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你们在哪?
目录:宰辅| 作者:尹三问| 类别:历史军事
李筠收到韩微与儋珪的禀报已经是几天之后,赵铮和符璃竟然出现在巴公原。
又被骗了!
李筠好生愤怒,小和尚竟然敢反其道而行,在自己的地盘上耀武扬威,实在可恶。不过韩微的意思,两人有可能被北汉擒获。
可是北汉那边传来的消息是一无所获,李筠很失望,也有些疑惑,难道是故意隐瞒?北汉人竟然也悄悄潜入潞州范围,肆无忌惮?
愤慨之后,一边派人质问北汉皇帝刘钧,一边想着如果赵铮是逃走的,他现在在哪?有没有在泽州拦截的可能?
闾丘仲卿却连连摇头,当务之急是战事,两个无关紧要的年轻人有什么好在乎的?抓到了除了能泄愤和报复之外能做什么?为了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精力,本末倒置啊!
“李公,先不要顾及他们,当务之急是进军南下。”闾丘仲卿道:“北汉那边迟迟不见动作,时机不可再拖延,李公可率大军进入太行山,南下怀州和孟州,抢渡黄河,攻占洛阳,如此大事可期矣!”
这已经是闾丘仲卿第二次向李筠如此建议,在他看来,这是一条最快捷,最有效,也是最正确的战略道路。
可惜李筠却不听,再次摆手拒绝了:“不行,躲入太行山算怎么回事?那是懦夫的表现。至于南下,赵铮那小子也有过如此提议,很可能宋军已经在那里有布置了。要不他怎么会由此南下,肯定是赵匡胤在那处接应,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呃……”闾丘仲卿想再劝谏,可是张嘴的时候,李筠已经走开了。那一瞬间,他也无言以对。
失望、无奈、沮丧……昭义军第一谋士愕然无语,心中暗自感慨,也许失败是注定的。
那一刻,闾丘仲卿仿佛明白了许多知名谋士的可悲与无奈。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前,田丰沮授大概与此刻自己的心情如出一辙。
也许赵匡胤是真命天子,派出了一个小和尚就将潞州上下耍的团团转。现在人走了,还无形中促使李筠摒弃了一条正确道路。
也许这就是天意,很多时候胜败只在一个细节,一个行为之间,李筠已经犯了太多的错误,而且错误的影响还在继续……
……
会盟之后,刘钧破天荒地没有立即回晋阳城,而是选择留在太平驿等待消息。
一个是关于出兵对抗赵匡胤,一个是追捕赵铮和符璃。
刘继业没有去黎城,而是偷偷南下去了一趟巴公原,理由是赵铮有可能南辕北辙。
可惜去了一趟,发现了疑似赵铮的踪迹,但并未抓到人。
刘钧有些失望,甚至还发了通脾气,却也并未太过苛责刘继业。毕竟他已经尽力了,在潞州地界上,没有知会李筠的情况下,行动难免不方便。没抓到人也不是他的错,但却是遗憾,那个赵铮,武力和智谋都非同小可,最重要的是那样的年轻,赵匡胤有这样的左膀右臂,就更难对付了。
可惜啊!
随后李筠派人来询问,他们是否抓到赵铮与符璃,韩微只是怀疑那人是刘继业,并不能确定。辗转几次,关于有像刘继业的人与赵铮长谈的情况并未提到,只是寻常的追问。刘继业不由捏了一般汗,幸好刘钧没有察觉。
当日虽说不曾暴露身份,但还是走漏了风声,肯定不是赵铮,刘继业相信他的人品。当日的举动虽说冒险,但是刘继业并不后悔。
一旦真的给麟州的弟弟惹下麻烦,他会于心难安的。赵铮此人非同小可,得他一个君子之约,对杨家而言并非坏事。
没抓到赵铮和符璃,刘钧颇为遗憾,不过注意力也转到了战事上。李筠的表现却让他很是失望,到今日还犹犹豫豫,瞻前顾后,这怎么能行?
