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征伐前夕
目录:隋唐之谋国| 作者:我是吃素的| 类别:历史军事
幽州临朔宫,内史省的官衙里,内史侍郎虞世基正在审阅来自全国各地的疏奏,虞世基现在非常忙碌,比皇帝杨广还要忙碌几分,现在杨广对很多疏奏都没有时间批阅,不得不放权。
所有疏奏都是由内史省先审阅后,只挑重要的军国政务大事交上去,其余稍微重要之事则是由内阁来集中审议,遇到分歧严重之争,再交给皇帝定夺。
而一般零星琐碎的小事,只要各部印章齐全,有尚书左右仆射签字,便可直接由内史省拟旨下发。
所以评判大事小事的标准,就在掌握在虞世基手中,他拥有很大的权力,虞世基先要进行分类审阅,一些对他不利的奏折,他便会扣住,或者直接打回去,或者直接就在他手中消失。
当然,每天数百件疏奏,仅凭虞世基一人之力,他也难以处理,他也将部分疏奏分给他的心腹手下来处理,比如他的头号心腹干将封德彝,他的长子虞柔也引为内史,一同协助他处理奏折。
就在虞世基全神贯注审阅奏折时,封德彝抱着厚厚一叠奏折走到他前面:“使君,这又是各地送上来的请皇上停止征伐高丽的奏折。”
虞世基本来有些萎靡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立刻停下笔,接过奏折随意的翻了翻之后扔在了桌子上,眉头顿时皱成一团道:“我看他们想到忠臣都想当疯了,他们也不想想圣上做出的决定什么时候更改过。”
封德彝也在一旁苦笑道:“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圣上的此举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呀!他们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那不就是表明圣上的决定是不和人心的吗?”虞世基摇了摇头道,“如果一两个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圣上不会说什么?现在这么多人一起站出来。这更会让圣上坚定他发动战争的想法。”
“使君的意思是,圣上担心这些人的背后有人。”封德彝能够到达现在这个位置代表着他的才能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否则杨广也不会让他担任自己的书记官了。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他们在这么闹下去恐怕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虞世基无奈的摇了摇头道。
“那这些奏折,还要不要呈给圣上。”
“递,这么重要的奏折谁敢私下扣留呀!”虞世基站起身来道,“不管是雷霆还是雨露咱们都得担着,我亲自给圣上送去。”
说完。收拾好桌子上的奏折,就独自一人向杨广的御书房走去。
而此时的御书房内,新任兵部尚书樊子盖正在向杨广汇报最后的备战情况。
“陛下。从天下各地兵府已调兵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其中调至涿郡一百万二千人,直接赴辽东十三万人,截止前天为止。天下之兵已有七成抵达。还有三成在路上,最迟十月中旬可全部抵达。”
“十月中旬才能全部抵达,然后到达辽东,岂不是冬天了?”杨广极为不满道:“难道你们还要朕拖到明年春天才能开战吗?”
樊子盖小心翼翼道:“陛下,不仅军队没有到齐,运送物资的民夫也差得远,现在才到百万,还有两百万未到。粮食送不上去,就算军队到齐也没有用?”
杨广怒火上冲。一拍桌子道:“这些地方官都是吃白饭的吗?朕三个月前就下旨了,到现在才来三成,他们还有没有将朕的圣旨放在眼里呀!来人。”
“陛下!”从门外候着的田酚急忙从外面走了进来。
“去,告诉虞世基,传朕的旨意,十月三十日为最后期限,传旨河北、河南、山东各郡,若还有民夫未到者,太守、郡丞皆斩!”
“奴才遵旨。”
田酚接到命令之后退下去了,杨广又对樊子盖道:“兵部也立即传牒给各兵府,也同样以十月三十日为最后期限,凡还没有赶到的兵府,鹰扬郎将斩!”
