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钢铁时代 正文 第五百九十九章 亲临船厂

正文 第五百九十九章 亲临船厂

目录:钢铁时代| 作者:十年残梦| 类别:历史军事

    上海港,客运码头,一艘汽船缓缓的停下,头等舱的乘客们,悠闲的下船了,杨元钊到上海已经很多次了,从初期的好奇,变得现在的平常,作为远东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已经有了未来大上海的雏形,但要看跟什么相比了,上海算的上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西北的红利它也可以享受的到,几乎有六成的西北外贸都是从上海过的。

    可是相对于西北的速度,上海的发展太慢了,跟4年前的1908年相比,不过是码头上面更加的繁忙,进出港的船只更多了而已,其他的,就没有多少的变化了,城市只是微微的变化,跟西北的日新月异,形成了几大的对比。

    跟穆默商议好了一个月以后,前往德国,杨元钊就从青岛回来之后,回到包头止呕用了3天的时间,就处理好了西北的事情,之前培养出来的大量工人,分批分次的抵达了上海,而太原特钢,也在杨元钊的主导之下,进行改造,转而生产船用钢,成立了一个新的船用钢分厂,各方面的资源都向着这里倾斜。

    船用钢的选择上面,杨元钊想了半天,去青岛之后的所得,把大部分的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商船做出了对比之后,又经过了一体机的简单调整,加入了几种微量元素,最终形成了包头最强的船用钢体系,这个后世被明明为系列的船用钢系列,从这个时间开始出现在了世界,经过了岁月和时间的考验之后,成为了一个顶级船用钢的品牌。

    从龙骨,到外壳,到骨架,到蒸汽机的用钢,一共21个标号和100多种不同的种类,这些钢种,几乎都比同类产品性能上有12-15左右的提升,不是不能继续提升,民用船只,又不是军用船只,提升总有一个极限,在兼顾了价格和性能之后,这已经是最合适的产品。

    只要是把这些钢铁生产出来,形成批量的规模,使用到未来江南造船厂的民用船舶,以这个为基础制作出来的船舶,在很多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别说马上就要爆发世界大战,即便不会爆发,凭着价格和质量,也能够争夺到相当的市场。

    在配方确定之后,特钢研究所,针对这些批次的钢铁,进行了试生产和工业化的改进,目前只是能够保证小批量生产,杨元钊不着急,这些是未来吃透了江南造船厂和德国方面的技术,生产万吨级的远洋船舶来用的,现在之前调整的钢铁,已经足够用了。

    汽笛长鸣,杨元钊拾级而下,远处一辆汽车直接的进入到了码头,汽车的前方站着一个中年人,仔细一看,是聂云台,在聂云台的亲自迎接之下,杨元钊被引入到了汽车,他顾不上休息,直接告知聂云台,前往江南船厂看看。

    对于杨元钊的要求,聂云台也没有说什么,从杨元钊决定注资开始,西北的那种雷厉风行的风格,就进入到了江南造船厂,哪怕是几个西北银行的执行董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监控之下严格的要求,事实都要求效率,加上一部分补充过来的工人的良好素养,江南造船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数倍,提前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的普通船坞的清理,开始接受订单了,生产船舶了。

    聂云台的缓缓叙述,让杨元钊了解了目前江南造船厂的现状,目前的发展,主要还是在原址之上,清理之后,现在江南造船厂一共有7个大小船坞,最大的不过是3500吨的,他的建筑年代,几乎可以追述到20年前。

    过去的20年,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20年,特别是在造船业上面,伴随着科技跟造船业的逐步交叉,远洋船舶,也从普通的明轮汽船,逐步的发展到现在大型远洋货船,从一两千吨级,逐步的发展到万吨级,甚至接近2万吨级。

    剧烈的攀升和前进,让船坞的落伍速度非常的快,20年前,3500吨的船坞,都不能够被称之为顶尖的船坞,20年后,更是落伍的厉害。

    江南造船厂也开始了新的整合,第一个订单要比3500吨大一点点,因为海量的投入和工作效率,哪怕船坞本身无法拓展,却可以在这个得基础上面进行改造,让它适合生产更大排水量的货船。

