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堂上的三大势力
目录:新列强时代| 作者:排云掌| 类别:都市言情
“两位大人有没有受到京城方面的拉拢?”
既然张亮基和左宗棠和自己想法一致,必须要保持朝堂平衡不被打破,那么接下来的谈话便没必要藏着掩着了,吴可开口直指核心。点
两位中年文士再次互对了个眼神,而后默契的点头承认了下来。不说三位老大的亲密关系,有些东西就是想瞒也很难瞒住,与其等人家通过别的渠道得到消息心生芥蒂,还不如老实的自己承认为好。
“嘿嘿,果然朝堂上一场权利争斗已经拉开帷幕……”
吴可嘿嘿一笑,眼神之中露出丝丝高深莫测的味道。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就表示他也收到了来自京城某方势力的暗中拉拢。
这就要说到朝中的另一方大势力了,就是以恭亲王为首的帝胤势力了。
咸丰死时,道光九个儿子中健在的还有五阿哥敦亲王奕誴、六阿哥恭亲王奕訢、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钟郡王奕詥、九阿哥孚郡王奕譓等。
在咸丰死时恭亲王奕訢30岁、醇郡王奕譞20岁,都年富力强。当初列强联军逼近京师时大敌当前,咸丰皇帝和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多逃到避暑山庄,几乎没有一个人身临前线。
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譞都是空有爵位的闲散亲王、郡王,既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军机大臣,更不是御前大臣,却要挺身在第一线,处理那么一个乱摊子。要不是有吴可的横空出世,一个丢失京城的千古骂名却是跑不掉的。
诸位兄弟本来就对咸丰登上皇位心怀不满,且他们之前又陆续被免掉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八旗都统等职务,咸丰挂掉后他们要往承德奔丧又遭到拒绝,特别是他们作为咸丰皇帝的血亲而未列入“御赏”、“同道堂”章顾命大臣之中,于情于理都不妥当。
旧怨新恨汇聚一起,况且恭亲王奕訢此时因为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威望极高,他同诸位兄弟没有官职的醇郡王奕譞等联合起来,暗中同帝后势力联合起来,同朝中顾命大臣以外的势力联合起来,成为朝中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作为天下九督中公认的紧密联盟,两广总督吴可,云贵总督张亮基以及闽浙总督左宗棠自然是这帮王爷们拉拢的重点目标。
况且,吴可跟恭亲王还有一段‘战友’交情,这帮宗室王爷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拉拢机会,短短一个来月时间内秘密赶赴广州的游说使者已经到了好几批,吴可正觉得头疼着呢。
他知道朝堂将经历一场血雨腥风,顾命大臣和皇室贵胄以及帝后党羽为了权力将展开惨烈争斗,稍一不慎便有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
老话常谈,不说吴可没有直接参与朝堂争斗的想法,以他此时的地位和年龄,基本上已经没有上升空间,又何必冒险参与这种要命的游戏?
了不得成功后爵位抬升一阶,可对他而言公爵和侯爵的差距并不大,只是听起来名头响亮点而已,诱惑还没大到让他挺而走险的地步。
与他情况相似,张亮基和左宗棠也基本面临如此状况。
可能云贵总督张亮基还有些犹豫,毕竟他年纪大了必须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如果参与朝堂争斗换来一个高等爵位的话,就算子孙后代能力一般,起码可以保证五十年荣华富贵。
不过吴可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张亮基作为南方联盟资历最老辈分最高的总督,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吴可跟左宗棠的态度,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的决定必须得慎之又慎。
敏感察觉到张亮基心中的纠结,吴可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写信安抚并明确表明了态度,不希望张亮基参合进激烈的朝堂争斗中去,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毫不隐讳道出,同时还知会了闽浙总督左宗棠一声。
不知道左宗棠跟张亮基私底下怎么说的,这两位的关系那才叫做亲密无间,不过眼前这两位中年文士的到来,估计也代表了两人的态度,想要弄清楚吴可心中的真实想法。
毕竟左宗棠和张亮基不是后世之人,可能他们的智商比吴可高上不少,但限于眼界和环境的影响,对于京城局势的看法有些偏颇也可以理解。
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阶层,对于权力斗争特别是涉及到皇权的权力斗争极其热衷,要说左宗棠和张亮基对于王爷们的拉拢一点心思没有傻子都不相信。
“对于京城局势,你们都是怎么看法?”