樊子盖心中惶惶然,这半个月要发牒全国,怎么可能来得及?他不敢多言,慌忙答应一声,退下去了。
他刚刚退下去没多久,虞世基就在一名内史的带领下走了进来:“陛下。”
“虞爱卿,你来的可真够快的,现在朕的之一恐怕还没有到你那吧!”杨广看见虞世基进来问道。
“臣刚刚在路上碰到了传旨的太监,知道了圣上的旨意,臣回去后就立即拟旨。”虞世基点头道。
“那就好,对了,你找朕有什么事情吗?”杨广问道。
虞世基听到杨广的话后,从自己的怀里取出一份奏折笑道:“陛下,这是上党郡邱太守的奏疏,上面说,有民间义勇之女孙九郎、赵八娘等二十八人上书官府,请愿赴辽东作战,这是民间忠烈之女,邱太守请求给予嘉奖。”
这样的消息令刚刚大发脾气的杨广心情略略好转,他点点头笑道:“看来并不是天下之民都畏惧高丽之战,还是有愿为国效命者,传令丘和嘉奖这二十八名贞烈之女,至于上战场就免了,战场毕竟是男人的事。”
“是,陛下说的对,如果让这些女人上战场的话,那岂不是让敌国耻笑咱们国家没有男人吗?”虞世基点头应道。
“你说的没错,有的人还不如女人呢?”杨广怒气冲冲的说道。
“陛下,请息怒,毕竟人无完人吗?”虞世基劝慰道。
“朕没事。”杨广说道,“你手里的奏折是怎么回事,是需要朕批复的吗?”
“只是一些琐碎的杂事,臣本来不想让圣上知道的,可是……”虞世基看了看杨广,低头说道。
“拿来吧!朕还没有那么脆弱呢?”杨广看着虞世基的样子。就知道这件事不简单所以伸手向他要道。
“请圣上过目?”虞世基将手里的那些奏折交给杨广道。
杨广接过奏折,一本一本的看了起来。随着他翻奏折的动作越来越快,他的脸色就越来越难看。很快他就将所有的奏折都看完了,他狠狠的将奏折拍在玉案上冷冷的说道:“他们这些人是不是认为朕不敢大开杀戒呀!”
“请陛下息怒。”虞世基跪下劝慰道,“陛下,他们也都是尽一个臣子的职责,还望陛下不要太过惩罚。”
“起来吧!朕还没有糊涂到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地步。”杨广也知道现在的自己还真不能说什么。
“陛下圣明。”
“好了,你下去吧,这件事朕心里有数了。”杨广挥挥手让虞世基出去。
虽然虞世基还想和杨广多呆一会儿。但是他也知道杨广现在正在气头上,自己留在这里不但讨不了好,说不定一句话不对还会让杨广讨厌自己。
虞世基退出去了。杨广盯着玉案上的奏折喃喃道:“不急,等朕从高丽回来在收拾你们,现在你们就再多蹦跶几天吧!”
说着眼神中的杀气顿时间就迸发了出来,如果此时虞世基在这里的话。恐怕会被杨广的眼神给吓个半死。看来真的应了那句话,帝王一怒浮尸万里。
半个月后,杨广召集内阁的几位宰相商议征讨高丽的事情。
虞世基看着杨广那平静的神色,如果不是太了解杨广的为人,还以为杨广已经将那件事给忘记了呢?
御书房外,宦官黄臣中,也就是林子轩资助过的那位太监,快步从偏殿大门处走来。他手中拿着一封信,步履匆匆。一名又一名侍卫面前穿行,一直走到了御书房前,书房门口站着十几名宦官,见他过来,皆纷纷让开一条路。
黄臣中看了一眼御书房大门,对着门外的一个小宦官问道:“圣上现在方便吗?”
一名小宦官躬身道:“启禀黄公公,圣上正在会见几名相国,您稍等一下吧!”
黄臣中点点头,走进了御书房外房等候。
御书房内,杨广正和七名宰相商议辽东备战,宇文化及、虞世卿、裴矩、裴蕴、独孤震、杨达、苏威,七名相国都到齐了,由宇文化及汇报辽东备战情况。
“陛下,一百一十三万军队已经全部调集到涿郡,还有各地征调的两百三十万民夫也抵达了涿郡和北平郡,各种物资、兵器和粮食都已经备齐。”
“粮食调集了多少?”
