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钢铁时代 正文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一流为主导

正文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一流为主导

目录:钢铁时代| 作者:十年残梦| 类别:历史军事

    杨元钊之所以强行要这个,原因也非常的简单,主导性,一流的大学之中,本身就拥有巨大的有事,无论是吸引力上面,学生生源上面,还有科研实力上面,在一定的程度之下,做好侧重点,让这些一流大学承担起更大的任务,这其实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一些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研究所,无不是站在整个世界巅峰的,不但研究做的好,而且赚钱能力也巨大,这才是正确的发展,在说了,这也带有巨大的导向性,鼓励这些学校努力向一流靠拢,至于到了一流的程度,会不会有这么多,那就要看未来的政府财政收入如,收入高了,当然是有了。

    第一流的大学,除了底蕴,名气之外,就是实打实的成绩,每年在大学评比有一个分数,转化了多少实用技术,填补了多少的国内空白,提升了多少世界先进,甚至是一些基础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多少硕士生,博士生,以及这些学生都获得了那些成果,都有严格的规定,正是这样的严格规定之下,第一流的大学,在中国很少。

    因为严格的关系,再加上2年评选一次的,第一流的大学并不多,一共只有36所,其中12所在包头,他们也是包头崛起之后,第一批投入和建设的学校,由于得到了杨元钊的倾向,在最初的投入就非常强大,特别是硬件上面,几乎完爆了世界上其他的大学最初的时候。

    就拿西北大学为例的,从兴建到最终的4年级招生的,每年的投入高达的1.8亿美元,总投入超过了8亿美元,这样的投入,即便在欧美也足以砸出来一个一流的大学了,更别说是在中国,最开始的一两届,还因为师资力量的问题,有钱都没地方花,先期进行的是基础建设比教育师资重,毕竟投资很简单,有钱就行了,老师总不能变出来不。

    后面,在西北第一批出国留学生,用了2-3年的时间,完成了本来四五年才能够完成的学业回归西北之后,在这些学生和之前的教师的帮助下,西北大学才大规模的扩张,从5万人,10万人,15万人,招收人数一路的上升,成为了中国最强大的学校,也是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极限的时候,接近80万人在一个大学之中学习,这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是不可能有的学校规模,却在中国正常的存在。

    西北大学在包头附近,几乎是一个小型的城镇,早就从包头搬迁出去,目前是在距离包头55公里的一个大学城,这里集中了4所一流大学和34所其他大学,每年总学生人数超过了600万,可以说是包头附近,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西北的这些学校,由于有了巨大的支持,底蕴非常的强大,扩张速度非常的快,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所大学都能够进入到一流的领域之中的,在这个时代,中国推定的方法是全面的科研,可是一些天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依然有一定的优势的,特别是西北统一全国之后,全国的大学都在拨款的范围之中,并不以西北和其他地方为分别,甚至为了扶植这些学校,投入有所倾斜。

    对于非西北大学支持的推行,是在1911年之后的事情,前期在西北建设的很多,他们最终冒出来的,成为一流的不多,也就是一些有底蕴的学校,比如,北大,清华这两所后世鼎鼎大名的学校,最终西北拨款和自身的努力之下,跻身了一流行列,其他的南开,复旦,同济等少数学校也是如此,在全国范围之中,能够在3000多所大学之中脱颖而出的不多,12所在包头,27所在西北,真正西北之外的,只有9所,这也可以看出资金的倾斜对于一个学校实力的提升的重要性。

    一流的大学,每家可以享受10亿元的拨款,这些不是教育经费,教育经费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子,这是专供科研,在基金会的时代,杨元钊不会去管这笔钱具体投到了那里,但是会有专门的资金监管,以保证这笔资金不被挪用,36所大学就是360亿,这是一笔让中国之外的所有人都震惊的财富,按照目前中华元跟美元之间的比价是2:1来说,这相当于18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参战之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美国在1913年,也不过是350亿美元的总值,这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如果按照黄金的比价来算的话的,这个时代20美元一盎司黄金,而后世高达一千多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单纯黄金的比价,350亿美元相当于的1.75万亿美元,这绝对不能算是小数字。