知道眼前两位中年文士都是左宗棠和张亮基的心腹幕僚,很多隐秘事情都不会瞒着这两位。有些不太重要的决定这两位甚至可以帮着做决定,所以吴可也没客气直接开问。
“不知大人说的哪方面?”
两位中年文士再次互对了一眼,其中一位起身拱手问道。
“你们认为哪方会赢?”
吴可眼睛微微一眯,轻笑着直截了当问道。
“这个……”
那中年文士脸色一僵,很有些不适应吴可的说话方式。
“没什么,你直说就是!”
吴可轻轻摆了摆手,了然的点了点头鼓励道。
“区区以为,顾命大臣奉了先皇旨意拥有正统名分,而且个个出身不凡势力庞大,眼下比起帝后与王公大臣们的联合势力虽然处于烈士但也差不到哪去!”
见此,开口的中年文士也没再推让,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后便将心中想法道出,说话的当口脸上更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大人,学生认为短时间内顾命大臣们将占有不小优势,不过时间一长就不好说了,毕竟他们的对手可是新皇……”
另一位中年文士也不甘落后的插了一嘴,显然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思考。
“说得好!”
吴可微笑点头,算是认可了两位中年文士的说法。
顾命八大臣既然如此得咸丰信任,自然都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大佬,一个个势力庞大能量也够大。
里头有宗室勋贵也有军机大臣,联合起来的势力用权倾朝野来形容都不为过。
能与之正面对抗的势力不是没有,以桂良和花沙纳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合南方三大总督的实力足可与顾命大臣抗衡一二,不过桂良和吴可等人算是朝堂中间派,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主动参合进京城的争斗中去。
当然指的是实权方面,真要论名义的话,顾命大臣们跟新皇太后以及王公们比起来屁都不是。
这也就造成了眼下顾命八大臣在朝中的势力,至少在实权方面一家独大的特殊局面。
因为咸丰帝挂得太过突然,还没给新鲜出炉的帝后势力发展壮大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别看同治小朋友坐上了皇位,其真实实力在朝堂几方人马当中却是最弱小的一方,稍一不慎可能都有被彻底架空的危险。
帝后势力就是6岁的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当然他们虽是孤儿寡母,在帝制时代却是皇权的核心。咸丰在临终之前,特制“御赏”、“同道堂”两颗印章,作为日后颁布诏谕的符信。
也就是说,奏折“经赞襄大臣拟旨缮进,俟皇太后、皇上阅后,上用‘御赏’下用‘同道堂’二印,以为凭信”。
这两颗印章,“御赏”之章,为印起;“同道堂”之章,为印讫(结束)。将“御赏”章,交皇后钮祜禄氏收掌;而将“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载淳收掌,因载淳年幼,“同道堂”章实际上是由其生母懿贵妃掌管。
咸丰的旨意是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与八大臣联合执政,避免出现八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专权的局面。
按字面意思上说,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实权在八大臣之上,因为她们均有对于八大臣所决策军政大事不予盖章的大公主(恭亲王长女)、大阿哥(同治帝)否决权。
显然,如果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不加盖“御赏”和“同道堂”这两颗起、讫之章,那么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是发不出“诏书”和“谕旨”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之议决均不能生效。
相反,由内臣拟旨而不经过顾命八大臣同意,加盖“御赏”与“同道堂”两章即能生效。因此,帝后势力是朝廷中最为重要的政治势力。
在对待顾命大臣的态度上,帝后一方同帝胤一方的利益是共同的,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在朝臣、帝胤、帝后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力量对比上,显然帝胤势力与帝后势力在正统名义上占有不小优势。
当然,在吴可看来真要狠下一条心的话,顾命八大臣完全可以将所谓的帝后和王公势力不放在眼里,因为朝堂上的实权大多都在顾命大臣手里,很多事情歧视根本用不着下旨顾命大臣内部便可以商量着决定,这才是帝后党和王公党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既然张亮基和左宗棠和自己想法一致,必须要保持朝堂平衡不被打破,那么接下来的谈话便没必要藏着掩着了,吴可开口直指核心。点