“回禀陛下,在涿郡调集了三百万石,在辽东调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一共四百二十万石。”
“不够!”
杨广缓缓道:“还有半月才发动战争,至少要进行两个月之久,三百四十万人接近三个月的消耗,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再从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河东各郡官仓调集四百万石粮食送去涿郡和辽东。”
旁边裴矩躬身道:“可是陛下,去年河南、山东大旱,河北水灾,三十八个郡都是颗粒无收,我们还要赈灾,粮食很紧张。”
杨广目光凌厉,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让朕停止辽东之战,是吗?”
裴矩吓得心中一颤:“臣不敢!”
虞世基连忙道:“陛下,四百万石粮食是有,臣昨晚核算过,现在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河东一百二十三个郡,共计存有粮食四百八十万石,可是如果送粮,还得再征调民夫。”
杨广哼了一声道:“送粮是你们和各地方官府之间的事,朕不管,朕只管一件事,半个月之后,朕要再见到四百万石粮食出现在涿郡和辽东的粮仓里,各地官府谁敢误了时间,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皆斩!”
几名相国都暗暗叹息,虞世卿的四百八十万石粮食,是把所有义仓的粮食都算进去了,如果真这样执行,冬天的赈灾就得停下来了,到时候天下可就真的大乱了。
御书房内安静下来,七名宰相只剩下宇文化及一人被杨广留了下来。这时,黄臣中走了进来,将一封信呈给了杨广:“陛下,幽州消息。”
杨广正在拟定作战计划,他立刻放下笔,将信接过,打开来细看,这是自己的密探写来的信,说的是幽州总管元弘嗣不但没有前往东莱口造船,反而还以重病的理由留了下来,而且现在还秘密召集幽州各领军将领前往总管府商议要事,至于商议的具体内容这封信上则没有说什么?
杨广看完这封信后,递给黄臣中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杨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元弘嗣这么做肯定是受到了元寿的指使,否则以元弘嗣那谨小慎微的性格还没有胆量来抗旨。
而元家为什么这么做,显然是他们已经看穿了自己借着发动高丽战争,削弱关陇贵族集团的目的,所以他们才会想尽办法来对自己来进行掣肘。
不管他们想什么样的方法来阻止自己,高丽之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不过为了不使他们对自己的计划有所阻碍,看来得给他们找个对手给他们找找麻烦了,免得他们在自己最紧要的时候扯朕得后腿。
想到此,对着黄臣中道:“去将涿郡太守林子轩宣来,朕要见他。”
“喏。”黄臣中答应一声之后退了下去。
“你觉得朕给他们找的这个对手怎么样?”杨广向站在一旁的宇文化及问道。
“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没错,他就是朕手上的一把刀,一把锋利无比的刀。”
涿郡,太守府。
林子轩正在自己的府邸和老将鱼俱罗聊天,自从那天二人比武之后,鱼俱罗三天两头的就上林子轩这里来,不是喝酒就是比武,弄得林子轩是不厌其烦呀!
