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另辟蹊径
目录:钢铁时代| 作者:十年残梦| 类别:历史军事
进攻中东,不得不说,法国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本来,10天时间,已经把合作的事情谈好,接下来只要逐步的整合,就能够让协约国发挥出整体的实力,英法美三国都有些的着急,必须要落实下来,最好在明年的3月之前见到成效,保证明年协约国的战略优势。可这种情况之下,法国提出了这么一个提议,准备结束的回忆,因为法国的提议延长了。
德国陆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协约国有些绝望,如果没有美国的加入,恐怕单单凭借英法,把人口战争潜力给耗尽了,都未必能够干掉德国,如果不是美国的加入,甚至跟德国相持下去的资格都没有,可美国也不是无限,虽然美国有一千万的动员能力,并不代表美国可以损失一千万青壮年而无所谓,这可是生命啊,1000万,最少牵扯到5000万的直系亲属,甚至更庞大的认识人群,这是很大的数量,几乎占据了美国的几分之一。
哪怕是美国压制传媒领域,也不可能无视的一千万的伤亡,之前的几百万,还不知道怎么抹平,继续打下去,伤亡会更多,可是已经上了协约国的船,就只能够走一步算一步,一方面,在国内压制,借助着宣传领域,淡化人们对伤亡的看法,另外一方面,能够解决多少解决多少,尽可能的抹平这件事情。
如果说,欧战就此结束的话,以目前情况之下,美国可以很容易的抹平这么一件事情,毕竟美国国内是财团政治,只要财团能够赚到钱。其他的都无所谓,可战争还在持续之中,如果接下来。德国依然保持着强势话,实力没有太多的损失。继续的以1:3的牺牲比,跟他们对耗下去的话,即便胜利恐怕美国也会元气大伤,整整一代人不复存在了,美国也承受不了这么的的损失,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只不过,他们更多的是从战略向来考虑。德国在战略的高度没有问题,只能够硬拼。
现在法国提出的方法,另辟蹊径,仿佛是另外一条道路,却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德国为什么强大,训练有素的德国陆军是一个方面,关键是火力,美国曾经做过实验,把火力加强到德国人的程度。美*队可以发挥出德国85%以上的战斗力,如果提升50%,美军的战斗力会跟德国一样。
战斗力一样未必能够战胜。却代表着伤亡的大大减少,伤亡比例不再是1:3,会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可惜美国没办法变成这样,小规模的试验部队,或者主力部队,可以增加火力,可是那需要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即便是增加了,也很难发挥作用。如果全部的部队,都增加到德国的程度。那不是一般的困难,原因非常的简单,后勤压力。
美国一直都搞不懂,为什么德国可以支撑这么庞大的火力,他不知道的是,德国可以使用中国廉价军火,中国的生产能力,中国的人工,让中国大部分军火的价格,只有美国成本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加入了足够的利润,给德国的价格,也不会超过美国成本的八成。美国既然销售武器,甚至是租界条约,肯定是要利润,没有足够的利润,他怎么给财团开利润,怎么通过财团发挥影响力。
综合这样情况,美军的军火价格是德国的3倍以上,这还没算无限潜艇战的影响,本身在一战之中,大放异彩的潜艇战,因为中国的出现和改良,让潜艇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到一战中期才普及的1000吨以上的远洋潜艇,西北介入之下,直接就拿出来了成熟的2500吨的潜艇。
对于任何战舰来说,吨位就代表着战斗力,可以使用更强的动力,更大的主炮,更厚的装甲,潜艇这么一种极端性的舰船,就更加如此,潜艇不用防护,因为只要被水面舰艇发现了他的位置,再厚的装甲也没有用,哪怕是后世的核潜艇都是一样,所以他只能够增强到攻击和动力上面,2500吨的潜艇,增加的动力很有限,速度提升的不是特别的明显,可是鱼雷的数量比1200吨的,最少增加了4倍,续航里程也增加了一倍,这样的潜艇,可以随便的出去一两个月,不用回到基地。
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增加了鱼雷的数量,单位潜艇的作战时间大大的加强了,整个北大西洋,长期有125条潜艇在活动,每天击沉的商船吨位数量惊人。