    这一个订单是满载排水量为4500吨普通货轮,船坞或许在军用战舰上面,基本上是卡着来,最多只是稍稍超出一点点,但是在民用船舶上面,只要费心研究和改进,总能够提升排水量,这个也是的江南造船厂的优势之一。

    在先进的船坞没有到位之前,3500吨的船坞,算的上是江南造船厂最好的船坞了,走到船坞之上,看着不远的地方,那里曾经是一片农田,被江南造船厂收购过来,作为扩建额工程,此时从西北来的建设队伍,正在开始紧张的施工,那里会是未来江南造船厂的核心,1个3万吨级船坞,2个两万吨级和8个一万吨级,一共11个万吨级以上的船坞,会在那里落下,除了部分核心需要才能够国外进口之外,剩下的基础建设工程,也是重点。

    超过1万吨级的船坞,已经在德国下了订单了,且一下子,就是11个订单,只是这个船坞,就高达5千万美元,上亿银元的投入,直接的占据了对江南造船厂总投入的一半以上,对于造船厂而言,船坞永远是最大的投入,接下来,只要保证船坞的利用率,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

    得到了西北的提醒,从一些细微的环节,发现了英国人的目的,德国目前也悄悄的转向了战时,作为战时经济,现在德国的大部分工业能力都被军火方面的生产占据了,西北跟德国的一系列协议,比如让一些简单,人员密集的生产,由西北代替,西北富余的特种钢材也可以用补充到德国去,这种情况之下,德国对于西北的订单也相当的支持,优先并且保质保量的生产了这一批船坞。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德国进一步跟西北的亲善,这也跟4亿美元有关系,大头还在后面,买东西还要看货试试,没有比这个订单更好的实验了,5000万美元而已,接下来,超过5万吨和3万吨的订单,只是船坞本身,就高达1.9亿美元,这是德国完全无法拒绝的诱惑。

    西北的大部分行动,都相当的精确,船坞也是如此,此时,德国正在加紧赶工,早在几个月之前就下达了订单,最多3个月之后,万吨级的船坞就会生产出来,然后运送到江南造船厂,用半年左右的调试和整合,预计江南造船厂会在1913年的3-4月份,获得万吨级货轮的生产能力。

    急剧扩大的造船吨位,也让江南造船厂极为的缺人,这点直接从西北进行补充,从西北来的工人,也经过了调查局的帮助,倒了几次的手脚,这样的话,列强们,几乎不可能从中间察觉到什么,外国人就是外国人,一定程度上面,他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可是真正的深入的了解中国,他们又都不愿意,很多时候,对于中国的了解,都是留于表面,并不深入,甚至在江南造船厂,西北工人前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些在造船厂工作外国人,或者不知道,或者没兴趣,总之一切都还是商业化的。

    对于上海造船厂,一定程度上面,杨元钊还是寄予厚望的,它不是军用造船厂,这个在上海,在列强们的眼皮底下,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出现问题的,杨元钊也没有打算在上海刺激列强的神经。

    作为洋务运动的最大收获之一,江南造船厂却会成为中国造船业的起点,从民用到军用,在20世纪初的这个时间,远远没有后世的那么泾渭分明,后世,军用就是军用,民用就是民用,民用几乎不太可能取代军用,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苗头,可是一体机的出现,可以变所有不可能的成为可能,加上有德国的全力帮助,杨元钊没有任何的担心。

    再说了,未来,一战是一个盛宴,亚洲没有卷入到这一场世界大战之中,可是亚洲的日本却分享了这个盛宴,繁忙的交通,无数的物资流通,战争的时期,任何的东西都变得昂贵了,运输更是如此,德国击沉的英国商船,几乎是千百万吨级的,这些代表这运力,要如何的进行补充,美国和英国几乎是满世界的挥舞着订单购买船舶,特别在美国参战之后,就更是如此,不然的话,中国怎么可能接到2个万吨货轮的订单呢。

    现在,西北的钢铁厂,拥有了这个基础,提前布局,生产大量的远洋货轮,最起码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海员,为将来的远洋舰队,创造机会,只要布局合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肯努力,在一体机和杨元钊的共同努力下,在勤劳的中国人民建设之下,中国会迎来崛起的时刻。1152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钢铁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钢铁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