刘钧本来的一腔热血,也逐渐降温,对前景也不如最初那么看好。不过派兵支援李筠这事,他还是打算做。
毕竟是难得的机会,有人在前面为前锋,自己在后面支持,趁势追击,以较小的代价南征,兴许有机会重新入主汴梁。不得不说,此事有着莫大的**,刘钧念念不忘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他的宰相赵华却再次劝阻,希望刘钧不要蹚浑水,出兵协助李筠,为北汉带来无谓的牺牲。
“为何?赵卿为何笃定此战一无胜算?”刘钧有些不甘心,好不容易等汴梁改朝换代,机会难得。倘若赵匡胤坐稳了江山,凭借北汉一隅之地,想要夺回天下可就难了。
赵华痛心疾首道:“南下太行,进攻怀州、孟州,据虎牢而守洛阳,这是最正确的策略。倘若我北汉大军南下,臣绝对如此建议,如此或可据守半壁江山,与赵匡胤东向而争天下。听说闾丘仲卿也有如此意义,却被李筠否决了,昭义军再无胜算可能,陛下何必让我北汉儿郎无辜牺牲呢?”
“这……”
“你确信?舍此一途,再无他法?”刘钧似乎有些不太相信。
“基本没有起色了,当年先帝南下征讨柴荣,也走的这条路,这才激战高平,有了巴公原上的战斗。只可惜天时于我军不利,以至于功亏一篑。”赵华道:“而今李筠放弃此法,虽然据守泽州,却没什么进去,终究是坐以待毙。”
“是这样……”
以父亲刘崇的旧事举例子,刘钧开始回过味来,情况确实没有想象的好。先是被小和尚耍的团团转,现在有不听从正确建议,李筠这样刚愎糊涂之人,怕是真的难成大事啊!
不知不觉间,刘钧开始不怎么抱希望,继而开始打退堂鼓。只是已经和李筠盟誓,还封了一个西平王,要是就这么灰溜溜地撤退了,岂非是背信弃义?单是这一件事,倒不怕李筠不满,怕是得有损北汉的名誉,以后再有人想要投靠,也会掂量掂量的。
办法总是有的,刘钧思来想去,与几位臣子商议许久,想出个办法来。一万援军打折,现在派三五千人助战,而且都是老弱残兵,即便是站厮杀声,对北汉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损害,即便是全军覆没,也就那么大点事情。
先这样吧,如果李筠有能耐,战局发展更为顺利,再增派援军,抑或是左手渔翁之利,都是挺好的。
等北汉援军到了潞州,李筠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群老弱残兵,战斗力低下,如何能成大事?这就是北汉所谓的精锐?人数也骤然减少了一半,态度和做法简直是天差地别啊!
李筠大怒,可人家北汉应对有方,说什么府州刺史折德扆率军进攻北汉腹地,需要派兵回援助云云。暂时不能派遣更多的兵马支持,不过宣徽使卢赞留下襄赞军务,帮助潞州。
混蛋,李筠破口大骂,不派兵还想要指手画脚,什么玩意?故而也不理会监军卢赞。也没有听从闾丘仲卿的建议,面对不断何合围的宋军,
命儿子李守节守卫潞州城,自己亲率三万大军驻防泽州,想要与赵匡胤一绝死战。
……
消息传来时,赵匡胤已经到了黄河边上。李筠没有进入太行山,最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只要暴露在外,哪怕泽州城池高大,也同样有办法尽快攻克。
只此,胜利的太平已经倾斜向宋朝一方,赵匡胤喜不自胜。尤其是听说了这一切局面是赵铮阴差阳错间造就的,至少都是他起的头,算是意外收获吧。
对此,赵匡胤十分满意,甚至还有些许激动。可楚昭辅传回来消息,说赵铮和符璃在巴公镇消失了,有可能被北汉人俘获。
消息不确定,北汉和潞州方面没有公布相关消息,也没有听到相关传言,这算是好事吧,至少目前没有坏消息!