两位中年文士再次互对了个眼神,而后默契的点头承认了下来。不说三位老大的亲密关系,有些东西就是想瞒也很难瞒住,与其等人家通过别的渠道得到消息心生芥蒂,还不如老实的自己承认为好。
“嘿嘿,果然朝堂上一场权利争斗已经拉开帷幕……”
吴可嘿嘿一笑,眼神之中露出丝丝高深莫测的味道。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就表示他也收到了来自京城某方势力的暗中拉拢。
这就要说到朝中的另一方大势力了,就是以恭亲王为首的帝胤势力了。
咸丰死时,道光九个儿子中健在的还有五阿哥敦亲王奕誴、六阿哥恭亲王奕訢、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钟郡王奕詥、九阿哥孚郡王奕譓等。
在咸丰死时恭亲王奕訢30岁、醇郡王奕譞20岁,都年富力强。当初列强联军逼近京师时大敌当前,咸丰皇帝和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多逃到避暑山庄,几乎没有一个人身临前线。
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譞都是空有爵位的闲散亲王、郡王,既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军机大臣,更不是御前大臣,却要挺身在第一线,处理那么一个乱摊子。要不是有吴可的横空出世,一个丢失京城的千古骂名却是跑不掉的。
诸位兄弟本来就对咸丰登上皇位心怀不满,且他们之前又陆续被免掉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八旗都统等职务,咸丰挂掉后他们要往承德奔丧又遭到拒绝,特别是他们作为咸丰皇帝的血亲而未列入“御赏”、“同道堂”章顾命大臣之中,于情于理都不妥当。
旧怨新恨汇聚一起,况且恭亲王奕訢此时因为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威望极高,他同诸位兄弟没有官职的醇郡王奕譞等联合起来,暗中同帝后势力联合起来,同朝中顾命大臣以外的势力联合起来,成为朝中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作为天下九督中公认的紧密联盟,两广总督吴可,云贵总督张亮基以及闽浙总督左宗棠自然是这帮王爷们拉拢的重点目标。
况且,吴可跟恭亲王还有一段‘战友’交情,这帮宗室王爷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拉拢机会,短短一个来月时间内秘密赶赴广州的游说使者已经到了好几批,吴可正觉得头疼着呢。
他知道朝堂将经历一场血雨腥风,顾命大臣和皇室贵胄以及帝后党羽为了权力将展开惨烈争斗,稍一不慎便有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
老话常谈,不说吴可没有直接参与朝堂争斗的想法,以他此时的地位和年龄,基本上已经没有上升空间,又何必冒险参与这种要命的游戏?
了不得成功后爵位抬升一阶,可对他而言公爵和侯爵的差距并不大,只是听起来名头响亮点而已,诱惑还没大到让他挺而走险的地步。
与他情况相似,张亮基和左宗棠也基本面临如此状况。
可能云贵总督张亮基还有些犹豫,毕竟他年纪大了必须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如果参与朝堂争斗换来一个高等爵位的话,就算子孙后代能力一般,起码可以保证五十年荣华富贵。
不过吴可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张亮基作为南方联盟资历最老辈分最高的总督,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吴可跟左宗棠的态度,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的决定必须得慎之又慎。
敏感察觉到张亮基心中的纠结,吴可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写信安抚并明确表明了态度,不希望张亮基参合进激烈的朝堂争斗中去,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毫不隐讳道出,同时还知会了闽浙总督左宗棠一声。
不知道左宗棠跟张亮基私底下怎么说的,这两位的关系那才叫做亲密无间,不过眼前这两位中年文士的到来,估计也代表了两人的态度,想要弄清楚吴可心中的真实想法。
毕竟左宗棠和张亮基不是后世之人,可能他们的智商比吴可高上不少,但限于眼界和环境的影响,对于京城局势的看法有些偏颇也可以理解。
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阶层,对于权力斗争特别是涉及到皇权的权力斗争极其热衷,要说左宗棠和张亮基对于王爷们的拉拢一点心思没有傻子都不相信。
“对于京城局势,你们都是怎么看法?”