今天他和鱼俱罗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天下各地的叛乱。
“毕竟民众都不愿为匪,除非实在是活不下去,但我看现在的造反者大多是乌合之众,只要明年上半年圣上结束高丽战役,那么就会调集兵力扫荡这些造反者,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所以我推断在明年夏收开始前,大隋就会恢复原有的秩序,现在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鱼俱罗显然对大隋充满的信心。
林子轩笑道:“关键是今年年底前,战争能结束吗?辽东可是最冷了。”
“高丽东夷小国,人口不足大隋一郡,如果大隋百万军都收拾不了它,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林子轩也微微叹一口气:“诚如老将军所言,我也希望战争能早点结束,还民以平静,但我觉得局势恐怕不会那么乐观,就看今年冬季来临之前朝廷能不能将高丽给灭了,否则天下间的叛乱将会不停的出现。”
就在这时,门口有人道:“使君,圣上有旨,让你即刻进宫面圣。”(未完待续。。)
所有疏奏都是由内史省先审阅后,只挑重要的军国政务大事交上去,其余稍微重要之事则是由内阁来集中审议,遇到分歧严重之争,再交给皇帝定夺。
而一般零星琐碎的小事,只要各部印章齐全,有尚书左右仆射签字,便可直接由内史省拟旨下发。
所以评判大事小事的标准,就在掌握在虞世基手中,他拥有很大的权力,虞世基先要进行分类审阅,一些对他不利的奏折,他便会扣住,或者直接打回去,或者直接就在他手中消失。
当然,每天数百件疏奏,仅凭虞世基一人之力,他也难以处理,他也将部分疏奏分给他的心腹手下来处理,比如他的头号心腹干将封德彝,他的长子虞柔也引为内史,一同协助他处理奏折。
就在虞世基全神贯注审阅奏折时,封德彝抱着厚厚一叠奏折走到他前面:“使君,这又是各地送上来的请皇上停止征伐高丽的奏折。”
虞世基本来有些萎靡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立刻停下笔,接过奏折随意的翻了翻之后扔在了桌子上,眉头顿时皱成一团道:“我看他们想到忠臣都想当疯了,他们也不想想圣上做出的决定什么时候更改过。”
封德彝也在一旁苦笑道:“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圣上的此举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呀!他们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那不就是表明圣上的决定是不和人心的吗?”虞世基摇了摇头道,“如果一两个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圣上不会说什么?现在这么多人一起站出来。这更会让圣上坚定他发动战争的想法。”
“使君的意思是,圣上担心这些人的背后有人。”封德彝能够到达现在这个位置代表着他的才能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否则杨广也不会让他担任自己的书记官了。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他们在这么闹下去恐怕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虞世基无奈的摇了摇头道。
“那这些奏折,还要不要呈给圣上。”
“递,这么重要的奏折谁敢私下扣留呀!”虞世基站起身来道,“不管是雷霆还是雨露咱们都得担着,我亲自给圣上送去。”
说完。收拾好桌子上的奏折,就独自一人向杨广的御书房走去。
而此时的御书房内,新任兵部尚书樊子盖正在向杨广汇报最后的备战情况。
“陛下。从天下各地兵府已调兵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其中调至涿郡一百万二千人,直接赴辽东十三万人,截止前天为止。天下之兵已有七成抵达。还有三成在路上,最迟十月中旬可全部抵达。”
“十月中旬才能全部抵达,然后到达辽东,岂不是冬天了?”杨广极为不满道:“难道你们还要朕拖到明年春天才能开战吗?”
樊子盖小心翼翼道:“陛下,不仅军队没有到齐,运送物资的民夫也差得远,现在才到百万,还有两百万未到。粮食送不上去,就算军队到齐也没有用?”
杨广怒火上冲。一拍桌子道:“这些地方官都是吃白饭的吗?朕三个月前就下旨了,到现在才来三成,他们还有没有将朕的圣旨放在眼里呀!来人。”
“陛下!”从门外候着的田酚急忙从外面走了进来。
“去,告诉虞世基,传朕的旨意,十月三十日为最后期限,传旨河北、河南、山东各郡,若还有民夫未到者,太守、郡丞皆斩!”
“奴才遵旨。”
田酚接到命令之后退下去了,杨广又对樊子盖道:“兵部也立即传牒给各兵府,也同样以十月三十日为最后期限,凡还没有赶到的兵府,鹰扬郎将斩!”