赵匡胤指挥完军事部署之后,抬头遥看北方,不免忧心忡忡,你们到底在哪呢?
又被骗了!
李筠好生愤怒,小和尚竟然敢反其道而行,在自己的地盘上耀武扬威,实在可恶。不过韩微的意思,两人有可能被北汉擒获。
可是北汉那边传来的消息是一无所获,李筠很失望,也有些疑惑,难道是故意隐瞒?北汉人竟然也悄悄潜入潞州范围,肆无忌惮?
愤慨之后,一边派人质问北汉皇帝刘钧,一边想着如果赵铮是逃走的,他现在在哪?有没有在泽州拦截的可能?
闾丘仲卿却连连摇头,当务之急是战事,两个无关紧要的年轻人有什么好在乎的?抓到了除了能泄愤和报复之外能做什么?为了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精力,本末倒置啊!
“李公,先不要顾及他们,当务之急是进军南下。”闾丘仲卿道:“北汉那边迟迟不见动作,时机不可再拖延,李公可率大军进入太行山,南下怀州和孟州,抢渡黄河,攻占洛阳,如此大事可期矣!”
这已经是闾丘仲卿第二次向李筠如此建议,在他看来,这是一条最快捷,最有效,也是最正确的战略道路。
可惜李筠却不听,再次摆手拒绝了:“不行,躲入太行山算怎么回事?那是懦夫的表现。至于南下,赵铮那小子也有过如此提议,很可能宋军已经在那里有布置了。要不他怎么会由此南下,肯定是赵匡胤在那处接应,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呃……”闾丘仲卿想再劝谏,可是张嘴的时候,李筠已经走开了。那一瞬间,他也无言以对。
失望、无奈、沮丧……昭义军第一谋士愕然无语,心中暗自感慨,也许失败是注定的。
那一刻,闾丘仲卿仿佛明白了许多知名谋士的可悲与无奈。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前,田丰沮授大概与此刻自己的心情如出一辙。
也许赵匡胤是真命天子,派出了一个小和尚就将潞州上下耍的团团转。现在人走了,还无形中促使李筠摒弃了一条正确道路。
也许这就是天意,很多时候胜败只在一个细节,一个行为之间,李筠已经犯了太多的错误,而且错误的影响还在继续……
……
会盟之后,刘钧破天荒地没有立即回晋阳城,而是选择留在太平驿等待消息。
一个是关于出兵对抗赵匡胤,一个是追捕赵铮和符璃。
刘继业没有去黎城,而是偷偷南下去了一趟巴公原,理由是赵铮有可能南辕北辙。
可惜去了一趟,发现了疑似赵铮的踪迹,但并未抓到人。
刘钧有些失望,甚至还发了通脾气,却也并未太过苛责刘继业。毕竟他已经尽力了,在潞州地界上,没有知会李筠的情况下,行动难免不方便。没抓到人也不是他的错,但却是遗憾,那个赵铮,武力和智谋都非同小可,最重要的是那样的年轻,赵匡胤有这样的左膀右臂,就更难对付了。
可惜啊!
随后李筠派人来询问,他们是否抓到赵铮与符璃,韩微只是怀疑那人是刘继业,并不能确定。辗转几次,关于有像刘继业的人与赵铮长谈的情况并未提到,只是寻常的追问。刘继业不由捏了一般汗,幸好刘钧没有察觉。
当日虽说不曾暴露身份,但还是走漏了风声,肯定不是赵铮,刘继业相信他的人品。当日的举动虽说冒险,但是刘继业并不后悔。
一旦真的给麟州的弟弟惹下麻烦,他会于心难安的。赵铮此人非同小可,得他一个君子之约,对杨家而言并非坏事。
没抓到赵铮和符璃,刘钧颇为遗憾,不过注意力也转到了战事上。李筠的表现却让他很是失望,到今日还犹犹豫豫,瞻前顾后,这怎么能行?