知道眼前两位中年文士都是左宗棠和张亮基的心腹幕僚,很多隐秘事情都不会瞒着这两位。有些不太重要的决定这两位甚至可以帮着做决定,所以吴可也没客气直接开问。
“不知大人说的哪方面?”
两位中年文士再次互对了一眼,其中一位起身拱手问道。
“你们认为哪方会赢?”
吴可眼睛微微一眯,轻笑着直截了当问道。
“这个……”
那中年文士脸色一僵,很有些不适应吴可的说话方式。
“没什么,你直说就是!”
吴可轻轻摆了摆手,了然的点了点头鼓励道。
“区区以为,顾命大臣奉了先皇旨意拥有正统名分,而且个个出身不凡势力庞大,眼下比起帝后与王公大臣们的联合势力虽然处于烈士但也差不到哪去!”
见此,开口的中年文士也没再推让,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后便将心中想法道出,说话的当口脸上更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大人,学生认为短时间内顾命大臣们将占有不小优势,不过时间一长就不好说了,毕竟他们的对手可是新皇……”
另一位中年文士也不甘落后的插了一嘴,显然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思考。
“说得好!”
吴可微笑点头,算是认可了两位中年文士的说法。
顾命八大臣既然如此得咸丰信任,自然都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大佬,一个个势力庞大能量也够大。
里头有宗室勋贵也有军机大臣,联合起来的势力用权倾朝野来形容都不为过。
能与之正面对抗的势力不是没有,以桂良和花沙纳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合南方三大总督的实力足可与顾命大臣抗衡一二,不过桂良和吴可等人算是朝堂中间派,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主动参合进京城的争斗中去。
当然指的是实权方面,真要论名义的话,顾命大臣们跟新皇太后以及王公们比起来屁都不是。
这也就造成了眼下顾命八大臣在朝中的势力,至少在实权方面一家独大的特殊局面。
因为咸丰帝挂得太过突然,还没给新鲜出炉的帝后势力发展壮大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别看同治小朋友坐上了皇位,其真实实力在朝堂几方人马当中却是最弱小的一方,稍一不慎可能都有被彻底架空的危险。
帝后势力就是6岁的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当然他们虽是孤儿寡母,在帝制时代却是皇权的核心。咸丰在临终之前,特制“御赏”、“同道堂”两颗印章,作为日后颁布诏谕的符信。
也就是说,奏折“经赞襄大臣拟旨缮进,俟皇太后、皇上阅后,上用‘御赏’下用‘同道堂’二印,以为凭信”。
这两颗印章,“御赏”之章,为印起;“同道堂”之章,为印讫(结束)。将“御赏”章,交皇后钮祜禄氏收掌;而将“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载淳收掌,因载淳年幼,“同道堂”章实际上是由其生母懿贵妃掌管。
咸丰的旨意是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与八大臣联合执政,避免出现八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专权的局面。
按字面意思上说,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实权在八大臣之上,因为她们均有对于八大臣所决策军政大事不予盖章的大公主(恭亲王长女)、大阿哥(同治帝)否决权。
显然,如果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不加盖“御赏”和“同道堂”这两颗起、讫之章,那么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是发不出“诏书”和“谕旨”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之议决均不能生效。
相反,由内臣拟旨而不经过顾命八大臣同意,加盖“御赏”与“同道堂”两章即能生效。因此,帝后势力是朝廷中最为重要的政治势力。
在对待顾命大臣的态度上,帝后一方同帝胤一方的利益是共同的,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在朝臣、帝胤、帝后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力量对比上,显然帝胤势力与帝后势力在正统名义上占有不小优势。
当然,在吴可看来真要狠下一条心的话,顾命八大臣完全可以将所谓的帝后和王公势力不放在眼里,因为朝堂上的实权大多都在顾命大臣手里,很多事情歧视根本用不着下旨顾命大臣内部便可以商量着决定,这才是帝后党和王公党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列强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列强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