按照美国测算的结果,10艘船往返于一次,就要被击沉一艘,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这是绝对的十分之一的击沉数,往返一次北大西洋,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样来说,基本上一年时间,所有往返于北大西洋的船舶,就会被击沉了。巨大的商船损失,一直以来都是英美的痛,除了战舰之外,几乎全部的船台,都被商船占据,甚至为了商船,英美还饮鸩止渴,给中国下达了订单,数量还相当的庞大。
明知道下达商船的订单,会增加中国人的势力,为未来解决中国设置障碍,可是如果不增加商船的数量,没有足够多的商船,往来于北大西洋航线,协约国就会立刻崩掉,那样的损失更加无法承受。算上船,甚至是武器本身的损耗,这个价格还会飙升,哪怕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承受不了,如果美军全部普及到了德国的军火,那么这个后勤压力,会变成难以承受。明知道牺牲会非常的大,美国依然保持了现在的武器,比起战争开始的时间有所上升,却保持了一个度,跟德国有一定的差别。
1:3这个伤亡比,美国人已经尽可能的努力了,可惜收效甚微,可是现在,法国提出的办法,不是直接的打击德国,消灭德国的有生力量,可是结果是一样,美国不能够达到德国的武装水平,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可以让德国武装程度降低到德国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方法,却是殊途同归的,这样的话,未来一样可以战胜德国,把损失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之中。
法国人不但提出来的方法,还提出了一个大体的方案,不用太多人,用调集足够多的军队,只是调集一个偏师,30万-50万之间,就可以了,要知道,中东那边,对方的布置也相当的薄弱。这个方法可行性不低,中东,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关系,英国在这里有基础,加上埃及,拥有进驻军队的基础,相对而言,其他地方是在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德国最多是帮助,无法直接驻兵,这样的话,他们的对手,只有土耳其。
土耳其是什么,在俄土战争之中,连续失败了许多次,一步步的被俄罗斯占据土地,现在的俄罗斯军队可是烂的可以,哪怕美国没有经历过一战的部队,都可以轻松的对付他们,更别说现在,经过了一战
战洗礼,各方面都加强了很多的军队。
法国提出来,美国非常感兴趣,英国此时被牵扯到了海军领域,陆军只是关注欧洲,听说不用太多,就认下了10万人,10万人在一战开始之前,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一战开始之后,成百万成百万的军队厮杀一起,每天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10万人,真的是偏得不能再偏的偏师了,对英国而言,完全无所谓。
基本认可了在中东开辟新的战场,在目标选择上面,三国又产生了争议,法国提出的想法有些激进,准备直接拿下巴士拉,彻底断绝的德国的海上运输。如果不选择巴士拉作为突破口,哪怕攻占了巴格达,也只是阻断一点,除非把整个中东都给占据了,以中国人的施工能力,很快就可以由替代铁路。事实上,它们并不知道,在伊拉克的北部确实有这么一条铁路,本身就是备用铁路,只是做了基础工作,比如修建了一些铁路桥,隧道之类,可是一旦开工,可以在一两个月之中,见到成效。
法国人的目的很简单,把中国拖下水,虽然有俄罗斯拖着中国,可俄罗斯的实力不怎么样,不但没有消耗,反而让中国更加强大,他还记着中南半岛吃的亏,多好的一大片殖民地和粮食产地,就这么的被中国给夺走了。
法国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却发现英国和美国人,表情怪异的看着他,攻占巴士拉的作用,所有人都非常的清楚,巴士拉作为中东最大的港口,几乎是同盟国海外的唯一通道了,攻占了巴士拉,截断了德国在印度洋的出海口,凭借着英法之间舰队优势,加上印度,足以控制整个印度洋了。
如果说,巴士拉在德国人手中,英美肯定毫不犹豫的同意,可是巴士拉在中国人的手中,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要不要把中国拉入到世界大战之中,成为了讨论的重点,法国据理力争,叙述着这样做的好处,英美则没有被法国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整个会议,陷入到了僵局之中。(未完待续。)
ps:第一章送到,第二章9点之前!
