,现在足足提升了快2倍。
现在的李明生,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改造和扩建的二期上面,一期的设计不合理,原因更多的在于设备本身,李明生没有想过,杨元钊的设备会如此的强大,可以节约极大的人手,让混料这一步影响水泥生产的重要环节,变成了机械操纵,大大增加的生产效率。杨元钊对于水泥的生产一知半解,勉强的组合起来的设备,在李明生看来,有不小的浪费。
就拿混料来说,混料室的庞大,一次上百吨,只用去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样的效率,不会影响生产,混料室的利用率不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一天水泥的满负荷生产,不过是800吨左右,混料最多6小时,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量的,哪怕只是白天上班,混料室大部分时间,也是空着的,在李明生看来,这就是一个浪费。
杨元钊也没想到,李明生的想法已经超前到了这个程度了,合理布局,留有余量,但不浪费,这是比较现代化生产模式,混料这一环太强,甚至连粉碎也有巨大的余量,制约着水泥厂的生产效率的,就只有的煅烧炉了。
这是水泥的最重要的一项,李明生一个人,一个煅烧炉都有些支持不下来,因为感激杨元钊对于他的帮助,他没有藏私,从工人之中挑选出来十几个机灵的,特别是有一定的经验的,耐心的教导,现在已经初具成效了,也不用一天到晚的盯着,这等于是把他解脱出来了。
虽然说,徒弟们眼光也好,水平也好,根本就无法跟他相比,生产的效率也不高,达不到九成五以上的成功率,比起其他人,还是高很多,八成五以上成功率的,一共有7个人。八成五这在一般的水泥厂,已经足够了,这7个人,就成为了扩大根基所在。杨元钊找到李明生的时候,还没等杨元钊说原因,李明生就递上来了这么一个计划,关于水泥厂的扩建计划。
扩大水泥厂的生产,一直都在杨元钊的计划之中,他本以为,当水泥厂稳定运行了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培养出一批不错的工人,这样在扩张,扩大生产,就顺理成章了,没想到,李明生就给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解决了煅烧炉的瓶颈,有7个可以发挥李明生**成实力人盯着,他完全可以把水泥厂的生产规模,再扩大三倍以上。
整个水泥厂的环节,粉碎和混料,都是最基础,只要有点力气,就能够在混料和粉碎车间干,这两个车间,是最容易出来,只要完成了纪律性和配合性,然后上手一段时间,不是油滑之辈的,成为工人不难,可是在煅烧车间,基本上都是技术活,除了跟着李明生的那些,可以用经验和眼力,判断整个生产情况,其他的,比如说进料,混合配比,都是技术活,在一般的工厂,没有两年三年,别想出师,即便是在这里,哪怕是大师傅在待遇配合之下,尽量的来教,也不过是让有基础的上手快一点,剩下的,还在慢慢巩固之中。
“工人如何解决!”杨元钊几乎是皱着眉头的看完了报告,点出了一个重点,问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钢铁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钢铁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