刘钧本来的一腔热血,也逐渐降温,对前景也不如最初那么看好。不过派兵支援李筠这事,他还是打算做。
毕竟是难得的机会,有人在前面为前锋,自己在后面支持,趁势追击,以较小的代价南征,兴许有机会重新入主汴梁。不得不说,此事有着莫大的**,刘钧念念不忘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他的宰相赵华却再次劝阻,希望刘钧不要蹚浑水,出兵协助李筠,为北汉带来无谓的牺牲。
“为何?赵卿为何笃定此战一无胜算?”刘钧有些不甘心,好不容易等汴梁改朝换代,机会难得。倘若赵匡胤坐稳了江山,凭借北汉一隅之地,想要夺回天下可就难了。
赵华痛心疾首道:“南下太行,进攻怀州、孟州,据虎牢而守洛阳,这是最正确的策略。倘若我北汉大军南下,臣绝对如此建议,如此或可据守半壁江山,与赵匡胤东向而争天下。听说闾丘仲卿也有如此意义,却被李筠否决了,昭义军再无胜算可能,陛下何必让我北汉儿郎无辜牺牲呢?”
“这……”
“你确信?舍此一途,再无他法?”刘钧似乎有些不太相信。
“基本没有起色了,当年先帝南下征讨柴荣,也走的这条路,这才激战高平,有了巴公原上的战斗。只可惜天时于我军不利,以至于功亏一篑。”赵华道:“而今李筠放弃此法,虽然据守泽州,却没什么进去,终究是坐以待毙。”
“是这样……”
以父亲刘崇的旧事举例子,刘钧开始回过味来,情况确实没有想象的好。先是被小和尚耍的团团转,现在有不听从正确建议,李筠这样刚愎糊涂之人,怕是真的难成大事啊!
不知不觉间,刘钧开始不怎么抱希望,继而开始打退堂鼓。只是已经和李筠盟誓,还封了一个西平王,要是就这么灰溜溜地撤退了,岂非是背信弃义?单是这一件事,倒不怕李筠不满,怕是得有损北汉的名誉,以后再有人想要投靠,也会掂量掂量的。
办法总是有的,刘钧思来想去,与几位臣子商议许久,想出个办法来。一万援军打折,现在派三五千人助战,而且都是老弱残兵,即便是站厮杀声,对北汉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损害,即便是全军覆没,也就那么大点事情。
先这样吧,如果李筠有能耐,战局发展更为顺利,再增派援军,抑或是左手渔翁之利,都是挺好的。
等北汉援军到了潞州,李筠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群老弱残兵,战斗力低下,如何能成大事?这就是北汉所谓的精锐?人数也骤然减少了一半,态度和做法简直是天差地别啊!
李筠大怒,可人家北汉应对有方,说什么府州刺史折德扆率军进攻北汉腹地,需要派兵回援助云云。暂时不能派遣更多的兵马支持,不过宣徽使卢赞留下襄赞军务,帮助潞州。
混蛋,李筠破口大骂,不派兵还想要指手画脚,什么玩意?故而也不理会监军卢赞。也没有听从闾丘仲卿的建议,面对不断何合围的宋军,
命儿子李守节守卫潞州城,自己亲率三万大军驻防泽州,想要与赵匡胤一绝死战。
……
消息传来时,赵匡胤已经到了黄河边上。李筠没有进入太行山,最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只要暴露在外,哪怕泽州城池高大,也同样有办法尽快攻克。
只此,胜利的太平已经倾斜向宋朝一方,赵匡胤喜不自胜。尤其是听说了这一切局面是赵铮阴差阳错间造就的,至少都是他起的头,算是意外收获吧。
对此,赵匡胤十分满意,甚至还有些许激动。可楚昭辅传回来消息,说赵铮和符璃在巴公镇消失了,有可能被北汉人俘获。
消息不确定,北汉和潞州方面没有公布相关消息,也没有听到相关传言,这算是好事吧,至少目前没有坏消息!
赵匡胤指挥完军事部署之后,抬头遥看北方,不免忧心忡忡,你们到底在哪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宰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宰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