德国陆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协约国有些绝望,如果没有美国的加入,恐怕单单凭借英法,把人口战争潜力给耗尽了,都未必能够干掉德国,如果不是美国的加入,甚至跟德国相持下去的资格都没有,可美国也不是无限,虽然美国有一千万的动员能力,并不代表美国可以损失一千万青壮年而无所谓,这可是生命啊,1000万,最少牵扯到5000万的直系亲属,甚至更庞大的认识人群,这是很大的数量,几乎占据了美国的几分之一。
哪怕是美国压制传媒领域,也不可能无视的一千万的伤亡,之前的几百万,还不知道怎么抹平,继续打下去,伤亡会更多,可是已经上了协约国的船,就只能够走一步算一步,一方面,在国内压制,借助着宣传领域,淡化人们对伤亡的看法,另外一方面,能够解决多少解决多少,尽可能的抹平这件事情。
如果说,欧战就此结束的话,以目前情况之下,美国可以很容易的抹平这么一件事情,毕竟美国国内是财团政治,只要财团能够赚到钱。其他的都无所谓,可战争还在持续之中,如果接下来。德国依然保持着强势话,实力没有太多的损失。继续的以1:3的牺牲比,跟他们对耗下去的话,即便胜利恐怕美国也会元气大伤,整整一代人不复存在了,美国也承受不了这么的的损失,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只不过,他们更多的是从战略向来考虑。德国在战略的高度没有问题,只能够硬拼。
现在法国提出的方法,另辟蹊径,仿佛是另外一条道路,却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德国为什么强大,训练有素的德国陆军是一个方面,关键是火力,美国曾经做过实验,把火力加强到德国人的程度。美*队可以发挥出德国85%以上的战斗力,如果提升50%,美军的战斗力会跟德国一样。
战斗力一样未必能够战胜。却代表着伤亡的大大减少,伤亡比例不再是1:3,会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可惜美国没办法变成这样,小规模的试验部队,或者主力部队,可以增加火力,可是那需要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即便是增加了,也很难发挥作用。如果全部的部队,都增加到德国的程度。那不是一般的困难,原因非常的简单,后勤压力。
美国一直都搞不懂,为什么德国可以支撑这么庞大的火力,他不知道的是,德国可以使用中国廉价军火,中国的生产能力,中国的人工,让中国大部分军火的价格,只有美国成本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加入了足够的利润,给德国的价格,也不会超过美国成本的八成。美国既然销售武器,甚至是租界条约,肯定是要利润,没有足够的利润,他怎么给财团开利润,怎么通过财团发挥影响力。
综合这样情况,美军的军火价格是德国的3倍以上,这还没算无限潜艇战的影响,本身在一战之中,大放异彩的潜艇战,因为中国的出现和改良,让潜艇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到一战中期才普及的1000吨以上的远洋潜艇,西北介入之下,直接就拿出来了成熟的2500吨的潜艇。
对于任何战舰来说,吨位就代表着战斗力,可以使用更强的动力,更大的主炮,更厚的装甲,潜艇这么一种极端性的舰船,就更加如此,潜艇不用防护,因为只要被水面舰艇发现了他的位置,再厚的装甲也没有用,哪怕是后世的核潜艇都是一样,所以他只能够增强到攻击和动力上面,2500吨的潜艇,增加的动力很有限,速度提升的不是特别的明显,可是鱼雷的数量比1200吨的,最少增加了4倍,续航里程也增加了一倍,这样的潜艇,可以随便的出去一两个月,不用回到基地。
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增加了鱼雷的数量,单位潜艇的作战时间大大的加强了,整个北大西洋,长期有125条潜艇在活动,每天击沉的商船吨位数量惊人。
按照美国测算的结果,10艘船往返于一次,就要被击沉一艘,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这是绝对的十分之一的击沉数,往返一次北大西洋,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样来说,基本上一年时间,所有往返于北大西洋的船舶,就会被击沉了。巨大的商船损失,一直以来都是英美的痛,除了战舰之外,几乎全部的船台,都被商船占据,甚至为了商船,英美还饮鸩止渴,给中国下达了订单,数量还相当的庞大。