    就是说,德国费尽心思,弄走了巴库,输出了近亿的人口,再加上教育产业化等诸多方面加在一起,总体的收入刚刚过了120亿,还只是这一笔投入的三分之二左右,可能整个世界上,也没有那个国家,会在科技上面,投入怎么多的资金了。

    第一流的大学总共有36所,享受10亿的投资,剩下二流三流大学,享受剩余的投资,这样的投入规模非常的不均衡,一流学校,在整个大学之中,只占据的1%左右,即便加上学生总数,也不会超过7%,却享受到了的接近70%的资金,可是剩余的3000多所大学,才瓜分剩余不到30%的资金,这样的倾斜度大的有些太多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拨款不看人情,不看人头,只看科研能力的,只有完成了足够多的课题,这样才能够让评分的提升。在刚刚出现大学评比的时候,差距还不大,可是在第一次评比结束之后,一流大学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一流大学,拥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也出色,最容易出成果,这个计划成熟的1912年到1916年4年的时间之中,36所大学,产生一流以上的成果1734项,完成科技突破3000多次,这些项目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多少的成果,很多只是填补空白,可是在空白填补了之后,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威的时候,直接的成果就有3000多亿元,加上间接,收益相当的惊人,这也是这个项目一直持续下来的根本原因。

    反倒是3000多所二流三流的学校,产生的成果,只有一流大学的零头,从1912年到1916年,一流成果只有59项,还都是经济效益不高的那种,二流成果到不少,只不过经济效益有限,按照一流之外的学校,4年累计获得560亿的资金,可是他们的成果最终创造的效益,不会超过200亿,从一定意义上面,是亏了。

    当然了,中国不可能只看一流大学,很大程度上面,二流和三流学校他们是一流学校的有效补充,虽然这些学校没有取得多有经济价值的成果,可是他们研究的一些资料,还有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可以成为一流学校的补充,这一点,在1914年就初显成效,西北大学跟12所学院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交流机制,就从12所学院之中收获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能够直接利用,却推动了西北大学最少27个一流项目的进程,少则6个月的提升幅度,多则15个月,当年西北大学的多个项目就提前完成,经济效益极为的惊人。

    大学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瞒不住的,事实上,西北也没有想要瞒过去,这一条消息就流传来开,因此造成了整个大学界的大串联,不但36所一流大学纷纷的跑马圈地,确定势力范围,很是引发的一系列的混乱,最终这一混乱,被高层看到了,立刻引起了教育部和一流大学的重视,最终覆盖全中国的科研体系联盟出现了,由教育部牵头,在课题分类和共享上面,进行了一些调整,甚至一些二三流的项目,在对一流项目有一定的促进的时候,可以共享部分资金,已达到足够的收益。

    一流有一流的好处,二流三流,也不是没有作用,在没有这件事情之前,杨元钊一直都认为是这样的,有了课题共享体系,就更加把整个国家的科研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一个阶梯状的发展态势,这对于中国的科技来说,由是一个强心针。

    科技必须要是投入足够的资金,有时候甚至浪费一点,也未必不是坏事,只要能够利用上去,要是僵化的机制,每家大学都闷着头来做研究,研究出来的结果,也只是敝帚自珍,没有应用到工业生产之中,那才是最大的浪费。

    现在,浪费是有,却不是主导,主导是科技的快速发展,有这个作为前提的话,哪怕是对杨元钊投入颇有微辞的人,最终也认可了,在政府经过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最终接收了这个最终的教育上面的项目,整个教育归属与中央政府,并且在财政的总投入上面,占据了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远在军事投入之上。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钢铁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钢铁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