樊子盖心中惶惶然,这半个月要发牒全国,怎么可能来得及?他不敢多言,慌忙答应一声,退下去了。
他刚刚退下去没多久,虞世基就在一名内史的带领下走了进来:“陛下。”
“虞爱卿,你来的可真够快的,现在朕的之一恐怕还没有到你那吧!”杨广看见虞世基进来问道。
“臣刚刚在路上碰到了传旨的太监,知道了圣上的旨意,臣回去后就立即拟旨。”虞世基点头道。
“那就好,对了,你找朕有什么事情吗?”杨广问道。
虞世基听到杨广的话后,从自己的怀里取出一份奏折笑道:“陛下,这是上党郡邱太守的奏疏,上面说,有民间义勇之女孙九郎、赵八娘等二十八人上书官府,请愿赴辽东作战,这是民间忠烈之女,邱太守请求给予嘉奖。”
这样的消息令刚刚大发脾气的杨广心情略略好转,他点点头笑道:“看来并不是天下之民都畏惧高丽之战,还是有愿为国效命者,传令丘和嘉奖这二十八名贞烈之女,至于上战场就免了,战场毕竟是男人的事。”
“是,陛下说的对,如果让这些女人上战场的话,那岂不是让敌国耻笑咱们国家没有男人吗?”虞世基点头应道。
“你说的没错,有的人还不如女人呢?”杨广怒气冲冲的说道。
“陛下,请息怒,毕竟人无完人吗?”虞世基劝慰道。
“朕没事。”杨广说道,“你手里的奏折是怎么回事,是需要朕批复的吗?”
“只是一些琐碎的杂事,臣本来不想让圣上知道的,可是……”虞世基看了看杨广,低头说道。
“拿来吧!朕还没有那么脆弱呢?”杨广看着虞世基的样子。就知道这件事不简单所以伸手向他要道。
“请圣上过目?”虞世基将手里的那些奏折交给杨广道。
杨广接过奏折,一本一本的看了起来。随着他翻奏折的动作越来越快,他的脸色就越来越难看。很快他就将所有的奏折都看完了,他狠狠的将奏折拍在玉案上冷冷的说道:“他们这些人是不是认为朕不敢大开杀戒呀!”
“请陛下息怒。”虞世基跪下劝慰道,“陛下,他们也都是尽一个臣子的职责,还望陛下不要太过惩罚。”
“起来吧!朕还没有糊涂到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地步。”杨广也知道现在的自己还真不能说什么。
“陛下圣明。”
“好了,你下去吧,这件事朕心里有数了。”杨广挥挥手让虞世基出去。
虽然虞世基还想和杨广多呆一会儿。但是他也知道杨广现在正在气头上,自己留在这里不但讨不了好,说不定一句话不对还会让杨广讨厌自己。
虞世基退出去了。杨广盯着玉案上的奏折喃喃道:“不急,等朕从高丽回来在收拾你们,现在你们就再多蹦跶几天吧!”
说着眼神中的杀气顿时间就迸发了出来,如果此时虞世基在这里的话。恐怕会被杨广的眼神给吓个半死。看来真的应了那句话,帝王一怒浮尸万里。
半个月后,杨广召集内阁的几位宰相商议征讨高丽的事情。
虞世基看着杨广那平静的神色,如果不是太了解杨广的为人,还以为杨广已经将那件事给忘记了呢?
御书房外,宦官黄臣中,也就是林子轩资助过的那位太监,快步从偏殿大门处走来。他手中拿着一封信,步履匆匆。一名又一名侍卫面前穿行,一直走到了御书房前,书房门口站着十几名宦官,见他过来,皆纷纷让开一条路。
黄臣中看了一眼御书房大门,对着门外的一个小宦官问道:“圣上现在方便吗?”
一名小宦官躬身道:“启禀黄公公,圣上正在会见几名相国,您稍等一下吧!”
黄臣中点点头,走进了御书房外房等候。
御书房内,杨广正和七名宰相商议辽东备战,宇文化及、虞世卿、裴矩、裴蕴、独孤震、杨达、苏威,七名相国都到齐了,由宇文化及汇报辽东备战情况。
“陛下,一百一十三万军队已经全部调集到涿郡,还有各地征调的两百三十万民夫也抵达了涿郡和北平郡,各种物资、兵器和粮食都已经备齐。”
“粮食调集了多少?”