明知道下达商船的订单,会增加中国人的势力,为未来解决中国设置障碍,可是如果不增加商船的数量,没有足够多的商船,往来于北大西洋航线,协约国就会立刻崩掉,那样的损失更加无法承受。算上船,甚至是武器本身的损耗,这个价格还会飙升,哪怕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承受不了,如果美军全部普及到了德国的军火,那么这个后勤压力,会变成难以承受。明知道牺牲会非常的大,美国依然保持了现在的武器,比起战争开始的时间有所上升,却保持了一个度,跟德国有一定的差别。
1:3这个伤亡比,美国人已经尽可能的努力了,可惜收效甚微,可是现在,法国提出的办法,不是直接的打击德国,消灭德国的有生力量,可是结果是一样,美国不能够达到德国的武装水平,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可以让德国武装程度降低到德国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方法,却是殊途同归的,这样的话,未来一样可以战胜德国,把损失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之中。
法国人不但提出来的方法,还提出了一个大体的方案,不用太多人,用调集足够多的军队,只是调集一个偏师,30万-50万之间,就可以了,要知道,中东那边,对方的布置也相当的薄弱。这个方法可行性不低,中东,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关系,英国在这里有基础,加上埃及,拥有进驻军队的基础,相对而言,其他地方是在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德国最多是帮助,无法直接驻兵,这样的话,他们的对手,只有土耳其。
土耳其是什么,在俄土战争之中,连续失败了许多次,一步步的被俄罗斯占据土地,现在的俄罗斯军队可是烂的可以,哪怕美国没有经历过一战的部队,都可以轻松的对付他们,更别说现在,经过了一战
战洗礼,各方面都加强了很多的军队。
法国提出来,美国非常感兴趣,英国此时被牵扯到了海军领域,陆军只是关注欧洲,听说不用太多,就认下了10万人,10万人在一战开始之前,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一战开始之后,成百万成百万的军队厮杀一起,每天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10万人,真的是偏得不能再偏的偏师了,对英国而言,完全无所谓。
基本认可了在中东开辟新的战场,在目标选择上面,三国又产生了争议,法国提出的想法有些激进,准备直接拿下巴士拉,彻底断绝的德国的海上运输。如果不选择巴士拉作为突破口,哪怕攻占了巴格达,也只是阻断一点,除非把整个中东都给占据了,以中国人的施工能力,很快就可以由替代铁路。事实上,它们并不知道,在伊拉克的北部确实有这么一条铁路,本身就是备用铁路,只是做了基础工作,比如修建了一些铁路桥,隧道之类,可是一旦开工,可以在一两个月之中,见到成效。
法国人的目的很简单,把中国拖下水,虽然有俄罗斯拖着中国,可俄罗斯的实力不怎么样,不但没有消耗,反而让中国更加强大,他还记着中南半岛吃的亏,多好的一大片殖民地和粮食产地,就这么的被中国给夺走了。
法国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却发现英国和美国人,表情怪异的看着他,攻占巴士拉的作用,所有人都非常的清楚,巴士拉作为中东最大的港口,几乎是同盟国海外的唯一通道了,攻占了巴士拉,截断了德国在印度洋的出海口,凭借着英法之间舰队优势,加上印度,足以控制整个印度洋了。
如果说,巴士拉在德国人手中,英美肯定毫不犹豫的同意,可是巴士拉在中国人的手中,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要不要把中国拉入到世界大战之中,成为了讨论的重点,法国据理力争,叙述着这样做的好处,英美则没有被法国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整个会议,陷入到了僵局之中。(未完待续。)
ps:第一章送到,第二章9点之前!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钢铁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钢铁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