“回禀陛下,在涿郡调集了三百万石,在辽东调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一共四百二十万石。”
“不够!”
杨广缓缓道:“还有半月才发动战争,至少要进行两个月之久,三百四十万人接近三个月的消耗,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再从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河东各郡官仓调集四百万石粮食送去涿郡和辽东。”
旁边裴矩躬身道:“可是陛下,去年河南、山东大旱,河北水灾,三十八个郡都是颗粒无收,我们还要赈灾,粮食很紧张。”
杨广目光凌厉,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让朕停止辽东之战,是吗?”
裴矩吓得心中一颤:“臣不敢!”
虞世基连忙道:“陛下,四百万石粮食是有,臣昨晚核算过,现在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河东一百二十三个郡,共计存有粮食四百八十万石,可是如果送粮,还得再征调民夫。”
杨广哼了一声道:“送粮是你们和各地方官府之间的事,朕不管,朕只管一件事,半个月之后,朕要再见到四百万石粮食出现在涿郡和辽东的粮仓里,各地官府谁敢误了时间,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皆斩!”
几名相国都暗暗叹息,虞世卿的四百八十万石粮食,是把所有义仓的粮食都算进去了,如果真这样执行,冬天的赈灾就得停下来了,到时候天下可就真的大乱了。
御书房内安静下来,七名宰相只剩下宇文化及一人被杨广留了下来。这时,黄臣中走了进来,将一封信呈给了杨广:“陛下,幽州消息。”
杨广正在拟定作战计划,他立刻放下笔,将信接过,打开来细看,这是自己的密探写来的信,说的是幽州总管元弘嗣不但没有前往东莱口造船,反而还以重病的理由留了下来,而且现在还秘密召集幽州各领军将领前往总管府商议要事,至于商议的具体内容这封信上则没有说什么?
杨广看完这封信后,递给黄臣中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杨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元弘嗣这么做肯定是受到了元寿的指使,否则以元弘嗣那谨小慎微的性格还没有胆量来抗旨。
而元家为什么这么做,显然是他们已经看穿了自己借着发动高丽战争,削弱关陇贵族集团的目的,所以他们才会想尽办法来对自己来进行掣肘。
不管他们想什么样的方法来阻止自己,高丽之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不过为了不使他们对自己的计划有所阻碍,看来得给他们找个对手给他们找找麻烦了,免得他们在自己最紧要的时候扯朕得后腿。
想到此,对着黄臣中道:“去将涿郡太守林子轩宣来,朕要见他。”
“喏。”黄臣中答应一声之后退了下去。
“你觉得朕给他们找的这个对手怎么样?”杨广向站在一旁的宇文化及问道。
“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没错,他就是朕手上的一把刀,一把锋利无比的刀。”
涿郡,太守府。
林子轩正在自己的府邸和老将鱼俱罗聊天,自从那天二人比武之后,鱼俱罗三天两头的就上林子轩这里来,不是喝酒就是比武,弄得林子轩是不厌其烦呀!
今天他和鱼俱罗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天下各地的叛乱。
“毕竟民众都不愿为匪,除非实在是活不下去,但我看现在的造反者大多是乌合之众,只要明年上半年圣上结束高丽战役,那么就会调集兵力扫荡这些造反者,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所以我推断在明年夏收开始前,大隋就会恢复原有的秩序,现在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鱼俱罗显然对大隋充满的信心。
林子轩笑道:“关键是今年年底前,战争能结束吗?辽东可是最冷了。”
“高丽东夷小国,人口不足大隋一郡,如果大隋百万军都收拾不了它,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林子轩也微微叹一口气:“诚如老将军所言,我也希望战争能早点结束,还民以平静,但我觉得局势恐怕不会那么乐观,就看今年冬季来临之前朝廷能不能将高丽给灭了,否则天下间的叛乱将会不停的出现。”
就在这时,门口有人道:“使君,圣上有旨,让你即刻进宫面圣。”(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之谋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之谋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